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
搜索文档
科远智慧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3.53亿行业排38,净利润2.18亿行业排14
新浪财经· 2025-10-31 07:40
科远智慧成立于1993年5月27日,于2010年3月3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及办公地址均为江苏省南 京市。它是国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具备全产业链技术优势。 公司属于计算机 - IT服务Ⅱ - IT服务Ⅲ申万行业,涉及超超临界发电、生物质能等概念板块。作为国内领 先的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相关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有 DCS、PLC等产品,提出众多优秀行业解决方案,获多项荣誉,践行工业创新理念,推出系列智慧工业解 决方案。 A股股东户数较上期增加4.79%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2.62万,较上期增加4.79%;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5404.81,较上 期减少4.57%。十大流通股东中,华夏中证机器人ETF(562500)持股329.83万股,相比上期增加61.71万 股;天弘永利债券A(420002)为新进股东,持股146.16万股;天弘中证机器人ETF(159770)持股131.54 万股,相比上期增加22.71万股;南方绩优成长混合A(202003)为新进股东,持股120.00万股;香港中央 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1 ...
灯塔工厂:引领制造业智能化升级革新:计算机行业跟踪报告
华创证券· 2025-10-14 17:03
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3] 核心观点 - “灯塔工厂”作为全球智能制造标杆,通过实际应用拉动需求、催化技术融合并重塑产业生态,推动工业软件快速发展[6] - 工业软件构成灯塔工厂的智能“数字底座”,是实现生产智能化、效率升级的关键工具[6] - 全球灯塔网络已有201个领先的生产工厂和价值链加入,其中85家在中国[6] 灯塔工厂概念与现状 - “灯塔工厂”又称“工业4.0示范工厂”,代表工业领域顶级智能制造能力[6] - 概念由世界经济论坛和麦肯锡公司共同提出,旨在识别表彰第四次工业革命中表现卓越的制造业企业和生产设施[6] - 灯塔工厂通过采纳整合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实现数字化与物理世界深度融合[6] - 这些工厂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实现了高度灵活和个性化生产[6] 工业软件分类与作用 - **研发设计类软件**:作为灯塔工厂的创新源头,通过数字化手段大幅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试错成本[6] - CAD软件是产品数字化设计的基础工具,部署后可帮助企业开展产品结构、性能、配方等设计与优化[6] - CAE软件应用于工程仿真分析,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替代或减少物理试验[6] - EDA工具在电子产品和集成电路生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6] - **生产制造类软件**:构成灯塔工厂的智能核心,通过控制、优化和协调生产过程实现高效制造[6] - PLC为实现设备自动化、数字化的基础单元,提供可靠的基础控制能力[6] - DCS是面向流程工业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通过对全流程集中监控和优化控制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一致性[6] - MES扮演承上启下角色,通过构建生产计划系统打通采购、生产和仓储物流等管控系统,实现生产计划优化和动态调整,缩短订单交付周期[6] - **经营管理与运维服务类软件**:为灯塔工厂提供协同管理与服务保障能力[6] - ERP系统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平台,统筹企业资源与业务流程,实现财务、供应链、人力资源等环节数字化管理[6] - SIS系统为能源智能管控和碳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场景提供数据基础,实现生产过程节能减排[6]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中望软件、华大九天、中控技术、用友网络、鼎捷数智、索辰科技、能科科技、科远智慧、概伦电子、浩辰软件、容知日新、赛意信息、广立微等公司[6]
什么是关键软件?美国为何对此出口管制?科技当自立!信创ETF基金一度涨超3%,大数据产业ETF逆市活跃
新浪基金· 2025-10-13 14:07
美国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的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11月1日起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加征100%关税,并对"所有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1] - 关键软件是指支撑国家关键领域运行、保障系统安全且难以替代的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以及CAD、CAE、CAM、EDA等工业设计软件和PLC、DCS等工业控制软件[1] - 这是2018年中美科技博弈以来美国首次将关键软件纳入出口管制,凸显其战略性意义[1] 软件国产化进程加速 - 美国对基础软件的出口管制将大幅提升工业软件与基础软件国产化进程,其中工业设计软件从份额看空间最大,基础软件整体规模更可观[1] - 在全球科技竞争与供应链安全要求提升背景下,关键基础软件自主可控成为必答题,国产软件凭借技术、政策、市场与生态积累已具备替代能力,有望加速中国软件国产化进程[1] 信创产业发展前景 - 信创产业按"2+8+N"节奏推进,从政策驱动转向政策加市场双驱动,随着2027年全面替代节点临近,党政信创向县乡级下沉,行业信创在金融、能源等领域加速渗透[2] - 预计2025-2026年信创市场规模增速分别达17.84%和26.82%,2026年将突破2.6万亿元[2] - 超长期特别国债扩容及化债方案落地为信创采购提供资金保障,政府采购需求标准细化进一步夯实替换节奏[2] 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 10月13日国产软件概念逆市活跃,信创ETF基金(562030)场内价格一度涨超3.1%,现涨0.88%,场内宽幅溢价反映买盘资金强势[4] - 成份股华大九天涨超11%,麒麟信安、金山办公涨逾8%,概伦电子、亚信安全等跟涨[4] - 大数据产业ETF(516700)震荡,现涨0.18%,成份股中国软件逆市涨停,中国长城涨超4%,用友网络、太极股份等跟涨[6] 信创产业投资逻辑 - 国际形势:地缘政治扰动与逆全球化加剧使自主可控需求迫切,信创领域获国家扶持和企业加速发展必要性[8] - 宏观层面:地方化债力度加码推动政府信创采购回暖[8] - 技术层面: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厂商实现新技术突破,国产软硬件市场份额有望攀升[8] - 推进节奏:信创到达关键时间节点,采购标准细化[8] 大数据与科技自主可控催化因素 - 高层号召"科技打头阵",新质生产力方向有望突围[9] - 数字中国顶层设计激活数字生产力,加快国产替代进程[9] - 乘风信创热潮,信创2.0有望加速,科技自主可控前景广阔[9]
工业设计软件逆势活跃 ,华大九天等创年内新高
第一财经· 2025-10-13 10:25
市场表现 - 国产软件概念早盘逆势活跃,工业软件与信创方向领涨,多只个股涨停或涨超10% [5] - 华为九天等多股股价创下年内新高 [5] 行业定义与重要性 - 工业设计软件被定义为现代工业的“灵魂”和“大脑” [6] - 关键软件包括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对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6] - 具体品类涵盖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以及CAD、CAE、EDA等工业设计软件和PLC、DCS等工业控制软件 [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3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2824亿元,2019至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20% [8] - 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197亿元,2025年进一步达到3390亿元 [8] 主要公司财务与业务表现 - 华大九天上半年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3.01%,但净利润307万元,同比大幅下滑91.90% [6] - 广联达上半年营业收入27.84亿元,同比减少5.23%,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23.65% [6] - 汇川技术上半年营收205.1亿元,同比增长26.7%,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40% [7] - 金山软件二季度营收23.07亿元,同比下滑6.7%,归母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35.4% [7] 市场竞争格局 - 汇川技术在通用伺服和低压变频器国内市场份额居首,分别为32%和22% [7] - 汇川技术在小型PLC、中大型PLC和工业机器人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7.0%、5.1%和8.2%,分列第四、第六和第四位 [7] 行业趋势与机遇 - 2024年底以来国内EDA行业进入动荡期,相关企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7] - 2025年国内EDA行业股权交易频率加快,国产芯片进口替代趋势为国内EDA企业创造有利环境 [7] - 在国产化进程中,工业设计软件从份额看空间最大,而基础软件的整体规模更为可观 [7] 相关投资标的 - 工业软件领域相关公司包括中望软件、华大九天、浩辰软件、概伦电子、索辰科技等 [7] - 基础软件领域相关公司包括达梦数据、东土科技、中国软件等 [7]
工业设计软件逆势活跃 ,华大九天等创年内新高
第一财经· 2025-10-13 09:57
行业宏观环境 - 国产芯片进口替代趋势明显,形成更有利于国内EDA企业的发展环境 [1][4] - 关键软件对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以及CAD、CAE、CAM、EDA等工业设计软件和PLC、DCS等工业控制类软件 [3] - 2023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2824亿元,2019-2023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20%,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3197亿元,2025年将达3390亿元 [5] 市场表现与行业动态 - 2025年10月13日早盘国产软件概念逆势活跃,工业软件、信创方向领涨,多股大幅上涨并创下年内新高 [3] - 2024年底以来国内EDA行业进入动荡期,相关企业迎来重大机遇,2025年国内EDA行业股权交易频率加快 [4] - 工业设计软件从份额来看国产化空间最大,而基础软件的整体规模更加可观 [5] 重点公司财务与业务表现 - 华大九天2025年上半年收入5.02亿元,同比增长13.01%,净利润307万元,同比下滑91.90%,公司此前业务优势主要聚焦模拟芯片领域,正着力实现全产品覆盖以对标海外EDA三大巨头 [3] - 广联达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84亿元,同比减少5.23%,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23.65%,收入变动超60%是由于前期签订云合同分期结转的收入减少所致,第二季度新签云合同降幅已明显收窄 [4] - 汇川技术上半年营收205.1亿元,同比增长26.7%,归母净利润29.7亿元,同比增长40%,在通用伺服和低压变频器的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32%和22%居第一,在小型PLC、中大型PLC、工业机器人的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7.0%、5.1%、8.2% [4] - 金山软件二季度营收23.07亿元,同比下滑6.7%,归母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35.4%,WPS业务同比增长14%,游戏业务同比下滑26%拖累盈利率 [4] 投资标的梳理 - 工业软件领域相关标的包括中望软件、华大九天、浩辰软件、概伦电子、索辰科技等 [5] - 基础软件领域相关标的包括达梦数据、东土科技、中国软件等 [5]
“关键软件”成为中美博弈新热点,工业与基础软件国产化加速可期
东方证券· 2025-10-12 22:37
行业投资评级 - 计算机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并维持该评级 [6] 核心观点 - 美国计划于11月1日起对“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此举是2018年中美科技博弈以来首次将关键软件纳入管制范围,凸显其战略性意义 [2][9] - 美国若对基础软件实施出口管制,将显著加速工业软件与基础软件的国产化进程 [3] - 工业设计软件从市场份额角度看国产化空间最大,而基础软件的整体市场规模更为可观 [3] 关键软件定义与范畴 - 关键软件是指支撑国家关键领域运行、保障系统安全且难以替代的软件,对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9] - 关键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以及CAD、CAE、CAM、EDA等工业设计类软件和PLC、DCS等工业控制类软件 [9] 工业软件国产化现状与前景 - 工业设计软件是现代工业的“灵魂”和“大脑”,但国内产业基础薄弱 [9] - 2024年国产CAD整体市场份额约为27%,其中2维CAD高于3维CAD,中低端产品高于高端 [9] - 2022年国产CAE市场份额不足20% [9] - 根据集微咨询数据,2022年国产EDA市场份额也不到20% [9] - 工业控制系统方面,国产PLC主要集中于中小型系统,大型PLC仍以西门子等国外厂商为主;DCS领域国产化率较高,中控技术2024年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 [9] - 工业设计软件有望成为下一步加速国产化的重点领域 [9] 基础软件国产化现状与前景 - 操作系统方面,2023年国产PC操作系统份额达到20-25%,服务器操作系统份额约为40-50%,但工业操作系统国产化比例仅有10-15% [9] - 数据库软件方面,当前本地部署数据库软件的国产化比例约为40% [9] - 自2022年信创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的性能与成熟度持续提升,未来将伴随金融、能源等领域信创加速而获得更高份额 [9] 投资建议与相关标的 - 工业软件领域相关标的包括:中望软件(买入)、华大九天(买入)、浩辰软件(未评级)、概伦电子(未评级)、索辰科技(未评级)、广立微(未评级)、能科科技(未评级)、中控技术(买入) [3] - 基础软件领域相关标的包括:达梦数据(未评级)、东土科技(未评级)、中国软件(未评级)、诚迈科技(未评级)、卓易信息(未评级)、星环科技-U(未评级) [3]
中控技术(688777):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短期承压,工业AI+机器人战略性突破
开源证券· 2025-09-01 15: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当前股价52元 对应2025-2027年PE为36.8/31.9/26.5倍 [1][4]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流程工业智能制造龙头 短期业绩承压但工业AI和机器人业务实现战略性突破 [1][4][6][7] - 受益设备更新政策和出海机遇 长期增长空间打开 [4][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8.30亿元 同比下降9.92% [5] - 归母净利润3.54亿元 同比下滑31.46% [5] - 剔除汇兑损益和理财收益影响后归母净利润2.94亿元 同比下降25.82% [5]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1.20/12.90/15.54亿元 [4][8] 业务亮点 - 能源行业收入同比增长9.32% 建材行业增长82.58% 造纸行业增长77.56% [6] - 国际化战略深化 沙特制造工厂完成注册 在美洲市场实现重要突破 [6] - TPT类软件收入1.17亿元 在石化等行业落地超过110个项目 [7] - 机器人业务收入1.1亿元 新签订单2亿元 超过2024年全年业绩 [7] - 累计签约938家软件订阅制客户 [7] 估值指标 - 当前总市值411.42亿元 流通市值407.28亿元 [1] - 预计2025-2027年EPS为1.41/1.63/1.96元 [4][8] - 预计毛利率稳步提升 从2025年34.0%升至2027年34.5% [8][11]
科远智慧(002380)2025年中报简析:营收净利润同比双双增长,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8 22:25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21.78% [1] - 归母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23.09%,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7490.97万元,同比增长10.92% [1] - 扣非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27.06% [1] - 毛利率39.15%,同比下降2.45个百分点,净利率13.96%,同比微增0.1个百分点 [1] - 三费占营收比14.88%,同比下降9.0%,财务费用因银行承兑票据贴现变动889.51% [1][2] 现金流与资产状况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07元,同比改善39.74%,主因回款增加 [1][2] - 货币资金5.54亿元,同比下降5.25%,应收账款7.73亿元,同比增长10.38% [1]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变动-227.32%,因购买理财产品,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变动-63.62%,因贴现减少及偿还借款 [2] - 有息负债3396.65万元,同比下降6.78%,现金资产健康 [1][2] 业务与市场前景 - 核心产品为DCS和PLC系统,主要服务于能源、电力、化工等流程工业领域 [4] - 火电DCS系统国产化渗透率达43%,政策要求央企及地方国企2028年前实现自主可控 [4] - PLC产品在钢铁行业替代空间约700亿元,水泥生产线国产化空间约80亿元,水务系统进入更新周期 [4] - 公司业绩具周期性,去年ROIC为12.55%,近10年中位数ROIC为4.97%,2022年最低为-25.68% [2] 机构关注与持仓 - 招商中证2000指数增强A新进持仓22.57万股,瑞达先进制造混合A新进持仓1.91万股,蜂巢先进制造混合A增仓1.38万股 [4] - 分析师普遍预期2025年归母净利润3.04亿元,每股收益1.27元 [3] - 公司商业模式以营销驱动,需关注实际驱动力情况 [2]
2025年中国工控系统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政策驱动国产替代加速,2025年市场规模破3200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0 08:36
行业概述 - 工业控制系统(ICS)是现代工业生产的核心中枢,正经历从传统自动化向智能化、自主化的战略转型 [1] - 主要分类包括SCADA、DCS、PLC、RTU和SIS系统,按行业或控制层级可进一步细分 [2] - 国际标准IEC 62264-1定义了五层架构体系:企业资源层、生产管理层、过程监控层、现场控制层和现场设备层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工控系统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10%以上 [1][14] -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3200亿元,政策推动下2027年前计划完成80万台工控设备更新改造 [14] - 工业机器人产量从2020年23.71万台增至2024年55.64万台,2025年上半年同比激增35.6%至36.93万台 [12] 细分市场表现 - DCS系统2024年市场规模148亿元,石化/电力领域渗透率超95%,国产化率突破45% [1][17] - SCADA系统2024年规模196.9亿元,云化产品占比40%,电力/轨道交通贡献60%营收 [17] - PLC市场2024年规模176.6亿元,小型设备国产替代率32%,中大型PLC外资占比仍超70% [1][17] 竞争格局 - 外资主导高端市场:西门子占PLC市场48%份额,ABB/施耐德把控协作机器人/能效管理领域 [20][21] - 本土企业中端突破:汇川伺服系统国产市占率28.3%,中控技术DCS在石化行业国产化率40.4% [1][20] - 小型PLC市场大陆品牌份额从2020年12.91%提升至2024年23.80%,日系品牌份额同期下降近10个百分点 [22] 技术发展趋势 - 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方案使设备停机时间减少60%,维护成本降低40% [14] - 5G与TSN网络架构提升工业通信可靠性,数字孪生技术优化产线效率 [24] - 绿色工控解决方案推动行业碳强度下降25%,2025年渗透率预计超60% [14][27] 政策支持 - 2024年出台《工业控制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指南》等多项政策,要求2026年前覆盖4.5万家企业数据分级保护 [8][9] -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重点推进PLC、DCS等工业操作系统更新换代 [9] - 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推动AI/5G/区块链技术在县域中小企业应用 [9] 产业链生态 - 上游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提升但高端芯片仍依赖进口,中游国产厂商在中端市场实现替代 [10] - 下游新能源(锂电/光伏)、智能制造、轨道交通等领域需求旺盛 [10] - 本土企业通过"工业操作系统+行业APP"模式拓展能源管理、虚拟电厂等新兴场景 [17] 国际化进展 - 国产工控系统出口额占比从2022年12%向2030年25%目标迈进,东南亚/中东欧成为重点市场 [26] -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出海+本地化服务"中标海外高端项目,加速全球化布局 [26]
麦肯锡重磅报告:2030年中国智能制造十大关键预测
机器人圈· 2025-07-09 17:15
行业趋势与市场规模 - 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108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 [2][16] - 中国自动化行业未来五年将实现跨越式增长,主要驱动力来自连续流制造业、离散制造业和工业物联网软件及云服务 [2][16] - 流程工业自动化支出最高,2025年全球相关支出预计达76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8%;离散制造业增速更快但基数较低 [16][17] - 工业物联网软件和云服务细分市场增速最快,年增长率达18% [33] 技术发展方向 平台化趋势 - 构建软件定义的智能制造基础软件平台体系架构,实现生产要素数字化孪生和动态组合 [4][42] - 采用模型化数据底座统一数据体系,支持工业应用的模型化开发和部署 [4][43] - 分布式智能调度通过服务中间件实现应用灵活接入和快速集成 [5][44] - 内生型安全管控在开发全环节强化系统和数据安全 [5][45] 敏捷化趋势 - 全生命周期应用工具链覆盖开发到运维全流程,提升工程效率 [6][45] - 虚拟化PLC实现控制功能灵活部署,推动IT/OT融合 [6][46] - 低代码/无代码开发降低编程门槛,生成式AI进一步简化软件开发 [6][47] 智能化趋势 - 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技术解决制造业数据复杂性问题,实现生产全流程优化 [7][48] - 工业AI智能体结合大模型技术,提供确定性工业场景解决方案 [7][52] - 生产全过程仿真与智能优化构建闭环系统,快速响应复杂生产需求 [7][51] 政策与竞争环境 - 中国出台《"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目标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13] - 国产化替代加速,DCS国产化率超60%,小型PLC国产化率超20%,工业软件国产化率从2023年15%提升至2025年25% [38] - 劳动力结构变化推动自动化需求,全球劳动年龄人口增速已降至0.7%,预计2030年8亿工作岗位可能被机器取代 [34][35] 企业转型建议 - 构建"数据中台+业务前台"架构,统一数据模型和标准,实现敏捷开发 [54][55] - 分段投资优先解决高成本场景,如预测性维护和能耗优化,ROI周期控制在12-18个月 [55][56] - 全面拥抱AI技术,从工具级向系统级升级,构建数据-算法-应用闭环 [58] - 培养复合型人才团队,设置数据资产管理员、AI算法工程师等新岗位 [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