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投资策略:新技术,新供应链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机器人产业进入主升浪阶段,受特斯拉V3产品发布预期、政府引导基金和补贴政策、阅兵活动技术展示等多重因素驱动[1] * A股市场流动性充裕,美联储降息预期加速资金轮动,机器人板块或接棒AI算力成为新热点[1][4] * 行业下半年行情或呈现"炒作宽度"特点,聚焦新兴技术方向(如MEME技术、新型减速器、丝杆等)及中小市值标的[5][6] --- 核心技术与细分领域 **1 MEM(金属注塑成型)技术** * 性价比优势显著,单台机器人应用成本约1000元(含丝杆、减速器齿轮等),无需大规模技术突破即可量产[8][9] * 重点公司:海昌新材(市值50-60亿,对接特斯拉)、统联精密(弹性标的)、东睦股份(低估值)、名扬科技(北交所)[10][15] **2 减速器市场** * 中大力德为龙头,新兴标的包括: - 众成科技(市值80亿+,通过并购扩展四杆减速器业务)[11] - 西菱动力(军工+减速器,获小米订单,低估值)[11] - 双环传动(环东科技受特斯拉认证,但分拆计划或影响估值)[20] * 特斯拉降本推动新技术方向:百线减速器(介于RV与谐波之间),关注中大力德、豪能新段、福达股份[17] **3 电子皮肤** * 汉威科技(特斯拉认证进展中)、福莱新材为传统龙头[12] * 新兴企业:瑞银电子(潜在龙头)、安利股份(转型标的)、日盈电子(涉足特斯拉结构件)[7][13] **4 执行器** * 银轮股份(市值240亿,获特斯拉图纸,年增10%+)为最看好标的[14] * 三花拓普为当前龙头,中大力德通过并购扩展业务[14] --- 政策与市场催化剂 * **政策支持**:湖北省50亿级引导基金,上海/北京等地补贴(如终端消费补贴1500元/台)[3] * **事件驱动**: - 8月18日运动会、9月3日阅兵(展示机器人技术)[3] - 11月6日特斯拉股东大会(V3产品亮相,2026年量产)[3] --- 风险与竞争动态 * **技术路线分化**:电机领域尚未收敛(无框力矩电机/轴向电机等),信质集团(对接华为/三花)为头部但壁垒较低[18][19] * **估值压力**:高市值公司需实际订单支撑(如150亿市值需通过认证,200亿需订单)[16] * **供应链替代**:特斯拉引入新供应商(如银轮股份)并探索低成本技术(MIMU比CNC成本更低)[2][17]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政府补贴:上海大模型研发补贴达1亿级别[3] * 公司市值:众成科技80亿+、银轮股份240亿[11][14] * 成本结构:单台机器人MEM组件成本1000元[8] (注:所有引用标注严格遵循[序号]规则,无合并或跨范围引用)
海尔智家20250805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 - 涉及行业:家电行业 - 涉及公司:海尔智家 核心观点与论据 品牌策略 - 海尔智家采用自主创牌(如卡萨帝)和收购品牌("吃休克鱼"策略)双管齐下,构建多元化品牌矩阵[2] - 卡萨帝是自主创牌的高端品牌,占高端市场较高份额,强调"家的艺术",名字源自意大利语[5] - 收购策略包括兼并经营不善的企业,整合其产能和管理,延续至海外平台收购[5][6] - 尝试将国内高端品牌(如卡萨帝)推向海外市场,补充全球品牌矩阵[11] 应对关税风险 - 采取本土产能布局策略,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7] - 提升产品附加值,发展高端产品线以抵消潜在成本增加[2][7] - 美国业务中60%产能位于本土,25%位于墨西哥,仅15%来自中国,关税竞争力较强[24] 全球市场表现 - **美国市场**: - GEA市场份额达25%,增长已达瓶颈,但竞争力稳定[13] - 通过接入国内供应链体系降低采购成本,高端产品(如热泵洗烘一体机)受青睐[14] - 美国房地产复苏(成屋销售回升至600万套)可能拉动GEA收入7-8个百分点,对整体报表拉动2.5个百分点[21] - **欧洲市场**: - 面临通胀和工业衰退挑战,PPI增速超过CPI增速,产能成为负担[18] - 正在进行产能调配和管理层调整(如更换英国地区负责人)[18] - **新兴市场**: - 印度和东南亚是强势区域,但受基础设施和电网建设制约[19] - 延续国内经营思路,自有品牌在越南、泰国和印度取得成就,与日韩品牌竞争[20] - 长期年增长率预计15%,具备增长潜力[19][20] 业务发展 - **空调业务**: - 2021年后重视研发、制造效率和供应链改革,与海立股份合作自产压缩机,逐步良性发展[12] - **新产品类别**: - 热水器和空调(HVAC)占比10%-15%,新品类有望带来增量收入[15] 财务与估值 - 港股估值不到11倍,对美国经济变化敏感,推荐投资[21] - 长期ROE兑现能力稳定,纳入股权激励考核,分红和股息率支撑估值底部[23]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背景:集体所有制企业,非国企,创始人张瑞敏推动全球品牌发展[4] - 收并购挑战:管理输出难度因地区而异(美国职业经理人制度较易,欧洲家族式管理较难)[9][10] - 中长期逻辑:国内高端创牌(如卡萨帝)占比提升,消费潜力存在[12] - 国补政策:2026年可能持续,利好中高端消费[22]
巨人网络20250805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游戏行业,特别是MMO、休闲竞技、微恐赛道[2][4][7][8][9] - 公司:巨人网络[1][2][3][4][5][6][7][8][9][10][11][12][13][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产品表现 - 《征途》IP:稳固基本盘,拓展新渠道,《王者征途》全年流水6亿元,新增用户超2,500万[2][4][5] - 《超自然行动组》:2025年表现突出,6月流水近2亿元,7月预计超3亿元,拓展年轻女性用户和微恐赛道[2][4][9] - 《球球大作战》:核心用户留存率创新高,付费渗透率大幅提升,单月流水创五年来新高[2][8] - 《太空杀》:结合AI技术,在东南亚及南美取得领先地位,AI原生玩法吸引新玩家[2][8][11] - 《原始征途》:上线首月流水超3亿,年流水超15亿,累计新进用户超1,500万[5] 技术应用 - AI技术:在《太空杀》中引入AI辅助玩法,自研大模型"巨人GPT"实现角色、场景生成与剧情优化,降本增效[2][8][11] 财务数据 - 预计2025-2027年公募净利润分别为19.19亿、23.07亿和25.6亿元,利润预期有望上调[3][12] - 当前估值回到20倍以内,具有安全边际,估值有向上修复可能性[13] 未来发展 - 新产品周期启动及品类扩展逻辑支持业绩持续超预期[13][14] - AI赋能打开长期发展空间,估值有望继续向上修复[13][14] - 产品储备丰富,如《名将杀》、《5,000年》等,有望带来长期增量贡献[10][11] 其他重要内容 用户与市场 - 《超自然行动组》核心用户为18-25岁年轻女性,TapTap评分7.5分,下载量超400万[9] - SLG市场规模2023年达480亿元,同比增长12%[11] 竞争与对标 - 《征途》IP对标传奇IP300亿规模,未来有望通过新品迭代、小程序游戏等方式打开更大市场空间[5] - 头部SLG游戏如《率土之滨》、《三国志·战略版》常年稳居iPhone畅销榜前十[11] 推广与运营 - 《超自然行动组》暑期旺季推广活动显著提升iPhone游戏畅销榜排名,最高排名第四[9] - 《球球大作战》通过更新经典玩法及优化付费内容实现增长[8]
机器人:拐点已过,共振开启,再攀高峰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机器人、汽车(电动车、零部件)[1][2][5][6] - **核心公司**: - **零部件**:福达豪能、银轮、安培龙、福赛科技、沪光股份、蓝黛科技、神驰机电、爱柯迪、西菱动力[4][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 **主机厂链**:美湖股份、西菱动力、蓝黛科技、爱柯迪[9][24][31] ---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与催化因素** 1. **汽车行业**: - 2025年7月1日起终端价格体系企稳,比亚迪带动价格战结束[2] - 7-9月为电动车新品密集发布期,9月进入销售旺季[2] 2. **机器人行业**: - 2025年Q3-Q4将迎个股阿尔法催化(客户关系进阶、合资项目落地)[2][3] - 10月或成产业贝塔节点,市场或提前反应[1][3] - 特斯拉第三代人形机器人预计2025年底量产几百台,2026年批量生产[5][6] - 国内催化:上海人工智能大会、北京人形机器人大会、小米机器人发布[6] **公司动态与投资亮点** 1. **福达股份**: - 长满科技年化3万套四杠产能超预期落地,获头部客户新增型号开发需求[11] - 目标市值200亿[11] 2. **豪能股份**: - 机器人减速器龙头,2026年产能规划破百万套,2025年交付6-7万台套[12] - 目标市值250亿(主业120亿+机器人120亿)[12] 3. **上海沿浦**: - 2025年Q2业绩拐点,2026年主业业绩预计2.7-3亿元[14] - 布局机器人关节臂技术,整体估值120亿[14] 4. **安培龙**: - 切入机器人领域,亿纬锂产品供应数量和价值超预期[15] 5. **福赛科技**: - 特斯拉内饰件供应商,墨西哥工厂2025年盈亏平衡,2026年业绩反转[16] 6. **沪光股份**: - Q2业绩拐点,Q4或创新高,参与小米机器人项目[17] 7. **蓝黛科技**: - 行星减速器2025年出货量数万套,收入数千万元,目标市值120亿[18] 8. **神驰机电**: - 2025年利润预计3亿元,机器人电机业务潜力大,估值100-130亿[18] 9. **爱柯迪**: - 收购卓尔博后归母净利润提升至5.1亿,机器人业务低估(市盈率14倍)[25][26] - 目标市值看涨,安全边际高[30] 10. **西菱动力**: - 获小米机器人旋转关节20%订单,谐波产线协同主业[31] **其他重要内容** - **选股策略**: - 纯机器人Beta(福达豪能、神驰、秦安)[4] - 低估值高增长(戴克比150亿、沪光120亿、无锡振华75亿)[4] - 赛道型公司(季丰、岩普,单车价值超5000元,渗透率10%)[4] - **小市值转型股**:上海沿浦、神驰机电、纽泰格[10] - **主机厂链催化**:小米链、小鹏、赛力斯[9] --- **数据与量化指标** - **产能与订单**: - 豪能股份2025年交付6-7万台套,2026年产能百万套[12] - 蓝黛科技2025年行星减速器出货量数万套[18] - 美湖公司减速器产能5万套,一期达10万套(收入3亿元)[24] - **财务数据**: - 爱柯迪2025年Q2利润超3亿元,全年预计12亿元(同比增长27%)[26][30] - 福赛科技墨西哥工厂2024年收入3亿元,亏损3000万元,2025年盈亏平衡[16] - 易高光电业绩承诺:2025年7000万,2026年8000万,2027年9000万[21] --- **风险与潜在机会** - **风险**: - 特斯拉量产进度不及预期[5][6] - 价格战对毛利率压力(如爱柯迪毛利率27%-28%)[27] - **机会**: - 中美共振行情(类似2025年Q1)[6] - 新批链、低估值高增长、赛道型公司长期潜力[7]
恺英网络20250805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游戏、AI技术、潮玩、虚拟资产 - 公司:恺英网络 核心观点与论据 游戏业务 - 恺英网络凭借《斗罗大陆》、《诛仙传说》等大IP改编游戏进入新产品周期,预计驱动业绩增长[2] - 《龙珠世界》2025年2月上线,首月流水达2亿,预计六七月份月流水仍可达8,000万[2] - 传奇类游戏业务通过解决版权问题和拓展小程序游戏巩固基本盘,"传奇盒子"作为社区平台贡献增量[2] - 正版化推进有望扩大在300亿规模传奇IP市场份额,并拓展变现渠道[2] - 2025年四季度到2026年初,储备的新产品将陆续上线,包括《盗墓笔记启程》、《三国天下归心》等[3] AI技术布局 - 与比高集团合作设立吉亿公司,分拆AI模型及引擎独立运营[2] - 行一大模型是国内首个AI工业化管线模型,提升游戏开发效率,并可商业化服务中小团队[2][5] - 投资开发Eve AI智能排班应用,具有高度拟人性和高情商特性,预计2025年四季度推出[2][5] - Eve AI陪伴应用基于虚拟角色,通过聊天、视频通话与用户互动,面向女性用户,计划扩展至海外市场[6] 潮玩业务 - 布局潮玩业务,推出晚安羊和布优鸟两款IP AI玩具,通过线上APP社区打通线上线下[2] -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正式推出,提高用户复购率和粘性[2][7] 虚拟资产与牌照 - 获得香港证监会第四类和第九类牌照,为探索游戏类虚拟资产和虚拟代币业务奠定基础[4][8] - 支持未来在海外推进相关业务发展,提升用户粘性和扩大变现[4][8] 其他重要内容 - 恺英网络在AI、潮玩及游戏虚拟资产等多元化业务布局,与传统游戏业务形成协同,有望驱动业绩增长并提升估值[4][9] - 2025年下半年到2026年期间,新一轮新品周期将带来显著业绩释放[9]
机器人零部件框架培训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人形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丝杠、减速器、传感器、灵巧手等)[1][4][6] - 核心公司:特斯拉(技术引领者)、优必选、智元、小米链(凌云、南山智尚)、雷迪克、豪能、北方机械、恒立等[1][2][5][15] ---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与趋势** - 市场空间:特斯拉预测2027年量产50-100万台,总产值达2,000亿元(单价降至15万元/台)[12][19] - 驱动因素:大模型提升场景泛化能力,车企(特斯拉、小米、小鹏)利用数据优势切入[1][6] - 关键时间点:2026年特斯拉C端突破,国内优必选、智元2026年冲刺上市[6][7] **2 硬件升级关键技术** - **丝杠**:特斯拉使用14个直线执行器+34个手部丝杠(总计48个),行星滚柱丝杠因高效率受关注,C3(上半身)和C5(下半身)精度分级[9][13] - **减速器**:谐波减速器主流(价格降至1,000元),国内双环豪能推进百线二维方案替代日本哈默纳科[10][16] - **灵巧手**:成本结构复杂(目标7,000元/只),特斯拉测试空心杯驱动方案,自由度提升至22个[11][12][17] - **传感器**:力传感器价格从1-2万降至2-3千元,触觉传感器以压阻/电容方案为主[11] **3 供应链竞争格局** - **国内突破**:磨床(华晨、日发)和丝杠厂商(雷迪克收购北方机械)打破日本垄断[14][15] - **车企转型**:主机厂供应链转向机器人(如舍弗勒代工小米链),汽车零部件公司(沪光、纽泰格)积极收并购[5][21][23] --- 其他重要细节 **1 成本与量产影响** - 百万台量级下,机器人单价可降至15万元,减速器、丝杠、灵巧手价值占比最高[12] - 谐波减速器价格因量产降至1,000元,丝杠(C5级)单价降至700-800元[14][16] **2 技术替代趋势** - 谐波减速器或面临摆线方案替代,电机技术转向空心杯驱动[3][12] - 灵巧手轻量化(强脑设计500克/30牛抓握力)和手眼协同为研发重点[9][17] **3 市场情绪与标的** - 特斯拉下修指引曾导致板块调整,但新技术(如雷迪克丝杠、豪能减速器)和定点变化驱动交易机会[3][15][22] - 潜在黑马:雷迪克、豪能、新泉、银轮等[22][24] --- 风险与挑战 - 谐波减速器寿命与负载能力限制,依赖日本技术[10] - 灵巧手量产成本控制(目标7,000元)和传感器一致性要求高[11][12] - 供应链竞争激烈,需平衡成本与精度(如丝杠C3/C5分级)[13][14]
禾信仪器20250805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 **禾信仪器** - 通过收购盈利的量曦技术弥补研发投入不足并实现业务协同 量曦技术2025年上半年利润接近3000万元 预计全年利润超5000万元[2] - 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超2亿元 但商业模式符合科创板并购要求 通过收购量曦技术有望2025年扭亏为盈[3] - 收购原因包括量曦技术的量子计算领域优势、战略重要性及财务贡献(2024年盈利2400万元 2025年预计超5000万元)[5] **科学仪器行业** -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受益政策支持与国产替代需求 高端设备国产化加速[2] - 2022年后普源精电、鼎阳科技等企业上市为行业注入活力 细分领域深耕与并购整合成关键策略[6] - 美国制裁背景下 国内企业通过横向整合(如禾信收购量曦)提升竞争力 行业前景广阔[6][7] 量子计算领域 **量曦技术** - 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并用于国产替代 配套产品可出口海外 客户结构丰富且全球基础广泛[2][8] - 技术路径涵盖离子阱等 与质谱仪光学技术有协同效应 2024年10月收购量子技术公司强化布局[9] - 中国电信2024年收购国盾量子提升行业关注度 2025年行业处于牛市状态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10] **市场展望** - 企业级批量采购量子计算机预计2030年实现 专用领域已开始批量使用 微软、谷歌等巨头加大投资[11] - 量子计算行情预计2025年迅速到来 为新兴重点领域[20] 其他技术领域 **液冷技术** - 国内液冷公司在降功耗方面进展显著 首次获大批订单并进入海外供应链 设备价值高于系统和材料[12] - 发展前景优于传统模块和PCB技术[19] **光纤行业** - 技术从传统光纤演进至空心光纤 中国企业在光纤入户领域成功击败海外公司并出口产品[15] - 数据中心用特种光纤可进入美国市场 价格从15元/根提升至150元/根以上 价值量显著提升[16] - 需求激增带动产业链景气 配套器件制造商受益[17][18] **PCB与光模块** - PCB环节发展迅速 价值提升 国内缺乏芯片制造商使其成为重要环节[13] - 光模块需求旺盛(如1.6T产品指引上调) 技术迭代不明显 降功耗为核心驱动力[14]
华锐精密20250805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概述 * 行业:刀具行业,涉及进口替代加速、民企崛起趋势[5][9] * 公司:华锐精密,国内头部民营刀具企业,战略转型切入智能软件市场[2][4] ---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 1. **进口替代加速**:2025年刀具进口规模占比降至23%-24%(2018年为30%)[5] 2. **民企崛起**:国企退出市场,民企如华锐精密通过差异化策略挤压日韩中端份额,向高端市场迈进[9] 3. **外资收缩**:欧美企业(如肯纳金属)在华收入腰斩,因定价高、技术停滞、服务滞后[8] **公司战略与优势** 1. **一体化解决方案**:覆盖基体材料、涂层等全流程,自主可控无卡脖子风险[11] - 提供80%以上刀具品类(超2万种)及全包式年度合同[12] - 管理层对接模式提升效率,减少灰色收入[11] 2. **智能转型**:切入千亿级智能软件市场(年增量120-150亿),边际成本低、净利率高[4][18] 3. **技术传承**:继承山特维克技术,创始人引进国内首条硬质合金刀具生产线[11] **财务与业绩** 1. **财务拐点**:上市后固定资产投资超12亿,2025年起产能爬坡(整硬合金线利用率85%-90%)[6][14] 2. **业绩增长**: - 2025Q1净利润同比+70%,全年预计2亿(PE 20倍)[3][7] - 2026/2027年净利润预测2.8亿/3.9亿[7] 3. **增量领域**: - **军工**:2024年收入2000万→2025年1亿(国产化趋势)[15] - **能源**:与哈电、东方电气合作,增量超1亿[15] - **人形机器人**:与宇树机器人独家合作,2027年市场70-126亿,市值弹性90亿+[3][20] **人形机器人布局** 1. **合作**:宇树机器人唯一刀具解决方案商,订单暴增驱动产能需求[17] 2. **市场测算**: - 2027年全球出货100万台,单台刀具成本7000元→总规模70亿[19] - 假设市占率30%→净利润3亿(PE 30倍对应90亿估值)[20] **AI与智能制造** 1. **数字化平台**:入选湖南省标杆项目,AI赋能机床加工效率[18] 2. **市场潜力**:全球规模2000亿+,年增量200亿[18] --- 其他重要信息 * **估值预期**:2027年主业+人形机器人业务合计市值190亿(2025年折现170亿)[20] * **推荐评级**:PE 20倍低估,人形机器人赛道首选,强烈买入[21] --- 数据与单位换算 * 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6] * 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70-126亿元(2027年)[7][20] * 智能软件市场:存量2000-3000亿,年增量120-150亿[4]
天士力20250805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 - 天士力聚焦心脑血管、消化代谢、肿瘤免疫及肝病治疗领域[8] - 心脑血管领域收入占比大,2019-2024年复合增速接近6%[8] - 肝病相关产品增长较快[8] 核心产品表现 - 复方丹参滴丸销售额超20亿,集采降价影响已消化[2][3] - 糖网适应症市场潜力大,渗透率20%+就诊率30%时可贡献销售额突破20亿[9][10] - 养血清脑和芪苈益气增速或快于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曾获中成药头痛失眠治疗第一名[12] - 生物药普佑克(ProUK)2024年止跌,心梗适应症体量约2亿,脑梗适应症2025年有望获批[13][14] 战略与合作 - 华润三九入主天士力,赋能院外市场开拓,实现1+1>2效应[5][6] - 公司精简业务聚焦主业,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7] 财务与展望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计11.5亿元,对应PE 22倍[7][15] - 中药板块增长+生物药亏损缩窄+化药集采消化完成支撑利润稳健增长[15] - 布局干细胞、CAR-T等创新药管线,未来或贡献弹性增量[15] 风险提示 - 行业政策、市场竞争及研发风险需关注[16]
泽璟制药20250805
2025-08-05 23:42
行业与公司 - 行业:生物制药/肿瘤治疗领域 - 公司:泽璟制药(A股上市) 核心产品进展 ZG006(TCE类分子) - **适应症**:小细胞肺癌、神经内分泌瘤[2][3] - **临床数据**: - 低中表达患者中,10mg/30mg剂量组总体响应率(ORR)达79%,显著优于现有方案[2][3] - PFS(无进展生存期)和OS(总生存期)数据验证TCE类分子有效性[2][3] - **竞争优势**: - 在高质量组中表现与ADC药物相当[2][3] - 设计采用双表位DalCD四形式,提升低中表达患者响应[3] - **BD预期**: - 参考Darzalex ADC药物首付款水平(大几千万美元),因积累更多临床数据,授权金额预期较高[2][3][6] ZG005(双抗/免疫治疗) - **适应症**:宫颈癌、肝癌、新增非小细胞肺癌[2][4][9] - **临床数据**: - 宫颈癌领域ORR和DCR(疾病控制率)优于AK104[2][4] - 肝癌数据预计2023年下半年读出[4] - **联合疗法潜力**: - 免疫药物联合Jack抑制剂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疗效显著(KAYO024实验): - 单药ORR 44.8% vs 联合ORR 62%[5] - 单药PFS 10.3个月 vs 联合PFS 23.4个月[5] 其他研发动态 - **一线初治联用研究**: - 抑制特定通路可延长用药时间,ORR提升约50%,PFS改善明确[8][10] - 与TGF Beta联用实验数据预计2025-2026年披露[8][10] - **平台储备**: - 国内小分子平台+海外抗体平台,多品种联合研究推进中[11] 商业化与财务 - **收入梯队**: - 已上市产品:多纳非尼、磷雪梅(刚进医保)、吉卡西替尼、促甲状腺激素(在审)[11] - **盈亏平衡**:公司已进入该阶段,收入产品形成接替[11] - **长期价值**: - 创新品种(如ZG006/ZG005)具备出海前景[11] - 平台价值+临床数据推进支撑估值空间[11] 关键风险与对比 - **BD金额影响因素**: - 产品疗效、适应症市场规模、临床数据积累量(数据越多风险越低)[6][7] - 同靶点不同类型药物(如ADC vs TCE)数据对比可参考[6][7] - **竞争格局**: - 小细胞肺癌领域开发密集,但ZG006因分子形式独特具优势[9] - 罗氏停掉部分肝癌项目,但AZ的PD-1抗体双抗/TIGIT单抗仍在开发[4] 数据披露时间线 - ZG005/ZG006联用数据:2025年3月启动,预计2025-2026年披露[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