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中网

搜索文档
公募变天,这些人的躺赚时代终结了
投中网· 2025-06-18 10:21
公募基金行业改革核心内容 - 新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权益基金浮动费率和薪酬绩效改革,颠覆传统投资打法[4][5] - 要求主动权益基金实行与比较基准挂钩的浮动费率模式,终结规模至上逻辑[5][6] - 5月下旬26只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获批,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使浮动费率基金占比不低于主动权益类发行数量的60%[6] 浮动费率机制设计 - 费率分级标准:跑赢基准6%且正收益适用1.5%费率,跑输3%降至0.6%,接近基准为1.2%[6] - 近一年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12.32%,仅26.9%基金跑赢基准6%[7] - 股票类ETF管理费率0.5%时百亿规模可盈亏平衡,0.15%费率需千亿规模[7] 规模发展目标 - 要求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增长至少10%[8] - 权益类基金占比纳入考评,权益投资规模指标加分幅度提升50%[8] - 当前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占比不足25%,全球平均水平为57%[8] 薪酬考核改革 - 降低规模排名等经营性指标权重,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10] - 基金经理考核净值表现权重不低于80%,高管考核投资收益权重不低于50%[10] - 三年累计跑输基准10%以上的主动权益基金占比达64%[10] 投资策略变革 - 强制锚定比较基准,纠正重仓运作和风格漂移问题[11] - 要求基金经理具备跨行业资产配置能力,终结"吃老本"模式[11] - 投资策略转向攻守兼备和多元化,注重稳健性[12] 行业配置机会 - 沪深300成份股中银行(-10.49%)、非银金融(-9.72%)、食品饮料(-3.28%)等行业存在显著低配[15] - 红利类资产如银行、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或迎来配置提升[16] - ETF注册流程缩短至5个工作日,指数类产品吸引力增强[17] 行业格局影响 - 头部公募优势扩大,我国公募CR5约40%显著低于美国70%[18] - 销售端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纳入考评指标[18] - 中小基金公司需打造差异化投研体系应对挑战[20]
博原资本携手银河通用成立“博银合创”,加速具身人工智能赋能工业自动化
投中网· 2025-06-18 10:21
合作成立新公司 - 博原资本与银河通用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博银合创",专注于复杂装配、智能质检等核心制造场景,研发灵巧型机器人,推进具身人工智能在工业端的规模化落地 [1] - 三方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未来将通过博银合创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和商业化探索,逐步推动其融资拓展与全球布局 [1] - 该合作是具身人工智能技术从技术验证走向产业落地的重要里程碑 [1] 行业前景与技术趋势 - 据IFR预测,202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将突破800亿美元,具身智能驱动的协作型机器人有望占据超过一半份额 [5] - 具身人工智能融合感知、认知与动作能力,使机器人能够在动态复杂环境中实现自主决策和精准执行,正在成为推动制造业柔性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引擎 [5] - 智能制造正从"流程驱动"迈向"认知驱动"的关键转折点 [12] 博银合创定位与规划 - 公司专注于高复杂度制造工序,聚焦复杂零部件处理、精密装配、柔性质检等传统自动化难以覆盖的关键环节,研发灵巧机械手、单臂机器人等柔性、高精度解决方案 [9] - 将引入银河通用自研的仿真训练与合成数据技术管线,构建标准化、模块化、可复制的训练与部署体系 [9] - 旨在构建从早期孵化、独立融资到商业化拓展的完整成长路径,打造具备全球视野和商业穿透力的智能制造企业 [9] 技术能力与商业化路径 - 银河通用自研全球领先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体系,具备感知到执行的完整链路能力 [12] - 积累了丰富的产品工程与真实场景落地经验,能将先进算法转化为可部署、可规模复制的实际解决方案 [12] - 博原启世将协助构建从技术孵化到产品落地的全流程支持体系,推动公司前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实践 [14] 产业合作与全球布局 - 已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UAES)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设立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实验室"RoboFab" [19] - 博世集团开放式创新平台OpenBosch将成为博原启世全球协作体系的关键一环,深度参与其"合作孵化"模式 [20] - 未来将推动具身机器人在欧美、东南亚等重点制造市场的本地化部署,探索"全球设计、本地制造"的智能制造新范式 [22]
黑石的LP也没回本呢
投中网· 2025-06-17 14:27
黑石基金DPI表现 - 黑石2015 Vintage私募股权基金DPI仅0.85倍,十年未达1倍[1][2] - 涉及的两只基金:Blackstone Energy II(49.3亿美元规模,已实现投资价值47.5亿美元)和BCP VII(188.7亿美元规模,已实现投资价值202.2亿美元),毛DPI分别为1.05和1.06[4][6][7] - BCP VII表现创黑石旗舰基金历史最差,对比BCP VI(2010年毛DPI1.27)和BCP V(2005年毛DPI1.26)显著下滑[9] 行业整体DPI困境 - 其他顶级PE基金同样低迷:KKR 2016 Vintage DPI 0.90,Hellman&Fridman 2018 Vintage DPI 0.13,银湖资本2017 Vintage DPI 0.60[9] - 新基金投资受阻:黑石BCP VIII(257亿美元规模)DPI仅0.18,BCP IX(217亿美元规模)投资期首年仅call款2.9亿美元[10][11] - 行业现状呈现"老基金退不出,新基金投不出"的恶性循环[8][11] PE商业模式转型 - 黑石PE分部2024年可分配收益26.4亿美元(+39.7%),收入结构从carry转向管理费:2015年carry收入14.7亿美元 vs 2024年13.9亿美元,管理费收入同期从5.1亿增至18.3亿[15][16][17] - KKR通过收购保险公司Global Atlantic构建"三大引擎"模式(资产管理+保险+战略控股),战略控股业务聚焦分红而非carry,市值四年翻四倍[22][23] - 行业趋势显示carry收入重要性下降:黑石2013-2015年平均carry收入8.53亿 vs 2022-2024年14.2亿,增速远低于AUM增长[19] 中国VC/PE行业困境 - 管理费收取模式恶化:70%基金按实缴资本支付,部分按已投金额计算,GP生存压力加剧[26] - 项目端毛利率压缩:AI企业毛利率趋近制造业水平,估值泡沫与低回报并存[28][29] - 商业模式创新尝试:华映资本提出强化"经营能力",天图投资倡导"分红优先"策略[29][30] 行业长期趋势 - VC/PE低毛利成为新常态,非周期性因素导致[27] - 机构分化加速:未来可能演化出招商型、投行型、MCN型等多元业态[30] - 传统"投资-退出"模式受挑战,分红和经营能力成为关键变量[29][30]
5月VC/PE的IPO成绩单
投中网· 2025-06-17 14:27
中国企业IPO市场概况 - 2025年5月共18家中国企业在A股、港股及美股IPO,募资总额500亿元,数量同比上涨38.46%,募资金额同比上涨7.33倍 [5][7][9] - 港股表现最突出:港交所主板IPO数量10家(占比55.56%),募资463.57亿元(占总额92.71%)[9][12] - 行业分布:能源及矿业募资346.16亿元(占比69.23%),医疗健康114.49亿元,先进制造14.16亿元 [44][45] 分市场表现 A股市场 - IPO数量6家,募资34亿元,同比分别上涨1倍和3.25倍,但环比下降40%和59.04% [15] - 威高血净募资10.9亿元为A股最高,占A股总募资32% [20] 港股市场 - A+H双重上市成亮点:宁德时代募资327.84亿元,恒瑞医药募资90.85亿元,推动港股募资同比激增28倍至464亿元 [21][24] - 政策利好:香港推出"科企专线",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保密提交上市申请 [22][76] 美股市场 - 中企赴美上市持续低迷:仅2家香港企业IPO,募资2亿元,同比降幅超90% [25][26] 行业与地域特征 行业动态 - 能源及矿业:宁德时代、钧达股份等推动行业募资占比近70%,同比增幅显著 [44][51] - 医疗健康:恒瑞医药、派格生物医药等4家企业上市,账面退出回报49.51亿元居首 [35][45] 地域分布 - 江苏IPO数量最多(4家),福建因宁德时代贡献募资332.62亿元居首 [57][59] - 福建募资同比增幅最大,江苏次之 [60] VC/PE退出分析 - VC/PE渗透率61%,11家机构支持企业实现退出,账面回报总额124亿元 [31] - 医疗健康行业退出回报最高(49.51亿元),深交所主板回报倍数达3倍 [35][36] - 典型案例:钟鼎资本投资博雷顿退出回报率1208.92%,中缔资本回报率878.41% [74] 重点企业表现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募资327.84亿元,当日市值1.28万亿元,均为月度最高 [67][69] - 首日涨幅TOP3:天工股份(411.93%)、太力科技(218.48%)、古麒绒材(164.90%) [13][14]
年轻人们吃到了人民币强势的甜头
投中网· 2025-06-17 14:27
核心观点 - 人民币对多国货币升值形成结构性机会窗口,显著提升出境游性价比,重塑旅行市场供需结构[3][4][5][17] - 汇率差催化"低成本出境潮",埃及、马来西亚等国家因物价和汇率优势成为新晋热门目的地[4][8][9][18] - 旅行消费从标准化产品转向碎片化服务,催生地陪、语言向导等新兴需求,推动行业向"按需拼装"模式转型[5][18][19][20] 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旅行性价比提升 - 2024年3月埃及镑对美元暴跌40%至1:50.55,2025年人民币对埃及镑、日元、马币等货币持续走强[4][5][11] - 埃及33天自由行人均花费仅1.1万元,日均住宿低至50元,餐饮消费仅为国内1/3-1/2价格[8][9][10] - 马来西亚亚庇五星级酒店价格仅为国内同配置50%,海鲜消费仅为香港1/5价格[8][9][10] - 日元贬值使日本"百元店"商品仅相当于4.7元人民币,奢侈品价格较国内低15%-20%[10][11] 新兴旅行消费形态 - 医疗旅游兴起,埃及近视手术价格仅为国内1/3,形成完整服务生态链[14][15] - 技能型消费普及,埃及潜水课程40美元/次,东南亚马术课程60元/课时,价格仅为国内1/10[15][16] - 自由行服务需求激增,2024年境外包车业务交易额同比增长204%,预计未来三年保持30%+增速[19][20] 行业结构性变化 - 2024年中国出境游人次达1.5亿(+40%),支出2506亿美元(+29%)[9] - 旅行社角色从"成团组织者"转变为"资源整合中介",8-13日埃及全包团价格1-1.5万元,低于国内长线游[18] - OTA平台推出模块化服务产品,马来西亚地陪服务日费约300元,形成标准化供给体系[19][20]
一双丑鞋,套现67亿
投中网· 2025-06-17 14:27
公司概况 - Birkenstock是德国凉鞋品牌,品牌历史可追溯至1774年,由Johann Adam Birkenstock创办[4][8] - 2021年私募基金L Catterton以约48亿美元收购其多数股权,2023年10月在纽交所上市,截至2025年5月估值超100亿美元[4][10][14] - 产品以舒适、环保著称,毛利润达60%,正品售价1000-2000元人民币,成为"奢侈品"级消费品[7]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Q2营收同比增长19%,净利润大涨47%,亚太地区表现亮眼[7][15] - 2023年上市首日开盘价41美元低于发行价46美元,但后续业绩持续增长[14] - 2025财年全年营收预计增长15%-17%,CEO对业绩持乐观态度[16] 股权变动 - L Catterton近期出售1800万股(每股52.5美元),套现9.4亿美元,持股比例从71.9%降至62%[4][5] - 2023年曾出售1400万股套现8.4亿美元,此次减持或为110亿美元新募资后的投资布局[5][15] - 减持后L Catterton仍持有约62%股份,对应市值67亿美元(按100.55亿美元总市值计算)[15] 品牌发展 - 从鞋垫制造商转型为全品类品牌,推出袜子、背包、护肤品等产品线[9] - 与Valentino、Dior等奢侈品牌联名,植入《芭比》电影,强化时尚属性[13] - 坚持德国本土生产,仅少量零部件外包,线下自营渠道有限[14] 市场扩张 - L Catterton收购后加速亚洲市场渗透,2017年进入中国,2024年重启线下门店布局[13][14] - 线上渠道为主,已入驻天猫,并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设在线商店[14] - 全球化战略包括优化供应链、提升运营效率,拓展中国、印度、东南亚市场[13] 技术传承 - 1902年研发首款流线型足弓鞋垫,1945年创新软木内芯技术实现足弓记忆功能[8] - "footbed"商标注册于1925年,技术专利成为核心竞争力[8] - 家族经营200余年后,2013年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推动现代化管理[9]
我收到俩BP,一份是Manus(另一份也是)
投中网· 2025-06-16 16:57
公司估值与融资 - 公司4月完成7500万美元融资,估值达5亿美元(约36亿人民币),由Benchmark领投[1] - 近期接近完成新一轮人民币融资,由某地国资领投,金额达数亿元,投前估值37亿人民币[1] - 公司半年内估值翻5倍,成为继DeepSeek之后最热门的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1] 产品与技术 - 公司产品能处理复杂任务,推出文本转视频生成功能,进入由OpenAI、阿里和腾讯等巨头参与的新兴市场[3] - 产品采用多代理架构模拟人类工作流(Plan-Do-Check-Act),成本为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7] - 产品在GAIA基准测试中性能超越OpenAI同类产品,依赖动态调用GPT-4、Claude等国际大模型[7] - 产品核心功能可在3小时内通过开源技术复刻,被评价为工程能力的胜利而非科学突破[9] 市场与行业 - AI Agent市场预计2035年达到2168亿美金,对应24-35年CAGR为40.15%[5] - AI Agent正通过三层重构颠覆企业服务,预计到2027年40%的企业服务将由AI Agent组合交付[6] - 公司认为大模型已完成搭台任务,为AI Agent能力进阶提供了有力基础[5] - 公司定位为通用模型,未来可能整合市面上多种Agent、Compute use能力[17] 商业模式与商业化 - AI Agent继承APP的规模化分发能力,通过大模型实现服务动态进化、收益与价值实时匹配等突破[6] - 公司ARR已接近1亿美元,标志着进入规模化运营阶段[19] - 公司面临从"单一爆款"进化为"生态型平台"的更大命题[19]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在海外立差异化定位人设,在国内打造全球唯一形象[11] - 公司六大核心能力包括自主操作能力、任务规划与执行、多源信息整合等[13] - 公司更擅长持续优化叙事,吸引投资人关注创始人的叙事能力和智识真诚[18] 产品发展历程 - 公司3月初仅限邀请用户上线,早期邀请码稀缺,二手平台价格炒至5-10万元[3] - 目前已开放公众注册,但中文版本仍在开发中[3] - 公司成立仅三年,推出产品仅三个月,但已获得市场高度关注[17]
阿里云领投,一家AI公司 A轮融了数亿元丨投融周报
投中网· 2025-06-16 16:57
焦点回顾 - 硬科技赛道中小米连续投资上海织识智能科技和无锡丹尼克尔自动化科技,金额分别为数千万元和战略融资[3] - 大健康赛道中奕检健康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因诺惟康医药科技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3] - 互联网赛道中中科闻歌、硅基流动、VAST等AI相关企业获战略融资,资本加速布局AI全产业链[3] 新消费 - 沈阳小拌同学餐饮管理获1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中良华太[5] - 人人租完成数亿元D1轮融资,由大华创投领投[6][7] - 杰森娱乐获横店资本战略投资[8] 硬科技 - 尧乐科技获小米独家投资数千万元[10] - 光素科技完成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累计数千万元,Pre-A轮由嘉御资本领投[11] - 龙兴航电完成亿元A++轮融资,估值超10亿元[12] - 智联安完成数亿元D+轮融资,由北京市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产业投资基金领投[13] - 丹尼克尔获小米产投和钟鼎资本联合投资的战略融资[14] - 埃尔法光电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融资[15] - 翌曦科技完成数亿元天使轮系列融资,引入鼎晖百孚等多家机构[16] - 先微半导体获数千万元A+轮融资[17] - 恩井智控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由国投招商领投[18] 大健康 - 深度医疗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万孚创谷领投[20] - 众惠医药完成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合计5000万元,并完成对揽微医学的并购重组[21] - 奕检健康完成4000万元A轮融资[22] - 瑞辅达医疗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由中金资本领投[23] - 因诺惟康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25] - 景嘉航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26] - 美创医疗半年内再获超亿元融资[27] 互联网/企业服务 - 斯创科技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29] - 中科闻歌完成战略融资[30] - 亿格云完成Pre-B轮近亿元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31] - 硅基流动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阿里云领投[32] - VAST完成数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33] - 博拉新媒体获3亿元战略投资,首期1亿已到账[34] - 突触科技完成数千万港元A轮融资[35] - UPDF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36] - 飞熊领鲜完成近亿元C轮融资[37]
融到C轮的北京明星独角兽,要IPO了
投中网· 2025-06-16 16:57
公司概况 - 驭势科技是一家专注于L4级自动驾驶领域的北京明星独角兽公司,估值达73亿元 [3][4] - 公司由英特尔前高管吴甘沙带队创立,核心团队包括英特尔同事及智能车领域专家 [6][7] - 产品应用于机场、厂区、港口、矿区、物流、巴士等场景,已获香港国际机场等客户认可 [4][12] 技术发展 - 2016年成立初期同时开发高速车辅助驾驶和低速电动车无人驾驶技术 [7] - 2018年战略调整:放弃造车,专注L4级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同步发展L2/L2+级技术 [7] - 2019年实现全球首个机场物流真无人常态化运营,确立"全场景、真无人、全天候"技术方向 [8] - 已获572项专利授权,提交272项专利申请,拥有77项软件著作权 [13] 财务表现 - 收入快速增长:2022年0.65亿元 → 2023年1.61亿元 → 2024年2.65亿元 [12] - 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贡献超50%收入,L2/L2+级产品为重要补充 [12] - 净亏损逐年收窄:2022年2.49亿元 → 2023年2.13亿元 → 2024年2.11亿元 [13] - 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5亿元 [13] 融资历程 - 天使轮获中科创星、创新工场等投资超8000万元 [14] - 2017年A轮融资约2.59亿元 [15] - 2021年完成三轮融资共超11亿元 [15] - 2023年C轮融资3亿元,投后估值73亿元 [16] 股东结构 - 上市前主要股东:格灵深瞳(7.89%)、中科创星(5.94%)、国开制造业基金(2.11%) [16] - 对应持股价值:格灵深瞳约5.76亿元、中科创星约4.34亿元、国开基金约1.54亿元 [16] 行业动态 - 自动驾驶行业2019年后经历降温期,公司因坚持"真无人"商业化未受严重影响 [15] - 近期行业多家企业赴港上市,包括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 [4][17] - 公司计划将L4技术降维应用至L2+市场,在重庆设立乘用车总部 [16]
听说江苏的VC/PE领跑了
投中网· 2025-06-16 16:57
VC/PE市场募资分析 - 2025年5月中国VC/PE市场新成立基金数量490支,环比减少12%(减少69支),同比增加10%(增加45支)[7] - 418家机构参与设立基金,其中90%机构成立1支基金,6.5%机构完成2支基金新设,3.5%机构完成3支及以上基金新设[7] - 浙江省新设基金94支位居榜首,江苏省75支次之,广东省54支第三;海南省同比增幅最大达172%(增加6支)[14] - 青岛(38支)、嘉兴(27支)成为核心募资节点,青岛、九江、宁波等地同比增幅显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17] - 重点新设基金包括:北京保实诚源基金(130.01亿元)、Lochpine Green Fund I(约15亿美元)、诚通科创投资基金(首期100亿元)、太保战新并购私募基金(90亿元)等[19] VC/PE市场投资分析 - 2025年5月投资案例数量597起,环比减少17%,同比增加5%,投资规模同比增加47%至739亿元[24] - 江苏、广东和上海三地融资规模及数量合计占比近五成,江苏省融资数量121起、融资额137.28亿元居全国首位[27] - 电子信息行业以166起事件稳居投资数量榜首,能源及矿业在宁德时代上市带动下位列融资规模首位(167.71亿元)[29] - 半导体(65起/57.05亿元)、人工智能(44起/23.86亿元)、新材料项目最受追捧;电池与储能技术(11起/120.74亿元)、生物医药(33起/71.41亿元)、半导体领域更吸金[30] - A轮以192起案例(占比32%)主导交易数量,上市及以后轮次规模占比22%、B轮交易规模占比17%[31] 重点融资案例 - 空中云汇(跨境支付技术服务商)获3亿美元E轮融资[36] - 享道出行(互联网出行服务平台)获13亿元C轮融资[36] - 合肥乐凯(光学膜材料研发生产商)获11.6亿元战略融资[36] - 英矽智能(抗衰老及癌症治疗药物研发商)获1.23亿美元E轮融资[36] - 地瓜机器人(机器人软硬件通用底座提供商)获1亿美元A轮融资[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