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中网
icon
搜索文档
超140亿,史上最大种子轮要来了
投中网· 2025-04-21 11:37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一个堪称豪华的创业团队。 | 作者丨 | 纪佳文 | | --- | --- | | 编辑丨 | 刘燕秋 | 一个月筹资目标翻倍 Thinking Machines Lab 的官网的页面十分简洁,白色的背景上,紧密排列的灰色字体介绍了这家初创公司成立的愿景技术理念、研究方向、团队阵 容等信息。 来源丨 投中网 活久见, 20 亿美元, 140 亿人民币,也能定义成种子轮融资了。 据悉,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Thinking Machines Lab 已将其种子轮融资目标翻倍至 20 亿美元(约合 146 亿元人民币)。就在一个月前,传闻中的融 资目标还只有 10 亿美元。 融资的底气或许来自其豪华的团队阵容,尤其是创始人是备受行业关注的前 Open AI 首席技术官 Mira Murati ,初创员工是 ChatGPT 、 Character.ai 、 Mistral 、 PyTorch 、 Fairseq 和 Segment Anything 等最广泛使用的 AI 产品和开源项目背后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构建者,其中 多位曾是 Open AI 的技术骨干。 该公司今年 ...
嘉御资本卫哲:AI是趋势,而非风口
投中网· 2025-04-21 11:37
全球AI发展趋势 - 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预计达1270亿美元[3] - 中国本土资本正成为AI创新的主力军[3] - AI正深度改变医疗、金融等多个行业[3] AI是趋势而非风口 - AI是能穿越时间的社会发展趋势而非短期风口[6] - 判断依据在于AI已深入改变众多行业且发展迅速[6] - 以"啤酒泡沫"比喻AI行业泡沫,适度泡沫可提升价值[8] 投资布局四大领域 - 最看好AI基建领域,认为将推翻互联网时代基建重来[8] - 大模型领域需要大资本和大数据,主要由互联网大厂掌控[8] - 行业+AI与AI+行业存在显著差异,前者多为传统企业转型,后者为原生AI公司[8] 大模型发展现状 - 大模型迭代速度在2024年明显放缓[8] - 训练参数接近人类知识总量极限(1万亿参数)[8] - 基建瓶颈凸显,如电力供应和算力卡数量限制[8] 基础设施建设 - 阿里巴巴计划三年投入3800亿人民币于AI基建[8] - 美国公司按季度100亿美元速度投入AI基建[8] - 英伟达作为"修路人"几乎赚取所有大模型公司的钱[9] 行业应用案例 - Salesforce通过CRM+AI实现估值大幅提升[9] - AppLovin拥抱AI后市值超1000亿美元[9] - AI+教育行业遭遇重创,如美国Chegg公司估值接近零[9] 中国替代方案 - DeepSeek以1/10-1/20成本接近ChatGPT水平[9] - 中国更愿投资替代方案而非盲目追逐美国技术[9] - 期待国产方案摆脱英伟达GPU并超越美国技术[9] 未来三大预测 - 三年内手机APP数量将减半,AI+Agent将取代众多APP[10] - 十年内人类工作时间将少于四天[10] - AI+医疗将使人类平均寿命在20年内超过100岁[10]
85后女性GP,主导募了一支人民币基金
投中网· 2025-04-21 11:37
基金募集与投资方向 - 零一创投完成新一期5亿人民币基金首关,获得多地国资、市场化母基金和上市公司支持 [3] - 新基金专注智能制造与跨境出海领域,投资轮次锚定天使轮到B轮,单笔金额500-5000万人民币 [3] - 投资策略坚持投早投小,通过投后商业化赋能和多元退出平衡DPI与收益确定性 [3] 双循环战略下的投资布局 - 智能制造板块聚焦机器人、具身智能等硬科技赛道,推动产业链数智化升级 [3] - 跨境出海板块依托中国优势供应链,输出智能化产品及运营经验,拓展国际市场 [3] 团队与基金表现 - 核心团队拥有20年创业及早期投资经验,中生代管理合伙人余璐为首支人民币基金主导者 [3] - 已管理5支基金,一期、二期美元基金DPI接近2倍 [3] 人民币基金策略调整 - 美元基因基金募集人民币需重新设计产品定位,以适应LP画像变化 [3] - 通过项目建立LP信任,针对上市公司、地方政府等差异化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4] 代表案例与生态构建 - 已投案例包括货拉拉、海柔创新、XTransfer等,重点关注技术含量与产能结合的项目 [4] - 推动被投企业间及政企合作,构建"零一生态圈",已完成政府引导基金返投诉求 [4] 未来展望 - 看好中国创业公司在国际化科技竞赛中的竞争力,持续投资具备全球视野的团队 [4]
芯联资本袁锋:中国半导体的2.0时代,从追赶到破局
投中网· 2025-04-20 13:34
新能源汽车与芯片国产化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100万台,全球市场占有率超70%,本地渗透率超50%,技术已形成代际领先[6] - 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中中国企业从2家增至15家,电池领域全球前十中占5家,电控电机集成化程度持续提升(三合一至十二合一)[6] - 汽车芯片国产化率不足20%,但制程限制并非主因(仅几颗至数十颗需7纳米以下芯片),核心问题在于产业链协同不足[5][7] 芯联集成的战略与成果 - 公司2018年从中芯国际剥离,5年上市,累计投资450亿,建成全球第十大晶圆厂(月产能24万片八英寸晶圆+33万只模块)[9] - 汽车芯片占收入50%,工业芯片占20%,研发投入占比30%,已解决汽车芯片70%数量需求(单车实现2000元销售)[9] - 碳化硅业务达国际一流水平,2023年为数十万台新能源汽车提供主驱逆变器芯片[10] CVC的联接价值与产业实践 - 引入上汽、小米、东风等产业投资人,促成与车企联合研发,锁定未来4-5年碳化硅主驱订单,量产订单金额达数亿元[11] - 通过实验室前置至车企/供应商,深度参与系统定义(如800V高压平台、48V架构),推动芯片与整车协同创新[11] - 联合国内半导体Fabless企业构建生态联盟,从芯片定义到整车落地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打破pin-to-pin替代局限[11] 半导体产业投资策略 - 聚焦半导体设备/材料(解决卡脖子)、芯片设计(完善生态)、终端应用(如机器人)三大领域,差异化扶持企业从0到100发展[13] - 投资案例:灵巧手机器人公司反向定制芯片需求,推动量产降本,验证CVC创新触角价值[14] - 行业进入2.0阶段,需从替代转向基础层创新(如光刻、离子注入技术),资本需长期陪跑技术周期[14]
长石资本汪恭彬:AI大航海时代,大力出奇迹VS创新是第一生产力
投中网· 2025-04-20 13:34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围绕该主题,长石资本创始合伙人汪恭彬提出,目前的AI大航海时代,中国与美国走出了两条不同 的路径,中国企业应该从算法、硬件创新、应用场景等方面建立结构性优势。因此,企业依然要对以 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要保持信仰和坚持。 4月17日,在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的"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汪恭彬发表了"AI大航 海时代,大力出奇迹VS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投中这个平台能够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在分化这个大的背景下,AI是不是也面临分 化?如果AI也在中美间面临分化,是因为什么而分化?如果是分化,我们要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我 非常开心能够跟大家讲一讲长石在这一块的(探索)。 企业依然要对以AI为代表的科技创新要保持信仰和坚持。 整理丨 纪佳文 来源丨 投中网 "如果认为AI的大航海时代又面临一个分化的可能性,这个逻辑是什么?" "在分化的大背景下,AI是不是也面临分化?如果是,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如果说我们认为算力像人的大脑,AI的目标是希望让机器像人类一样思考,我 ...
光源资本郑烜乐:三浪融合时代,青年投行人如何定义下一代产业
投中网· 2025-04-20 13:34
核心观点 - AI是工业革命以来最大的变化和机会,当下青年投资人面临新的挑战,要坚持创新为先 [2][4] - 未来中国产业发展最重要的三件事是智能化、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生意拓展、以及利用智能化和全球化进行产业创新 [3][6] - 三浪融合时代指智能化、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产业创新三大浪潮的融合 [6] - AI时代存在创业者红利、产业红利、资本红利、全球化红利四大机遇 [8][9][10][16] 三浪融合 - 三浪融合指智能化(AI浪潮改变一切)、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全球生意拓展或对抗逆全球化)、产业创新(利用智能化和全球化)三大浪潮的融合 [6] - 三浪融合中的玩家分为创业公司和产业龙头两类,都有跨浪整合的共性诉求 [6] - 跨浪整合指将另外两个浪潮的技术要素、资源及认知范式导入本产业领域,完成价值重构 [6] AI四大红利 创业者红利 - 模型能力和算力红利推动技术门槛降低,受益者包括技术创业者、产业创业者、产品经理和商业化人才 [8] - AI创业者涌现,AI+N格局蓬勃发展,不再局限于AI技术大牛 [11] - 创业者红利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11] 产业红利 - AI+中国产业优势催生各种AI+产业机会 [9] - 中国AI公司竞争力涌现,产业方迫切拥抱AI [11] - 产业资源、订单、资本等要素投入加速AI企业发展及产业价值链重构 [12] 资本红利 - 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启动,A股、港股走强 [13] - 非美海外资本有望加码中国资产,全球资本可能在中美寻求配置平衡 [13] - 香港市场退出和并购路径活跃,流动性增强 [13] - 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的底层逻辑包括竞争力强、产业化进程快、产业环境稳定、退出路径优化 [14] 全球化红利 - AI作为生产力无国界属性,中国AI公司自创立之初具备全球化特质 [16] - AI类比为"电",生产力无国界,与互联网的生产关系属性不同 [16] - 中国在具身智能领域展现全球领先优势,体现在软件、数据、硬件、场景四个要素 [16] 中国科技资产竞争力 - 中国企业竞争力四个特征:长链条、重工程、强运营、大市场 [15] - 工程能力红利(工程师红利+组织红利)、产业场景红利、工业链条红利、大市场红利构成中国科技资产价值重估底层逻辑 [16] 光源资本布局 - 迭代投行体系,构建"FA+孵化+早期基金"三位一体业务模式 [18] - 依靠"3i孵化器"和"L2F光源创新前沿孵化基金"抓住创业者红利 [19] - 投资聚焦AI To C、AI To B、AI+硬件、AI+机器人、AI+产业等领域 [19] - 以多元化工具体系与产业集团联动,拥抱AI产业变革 [19] - 构建全生态资本获取网络,引入多元资本 [19] - 深度挖掘海外优质AI项目,赋能中国企业出海 [19] - 加注并购业务,帮助产业龙头构建第二曲线 [19][20] 下一代产业投行 - 未来投行核心要素:创新为先、深耕产业、全球化发展 [22] - 目标成为集融资并购、投资、产业孵化于一体的平台 [22] - 定位为创新企业成长深度参与者、产业整合推动者、企业全球化谋局者 [22]
沃飞长空郭亮:低空经济正在重新定义交通的时间和空间
投中网· 2025-04-20 13:34
低空经济行业概况 - 低空经济被定位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由数个万亿级产业构成,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3][4] - 全球主要参与者分为三类:传统航空企业(波音、空客、商飞等)、汽车行业(丰田、Stellantis、吉利旗下沃飞长空等)、互联网公司(侧重商业模式创新)[3][4] - 中国在充电基础设施(覆盖乡镇)、4G网络(低成本升级支持低空通信)、空地联运场景开发方面具备优势[4] 技术特点与竞争优势 - 采用倾转旋翼布局,垂直起降能力使楼顶改造为起降点成为可能,起飞重量约2吨[4][5] - 电动化技术:800伏高压充电系统实现10分钟快速补能,碳排放为零[4][5] - 噪声控制突破:地面噪声45-48分贝(低于城市公园标准55分贝),舱内噪声60分贝(相当于高铁水平)[5] - 飞行速度达250公里/小时(远超直升机),航程设计200公里,实际高频使用80-150公里[5] - 全球技术排名中,沃飞长空是唯一进入两个国际榜单前十的中国企业[4] 商业化进展 - 2026年目标:争取国内首个航线运输类eVTOL适航证,成都生产基地2025年9月完成主体建设,2026年批量生产(产能已被预订)[4][5] - 初期运营成本为传统直升机1/3至1/5,成熟后价格约为地面打车费用的2-3倍(例如地面100元对应空中200-300元)[6] - 已与工银金租、四川航空、中信海直等航空运营单位达成战略合作[7] 核心应用场景 - 低空出行:机场-CBD摆渡(如成都双流机场至市中心3分钟,对比地面30分钟)[5][6] - 旅游出行:景区间高效连接(如都江堰-青城山-熊猫基地的无缝游览)[6] - 医疗救援:弥补中国与发达国家50倍的低空医疗救援差距,实现地级市重症患者快速转运[6] 发展路径规划 - 初期(2026年前):以直升机试运行验证航线可行性[7] - 技术成熟期(2026-2030年):成都试点场景落地[7] - 规模化阶段(2030年后):全面推广[7]
绿洲资本张津剑:如果你认为AI和具身的机会是星辰大海,那就没有泡沫
投中网· 2025-04-20 13:34
AI技术变革与社会影响 - AI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将重塑社会结构、产业价值链和人际关系 [2][3] - 变革速度呈现30倍级加速:采集文明(30万年)→农耕文明(1万年)→工业文明(300年)→AI文明(预计10-15年) [5] - 编程行业将发生量级重构:全球六七千万从业者可能缩减至百万量级,体现产业链智能化重塑的深度 [6] 工业文明与AI文明对比 - 工业革命催生现代商业体系:剩余劳动力→商品→渠道→营销→品牌,形成300年来的商业认知框架 [5] - 教育体系变革:1870年全球教育改革以识字率为核心,培养产业工人;AI时代需重新定义教育价值 [5] - 行业增长历史参照:英国纺织业增长26万倍/交通业2万倍/钢铁业800倍,预示AI时代将压缩150年发展周期至5-10年 [5][6] 投资与商业机遇 - 世界500强格局将剧变:2018年后新创企业或占据50-100个席位,窗口期集中在未来10-15年 [6] - 投资视角转换:泡沫论取决于机遇量级认知,星辰大海论认为当前是浪潮而非泡沫 [3][4] - 创业者核心能力转变:从脑力劳动转向心力劳动,强调预见性、勇气和信念的价值 [5][6] 社会个体应对策略 - 人类角色进化路径:体力劳动者(工业革命)→脑力劳动者→心力劳动者(AI时代) [3][6] - 个体需重新定位核心能力:在AI生产力工具普及背景下,"天道酬勤"法则部分失效,需发掘不可替代性 [6] - 企业家生命力成为关键:持续进化能力和坚韧特质是应对快速变革的核心竞争力 [6] 技术发展现状与认知 - 行业认知滞后:2023年7月已提出Agent是AI最大机会而非大模型,但至今仍未触及变革核心 [4] - 教育领域已现冲击:教授面临角色重构,从知识权威转变为资源提供者 [5] - 社会准备度不足:需思考如何用10-15年消化工业革命300年的变革强度 [5][6]
吴晓求: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不是“融资”
投中网· 2025-04-20 13:34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中国资本市场如何平衡开放创新与风险隔离? 非常荣幸受邀请到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论坛,讲一讲中国资本市场。 最近一个时期,全球的资本市场都处在动荡之中。动荡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特朗普总统的不确定性的政策,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对全球的市 场带来了极大的动荡性的影响。中国资本市场也难免受到这样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整理丨 蒲凡 来源丨 投中网 近几年,全球资本市场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地缘政治博弈加剧、货币政策分化、贸易规则重构等多重因素交织,不断冲击市场预期与信心。波动与不 确定性成为常态,各国金融体系在适应新变局的过程中,既面临短期风险,也需应对长期结构性挑战。 作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备受关注。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入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我们的资本市场功能 需要完成从传统的融资驱动向财富管理加速转型。 这一转变不仅是居民财富增长与多元化配置需求的必然结果,更是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服务实体创新的战略选择。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市场生态仍存在显著矛盾:部分上市公司竞争力不足,难以匹配产业升级要求;长期资金入市渠道受阻,短期投 ...
基石资本张维:耐心资本和大胆资本形成的关键在于打通上市和减持通道
投中网· 2025-04-19 13:28
中国创投退出难题与资本市场改革 - 全亿健康案例显示控股型投资从成立到完全退出需17年(5年整合+2年IPO+5年锁定期+5年减持),远超"5+2"基金周期限制[3][4] - 中国创投面临"上市难"与"减持难"双重困境:A股企业上市中位数时间13.4年(科创板)vs美股11年,减持需季度2%限额且审批流程复杂[4][5] - 国资LP主导市场格局:2024年政府相关资金占新募人民币基金44.4%,国有背景LP出资占比达84.5%,其周期偏好直接影响GP行为[5] 耐心资本与大胆资本的形成机制 - 基金周期决定耐心程度:国际并购基金12年周期vs国内"5+2"结构,长期资本是科技企业成长的必要条件(高科技企业平均需数十年培育)[4][5] - 财富效应驱动大胆资本:网景案例显示未盈利企业快速造富可激发全社会创业热情,马斯克400亿美元减持支撑再创业(如收购Twitter)印证退出通畅的重要性[7] - 股权分置改革历史启示:2005-2007年流通市值从1万亿增至8万亿,上证指数涨130%至6124点,证明流通性改善可激活市场[9][10] 资本市场制度性缺陷与改革方向 - 上市门槛导致估值扭曲:A股边缘化公司维持15-25亿市值(应为5000万美元以下),科创板5年仅51家亏损企业上市(占比2.8%)vs美股75%企业IPO时未盈利[13][16] - 退市机制严重不足:A股十年累计退市219家(年均退市率0.5%)vs美股1975-2012年平均退市率8.22%,注册制需配套严格退市制度[13][16] - 创投退出效率低下:十年间仅10%投资项目实现IPO,通过IPO仅收回39%成本,形成"万亿投资堰塞湖"[11] 社会信用与资本市场发展 - 资本市场本质是社会信用高级形态,需通过法治化(打击造假/违规信批)和市场化(注册制+退市)建立长期信用预期[3][18] - 企业家信心核心在于政策预期稳定性,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使非流通/流通股东利益一致化,当前需类似制度突破解决减持难题[10][18] - 科创板历史意义: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是重大创新,但需进一步扩大试点(2024年尚无亏损企业IPO)[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