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招商银行研究
icon
搜索文档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石油化工行业跟踪报告——超级乙烯周期的阵痛与机遇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4-15 19:57
行业回顾与现状 - 化工品价格经历高光期、急跌期和磨底期三个阶段,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在一年内下降25.3% [7] - 企业经营效益持续低迷,2024年营收规模达14.79万亿元,同比增长3.9%,但利润总额4536亿元,同比下降17.8%,营业利润率连续两年不足4% [15] - 全行业资本开支增速见顶回落,2024年累计同比8.6%,较2023年下降4.8个百分点,较2022年下降10.2个百分点 [27] - 产业链盈利分化明显,成品油盈利能力稳定,芳烃装置利润好于烯烃,烯烃与石脑油价差一度达600美元/吨但迅速回落 [9][12] 炼油产能政策与出清 - 炼油产能达9.56亿吨,逼近10亿吨政策上限,未来将进入存量优化阶段 [32] - 中小产能清退和"降油增化"趋势下,汽柴油裂解价差有望保持稳定 [33] - 消费税监管趋严,地炼企业生存空间受挤压,山东地炼开工率降至43%,主营炼厂开工率近80% [36][39] - 千万吨级炼厂数量增至36座,占全国总炼油能力的56.7% [39] 乙烯产能扩张与竞争 - 中国乙烯产能持续扩张,2024年达5374万吨,占全球产能23%,预计2027年突破7000万吨 [46][51] - 产能扩张主体多元化,包括国营炼厂、外商独资项目、炼化一体化项目和轻烃裂解企业 [50] - 不同工艺路线成本竞争力分化,乙烷裂解>西北煤制烯烃>东部沿海超大型炼化>中西部国营存量炼化>MTO路线 [58][59] - 沿海MTO装置面临出清压力,13个产能在50万吨以下项目合计300万吨,开工率降至70%以下 [58][59] 高端化与技术创新 - 聚乙烯进口依赖度仍达35%,高端产品如茂金属聚乙烯90%依赖进口 [61] - 外商独资项目推动技术升级,埃克森美孚惠州项目引入茂金属聚乙烯等高端生产技术 [65] -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3年中国化工行业研发创新投入180亿欧元,较十年前翻番 [69] - 国产新材料在光伏、医疗、通信等领域取得突破,如POE弹性体、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 [71] 全球化与出海机遇 - 基础化工原料进口依赖度下降,对二甲苯和乙二醇从2018年60%降至2024年25%以下 [71] - 海外产能关停提供出海机遇,2023-2024年欧洲关停约1100万吨/年化工品产能,其中烯烃占比26% [74][75] - 中国乙烯具备全球成本竞争力,布油65美元/桶时平均现金成本760美元/吨,先进项目可低于700美元/吨 [78] - 加速拓展海外市场成为消化过剩产能的重要途径 [78]
【招银研究|宏观点评】“抢出口”尾声——进出口数据点评(2025年3月)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4-15 19:57
进出口总体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金额1.43万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0.2%,其中出口8,536.7亿美元(+5.8%),进口5,807亿美元(-7.0%),贸易顺差2,729.7亿美元(+49.0%)[1] - 3月进出口金额5,251.8亿美元(+5.0%),其中出口3,139.1亿美元(+12.4%),进口2,112.7亿美元(-4.3%),贸易顺差1,026.4亿美元(+75.2%)[1] 出口分析 - 3月出口增速较1-2月提升10.1pct至12.4%,主要受低基数(去年同期-7.6%)、外需韧性和"抢出口"效应驱动[3] - 分商品:农产品(+10.4%)、劳动密集型产品(纺织服装玩具家具等)、机电产品(通用设备/家电/汽车零配件等)、高新技术产品(+7.3%)增速显著[4] - 分地区:对拉美(+23.5%)、东盟(+11.6%)、欧盟(+10.3%)、美国(+9.1%)出口增速上行,但对美出口占比降至12.8%[6][9] 进口分析 - 3月进口降幅收窄4.1pct至-4.3%,受国内需求不足、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及反制关税影响[10] - 分商品:原材料与农产品拖累明显,机电产品增速回落,高新技术产品保持高增长[10] - 分地区:自美国进口显著回落,自东盟/中国台湾进口增速提升[10][13] 前瞻与风险 - 中美双边关税税率超140%将显著压制贸易,电子科技产品(占对美出口18.4%)因关税豁免或保持高增速[15] - 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已现初步影响:3月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环比降13.2%,美东美西航线降幅更大[3][4]
【招银研究】关税冲击暂缓,市场波动延续——宏观与策略周度前瞻(2025.04.14-04.18)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4-14 19:20
海外策略:关税冲击暂缓,回归"滞胀"压力 - 美国经济"滞胀"压力加剧,居民部门消费增速降至0.7%,企业部门投资增速上调至8.9%,但服务业PMI回落至50.8,制造业PMI跌至49[2] - 美联储维持鹰派立场,3月CPI通胀回落至2.4%,但未反映关税冲击,市场预期与政策背离[2] - 境外市场波动加剧,美债利率反弹至4.5%,美元跌破100,黄金站上3200美元[2] - 美股调整未结束,经济滞胀可能性加大,AI短期面临挑战[2] - 美债利率飙升,短期可能继续上升,中期预计宽幅震荡,建议高配中短久期美债[2] - 美元短期可能下探98,中期基本面优势下降,德国财政扩张挑战"美强欧弱"叙事[2] 人民币与黄金 - 人民币汇率面临压力,但中间价稳中有升,走势偏向中性[3] - 黄金基本面转多,美国滞胀风险上升,关税不确定性加持央行购金逻辑,俄乌谈判僵局[3] 中国经济:积极应对关税冲击 - 内需方面,房地产市场分化,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积同比收缩,二、三线城市下降两成,CPI通胀反弹至-0.1%,PPI通胀下探至-2.5%[5] - 外需方面,美国关税政策反复,豁免清单涵盖中国对美出口额约25%,但高频数据显示4月前两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环比下降[5] - 政策方面,财政加快专项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或聚焦外贸支持,货币宽松空间打开,3月社融增速升至8.4%,M1同比增速上升至1.6%[5][6] 中国策略:震荡延续 - 债券市场机遇大于风险,10年国债利率下行至1.65%,2年国债利率下行至1.40%,信用利差略有走阔[7] - A股上周上证指数下跌3.1%,板块分化,中证消费涨0.8%,科创50跌0.6%,中证红利跌3.5%,建议科技、消费、红利均衡配置[8][9] - 港股受关税冲击,恒生指数全周下跌8.33%,必需消费品和红利股相对抗跌,建议防守型配置[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