Workflow
AI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特朗普再次延长TikTok禁令,中美达成基本框架共识;AI独角兽遭到好莱坞三大影视巨头联合起诉丨Going Global
创业邦· 2025-09-22 18:41
出海大事件综述 - 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商家提前启动双11海外备货,备货品类从3C、运动器械扩展至家具、家电等高客单价商品,品牌THINKRIDER在AliExpress年销售额达5000万元,今年目标1亿元[4],家具品牌COMHOMA加入平台一年后销售额增长5倍[4] - SHEIN推出品牌孵化扶持计划"SHEIN Xcelerator",旨在为全球新兴和成熟品牌提供孵化和扶持,推动品牌全球化发展[5] - Temu上半年全球GMV达350亿美元,同比飙升50%,平台为应对政策调整转向"海外仓+本地发货"模式,并在8月对25款畅销商品均价下调18%[6],其月活跃用户攀升至1.157亿,并在欧洲签约超7000家本地供应商[6] - TikTok Shop上线邮资管控规则,重点打击"未支付邮资订单"和"虚假发货面单"等行为,违规商家将被限制使用"商家自发货"模式,限制期最长可达365天[7][8] - 阿里速卖通内部筹备"最高规格"品牌出海项目,设立全新品牌专区,小米、泡泡玛特等品牌入围"超级品牌计划",项目将在双11前启动并提供专属流量倾斜和海外本地运营支持[8] 大公司动态 - 小米汽车召回2024年2月6日至2025年8月30日生产的部分SU7标准版电动汽车,共计116,887辆,原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在极端场景下可能识别或处置不足,公司将通过OTA免费升级软件以消除安全隐患[10][11] - 追觅科技宣布将推出首款智能手机Dreame Space,海外市场预售订单已超亿元人民币,公司定位5000元以上高端市场,并已宣布造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于2027年推出[13][14] - 阿里自研AI芯片平头哥PPU现身,部分参数比肩英伟达H20芯片,配置包括96GB HBM2e显存、700GB/s片间带宽和400W功耗[21] - 国内AI独角兽MiniMax遭好莱坞三大影视巨头(迪士尼、环球影业、华纳兄弟)起诉,指控其AI产品"海螺AI"在训练和生成过程中大规模复制影视、漫画作品,违反美国版权法[23][24] - 滴滴旗下99宣布在巴西外卖平台99Food追加20亿雷亚尔(约合人民币26亿元)投资,计划到2026年6月全面落实,服务范围将从目前2座城市扩展至年底前覆盖15座城市,2026年1月再新增20城[23][25] - 两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与小马智行将分别与新加坡公司Grab和康福德高合作,在新加坡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文远知行车辆预计于2025年底在指定公共道路部署[25][26][27] 海外大公司/大事件 - 美国总统特朗普第四次延长对TikTok的禁令执行宽限期,延迟三个月至12月16日,特朗普在TikTok上拥有超过1500万粉丝[30] - 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表示,宁愿浪费数千亿美元也不愿在AI领域落后,认为对Meta而言更大的风险是犹豫和不够激进[33] - 微软将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建设第二座数据中心,追加投资40亿美元,使其在该州累计投资超70亿美元,首座数据中心将按计划于2026年初投运,作为AI超级计算机运行,使用数十万块英伟达GPU[35] - 英伟达宣布以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但未授予芯片制造订单,双方将联合开发个人电脑及数据中心芯片,消息公布后英特尔股价涨28.39%,英伟达涨3.3%[36][37] - 苹果与供应商洽谈在中国台湾地区试产折叠屏iPhone,目标2026年在印度量产,公司计划2026年生产约9500万部下一代iPhone,较2025年增长逾10%[40] - Meta推出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配备全彩高清显示屏,套装含眼镜与神经腕带,起售价799美元[41][42] 投融资消息 - AI芯片初创公司Groq完成7.5亿美元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达69亿美元,资金将用于扩大数据中心容量,并计划在今年年内宣布首个亚太地区数据中心的选址[45] - 英国自动驾驶初创企业Wayve与英伟达签署意向书,英伟达将评估在其下一轮融资中进行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Wayve下一代自动驾驶平台将基于英伟达DRIVE AGX Thor计算架构构建[46] - AI机器人公司Figure完成C轮超10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本轮融资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英伟达、英特尔资本等公司参投,其产品零部件不少来自中国制造业公司[47]
大爆发!巨头年内狂飙五倍,一个月暴增近5000亿!总市值升至全A第九!巴菲特清仓比亚迪!什么信号?
雪球· 2025-09-22 15:58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 上证指数涨0.22% 深证成指涨0.67% 创业板指涨0.55% 北证50涨0.71% 科创50指数涨3.38% [1] - 两市成交额2.12万亿元 较前一日缩量2000亿元 下跌个股超3100只 [1] - 消费电子和半导体板块领涨 [1] 工业富联表现 - 工业富联收涨6.66% 再创历史新高 市值首次突破1.4万亿元 位列全A股第九 [1] - 与4月9日开盘价14.30元/股相比 截至9月22日收盘股价已翻五倍 [1] 立讯精密与消费电子板块 - 立讯精密一字涨停 封单金额超46亿元 股价60.95元 涨幅10.00% 总市值4420.10亿元 [3][4] - 苹果概念股集体拉升 鸿富瀚20%涨停 福立旺 盈趣科技 国光电器等多股涨停或涨超10% [3] - OpenAI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 共同开发消费级AI设备 目前处于原型阶段 [5] - 苹果要求立讯精密将iPhone 17标准版日产量提高约40% 非电子零部件日供货量提升约30% [5] - Meta推出智能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和神经腕带Neural Band 小米17系列将于9月25日发布 [5] - 消费电子迈入AI驱动创新周期 AIPC AI手机 智能声学 智能穿戴等终端加速普及 [5] AI芯片板块 - AI芯片板块活跃 中科曙光涨停 海光信息创历史新高274.78元 盈趣科技 东华软件 和而泰 联美控股涨停 [6][7]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 拟募资80亿元 用于AI训推一体芯片 图形芯片 AISoC芯片研发项目 [9] - 前两个研发项目拟募资超50亿元 旨在推动国产GPU创新 打破国外垄断 [9] - 先进封装成为国产算力芯片突破性能瓶颈的重要方向 华为 寒武纪 海光信息等公司算力芯片加速迭代 [9] 电子行业业绩 - 2025年上半年电子板块467家公司营业收入合计18578亿元 同比增长19.2% 归母净利润合计859亿元 同比增长29.0% [10] 巴菲特清仓比亚迪 - 伯克希尔·哈撒韦已清仓比亚迪股份 截至3月31日2025年投资金额为0 而2024年12月31日为415百万美元 [12][13] - 伯克希尔发言人证实全部持仓已售出 A股比亚迪今日小幅下跌1.01% [12][13] - 伯克希尔于2008年以每股8港元买入2.25亿股比亚迪股份 投资约18亿港元 持有近14年未变动 [15] - 巴菲特曾表示比亚迪是"非凡公司" 但认为有更好的资金用途 [15] - 比亚迪集团公关处总经理称伯克希尔自2022年8月开始减持 去年6月持股已低于5% 股票投资有买有卖属正常 [15]
国家队20亿重金押注吉利旗下卫星公司;英特尔英伟达联手,人形机器人公司狂揽10亿美元 | 每周十大股权投资
搜狐财经· 2025-09-22 13:35
商业航天领域融资 - 时空道宇完成20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 由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独家投资 专注于低轨星座系统构建 支持全球实时数据通信 [1] - 星际荣耀获得7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成都先进资本和成都空港科创投等国资机构 定位商业航天运载系统领域 从事运载火箭研发生产及发射服务 [1]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融资 - Figureai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英特尔 英伟达 Salesforce和博枫等科技资本 聚焦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 目标应用于工业制造与服务场景 [2] - 微分智飞完成1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五源资本 光速光合 深创投和百度风投 开发无人机具身智能平台 应用场景包括农业植保 物流配送和安防监控 [6] - Groq获得75亿美元战略投资 投资方包括贝莱德 三星风投和思科资本 专注于AI芯片研发 产品特点为高算力低功耗 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场景 [4] 半导体与电子设计自动化融资 - 合见工软完成5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由国新科创基金独家投资 作为国内EDA领域代表性企业 为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提供工具与解决方案 [3] 新材料与先进制造融资 - 青昀新材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 由高瓴创投领投 元禾璞华和东方雨虹等机构跟投 主要从事新型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 产品具备跨行业应用潜力 [5] 生物科技与医疗健康融资 - 华龛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中关村发展集团 招银国际和国新基金等机构 专注于细胞治疗技术领域 涉及再生医学和肿瘤治疗方向 [7] 多模态大模型技术融资 - 生数科技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启明创投 百度 达泰资本和博华资本 核心团队具有腾讯背景 主要围绕多模态大模型开展研发与应用 [2]
短期科技承压,市场震荡中低位蓝筹配置窗口逐步打开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21 16:03
核心观点 - 短期科技板块承压,市场震荡中低位蓝筹配置窗口逐步打开 [1] - 中美关系短期维持现状,市场催化因素将更侧重于国内政策端 [2] - A股资金热度维持但板块轮动加速,港股情绪受汇率因素压制 [3][4]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向 - 美联储9月17日降息25基点后美元反弹,新兴市场整体回落 [1][7] - 上证综指本周下跌1.3%,创业板指周涨2.3% [1] - 恒生指数周涨0.6%,恒生科技指数受AI芯片热度带动周涨5.1% [1] - A股日均成交额维持在2.5万亿元,两融余额前四日净流入509亿元 [3][11] - 南向资金净流入回落至369亿港元,其中阿里巴巴获买入163亿港元 [4][13] 板块表现与轮动 - 科技板块上涨动能边际减弱,积累回调压力 [3][9] - 金融板块持续走弱但具备反弹潜力,煤炭板块本周领涨 [3][10] - 家电、地产、交运等低位板块小幅反弹,食品饮料板块出现回调 [3][10] - 港股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百度因自研AI芯片进展股价大幅上涨 [4][12] 估值与汇率因素 - AH溢价指数下降至117,进一步下降难度增加 [4][13] - 美元反弹削弱人民币对港股的支撑作用 [4][12] - 港股在补涨后对汇率波动更为敏感,可能进入震荡盘整阶段 [4][14] 配置建议 - 科技板块高位承压,短期调整压力加大 [4][14] - 非银金融板块回调后进入可布局区间 [4][14] - 低位消费地产与"反内卷"方向具备配置价值 [4][14] - 国内"十五五"规划重点领域(新能源汽车、新型电池、现代制造业)有望成为市场关键驱动 [2][8]
马云被曝回归,阿里加码布局两大主线
财富FORTUNE· 2025-09-20 23:30
创始人动态与战略方向 - 公司创始人今年以来业务参与程度显著提高,比过去五年高得多,特别是在AI领域和即时零售战役中做出关键决策,如投入500亿元资金作为外卖大战补贴[3] - 公司CEO明确表示,以AI+云为核心的科技平台、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是公司面临的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3] 大消费业务进展 - 淘宝闪购业务增长显著,8月日均订单达8000万单,峰值订单达1.2亿,月交易买家数达3亿,较4月之前增长200%[3] - 高盛预测淘宝闪购有望获得45%的外卖市场份额[3] - 高德地图推出基于真实用户行为的“高德扫街榜”功能,被投行视为推进“超级应用”战略的重要举措,有望成为线下本地服务主要入口[4] - 摩根大通基于公司战略进展调高其目标价22%,由135港元上调至165港元,维持“增持”评级[4] AI与科技业务布局 - 公司正在开发一款新的AI推理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旨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并与英伟达架构兼容[5] - 公司对哈啰出行旗下的Robotaxi业务进行战略投资,双方将深化在智驾大模型、算力平台及Robotaxi等领域的合作,首期出资超30亿元[6][7] - 公司CEO表示将发挥在AI和云计算的优势,与合作伙伴共同加速大模型和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应用[7] 市场表现与财务影响 - 公司股价自9月以来上涨近20%,与年初相比股价已接近翻倍,港股收盘价达161.1港元,总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5][7] - 公司用于市场份额争夺的投入对集团盈利造成压力,大消费业务仍需持续资金支持以培养用户习惯和提升技术[7] - 投行将公司2026财年经调整每股盈利预测下调13%,但将2027财年预测调高6%,预期短期盈利受压但中长期前景增强[8]
13连板牛股公告:股价严重偏离基本面,存在随时快速下跌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9 21:1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连续13个交易日涨停 累计上涨245.20% 截至9月19日收盘市值达123亿元[1] - 股价严重偏离上市公司基本面 存在随时快速下跌的风险[1] 控制权变更 - 控股股东天普控股 天昕贸易及尤建义拟协议转让合计10.75%股份予中昊芯英[4] - 交易完成后中昊芯英和海南芯繁将合计持有50.01%股权 杨龚轶凡成为实际控制人[4] - 转让控制权原因为实控人体力精力有限且子女不愿接班 旨在引入具有新质生产力背景的新实控人[5] 收购方背景 - 中昊芯英为AI芯片领域企业 掌握TPU架构AI芯片核心技术并实现芯片量产 曾入选杭州"准独角兽"企业[4] - 截至上半年中昊芯英估值超40亿元[4] - 收购方明确表示无资产注入计划 也无改变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的明确计划[5] 公司基本面 - 公司主营汽车流体管路及密封系统零件[5] - 上半年营业收入1.51亿元 同比下降3.44% 归母净利润1129.8万元 同比下滑16.08%[5] - 收购方看好公司积累的汽车主机厂资源与行业资质 计划推动公司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5]
上交所出手!天普股份狂拉13连板,芯片“含量”引发牛股猜想
贝壳财经· 2025-09-19 18:52
股价表现 - 天普股份实现13连涨 截至9月19日收盘 年内涨幅高居A股第四 [1] - 8月22日至9月18日期间股价累计上涨213.81% 同期上证指数上涨1.61% 汽车零部件行业指数上涨17.46% [4] - 9月19日股价涨停至每股91.96元 较8月14日停牌前26.64元上涨245% [5] 控制权变更交易 - AI芯片企业中昊芯英董事长杨龚轶凡与牛散方东晖计划联手取得公司控制权 引发借壳上市猜测 [6] - 中昊芯英成立于2020年10月 2023年完成9轮融资 最新估值44.12亿元 [7] - 原实控人尤建义因62岁高龄且子女无意接班 决定转让控制权 [11] 业务与财务概况 - 公司主营汽车用高分子流体管路系统及密封系统零件 主要应用于传统油车领域 [11] - 最近三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维持在0.2-0.3亿元水平 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同比下降16.08% [12] - 交易完成后计划推动业务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拓展 [12] 交易资金安排 - 中昊芯英拟出资约9.65亿元 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 包括股份质押并购贷款 [12] - 关联方海南芯繁收购资金于9月17日刚刚到账 [13] 市场监管与内幕交易 - 上交所9月18日点名公司股价异动 对相关投资者采取暂停账户交易等监管措施 [2] - 四名内幕知情人(包括前高管配偶及交易对手方关联人)在2月14日至8月14日期间存在股票买卖行为 [16][17] - 四人合计买入金额超162万元 相关收益已上缴公司 [17][18] 市场交易特征 - 公司外部流通盘相对较小 近1个月8次登上龙虎榜 [18] - 甬兴证券宁波和源路营业部净买入额超9000万元 两家营业部净买入额均超1600万元 [18]
详解2025国内AI融资冠军公司:具身智能赢麻了
36氪· 2025-09-19 18:01
图片|微信公众号生成 IT桔子通过对创业、风险投资数据的记录,清晰的看到创业公司的新生与资金的流向,通过这些数据,我们也能提前看到各种市场的新的可能性。 现在是2025年9月中下旬,一年过去了四分之三,我们来关注"一级市场的风险投资资金给AI领域的投资情况"。 在本文里,IT桔子会通过关注 20家拿钱最多的AI公司,以他们为样本,看看资本市场的最新动向——他们是谁,他们背后的资本情况又如何。 本文为IT桔子线下沙龙活动的演讲分享。 今年到现在有 764家AI公司获得过风投投资,总共是 830亿的风投资金进入该赛道。 764家AI公司获投,这个数据是最近 5年的新高。但是这并不能说一级市场变好了,事实是市场可投赛道不多,而钱还是愿意投到AI 的,所以呈现一种风 景这边独好的状况。 资金的分配依旧出现很大的不均衡状态,把前 20家融资最多的公司单独拿出来,他们拿走了市场上 30%的钱。他们融资最多的,仅在 2025年就拿到 30亿 融资,最少的是 6.5亿,中位数是 10亿。 另外,这些公司里有 11家是独角兽。 他们拿走了这部分钱,剩下的 744家公司分享了另外的一部分。 从平均来看,市场前20家公司每家拿到 ...
详解2025国内AI融资冠军公司:具身智能赢麻了!
搜狐财经· 2025-09-19 16:40
行业整体融资概况 - 2025年至今有764家AI公司获得风险投资,总投资额达830亿元人民币,获投公司数量为近5年新高 [4] - 资金分配极不均衡,融资额前20的公司拿走了市场30%的资金,总额约249亿元,中位融资额为10亿元,最高为30亿元,最低为6.5亿元 [5] - 前20家公司中有11家是独角兽,前20家的平均融资额为12.6亿元,而其他744家公司的平均融资额为7800多万元 [5] 头部AI公司画像:赛道与地域分布 - 头部公司中近一半是机器人公司,其次是4家自动驾驶公司,大模型、AI医疗、AI芯片各2家,另有1家综合AI公司 [7] - 多数头部公司成立于2019年之后,最年长的思必驰成立18年,最年轻的它石智航于2025年成立 [7] - 城市分布上,北京和深圳较为突出,北上深杭苏渝均有公司上榜 [9] - 融资币种上,前20家公司中有14家为人民币融资,6家为美元融资,相较于全年AI赛道人民币融资占比95%的整体情况,美元资本在超大额融资中份量更重 [9] 细分赛道一:智能机器人 - 该赛道有9家公司进入前20,其中7家为成立约2年的新公司,另两家为成立9年的宇树科技和成立10年的元鼎智能 [11] - 7家新公司的团队背景多为顶尖学术大脑、产业领头羊或连续创业者,其融资路径通常由市场化财务VC(如顺为、金沙江、经纬等)进行天使轮,随后产业战投和地方国资快速入局 [14] - 资本重注的领域具体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该赛道市场容量大且难以出现赢家通吃 [14] - 宇树科技在2025年春晚后估值暴涨,吸引了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旗下基金、中国移动、吉利控股等超级资本,北京国管也进行了投资 [17] - 元鼎智能在成立7年内无融资,2022年进入资本视野,2025年获得10亿元融资,由全球泳池行业巨头Fluidra战略领投,后者提供了全球行业渠道资源 [16] 细分赛道二:智能驾驶 - 有4家智能驾驶公司进入融资前20,表明该赛道投资并未结束 [19][20] - 千里智驾融资额最高,达30亿元,其前身为力帆汽车,2025年由吉利控股旗下公司、蚂蚁集团旗下迈驰智行等共同出资成立,并整合了吉利研究院等资源,投资方包括重庆高新投、两江基金等地方国资 [21][23] - 新石器无人车和轻舟智航均落地北京经开区,为估值超10亿美元的独角兽,2025年分别融资6亿和10亿多,经历了市场化VC/PE、车企战投到国资的融资路径 [26] - 九识智能为苏州L4级自动驾驶企业,成立3年后才开始融资,投资方以财务投资人为主,地方国资刚介入,融资节奏相对较慢 [26] 细分赛道三:大模型 - 仅智谱和Minimax两家大模型公司进入融资前20,表明赛道经历2024年狂飙后于2025年刹车 [26] - 智谱2025年融资30亿元,特点为各地地方政府基金争夺入股,先后获得杭州、成都、北京、上海四地最重要基金的投资,金额在2-10亿元不等 [30] - Minimax 2025年融资19.5亿元,其历史投资方为清一色顶级美元基金,最新一轮获得上海国资3亿美元战略融资 [31] 其他细分赛道与公司案例 - AI芯片公司曦望(Sunrise)为商汤2024年底拆分出的GPU公司,2025年完成3轮融资超15亿元,投资方包括商汤、粤民投、华胥基金、第四范式等 [33][34] - AI医疗公司联影智能由联影医疗孵化,虽仅两轮融资但资方超30家,包括地方国资、券商、VC及易方达私募基金 [37] - AI医药公司英矽智能本质为美国公司,2025年6月在3年未融资后获得1.22亿美元融资,投资方为上海、无锡、宜兴等国资,与早期海外资本画风不同 [37][39] - 思必驰作为成立18年的AI公司,2025年融资主要为Pre-IPO轮,资方为地方国资、老股东和产业投资方 [39] 活跃投资方分析 - 2025年最活跃的AI投资方包括奇绩创坛(54次)、北京国管(21次)、高瓴创投(17次)、中金资本(16次)等 [41] - 政府引导基金非常活跃,北京国管管理多只产业基金,在机器人等领域股权投资积极;顺禧基金同为北京国资GP;中金资本自2019年后在股权投资上非常活跃,近年投资机器人企业很多 [42] 核心发现与趋势总结 - 2025年AI领域大量资金流向应用层,如机器人、AI医疗、自动驾驶,机器人赛道已快速进入高度竞争状态 [43] - 底层算法/算力、大模型领域,只有最强公司能留存并继续获得大额融资,产业链越往上游公司越少,资金越集中 [43] - 出资最为频繁的是地方国资,北京、上海、重庆、成都、杭州、宁波等地国资最为积极,市场整体表现为“国资天下” [44] - 新的资本时代已经到来,各类公司都需要与以国资为代表的新股东磨合新的合作方式 [45]
再看“寒王”:寒武纪业绩说明会说明了什么?
经济观察网· 2025-09-19 16:28
股价表现与市场关注 - 寒武纪9月18日盘中股价达1420.99元/股,一度超越贵州茅台(1467.96元/股),但收盘仍低于茅台 [2] - 高盛将公司12个月目标价上调至2104元并维持买入评级 [8] - 公司成为A股稀缺的云端AI芯片标的,受资本青睐因国产替代预期及业务稀缺性 [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 [4]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5.3亿元 [4] - 2025年Q1归母净利润3.55亿元,Q2增至6.83亿元 [5] - 合同负债从Q1末142万元增至Q2末5.43亿元,单季增长超380倍 [7] 产品与技术进展 - 近四年未发布新一代云端训练芯片迭代产品(当前主力为2022年思元370系列) [10] - 新一代智能处理器微架构及指令集仍在研发中,未公布具体时间表 [2][10] - 定增计划投入20.5亿元建设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含交换芯片研发 [23] 市场竞争格局 - 2024年中国AI加速器市场份额:华为海思23%,寒武纪1% [11] - 2024年AI芯片出货量:华为昇腾64万片,百度昆仑芯6.9万片,寒武纪2.6万片 [11] - 中国移动51亿元AI服务器集采项目中,寒武纪未直接中标,华为CANN生态和类CUDA生态主导 [12][14][15] 业务战略与客户结构 - 业务高度聚焦云端产品线,边缘计算芯片研发因成本问题暂缓 [20] - 智能计算集群系统业务自2024年未承接新项目,因回款周期长 [20] - 2024年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79.15%,2025年Q1升至96.48% [21] 软件生态建设 - 定增计划投入14.5亿元建设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意图构建自主生态 [19][23] - 华为宣布将CANN编译器、Mind套件及openPangu大模型开源,采取开放生态策略 [19] - 公司已建立开放开发者社区,提供在线课程和开发文档 [27] 行业环境与机遇 - 2024年中国AI算力市场规模190亿美元,预计2028年达552亿美元 [6] - 美国对高端AI芯片出口管制推动国产替代需求,为国内厂商提供战略窗口期 [7][27] - 国内AI芯片市场形成华为昇腾、百度昆仑芯、寒武纪三足鼎立格局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