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中网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饮料市场大变局
投中网· 2025-04-08 10:41
碳酸饮料市场趋势 - 2020年中国市场七大饮料品类中碳酸饮料唯一增长品类,其余均为负增长[6] - 2023年碳酸饮料成为七大品类中唯一负增长品类,市场份额下降3个百分点被即饮茶超越[7][9] - 碳酸饮料2023年销量下滑7%,首次失去市场份额第一位置[11] 可口可乐业绩表现 - 2024年太古可口可乐中国内地销售额252.34亿港元,同比微增2%[17] - 销量同比下降1%,通过7%-25%涨价策略维持业绩[18][21] - 能量饮料收入增长41%,咖啡业务增长1%,但碳酸饮料销量下滑明显[22] 国产饮料品牌崛起 - 大窑汽水2023年营收达32亿元,通过餐饮渠道快速扩张[32][33] - 北冰洋年销售额突破15亿元,2017-2019年复合增长率超30%[36][37] - 元气森林无糖气泡水2024年预计碳酸饮料业务达40亿元[38] 品类结构变化 - 即饮茶2023年增长18.9%,功能饮料增长11.4%[40] - 农夫山泉茶饮料收入167.45亿元(+32.3%),超越包装水成为第一大业务[42][44] - 东鹏特饮2024年营收133亿元(+28.5%),电解质水增长280%达15亿元[47] 市场格局重构 - 元气森林2024年销售额接近150亿元,2020-2021年增长达2.6倍[50] - 可口可乐中国区销售额235亿元,被康师傅(516亿)、农夫山泉(429亿)超越[54] - 市场从可口可乐/百事双寡头转向农夫山泉/东鹏/元气森林新三巨头格局[51]
韩国最狂财阀,抱紧雷军大腿
投中网· 2025-04-07 13:45
以下文章来源于盐财经 ,作者任早羽 盐财经 . 洞察趋势,睿智人生。《南风窗》旗下专业财经媒体。 重新抓住中国市场。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作者丨 任早羽 编辑丨 何子维 戏剧化的事情反复出现。 三星电子会长李在镕刚在内部疾呼"三星到了生死存亡关头"之时,全世界AI大战正酣之时,三星电子联席CEO韩钟熙突发心脏病离世。 韩钟熙,三星电子高层核心人物之一,曾领导了三星电子在消费电子和智能手机等多个领域的技术革新。 去世前一周的3月19日,韩钟熙在股东大会上提到,2025年将是艰难的一年,而新一年三星电子会在AI驱动机器人、医疗技术和新一代半导体等领域开 拓新的增长点。 "老对手"台积电也吃去了三星电子部分芯片市场份额。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第四季度,三星电子半导体暨设备解决方案事业部(DS)的营收 分别为29.27万亿韩元和30.1万亿韩元,而同期台积电同指标数据为7596.9亿元新台币(33.89万亿韩元)和8648.6亿元新台币(38.4万亿韩元), 远超三星。 也正是因此,会长李在镕才会多次强调三星电子需要转型,要求高管们背水一战,应对AI时代的挑战。 而作为掌管韩国命脉的 ...
一款泳池机器人,融了近10亿丨投融周报
投中网· 2025-04-07 13:45
新消费赛道 - 汇智国际旅游完成1亿元B+轮融资,由沣源资本领投、华山资本跟投,老股东明裕创投持续加码 [4][5] - 杭州团家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由早行人创业投资独家领投 [4][6] - 北京港城餐饮(麦罗塔母公司)完成5000万元A轮融资,由早行人创投领投 [7] - 厦门鑫辰佰盛互娱传媒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知化数标科技集团投资 [8] - 四川膳尚餐饮旗下品牌欧吉堡完成3000万元A轮融资,深圳市冠峰永越投资持股10% [9] 硬科技赛道 - 至格科技完成亿元级融资,由嘉新创禾与某光电科技上市公司联合投资 [11] - 千寻智能完成5.28亿元Pre-A轮融资,由Prosperity7 Ventures领投,招商局创投、广发信德等多家资本参与 [12] - RoboScience完成数千万种子轮融资,由零一创投独家投资 [13] - 沃镭智能完成超亿元Pre-IPO轮融资,同创伟业与江夏科投联合领投 [14] - 芯明完成数亿元A+轮融资,由开远实业领投,合肥产投、肥西产投跟投 [15] - 贝欧亿科技完成B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石投资、国泰君安创新投资等 [16] - 思创激光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由达晨财智领投,成都光华梧桐跟投 [17] - 大钲资本收购儒拉玛特全球业务 [18] - 美程科技完成超亿元融资,由兴湘资本领投,省战新基金、湘江国投联合投资 [19] - 元鼎智能完成近10亿元战略融资,由Fluidra战略投资,云启资本等老股东增持 [20] - 星海图完成超3亿元A2、A3轮融资,由凯辉基金领投,联想创投、海尔资本等参投 [21] 大健康赛道 - 宝聚禾医疗完成战略融资,由蒲公英创投、信达诺成创投领投 [21] - 玄宇医疗连续完成数千万元A++轮和A+++轮融资,分别由倚锋灼华和白云金控投资 [22] - 吉蕊科技完成两轮数千万融资,投资方包括求是资本、泰煜投资等 [23] - 尚捷优蓝完成近7000万元A轮融资,由北京昌平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领投 [24] - 悦唯医疗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独家投资 [26] 互联网/企业服务赛道 - 九有数据库完成A轮融资,由深圳天使母基金和龙华资本共同子基金领投 [28] - 星河智源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由清控银杏、光谷金控等机构参与 [29] - 智用开物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豫资涨泉和瑞枫资本联合投资 [30] - 深兰科技完成数亿元Pre-IPO轮融资,浦东创投集团参与 [31] 行业活动 - 第19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将于4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聚焦一级市场投资格局重塑 [32]
炒房客与斯坦福精英:一个中国女孩的13年迪拜淘金史
投中网· 2025-04-07 13:45
迪拜华人商业发展历程 - 2012年迪拜华人以贸易为主,集中在龙城社区,毛利率可达100%(如200元商品卖400元)[4][9] - 2018年加密货币从业者涌入,带动房地产热,中国投资者进入迪拜房产市场前十[11] - 2021年后专业炒房客主导市场,采用"炒楼花"模式(10%首付包楼转卖套利)[16] 迪拜房地产行业演变 - 2018-2023年迪拜房地产平均涨幅44%,别墅涨150%,公寓涨幅70-80%[17] - 中介行业从低门槛服务转向专业化,高学历从业者增加导致竞争加剧[5] - 开发商如Emaar重点开拓中国市场,提供中文服务及营销物料[11] 创业成本与风险 - 开设实体店五项成本:营业执照(10万起)、租金(15万/年起)、装修(国内3倍)、许可费、人力(中国员工月薪1.5万起)[9] - 典型失败案例:投入400万人民币开公司,因法律盲区和高成本6个月无营收[5] - 物流短板制约电商发展,货到付款导致30%退货率,配送成本高且危险[6] 行业机会变迁 - 2012年服务业稀缺,奶茶店成本1元/杯售价40元,日利润2500元[8][9] - 2023年餐饮业饱和,每个区有3-4家火锅店,海底捞等品牌已布局[5] - 现存机会集中在轻资产(中介)和专业服务(高精尖技术)领域[21] 市场特征与投资逻辑 - 信息差显著:营业执照代办差价达187万,语言转换产生套利空间[5] - 房产政策宽松:30%首付可转卖,2021年炒房客单套获利200万[16][17] - 人口结构特殊:外籍占90%,390万总人口支撑有限消费市场[6][19] 典型成功路径 - 早期从业者从酒店服务员(月薪3000元)转型柜姐(月薪2.5万),再通过奶茶店创业实现阶层跃升[8][9] - 房地产中介2018年人均创收百万,头部从业者3个月囤25套房[17][18] - 技术型人才可通过项目直接对接政府资源,非依赖关系营销[21]
这家VC,批量打造“冠军”企业
投中网· 2025-04-07 13:45
中科创星硬科技冠军营 - 中科创星自2015年起设立硬科技冠军企业创业营,旨在帮助科学家转型为企业家,培育具备全球竞争力的硬科技冠军企业,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3] - 该创业营提供免费系列课程和多样化活动,覆盖管理、法务、财务等知识,并基于"ESK"价值系统理论持续迭代升级 [6] - 已服务超560位创业者,学员企业累计完成近200轮融资、获155项重大奖项,达成超200次产业合作和数十次学员间合作 [3][6] 投后服务体系构建 - 中科创星构建了"软服务+硬服务"投后体系,包括创业培训、融资、政策咨询等软服务,以及芯片中试平台、定制科技空间等硬服务 [4] - 将投后服务升级为独立公司星创科服,部分服务采用收费模式以提升服务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7] - 联合股东提供产业资源,如光电子先导院帮助赛富乐斯半年内研发出全球首款半极性氮化镓衬底工程品 [7] 投资布局与成果 - 专注硬科技早期投资,已投超500家企业,其中300多家为科学家创业项目,中科院项目占比超1/4 [7][9] - 投资领域前瞻性布局:2013年投光芯片,2014年布局半导体,2015年切入商业航天,2019年深耕储能与大模型,2022年布局可控核聚变 [10] - 被投企业中82家为专精特新"小巨人",211家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管理规模超120亿元,首支基金DPI接近3 [9] 核心投资逻辑 - 采用CVC模式做早期投资,强调投后赋能占机构50%以上实力,是差异化竞争关键 [7] - 投资标准聚焦技术壁垒高、人才稀缺、成长空间大的项目,如天使轮投资的本源量子已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11] - 通过深度服务解决科学家创业共性需求,如帮助唐晶量子5个月内完成MOCVD产线建设 [7]
新势力一季度排位赛:小鹏、理想、零跑“三国杀”
投中网· 2025-04-06 11:00
以下文章来源于定焦One ,作者定焦One团队 定焦One . 深度影响创新。 平价车大反杀。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作者丨金 玙 璠 编辑 丨魏佳 来源丨定焦One 新晋黑马也在搅动战局 :小米 仍未公布具体数据,仅宣布交付超过2.9万辆, 排进前五; 背靠长 安的深蓝汽车(24371辆)则凭借同比87%的增速, 闯进了2万辆俱乐部。 在万辆俱乐部里,几方势力同样暗潮汹涌: 极氪 (15422辆) 、蔚来(15039辆) 组成1.5万辆阵营,在中高端市场暗暗厮杀。 比亚迪腾势(12620辆)、华为加持的阿维塔(10475辆)和东风岚图(10012辆)组成"万辆三剑 客"。 其中,阿维塔、岚图找到了各自的细分市场,开始上量。 尾部阵营的智己汽车(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共同打造) 处境略显尴尬,未破万的成绩单 (5029辆)与其他玩家差距越拉越大。 4月1日, 造车新势力陆续公布3月交付量。 3月的造车江湖上演了一场"剧情大反转",一张令人意外的成绩单浮出水面: 比亚迪汽车(33.7万辆)在 连续领跑 国内车市后,3月被上汽集团(38.6万辆)反超。 我们重点关注新势力品牌的排名变 ...
250亿,厦门即将跑出一个IPO
投中网· 2025-04-06 11:00
公司概况 -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仅6年,估值高达250亿元,成为厦门市首个独角兽公司[6][15] - 公司由前宁德时代工程师吴祖钰创立,核心团队包括三名曾任职宁德时代的执行董事,技术背景深厚[8] - 2024年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5.1GWh,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4] 创始人及创业历程 - 创始人吴祖钰为39岁技术派,拥有福州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曾主导宁德时代多项动力电池专利研发[8] - 2019年行业低谷期创立公司,采取"逆周期"策略专注大容量储能电池研发,避开与宁德时代的直接竞争[5][9] - 创业初期即投入2-3亿元/GWh建设产线,以280Ah电池重新定义行业标准,能量密度提升30%以上[5][9]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2021年量产国内首颗280Ah储能专用电池,2023年推出全球首款1175Ah长时储能电池[10] - 累计专利超1500项,攻克大容量电池温控与寿命难题,获得GWh级订单[10] - 通过钠离子电池材料创新和MIC模块化设计工艺,提出"五年降本50%"目标[12]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从36.15亿元增长至129.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9%[12] - 2024年首次扭亏为盈,净利润2.88亿元,经调整净利润达12.55亿元[6][12] - 储能电池贡献61.6%收入(79.61亿元),储能系统占比36.2%(46.7亿元),海外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12] 产能布局与全球化 - 厦门基地年产能将突破100GWh,重庆56GWh项目加速落地,山东菏泽在建第三生产基地[10] - 美国得克萨斯州建立生产基地,为首家在美国落地储能系统产能的中国公司[10] - 2024年海外收入占比升至28.6%,客户覆盖Jupiter Power、三星物产等国际巨头[10] 资本运作与行业竞争 - 完成4轮融资累计80亿元,包括2023年45.75亿元C轮融资[15][16] - 2025年转战港股IPO,募资用于扩产至135GWh目标及技术研发[14][12] - 行业头部企业加速资本动作:宁德时代拟赴港募资360亿元,比亚迪规划新增20GWh储能产能[19] 行业趋势与战略定位 - 创始人2019年预判三大趋势: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储能成为独立赛道、技术降本颠覆传统能源结构[9] - 公司定位"只做储能电池,不做动力电池",差异化战略打开盈利空间[9][12] - 行业价格竞争加剧,储能电池平均售价从0.8元/瓦时降至0.3元/瓦时(2022-2024年)[17]
LP周报丨100亿,合肥投向机器人
投中网· 2025-04-05 11:21
以下文章来源于LP波谱 ,作者杨博宇 LP波谱 . 本账号专注LP市场报道。"波浪、谱系"是识别市场的维度,也是定义市场的坐标;此外,波谱(Pop Art)也意为放低意义与史诗的执念,认同商业的日常 之美。 将投中网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聚焦LP出资、新基金、GP招募,捕捉LP圈一周商业情报。 作者丨 杨博宇 来源丨 LP波谱 知名投资人朱啸虎在上周宣称已经退出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并直言这一赛道已经孕育大量泡沫,并且商业化迟迟不见明朗。不过,合肥最近给出了不 同意见——不仅计划设立 100 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还将投资标的瞄准了机器人赛道。 在本周 LP 圈的各大动态中,合肥发布的产业投资战略格外引人注目,它将设立 100 亿未来产业基金,其中第一大投资方向是机器人。不仅如此,在 当天的发布现场,合肥市各县区、科大硅谷重点机器人项目也集中签约,总签约金额超 65 亿。 与此同时,合肥联合产业方发起成立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联盟。华为、科大讯飞、江淮汽车、联想集团、阳光电源、中科星驰、埃夫特、江淮中心、乐 聚机器人、聆动通用、中科深谷、众擎机器人、敬科机器人、零次方等企业都将参与其中。 可见,正如当 ...
一家融资七轮的明星公司,要卖了
投中网· 2025-04-05 11:21
中国EDA行业并购与竞争格局 - 华大九天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份,交易将创国内EDA行业最大并购纪录 [4] - 并购双方均为国内EDA领军企业:华大九天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市值600亿元,芯和半导体已完成7轮融资 [4] - 全球EDA市场被新思科技(市值680亿美元)、楷登电子和西门子三大巨头垄断,合计占中国市场份额73% [5][17] - 中国本土EDA企业呈现"小而散"特点,华大九天/概伦电子/广立微三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仅800亿元,相当于新思科技16% [5] 芯和半导体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2010年,原名苏州芯禾,是中国最早冲击EDA领域的本土企业之一 [7] - 两位创始人凌峰和代文亮均具有国际EDA三巨头工作背景,凌峰参与创办的两家EDA公司先后被楷登电子和西门子收购 [8][9] - 创业初期聚焦仿真领域突破,采取"嵌入主流平台"策略,现已成为新思/楷登/西门子/Ansys全球官方合作伙伴 [9] - 2024年营收达2.65亿元(同比+150%),净利润4813万元,产品获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全球主流晶圆厂认证 [13][12] 华大九天战略布局 - 国内唯一拥有特定领域全流程EDA技术的企业,市场份额占本土EDA企业50%以上 [16]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7.44亿元(+16%),毛利率维持90%水平,研发投入占比达73% [16][17] - 采取"自研+并购"战略:2022年收购芯达科技,2024年收购阿卡思49.75%股权并设立5亿元产业基金 [19][20] - 本次并购将补足射频仿真和先进封装短板,形成"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全流程覆盖能力 [15] 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 完整EDA工具链包含90+细分环节,国际三巨头覆盖率达90%,华大九天覆盖率不足50% [17] - 芯和半导体技术突破包括:2020年发布国内首个亚马逊EDA云平台,2021年全球首发3DIC Chiplet封装EDA全流程平台 [12] - 华大九天在模拟电路设计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线可直接对标国际三巨头 [16]
总有人觉得VC不配谈真问题 |Findme
投中网· 2025-04-04 14:36
人形机器人行业现状 - 人形机器人行业存在估值泡沫问题,部分公司将"做人形"和"具身智能"作为任务,但实际应用场景缺失,连基本功能如拿水瓶都难以实现[3] - 行业估值被过度炒作,缺乏实际商业价值支撑,引发对投资合理性的质疑[3] - 该问题被认定为"真问题",具有商业价值和公共价值双重讨论意义[3] 风险投资行业价值观讨论 - 风险投资行业面临价值观缺失问题,部分从业者只关注短期收益,忽视行业长期价值和社会责任[5] - 行业存在刻板印象问题,部分投资人因历史行为导致公众信任度下降[4][5] - 对比硅谷投资理念,John Doerr曾主导清洁技术投资,体现风险投资驱动创新的价值观,而当前中国风险投资更倾向于跟随政策和风口[6] 行业问题真伪辨别 - 区分"真问题"与"假问题"对投资决策至关重要,应以第一性原理分析问题本质[5] - 以美苏关系为例说明辨别问题真伪的重要性,商业领域虽代价较小但同样需要甄别[5] - 部分投资人缺乏辨别真伪问题的能力,可能源于价值观缺失或认知局限[5] 投资理念对比 - 硅谷投资人曾自视为社会先驱和产业引领者,而当前中国风险投资人更倾向于定位为"催化剂"和效率提升者[6] - 历史案例显示KPCB等机构曾试图通过投资引导社会发展方向,而非被动跟随[6] - 当前行业过度强调资本回报,可能影响长期发展潜力[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