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铺黄金饰品
icon
搜索文档
老铺黄金,难造“不破金身”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13:10
【导读】5个月内募集54亿港元,老铺黄金的"零对冲"策略正面临金价考验 老铺黄金的"心结"也是市场对其估值逻辑的终极拷问——到底是在赚"金价波动"的钱,还是"品牌价值"的钱? 国际金价一路飙升,此前宣称产品定价已与黄金价格脱钩的老铺黄金,显然还未"独善其身"。 但深入分析其现金流的紧张状况和"零对冲"策略对其业绩波动性的影响,也促使众多投资者重新考量老铺黄金当前的市场估值。 当品牌溢价仍难脱离金价波动而独立存在时,其约30倍的市盈率中,多少应归属于"黄金爱马仕"的叙事?多少需回归至传统金饰股的估值基准? 5个月内向市场要了54亿港元 10月22日,老铺黄金宣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371万股新H股,募资净额约27.07亿港元。 这已是该公司在短短五个月内的第二次大规模融资——今年5月,老铺黄金刚刚完成募资26.98亿港元。 一边多次上调产品售价,一边在资本市场上密集配股募资"囤金",在不到五个月时间内,老铺黄金已进行两次高位配股,融资总额高达54亿港元。 在高估值、金价回调时募资囤金,进一步押注金价上涨以增厚未来收益,未尝不是一步"高棋"。 截至9月30日,该公司前次募资的27亿港元几乎用尽,仅剩约100 ...
价值研究所|老铺黄金,难造“不破金身”
中国基金报· 2025-10-29 13:09
【导读】5个月内募集54亿港元,老铺黄金的"零对冲"策略正面临金价考验 中国基金报记者赵心怡 10月22日,老铺黄金宣布以每股732.49港元配售371万股新H股,募资净额约27.07亿港元。 这已是该公司在短短五个月内的第二次大规模融资——今年5月,老铺黄金刚刚完成募资26.98亿港元。 在高估值、金价回调时募资囤金,进一步押注金价上涨以增厚未来收益,未尝不是一步"高棋"。 但深入分析其现金流的紧张状况和"零对冲"策略对其业绩波动性的影响,也促使众多投资者重新考量老铺黄金当前的市场估值。 当品牌溢价仍难脱离金价波动而独立存在时,其约30倍的市盈率中,多少应归属于"黄金爱马仕"的叙事?多少需回归至传统金饰股的估值基准? 5个月内向市场要了54亿港元 老铺黄金的"心结"也是市场对其估值逻辑的终极拷问——到底是在赚"金价波动"的钱,还是"品牌价值"的钱? 国际金价一路飙升,此前宣称产品定价已与黄金价格脱钩的老铺黄金,显然还未"独善其身"。 一边多次上调产品售价,一边在资本市场上密集配股募资"囤金",在不到五个月时间内,老铺黄金已进行两次高位配股,融资总额高达54亿港元。 截至9月30日,该公司前次募资的27亿港元 ...
谁“操控”了女人的追金游戏?
凤凰网财经· 2025-10-24 21:38
公司核心商业模式与定价策略 - 公司采取一口价销售模式,饰品整件售卖,不以当日金价为基准,将每日价格波动压缩至一年两三次的提价[12] - 通过一年两三次的提价,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上涨预期,并淡化金价波动对金饰价格的影响[12] - 2023年与2024年分别提价两次,2025年10月26日将进行第三次提价,调价频率紧跟金价上涨幅度[13][14] - 提价前购买,提价后产品增值幅度即可超过10%,叠加商场会员折扣等优惠,预期增值空间更大[17] - 公司实施高度统一的渠道价格管控,价格透明度高,与行业内其他品牌形成对比[16][18][19] 消费者行为与品牌定位 - 公司产品受到消费者狂热追捧,提价前夕门店出现三小时长队,电商平台产品上架即售罄[3][4] - 近80%的购买者表示不担心公司金饰的保值率,购买动机包括情绪价值、工艺价值和品牌信仰[15][16] - 消费者将公司产品视为奢侈品,用户与奢侈品用户有很高重叠度,购买是为了工艺和品牌而非回收[21][25] - 消费者认为公司调价模式与奢侈品类似,即使金价下跌,更多会以打折形式而非直接降低单品价格[31] - 品牌信仰和提价预期是驱动消费的关键因素,情绪价值高于实用价值[6][34] 产品策略与市场趋势 - 公司强调古法制金工艺,足金镶嵌加工工艺复杂,因高纯度黄金较软,对工艺要求高[21] - 产品趋向轻量化,热销产品如玫瑰花窗项链、金刚杵吊坠等价格在18000-50000元之间,使总价更易于承受[22][24] - 2021至2023年间,10000-50000元价格区间的产品收入增幅最大,占比从不到60%提升至超过65%[24] - 古法黄金珠宝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的1573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421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1.8%[30] - 公司产品被部分消费者视为可替代金条的一种资产配置方式,兼具工艺价值和金融属性[25] 行业对比与宏观环境 - 公司被类比为“女人的茅台”,其提价预期和品牌信仰与飞天茅台在顺周期中的表现相似[5][8][11] - 与行业“老前辈”周大福相比,公司避免了直营店与加盟店优惠差距过大的问题,购物体验更佳[18][19] - 在全球宏观经济未出现大变化的背景下,高端消费保持稳定,爱马仕、LV等奢侈品牌三季度业绩仍能维持正增长[32] - 公司成功抓住了宏观周期中逆向生长的机会,搭乘了古法金饰行业向上的趋势[7][27]
老铺黄金成“性价比之王”?消费者疯抢 专家提醒:小心站岗
华夏时报· 2025-10-23 08:03
产品调价 - 公司将于10月26日进行年内第三次产品价格调整 此前在2月和8月已分别调价 [2] - 8月调价中 1万元至3万元左右的热门饰品上调约1000元-3000元不等 主要产品涨幅在5%-13%之间 2月产品涨价5%-12%不等 [2] - 机构预计此次涨幅或在9%到10%之间 [2] 市场销售反应 - 价格调整预告引发抢购热潮 北京等地线下门店出现消费者排长队现象 线上平台商品上架后迅速售罄 [3][5] - 消费者因担心涨价后购买成本上升而提前购买 有消费者表示排队虽耗时但能买到心仪款式 [5] - 线上销售火爆 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商品短时间内售罄 有消费者评价担心涨价后买不起 [6] 定价策略与消费者认知 - 公司采用按件定价的一口价模式 不同于传统金店的大盘金价加工费模式 [5] - 在金价上涨背景下 公司未调价前的产品价格与当前黄金大盘价差缩小 有消费者认为现购买更具性价比 例如黄金大盘价从775元/克升至990元/克 公司产品价1199元/克 价差从每克400多元缩小至200多元 [6] - 部分消费者青睐公司产品的工艺精美 尽管定价高于其他品牌 但仍倾向购买 [5] - 也有消费者因公司定位高端且频繁调价而持观望态度 或更倾向购买按克计价的金条 [7] 门店扩张与业绩表现 - 公司加速线下扩张 自2025年7月1日至今新增5家门店 位于深圳湾万象城、上海新天地、南京IFC、北京SKP及香港IFC 并完成3家门店的扩建 [7] - 截至2025年10月18日 公司在境内外共有46家门店 [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3.54亿元 同比增长251%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增长291% [8] 行业背景与专家观点 - 国际金价走强并屡破纪录 在美元走弱及全球央行购金背景下 金价上涨支撑力预计延续 [8] - 有观点认为公司调价是高端品牌战略演绎 消费者不仅为保值买单 更看重文化价值与独特体验 [8] - 另有观点认为公司涨价行为与国际金价波动关联度有限 可能是利用消费者认知扩大业绩 产品增值更多来源于设计与品牌而非原材料 [8] - 公司采用一口价模式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从41.2%降至38.1% 同时租金、人工成本及海外开店投入攀升 [9] - 花旗等券商仅给出9%-10%的净利润上修幅度 有分析认为该增幅不足以支撑公司估值再度翻倍 [9]
港股异动 | 老铺黄金(06181)涨超6% 小摩指其品牌价值提升趋势明确 重申“增持”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10-15 10:58
据央视网报道,靠"古法工艺""中式审美"出圈的老铺黄金,即便今年2月、8月两次涨价,消费者依 然"买账"。北京SKP商场老铺黄金专柜销售人员小周介绍,单品价格多在1至6万元之间,根据工艺和结 合材料的不同,换算成克价约在1200到1700元,小克重产品单克的价格甚至超过2000元。 智通财经APP获悉,老铺黄金(06181)涨超6%,截至发稿,涨6.06%,报735港元,成交额11.3亿港元。 消息面上,摩根大通发布研报称,近日进行了数次考察,与老铺黄金管理层、店铺经理及专家交流,发 现其品牌价值提升趋势明确,因为即使在产品提价或品牌促销期结束后,消费者仍愿意在门店外排队等 候入内购物。根据8月至9月份数据,该行预测老铺黄金零售销售表现将维持强劲,憧憬公司将配合节庆 时间表推出更多新产品,并采用金漆技术等新工艺,以及未来持续调整门店网络,相信老铺黄金品牌价 值仍然继续提升。摩通轻微调整该公司2025至2027年盈利预测,目标价由原先1294港元微升至1296港 元,相当于预测2027年市盈率24倍,重申"增持"评级,列老铺黄金为中国消费行业的首选股之一。 ...
综述:双节叠加 热闹非凡——国庆中秋假期香港旅游市场欣欣向荣
新华网· 2025-10-10 11:10
新华社香港10月9日电 题:双节叠加 热闹非凡——国庆中秋假期香港旅游市场欣欣向荣 谢妞、王昕怡 国庆中秋假期结束,香港收获亮眼成绩单: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连八天的 双节"超级黄金周"期间,已录得内地入境旅客逾140万人次;香港旅游业议会统计,假期前6天入境旅行 团逾千个。从"中国红"到"中秋月",这个双节假期香港推出丰富的文旅"大餐",各项节庆活动精彩纷 呈,消费市场热气腾腾,假日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携程集团酒店业务部港澳区总经理梁嘉欣表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香港位居内地旅客热搜目的地第 四位。香港酒店预订数据表现亮眼,各星级酒店预订"间夜数"及平均价同比均有显著增长。香港餐饮联 业协会会长黄家和估算,这个假期餐饮业平均每日营业额近3亿港元,同比上升10%。 消费市场蓬勃发展 香港素有"购物天堂"之称,得益于提升行李物品免税额度等中央惠港政策的助力,这块"金字招 牌"如今更加闪亮。一家香港的消费者洞察顾问公司调查显示,香港是内地高净值人士今年国庆中秋假 期出游的首选地。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新中式"消费持续升温。以古法黄金工艺为特色的老铺黄金,假期前夕在中环 开设超过400平方米的旗舰店, ...
为什么别人家的产品又贵又好卖?
虎嗅· 2025-10-10 07:31
文章核心观点 - 商品价格提升可能刺激销量增长,而非遵循“越便宜越好卖”的传统认知 [4] - 价格策略的成功取决于商品属性(炫耀性或非炫耀性)、消费者心理及需求弹性等多重因素 [40][43][76] - 企业需根据消费者水平和产品可替代性制定定价策略,盲目提价或降价均可能导致失败 [41][43][48] 奢侈品与凡勃伦效应 - 青岛即墨内衣工厂将保暖内衣价格从50元/套提至140-150元/套,带动产业带集体提价10%,实现订单量增长30% [6] - 泡泡玛特在美国市场的LABUBU 3.0玩偶单价从21.99美元增长30%至27.99美元,联名款二手价从599元炒至1.3万元,涨价21倍 [8] - 老铺黄金2025年8月调价幅度达10%-12%,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252% [13] - 梵克雅宝2024年将经典五花手链价格上调11%,导致门店排队、线上全款预订且预售期达120天 [14] - 香奈儿每年两次提价(如CF手袋涨幅4%-8%),推动销售额增长9% [15] - 凡勃伦效应指消费者对商品需求因标价较高而增加,常见于炫耀性商品 [11][17] 非炫耀性商品与吉芬现象 - 吉芬现象表现为低档日用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反而增加,如爱尔兰灾荒期间土豆涨价后需求上升 [25][26] - 该现象需满足特定条件(如缺乏替代品、消费者收入有限),本质是消费者基于未来涨价预期的纵向比较心理 [27][34][35] - 类似案例包括房价上涨时购房需求增加,以及股票市场的追涨行为 [37][38] 消费者行为与价格策略 - 消费者并非始终追求低价,其行为模式呈现“V字价格曲线”:从拒绝高价到接受低价,最终转向追求高价值商品 [55][56][57] - 消费者可分为三类:20%绝不买特价品、60%混合购买、20%只买特价品,企业应聚焦前80%的客户群体 [65][66][67] - 低价策略可能吸引高投诉率客户,摆脱该群体可降低服务成本 [69][70][71] 需求价格弹性与薄利多销 - 薄利多销需商品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即富有弹性),但生活必需品(如大米、盐)弹性低,价格变动对需求影响小 [77][78][79] - 五菱宏光MINI EV起步价2.88万元,基本无盈利,依赖薄利多销模式 [73][74][75] - 长期薄利多销可能引发行业价格战,如中国彩色电视机行业曾因价格战整体受损 [81][82] - 企业应避免盲目降价,需确保价格与产品效用匹配 [83][84]
不止泡泡玛特,整个消费赛道都该为“情绪”疯狂
36氪· 2025-09-19 17:49
中国消费市场分化趋势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 同比增长仅5% 其中商品零售额217978亿元 增长5.1% [1] - 传统消费品类增长乏力 情绪消费类企业逆势爆发 反映消费逻辑从"需要"转向"喜爱" 从"实用"转向"情感" [4] 情绪消费代表企业业绩表现 - 泡泡玛特上半年营收138.8亿元 同比增长204.4% 经调整净利润47.1亿元 同比增长362.8% 半年营收突破百亿 净利润超2024全年 [1] - 名创优品第二季度营收49.7亿元 同比增长23.1% 旗下潮玩品牌TOP TOY营收4亿元 同比增长87% 门店总数达293家 [2] - 老铺黄金上半年营收22.68亿元 同比增长285.8% 仅凭41家店实现平均店效4.59亿元 [3] - 蜜雪冰城上半年营收148.7亿元 同比增长39.3% 净利润27.2亿元 同比增长44.1% [18] - 麻辣王子2024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 较2023年10亿元大幅提升 [23] 资本市场反应 - 泡泡玛特财报公布后股价创316港元新高 市值达4243.7亿港元 一年前股价仅40.96港元 [4] 情绪消费崛起背景 - 经济下行环境中消费者更注重精神满足 与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期间情绪消费产业逆势崛起现象类似 [4][5] - 年轻群体回避高风险负债消费 转向低成本高情绪满足的"小奢侈"消费 [8] - 社会上升通道收窄促使消费者通过情感消费寻求心理补偿 [17] 产品策略转型 - 泡泡玛特强调产品作为"审美 艺术 陪伴的精神类产品"属性 通过盲盒娱乐化零售方式推广潮玩 [6] - 老铺黄金将黄金从投资属性转向文化载体 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 消费者重合率与五大奢侈品牌达77.3% [11][13] - 蜜雪冰城通过4元柠檬水等低价产品提供"小确幸"情感慰藉 形成社交符号价值 [18] - 麻辣王子以"只做正宗麻辣"定位贩卖特立独行精神 2024年上半年市场份额同比增长1.12% [23] 行业影响 - 情绪消费趋势正重塑辣条等行业竞争格局 卫龙同期市场份额下跌2.33% [23] - 消费逻辑转变要求品牌从功能性满足转向情感性陪伴 注重文化认同和情感连接的价值创造 [25]
“三朵金花”中报业绩亮眼 港股新消费进入下半场
中国证券报· 2025-09-03 06:31
港股新消费板块中期业绩表现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38.76亿元同比增长204.4% 净利润46.82亿元同比增长385.6% 毛利率由64%升至70.3% [4] - 老铺黄金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3.54亿元同比增长251% 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290.6% 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200.8% [4] - 蜜雪集团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8.75亿元同比增长39.3% 净利润27.18亿元同比增长44.1% [5] 产品与市场动态 - 泡泡玛特"迷你版LABUBU"盲盒原价79元上线一分钟内电商平台售罄 [2] - 老铺黄金8月25日主要产品价格上调10%-12% 提价后北京SKP门店出现排队现象 [2] - 老铺黄金消费群体与LV、爱马仕等奢侈品牌重合率达77.3% [4] 出海业务发展 - 泡泡玛特2025年上半年亚太市场收入28.51亿元同比增长257.8% 美洲市场收入22.65亿元同比增长1142.3% 欧洲及其他地区收入4.78亿元同比增长729.2% [6] - 泡泡玛特在全球18个国家运营571家门店 境外收入占比接近40% [6] - 蜜雪集团境外门店约4700家覆盖12个国家 哈萨克斯坦首店开业 [7] - 老铺黄金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15.97亿元同比增长455.2% 新加坡滨海湾金沙购物中心开设海外首店 [7] 行业趋势与投资逻辑 - 港股新消费板块从"贝塔"行情进入分化的"阿尔法"行情 [3][9] - 超过90%年轻消费者愿为情绪溢价买单 兴趣消费支出占月均总支出27.6% [10] - 预计2025年公募基金通过港股通流入规模达3000-4500亿元 [10] - 泡泡玛特通过渠道、品牌与艺术家平台三方面形成壁垒 老铺黄金转向产品差异化与品牌调性精细化模式 [9]
潘多拉中国大溃败:从年销亿件到关店裁员 轻奢珠宝为何失宠?
新浪证券· 2025-08-28 16:00
核心观点 - 潘多拉在中国市场大幅收缩 门店关闭数量从50间增至100间 裁员同步进行 中国市场营收占比从2019年9%降至2025年1% [1] - 中国市场业绩持续恶化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9600万丹麦克朗(约1.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1% 第二季度可比销售额再跌15% 而集团整体可比销售额增长3% [1] - 全球市场呈现分化态势 美国市场表现强劲 2025年占比达34%成为最大市场 第二季度集团总营收70.75亿丹麦克朗 净利润8.03亿丹麦克朗 [4][5] 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门店关闭规模翻倍 从原计划50间扩大至100间 门店数量减少约57% 从183家降至不足百家 [1][5] - 转向授权本地零售商运营模式 以降低固定成本 战略调整旨在应对持续恶化的市场表现 [5] 竞争环境变化 - 消费者偏好转向保值属性 黄金消费群体年轻化 2023年中国黄金消费量同比增长6.72% [2] - 本土品牌快速崛起 老铺黄金凭借保值性和收藏属性扩张 2024年门店数达60家 进驻北京SKP等高端商圈 [2][5] - 国际顶奢品牌(卡地亚、蒂芙尼)和国产轻奢品牌(HEFANG)双重挤压 后者通过影视植入和快速设计迭代吸引年轻客群 [3] 产品与成本问题 - 产品材质以925银、18k金和人造宝石为主 溢价高但保值性差 易氧化且维护麻烦 [2] - 二手市场回收价格极低 闲鱼平台串珠回收价仅10-30元/颗 远低于原价 [2] - 白银价格接近15年高位 2024年10月和2025年4月分别提价5%和4% 但未能完全抵消成本压力 [3] 营销与品牌挑战 - 线上渠道占比不足20% 营销仍依赖传统广告 缺乏数字化创新 [3] - 品牌定位模糊 主打的可DIY串珠概念被认为"价不配位" 失去消费者认同 [2] - 与中国消费者偏好存在明显差异 品牌力在成熟市场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