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新能源
搜索文档
蔚来ES8和乐道L90试驾
数说新能源· 2025-09-19 12:10
车辆性能对比 - ES8和L90四驱均属于舒适好开类型 在坑洼路和粗糙路面表现优于Model Y 底盘设定软硬适中 颠簸感部分传递至车内但能快速收住[1] - ES8转弯半径明显小于Model Y四驱 红绿灯掉头仅需借少量道路即可完成[1] - 动力表现ES8运动模式加速体感最强 排序为ES8>Model Y四驱>L90四驱 但L90四驱在二/三排加速时易引发乘客晕眩感[1] 驾驶模式特性 - L90不同驾驶模式切换效果显著 运动模式下悬挂明显硬朗[2] - ES8运动模式因加速性能突出 悬挂特性未被重点关注[2] 行业动态 - 储能市场增长速率高于动力电池市场[11]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需兼顾性能与成本平衡[7] - 比亚迪出海战略聚焦东南亚市场拓展[7]
第37周交付 :小米交付接近一万
数说新能源· 2025-09-19 12:10
总体市场表现 - 9月8日至9月14日乘用车总销量45.9万辆,环比增长24.78% [1] - 新能源车销量27.2万辆,环比增长22.86% [1] - 新能源渗透率达59.25%,近两周稳定在60%水平 [1] 比亚迪品牌表现 - 王朝与海洋系列合计销售64,670台,方程豹交付4,210辆,仰望140辆,腾势2,180辆 [3] - 方程豹豹7车型交付1,260辆,较前周增长500% [5] - 主力车型秦PLUS DM-i周度交付5.66千辆,元UP交付5.58千辆,海鸥交付5.27千辆 [4] - 高端车型汉系列合计交付1.54千辆(DM-i 0.78千辆+EV 0.76千辆) [5] 新势力品牌动态 - 理想汽车周交付8,000辆,纯电系列i8与MEGA九月合计交付有望破万 [5] - 理想L6交付3.05千辆环比增长43.87% [6] - 蔚来周交付6,100辆,近期完成增资为四季度产能与换电网络扩容提供资金支持 [6] - 小鹏周交付8,100辆,新P7交付1,750辆,周订单量达11,000辆存在产销错配 [6] - 小鹏MONA M03交付3.17千辆环比增长32.64% [8] - 小米汽车周交付近万辆,YU7车型交付周期缩短4周,二期工厂部分投产 [8] - 小米SU7交付5.06千辆环比增长69.8%,YU7交付4.62千辆环比增长54.5% [9] 行业战略动向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侧重性能与成本平衡 [13] - 比亚迪加速东南亚市场出海布局 [13] - 宁德时代(CATL)储能业务增速超越动力电池市场 [17]
蔚来增发的意义
数说新能源· 2025-09-18 17:26
增发融资必要性 - 近期增发融资约10亿美元以缓解短期资金压力 [1] 产能扩张需求 - 需在半年内将月产能从2-2.5万辆提升至5万辆 实现翻倍 [2] - 四季度主销车型切换至三代ES8与L90 单车均价大幅提升 [2] - 产能翻倍同时BOM成本翻倍不止 短期资金压力陡增 [2] ES8交付紧迫性 - ES8订单超预期但面临购置税政策变化压力 今年免税额3万元而明年降至1.5万元 车辆需承担1.3-2.5万元购置税 [3] - 需避免重蹈L60覆辙 去年因产能不足未能赶上国补末班车 导致客户流失 [3] - 为保障交付需大量备货或加速产能爬坡 9月备货数千台带来超30亿元资金压力 3个月内月产从7000辆爬坡至1.5万辆 [3] - 上游85度和102度电池产能紧张 需与同行抢产能 付款条件不利 [3] 换电网络建设 - 换电站建设进度滞后 2025年目标5000座但目前仅3500座 官方称因运营模式调整及等待五代站 [4] - L90和ES8新增用户需求推动换电网络重构与扩建 需提升全国渗透率 [4] - NT3.0的乐道85度和蔚来102度电池与旧代不通用 需补充新电池库存以保障用户体验 [4] - 2026年上半年需新增1000座换电站及大量新电池 短期资金需求大 [4] 研发投入调整 - 研发成本连续季度环比下降15% 从去年Q4的35亿元缩减至今年Q4的20亿元 [5] - 研发收缩导致5566新定义及L60大改款推迟 [5] - 新平台领先时间仅12-24个月 车型推迟6-12个月将影响竞争力 [5] - 明年Q1研发支出可能回升 若遇淡季月销低于5万辆需现金流过渡 [5]
比亚迪近况
数说新能源· 2025-09-18 17:26
高端化与海外市场表现 - 高端品牌销量占比达7.2%且连续五个月维持在6.5%以上高位 预计高端车型利润表现优异 [1] - 海外销量稳定在月度8-9万台水平 全球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欧洲市场虽受季节性和政策影响但整体超越特斯拉 [1] - 匈牙利工厂投产、海外配套增加及中国零部件产业链落地欧洲将显著提升欧洲市场竞争力 [1] - 混动车型在欧洲市场竞争力突出 纯电动车关税问题改善后出口销量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1] 旗下品牌表现 - 腾势品牌8月销量达10300台 其中腾势D9作为30万以上MPV车型凭借高性价比和强产品力获得良好口碑 贡献稳定业绩 [2] - 比亚迪N9等大型SUV车型进入稳态更新阶段 有望进一步提升城市规模效应 [2] 方程豹品牌发展 - 销量持续上升及新款车型交付推动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3] - 新款车型钛7凭借性价比和越野能力优势有望进一步促进销量增长 [3] 行业动态 - 储能市场增长速率高于动力电池市场 [11]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兼顾性能与成本平衡 [7] - 东南亚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出海重点发力区域 [7]
锂电新一轮周期的增长
数说新能源· 2025-09-17 12:14
锂电行业扩张周期 - 新一轮锂电扩张潮预计在2026年至2030年到来,期间锂电池复合增速有望达到25%,显著高于2022年至2025年低迷期的16%增速 [1] - 以2030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2000GWh为目标,当前有效产能存在约840-850GWh的缺口 [1] - 根据行业规律,产能扩张需提前1.5至2年准备,因此缺口需在2025年至2027年完成扩张,锂电设备将在2026年至2027年上量 [1] 当前产能扩张态势 - 锂电产能扩张已正式开启,标志是宁德时代产能利用率从76%上升到90% [1] - 此轮扩张中,仅有具备技术实力与真实需求的锂电设备龙头厂商参与,无跨界新进入者,存量龙头将持续受益 [1] 行业参与者动态 - 主机厂在电芯采购策略上兼顾性能与成本 [3] - 比亚迪出海战略发力东南亚市场 [6] - 宁德时代在储能市场的增长速度高于其动力电池市场 [6]
固态电池最新情况
数说新能源· 2025-09-17 12:14
半固态与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半固态电池已开始逐步量产,应用于新能源车、消费类电池及低空飞行等领域 [1] - 全固态电池仍处于发展阶段,头部企业正建设百兆瓦时生产线,目前以氧化物路线为主 [1]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尚未实现装机,仅有小容量实验产品 [1] 半固态电池安全性与市场定位 - 半固态电池并非绝对安全,仍含液态电解质,存在失控风险,但失控几率小于液态电池 [2] - 半固态电池可能是过渡产品,在全固态电池成熟前承担市场角色,但大规模替代现有电池的可能性不大 [2] - 未来5到8年内,半固态电池市场份额预计较低,与传统三元锂电在市场上共存 [2][3] 固态电池技术瓶颈与成本挑战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膜生产成本高昂,早期达200-300万元/吨,现降至100多万元/吨,远高于理想目标(几万至几十万元/吨) [4] - 干电极技术(干法成膜技术)是主要瓶颈之一,涉及固态电解质膜粉体与活性物质的混合及涂覆工艺 [4] - 等静压技术需精确控制压力和能耗,以提高极片致密度 [4] - 硫化物材料需高密度压紧以实现稳定电导率,但常规辊压分切工艺难以达到所需膜功能参数 [5] 硫化物固态电池成本下降路径 - 预计2026年硫化锂成本可降至60-100万元/吨,降至50万元/吨以下较难 [7] - 2028年成本预计在40-50万元/吨之间,2030年有望降至20-30万元/吨 [7] 量产时间表与价格预测 - 2024年预计有中试线出货,可少量供货 [8] - 2027年小批量出货价格预计在0.9-1.1元/Wh,2028年降至0.7-0.9元/Wh,2030年预计降至0.6元/Wh以上,接近当前三元电池价格 [8] 设备投资与产能规划 - 一条300MWh中试线设备投资约3.5-3.6亿元人民币,较传统锂电设备稍高 [12] - 前段工序中干法/湿法成膜及搅拌设备价值量最高 [12] - 2025年预计有两条大线投产,总产能规划约0.6GWh,Q2有望实现目标 [13] - 2025年Q4总产能预计达1.2GWh [13] 半固态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挑战 - 半固态电池已用于工商业储能领域,但成本约0.55元/Wh,高于磷酸铁锂(0.3元/Wh以下),尚未能完全替代磷酸铁锂成为储能主力 [11] - 发电侧大规模应用需通过功能参数、安全性测试及供应商重新打样等过程 [11] 国内研发与设备合作情况 - 国内研发可绕开专利问题,通过重新申请专利或对标知识产权信息避免冲突 [6] - 主流电池公司与无锡先导、银河科技等设备厂商合作,主要在后端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10] - 干电极技术(辊压分切等)是卡脖子环节,国内能做的企业不多,纳科诺尔专注于该领域 [9]
二线动力电池厂对比(财务数据)
数说新能源· 2025-09-16 11:35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欣旺达三家锂电企业营收规模相近(353.92-560.21亿元),但净利润分化显著(40.76亿、12.07亿、14.68亿元),核心差异源于高附加值业务占比、研发转化效率、成本控制及资产效率的分化 [1][2][5][6] 财务数据对比 - 营收规模:欣旺达560.21亿元(+17.05%)、亿纬锂能486.15亿元(-0.35%)、国轩高科353.92亿元(+11.98%)[1] - 归母净利润:亿纬锂能40.76亿元(-0.63%)、欣旺达14.68亿元(-36.43%)、国轩高科12.07亿元(-28.56%)[1] - 净利润率:亿纬锂能8%、国轩高科3.4%、欣旺达2.6% [2] 毛利率与产品结构差异 - 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全球第二(50.45GWh,+91.9%),储能系统毛利率28.87%(+7.55pct),消费电池毛利率超25% [2] - 国轩高科动力电池占比73%,储能业务基数低(2023年营收69亿元,仅为亿纬1/3),海外业务占比33%(+115%)但以中低毛利磷酸铁锂为主 [3] - 欣旺达消费电池占比54%(营收304亿元),毛利率仅10%-15%,动力电池出货量增116%但议价权弱 [4] 研发与管理效率 - 亿纬锂能研发费用35亿元(占营收7.2%),人均研发薪酬37.2万元,大圆柱电池获486GWh意向订单 [5] - 欣旺达研发费用超40亿元(占营收7.1%)但业务分散导致资源稀释 [5] - 国轩高科管理费用增25%,财务费用率3.5%(高于亿纬1.8%和欣旺达2.2%) [5] 规模效应与资产效率 - 人均利润:亿纬锂能14万元、国轩高科4.6万元、欣旺达2.7万元 [6] - 产能利用率:亿纬锂能70%(有效产能100GWh)、国轩高科55%(60GWh)、欣旺达50%(50GWh) [6] - 亿纬锂能单GWh成本较行业低15%,欣旺达动力电池产能利用率约60% [6]
周度销量 | 9.8-9.14
数说新能源· 2025-09-16 11:35
新能源汽车社群与行业动态 - 社群提供新能源汽车销量数据及行业交流平台 邀请添加微信进群 [2][9] - 社群名称为"新能源汽车市场-数说新能源" 聚焦行业数据与动态 [3] - 二维码有效期7天 需重新进入更新 [5] 往期内容与行业趋势 - 往期推荐主题包括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 兼顾性能与成本平衡 [8] - 比亚迪出海战略重点关注东南亚市场扩张 [8] - 宁德时代(CATL)指出储能市场增速超越动力电池领域 [12]
理想汽车战略(李想第一人称)
数说新能源· 2025-09-15 11:03
公司战略框架 - 公司内部建立方法论体系以达成共识并推动执行力 [1] - 战略规划从使命愿景出发 而非直接进行产品规划 [1][29] - 使命为"用科技改变出行 让更多人受益" [2] - 愿景为"成为汽车出行领域的领导者" [3] - 企业文化聚焦客户价值创造 企业效率提升和员工成长 [4] 市场战略选择 - 战略本质是明确战场选择 时间点和竞争对手 [4][30] - 必须选择技术转型中的高速增长市场 避免负增长市场 [13][30] - 2015年预测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200万辆 [6] - 其中100万辆为增程式和插电混动(PHEV) 占70% [6] - 100万辆为纯电动 其中60-70%为微型车 30-40%为网约车 [8][10] - 200-300万辆低速电动车存在巨大市场空间 [11] - 专注30-50万价格区间 该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3][14] 竞争定位 - 主要竞争对手是燃油车而非其他电动车 [16][31] - 2018年25万以上电动车仅售3万辆 燃油车达300万辆 差距100倍 [16] - 通过性价比优势从燃油车市场抢夺份额 [16] - 满足家庭用户多功能需求和经济性需求 [16] 技术创新重点 - 增程式技术是核心战略投入 比电动车技术难度更大 [20] - 新增增程式专利和研发投入位居全球前列 [20] - 智能系统全部自研 最早采用高通820A平台 [21] - 辅助驾驶为必备功能 掌握系统 软件 控制 数据和更新五大核心 [22][23] 运营管理 - 自建工厂以实现质量闭环控制 [24] - 严格控制成本 将资源优先投入工厂和供应商 [25] - 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降低销售成本 [26] - 产品规划需同时满足用户需求和企业效率需求 [27][34] 行业趋势洞察 - 城市电网承载能力不足制约纯电动车发展 [6] - 低速电动车国家标准出台将推动市场发展 [12] - 家庭出行需求在全球持续增长 具有不可替代性 [14] - 行业变化而非竞争是企业生存关键因素 [18][33]
长城汽车
数说新能源· 2025-09-15 11:03
魏牌高山系列销量预测 - 高山7走量车型预计成为爆款 但会分流高山8销量 预计年底高山系列总销量超1万台 [1] 坦克系列产品规划与销量 - 坦克500Hi4-Z版本占比超65% 客群结构转变顺利 预计月销量达4500-6000台 [2] - 坦克400和700将推出Hi4-Z版本 坦克300可能面向出口市场 [2] 哈弗品牌销售预期 - 哈弗品牌后续有新车型上市 预计9月国内销量达3.8万台 [3] 宁德时代业务动态 - 储能市场增速高于动力电池市场 [12] 行业发展趋势 - 主机厂电芯采购策略兼顾性能与成本平衡 [8] - 比亚迪出海战略重点布局东南亚市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