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中网
icon
搜索文档
白酒挤泡沫,压垮经销商
投中网· 2025-06-23 10:23
行业现状 - 白酒市场出现"多层崩塌",高端酒如500ml飞天茅台跌破2000元警戒线至1968元,五粮液"普五"跌破800元/瓶,500元甚至300元以内的大众酒也出现大面积价格倒挂[9][10] - 7000亿规模的白酒市场从造富神话转变为泡沫出清的洗牌场,经销商面临严重库存积压,社会库存量难以统计[11][21] - 批发市场商户销量断崖式下降,金王子酒从1100元/件跌至1000元以下,部分商户库存价值缩水达七八万元[17][18] 经销商困境 - 经销商被迫采取"快进快出"模式,利润率从5-8%降至1-2%,年收入暴跌超九成[7][46] - 烟酒店面临电商平台价格冲击,一半处于亏损状态,部分要求退货但经销商自身难保[45] - 只有飞天茅台等高端酒和牛栏山等口粮酒能让经销商盈利,其他品类难以获利[65] 历史原因 - 2012-2013年行业处于"收入-消费双螺旋"上升期,白酒年年涨价供不应求,经销商年销售额可达两三千万[22] - 酒厂疯狂扩张产能,茅台、五粮液等扩大生产,贴牌酒泛滥,通过每年增加压货量维持增长[24][25] - 疫情导致餐饮宴请场景消失,即便泸州老窖、洋河等市场化品牌也出现销路紧张[27] 市场变化 - 茅台价格体系崩溃,飞天茅台从3000元以上跌至2000元以下,生肖茅台申购人数从1000多人降至不足300人[38][40] - 黄牛大量退出市场,部分囤货商面临严重亏损,龙年茅台进货价3500元但市场价格已跌破3000元[44] - 行业从"黄牛套利"转向"刚需饮用",茅台提出"要树立强烈的市场导向"[48][49] 消费趋势 - 年轻人饮酒选择多样化,龙井精酿、威士忌酸等低度酒更受欢迎,高度白酒难获青睐[52][53] - 好酒具有"人传人"效应但产能有限,如五粮液和国窖1573年产量仅2万吨,市场上充斥"假好酒"劝退年轻人[56] - 酒企管理层年龄普遍在50岁以上,营销手段陈旧,仍在使用20年前的开盖扫码活动[60][58] 转型尝试 - 部分经销商转向自主品牌运营,虽然客户仅十几个但月利润可达两三万[67] - 商户尝试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即使亏本也坚持出货以维持现金流[68] - 茅台推出冰淇淋、与瑞幸联名酱香拿铁等创新举措,但多数酒企仍依赖压货完成业绩[62][63]
多支基金并进,上海黑马VC,2年新募超20亿
投中网· 2025-06-23 10:23
作者丨 簪竹 来源丨 投中网 现代风险投资业与集成电路的发展一脉相承。不论是全球第一家投资公司ARD,还是仙童创始人克 莱纳创办的凯鹏华盈,它们的出现与崛起都与集成电路密切相关。 国内一级市场也在书写类似的故事:集成电路产业是人民币基金逆袭的真正赛场。2015年前后率先 布局半导体的机构,在科创板开板后都赚到了成规模的钱。这让人民币基金在与美元基金的较量中扳 回了一局。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一个不断创新的行业,就意味着永远都有机会。" 新微资本就是抢到赛点的机构之一。 2010年成立至今,新微资本投资了超过100家集成电路相关公司,推动了芯原股份、纳芯微、沪硅 产业、中科飞测等12家企业上市,是上海乃至全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资本引擎"。 最近,新微资本董事长向投中网透露,新微的第四支上海主基金——新微慧芯基金已于2025年初完 成首关,目标总规模20亿元,目前认缴总额已超14亿。 "这支基金是我们打造的面向集成电路投资下半场的旗舰基金",新微资本管理合伙人、新微慧芯基 金负责人陈顺华向投中网介绍说。该基金将兼顾"延链补链"和"创新驱动",充分利用新微体系产业 资源,持续围绕半导体芯片 ...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
投中网· 2025-06-22 11:22
核心观点 - 知名VC通过产业平台发起并购,拿下80亿市值的中颖电子,交易总价12.45亿元,溢价20% [1][5][14] - 半导体行业并购整合进入多点开花阶段,晶丰明源、概伦电子、海光信息等公司近期均有重大并购动作 [3] - PE/VC机构如武岳峰、临芯资本等尝试亲自操刀并购整合,通过成为长期经营者探索芯片投资下半场 [8][37][42] 并购交易细节 - 中颖电子控股股东及Win Channel Ltd合计转让14.20%股份给致能工电,交易价25.677元/股,总价12.45亿元 [5][10][11] - 致能工电还将通过表决权委托控制另外9.2%股份,合计掌控23.4%表决权 [12] - 交易完成后公司实控人由创始人傅启明变更为致能工电,后者无实控人 [13] 中颖电子现状 - 公司市值从高峰250亿缩水至80亿,2024年营收13.43亿元,归母净利润1.34亿元,毛利率33.6%创17年新低 [16][18] - 主营业务家电MCU市占率25%但市场饱和,车规级MCU业务进展缓慢 [18][19] - 67岁创始人套现12亿离场,公司需要新盟友拓展车规级MCU领域 [14][20] 致能工电背景 - 由上海国资、徐州国资和武岳峰科创合作设立的产业平台,已连续收购7家半导体公司 [7][28] - 2024年营收2.06亿元,主营业务亏损0.81亿元,主要依靠投资收益 [24] - 流动资产占比高,货币资金和金融资产23.27亿,权益投资16.29亿 [26] 产业布局 - 已投资博通集成、上海恒泰柯、芯路通讯、泰矽微等7家半导体公司 [29][30][31] - 重点布局汽车领域,形成"家电+工业+汽车"MCU产品矩阵 [32][33] - 武岳峰作为主导方,管理500亿基金,投资过兆易创新、沪硅产业等 [35][36] 行业新模式 - PE/VC通过产业平台或控股上市公司进行并购整合,成为长期经营者 [37][39][41] - 武岳峰、临芯资本、兴橙资本分别采用不同路径探索半导体投资下半场 [41] - 新模式要求投资人兼具经营与投资能力,如致能工电董事长李晓忠 [43]
13.5亿,首批民营创投“科创债”来了
投中网· 2025-06-22 11:22
核心观点 - 全国首批民营股权投资机构科技创新债券成功发行,君联资本等5家机构合计发行规模达13.5亿元,标志着创投机构探索新的募资路径 [5][6][12] - 政策推动是创投机构发债的关键因素,央行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并创设风险分担工具,降低民营机构发债门槛 [6][14][17] - 首批科创债在风险分担机制上实现创新,采用"央地协同、风险共担"双重增信模式或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 [9][10][11] 政策背景 - 2024年3月央行行长潘功胜提出创新债券市场"科技板",支持头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长期限科技创新债券 [6][14] - 2024年5月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公告明确股权投资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并创设风险分担工具提供增信支持 [17] - 政策沿革:2017年试点"双创债",2021年升级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试点,2022年5月正式推出科创债 [14] 首批发行案例 - **君联资本**:发行规模3亿元,期限5年,票面利率2.05%,采用中债信用增进全额担保+中关村科技担保反担保模式 [8][9] - **中科创星**: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5+5年,票面利率2.10%,由中债信用增进与西安投融资担保联合增信 [10] - **东方富海**:发行规模4亿元,期限10年,票面利率1.85%,中债信用增进与深圳高新投融资担保合作增信 [10] - **毅达资本**:发行规模1.5亿元,期限3+2年,票面利率2.33%,采用风险分担工具+信用风险缓释凭证增信 [11] - **金雨茂物**:发行规模1亿元,期限3+2年,票面利率2.69%,资金投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领域 [11] 行业影响 - 民营创投机构长期受限于轻资产运营模式与评级障碍,新政通过风险分担机制破解融资难题 [9][16] - 头部机构如启明创投已着手注册或计划发行科创债,但当前参与主体仍以头部玩家为主 [17] - 对比国资机构(如上海国投、中国诚通控股),民营机构发债规模占比仍较低,反映市场结构性差异 [15][16] 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在管科创基金出资、投资科创企业或置换相关股权投资,聚焦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8][11]
“没打中影石新股,在迅雷上又被割了”
投中网· 2025-06-22 11:22
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定价现象 - 迅雷市值25亿人民币,仅为持有影石创新股份价值55亿的一半不到,出现严重倒挂[5][6][7] - 影石上市前迅雷股价已从2美元涨至6.35美元,涨幅超3倍,但市值仍远低于持股价值[4][5] - 迅雷其他股权投资如大朋VR、虎扑等价值均未反映在股价中[8] 典型案例分析 - A股"广发三宝":吉林敖东、辽宁成大、中山公用市值均低于其持有广发证券股权价值,辽宁成大持有成大生物57亿股权也未充分定价[11][12] - 中概股搜狐市值3.12亿美元,远低于其12亿美元现金及价值67亿人民币的物业资产[13] - 新浪私有化时估值26亿美元,低于其持有微博股份价值34.44亿美元及净资产25.48亿美元[13][14] 市场定价逻辑 - 非主业协同的股权投资易引发市场对公司战略定力的质疑,如腾讯曾被批评"丧失产品能力"[17] - 非流通股流动性风险导致折价,苏宁提前退出影石错过24亿回报即反映此担忧[18][19] - 主营业务衰退加剧估值压制,迅雷2024年总营收下降11%,仅会员业务增长12%[20] 特殊价值场景 - 南非报业集团Naspers通过投资腾讯实现转型,市值490亿美元,子公司Prosus科技投资估值达1234亿美元[21] - 稳定分红策略可部分抵消估值折价,Naspers股息支付率维持在6%左右[21]
“酱油一哥”又IPO了
投中网· 2025-06-21 12:33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 - 公司于6月19日正式登陆港股 市值超2100亿港元 成为2023年以来基石投资者认购规模第三大的港股IPO 基石投资者包括红杉中国 高瓴等8家机构 认购金额近47亿港元 [4][5] - 公开招股期间融资申购倍数超698倍 融资申购金额达4000亿港元 募资金额超101亿港元 有望成为2025年港股最大消费IPO [3][5] - 公司此次赴港上市旨在推进全球化战略 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9] 公司发展历程 - 公司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万历十年的"茂隆酱园" 1955年由25家古酱园合并重组为海天酱油厂 [7][8] - 1994年国企改制中 庞康带领员工认购70%股份 开启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投入10亿元建立年产超100万吨的生产基地 [8][9] - 2014年登陆上交所 2021年市值突破7000亿元 获"酱油茅"称号 [9] 财务与经营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269.01亿元 同比增长9.53% 净利润63.44亿元 同比增长12.75% 扭转了2023年收入利润双降局面 [13][14] - 经销商网络达6707家 较上年增加116家 产品SKU超1450个 涵盖酱油 蚝油等全品类 [14] - 董事长程雪2024年薪酬913.48万元 同比增超30% 将获1.51亿元现金分红 [14] 行业地位与市场前景 - 按收入计为中国调味品市场第一 按销量计连续28年蝉联榜首 酱油 蚝油产品市场份额第一 [15] - 国内市场份额为第二名两倍以上 但不足5% 全球市场份额1.1% 排名第五 显示较大增长空间 [15] - 2024年酱油单品收入超100亿元 为国内首个调味品百亿单品 [11] A股公司赴港上市趋势 - 2025年已有超60家A股公司启动赴港上市 包括宁德时代 恒瑞医药等 宁德时代募资410亿港元 或成2025年全球最大IPO [16][17] - 政策支持推动此趋势 证监会2024年4月出台措施支持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港交所也优化审批流程 [18] - 港股市场因全球利率下降和优质资产受追捧 吸引力增强 [18]
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规模并购要来了?
投中网· 2025-06-21 12:33
腾讯收购Nexon的潜在交易 - 腾讯考虑以150亿美元(约1077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游戏公司Nexon 若成功将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出海并购案例 超越86亿美元收购Supercell的纪录 [3][4] - Nexon拥有《地下城与勇士》《泡泡堂》《冒险岛》等经典IP 其子公司Neople开发的DNF在中国大陆由腾讯代理 2015年贡献Neople 87.6%收入(超5亿美元) [6][9] - 交易尚处初期阶段 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Nexon创始人去世后由家族接管 目前市值约158亿美元(1140亿元人民币) [3][16] 腾讯与Nexon的历史渊源 - 2008年腾讯经过两年谈判获得DNF中国大陆代理权 但同年Nexon以不到20亿元人民币收购Neople 让腾讯错失直接控股机会 [8][10][11] - DNF成为腾讯核心游戏产品 公测180天同时在线破100万 2024年手游版上线40天流水达7580万美元 [10] - 2019年腾讯曾考虑参与90亿美元收购Nexon的财团 后因价格预期差距退出 [13] 韩国游戏产业格局 - 韩国四大游戏公司为NCSoft、Nexon、Netmarble、Krafton 腾讯已持有Netmarble17%和Krafton13%股份 [17] - Nexon通过收购扩展产品线 包括6.85亿美元收购NCsoft14.7%股份 4.68亿美元收购gloops进军手游 [12] - 2011年Nexon东京上市募资12亿美元 创当年日本最大IPO 创始人2012年以43亿美元身家成为韩国第三富豪 [12] 腾讯游戏战略调整 - 2020年起腾讯游戏进行组织变革 给予工作室更大自主权以打造精品游戏 [17] - 加大投资力度 IEG商务同时携带合作和投资合同谈判 2020年Q3-Q4曝光30-40个投资项目 包括《黑神话:悟空》 [18] - 首席战略官反思投资太保守 表示要看更多、投更多以捕捉下一个爆款机会 [18]
LP周报丨140亿,江苏母基金招GP,返投规则变了
投中网· 2025-06-21 12:33
以下文章来源于LP波谱 ,作者杨博宇 LP波谱 . 本账号专注LP市场报道。"波浪、谱系"是识别市场的维度,也是定义市场的坐标;此外,波谱(Pop Art)也意为放低意义与史诗的执念,认同商业的日常之美。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遴选方案中,江苏列出了部分新增条款,直指返投认定标准。 比如,子基金管理人在管的其他基金(关联基金)投资江苏省内企业,也纳入返投认定范围,认定金 额按 80% 计算;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聚焦LP出资、新基金、GP招募,捕捉LP圈一周商业情报。 作者丨 杨博宇 来源丨 LP波谱 江苏去年 6 月设立了总规模 500 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包括 7 个区市共计 10 支产业专 项母基金。这一举动,被看做是江苏想要改变各市各自为政的投资格局,通过省级产业母基金助力全 省协调发展。 本周,其中 4 支专项母基金——徐州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无锡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专项母基 金、无锡生物医药产业专项母基金、无锡集成电路产业专项母基金,共计 140 亿规模的母基金群再 次遴选 GP 。 子基金投资的企业在基金存续期内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返投认定金额按 1 ...
智联无界·协同赋能——2025智能网联产业创新与投资沙龙活动即将启幕
投中网· 2025-06-20 15:58
行业专家与机构 - 普华资本董事总经理白宏伟参与智能网联领域投资 [2] - 北汽研究总院智能网联中心副主任陈新负责智能驾驶技术研发 [2] - 普洛斯建发基金执行总经理储晓春专注产业基金运作 [2] -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高嵩主管数据与智能业务 [4] - 中科慧眼CTO崔峰领导视觉感知技术开发 [4] - 京津冀新能源汽车协同促进会杜君保推动区域产业协同 [4] - 赛目科技总经理何丰运营智能网联测试业务 [5] - 和高资本创始合伙人何宇华专注汽车科技投资 [5] - 希迪智驾投融资负责人李刚负责资本运作 [5] - 国汽智图总经理孟祥雨主导高精地图业务 [8] - 易航远智副总经理王琳璐分管财务与战略 [10] - 探维科技COO沈罗丰负责商业化运营 [14] - 北汽产投投资总监王少鵬主导汽车产业链投资 [14] - 东方富海合伙人王鑫布局智能网联赛道 [15] - 越秀产业基金合伙人吴煜管理汽车科技投资 [15] - 英纳法智联高级产品经理杨光负责智能座舱产品 [15] - 凯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曲天宇领导产业研究院 [19] - 宏景智驾张晓分管战略市场与融资 [19] - 踏歌智行副总裁赵斌协助董事长开展战略工作 [21] - 星云互联CTO郑一辰主导车路协同技术研发 [23] 行业服务平台 - 投中信息研究院执行院长刘璟琨提供行业研究支持 [8] - 投中网副主编张楠负责媒体内容生产 [19] - 私募股权数据库CWS为投资人提供数据服务 [28]
六小龙留不住字节大神
投中网· 2025-06-20 15:58
字节系高管在AI行业的流动 - 前字节皮皮虾负责人张心皓调离核心岗位,转为顾问虚职 [4][5] - 前今日头条用户产品负责人张前川改任MiniMax产品顾问 [5] - 前字节剪映产品经理明超平从月之暗面离职创业 [6] - 近两年已有超20位字节系高管投身AI创业 [14] AI四小强战略调整 - 从模型和应用双轮驱动转向技术优先策略 [6][27] - 月之暗面停止投流并确立技术优先目标 [27] - MiniMax将重点从商业化转向技术迭代 [27] - 智谱AI将训练下一代基座模型作为最高优先级 [27] - 阶跃星辰重申追求AGI的决心 [27] AI行业竞争格局变化 - AI六小龙缩减为四小强(智谱AI/MiniMax/月之暗面/阶跃星辰) [6] - DeepSeek崛起引发技术优先的行业转向 [26] - OpenAI计划夏季发布GPT-5 [36] - DeepSeek预计7月发布V4模型 [37] - MiniMax发布支持100万token的M1推理模型 [34] AI应用领域发展 - AI编程成为热门赛道,Cursor估值达200亿美元 [16][17] - 明超平创业公司新言意码瞄准AI Coding领域 [15] - 2024年主流玩家推出比肩GPT-3.5/4的模型 [22] - Kimi曾采取激进投流策略追求Super App路径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