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证券
搜索文档
资产配置日报:大A独美-20251105
华西证券· 2025-11-05 23:18
核心观点 - 2025年11月5日,在全球主要资产表现疲软的背景下,A股市场走出独立行情,呈现低开高走的态势 [1] - 报告认为市场仍在释放风险,反弹的持续性尚待验证,并指出微盘股的反弹趋势值得关注 [2][3] - 对于债市,报告认为11月的定价主线可能切换至基本面变化及债基赎回费率新规 [5][6] 全球及国内股市表现 - 全球股市走弱,日经225指数和韩国综指一度大跌4-5%,尾盘跌幅收窄至2.50%和2.85% [1] - A股市场独美,万得全A指数上涨0.34%,但成交额缩量至1.89万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41亿元 [1] - 港股市场表现分化,恒生指数下跌0.07%,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6%,南向资金净流入103.73亿港元,阿里巴巴和小米集团分别获净流入8.91亿和6.51亿港元 [1] A股市场深度分析 - 万得全A指数低开-1.30%至6224点,低于筹码密集区(6230附近),此处的筹码态度乐观,视下跌为加仓机会,推动行情反弹 [2] - 市场风险仍在释放,表现为行情处于缩量通道,仅电力设备行业明显放量668亿元,通信、计算机、电子等行业仍明显缩量 [2] - 成交集中度指标(前5%成交额占比)下降至40.59%,股价高于其95%历史分位数的个股比例为16.60%,仍高于历史经验值15% [2] 微盘股表现与展望 - 自10月10日至11月5日,万得微盘股指数累计上涨9.02%,显著优于中证2000的0.38%,而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同期仍为亏损 [3] - 历史数据显示,每年11月万得微盘股指数平均上涨5.10%,胜率达73.33%,表现领先于其他宽基指数 [3] - 当前行情与4月关税扰动后的市场表现相似,当时(4月7日至6月20日)万得微盘股指数上涨10.12%,而主要宽基指数下跌 [3] 港股与债市动态 - 港股科技公司财报将密集披露,腾讯控股、京东集团、哔哩哔哩财报预披露日为11月13日,百度集团、小米集团为11月18日 [4] - 债市方面,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日内最大上行幅度分别为1.3bp和2.0bp,超长端调整更为显著,短端利率强于长端,信用债强于利率债 [4][5] - 央行10月净买入200亿元国债,市场观点存在分歧,报告倾向于关注11月买债规模以更好反映央行态度 [5] 商品市场表现 - 国内商品市场情绪偏弱但有所缓和,贵金属沪金、沪银分别收跌0.77%和0.73%,工业金属沪铜和沪铝分别下跌0.88%和0.40% [6] - “反内卷”相关品种回调,多晶硅领跌2.44%,焦煤、碳酸锂、焦炭等小幅下跌0-0.5%,而生猪逆市走强,收涨1.57% [6] - 商品市场资金情绪修复,商品指数单日净流入16.6亿元,资金主要回流至油脂链、黑链与化工板块,分别净流入9.8亿、6.8亿和6.2亿元,贵金属板块延续净流出近17亿元 [6] 贵金属与外部环境 - 贵金属跌势暂缓,外盘伦敦金现盘中涨幅超1%,因美元指数连续五日上涨超100点后转入震荡,压制缓和 [7] - 美股回调风险上升,高盛、摩根大通CEO警示美股或面临10%-20%调整风险,11月4日标普500与纳斯达克指数分别大跌1.17%和2.04% [7]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持续36天,若风险发酵,黄金作为终极避险资产的配置价值有望重获市场重视 [7] “反内卷”主题与需求展望 - “反内卷”主题品种延续回调,供给端扰动存在不确定性,但需求端“弱现实”已较充分定价,下行空间或受限 [8] - 随着气温转凉,南方地区腌腊需求有望启动,或对生猪消费形成季节性支撑,推动终端需求边际回暖 [8]
中文传媒(600373):教辅改革影响逐步被消化,业绩有望迎来修复
华西证券· 2025-11-05 22:16
投资评级与价格 - 报告对中文传媒的投资评级为“买入”,维持此前评级 [1] - 公司最新收盘价为11.09元,总市值为151.66亿元,自由流通市值为149.42亿元 [1] 核心观点与业绩预测 - 报告认为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拐点并触底回升,中期基本面修复可期,长期成长动能充足 [6]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3亿元、120亿元、1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亿元、12.0亿元、12.5亿元 [6]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54元、0.88元、0.91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21倍、13倍、12倍 [6] 事件概述与近期业绩 - 公司2025年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10.4%;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5.4%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90亿元,同比下降26.5%;归母净利润3.99亿元,同比下降49.1% [3] - 业绩大幅下滑主要由于江西省学生教材教辅征订发行方式改革,导致教辅板块收入显著下滑 [3] 主营业务分析 - 教辅业务改革影响正逐步被消化,第三季度单季收入同比转增2.1%,主业下滑趋势有所缓和 [3] - 公司核心业务地位稳固,若江西教辅招采新政逐步理顺、公司加强市场开拓,主营出版发行收入有望企稳 [3] - 子公司智明星通于2025年10月迎来重大人事变动,公司已派驻工作组入驻以确保业务平稳过渡 [4] - 随着游戏业务人事整顿和费用收缩到位,该业务有望逐步企稳,为后续业绩修复奠定基础 [4] 新兴业务与未来增长点 - 公司积极培育数字化等新兴业务,加强IP培育与衍生开发,旗下拥有“大中华寻宝记”、“小猫汤米”等多个IP生态圈 [5] - 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布局,朗知传媒以“全链路+AIGC”为核心引擎提升营销效率;江西朗知中文数智科技开发“版慎通”智能审校系统,显著提升审校效率与准确率 [5] 财务预测摘要 - 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为73亿元,同比下降21.5%,2026年预计大幅增长64.4%至120亿元 [8] - 预测公司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7.32亿元,同比下降1.7%,2026年预计大幅增长64.5%至12.04亿元 [9] - 预测毛利率将从2025年的39.9%逐步提升至2027年的41.6%;净资产收益率(ROE)将从2025年的5.4%提升至2027年的8.8% [9]
奥拓电子(002587):费用率下降显著,订单增长态势向好
华西证券· 2025-11-05 22:03
投资评级与价格 - 报告对奥拓电子给出“增持”评级 [1] - 公司最新收盘价为6.47元,总市值为42.15亿元 [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0亿元,同比增长13.94% [2]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83.95万元,同比增长179.91% [2]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1722.21万元,同比增长175.44% [2] - 销售费用率为14.88%,同比下降4.31个百分点 [3] - 管理费用率为9.17%,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 [3] - 研发费用率为9.26%,同比下降2.27个百分点 [3] - 财务费用率为-0.61%,去年同期为-0.87% [3]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为7.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4亿元 [6]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为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8亿元 [6]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为10.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亿元 [6]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市盈率分别为116倍、55倍、43倍 [6] 订单增长与市场开拓 - 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6.93亿元,同比增长29.94% [3][4] - 海外市场新签订单2.85亿元,同比增长45.53% [3][4] - 国内市场新签订单4.08亿元,同比增长20.89% [3][4] - 影视行业新签订单约2.72亿元,同比增长132.74% [4] - 广告领域新签订单约1.19亿元,同比增长360.66% [4]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在手订单及中标金额合计约5.50亿元 [4] 业务进展与产品布局 - 控股子公司创想数维2025年前三季度新签订单金额约2612万元,同比增长24.68% [4] - 创想数维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796.95万元,同比增长89.68% [4] - 创想数维成为抖音本地生活“四星级认证服务商”及“抖音生活服务四星级直营服务商” [5] - 公司提供专业级MetaBox 4KK和企业级MetaBox BoRoom虚拟直播解决方案 [5] - 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推出面向To C端的轻量化消费级虚拟直播解决方案MetaBox Studio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承接了13个XR/VP虚拟影棚项目,全球累计承接105个 [5] - XR/VP虚拟影棚项目客户包括英伟达、腾讯、微软、亚马逊、中影集团等 [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累计签订LED电影屏订单175块,其中完成交付71块 [5] 未来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为0.06元,2026年为0.12元,2027年为0.15元 [6] - 预计2025年毛利率为35.1%,2026年提升至38.2%,2027年进一步提升至40.4% [9] - 预计2025年净资产收益率为2.7%,2026年提升至5.2%,2027年达到6.2% [9]
SiC深度一:先进封装:英伟达、台积电未来的材料之选
华西证券· 2025-11-05 19: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增持等)[1][6] 报告核心观点 - 英伟达正计划在新一代GPU芯片的先进封装环节中采用12英寸碳化硅衬底,最晚将在2027年导入[2][9] - 解决CoWoS封装散热问题成为AI算力芯片发展的重要课题,SiC(碳化硅)因其优异的材料特性与可行性,有望成为未来CoWoS中介层的最优替代材料[3][4][84] - 若CoWoS未来采用SiC中介层,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大陆SiC产业链凭借投资规模、生产成本和下游支持三大优势,有望重点受益[5][125] 行业趋势与驱动力 - AI算力芯片功率持续提升,英伟达GPU功率预计从Blackwell的1,400W增至Post-Feynman Ultra的9,000W,单位面积功率预计从H100的0.86w/mm²提升至未来架构的2w/mm²,是H100的233%[22][23][24] - 芯片发展遭遇"功耗墙"制约,散热成为核心挑战,芯片温度每升高10℃,可靠性降低一半[25][28][40] - 主流AI算力芯片(如英伟达H100/H200/B200、AMD MI300)基本标配CoWoS封装,因其能提供HBM必需的极高互连密度和带宽(最高可达3.6TB/s)[34][35] - CoWoS封装的核心在于中介层,当前硅中介层随着尺寸增大面临热管理、结构刚性(如翘曲、开裂)等难题[36][39][71] SiC材料的优势与可行性 - SiC热导率(490 W/m·K)是硅(130-148 W/m·K)的2-3倍,且具有更高的硬度(莫氏硬度9.5)和热稳定性,在散热和结构强度上优势显著[66][86] - 相较于金刚石(虽热导率高达2200 W/m·K),SiC与现有芯片制造工艺(如光刻、蚀刻)兼容性更好,更具可行性[75][77][79] - 研究显示,SiC可用于制备高深宽比(>100:1)且非线性的通孔,有助于缩短互连距离、提升传输速度并降低散热难度[87][88][89] - 采用SiC中介层后,H100芯片工作温度有望从95℃降至75℃,散热成本降低30%,芯片寿命延长2倍,互联距离缩短50%,传输速度提升20%[102] 潜在市场需求测算 - 按CoWoS产能28年后35%的复合增长率以及70%的中介层替换为SiC来推演,2030年对应需要超过230万片12英寸SiC衬底,等效约为920万片6英寸衬底,远超当前全球产能供给[5][110] 中国大陆SiC产业链优势 - 投资规模优势:中国大陆主要SiC衬底企业已公布产能规划庞大,例如晶盛机电、天岳先进、三安光电等公司均在积极扩产[112] - 生产成本优势:以天岳先进为例,扣除折旧摊销后,人工和水电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比近两成,中国大陆具备更低的综合生产成本[119][121][123] - 下游支持优势:SiC产业下游应用(如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市场在中国,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123] 受益标的公司概况 - **晶盛机电**:布局SiC设备与衬底材料,首条12英寸碳化硅衬底加工中试线已通线,设备实现100%国产化[135][136][141] - **晶升股份**:专注SiC长晶设备,产品线覆盖粉料合成到外延生长,已有下游客户向台积电送样SiC材料用于CoWoS[145][146][151] - **天岳先进**:全球SiC衬底市场份额排名第二(16.7%),已推出业内首款12英寸碳化硅衬底,并获得英飞凌、博世等国际客户认可[152][157][158][159] - **三安光电**:全面布局SiC从衬底到器件,与意法半导体设立合资公司安意法,已实现通线并交付产品进行验证[160][165][166][169] - **其他相关企业**:包括通威股份、天富能源(天科合达股东)、华纬科技、宇晶股份等均在SiC衬底或设备环节有所布局[188][189][190][191]
LG Energy Solution 2025Q3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 34.2%至 6013 亿韩元
华西证券· 2025-11-05 15:14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 [4] 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公司在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利润同比增长34.2%至6013亿韩元,显示出显著的业绩提升 [1] - 尽管美国电动汽车补贴到期导致相关电池需求减弱,但公司通过储能系统电池产量增加、新产品推出及成本削减,实现了营业利润的环比和同比增长 [1] - 公司对短期市场持谨慎态度,预计美国电动汽车需求将放缓,但看好欧洲市场的稳定增长及美国储能系统市场的强劲需求 [3][5] - 公司计划通过投资多样化的电池产品形态和化学成分来应对市场变化,巩固其市场地位 [5][6] 2025Q3财务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为5.7万亿韩元,环比增长2.4%,但同比减少17.1% [1] - 营业利润达到6013亿韩元,环比增长22.2%,同比增长34.2%,营业利润率为10.5% [1] - 营业利润中包含3655亿韩元的北美生产激励 [1] - 净利润为5360亿韩元,环比大幅增长489.0%,但同比减少4.5% [2] - 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5.324万亿韩元,略低于上季度末的5.44万亿韩元 [2] - 毛利率提升至25.4%,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18.3%和上一季度的18.0% [7] 经营环境与政策分析 - 特朗普政府实施普遍关税政策,并对中国电池征收高额关税(电动汽车73%,储能系统41%) [3] - 关键的先进制造业生产税收抵免将维持至2032年,消除了提前到期的担忧 [3] - 储能系统投资税收抵免条款保留,规定在2035年前开始建设即可享受税收抵免 [3] - 新增禁止外国实体条款,限制其享受税收抵免并减少相关原材料使用比例 [3] - 欧盟宣布投资8.5亿欧元用于电池生产项目,英国恢复电动汽车购置补贴以刺激需求 [3] 未来展望与公司战略 - 公司预计美国电动汽车需求短期放缓,混合动力和增程型电动汽车等替代车型销量将增加 [5] - 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在补贴政策和排放法规支持下预计保持稳定增长 [5] - 美国储能系统市场预计将强劲增长,受益于监管不确定性消除和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 [5] - 欧洲储能系统需求预计也将上升,得益于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和减少对中国供应链依赖的努力 [5] - 公司电池战略包括:针对高性能市场发展高镍NCMA软包电池和46系列圆柱形电池;针对标准市场提供高压中镍NCM电池;针对入门级市场提供LFP软包电池并应用干电极技术;为中低端电动汽车开发LMR棱柱形电池 [5][6] - 此举旨在巩固公司作为唯一能提供涵盖软包、圆柱、棱柱三种外形尺寸且采用多种化学体系电池的供应商地位 [6]
三星SDI2025Q3电池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3.2%至2.82万亿韩元,电池业务营业亏损6301亿韩元
华西证券· 2025-11-05 14:16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行业评级为:推荐 [5]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业绩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3.05万亿韩元(21.3亿美元),环比下降4%,同比下降22.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营业亏损为5913亿韩元(4.16亿美元),环比亏损扩大,同比由盈转亏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净利润扭亏为盈,达到57亿韩元,主要得益于停止偏光膜业务带来的收益 [1] - 2025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15万亿韩元,与第二季度末持平;总债务为11.44万亿韩元,较第二季度末的11.42万亿韩元略有增加 [1]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5.5%,营业利润率为-19.4% [7] 2025年第三季度分业务业绩 - 电池业务营收为2.82万亿韩元,环比下降4.8%,同比下降23.2%,录得营业亏损6301亿韩元,亏损原因为电动汽车电池销售放缓以及美国对储能系统电池征收关税的影响 [2] - 电子材料业务营收达2318亿韩元,环比增长6.2%,同比下降12.1%,营业利润为388亿韩元,同比飙升17.6% [2] 2025年第三季度业务亮点 - 公司与多家全球汽车集团签订了总额超过110吉瓦时(GWh)的电池供应合同,涵盖46系列圆柱形和棱柱形电池 [3] - 公司在一项大型政府主导的储能系统供应项目中赢得了大部分订单 [3] - 公司向美国市场推出Samsung Battery Box 1.7和SBB 2.0等新一代储能系统产品,并准备在美国本地生产下一代储能系统产品 [3] 2025年第四季度商业展望 - 公司预计盈利能力将有所改善,主要受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和美国储能系统市场增长的推动 [4][6] - 公司计划重点发展储能系统市场,加强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布局,并提高运营效率 [6] - 公司与Stellantis的合资企业StarPlus Energy工厂已开始在美国本地化生产用于储能系统的NCA电池,并计划安装磷酸铁锂电池生产线,预计2026年第四季度开始大规模生产 [6] - 到2026年底,公司在美国的储能系统电池年产能预计将达到30 GWh [6] - 作为非中国电池制造商中唯一的棱柱形电池供应商,公司预计其在美国储能系统市场的竞争力将因棱柱形电池的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而增强 [6] - 在电动汽车电池领域,公司将继续凭借高镍46系列圆柱形电芯、棱柱形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中镍电池争取新项目,并将开始供应圆柱形电池以应对混合动力汽车日益增长的订单需求,实现销售组合多元化 [6]
SK Innovation 2025Q3 电池业务实现营收 1.81 万亿韩元,营业亏损 1248 亿韩元
华西证券· 2025-11-05 14:1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推荐 [7] 报告核心观点 - SK Innovation 2025年第三季度整体业绩显著好转,营收达20.53万亿韩元,环比增长1.2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2.88万亿韩元 [1] - 公司营业利润达5735亿韩元,环比增长9911亿韩元,同比增长9968亿韩元,业绩好转主要得益于炼油业务扭亏为盈以及能源与服务业务的稳健表现 [1] - 电池业务板块获得重大进展,与美国公司签署了1GWh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合同,并获得了另一项6.2GWh项目的优先谈判权,同时与SK Enmove的合并旨在实现业务协同效应 [1][2] 2025年第三季度各部门业绩总结 - 炼油业务:营收12.44万亿韩元,营业利润3042亿韩元,营业利润环比增长7705亿韩元,得益于炼油利润率提高和油价上涨带来的库存收益 [3] - 石化业务:营收2.41万亿韩元,营业亏损368亿韩元,营业利润较上一季度增长818亿韩元,主要得益于对二甲苯价差反弹 [4] - 润滑油业务:营收9805亿韩元,营业利润1706亿韩元,营业利润较上一季度增长360亿韩元,受季节性需求高峰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库存收益推动 [5] - 油气勘探开发业务:营收3200亿韩元,营业利润893亿韩元,营业利润环比下降197亿韩元,因天然气出口价格下跌及秘鲁区块天然气销售占比增加 [6][8] - 电池业务:营收1.81万亿韩元,营业亏损1248亿韩元,但SK On合并后实现营业利润179亿韩元,连续第二个季度盈利,第三季度获得先进制造业生产信贷补贴1731亿韩元,全年累计达6173亿韩元 [9] - 材料事业部:营收235亿韩元,营业亏损501亿韩元,营业亏损较上一季度环比减少36亿韩元,得益于公司整体成本优化措施 [10] - SK Innovation E&S:营收2.53万亿韩元,营业利润2554亿韩元,营业利润较上一季度增长1404亿韩元,主要得益于电厂利用率提高及夏季能源供应竞争力增强 [11] 2025年第四季度各部门展望总结 - 炼油业务:预计面临油价下行压力,但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将支撑炼油利润率保持稳健 [12] - 石化业务:预计区域对二甲苯供应减少及苯市场持续波动将构成压力,烯烃价差预计收窄,公司将专注于提升运营效率 [13] - 润滑油业务:预计将面临疲软的市场环境,因季节性淡季需求下降 [14] - 勘探与生产业务:中国17/03区块两口新生产井已完工即将投产,越南15-1/05开发区块商业化生产计划于明年第四季度启动,马来西亚SK427区块两口新勘探井计划于2026年初投产 [15] - 电池业务:预计存在更大不确定性,因美国电动汽车需求疲软及新工厂运营初期成本较高,公司将专注于拓展在美国的储能系统业务以提高产能利用率和盈利能力 [16] - 材料业务:预计通过成本控制和储能系统客户订单增加来缩小亏损 [17] - SK Innovation E&S:计划通过在澳大利亚Caldita-Barossa气田投产及冬季扩大城市燃气销售来维持稳定的盈利能力 [18]
资产配置日报:从科技到红利-20251104
华西证券· 2025-11-04 23:19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11月4日,权益市场缩量下跌,万得全A下跌1.03%,全天成交额1.94万亿元,较11月3日缩量1945亿元 [1] - 港股市场同步调整,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0.79%和1.76% [1] - 自10月30日以来,市场持续缩量下跌,万得全A累计下跌2.20%,成交额由2.46万亿元缩量至1.94万亿元 [2] 市场下跌原因分析 - 市场结构风险积累是下跌主因,10月下旬密集宏观利好后,成交集中度和股价偏高个股占比再度达到历史偏高经验值附近 [2] - 11月市场进入宏观真空期,下一个重要宏观节点可能要到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1月中上旬成为结构风险释放窗口 [2] 量价与结构风险指标 - 根据历史经验,大涨后的缩量回调,缩量比例平均值约为60%,以9月18日3.17万亿元成交额测算,符合历史经验的"量底"在1-1.6万亿元附近,均值约1.3万亿元,当前1.94万亿元成交额意味着缩量仍有空间 [3] - 11月4日成交集中度为40.64%,已低于历史偏高经验值45%,但距离35%的指标见底经验值仍有距离 [3] - 11月4日股价偏高个股占比为16.28%,仍高于历史偏高经验值15% [3] 配置策略建议 - 红利+科技是当下较为稳健的配置思路,红利品种自6月23日以来上涨5.67%,明显低于万得全A的23.95%,若市场继续调整,红利或仍将占优 [3] - 可密切跟踪成交集中度,当其回到35%-40%区间时,可适当加仓科技板块 [3] - 成交额可作为参考,当市场缩量至1.6万亿元以下时,距离抉择时刻(选择反弹或继续下跌)或已不远 [3]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仍处于美联储降息预期回撤的下跌通道中 [4] - 南向资金净流入98.32亿港元,中国海洋石油和小米集团分别净流入10.46亿港元和10.02亿港元,阿里巴巴净流出8.68亿港元 [1] - 港股创新药相关ETF流入幅度明显增大,港股通创新药ETF和港股通创新药ETF工银11月3日分别净流入9.44亿元和3.40亿元 [4] - 万得港股创新药指数自9月9日开始调整,至10月30日已下跌15.96%,来到120日均线附近 [4] 债券市场表现 - 债市整体延续缩量、震荡格局,尾盘央行买债消息落地,市场收益率冲高后回落 [4] - 全天短端继续调整,5年及以内国债收益率上行幅度在0.5-1.5bp区间,10年国债活跃券持平于1.79%,30年国债活跃券小幅下行0.4bp至2.14% [4] - 央行公告10月净买入国债200亿元,参考2024年8-12月操作,月度净买入规模通常在1000-3000亿元区间,10月200亿元规模偏小但具信号意义 [5] - 业绩排名前20%的利率型久期中枢为2.82年,信用型为2.16年,均在2024年以来50%分位数以下,为机构后续博弈长债留足空间,债市有望震荡下行 [6] 商品市场表现 - 受美元走强及"反内卷"政策预期降温双重压制,贵金属与"反内卷"主题相关品种普遍回调,沪金、沪银分别收跌0.50%和1.33% [6] - 工业金属走弱,沪铜和沪铝分别下跌1.54%和0.07% [6] - "反内卷"相关品种遭遇集中抛压,碳酸锂、多晶硅领跌,分别下跌4.34%和3.91%;焦煤、焦炭、工业硅跌幅均超2% [6] - 商品指数净流出近60亿元,新能源板块净流出超31亿元,有色板块净流出近24亿元,贵金属整体净流出超30亿元(沪金单品种流出23亿元,沪银流出7亿元) [7] 美元与贵金属 - 自10月29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表鹰派言论以来,美元指数连续5个交易日上涨,累计涨幅超过1.45%,突破100.1,创7月底以来新高,直接压制黄金价格 [7] - 尽管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追平历史最长纪录,理论上或拖累四季度GDP年化增速1-2个百分点,但贵金属对政治僵局的敏感度明显钝化 [7] "反内卷"品种分析 - 碳酸锂领跌核心在于枧下窝矿山复产预期再度升温,尽管9月去库趋势延续、旺季需求部分兑现,基本面相对稳健,但供给端不确定性压制价格 [8] - 多晶硅方面,SMM预计11月国内产量将环比下降10.4%,主要受枯水期电力约束及行业自律减产支撑,供给收缩逻辑仍在 [8] - 焦炭第三轮提涨将于11月5日正式落地,现货价仍然存在支撑 [8]
2026年经济与资产展望:经济渐入稳态,风偏继续提升
华西证券· 2025-11-04 23:17
经济基本面展望 - 预计2026年实际GDP增速为4.5%,名义GDP增速为4.7%,四个季度实际GDP同比分别为4.4%、4.5%、4.5%和4.6%[16][17][19] - 2026年CPI中枢预计回升至0.6%,PPI中枢收窄至-0.8%,下半年GDP平减指数转正[3][47][49][52] - 供给端优势显著,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5.5%,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3%,出口商品竞争力强[12][38] - 内需偏弱,消费受名义GDP增速放缓及居民储蓄倾向上升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预计为5.0%[11][20][38] - 投资增速放缓,制造业投资预计增长3.5%,房地产投资预计下降10%,基建投资增长5.0%[11][29][38] 政策展望 - 财政政策保持积极,2026年狭义赤字率预计为4.0%,广义赤字率约10.4%,支出向民生保障和"两重"项目倾斜[3][80][83] - 货币政策延续宽松,银行存款重定价后负债端成本下降,为LPR下调提供空间,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3][96] - 反内卷政策进入第二阶段,旨在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对物价影响预计结构性与温和[43][44] 资产展望 - 人民币汇率呈现稳中偏强,得益于出口竞争力和跨境贸易中占比提升(2025年上半年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28.1%)[3][111][112] - 市场风险偏好有望继续提升,名义GDP增速回升带动企业盈利改善,看好股票资产[3][19] - 中债利率短端平稳,长端易上难下;房地产销售面积预计同比下降4.5%,政策加力下降幅收窄[3][41] 外部环境与风险 - IMF预测2026年全球经济增速为4.0%,中国出口区域结构多元化,对美出口占比降至约12%,对东盟、拉美等地占比提升[6][34][35] - 风险提示包括地缘冲突等可能引发宏观经济超预期波动[3]
类权益月报:结构化的小风浪-20251104
华西证券· 2025-11-04 22:56
市场回顾与阶段分析 - 10月市场经历TACO-防御-进攻三阶段,万得全A在10月14-20日累计下跌2.34%[1] - 10月下旬政策与中美关系利好推动反弹,上证指数于10月29日登上4000点[9] - 10月中上旬风格切换至红利(如煤炭领涨),下旬科技主线(AI、半导体)修复[10] 核心矛盾与结构风险 - 市场主要矛盾为牛市底色不变但结构风险凸显,体现在交易集中度高和个股估值偏高[1] - 成交额前5%个股成交占比在9月30日达46%高位,超45%的风险经验值[22] - 股价超历史95%分位数的个股占比在8月20日达23%,远高于15%的警示线[22] - 结构风险缓释后,成交集中度于10月17日降至41.77%,高价股占比降至14.48%[28] 转债市场动态 - 转债估值高位波动,80元平价估值中枢为52.17%,100元平价为33.15%[15] - 各价位转债估值历史分位数均处95%-100%区间,处于历史高点[20] - 年末绝对收益机构考核(11/12月末)可能引发估值波动和止盈需求[2][43] - 强赎压力仍存(10月近30只转债达条件),但下修博弈效率降低[49][56] 策略展望与配置建议 - 市场或延续震荡上涨,结构风险释放后增配机会显现[3] - 科技为中长期主线,但需关注成交集中度降至30%-35%、高价股占比降至5%附近的反弹信号[69] - 红利板块拥挤度分位数仅57%,可作为避险工具对冲波动[71] - 11月中上旬为结构风险释放窗口,下旬进入政策博弈阶段[3][79] 风险提示 - 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及市场风格加速轮动可能影响转债估值[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