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icon
搜索文档
利润暴跌99%,保时捷在中国卖不动了?
核心观点 - 保时捷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利润同比暴跌99%至4000万欧元 业绩遭遇多重危机形成的“完美风暴” [5][6][8] - 公司电动化战略摇摆不定产生约27亿欧元重组成本 几乎吞噬全部利润 [10][11] - 中国市场销量持续大幅下滑 成为公司业绩最大拖累 [4][12] - 传统豪华车品牌普遍面临严峻挑战 电动化目标转向更为务实 [16][17][22]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268.6亿欧元 同比下降6% [8] - 营业利润从去年同期40.35亿欧元降至4000万欧元 降幅99% [5][8] - 营业销售回报率从14.1%降至0.2% [8] - 全球交付量下降6%至21.25万辆 [8] - 股价较2022年上市发行价82.5欧元下跌近58%至34.81欧元 [9] 中国市场表现 - 2024年在华销量同比暴跌28%至5.69万辆 [4][12] - 2025年前三季度在华销量再降26%至3.2万辆 [4][12] - 电动车型Taycan在中国销量下滑49% [14] - 2024年新能源车交付占比仅27% [14] - 车机系统流畅度与本土化功能落后 难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智能化需求 [14] 战略调整与成本 - 推迟部分纯电动车型推出 延长燃油和混动车型生命周期 终止电池自产计划 [10] - 战略调整产生约27亿欧元额外支出 [11] - 计划裁员1900人 并在今年内裁减2000个临时岗位 [21] - 与产品战略调整相关的特殊费用、组织变革费用、美国进口关税增加是利润下滑核心因素 [12] 行业挑战 - 奔驰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跌幅达55.8% 宝马下滑29% 奥迪下滑37.5% [17] - 2025年1-7月奔驰在华销量同比下滑18% 宝马下滑20% 奥迪下滑17% [19] - 奔驰实施大规模裁员 约4000名员工已接受遣散方案离职 目标通过多种方式每年节省约50亿欧元 [20] - 奔驰将2030年全面纯电动化目标暂缓 调整为新能源车型占比最高50% [22] - 奥迪不再设定明确停售燃油车时间表 未来7到10年继续生产燃油车和混动车型 [22]
电诈帝国坍塌:陈志的千亿黑金谜局与全球围猎
公司业务与运营模式 - 公司以柬埔寨为基地,业务横跨地产、金融与博彩,但核心利润来源是诈骗园区和网络赌博 [6] - 公司通过修建封闭园区,强迫诱骗来的劳工从事诈骗工作,员工规模达5000至1万人,注册诈骗账号超过70万个 [6] - 公司设计分散转移流程洗钱,将巨额比特币拆分至数百匿名钱包,再经多轮回流整合 [12] - 公司与柬埔寨汇旺集团合作洗钱,在2021年至2025年间洗白至少40亿美元 [12] 公司资产与财富规模 - 公司巅峰时期每日现金流可达3000万美元 [10] - 公司控制全球约6%的比特币算力,其非法收益与挖矿资产混合,导致12.7万枚比特币被没收,市值逾150亿美元 [3][10] - 公司通过空壳公司在新加坡收购顶级公寓,半年斥资约4000万新元,并在伦敦、台北等地配置总值逾10亿美元资产 [10] 公司政商关系与地位 - 公司通过政商关系稳固地位,与柬埔寨副首相苏庆之子共同成立金贝公司,并借助洪森家族人脉获取金融牌照 [7] - 公司参与首相洪森出访古巴的官方代表团,并因此获得公爵头衔,被当地媒体称为影子政府 [7][8] - 即便在2019年柬埔寨禁绝网络博彩后,公司仍未受实质影响 [9] 公司金融伪装与监管应对 - 公司在新加坡注册DW Capital Holdings家族办公室,宣称管理资产超6000万新元,持有13X税务豁免资格,但实则由公司掌门人远程决策,资金来源与加密钱包及汇旺账户高度重叠 [13][14] -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随后吊销其税务豁免资格,并对家办行业启动系统性审查,要求披露资金来源、穿透受益人结构 [15] - 此案促使新加坡金融体系收紧监管,成为自10亿洗钱案后最严整改 [16] 公司法律风险与执法行动 - 公司掌门人被美国司法部以电信诈骗共谋和洗钱共谋提起诉讼,每项罪名最高判20年监禁,其146个关联个人和实体被列入SDN制裁名单 [18] - 英国依据《全球反腐与人权制裁机制》冻结其在伦敦的不动产资产,并禁止英国公民与其交易 [18] - 中国警方早在2020年启动专案调查,中柬警方合作解救被拘中国公民,相关案件涉案金额逾50亿元人民币 [19]
从运动鞋到羽绒服,阿迪达斯几乎没有自己的生产线
文章核心观点 - 阿迪达斯等国际运动品牌普遍采用代工模式,自身专注于高附加值环节以实现轻资产运营和高毛利率[4][15] - 代工模式使品牌方能够灵活调整全球产能布局,但同时也面临质量管控和品牌溢价的挑战[8][16][18] - 阿迪达斯近期增加了在中国的生产比重,作为其“在中国,为中国”本土化战略的一部分,以重获市场信任并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12][13][14] 代工模式的特点与现状 - 阿迪达斯基本没有自建生产线,产品几乎全部由代工厂生产,仅有极少部分专业装备或高端系列在德国本土生产[8] - 运动鞋服行业的代工模式是公开秘密,耐克于2009年、阿迪达斯于2012年分别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直属工厂[8] - 代工体系呈现集群化分布,鞋类代工厂高度集中在广东、福建等产业链完整的地区[8] - 代工集团已实现全球化产能布局,重点拓展至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以优化成本和分散供应链风险[9] - 代工厂各有专长,例如万邦鞋业深耕Originals系列,荣诚集团侧重专业功能鞋款,申洲国际则提供从面料到成衣的纵向一体化服务[9] 代工合作关系的约束与品牌战略 - 品牌方与代工厂签订的合同包含严格保密条款,禁止代工厂未经许可披露合作关系[11] - 保持代工厂的“匿名性”是品牌战略的一部分,旨在维护品牌的高端形象、工艺认知和溢价能力[11] - 消费者可通过产品标签上的制造商信息来识别代工企业,本次事件正是因消费者在吊牌上发现“制造商:江苏雪中飞制衣有限公司”而曝光[18] 阿迪达斯的战略调整与业绩表现 - 受东南亚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阿迪达斯认识到生产过度集中存在隐患,并开始进行战略回调[13] - 新任CEO上任后推行“在中国,为中国”战略,2025年4月数据显示其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有95%是“中国制造”[14] - 公司计划于2026年将大中华区总部设在上海,旨在更快响应中国消费者需求[14] - 2024年全年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营收同比增长10%,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已实现连续9个季度增长[15]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毛利率高达51.7%,其竞争对手耐克在2025财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46.3%,均远高于重资产模式企业18%-26%的毛利率水平[15] 代工模式的利弊与消费者反应 - 轻资产模式降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和风险,并能根据市场变化快速调整产能[15] - 阿迪达斯曾尝试自建高度自动化的“速度工厂”,但年产能仅100万双(占全球年产量0.25%),每双成本高达250欧元,最终因无法形成规模经济而关闭[16] - 产能转移至越南、柬埔寨后,阿迪达斯产品在2019年、2021年、2022年均有因不合格被监管部门通报的情况[16] - 消费者对代工事件反应强烈,有消费者对比发现,一款阿迪达斯长款羽绒服(含绒量70%)券后价867.71元,而雪中飞同款长款羽绒服(含绒量85%)售价569元,价差近300元[5] - 消费者知情权意识觉醒,更加关注产品实际参数和生产溯源,这可能对品牌溢价能力构成挑战[18]
手握17亿现金还不够,企查查融资买楼要干啥?
以下文章来源于腾讯财经 ,作者王立广 腾讯新闻旗下腾讯财经官方账号,在这里读懂财经! 导语:以数据为核心竞争力的企查查, 却因名誉权、网络侵权 屡屡被商事主体或相关个人投诉,数据来源和使用的合规性问题仍在争议之中。 "不生产数据,只是数据的搬运工",这是一门好生意吗?商业数据服务商企查查给出了肯定的答案,这是一门毛利率高达 90% 的生意。 腾讯财经 . 招股书显示,企查查 2025 年上半年营业收入 3.75 亿元,净利润 1.72 亿元, 除了营收和净利润表现不俗之外,企查查更引人关注的是其超高 的毛利率,数据显示, 2025 年上半年,企查查 主营 业务 毛利率高达 90.7 3 % ,而同期贵州茅台的毛利率为 91.30% ,企查查 盈利 能力堪 比茅台 。 在超高的毛利率下,企查查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企查查货币资金 1.21 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 15.95 亿 元,而其交易性金融资产均为到期日期在 12 个月以内的结构性存款及银行理财产品,这意味着企查查现金储备超过 17 亿元。 一家手握 17 亿现金储备的公司为何仍要通过 IPO 募资 15 亿元, ...
金添动漫实控人100%持股,靠“奥特曼”撑起8亿营收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IP趣玩食品市场的龙头企业,按2024年收入计,以7.6%的市场份额位列行业第一,同时在更广义的IP食品市场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约为2.5% [5][7] - 公司采用“IP+零食+趣玩”的独特业务模式,生产糖果、饼干、巧克力、膨化食品、海苔等零食,产品主打趣味、互动和收藏感,瞄准儿童及年轻消费群体 [5][7] - 公司收入连续三年保持增长,营收从2022年的5.9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8.77亿元,2025年上半年达4.44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的3670万元上升至2024年的1.3亿元 [7][12] 财务表现与流动性 - 公司毛利率持续提升,从2022年的26.6%提升至2024年的33.7%,主要得益于产品组合与渠道优化、生产自动化程度提高以及高单价礼盒装产品销售比例增加 [1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额表现良好,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8130万元、1.45亿元和1.89亿元 [12] - 公司存在流动性压力,2022年至2024年均存在流动负债净额,截至2025年8月底,流动资产总值为4.77亿元,但流动负债总额约4.79亿元,再次出现流动负债净额 [4][13] - 为支持扩张,公司借款水平上升,贷款及借款总额从2022年的1.18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1.8亿元,2025年上半年已增至约1.91亿元 [13] IP依赖与业务风险 - 公司对单一IP“奥特曼系列”依赖明显,该系列在总收入中占比虽从2022年的62.6%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43.9%,但前五大授权IP相关产品在总收入中占比始终超过85% [8][9] - 公司营收高度依赖外部IP授权,自有IP产品收入占比不足10%,原创角色如“金添熊”、“趣玩宝”等产品收入占比较小,品牌壁垒更多来自授权资源而非自身品牌忠诚度 [9] - IP授权链条需提前支付保证金或授权费,授权支出占营收比例超过10%,若主要授权方调整合作条件、提高授权费用或不再续签合同,公司将面临业绩直接打击的风险 [9][12] 产品结构与行业竞争 - 从产品结构看,截至2025年上半年,糖果收入贡献约占总营收40%以上,饼干及膨化食品约占40%,巧克力及海苔类产品约占15%,其他创新类“趣玩食品”如DIY糖果、玩具糖组合等占比仅约4% [10] - 公司产品具有“强视觉+强包装+低单价”的特征,属于典型快消品模式,业绩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和IP热度变化影响较大 [10] - 行业竞争激烈,中国IP趣玩食品市场前五大企业合计市场份额仅16.7%,公司面临来自大型休闲食品集团、IP衍生品制造商及区域性中小制造商的多方竞争,护城河不深 [16]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 - 公司实控人蔡建淳100%控制公司股份,其直接持有约87.8%的股份,并通过作为员工持股平台的普通合伙人间接控制12.2%的股份 [15] - 公司存在关联交易,自2024年12月起向实控人兄弟全资拥有的汕头市锦创玩具有限公司采购外部包装及产品零部件,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采购金额约为561万元 [15][16]
“鱼油之王”利润大降,山东禹王生物客户少了170家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43亿元,同比下滑27.1%,净利润为2276.4万元,同比骤降74% [8]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28.1%高点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0.7%,创历史新低,主力产品精制鱼油毛利率从24.7%降至8.3% [9] - 原材料成本占销售成本比例较高,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87.4%、89.9%、88.8%及86.7% [9] 客户与市场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客户从310家降至190家,海外客户从240家降至190家,合计减少170家客户 [10] - 海外收入占比过半,2022年至2024年分别为47.3%、53%、60.9%,2025年上半年略降至55% [11]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在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分别为23%、17.5%、18%及22.7% [13] 业务与产品结构 - 精制鱼油、鱼油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产品是核心业务,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分别为97.5%、97%、98%及98.8% [13] - 公司掌握高纯度精制技术,精制鱼油EPA纯度最高可达98%,DHA纯度最高99% [13] - 公司拥有45个自主品牌的膳食补充剂产品,包括忘不了、小禹甄纯、金钥匙和中禹康健四大品牌 [16] 行业地位与产能 - 以2024年食品级精制鱼油及其制品销量计,公司市场份额达8.1%,位居全球第一,销量为10,900吨 [6][18] - 2024年公司精制鱼油产能达到11,000吨,软胶囊及其他膳食补充剂年产能达101.5亿粒 [18] - 全球食品级精制鱼油市场前五大企业合计收入占比约32.4%,行业竞争格局分散 [18] 战略发展与股东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刘汝萃及其控制的实体,合计持股56%,刘丕谨、刘锡潜分别持股20.21%及8% [16] - 2025年8月,美国膳食补充剂巨头Bayland Health旗下Velantra以1940万美元入股公司,持股15%,成为最大第三方股东 [18] - 公司计划将上市募资用于扩充国内外产能、并购及研发,重点开发高纯度鱼油及植物性DHA/EPA技术,并在美国建立品牌 [19]
奔驰车主“被割韭菜”,连导航、转向都要付费
以下文章来源于凤凰网财经 ,作者凤凰网财经 凤凰网财经 . 你好,我们是凤凰网财经,全球华人都在看的财经公众号,传播最有价值的财经报道,你值得关注!欢 迎访问:http://finance.ifeng.com/ 来源 | 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 导语:裁员4000人、净利润腰斩,奔驰连导航都要收费了。 据媒体日前报道,梅赛德斯-奔驰(下称"奔驰")近日正在实施其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计 划。截至目前,已有约4000名员工接受遣散方案离职,其中资深管理人员最高可获得50万欧元 (约合人民币412万元)的补偿金。 消息还称,补偿金额度采用梯度设计,与职级、工龄直接挂钩。奔驰还特别设置了"加速奖金"激 励员工尽早决策。裁员是基于双方自愿原则,进入10月份已有员工拿"大礼包"后主动离职。 奔驰方面向凤凰网财经《公司研究院》回应称,上述消息中提及的4000名员工接受方案离职和赔 偿金相关信息不涉及中国市场,裁员3万人的数据也不准确。 虽然大裁员传言真实性有待考量,但百年车企奔驰,近年来在全球陷入转型失利、业绩低迷等困 境,已成事实。 销量业绩双受挫 早在今年3月份,德国《Handelsblatt》就报道称,奔驰管理层 ...
宗馥莉又改主意了,“大小姐”重新启用娃哈哈
品牌战略重大反转 - 宗馥莉控股的宏胜饮料集团在10月23日通知经销商,2026年将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而非此前计划的新品牌“娃小宗”[5][6][11] - 这一决定标志着41天前宣布启用“娃小宗”替代“娃哈哈”的计划出现重大反转[6] - 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解决了经销商此前被要求在“娃哈哈”和“娃小智”之间二选一的困境[11] “娃小宗”品牌建设与终止 - 宏胜饮料集团曾于今年2月至5月期间密集提交了数十个“娃小宗”商标申请,覆盖食品、啤酒饮料等多个品类,并同步注册了“宗小哈”等关联商标[16] - “娃小宗”的微博账号已完成认证但尚未发布任何内容,原计划推出的“凝香乌龙无糖茶”产品现已搁浅[16][18] - 随着品牌战略反转,“娃小宗”项目已终止,市场期待落空[18] 宏胜饮料集团业务与财务 - 宏胜饮料集团由宗馥莉实际控股,与娃哈哈集团为两个完全独立的法人实体[12] - 宏胜业务范围覆盖上游高端设备制造、原料配料研发,中下游印刷包装、饮料生产,以及终端物流、营销,拥有40多家子公司及100多条生产线[12] - 宏胜饮料2022年净利润达14.7亿元人民币[12]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宗馥莉的叔叔宗泽后创立的“娃小智”品牌曾开启招商活动,招商人员表示要“和宗馥莉一起竞争市场”[9][19] - “娃小智”代理门槛为首次拿货不低于3万元,且无需缴纳保证金[19] - 随着“娃小宗”项目终止,“娃小智”成功的可能性也被认为不大[19]
545天,茅台“任期最短”董事长的未竟之战
导语:茅台每一次换帅几乎都与价格波动、市场预期、财政压力同步。业内人士透露,9月,茅台曾考虑向政府申请"放 弃"原定9%年度增长目标,或下修至5%左右。 不到一年半,茅台再次换帅。 10 月 25 日,茅台集团召开大会宣布重大人事调整,原董事长张德芹离任,由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接任。 目前, 上市公司贵州茅台( 600519.SH )尚未披露其董事长变更的公告,但按照惯例,集团董事长通常会随后担任上市公 司董事长。 陈华生于 1972 年,长期在贵州能源系统任职,曾在贵州省安监局、煤矿安全监察局、盘江煤电集团、贵州省能源局 等单位担任重要职务,具有典型的 " 实业型官员 " 背景。 与此同时,刚刚执掌茅台一年半的张德芹,成为茅台上市二十余年来任期最短的董事长。自 2024 年 4 月上任至 2025 年 10 月离任,张德芹实际任职 545 天,比落马的高卫东 546 天还少一天。 他几乎以 " 救火者 " 的姿态进入这家企业,又带着尚未完成的修复离开。 张德芹走马上任时,市场一度寄予厚望。他是地道的 " 茅台系 " 干部,出身酱香酒厂,曾在习酒任董事长期间推动品 牌突围,使习酒年营收从 50 亿跃升至百亿, ...
10秒爆燃、理想MEGA连环起火,电池安全底线何在?
理想MEGA安全事件 - 理想MEGA近期再度发生起火事故 该车型起售价为52.98万元[5] - 2024年10月23日 上海一辆理想MEGA在正常行驶中车辆底部突发爆炸并迅速燃烧 不到10秒钟车身即被烧毁 事故前未发生碰撞或底盘磕碰[9][10] - 2024年8月6日 杭州一辆理想MEGA在遭遇碰撞后起火 车主称"理想救我一命"并表示若复购仍会考虑MEGA[10][11] - 2024年6月10日 哈尔滨一辆理想MEGA在地下车库发生自燃 现场调查发现主驾座椅滑轨上方有烧焦的打火机残骸 起火原因存在争议[12][13][14] - 理想汽车宣称其电池安全标准远超新国标 具备50°C高温不起火 底部撞击无泄漏等特性 并拥有全自研的7*24小时电池监控系统[14] 理想MEGA市场表现 - 理想MEGA于2024年3月作为品牌首款纯电MPV发布 发售价格为55.98万元 其独特造型曾引发负面舆论[16] - 该车型上市后月销量长期不足千辆 2025年1月销量仅为807辆[16] - 2025年4月MEGA推出新款并新增Home家庭特别版 自5月开启交付后销量连续攀升 8月交付量突破3000台 连续三个月位居50万元以上MPV及纯电市场销量榜首[18] - 近期连续的起火事故可能影响其销量回升态势[19] 理想纯电产品线发展 - 2025年是理想汽车纯电产品发布最密集的一年[20] - 理想i8于2025年7月29日发布 最初推出三个版本 但因"高价低配"质疑 上市不到一周后紧急调整方案 取消Pro与Ultra版 统一Max版配置并将售价降至33.98万元[20][21] - 理想i8销量从8月的2212辆增长至9月的5716辆 但未达月均1万辆的爆款门槛 同期竞品乐道L90持续月销过万[21][22] - 理想i6于2025年9月26日发布 定价24.98万元 公司称其为"史上毛利率最低的产品" 据称该车"5分钟大定过万"[22] 理想汽车财务表现与战略转向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收入总额为302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4.5% 车辆销售收入为289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4.7% 净利润为11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0.4%[24] - 公司增程产品面临增长困境 迫切需要纯电产品销量提升以拉动公司重回增长通道[24] - 理想MEGA i8 i6三款纯电产品均定位家用市场 家庭出行场景对安全性提出极高要求[24] - 公众对起火事故真相高度关注 担忧若事故发生时车内有儿童 极短的逃生时间将带来致命风险[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