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icon
搜索文档
王国斌:最后的演讲
以下文章来源于阿尔法工场DeepFund ,作者基哥 阿尔法工场DeepFund . 专注基金行业事件、产品和人物故事,探究背后的深层逻辑。 导语:"中国资产近期的强劲表现得益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优势,在多个高端制造和前沿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全球性的竞争优势。" 11月3日,泉果基金发布高级管理人员变更公告,王国斌病逝,由董事长任莉代任总经理职务。 王国斌在三十余年的从业历程中,凭借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深耕,积累下良好口碑与行业威望,还被业界赋予"初代操盘手(交易员)"、"股市 初代大佬"、"企业家型投资人"等多个标签。 而在2022年,王国斌卸下过去的光环,选择以创业者的身份回归公募基金"再出发",建立秉承"投资中国"长期主线的个人系公募——泉果基金。 对于王国斌而言,选择创业个人系公募,是一场对机遇与风险有着清醒认识的一搏。 要知道,在2022年的市场环境下,公募行业面临产品同质化、短期业绩导向加剧的挑战,不少基金公司陷入"拼规模、追热点"的循环。而王国斌 从过往的平台抽身,选择打造个人系公募,本身就是对长期主义的一次躬身实践。 最初的起点 学生时代的王国斌,就与投资结下了不解之缘。 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 ...
杉杉集团重整计划搁浅,任元林的“小算盘”落空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深水财经社 ,作者倪大九 深水财经社 . 挖掘资本市场价值,揭开资本市场内幕。 72岁"船王"任元林掌舵的新扬子商贸联合体,想用32.84亿元拿下杉杉股份23.36%控制权的算盘也彻底落 空。 导语:知情人士透露,债权组未能通过草案的核心原因系债权人对偿付比例不满意。 决定杉杉集团前途命运的债权人会议尘埃落定,结果是,重整方案未获表决通过。 11月3日晚,杉杉股份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杉杉集团及全资子公司宁波朋泽贸易破产重整方案的债权人投票结 果。 公告显示,重整计划草案"未能获得表决通过", 这意味着,杉杉集团的重整计划将搁浅。 重整草案惨遭"三杀" 具体来看,杉杉集团重整计划草案未获通过的关键阻力来自三股力量,分别是 有财产担保债权组、普通债权 组和出资人组 。 知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透露,上述债权组未能通过草案的核心原因系 债权人对偿付比例不满意; 在与 债权组和出资人组的交涉中,多方利益诉求也难以调和。 根据此前披露的《重整计划(草案)》,由江苏新扬子商贸牵头,江苏新扬船、厦门TCL产投和中国东方资产组 成的联合体,计划合计取得杉杉集团持有的杉杉股份23.36%股票的控制权。 根据上述计 ...
金种子酒总经理悬空4个月,中高端酒缩水3800万
核心财务表现 -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28亿元,同比下降22.08% [2] - 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9953万元进一步扩大 [2] -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09亿元 [2] - 单第三季度营收1.44亿元,同比增长3.73%,归母净利润亏损2829.88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1.11亿元收窄74.42% [4] - 公司自2021年至2024年已连续四年亏损,累计亏损额达6.33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再亏1亿元,或将迎来第五年亏损 [4] 产品结构与销售表现 - 前三季度白酒营收约5.12亿元,同比下降21.59% [7] - 低端酒营收3.3亿元,占白酒营收高达64.45%,同比下降23.79% [7] - 中端酒营收1.31亿元,占白酒营收25.59%,同比下降23.83% [7] - 高端酒营收5126万元,占白酒营收10.01%,同比增长7.31% [7] - 以馥合香为代表的中高端酒品合计营收占比不足四成,且同比缩水17% [10] - 销售高度依赖传统经销,批发代理渠道营收4.66亿元,占比超九成 [11]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18亿元,但同比改善约54% [4] - 短期借款2.70亿元,较年初增加36.09% [4] - 合同负债1.72亿元,较年初下降7.89%,反映经销商预付款减少 [4] - 存货规模维持在15.31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达76.74% [4] 费用控制与战略投入 - 前三季度营业成本3.56亿元,同比下降27.94%,管理费用下降近25% [13] - 销售费用仅微降2.49%,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达1.51亿元,同比增长18.44% [13] - 广告与促销投入维持高位,上半年广告支出4687万元,同比增加约2768万元,促销费用2224万元,同比增加约566万元 [13]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 管理层频繁变动,2025年7月总经理辞职后,职位已空悬4个月 [3][16] - 三位副总经理均来自华润,原总经理任内中层更换比例高达70%,销售总监一年换三人 [16][17] - 2024年董监高薪酬总额达1114万元,引发部分中小股东质疑 [18]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2025年前三季度,白酒板块整体营收同比下降5.83%,归母净利润下降6.93% [5] - 高端酒表现相对稳健,而中低端酒企普遍承压,公司营收降幅明显高于行业均值 [5] - 区域酒企的合同负债普遍下滑,反映经销商打款意愿下降、终端库存压力高企 [11] 控股股东与战略挑战 - 华润集团自2022年起逐步接管公司运营,意图整合区域酒企 [20] - 华润在白酒领域延续啤酒的快消打法,重渠道轻品牌,被指与白酒属性错位 [20] - 公司实施“一体两翼”品牌战略,但高端酒比重依旧不足一成,中低端仍是业绩主体 [21]
香港楼市“触底”了?内地人已花近千亿在港买房
香港楼市整体回暖迹象 - 中原地产CCL指数从2023年5月的167.9点下行至2024年5月的135点后,已回升至141点,显示市场企稳 [4][5] - 中原地产CSI住宅售价指数在10月底报58.59点,创2024年3月底后的新高,并连续9周企稳在55点以上 [7] - 地产中介反馈客户增多、成交活跃,尤其9月和10月市场回暖迹象明显 [4] 新房市场表现 - 第三季度新房销售5530套,总金额超610亿港元,剔除内部转让后,成交量和销售额较第二季度分别上涨7.5%和30.3% [7] - 内地买家成为新房市场主力,第三季度买入1983套新房,同比翻1.75倍,市占率达38.7% [8] - 内地买家前三季度在港买房总额近1000亿港元,其中第三季度新房购买金额达500亿港元,接近上半年的70% [7][9] 豪宅市场趋势 - 超级豪宅(5000万港元以上)新买家超8成为内地人,10月香港共成交57套,其中44%由中原地产豪宅团队完成 [11] - 第三季度超级豪宅成交45套,金额94.14亿港元,成交套数和金额环比均增长50% [14] - 内地富豪偏好新房、景观好且精装修的豪宅,如中半山"天御"项目10月售出10套,每套价格超1亿港元 [11][13] 内地买家行为分析 - 内地买家前三季度共买入9900套房,涉及金额941亿港元,购买套数逐季增长(2567套、3559套、3797套) [8] - 投资客比例增加,有内地富豪一次性买入20多套鸭脷洲新楼盘,涉及金额约2亿港元,看重租售比 [17] - 内地富豪多来自江浙沪和大湾区,年龄不超过50岁,将香港房产视为资产配置方式之一 [11][12] 市场驱动因素 - 香港租金指数从2024年11月的191.9点升至2025年9月底的200点,连续上涨近一年,租售比可达2%-4% [18] - 恒指突破27000点创4年新高,股市财富效应助推楼市成交氛围好转 [19] - 美联储降息及预期进一步降息,提振市场情绪,业内人士认为楼市已触底企稳 [18][20] 本地买家与市场结构变化 - 香港本地富豪受困于商铺价格腰斩及零售业不景气,较少参与超级豪宅市场 [14][15] - 老钱家族面临资产分拆和出货压力,如纪惠集团陆续卖出中环写字楼、湾仔商铺等资产 [15] - 二手房市场第三季度成交9909套,较第二季度减少3%,回暖速度滞后于新房市场 [8]
星巴克中国“卖身”博裕,本土玩家上桌全球咖啡局
星巴克 虽然卖了股权,但仍 继续拥有品牌和知识产权,并以此向新公司收取长期授权费用。 根据星巴克披露,这笔交易带来的总价值超过 130 亿美元,分为三部分:其一,向博裕出让控股权获得的现金收益;其二,星巴克在合资企业中 保留的 40% 股权价值;其三,未来十年甚至更久由合资企业持续支付的品牌授权费与知识产权使用费。 这意味着星巴克虽然让出了控制权,却依旧能获得长期稳定的 "租金式"收入。 实际上, 星巴克的资产不仅仅是门店,更重要的是品牌、长期租约体系和授权收益模式。 11 月 4 日早晨 6 点 08 分, 星巴克 中国在官方公众号上 宣布,将其在中国零售业务的控股权出售给博裕 投资 。双方将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博 裕持有至多 60% 的股权,星巴克保留 40% 。 简单来说,就是星巴克把中国区的业务打包成一个公司,以前是独家经营,现在拉上 博裕投资合伙。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SBUX)美股总市值约920.4亿美元(截至11月4日日5点,股价80.96美元)。而这笔 交易以约 40 亿美元的企业估值达 成,不计现金与债务。 进入中国 26 年后,这家美国品牌终于选择让出控制权,拥抱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中国合伙 ...
看懂黄牛“大逃杀”,就看清了茅台的实境
导语:控价塑造"神话"之后的十年,是一场漫长的清算。 茅台正以一种微妙的方式 "慢"下来。 2025年前三季度, 贵州 茅台 ( 600519.SH ) 实现营业收入 1309.04亿元,同比增长6.32%;归母净利润646.2 7 亿元,同比增长 6.25%。 看似稳健的整体表现下,第三季度增速显著放缓 : 单季收入 398.1 亿元、净利润 192.2 亿元,同比分别仅增长 0.35% 和 0.48% ,近乎停 滞。 与此同时,长期被视为行业标杆、 "不可撼动" 的茅台价格体系,出现 了 结构性失衡。 渠道层面更能体现这种变化 。其 三季度直营渠道收入 155.46亿元,同比下降14.87%;曾是增长核心的i茅台平台,酒类收入仅19.31亿元,同比 大幅下滑57.24% 。 最终 还是 传统批发渠道扛起增长大旗,以 235亿元收入、14.39%的同比增幅,成为业绩 的 主要支撑。 和茅台的 "滞"相比,其他 头部酒企与二三线品牌的财报 ,让这个提前入冬的秋天显得更冷。 第三季度五粮液( 000858.SZ )营收同比下滑 52.66%,净利润下降65.62%;洋河股份 ( 002304.SZ ) 营收同比 ...
寒武纪前高管5万元股权增值到上百亿,却无权落袋?
以下文章来源于每日商业必读 ,作者余生 每日商业必读 . 商业世界的前沿阵地 导语:国产AI芯片龙头寒武纪,正陷入一场备受关注的天价诉讼案。 近日,寒武纪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原副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梁军提起的劳动争议诉讼,索赔金额高达 42.87 亿元。这一数字,甚至 超过了寒武纪今年前三季度的全部净利润。 梁军曾是寒武纪的核心技术骨干,领导开发了公司首颗 7nm 训练芯片。他于 2017 年加入寒武纪, 2022 年因"与公司存在分歧"而离 开。 一笔 5 万多元的投资,如今市值高达 158 亿元,悬殊的价值认定背后,是一场关乎百亿财富归属的激烈博弈。 天价索赔 根据寒武纪发布的公告,梁军提出的诉讼请求主要有两项:一是请求确认他与寒武纪自 2017 年 10 月 18 日至 2022 年 2 月 10 日 期间存在劳动关系;二是请求寒武纪赔偿股权激励损失 42.87 亿元。 这笔天价索赔的依据,是梁军间接持有的 1152.32 万股寒武纪股票。按照起诉时寒武纪股票最高价 372 元 / 股计算,这些股票的价 值达到了 42.87 亿元。 2020 年 7 月 20 日,寒武纪在科创板成功上市,梁军间接持有公司 ...
Palantir认为上大学可能是一种浪费,所以它正在招聘高中毕业生
项目背景与核心理念 - Palantir公司推出针对高中毕业生的“精英研究员项目”,首届招收22名学员,为其提供跳过大学、直接全职工作的路径[1][6] - 该项目基于公司首席执行官亚历克斯·卡普的观点,即美国现有大学体系已经失灵,不再是培养优秀员工的可靠途径或必要选择[2][6] - 项目收到超过500名高中毕业生的申请[6] 项目设计与课程内容 - 项目以一门为期四周的西方文明研讨课拉开序幕,邀请了二十多位讲师授课[8] - 研讨课每周设有特定主题,包括西方文明基础、美国历史及其独特文化、美国国内社会运动,以及以亚伯拉罕·林肯和温斯顿·丘吉尔为代表的领袖案例研究[8] - 课程内容旨在帮助研究员解答关于西方文明的本质、面临的挑战以及是否值得捍卫等问题,并希望得出肯定答案[11] - 具体活动包括阅读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的自传、参加即兴表演课程以及实地考察如葛底斯堡战役遗址[11] 研究员工作实践与评估 - 研讨课结束后,研究员们加入公司各个团队,工作方式类似顾问,会前往客户所在地提供服务,职位称为“前沿部署工程师”[13] - 团队工作的第一周被设计成一场“烈火试炼”,研究员需参与为不同复杂行业客户服务的实时项目,涉及领域包括医院、保险公司、国防工业等[14] - 公司高管表示,到第三或第四周即可清楚判断出哪些人能适应公司环境[14] - 项目为期四个月,表现出色的研究员将有机会获得全职工作邀请,且无需大学学位[8][14] 项目参与者的动机与反响 - 部分申请者选择该项目是因为觉得大学没意思,或是因为没被目标院校录取[7] - 对参与者而言,项目的吸引力在于公司的使命,以及尽管缺乏职场经验,却能获得大量实际工作机会和自主权[15] - 有研究员表示,入职第三天就参与真实项目的经历令人印象深刻[15] - 公司方面认为,无论研究员最终留下还是离开,他们都已经体验过“创造价值”和“拥有自主权”的感觉,可能不会转向投行或咨询行业[15]
国缘降价、V3减量,今世缘“大本营”少卖了11亿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出现显著下滑,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10.6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7.39%,下滑幅度为近年最大 [3] - 公司高档酒(特A+类)产品营收同比缩水超10亿元,下降15.97%,成为业绩主要拖累因素,且三季度单季下滑高达38% [1][11] - 公司深度依赖江苏省内市场,省内营收占比近九成但同比下降12.4%,省外市场拓展缓慢,营收占比不足10%,未能形成有效支撑 [2][8] - 公司面临费用刚性增加、现金流恶化、库存攀升等多重压力,经营策略从追求增长转向稳守市场份额 [7][13][1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88.81亿元,同比下降10.66%,归母净利润25.49亿元,同比下降17.39% [3] - 三季度单季营收19.3亿元,同比下降26.8%,净利润3.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8.69%,利润近乎腰斩 [3] - 公司销售回款20.44亿元,同比下降33.3%,经营现金流净额9.0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9.33% [4][7] - 货币资金约51.77亿元,同比缩水9.81亿元,降幅15.93%,长期借款上升约124%至4.27亿元 [7] 产品结构分析 - 特A+类产品(出厂价300元以上)营收54.35亿元,同比减少10亿元,下降15.97%,占比超六成但失速明显 [1][11] - 特A类产品营收28.71亿元,同比增长0.32%,A类产品营收3.01亿元,同比下降18.04%,中低档产品普遍承压 [11] - 主力产品国缘四开价格降至380元/瓶,不足400元,受禁酒令及政务消费压缩影响,面临去化难题 [8][11] - V系列中的V3产品受消费环境变化影响,销量同比有所下降 [11] 区域市场表现 - 江苏省内营收79.55亿元,同比下降12.4%,淮安、南京两大核心区域下滑超过13% [8] - 省外营收仅8.04亿元,微增0.06%,占比不足10%,全国化进展缓慢 [2][8] - 省外经销商增加80家至695家,但平均单店销售额低,无法对冲省内下滑 [13] - 公司在江苏市场面临洋河、口子窖、汾酒等多品牌竞争,高端受挤、中端被抢、低端遇围剿 [12] 经营效率与风险 - 存货61.02亿元,同比上升9.57%,存货周转天数由358天升至549天,同比增加逾20% [7][13] - 应收账款激增近10倍至3833万元,库存积压问题凸显 [13] - 销售费用率升至30.05%,同比提高近10个百分点,费用投放刚性增强压缩盈利空间 [7] - 资产负债率为32.56%,略高于行业均值 [7] 战略调整与展望 - 公司经营思路从追求绝对增长转向稳住市占率,更关注市场份额而非营收数字 [15] - 强化100-300元价格带产品,以覆盖更广消费群体,弥补高端品类萎缩 [16] - 通过赞助苏超联赛等体育营销活动,实现约5000万元销售额,尝试品牌多元化建设 [16] - 公司预计业绩有望在明年二季度后随基数降低和市场复苏重回增长轨道 [17]
净利暴跌、营收下滑,博瑞生物港股IPO接棒融资?
导语:博瑞生物以GLP-1减肥药为代表冲刺国际市场,却在业绩骤降、监管频警的背景下重启上市征途。 1、现金流: 博瑞医药净利暴跌、营收下滑、毛利率下降、短期负债高企,现金流趋紧,多次收到监管警示,信任度受影响。 2、商业化: 博瑞医药 营收高度依赖原料药(创新药未形成商业化收益),内部治理待完善。 袁建栋母子掌舵下的 "博瑞系",正试图用港股融资重构信心。 营收增长放缓,净利断崖式下滑 毛利率同样显著下滑,从 2022 年的 63% 降至 2025 前三季度的 51.4% 。 博瑞医药成立于 2001 年,总部位于江苏苏州,是一家聚焦创新药与复杂原料药的国际化制药企业。其核心产品覆盖代谢、抗病毒、抗真菌、免疫 抑制、呼吸系统及抗肿瘤六大领域,但营收结构高度集中。 2025 年上半年,原料药收入达 4.07 亿元,占总营收的 75.8% ;创新药尚处研发阶 段,未形成商业化收益,业务重心仍偏向原料药出口。 根据 灼识咨询 数据,博瑞核心创新管线 BGM0504 ( GLP-1/GIP 双靶点激动剂)处于全球糖尿病与肥胖药研发第一梯队。 GLP-1 市场高速 扩张,全球肥胖 / 糖尿病药物市场预计将从 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