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乳业
icon
搜索文档
花2倍价格买的“奶中贵族”,却发现不是100%纯水牛奶
凤凰网财经· 2025-10-08 20:57
以下文章来源于消费者报道 ,作者三悠 图源:微信公众号@中科院物理所 消费者报道 . 只为消费者发声 近两年,由于乳脂肪、乳蛋白、钙等主要营养成分均高于牛奶,且口感更香浓丝滑、更 甜,乳品中的小众品类"水牛奶"站到了流量的中心。 然而,热潮之下,也潜藏着一个尴尬的现实。据《新京报》报道,20款随机挑选的同时标 注"水牛"与"纯牛奶"的产品中,无一款以100%生水牛乳为原料,且普遍不标注水牛乳添加 比例。消费者手中这杯"高端小众奶"的身世,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01 "奶中贵族"水牛奶:价格为普通牛奶的2倍 水牛奶,顾名思义源自母水牛,其与普通牛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奶牛的品种不同。 市面上绝大部分纯牛奶都是由"荷斯坦奶牛"生产的。荷斯坦奶牛是名副其实的"奶妈",它 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奶牛品种,产奶多,好饲养,约占世界奶牛存栏量的80%~90%。 中国的荷斯坦奶牛,最早是由中国的本地黄牛与引入的荷兰荷斯坦奶牛进行杂交选育而 成,因其典型黑白花色,也常被称为"黑白花牛"。 图源:电商平台截图 02 市售"水牛奶"纯度存疑:多数产品掺入普通纯牛奶 更高昂的价格,是否意味着水牛奶的营养价值更高? 从营养成分看,确实如此。 ...
价格补贴、反内卷与产能过剩
虎嗅· 2025-10-06 21:16
原油价格与产业链发展 - 1970年美国平均零售油价为每加仑36美分,经通胀调整后约等于今天的2.5美元,石油危机前美国人的生活负担仅为现今的一半甚至更低 [2] - 1973年石油危机后油价仅上涨一倍,就永久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购车习惯,从大排量肌肉车转向小型车,表明之前的油价低得不合理 [2] - 人类于1967年正式进入石油时代,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首次超过煤炭 [3] - 原油下游衍生出庞大的石油化工行业,产品包括汽油、柴油、塑料、建材、农药化肥、纺织品等,石油成为大宗商品之母,油价与CPI直接相关 [4] - 中东地区发现优质易开采石油储备,并维持长期低价,是石油下游产品在十几年内快速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 [5] - 低油价现象的动力在于通过上游"补贴"下游来扩大市场规模,例如尼龙丝袜从1939年发明时仅限贵妇使用、黑市价格达3000美元,到50年代后因石油工业发展而飞入寻常百姓家 [7][8] - 将石油产业链类比2010年后中国的互联网经济:石油对应网络流量,石油公司对应电信运营商,石化产业对应互联网平台,低油价与低价流量策略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培育下游应用生态和消费者习惯 [9] - 阿拉伯产油国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借机对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实施石油禁运并联合提价,使原油价格恢复正常,OPEC组织在1970年代才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 [9] - 石油危机后,美国在经历70年代滞胀危机后,与中东建立"石油美元"新体系,经济成功转型为建立在科技与金融之上的超级大国 [10] 日本通缩与零售定价策略 - 2000至2020年间的日本是长期价格内卷的典型,大创百货百元店在1977年创立,至2021年其日本店内九成商品价格仍为100日元(不含税),而海外分店因持续提价,价格普遍高于日本 [11] - 日本长期通缩导致消费者对涨价敏感,商家多采用减量方式"变相涨价",例如赤城乳业在2016年将冰棍价格从60日元涨至70日元时,需拍摄全体员工"谢罪"的广告 [12] - 日本便利店中存在价格扭曲现象,三得利天然水2L装售价100日元,而550ml装售价120日元 [14] - 2L瓶装水在超市正常定价为120-160日元,550ml瓶装水为100-120日元,便利店定价策略是用550ml的利润补贴2L装,后者先标价300日元再打3-5折,以争夺家庭计划消费客源,提升客单价 [16][17] - 品牌商在价格内卷下被迫降价,三得利天然水2L装从1997年上市时的200日元,降至2017年的100日元 [18] 牛奶过剩与价格干预机制 - 美国大萧条期间因牛奶需求急剧萎缩,1929至1933年乳品零售与批发价格大幅下跌,导致奶农收购价低于成本,引发持续"倒奶现象" [21] - 倒奶主体包括三类:第一批是奶农,原因包括早期市场需求萎缩导致无法卖出,以及后期为抗议奶价过低而罢工倒奶 [22] - 第二批倒奶者是行业协会,为减少市场投放以拉升价格而组织大规模倒奶,并在价格联盟内对不守规则的奶农实施惩罚,引发暴力事件 [22] - 1933年威斯康星州爆发大规模暴力事件,罢工奶农对抗继续供奶者,导致乳品厂被纵火、运奶设施被毁,州政府出动国民警卫队镇压并造成人员伤亡 [23] - 第三批倒奶者是美国政府,1933年通过《农业调整法》,核心政策是削减农产品产量以提高价格,政府以市场价收购牛奶后再倒掉 [24][26] - 《农业调整法》中的"农产品无追索贷款计划"实为小额农业抵押贷款,时任美国农业部长华莱士称其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常平仓"制度 [27][28] - "常平仓"制度通过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生陈焕章的博士论文《孔门理财学》介绍给美国,华莱士读后将其引入美国农业立法 [29][30]
进博会冲刺30天:全球新品蓄势待发
国际金融报· 2025-10-06 21:13
第八届进博会迈进倒计时30天的全面冲刺阶段,大量全球首发、亚洲首展、中国首秀的新品等待30 天后的集中亮相,今年都有啥? 首发首展亮相"超级秀场" 上海逐步进入"进博时间",首发、首展、首秀的全球展品逐渐露出真容。 今年进博会,"全勤生"赛诺菲将集中展示多款"首展首秀"新品及创新药物,多维度呈现其扎根中国 四十多年来始终以患者为中心的长期承诺与关键举措。 七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也进一步坚定了外资扎根中国、加码布局的信心。 中国市场是赛诺菲的第二大市场,也是赛诺菲全球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引擎之一。依托进博 会这一世界级平台,赛诺菲致力于持续引入全球创新成果、拓展本土合作纵深,通过与政府、行业、学 界等多方合作,全力支持中国医药生态系统发展,为实现"健康中国"愿景贡献坚实力量。 本届进博会,赛诺菲将聚焦"健康中国"战略重点关注的心血管、代谢、呼吸、肿瘤四大慢病以及免 疫、移植、罕见病等国家高度重视、患者亟需的领域,全面展示赛诺菲的创新产品。其中,两款突破性 心血管创新药将迎来"全球首秀",包括一款被誉为"同类最佳"的肥厚性心肌病精准靶向创新药。 过往几届进博会,赛诺菲已成功实现"展品变商品"的转化,孕育出了多 ...
开放共赢向未来——写在第八届进博会倒计时30天之际
新华网· 2025-10-05 22:25
金秋时节,浦江潮涌。再过一个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即将在上海举行。 进博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指出,举办这一国家级展 会,"是中国着眼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 一年一度,相聚进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全球企业的选择。全球共赴进博之约,书写着一个个在高水平开放中合作共赢的发展故事,绘就 中国与世界"美美与共"的未来愿景。 共振:中国之诺,全球之约 从空中俯瞰,进博会举办场所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的外形如同一棵"四叶草",静待着八方宾客。 这是2024年11月4日拍摄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场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外景(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成功在上海举办,成为全球贸易史上的创举。一路走来,进博会这棵全球企业的"幸运草"不断茁壮成长,不仅年 年办下去,而且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 数据显示,前七届进博会已累计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3000项,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中 国大市场,正在切切实 ...
上市公司ESG评级数据(2007-2024年)
搜狐财经· 2025-10-05 13:59
上市公司ESG评级体系框架 - ESG评级采用C至AAA的九级分层标准,结合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及130余项底层指标 [3] - 评级体系采用四级指标结构,从一级指标穿透至底层数据,实现立体化评估 [4] - 2025年A股上市公司ESG评级集中于BB-AA区间,其中治理维度表现最优,环境维度亟待提升 [3] ESG评级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 开发可视化面板与AI模型,通过热力图、KS曲线等工具将评级数据转化为决策依据 [5] - AI信用评级模型可生成企业ESG表现与融资成本的关联图谱,在东方证券“碳中和指数”成分股筛选中准确率达92% [5] - 某白酒上市公司通过披露21项环境指标并结合TCFD气候情景分析,成功将ESG评级从BBB提升至A级 [4] 政策环境与市场影响 - 中国证监会自2025年起全面实施ESG信息披露强制化政策,标志着ESG从自愿披露迈向合规刚需 [2] - 2025年7月生效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上证180、科创50等指数样本公司及境内外同时上市公司必须披露ESG报告,覆盖450余家A股企业,占市值比例超50% [6] - 截至2025年9月,A股市场披露ESG报告的上市公司占比达46%,其中央企覆盖率高达98.3% [2] 行业ESG实践与表现 - 2025年软件服务业ESG评级中,环境维度的四分位差达18.99,远高于社会维度的7.90,揭示行业内部环境治理显著分化 [3][8] - 某大型软件企业通过部署AI能耗管理系统将数据中心PUE值从1.8降至1.3,环境评级从BB跃升至A [9] - 2025年食品饮料行业ESG评级中,社会维度均值同比提升11.22分,主要得益于乡村振兴项目的深化 [9] ESG评级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 ESG评级通过尾部风险模型可提前识别企业潜在的环境处罚、数据泄露等负面事件 [3] - 2025年研究显示ESG评级可降低企业漂绿风险,某化工企业因虚构碳排放数据被下调评级至CCC,导致绿色债券发行失败且市值单日蒸发12亿元 [9] - 截至2025年9月,ESG评级机构达23家,但头部机构市场占有率超60%,未来竞争将聚焦算法透明度与行业定制化能力 [9]
融入京津冀 北疆草原的“破圈”之路
新京报· 2025-10-04 15:39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内蒙古产业升级 - 国务院2023年10月意见推动内蒙古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区域一体化进程[1] - 内蒙古118.3万平方公里区域通过现代技术提升传统农牧业,并以其丰富资源为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1] - 京蒙协作关系历经近三十年演变,从北京援助到协作,再到内蒙古深度融入首都经济圈[1]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 -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创新中心2024年建立,已对接27个前沿颠覆性技术项目,多数来自北京或京津冀城市并在本地转化[3][5] - 北京智能感算芯片在内蒙古转化为智能牛项圈,可全周期监测牛只数据,电池续航达5年远超传统项圈的1年[5] - 多通道边缘计算智能终端用于24小时监测风力发电机,通过声纹识别系统预警微小故障,避免重大事故且无需停机[5] - 内蒙古2024年启动36项科技"突围"工程,2025年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生物技术等领域布局39项重点任务[5]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2022年建设,拥有10多位院士、100多名高级专家、1000多名核心科研人员及超5000人全产业链创新队伍[15] - 中心攻克冻精性别分离技术,使乳牛繁育成功率超90%,打破国外垄断并降低70%进口依赖[16] - 平台合作单位超150家,半数为一流科研机构及高校,半数为企业,设有乳品中试车间进行产品试生产[16] 农牧业现代化与产业链延伸 - 北京企业在内蒙古察右前旗建立现代化肉牛养殖场,打造全产业链,容纳2万头安格斯肉牛,精品牛肉供应京津冀及江浙沪[11][12] - 项目为当地村民提供产业工人岗位,如66岁村民月收入超6000元,同村20多位村民月收入约4000元[11][12] - 内蒙古在北京顺义建成1万平方米省级共享前置仓,2025年3月投用,为全国18个东西部协作省区首家[13][14] - 产地建有集中仓储基地,实现农牧产品12小时内从地头直达北京市民家中[15] 高端制造业技术突破 - 乌兰察布冶炼企业与北京院校合作改进工艺,降低电耗提升能效,产品应用于不锈钢、特种钢、医疗设备及军工汽车等领域[17] - 成功量产0.015毫米手撕钢,厚度不及A4纸四分之一,用于折叠屏手机屏幕,可折叠20万次不变形,打破国外技术垄断[17] 生态旅游与资源开发 - 乌兰察布察汗淖尔国家湿地通过治理恢复生态,鸟类达141种包括7种国家Ⅰ级和24种Ⅱ级保护动物[7] - 2024年该湿地接待游客数千万人次,其中大量来自京津冀地区[7] - 内蒙古文旅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北京赴内蒙古游客累计1060.56万人次[11] -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定位吸引京津冀游客,乌兰哈达火山成为网红打卡地[8] 教育与医疗资源协同 - 北京一零一中在呼和浩特建分校,北京教师常驻并引入课程,通过云课堂与北京学生同步上课[19][21] - 2025年968名北京教师赴蒙开展教学研究,辐射全区近4万名师生[21] - 2025年前8个月北京260余家医院每周选派320余名专家赴蒙诊疗,累计服务内蒙古患者32.5万余人次[22]
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世界平均1/3!乳业振兴受益个股有哪些?
格隆汇· 2025-10-02 20:20
行业整体进展与政府支持 - 中央财政已安排资金用于扩大粮改饲实施范围,苜蓿基地建设规模由50万亩增加到100万亩,1500个奶牛家庭牧场得到改造提升,并增加5000名牧场主和技术骨干培训 [1] - 地方政府今年年内已安排20多亿元用于奶牛扩群增量、加工乳制品及培育乳制品消费 [1] - 受资金支持影响,今年前三季全国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5.2%,乳制品产量增长8.8%,奶牛平均单产7.8吨,同比提高400公斤,规模牧场收益回复至每头牛年均约3000元 [1] 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上游养殖竞争力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奶牛舍饲养殖成本高于发达国家40%至60%,常用饲料玉米价格较国际平均水平高约60% [2] - 消费结构不合理,国内液态奶与干乳制品消费比重约为7:3,与发达国家约3:7的情况相反 [2][4] - 国内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发展中国家的1/2及奶业发达国家的1/7 [2]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人均消费量存在巨大差距,日本在牛奶、鲜奶、豆奶、冰激凌及奶酪方面的人均消费量均是中国的两倍以上 [3] - 农村人均奶类消费量从2014年至2017年增加至6.9千克,预期维持上升趋势,逐步收窄与城镇居民的差距 [3] - 低温奶、奶粉、乳酪及植物基饮料等品类呈现量价齐升趋势,去年常温奶销售额增速已降至0.7% [4] 上游养殖业发展趋势 - 国内牧场呈现"小、散、低"特点,平均饲养规模约五头,最大原奶生产商现代牧业存栏量仅占总存栏量的1.7% [5] -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升级改造中小奶牛养殖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并发展优质饲草料生产 [5] - 上游养殖业"规模化"及"饲料成本降本"是未来发展主线,行业集中度及企业利润空间有望提升 [6] 潜在受益标的:上游企业 - 现代牧业为中国最大上游原奶生产商,今年上半年录得纯利1.25亿元人民币,同比扭亏为盈,原奶销售量及平均售价上涨 [7] - 中国圣牧为国内最大有机奶源基地,上半年销售收入14.21亿元,同比增加1.5%,亏损同比减少93.66% [8][9] 潜在受益标的:下游企业 - 伊利新增健康饮品及奶酪事业部,布局巴氏奶生产线,海外收购Joyday冰淇淋和泰国Chomthana公司 [9] - 蒙牛设立奶酪事业部发展零售、乳品深加工及餐饮奶酪业务,海外事业部全面布局东南亚 [9] - 光明乳业产品包括低温奶、乳酸菌饮品等,其他乳制品贡献约30%收入,子公司新莱特去年实现收入约41.6亿元 [10][11]
原生态牧业(01431.HK):预计2019年度业绩实现扭亏为盈
格隆汇· 2025-10-02 20:20
公告表示,上述变动主要由于本地原料奶价格及销量上升,毛利较相应年度增加;本地原料奶价格上 升,于该年度的生物资产公平值变动减销售成本的亏损较2018年度减少;集团于该年度产生的行政费用 与2018年度相比减少,包括以权益结算的购股权费用;以及集团于该年度产生与搬迁拜泉瑞信诚牧场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拜泉瑞信诚牧业有限公司经营的牧场)有关的减值亏损及应计费用较2018年度减 少。 原生态牧业(01431.HK)发布公告,预期集团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将录得纯利,而2018年度的净亏 损约为人民币5.5631亿元。 ...
光明乳业1.7亿美元售新西兰资产:止血自救与掉队困局
新浪财经· 2025-09-30 18:30
交易概述 - 光明乳业子公司新西兰新莱特乳业拟以1.7亿美元(约12.1亿元人民币)向雅培旗下新西兰雅培出售其北岛核心资产 [1] - 交易预计于2026年4月完成交割,需经新莱特股东大会及新西兰海外投资办公室审批 [1] - 出售资产包包括年产能4万吨的Pokeno营养粉工厂、RPD混合罐装生产线及JerryGreen仓储设施,截至2024年末该资产账面净值2.82亿新西兰元,评估价2.85亿新西兰元 [1] 交易背景与动因 - 新莱特乳业持续亏损,2021-2024年净利润依次为-0.4亿元、0.28亿元、-2.96亿元、-4.5亿元,四年累计亏损7.58亿元 [2] - 为维系子公司,光明乳业2024年累计向其提供超15亿元资金支持,包括贷款及定增 [2] - 2022-2024年,光明乳业累计计提新莱特相关资产减值5.41亿元,截至2025年6月末,新莱特占用光明境外资产近70亿元,占总资产30% [3] - 被出售的北岛资产为亏损核心,其Pokeno工厂2025财年息税前利润亏损2000万新西兰元,主因产能利用率不足及行业原奶价格下跌 [3] - 新莱特与重要客户a2牛奶公司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独家代工合作自2025年1月起停止,加剧产能闲置 [4] - 光明乳业自身主业承压,2025年上半年营收124.72亿元,同比下降1.9%,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下降22.53% [4] - 202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仅1.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7.48%,非经常性损益中4.11亿元来自土地收储收益,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56.9% [4] - 与同业差距拉大,2025年上半年蒙牛营收415.67亿元,为光明乳业的3.3倍 [5] 交易影响与意义 - 对光明乳业:交易回款12.1亿元可优先偿还新莱特债务,预计使新莱特2026财年净利润增加1000-1500万新西兰元,同时减少利息支出,为公司聚焦“新鲜战略”创造条件 [6] - 交易回款仅覆盖新莱特债务的27%,若监管审批遇阻,资金链压力将持续 [6] - 对新莱特:剥离亏损资产是“去亏增盈”关键一步,可使其聚焦南岛核心业务,但失去Pokeno工厂将削弱其在高端营养粉领域竞争力 [6] - 对雅培:通过收购获得新西兰优质奶源与先进产能,可强化对华婴幼儿奶粉供应,可能加剧国内高端奶粉市场竞争 [6] - 对行业:交易折射出对海外并购的反思,与伊利、蒙牛“内生增长+精准并购”的路径形成对比 [7] 未来展望 - 光明乳业2025年营收目标为261.96亿元,净利润目标3.39亿元,截至上半年仅完成47.6%和64% [9] - 公司正加速低温奶全国化,若低温奶扩张不及预期且对非经常性收益依赖难以根除,此次资产出售可能仅是漫长自救的开始 [9]
蒙牛集团与光大养老已达成战略合作,“营养+康养”共绘银发产业新蓝图
新浪财经· 2025-09-30 10:15
合作概述 - 蒙牛集团与光大养老于9月29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银发群体在健康管理、营养产品定制、医养结合、康养服务、科研协同等多个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1] - 合作旨在推动老年营养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共同擘画银发营养健康产业新蓝图 [1] 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 合作基于双方共同的发展理念,是对行业发展趋势与国家健康战略的积极响应 [3] - 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是增进老年人福祉、促进社会代际和谐的必然选择,也是“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3] - 双方合作是乳业“国家队”与养老产业“国家队”的强强联手,旨在通过资源互补与战略协同,为国内老年人群提供更科学、更系统、更温暖的服务新体验 [3] 合作目标与愿景 - 双方将以此次战略签约为契机,共同打造世界一流银发人群综合康养服务体系和专属营养解决方案 [3] - 未来合作将把“营养+康养”有机融合,全面服务中老年消费者的美好生活,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3][6] 蒙牛集团的战略与产品 - 蒙牛全面推进“一体两翼”战略,加速开拓功能营养与精准营养市场 [4] - 在银发产品开发方面,公司聚焦骨关节肌肉、心血管健康、免疫健康、神经认知功能、肠道健康、美容抗衰、运动营养等关键领域 [4] - 公司已打造出“悠瑞”骨力金装中老年奶粉、“安糖盾”益生菌粉等系列产品,以满足中老年人群的精准营养需求 [4] 光大养老的业务规模 - 光大养老作为中国光大集团旗下康养板块战略发展主体之一,已实现全国18省39座城市的战略化布局 [6] - 公司运营各类养老机构超过230家,年服务长者近50万人次,床位规模居行业前列 [6] - 2025年8月,光大养老焕新发布“和光颐养”统一品牌,开启服务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新征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