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中网
icon
搜索文档
158家咖啡店撑起一个IPO
投中网· 2025-09-14 15:04
全球咖啡市场震荡与黑岩咖啡IPO - 全球咖啡市场正经历剧烈震荡 行业巨头纷纷剥离资产 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引二十余家机构竞逐 可口可乐公开兜售旗下英国最大咖啡连锁Costa 精品咖啡代表皮爷咖啡母公司JDE Peet's以157亿欧元被收购[3] - 黑岩咖啡逆势在美股IPO 以20美元发行价募集资金 收盘价27.53美元较发行价上涨38% 总市值约13.1亿美元(93亿元) 市场需求达发行规模20倍 为2023年以来美国餐饮行业首起IPO[4] 黑岩咖啡商业模式 - 采用"得来速"和快取形态为主 单杯服务时间压缩至30秒以内 约四分之三门店配备室内空间 定位通勤与社区场景 契合北美郊区消费者快节奏需求[7] - 走"反精品化"平民路线 相对亲民定价避开瑞幸式低价竞争 比星巴克更具性价比 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美国七个州拥有158家门店[8] 财务表现与运营效率 - 2024年总营收1.609亿美元同比增长20.8% 2025年上半年营收9521.4万美元同比增24.2% 亏损额收窄至194.5万美元 经营利润率从2024年3.7%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5.8% 调整后EBITDA利润率达14.8%[11] - 2025年上半年同店销售增速10.1% 门店层面利润率提升至29.0% 新店开业后约18个月达到健康水平 单店年均销售额约110万美元 门店层面利润率维持22%左右 新店资本投入约60万美元 现金回报率约40%[12][13] 数字化与产品策略 - 移动点单占门店营收15% 数字化降低人力成本并通过消费数据分析优化产品结构 截至2025年6月会员体系积累超180万用户 会员订单占比高达64%[13] - 能量饮料Fuel系列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销售占比从2024年约22%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约24% 通过会员体系提升复购和能量饮料提高客单的组合策略展现抗周期能力[13] 资本结构与扩张策略 - IPO募集资金用于偿还约1.13亿美元循环贷款 支付发行费用并补充日常运营资金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持有现金及等价物1846万美元[14] - 创始人Jeff Hermandez持有36.6%投票权 Viking Cake BR基金持有36.3% The Cynosure基金与Daniel Brand分别持有12.6%和10.5%[18] 行业定位与发展前景 - 证明在星巴克全球化扩张与瑞幸低价轰炸之外的"第三条道路" 通过精准场景定位 高效运营体系和稳健资本策略在巨头环伺中突围[16] - 市场关注能否复制Dutch Bros成长曲线 Dutch Bros自2021年上市以来股价上涨逾一倍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门店总数达1043家 绝大多数采用Drive-Thru模式[17]
4年250亿,青岛赚翻了
投中网· 2025-09-14 15:04
文章核心观点 - 转转集团作为二手电商独角兽 自2021年落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后实现快速发展 四年累计营收超250亿元 纳税超5亿元 成为青岛招商引资的成功案例 其"全品类+标准化+C2B2C"模式与青岛产业基础形成协同效应 带动当地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 [3][4][6][8][9][10] 转转集团发展概况 - 公司脱胎于58集团2015年孵化的二手交易平台 2017年获腾讯2亿美元投资 最新估值达210亿元人民币 [4][12] - 2021年上半年完成C轮3.9亿美元融资(约25亿元人民币) 创国内二手电商领域最大单笔融资纪录 投资方包括GBA大湾区基金和青岛国资青樾基金 [6] - 2020年营收增速超200% 连续三年实现翻倍增长 2022年手机业务实现盈利后重启"百类千品"战略 扩展至奢侈品等30余品类 [14] - 2024年全资收购红布林 完成二手电商全品类布局 线下仓储店"超级转转"单日客流量超万人次 [15] 青岛招商引资策略 - 2021年通过国资平台青樾基金参与投资转转 实现"当年签约 当年注册 当年营收" 直接解决就业超1000人 本地员工占比超90% [6][8] - 建设全国最大二手商品智能质检中心 2023年经该中心出库的二手手机连起来接近400公里 带动数十家物流 维修企业形成产业链 [8][9] - 西海岸新区拥有海尔 海信等千亿级智能家电产业 为转转提供庞大二手商品存量和货源 港口优势方便二手产品出口东南亚 [9] - 相比同期引进的奇瑞汽车(144.5亿元投资)和每日优鲜(20亿元投资)项目 转转属于"高性价比"选择 [21][22][23] 行业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1年政策红利集中释放:《十四五规划》写入"互联网+二手"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互联网+回收"模式 商务部将二手交易纳入绿色消费统计口径 [7] - 2021年二手电商交易规模突破4000亿元 用户规模达2.23亿人 万物新生登陆纽交所成为"中概股二手经济第一股" [7] - 行业形成转转 万物新生 闲鱼三足鼎立格局 转转通过"官方验" 7天无理由退货等服务建立二手手机交易市场第一地位 [14][16] 商业模式创新 - 首创"C2B2C"模式 通过统一质检 翻新 保修等服务深度介入交易环节 自建质检团队保障标准化 [13][14] - 2019年战略聚焦二手手机品类 收购找靓机平台后估值达18亿美元(约131.4亿元人民币) 步入独角兽行列 [14] - 将手机品类标准化经验复制到其他品类 通过入股和收购红布林整合时尚供应链 [14][15]
LP周报丨成功募资392亿,PE巨头出手就是王炸
投中网· 2025-09-13 16:55
全球基础设施投资趋势 - 黑石完成全球最大规模基础设施二级份额基金募集 总规模55亿美元(约392亿元人民币) 专注基础设施领域二级交易[5][6] - 基础设施资产因抗经济周期、现金流稳定及与通胀挂钩特性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备受青睐 麦肯锡预测到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资金缺口将达57-67万亿美元[6] - 黑石、KKR和贝莱德等PE巨头过去两年持续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业务规模 此次黑石募资进一步巩固其在另类资产管理领域主导地位[4][6] 医疗健康基础设施投资 - 康桥资本旗下CBC HIP成功募集首支人民币医疗健康不动产基础设施基金 规模9.25亿元 引入国际保险机构作为战略投资人 专注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基础设施投资[8] - 基金已完成对康桥大兴生命科学园的战略收购 CBC HIP平台LP包括荷兰APG养老基金及阿联酋Mubadala主权财富基金 在北京、上海、苏州运营多个生命科学产业园[8] 新能源与先进制造投资 - 峰和资本完成启程人民币主基金募集 聚焦新能源、先进制造领域 覆盖"新能源化+电动化+AI智能化"三大方向 重点布局新型能源技术、电力设备、智能化装备及低空经济[9] - 机构成立4年管理规模近50亿元 投出海辰储能、奇点能源等企业 其中3家进入IPO进程 本次基金老LP复投比例超40%[10] - 粤开资本联合江西国控基金新设股权投资企业 出资额10亿元 聚焦商业航天、智能电动汽车及新能源管理等领域[12][13] 国资与金融机构合作基金 - 工银投资与合肥产投合作设立首只银行系险资参与AIC基金 规模10亿元 重点投向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战略新兴产业 工银安盛作为银行系险资首次参与AIC基金[14] - 天津百孚海河西岸私募基金成立 出资额5亿元 由桂发祥、海河产业基金等共同出资 GP鼎晖百孚已与多地政府合作设立基金[15] - 珠海华发集团联合建信投资成立股权投资基金 出资额20亿元 华发集团作为珠海国资代表管理珠海基金(三期)50亿元规模[39] 区域产业基金布局 - 厦门设立海洋高新产业发展基金 总规模20亿元 重点投向海洋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及蓝碳经济等前沿领域[20][21] - 重庆设立首只智慧医疗装备基金 规模5亿元 80%资金投向医疗大健康领域 助力当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19] - 河北半导体产业链发展基金正式成立 规模6.01亿元 重点投资半导体材料、设备及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 配合固安半导体产业基地发展[27] 天使与早期投资 - 郑州市天使投资基金首个子基金完成设立 规模6500万元 重点投向数字经济、生命科学领域 由幂方资本管理[23] - 深圳设立飞镖创新种子基金 规模1.5亿元 聚焦生物医药、细胞与基因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采用"创新基金+创新平台"协同模式[32] - 洛阳市首只天使子基金成立 规模1亿元 重点聚焦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等前沿科技领域[40] 产业资本投资动向 - 宝马中国联合金杯汽车等设立沈阳汽车产业投资基金 认缴总额8亿元 金杯汽车出资2.4亿元(占比30%) 推动当地汽车产业发展[16][17] - 美的集团在宁波设立美和美善创投合伙企业 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2523亿元 归母净利润260亿元 持续加码硬科技领域投资[38] - 海博思创在海南和安徽分别成立投资公司 注册资本5亿元和出资额10亿元 聚焦新能源及储能领域投资 配合上市公司产业链布局[28][29][30] 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 - 中保投资联合复星国际成立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出资额1.72亿元 中保投资自2016年以来已参与设立50支基金 总规模预计3000亿元[33][34] - 运机集团作为LP参与扬州鼎龙启顺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认缴出资9000万元(占比9.47%) 基金重点投资先进制造、汽车交通等领域[35]
贾国龙得认
投中网· 2025-09-13 16:55
西贝与罗永浩的预制菜争议事件 - 罗永浩于9月10日发微博批评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饮注明预制菜使用情况[5] -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强硬回应称"100%没有预制菜"并威胁起诉罗永浩诽谤 随后开放后厨参观[5] - 事件从消费纠纷演变为重大公关危机 引发对预制菜定义和透明度的广泛讨论[5] 预制菜行业标准与现状 - 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 即将向社会征求意见 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或将强制披露[8] - 行业标准将预制菜定义为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的预包装菜肴产品 但该标准尚未正式实施[14] - 2023年人民网研究报告显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14] 西贝的产品与供应链情况 - 媒体参观发现后厨使用保质期9个月的袋装腌制鸡翅、保质期2年的冷冻西兰花和南瓜以及2024年9月生产的羊腿[4] - 炖鸡汤没有鸡骨头 使用大量预加工食材[4] - 贾国龙区分"预制菜"与"预加工" 称预制菜是成品化而预加工只是提前进行部分准备 最终仍依赖门店加工[14] 企业领导风格与危机处理 - 贾国龙个性强势 不怕冲突 曾表示"没有冲突就是回避矛盾"[9] - 拒绝商业化的和解方式如道歉或邀请罗永浩做品鉴官 认为"那太商业了"[10] - 选择硬刚舆论被视为稳定军心的策略 通过塑造直接敌人来凝聚内部[10][11] 消费者认知与行业趋势 - 消费者对人均150元以上连锁餐饮的预期是明厨亮灶、无预制新鲜食材 与实际存在巨大预期差[9] - 预制在餐饮商业上是必然趋势 连锁餐饮经营难以避开[7][9] - 民众对预制菜普遍存在抵触情绪 苦预制菜久矣[14] 餐饮行业同仁反应 - 众多餐饮老板发声支持西贝贾国龙[9] - 连锁餐饮企业普遍使用预制成分 老板们不愿成为消费者推动变革的代价[7][15] - 行业面临预制化趋势与食品安全问题的双重挑战[17]
江苏国资投的商业航天公司,要卖了丨投中嘉川
投中网· 2025-09-13 16:55
商业航天行业投资趋势 - 2025年初至今航天航空赛道已发生193笔投资 创历史新高 远超2024年全年的168笔 [5] - 2024年投资笔数达168笔 较2023年114笔同比增长47% [18] - 2025年1-9月上旬行业总投资额约84亿元 覆盖164家企业 [19] 凯睿星通并购交易详情 - 东珠生态拟以发行股份及现金支付方式收购凯睿星通89.49%股份 发行价5.47元/股 [8][10] - 交易涉及创始团队及15家投资机构 包括江苏高投 无锡梁溪科创 绵阳兴绵等国资背景基金 [6][9][15] -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达2.58亿元 较2018年1亿元增长158% 获评南京"培育独角兽" 估值超7亿元人民币 [13] 商业航天退出路径演变 - 行业头部企业积极筹划IPO:星际荣耀(2020年上市辅导) 长光卫星(2022年申报科创板) 蓝箭航天(估值200亿/科创板IPO) 国星宇航(估值65亿/拟港股上市) [21] - 凯睿星通选择并购退出 反映投资周期特征:最早投资距今11年 最新投资距今5年 机构进入集中退出期 [17] - 2025年8-9月产业链融资活跃:星河动力获高信资本1亿元战略投资 航天驭星获4.3亿元C+轮融资 [20] 东珠生态战略转型动因 - 主营业务持续恶化:2024年营收降至3.76亿元 归母净利润暴跌至-6.30亿元 较2023年-3.15亿元进一步下滑100% [10] - 历史业绩对比显著:2018年营收15.94亿元(同比增30.17%) 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34.18%) [10] - 通过收购卫星通信企业切入第二增长曲线 标的公司技术背景深厚 参与神舟飞船搜救视频回传等国家级项目 [12] 商业航天细分领域投资热点 - 2025年8月重点投资集中在火箭研发(星河动力 大航跃迁) 卫星制造(钧天航宇 微纳星空) 在轨服务(国宇星辰)三大领域 [20] - 海事卫星通信存在明确市场空间:全球150万艘航行船舶 8000万从业人员构成潜在服务市场 [12] - 产业链中上游投资仍为焦点 2018年后行业投资加速增长 2018年73笔投资较2017年49笔增长49% [18]
商业航天,又火了
投中网· 2025-09-12 14:49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2.3万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2.5-2.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 [5] - 2024年商业航天融资总额突破2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25年截至8月中旬已披露融资超120起金额超52亿元,预计全年融资额将达250-280亿元,同比增长23%-38% [5] - 中国商业航天企业数量从2015年不足百家增至2025年500余家,火箭、卫星制造等核心环节技术自主化率显著提高 [17] 资本投入与政策支持 -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卫星应用、火箭制造、卫星制造领域分别完成融资事件50起、32起和29起,卫星运营和火箭制造融资金额分别为87亿元和67.1亿元 [9] - 江苏南京设立规模50亿元先进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海南文昌航天产业基金规模达50亿元,近3年20多个省区市发布40余项政策支持商业航天 [10] - 证监会明确商业航天企业未盈利可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蓝箭航天、中科宇航等企业已进入上市辅导阶段 [11] 技术突破与成本降低 - SpaceX通过回收助推器和整流罩将每次发射成本降至5000万美元,约为传统火箭的30% [14] - 蓝箭航天朱雀三号采用甲烷燃料成本为航空煤油1/3,不锈钢箭体材料成本降低80%,单次维修费仅为箭体造价10%,目标将发射成本压缩至2万元/公斤 [15][17] - 箭元科技于2025年5月完成国内首次"液氧甲烷+不锈钢+海上软着陆回收"技术突破,中国商火长征十二号乙可重复使用火箭预计2026年首飞 [17] 卫星互联网与星座计划 - SpaceX星链拥有7556颗运行卫星占低地球轨道65%,预计2027年星链业务规模达每年1000亿美元 [20][21] - 中国已申报5.13万颗卫星,千帆星座计划部署超1.5万颗低轨卫星,2025年底完成648颗组网;GW星座规划发射12992颗卫星;鸿鹄星座计划发射10000颗卫星 [21][22] - 银河航天通过柔性智能卫星生产线可将卫星成本降至现有成本几十分之一,国星宇航"星算计划"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23]
一年赚近200万,老铺黄金让黄牛赚翻了
投中网· 2025-09-12 14:49
核心观点 - 老铺黄金通过奢侈品化战略和差异化定价实现爆发式增长 但面临提价争议 黄牛扰乱和市场质疑等挑战 [5][6][9][14][17][19][24]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141.8亿元 同比增长249% 营业收入123.5亿元 同比增长251% 经调整净利润23.5亿元 同比增长291% [5] - 毛利率38.1% 净利率19% 市值从68亿港元升至1258亿港元 累计涨幅超18倍 [5] - 单店销售额4.59亿元 超越卡地亚和LV的3.5-4亿元 同店收入增长率约200.8% [6][21] 商业模式 - 采用"一口价"定价模式 将古法黄金奢侈品化 客群与LV Hermes Cartier等国际大牌重合率高达77.3% [6][9] - 线下收入107.4亿元 占比86.9% 线上收入16.2亿元 同比增长313% 618期间天猫旗舰店成交额突破10亿元 [10] - 依赖VIP用户社交媒体自发分享 小红书话题浏览量达6.8亿次 销售费用14.6亿元 同比增长174% 低于收入增速 [10] - 研发费用2451万元 占收入0.2% 强调智力投入而非资本支出 [10][11] 产品与定价 - 爆款产品定价1-3万元 例如金刚杵吊坠小号8.8g售价10700元 点钻葫芦吊坠小号7.3g售价12520元 [15] - 一年进行2-3次调价 8月25日提价10-12% 本轮调价比上一次涨15-20% [7][18] - 黄金纯度990 低于行业标准的999 门店不提供回收服务 [20] 渠道扩张 - 总自营店铺41家 上半年新开5家 入驻国内十大头部商业中心中9家 上海恒隆广场新店10月开业 [20][21] - 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店 计划将80%配股融资用于内地门店拓展和优化 [21] 市场争议 - 黄牛代购普遍折扣8.5-8.65折 转售消费者8.9-9.2折 利润空间3-4% 有团队年流水5000万元 利润150-200万元 [17] - 上市不足一年启动26.98亿港元配股融资 同时派发中期股息每股9.59元 派息率72-73% [7][21] - 解禁后股价从1108港元跌至670港元 截至9月11日报728港元 [23] 行业背景 - 国际现货黄金突破3670美元 年内涨幅超40% 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收盘价764.43元/克 较年初上涨24.5% [5][11] - 中国金银珠宝零售销售1948亿元 同比上升11.3% 18-24岁消费者金饰拥有率从2019年37%升至62% [5][14]
他当了一小时世界首富
投中网· 2025-09-12 14:49
以下文章来源于东四十条资本 ,作者张楠 东四十条资本 . 聚焦股权投资行业人物、事件、数据、研究、政策解读,提供专业视角和深度洞见 | 创投圈有趣的灵魂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拉里・埃里森这个人,着实不是特靠谱。 作者丨 张楠 来源丨 东四十条资本 甲骨文疯了。 9月10日,这家科技巨头因为发布了一份炸裂的财报,股价盘中最高暴涨42%,最终以36%的涨幅 收盘,单日市值暴增2440亿美元(约合1.75万亿人民币),约等于一天涨出一个中国银行。 但这还没刷新美股历史纪录。2024年2月22日,当时英伟达因财报业绩全面超预期,股价飙升 16.4%,单日市值激增约2770亿美元(约2万亿元人民币)。不过,甲骨文涨幅更高,对市场的震 动同样毫不逊色。 根据财报,今年81岁的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持有11.6亿股甲骨文股 票,按当日最高股价计算,身家最多时飙涨近1200亿美元,达到4148亿美元,短暂超越马斯克的身 家,一度成为全球首富。虽然因股价高位回落,只当了几个小时的首富,但没准这次暴涨只是前菜, 后面富豪榜还得重新洗牌。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蝉联1 ...
独家|除了红杉,春华也进了星巴克的决赛圈
投中网· 2025-09-12 14:49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消费并购迎来明显回暖了。 作者丨 刘燕秋 编辑丨 张楠 来源丨 投中网 博裕资本刚买下了北京最奢华的SKP; 凯雷集团曾收购麦当劳中国、日本KFC等餐饮资产,擅长通过品牌运营和区域协同提升价值; 星巴克中国的买家进一步锁定了。 据了解,星巴克已将博裕资本、凯雷集团、殷拓集团(EQT)与红杉中国等列为其中国业务出售的最终候选方。这四家已于上周收到卖方发出的确认 函。这笔收购案已在最后一轮谈判阶段,将在10月底前敲定结果。另外投中网独家获悉,春华资本也是进入本轮的竞购方之一,也有概率与其他机构合 作参与。 据了解,此前包括高瓴资本、博裕资本、信宸资本、华润控股、方源资本、美团、春华资本、PAG、凯雷、KKR、贝恩投资、EQT等国内外机构都曾经 与星巴克积极沟通,而红杉中国可能是最低调的那个,现在一下杀入"决赛圈"让人颇感意外。 目前星巴克中国的估值在50亿美元左右(约合358亿元人民币)。如果这笔交易达成,无疑将成为近年来全球消费品企业在中国实施业务剥离中金额最 高的案例之一。因此,有关意向买家的传闻一直不断。 2月,潜在买家已经开始浮现,除了此前一度传出的华润控股, ...
朱总瘦了
投中网· 2025-09-11 10:45
公司发展历程 - 金沙江创投成立于2004年 前身为2000年筹划的"中国新产业基金" 初期定位硬科技投资[3] - 2005年完成首期基金募资7500万美元 2006年二期基金达2亿美元 同期红杉中国首期2亿美元 启明首期1.5亿美元 赛富首期4.04亿美元[4] - 2016年因投资理念分歧 伍伸俊与潘晓峰分别创立金沙江资本与金沙江联合资本 与金沙江创投无股权关系[8] - 2024年为规避地缘政治风险 美国业务更名"Informed Ventures" 由创始合伙人林仁俊负责[9] 投资策略演变 - 早期聚焦半导体/清洁能源领域 投资案例包括LED企业、美国光伏公司Silevo及新大洋汽车[7] - 2007年朱啸虎加入后转向消费互联网 主导投资百姓网、拉手网(持股38.9%)、饿了么、滴滴、小红书等明星项目[7][9] - 2017年后保持单期基金规模5亿美元以下 2017-2021年连续完成六至八期基金募资[9] - 当前投资逻辑强调快速回报 偏好6个月回本项目 回避2年回本周期及高烧钱领域[10] 行业地位与影响 - 作为首批本土化VC 与硅谷基金Mayfield战略合作 首期基金基石LP来自Mayfield[4] - 2005年被视为中国VC元年 标志性事件为中国机构首次独立面向全球募资[4] - 移动互联网时期投出多个行业头部项目 包括滴滴百亿美元级融资案例[9] - 2021年后未公开新募资 近期聚焦AI领域但持审慎态度 强调开源模型性价比[10] 管理团队特质 - 创始团队含丁健(亚信科技创始人)、伍伸俊(北电网络前高管)、林仁俊(连续创业者)及潘晓峰[3] - 朱啸虎以"快决策"风格著称 典型案例包括72小时决定投资映客[10] - 公司治理呈现"低管控"特征 办公场所无需预约接洽 强调高效直接沟通[12] - 核心团队保持20年稳定运营 2024年20周年合影显示管理层关系缓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