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网

搜索文档
5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7%,接近荣枯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17: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5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 7%,同比下降5 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7 1个百分点,位于荣枯线之上,行业景气度改善[1] - 5月汽车市场呈现"前高后低"走势,车展密集启动叠加"五一"假期效应推动终端客流冲高,自驾游与结婚季等家庭购车需求集中释放[3][9] - 5月乘用车终端销量预计约185万辆,政策红利与终端促销共同推动消费[9] 区域与品牌表现 - 区域指数分化明显:西区指数最高达62 1%市场压力大,南区指数48 1%低于荣枯线表现最佳[5] - 豪华及进口、合资、自主品牌经销商指数均环比下降[5] 经销商经营指标 - 库存系数环比下降,库存量基本持平:61 8%经销商认为库存持平,21%认为增长[8][9] - 成交率下降:27 4%经销商反映成交率下降,仅16 6%认为增长[6] - 价格战持续:51 6%经销商实施降价策略,仅3 2%涨价[7] - 资金压力突出:64 9%经销商未完成销量计划,35%完成或超额完成[10] 市场预期与促销动态 - 6月预期谨慎:41 4%经销商预计需求减少,仅12 1%看增[9] - 68 2%经销商认为6月经营状况一般,21 7%判断不好[9] - 618促销筹备中:54 8%4S店处于活动筹备阶段,19 1%已提前启动[9]
长安全球化战略大揭秘:在欧洲“考清北”,2030年目标150万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17:16
全球化战略定位 - 公司将欧洲市场定位为"战略高地"和"最高考场",认为在欧洲市场取得成功是实现"世界一流品牌"的关键[2][5] - 提出"无海外,不长安"的战略觉醒,34年出海历程中构建"六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含意大利都灵设计中心、英国研发中心、德国阿维塔全球研发中心)[3] - "海纳百川"计划实施"152"布局:以中国为中心拓展5大区域(东南亚/中东非洲/中南美洲/欧洲/欧亚),规划20个海外工厂(已投产9个)[5] 欧洲市场突破路径 - 差异化竞争策略强调"生于本地"而非简单产品输出,产品开发初期即纳入欧洲共性需求,再进行区域差异化设计[6][8] - 欧洲产品准入测试严苛:完成150余项改进,累计道路测试近500万公里,开展500余项Beta测试[8] - 2025年欧洲动作密集:3月携三大品牌8款车型亮相发布会,5月泰国罗勇新能源基地投产提供技术背书[5] 2030战略目标与实施举措 - 销量目标:2030年总销量500万辆(自主品牌400万/新能源300万/海外150万),海外目标从120万上调至150万[10] - 技术突破路线:2024年底实现固态电池功能样车,2027年全固态电池量产,SDA平台升级"天枢/天域/天衡"三大技术模块[10] - 产品矩阵规划:未来5年推出60款全球车型(新能源占比83%),打造7款30万辆级爆款单品[10] - 前沿领域布局:2024年完成飞行汽车试飞,2028年人形机器人下线,未来十年新兴领域投入超2000亿元,新增1万研发团队[10] 全球化体系能力建设 - 本地化运营原则:强调"长期主义+体系化能力",构建研产供销运全链条,注重"买卖用修服"全周期服务[11] - 产能部署:推进哈萨克斯坦等6个KD工厂投产,海外可利用产能达46万辆[11] - 资本运作计划:推动长安科技/阿维塔/长安凯程分拆上市,强化新能源/海外/辅助驾驶领域的市值管理[11]
美汽车关税对哪些国家“松绑”了?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16:25
当前,特朗普政府正在以关税威胁作为筹码开启密集谈判,希望盟友和主要贸易伙伴做出让步,以"换 取"美国对关税的豁免和降级。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始终是美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谈判的重要议 题,例如日美已经进行了多轮谈判,但由于在汽车关税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双方尚未达成协议。截至 目前,只有3个国家与美国在汽车关税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也就是说,这3个国家出口至美国的汽车, 不用被加征25%的关税,它们分别是英国、加拿大和墨西哥。 英美最先达成贸易协议 汽车输美关税降至10% 5月8日,英国和美国率先达成贸易协议,这也是自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实施大规模全球关税以来,美国 对外签署的第一份贸易协议。据报道,为了让美国降低对英国进口汽车的关税,英国政府同意在进口美 国食品与农业产品的相关政策上做出让步。不过,美方仍保留了10%的基准关税。 根据英国政府在5月8日发布的声明,英国汽车出口至美国的关税将从27.5%降至10%,而2023年不到 2%;钢铁和铝关税从25%降至零。这一关税优惠适用于10万辆英国出口至美国的汽车,超过10万辆的 部分则恢复至25%。不过,10万辆几乎相当于2024年英国对美国汽车出口总量。根据英国汽车 ...
泰国电动车市场是蓝海还是红海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11:41
中国电动汽车在泰国市场布局 - 中国电动汽车在泰国市场占比高达75% 中国车企在当地电动汽车工厂建设日益普遍 [4] - 泰国电动汽车产能规划超50万辆 但年注册量仅7万余辆 存在产能过剩风险 [4] - 中国车企在泰国未来产能规划超60万辆 包括比亚迪、哪吒汽车、广汽埃安等7家车企 [5] 中国车企在泰国的产能规划 - 哪吒汽车泰国工厂2024年3月规模化生产 产能2万辆 计划未来5年持续合作并启动哪吒X本地化生产 [5] - 比亚迪泰国工厂2024年7月竣工 产能15万辆 主要生产海豚车型 未来覆盖BYD ATTO 3、宋PLUS DM-i等 [5] - 广汽埃安泰国智能工厂一期产能5万辆 未来扩至10万辆 支持AION V、AION Y Plus等车型共线生产 [6] - 长安汽车泰国罗勇工厂产能10万辆 未来扩至20万辆 将投产长安、深蓝、阿维塔三大品牌车型 [6] - 奇瑞汽车泰国工厂初始产能5万辆 2028年扩至8万辆 生产纯电、混动车型 计划出口东盟、澳大利亚等市场 [6] - 上汽集团泰国工厂产能20万辆 2023年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推动纯电动车NEW MG4 ELECTRIC本地化生产 [7] - 长城汽车泰国工厂产能8万辆 2024年下线首款本地生产纯电车型欧拉好猫 计划出口巴西、澳大利亚等 [7][10] 泰国汽车市场现状 - 2024年泰国汽车销量57 27万辆 同比下滑26 09% 产量146 9万辆 同比下滑20% 为4年来最低水平 [8] - 2024年泰国电动汽车注册量7 01万辆 同比下降8 1% 2024年1-2月纯电动汽车销量1 52万辆 同比下降2% [8] - 中国车企电动车在泰国汽车市场占比仅12 2% 比亚迪一季度销量8800辆 为泰国电动汽车市场销冠 [8] 产能过剩与市场潜力 - 泰国电动汽车协会警告 现行EV 3 0政策可能导致供应过度 实际产量或超市场需求逾60% [9] - 泰国大城银行预测2024年纯电动汽车注册量7 5万辆 插混注册量1万辆 电动化趋势不可逆转 [9] - 中国车企在泰国产能规划不仅服务泰国市场 还将辐射东南亚、澳新等右舵车市场 [10] - 中国车企产能建设审慎 实际产能可能少于宣传数量 无需过度担忧当前产能数据 [10] 本土化战略与竞争格局 - 中国车企需深耕本土化 包括产品规划、供应链开发、销售体系等长期出海战略 [11] - 整车企业可带动供应商共建泰国电动汽车产业 产品需符合当地法规和消费者偏好 [11] - 中国车企与泰国政府、高校合作 创造就业岗位 培训技术工人 推动中泰产业共赢 [12] - 日系车企在燃油车时代占泰国80%市场份额 现面临中国车企电动化转型挑战 丰田、宝马等加速布局 [10]
AI助力汽车金融破解千人千面密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10:50
汽车金融行业AI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通过数据分析能力提升客户信用风险评估准确性,并深度挖掘用户消费偏好、购车意向和金融需求,实现精准营销 [2] - 易鑫集团将于年内推出汽车金融行业首个Agentic大模型,通过自主决策智能体解决行业效率瓶颈和痛点 [2] - 新车和二手车出口高速增长背景下,金融服务企业利用AI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如XTransfer借助AI和大数据技术提升反洗钱风控能力 [2] 易鑫集团AI技术实践 - 易鑫已本地化部署和应用DeepSeek大模型,成为汽车金融行业首家实现开源的企业 [3] - AI在信息录入环节提升人效160%,智能风控方面转化率和通过率提升超两位数百分点,资金通路处理效率提升120%,客户服务人效提升60%,资产管理修复率提升1倍 [3] - 2024年易鑫成为中国汽车金融领域首个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备案的企业,并开源YiXin-Distill-Qwen-72B模型推动行业技术共享 [3] Agentic AI技术发展 - Agentic AI能够通过自然语言输入独立完成端到端任务,具有自主决策和学习能力,可转变业务运营和客户互动 [5] - 汽车金融行业3.0阶段的Agentic AI可实现动态流程设计,通过与客户及环境交互做出决策,从根本上提高行业效率 [6] - 易鑫投入大量资源研发Agentic AI,包括人才储备、高质量Agent规划数据和决策数据、推理决策模型风洞试验等 [7] AI在汽车金融场景应用 - AI在运营管理中可预测区域业务量峰值,动态分配客服资源降低人力成本20%,实时分析社交媒体提升品牌风险响应速度80% [7] - 财务管理方面AI实现自动化对账和现金流预测,法务合规领域用于智能合同审核 [7] - 传统汽车金融业务环节存在流程繁琐、信息不对称和个性化服务缺失等痛点,AI可显著改善客户体验 [4] 跨境金融AI风控应用 - XTransfer通过自研外贸金融大模型TradePilot提升反洗钱风控审核效率,为超过60万家中小微外贸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 [8] - TradePilot在2024年6月完成训练,在外贸金融专业知识测评中综合得分超过GPT4等知名大模型获得第一名 [9] - XTransfer构建了B2B外贸金融反洗钱风控的行业壁垒,通过多模态信息抽取实现自动买卖家匹配和审核入账 [9]
从“奶爸车”到“大六座”,自主SUV向何处去?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10:21
汽车市场格局变化 - SUV市场展现出强大生命力 5月国内市场推出超过10款新SUV车型 包括小米YU7 示界06等热门车型 [3] - 新车型明显趋势为更大尺寸 更高端配置 更智能化 "大六座"概念异军突起成为市场亮点 [3] - 2025年自主SUV市场迎来爆发性增长 涵盖燃油 增程式 纯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 [4] 大六座SUV产品动态 - 腾势N9采用2+2+2六座布局 定价40万元级别 短时间内成为细分市场焦点 [4] - 广汽昊铂HL定位大型智能豪华SUV 问界M8定位家庭智慧旗舰SUV 搭载华为尖端科技 [4] - 领克900定位"智享百变旗舰大六座SUV" 吉利银河M9在米兰完成全球首秀 [5] - 深蓝S09定价23 99万~30 99万元 意图挑战理想L9 问界M9等高端竞品 [5] - 腾势N8L车身尺寸达5200×1999×1820mm 轴距3075mm 奇瑞风云T11计划下半年上市 [6] - 理想i8定位纯电中大型六座SUV CLTC续航720公里 支持充电10分钟补充500公里续航 [6] 市场驱动因素 - 理想ONE成功定义并引爆"奶爸车"品类 通过增程式技术解决里程焦虑 吸引家庭用户 [7] - 家庭结构变化推动需求 二孩多孩家庭比例增加 对车辆空间 舒适性 多功能性需求上升 [8] - 消费者倾向将六座/七座SUV作为家庭主力用车替换升级 需求刚性增强 [8] - 理想ONE和问界系列成功案例证明大空间SUV市场潜力 带动车企加大投入 [9] - 增程式技术路线在电动化转型初期形成独特护城河 华为技术背书提升市场接受度 [9] 产品定位与竞争策略 - "大六座"SUV模糊传统细分市场边界 分流部分MPV需求 综合性能更强 [10][11] - 当前产品定价集中在25万~40万元区间 年销量已达几十万辆规模 [11] - 深蓝S09起售价下探至23 99万元 反映车企通过价格策略扩大市场覆盖 [12] - 车企通过不同品牌布局多样化产品 如吉利银河 领克 长安深蓝等 [12] 技术路线与产品进化 - 理想L9等产品定位准确 介于传统SUV和MPV之间 可定义为MUV多用途通用型车辆 [14] - 增程混动路线突破纯电车劣势 保留豪华智能电车优势 [14] - "大六座"SUV承载车企对"家庭领袖风范"车型追求 需平衡空间舒适与驾驶体验 [15]
第三排也要成C位?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10:21
车企聚焦MPV第三排设计 -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魏牌MPV高山试乘试驾直播中全程坐在第三排,展示其"头等舱"般的空间和二三排平权设计,包括共轨移动、防晒帘、零甲醛座舱和移动影院等配置 [2][3] - TOP Safety对深蓝S09进行行业首个第三排多重碰撞挑战,包括100km/h高速追尾及45°侧碰测试,结果显示第三排安全性显著提升 [4] - 魏牌高山采用高强度笼式车身结构并优化碰撞能量传递路径,深蓝S09使用100%高强度钢梁系结构(最大强度2000兆帕)和三纵三横腔体结构,第三排头部保护率达100% [5][6] 第三排性能升级方向 - 舒适性:高山系列实现二三排平权设计,座椅可前后移动365毫米,配备超级沙发座椅和可调后仰角度,解决传统第三排空间局促问题 [3][4] - 娱乐性:车内配备前排双15.6英寸屏幕+二排17.3英寸娱乐大屏(均通过莱茵低蓝光认证),打造"移动影院"体验 [4] - 安全性:深蓝S09通过12个安全保护点和毫秒级点爆算法,结合CBS高分子复合材料填充,使侧面碰撞强度提升且轻量化系数降低15% [5][6] 市场定位与成本平衡 - 车企推出差异化产品线:高山系列提供5米/5.2米/5.4米三种车长版本,分别针对新手司机、家庭用户和商务场景 [9] - 性能提升带来成本压力,如增加安全配置需硬件投入,可能影响整车价格竞争力 [8] - 第三排空间扩展可能压缩前两排(尤其第二排)空间,存在设计矛盾,需权衡不同用户需求 [8][9]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传统第三排在追尾事故中死亡率是前排2倍,新技术通过结构优化(如加长防撞梁)和安全配置(超长侧气帘)显著改善该问题 [6] - 车企从单一功能(座椅折叠)转向系统化解决方案,例如高山系列针对不同场景推出定制化车型 [9]
评论 || 汽车生产模式变革:从“以产定销”到“以销定产”的破局之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09:5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中国汽车经销商面临"越卖越亏"恶性循环,库存预警指数居高不下,82%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新车销售毛利贡献率达-17.7% [1] - 行业正经历从"规模驱动"向"需求驱动"的深刻变革,供大于求的市场关系迫使车企必须转变"以产定销"模式 [1] - 新能源车渗透率突破50%,但燃油车产能过剩与新能源产能爬坡的矛盾加剧,导致生产和需求错位 [2] - 2024年汽车市场降价涉及车型达227款,经销商成为过剩产能的"蓄水池" [2] - 消费者需求从"功能满足"转向"个性化体验",定制化需求大幅提升,传统车企生产周期难以匹配市场变化 [2] 生产模式转型难点 - 车企习惯于制定明确生产规划,但"以销定产"需要适应小订单、快响应的新模式,对产线调整和需求预测提出更高要求 [3] - 供应链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如芯片危机、锂矿成本上涨)导致车企采用"囤货"模式对冲供应风险 [3] - 汽车产业链长、生产周期复杂,转型难度大于家电行业 [6] 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 国家可通过融资支持政策缓解经销商资金链压力,约束车企过度压库行为 [4] - 二手车经销、数字化赋能等新业态试点为"以销定产"提供制度性保障 [4] - 政策要求车企建立需求响应机制,将区域市场容量、用户偏好等数据纳入生产决策 [4] 数字化转型实践 - 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车企依托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构建"订单造车"模式,库存周转效率提升30% [5] - 一汽丰田通过减产保价(月产从6.6万辆降至3.8万辆)稳定渠道,数字化工具优化库存结构降低零部件积压风险40% [5] - 大众MEB、吉利SEA等模块化架构将车型切换周期从6-12个月缩短至3个月以内,支持小批量定制化生产 [5] 产业链协同与未来方向 - 需向上游打通零部件供应商数据,向下游建立经销商需求共享平台,构建"订单-生产-物流"一体化网络 [6] - 短期可通过减产保价稳定渠道,中期需构建柔性供应链与智能制造能力,长期形成订单造车常态化机制 [6] - 模块化平台与供应链协同机制是"以销定产"落地的关键支撑,能提高零部件通用率和资金利用效率 [5]
中国汽车在欧洲混出名堂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09:32
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的表现与策略 - 2025年4月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销量同比增长121%至5.3万辆,市场份额从2.4%提升至4.9% [2] -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占欧洲新车总上牌量的26%,创历史新高,主要由中国品牌推动 [2] - 比亚迪在欧洲主要市场(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销量全面超越特斯拉 [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崛起 - 欧盟对纯电动车加征最高35.3%关税后,中国车企转向插混和油混车型以规避关税 [3] - 2025年4月欧洲插混车销量同比增长31%至97,715辆,市占率9%(2024年同期为6.9%) [3] - 中国品牌插混车销量同比激增546%至9,649辆,占欧洲插混市场近10% [4] 比亚迪的领先优势 - 比亚迪4月欧洲纯电动车销量达7,231辆(同比+169%),首次进入欧洲纯电销量前十 [4] - 含插混车型后,比亚迪欧洲总销量同比飙升359%,在英国、法国超越菲亚特等传统品牌 [4] - 计划在匈牙利和土耳其工厂新增插混车型生产,并将在德国推出两款新插混车型 [9] 其他中国车企的欧洲布局 - 吉利控股和上汽集团分列欧洲新车销量榜第9、10位 [8] - 领克推出欧洲版插混车型领克08 EM-P(起售价52,995欧元),纯电续航245公里 [9][10] - 奇瑞计划在东欧推出Tiggo 8 PHEV,星途瑶光C-DM已登陆欧洲市场 [10] - 上汽名爵1-4月混动车型在欧洲销量突破3.9万辆 [10] 出口数据与技术优势 - 1-4月中国纯电动车对欧出口同比下降16%,插混车出口同比暴涨436% [5] - 中国混动技术领先欧洲竞品(如领克08 EM-P综合续航1400公里 vs 欧洲普遍50-120公里) [10] - 奇瑞宣布2025年将推出39款混动产品,覆盖六大品牌 [10] 本土化战略加速 -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2026年投产(规划产能15万辆),目标2027年欧洲市占率超8% [15] - 奇瑞与西班牙EV Motors合作生产EBRO品牌车型,首款车基于瑞虎7 Plus [14] - 长安汽车携深蓝S07进入欧洲市场,首批订单已从南京工厂发运 [15]
爆火的汽车平行出口缘何失宠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9 09:31
行业背景 - 俄罗斯汽车市场因俄乌冲突导致西方车企撤离 中国汽车出口量2023年同比增长340% 占据俄罗斯进口车市场45%份额 [4] - 平行出口模式("零公里二手车")成为主流 指未经品牌授权以二手车名义出口新车的贸易行为 通过哈萨克斯坦等第三国中转进入俄罗斯 [4] - 2023年中国对俄罗斯汽车出口量暴增457%至90.9万辆 2024年继续增长至115.8万辆 带动轮胎、电池等配套产业链订单激增 [5] 理想汽车策略调整 - 2024年5月15日起禁止通过平行进口渠道向俄罗斯供应"零公里二手车" 建立覆盖全俄的32家官方经销商网络 [2][3] - 在俄推出2025款L6/L7/L9三款车型 官方售价46-71万元人民币 提供3年10万公里整车质保和16万公里电池质保 [3] - 采用经销商模式而非直营 因俄罗斯市场直营模式面临高成本、库存管理难度和地缘政治风险 [15] 平行出口市场现状 - 价格优势明显 中国经济型车型售价为同级日系二手车价格的70% 如奇瑞瑞虎7售价约13-18万元人民币 [6] - 存在价格乱象 非官方渠道报价不稳定 出现"骨折价"抛售 俄罗斯媒体曾报道"中国车价格跳水如股市" [8] - 售后体系缺位 90%平行进口车未提供正规质保 78%投诉涉及"售后无门" 导致品牌可靠性信任度从52%降至38% [9] 政策环境变化 - 俄罗斯2023年10月1日起禁止友好国家通过平行进口模式输入中国品牌汽车 需厂家授权获取OTTS证书 [10] - 2023年10月起大幅上调汽车报废税 2024年1月再次上涨10% 增加车辆持有成本 [12] - 中国在满洲里等口岸开设"汽车出口绿色通道" 单车通关时间从48小时压缩至6小时 [5] 市场数据变化 - 2024年一季度中国对俄整车出口同比下跌44% 市场份额从62%收窄至54% [10] - 俄罗斯消费者购车意愿仅11.2% 35.2%有换车意向者因车价过高放弃 市场融资利率达25%-30% [11] - 理想汽车2023年通过平行出口在俄售出5000辆 2024年3月单月销售3617辆 占平行进口品牌前五 [14] 行业发展趋势 - 车企逐步限制平行出口 如奇瑞通过车架号追溯等方式阻止新车平行出口 [16] - 专家建议平行出口应回归二手车为主 通过优化售后服务体系释放市场潜力 [19] - 平行出口需定位为官方渠道补充 引入当地未引进车型 避免冲击官方渠道销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