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icon
搜索文档
华润啤酒断供四川外卖平台,价格稳住了吗?
核心观点 - 华润啤酒四川营销中心对即时零售平台全面停止供应勇闯天涯和纯生系列产品 以应对价格战引发的市场乱象 维护产品市场价值和品牌核心竞争力[4][6] - 即时零售平台价格战导致啤酒产品价格突破红线 部分消费者到手价低于30元/件 扰乱正常市场价格体系[6] - 经销商支持华润啤酒的停供举措 认为有助于行业良性发展[8][9] 行业影响 - 啤酒大厂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 采用薄利多销策略 一批经销商利润率约为20% 但近期出现低于20%的情况[7] - 即时零售平台通过补贴大幅降低售价 例如进价15元的产品平台仅售9.9元 挤压中小经销商生存空间[7] - 罐装精酿、清酒、葡萄酒均出现类似情况 平台加价0.9元即出售 依靠大数据支持掌握定价权[8] 市场反应 - 华润啤酒停供后 四川地区外卖平台勇闯天涯及纯生系列啤酒价格回升 不再出现30元/件的低价[9] - 魏家凉皮在多地门店暂停外卖平台服务 仅保留堂食或到店自提 此前曾因抽成比例问题下架美团[8] - 部分经销商转向线下渠道 如法国精品酒庄专注餐饮实体店和烟酒店 避免电商平台价格透明化影响[9] 渠道变革 - 即时零售平台被认定为"官方一批"经销商 拥有独立定价权 进货量大但利润率低[7] - 中小经销商难以竞争 被迫退出市场 行业面临渠道重构[7][9] - 经销商通过线下活动和小团宣传拓展客户 但获客难度大、销量有限[9]
悬赏5000万,郑刚怒怼罗永浩:为赚流量吐槽西贝
以下文章来源于野马财经 ,作者刘钦文 野马财经 . 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新经济发展和商业创新 导语:罗永浩的前投资人、紫辉创投创始合伙人郑刚仍在和罗永浩打官司。 一场私人晚餐的吐槽,正演变成席卷餐饮业的舆论风暴。 9月10日,罗永浩 在北京西贝用餐后 发布微博:"好久没吃西贝了,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了!"这条微博,瞬间引爆了社交媒体。西 贝创始人贾国龙第一时间强硬回应,连用 三个"一定"表示将起诉罗永浩。双方立场鲜明,互不相让。 第二天,罗永浩立即开启直播,并悬赏10万元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并展示了多款西贝预制产品包装。9月13日早上,西贝又连夜召开1.8 万人大战罗永浩作战大会。 在双方你来我往的骂战中,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14日晚间道歉称:我应对方式有错,改!随后罗永浩称, "西贝的事情告一段落,期待相关国家法 规尽快出台。" 正当公众以为风波即将平息时,谁知剧情再次出现反转。原来 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的道歉信还有下文, 称罗永浩为"网络黑社会",将企业争议升级 为个人攻击。对此罗永浩连发多条微博,表示"这事过不去了!" 9月15日中午,西贝正式发布致歉信。值得一提的是,致歉信发出不久后便被 ...
太二酸菜鱼也预制?母公司九毛九市值蒸发500亿
门店运营与食材使用争议 - 太二酸菜鱼全国566家门店中仅68家提供活鱼 占比12% 其余门店使用中央厨房预制食材 [5][12][13] - 媒体实测显示门店上菜速度极快 酸菜鱼6分钟上桌 菜花炒肉仅需4分钟 店员称鱼类为统一配送 [8][11] - 公司宣传中强调"活鱼现做"卖点 但实际仅标注"鲜活门店"的门店使用活鱼 与消费者认知存在显著差异 [11][12][13]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母公司九毛九上半年营收27.53亿元 同比下降10.14% 归母净利润6069万元 同比下降16.05% [19] - 太二品牌收入19.48亿元 同比下降13.3% 自营餐厅数量减少65家至547家 [16][19] - 同店销售额同比大幅下滑 太二自营店下降13.7% 怂火锅下降14.3% 九毛九西北菜下降18.5% [20] 市场反应与品牌形象 - 消费者普遍反映价格高、分量少、口味咸 例如"200元两人吃不饱"等评论获高赞 [17] - 公司曾以高端形象和严格规矩著称 如不接待四人以上、不做外卖等 但当前客流显著减少 [13][17][20] - 股价从2021年高点38.7港元跌至2.28港元 跌幅94% 市值蒸发约508亿港元至不足32亿港元 [20] 行业趋势与调整措施 - 公司近期将部分门店改造为"鲜活门店" 全国现有68家营业中 试图挽救客流量下滑局面 [5][23] - 深交所调整港股通标的 九毛九被调出名单 面临额外市场压力 [22] - 餐饮行业普遍存在预制菜未明确告知消费者的问题 引发消费者对知情权的广泛争议 [23][24]
万万没想到,短剧救活了恒大烂尾楼
房地产闲置项目改造趋势 - 恒大养生谷闲置售楼处被改造为短剧拍摄基地 多个剧组同时取景 需要协调使用[5][6] - 聚美优品将闲置商场改造为竖屏电影基地 占地面积1.7万平方米 已产出700部微短剧 每日接待8-9个剧组 预约需排队十天[8] - 西安孚希AI影视产业中心由写字楼改造而成 日均接待10个剧组 被称为西安"小横店"[10] 房企主动布局短剧产业 - 绿地集团开放河南千玺广场 郑东绿地中心及20余个住宅项目作为短剧场景 与数十家头部短剧企业达成战略合作[12][13] - 绿地建设"剧引力"短剧基地 总用地面积604亩 预计年承载超1000部短剧拍摄[17][13] - 全国多地楼盘售楼处 写字楼 产业园接受短剧剧组日租或时租[15] 多元化改造模式涌现 - 贵州独山县"天下第一水司楼"改造为豪利维拉酒店 配备365间豪华客房及餐饮会务设施[21] - 曼谷烂尾楼一层改造为废土风咖啡馆 广州烂尾楼改造为潮牌零售店[24] - 其他改造形式包括城市记忆博物馆 创意艺术街区 共享社区空间等[23] 内容创作与现实痛点结合 - 烂尾楼题材短剧《房子烂尾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融合穿越逆袭元素[16] - 《末世重生我把烂尾楼卖出一个亿》以末世生存视角获得高关注度[19] - 山东夫妻在烂尾楼自导自演短剧 成为51万粉丝网红 单条视频平均点赞量超10万[19] 行业转型驱动因素 - 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项目闲置 出租给新型业态可提升物业使用率[26] - 整体接盘烂尾项目的投资方日益减少 租金收入虽有限但能减少资源浪费[26][4]
恒丰银行被重罚6150万元,投诉超1.8万条
以下文章来源于财经野武士 ,作者述林 财经野武士 . 只做专业解读者 导语:恒丰银行的贷款、票据、理财等业务均出现违规,2024年客户投诉超1.8万条,现任副行长也被处罚。 9月12日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一连公布10余张监管罚单,共涉及11家金融机构。其中,恒丰银行收到了这批罚单中,罚款金额第二高的一 张罚单。 罚单显示,恒丰银行因"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相关贷款、票据、理财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等违规事实,被重罚6150万元,仅次于广发银行 的6670万元罚单。另有 6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合计罚款25万元。 今年上半年,恒丰银行的经营业绩有了明显提升,不仅营收、净利润增幅位列股份行前排,不良率也进一步压降。在业绩向好的当下,接 踵而至的大额罚单却暴露出恒丰银行的合规短板,拷问着该行的经营质效。如何进一步加强合规性,或许是当前恒丰银行最紧迫的问题。 多位责任人仍在任职 该罚单披露后,恒丰银行很快发布相关公告,表示这一处罚决定是基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在2023年风险管理与内控有效性检查中发现的问 题。对于处罚决定,该行高度重视并虚心接受,已经认真落实相关问题并进行整改问责了。 虽然罚单针对的违规行为并非发生在近期, ...
“国潮珠宝”赴港上市,潮宏基扩张回本需18个月?
文章核心观点 - 潮宏基谋求港股上市以支持扩张计划 但面临毛利率下滑 负债率上升及现金流压力等财务挑战[3][4][7] - 公司通过加盟模式快速扩张门店网络 但加盟店毛利率远低于自营店对整体盈利能力造成摊薄[5][6] - 海外扩张计划将带来资本开支压力 新店投资回本期需18-20个月[10][11] - 家族持股结构集中 廖木枝家族共同控制约31.67%投票权[14][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40.62亿元同比增长19.6% 净利润3.3亿元[5] - 毛利率从2022年29.3%下降至2024年22.6% 2025年上半年为23.1%[5] - 时尚珠宝2024年毛利率27.6%较2022年34.5%明显下滑 经典黄金珠宝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升至11.8%[5] - 自营店毛利率35.3% 加盟网络毛利率仅16.6%[6] - 存货水平2024年达26.03亿元同比增长16% 2025年7月为25.88亿元[10] 资本结构与借贷 - 资产负债率2025年中达41.9% 较2022-2024年34.3%-37.7%明显上升[7] - 黄金借贷金额从2022年5.18亿元增至2024年9.4亿元 2025年7月达10.75亿元[8]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约4.43亿元 现金及等价物从2022年末5.48亿元降至2024年末3.56亿元[11][12] 扩张战略 - 计划2028年底前在海外开设20家自营店 在中国一线城市开设3家CHJ·ZHEN臻旗舰店[10] - 新店盈亏平衡期3-4个月 投资回本期18-20个月[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共经营1542家门店 其中自营202家 加盟1340家[5] - 加盟商数量从711家增至1340家[6] 线上业务与消费者投诉 - 在14个线上平台销售 线上收益从2022年8.89亿元增至2024年9.42亿元[16] - 2025年上半年线上销售收益约4.96亿元[16] - 消费者投诉集中在线上购买与线下鉴定不一致 褪色质量问题 售后时效三类[16] - 2023-2025年投诉多涉及网购珠宝 售后退换货与鉴定争议[17][18]
买机器人就像买奢侈品,谁在为机器人买单?
行业现状与融资热度 - 人形机器人行业处于早期阶段 年出货量仅约2000台(2024年数据) [10] - 2025年上半年国内赛道吸引超40笔亿级融资 其中9笔超5亿元 [6] - 行业估值泡沫明显 数家公司估值超百亿元但实际出货量有限 [10] 产品能力与商业化阶段 - 当前产品能力分为三层:交互智能(展会导览)、运动智能(科研市场)、作业智能(仅存在于概念) [11][12] - 商业化应用主要集中于展示场景 包括企业品牌部、展馆和活动主办方 [13] - 实际工业应用极少 产品运动能力初级(如光滑地面行走困难) [7] 定价策略与销售模式 - 存在"展示价"和"购买价"双轨制 官网标价3-10万元(如众擎3.85万/宇树3.99万)仅为吸引投资 实际成交价达数十万元 [19][21] - 销售对象直接瞄准企业决策层 因采购动机主要是营销价值和品牌形象展示 [14] - 销售模式借鉴奢侈品策略 强调稀缺性和品牌尊贵感 [14][17] 生产与供应链瓶颈 - 行业普遍采用人工装配生产 自动化生产线尚未普及 [22] - 产能严重不足 多数订单需数月交付 月内交付能力稀缺 [19] - 供应链不完善+设计快速迭代+订单不确定性共同导致量产困难 [22] 企业竞争与资本运作 - 头部企业争夺"具身智能第一股" 宇树科技拟2025Q4提交IPO招股书 [27] - 行业出现订单争夺乱象 包括虚增订单和左手倒右手等现象 [27] - 上市被视为品牌背书和生存关键 市场预计仅能支撑少数企业IPO [28] 市场发展预期 - 2025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增长率达50%-100% [30] - 预计全球出货量每年翻番 技术突破后2-3年内可能达数十万至百万台 [30] - 窗口期短暂 当前高利润状态预计仅维持数月 价格可能下降超30% [22] 行业参与者格局 - 现阶段的初创企业面临传统巨头(腾讯/阿里/华为/小米)未来入局压力 [32] - 已上市企业如优必选依赖其他业务输血(猫砂盆/教育机器人增长50%)支撑人形机器人研发 [24] - 头部企业包括宇树科技、智元机器人、优必选等 智元已通过反向收购进入A股市场 [27]
最新的贪腐案件显示,一些上市公司是如何“做业绩”的
导语:"个别监管安排、地方输血、企业造假"的结构,相比以往贪腐方式,更柔性、更隐蔽,但危害更大。 金融系统反腐已进入 " 高频时刻 " 。 上市公司方面,则借此虚增收入、制造增长假象,以维持资本市场的存续地位,或顺利过会 IPO ,或避免退市。 一纸批复的时机、一笔债券发行的承销安排、一份 PPP 合同的对接,均可能成为利益交换的方式。 与传统腐败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往往具有表面合法性。所有文件、合同和公告看上去都符合法规,却在桌面之下, 完成了权力与资本的绑定。 从监管高层到大型金融机构的高管,从地方国资平台到产业园区,密集出现的落马案例背后,一种隐秘的腐败模 式,逐渐浮出水面。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直接收受贿赂, 这类模式往往通过制度性通道实现 " 监管 资源 货币化 " ,呈现出个别监管高 层、地方国资与城投平台、上市公司三方之间的 " 软交易 " 。 所谓 " 监管 资源 货币化 " ,指的是监管权力 带来的资源 ,被转化为可交易的资源。它不是简单的贪污受贿,而 是把监管环节制度化的权力,变成企业可以购买的 " 隐性服务 " 。 这种交易在表面上保持了 " 合规外观 " ,利益交换也不再通过直接转移现金或财 ...
三星“堕落”惹众怒,千人联名“弹劾”相机负责人
用户请愿与相机业务问题 - 超过2500名用户在Change org平台联名请愿要求撤换相机业务负责人并重构移动影像战略[4] - 请愿书列出八大具体问题包括硬件升级停滞、技术落后竞品、忽视用户反馈、长期技术缺陷、盲目跟风苹果、肤色处理偏见、更新策略歧视和拒绝采用AI计算摄影技术[6] - 用户批评三星高调营销与实际体验存在严重割裂尤其在相机基础性能方面[7][10] 相机硬件与技术短板 - 三星被曝从Galaxy S24 Ultra到S27 Ultra四代旗舰产品将持续使用同款1/2 52英寸5000万像素后置长焦传感器[14] - 自Galaxy S23 Ultra以来持续使用同款2亿像素ISOCELL HP2主传感器该传感器也应用于Galaxy Z Fold 7[14] - 算法策略摇摆不定缺乏统一技术路线部分机型依赖高通和谷歌底层支持缺乏自主优化能力[16] 市场竞争与品牌战略 - 三星在社交媒体发起针对苹果的iCant标签攻势嘲讽iPhone 17像素低和缺乏创新但用户认为应先解决自身基础体验问题[8][10] - 面临小米15 Ultra和OPPO Find X8 Ultra等竞争对手在相机技术上的快速迭代压力[16] - 下一代旗舰Galaxy S26系列原型设计被曝采用横向矩阵镜头模组与iPhone 17 Pro高度相似引发品牌模仿质疑[17] 用户信心与市场影响 - 用户指出三星曾是世界移动影像领军者但现在Galaxy系列在硬件软件算法和整体用户体验上已全面落后[11] - 粉丝群体对三星品牌发展愿景失去信心高端市场份额可能因未能回应核心诉求而进一步流失[16][17] - 三星官方截至发稿尚未对请愿事件作出回应[17]
2025年的动量驱动市场更像1987:警钟已响
作者 | 天灏资本董事长 侯晓天 导语:ETF、量化、QE与0DTE共同推升泡沫,也埋下闪崩种子。CAPE 38倍的高悬,意味着重置只是时 间问题。 动量狂潮下的隐忧 1987年的镜像:动量与技术的幽灵 2025年的美股狂飙至6512点,年内上涨25%,创下历史新高。但推动上涨的不是盈利,而是动量。 Shiller CAPE高达38倍,远超均值17倍,而EPS增速仅7–10%。估值与盈利严重脱节,资金、算法 和散户的羊群效应正把市场推向悬崖。这一幕,与1987年"黑色星期一"前夕惊人相似。ETF、量化基 金、QE遗留流动性和0DTE投机共同构筑的动量链条,随时可能触发技术性雪崩。 2025年的四类动量因子:火上浇油 市场上涨并非盈利驱动,而是四类动量因子合力推升:指数 ETF、量化基金、QE流动性、0DTE期 权。这些因子自2020年疫情以来显著膨胀,放大价格趋势,埋下闪崩隐患。 1) 指数 ETF:被动资金的放大器 : 美国 ETF资产规模(AUM)2025年达12.2万亿美元,较2020 年的7万亿增长74%。2025年前7个月净流入683亿美元,7月单月116亿,创同期纪录。指数ETF (如SPY)被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