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

搜索文档
伟测科技:可转债打新系列:伟测转债:国内头部第三方IC测试企业-20250408
民生证券· 2025-04-08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对伟测转债进行分析,认为其发行规模 11.75 亿元,债底保护一般,平价低于面值,预计上市价格 122 元左右,建议积极参与新债申购;公司是国内领先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企业,有技术研发、客户资源等优势,虽 2024Q1 - Q3 净利润下降,但营收增长,募投项目前景良好 [3][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伟测转债基本条款与申购价值分析 - 转债基本条款:伟测转债发行规模 11.75 亿元,债项与主体评级 AA/AA 级,转股价 82.15 元,截至 2025 年 4 月 3 日转股价值 97.24 元,发行期限 6 年,债底 97.72 元,若全部转股对总股本摊薄压力 12.56%,对流通股本摊薄压力 18.18% [3][12] - 中签率分析:截至 2025 年 4 月 3 日,前两大股东分别持股 30.87%、5.00%,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 61.12%,预计首日配售规模 65%左右,剩余网上申购新债规模 4.11 亿元,假设网上申购账户 750 - 850 万户,预计中签率 0.0048% - 0.0055% [4][14] - 申购价值分析:公司所处集成电路封测行业,截至 2025 年 4 月 3 日,PS(TTM)为 9 倍,市值 90.93 亿元,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今年以来正股上涨 36.50%,股价弹性大,无股权质押;参考同行业转债,给予伟测转债上市首日 25%溢价,预计上市价 122 元左右,建议积极申购 [5][15] 伟测科技基本面分析 - 所处行业及产业链分析:公司是国内知名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企业,主营晶圆和芯片成品测试等,业务涵盖多种芯片类型、制程、尺寸及下游应用领域;行业处于产业链中游,上游测试设备国产化率待提升,全球集成电路行业规模增长,中国大陆是第一大市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规模扩大,设计业占比首位,测试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独立第三方测试服务”模式市占率提升,内资企业发展快 [16][21][22] - 股权结构分析:截至 2025 年 4 月 3 日,上海蕊测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持股 30.87%为控股股东,骈文胜持有蕊测半导体 51.54%股份,为实际控制人 [35] - 公司经营业绩:2024Q1 - Q3 营收 7.40 亿元,同比上升 43.62%,营业成本 4.86 亿元,同比上升 53.09%;主营业务毛利率逐年下降,2024Q1 - Q3 归母净利润 0.62 亿元,同比下降 30.81%;期间费用率下降,现金流回收有所下降 [38][39][41] - 同业比较与竞争优势:2024 年 1 - 9 月公司营收增长率和销售毛利率高于行业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公司是国内领先独立第三方集成电路测试企业,有技术研发、客户资源、地理位置、产能规模优势;截至 2025 年 4 月 7 日,PS(TTM)为 9 倍,估值处于同业中等偏上水平 [43][45][47] 募投项目分析 - 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 11.75 亿元,拟用于无锡集成电路测试基地项目、晶圆级及成品测试基地项目和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 [50] - 中国大陆集成电路测试市场需求前景广,独立第三方测试渗透率有提升空间,募投项目可扩充高端测试产能,符合国家战略方向,投资回售期分别为 8.94 年/7.19 年,IRR 分别为 16.43%/17.33%,前景良好 [50][51]
保险行业点评:长期的力量:调整偿付能力,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民生证券· 2025-04-08 16: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保险行业“推荐”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拓宽险资权益投资空间,有望提升险企权益投资弹性并助力资本市场发展 [3] - 《通知》助力提升保险资金入市,拓宽权益投资和总投资收益弹性,促进“长钱入市”,保险行业有望共享资本市场发展成果,头部险企将充分受益 [6] - 近期保险板块大幅回调,估值仍处较低位置,后续宏观政策落地有望带动估值反弹,建议积极关注中国太保,关注中国财险、中国太平、中国平安、阳光保险、中国人寿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调整内容 - 简化档位标准,上调[150%,200%)、[250%,300%)和350%以上三个档位权益资产配置比例5%,分别从25%/35%/45%提升至30%/40%/50% [3] - 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导险企支持实体经济 [3] - 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提升税延养老普通账户投资灵活性,推动长期养老金入市和养老第三支柱发展 [3] 理论权益增配规模测算 - 截至2024年末,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中国太平理论上可将权益配置比例提升5%,带来的理论权益增配规模分别为1417亿元、883亿元和867亿元,合计约3168亿元 [4] 理论潜在配置空间测算 - 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理论上潜在配置空间分别为4597亿元/26719亿元/7448亿元/1016亿元/4071亿元/2741亿元/912亿元,合计47504亿元 [5] 图表信息 - 图1展示各大险企2024年化总投资收益率及同比情况,中国平安为“综合投资收益率”,2024年报未披露“总投资收益率” [10][11] - 图2展示主要上市险企股票和基金配置占比在2023 - 2024年的变化 [12] - 图3展示人身险公司年化财务投资收益率及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 [14]
钒钛股份:2024年年报点评:钒产品价格下跌拖累业绩,期待行业反转-20250408
民生证券· 2025-04-08 16: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4][5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钒产品价格下跌拖累业绩,但2024Q4业绩环比上升;公司是世界主要钒制品供应商,钒电池相关业务前景广阔,6万吨熔盐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投产;随着钒行业景气度回升和钒电池应用市场扩大,公司业绩释放可期 [1][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2.09亿元,同比-8.15%;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73.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75.87% [1][10] - 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7.35亿元,同比-15.16%、环比-17.52%;归母净利1.02亿元,同比-45.91%、环比+122.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52.10%、环比+143.77% [1][10] - 2025年公司经营目标为完成钒产品(以V2O5计)5.25万吨,硫酸法钛白粉22.55万吨,氯化法钛白粉6.45万吨,钛渣19.2万吨 [10] 点评 钒产品价格下跌拖累业绩 - 量:2024年钒产品销量为5.36万吨,同比增长6.74%;钛白粉销量为25.80万吨,同比增长1.10%;钛渣销量为14.61万吨,同比下降24.18% [1][19] - 价:2024年五氧化二钒市场价格同比-26%,钛白粉和钛渣市场价格同比分别+2%和+17%;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6.81pct,至7.59% [2][19] - 费用:2024年公司三费费用同比-17.33%至2.16亿元,占营收比重下滑至1.64%;单季度看,24Q4公司三费同比-47.99%,至0.52亿元 [34][37] 2024Q4业绩环比上升,同比下降 - 环比:2024Q4归母净利润环比增加0.56亿元,主要增利点在于毛利、减值损失等、少数股东损益;主要减利点包括费用和税金、所得税、营业外利润、其他/投资收益 [40] - 同比:2024Q4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0.87亿元,主要增利点在于费用和税金、减值损失、少数股东损益、所得税、营业外利润;主要减利点为毛利、其他/投资收益 [40] 核心看点 - 公司是世界主要的钒制品供应商,具备年经营钛精矿175万吨和年产钒制品(以V2O5计)4.42万吨、钛白粉30万吨、钛渣24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3][43] - 钒电池相关业务发展前景广阔,2025年公司向大连融科供应多钒酸铵20000吨(折五氧化二钒),比2024年实际销量增长35%;2022 - 2024年,公司与大连融科相关交易金额合计约为24.73亿元(不含税) [3][44] - 6万吨熔盐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投产,截至2024年底,公司氯化法钛白粉产能达到7.5万吨/年,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4][4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假设与业务拆分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8.7、149.2与159.6亿元,分别同比+5.0%、+7.5%与+7.0%;预计毛利率分别为9.5%、10.5%与11.3% [53][54] 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 选取钢铁板块方大炭素与首钢股份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估值略高于可比公司均值,但PEG为0.61,低于可比公司均值,估值相对合理 [5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依次为5.92/7.83/9.32亿元,对应PE依次为40/30/26倍 [4][55]
南美盐湖24Q4跟踪:成本被低估,扩产进度放缓
民生证券· 2025-04-08 15: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 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锂价下行,澳矿出清开始,南美盐湖实际成本被低估,供应存在不及预期的可能,行业格局有望继续改善,建议重点关注具有产量弹性及成本优势的标的,重点推荐藏格矿业、中矿资源、永兴材料、雅化集团、盐湖股份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南美盐湖 24Q4 综述:成本被低估,多个扩产项目进度延后 - 锂价下行,龙头公司业绩同比下滑明显,2024 年 SQM 净利润 -4.1 亿美元,同比 -120%,雅宝经调整 EBITDA 为 11.4 亿美元,同比 -66%;24Q4 SQM 净利润 1.2 亿美元,同比 -41%,雅宝经调整 EBITDA 为 2.5 亿美元,同比扭亏为盈 [1][9] - 产能爬坡,24 年供给继续增加,24 年 SQM 锂盐销量 20.5 万吨,同比 +21%,Arcadium 盐湖提锂锂盐销量 4.2 万吨,C - O 盐湖碳酸锂产量 2.54 万吨,略超指引 [2][10] - 实际成本被低估,关注供给不及预期的可能,24Q4 SQM 单吨营业成本 0.69 万美元/吨等,南美盐湖项目盈利有限,部分亏损 [3][11] - Rincon 项目因成本压力暂停运营,多个项目扩产进度延后,如 SQM 3 万吨扩产项目推迟至 2026 年等,未来该区域供给增速或将放缓 [4][13] SQM:产量继续增长,盐湖龙头扩产进度延后 - 业绩方面,2024 年公司营收 45.3 亿美元,同比 -39%,净利润 -4.1 亿美元,同比 -120%,24Q4 营收 10.7 亿美元,同比 -18%,净利润 1.2 亿美元,同比 -41% [16] - 锂业务业绩,2024 年营收 22.4 亿美元,同比 -57%,毛利 5.9 亿美元,同比 -74%,24Q4 营收 5.3 亿美元,同比 -33%,毛利 1.3 亿美元,同比 -42% [18] - 出货量 2024Q4 锂盐销量 5.8 万吨,环比 +13%,全年 20.5 万吨,同比 +21%;24Q4 锂盐售价 0.92 万美元/吨,同比 -41%;24Q4 锂盐营业成本 0.69 万美元/吨,同比 -37% [23] - 24Q4 单吨营业成本(不含权益金)0.57 万美元,环比 -6.6%,锂盐价格下跌,权益金同步下降 [25] - 扩产项目进度,智利 3 万吨扩产项目推迟至 2026 年,中国四川项目有扩产,澳大利亚项目按进度推进,2025 年自有矿权益产能将增至 27.5 万吨 [28] - 2025 年指引,销量预计同比 +15%至 23.6 万吨,资本开支预计约 11 亿美元,同比降 31.3% [29] Albemarle:销量继续增长,冶炼端项目出现放缓 - 业绩方面,2024 年营收 53.8 亿美元,同比 -44%,经调整 EBITDA 为 11.4 亿美元,同比 -66%,24Q4 营收 12.3 亿美元,同比 -48%,经调整 EBITDA 为 2.5 亿美元,同比 +180% [30] - 锂业务业绩,2024 年销量 20.3 万吨 LCE,同比 +27%,营收 30.2 亿美元,同比 -57%,24Q4 销量 4.9 万吨 LCE,同比 -10%,营收 6.2 亿美元,同比 -63% [33] - 项目进度,智利扩产项目继续爬坡,美国项目预计延后;澳大利亚项目暂停三期建设,中国部分项目有产线切换和停产维护计划 [39] - 2025 指引,销量规划增长 0 - 10%,资本开支下调至 7 - 8 亿美元,同比下调超 50% [40] Arcadium:多个扩产项目进度放缓,成本被低估 - 2024 年营收 10.1 亿美元,经调整 EBITDA 为 3.2 亿美元,24Q4 营收 2.9 亿美元,环比 +42.3%,经调整 EBITDA 为 0.7 亿美元,环比 +71.8% [44] - 扩产项目进度延后,28 年盐湖提锂产能将从 7.5 万吨增至 10 万吨,2024 年销量 4.2 万吨,24Q4 销量 1.3 万吨,环比 +53.7%,2025 年产量目标 5.8 万吨,同比增长约 38% [45] Hombre Muerto:扩产项目延后,投资强度较高 - 扩产进度延后,28 年产能计划从 3.2 万吨增至 5.7 万吨 LCE,远期规划 11.7 万吨 LCE [53] - Fénix 项目单吨运营成本 5500 - 6500 美元,1 万吨扩产项目延期至 28H1 投产,未来 3 万吨项目预计投资 15 亿美元,单万吨投资额 5 亿美元 [54] - Sal de Vida 一期 1.5 万吨产能投产时间延至 26H2,成本指引 6000 - 7000 美元/吨,二期 3 万吨产能规划资本开支 9 亿美元,单万吨投资额 3 亿美元 [55] Olaroz:产能继续爬坡,单吨成本 6500 - 7500 美元 - 产能继续爬坡,截至 24Q3 总产能 4.3 万吨,2025 年产量指引 3.1 万吨 [60] - 单吨运营成本 6500 - 7500 美元/吨 [60] Cauchari:投产进度延后,成本再度上调 - 2.5 万吨碳酸锂产能延期至 28 年后投产 [61] - 运营成本上调,24Q3 投产后单位运营成本约 6500 - 7500 美元 [61] - 2.5 万吨产能预计资本开支 6.5 亿美元,单万吨投资额 2.6 亿美元 [61] Cauchari - Olaroz:24 年产量略超预期,规划 DLE 产线降成本 - 一期 4 万吨产能 2023 年 6 月投产,二期规划 4 万吨产能,24Q4 准备投资申请 [64] - 2024 年产量 2.54 万吨,略超指引,24Q4 产量 0.85 万吨,环比增长 25%,平均产能利用率 85% [64] - 2025 年产量目标 3.0 - 3.5 万吨 [64] - 24 年 C1 现金成本 7131 美元/吨,24Q4 为 6630 美元/吨,计划增加 5000 吨示范线,25 年底调试 [64] 其它盐湖项目 - 紫金矿业 3Q 盐湖一期 2 万吨产能计划 25Q3 投产,二期规划 3 万吨产能 [68] - 赣锋锂业 Mariana 盐湖 2 万吨氯化锂产能 25 年初投产,PPG 项目进度放缓 [68] - 盛新锂能 SDLA 项目 2500 吨 LCE 产能运营中,Pocitos 项目早期勘探 [71] - 西藏珠峰 SDLA 3 万吨项目 24Q3 环评通过,进度不及预期 [72] - Argosy 暂停 Rincon 2000 吨项目运营,优先推进 12000 吨项目,美国项目勘探放缓 [72] - Eramet Centenario - Ratones 项目延期至 24 年底投产,预计 25 年产量 1 - 1.3 万吨 LCE,成本上调至约 5000 美元/吨 LCE [73] - POSCO Hombre Muerto 一期 2.5 万吨产能 24Q2 投产,二期产能下调,投产时间推迟至 25Q3 [74] - 力拓 Rincon 盐湖 3000 吨项目 24Q4 延期投产,28 年产能扩张至 6 万吨,预计投资 25 亿美元 [74] - Galan Lithium HMW 一期 0.54 万吨产能投产时间推迟至 26H1,远期规划扩张至 6 万吨 [75] - Lake Resources Kachi 盐湖一期 2.5 万吨项目 28 年投产,目前资源量 1060 万吨 LCE [76] - Lithium South HMN 盐湖项目设计产能提升至 1.56 万吨,24Q3 完成第一阶段环评 [79] 投资建议 - 建议重点关注具有产量弹性及成本优势的标的,重点推荐藏格矿业、中矿资源、永兴材料、雅化集团、盐湖股份 [4][80]
长期的力量:调整偿付能力,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民生证券· 2025-04-08 15: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对保险行业“推荐”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优化保险资金比例监管政策,拓宽险资权益投资空间,提升险企权益投资弹性并助力资本市场发展 [3] - 《通知》助力提升保险资金入市,拓宽权益投资和总投资收益弹性,促进“长钱入市”,保险行业有望共享资本市场发展成果,头部险企将充分受益 [6] - 近期权益市场和保险板块回调是配置保险板块的舒适区,后续宏观政策落地有望带动保险资、负两端受益和估值反弹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政策调整内容 - 简化档位标准,上调[150%,200%)、[250%,300%)和350%以上三个档位权益资产配置比例5%,分别从25%/35%/45%提升至30%/40%/50% [3] - 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引导险企支持实体经济 [3] - 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提升税延养老普通账户投资灵活性,推动长期养老金入市和养老第三支柱发展 [3] 理论权益增配规模测算 - 截至2024年末,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中国太平因偿付能力充足率符合条件,理论上可将权益配置比例提升5%,带来的理论权益增配规模分别为1417亿元、883亿元和867亿元,合计约3168亿元 [4] 理论潜在配置空间测算 - 截至2024年末,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中国人保、中国太平、阳光保险理论上配置上限规模分别为20309亿元、38873亿元、11340亿元、5077亿元、7066亿元、5203亿元、1745亿元,实际权益配置规模分别为15712亿元、12154亿元、3892亿元、4061亿元、2995亿元、2462亿元、833亿元,理论上潜在配置空间分别为4597亿元、26719亿元、7448亿元、1016亿元、4071亿元、2741亿元、912亿元,合计47504亿元 [5] 投资建议 - 建议积极关注中国太保,关注中国财险、中国太平、中国平安、阳光保险、中国人寿 [7]
钒钛股份(000629):2024年年报点评:钒产品价格下跌拖累业绩,期待行业反转
民生证券· 2025-04-08 15:1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推荐”评级 [4][5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钒产品价格下跌;随着钒行业景气度回升和钒电池应用市场扩大,公司业绩释放可期 [1][4][5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32.09亿元,同比-8.15%;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73.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75.87% [1][10] - 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7.35亿元,同比-15.16%、环比-17.52%;归母净利1.02亿元,同比-45.91%、环比+122.0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52.10%、环比+143.77% [1][10] - 2025年公司经营目标为完成钒产品(以V2O5计)5.25万吨,硫酸法钛白粉22.55万吨,氯化法钛白粉6.45万吨,钛渣19.2万吨 [10] 点评 钒产品价格下跌拖累业绩 - 量:2024年钒产品销量为5.36万吨,同比增长6.74%;钛白粉销量为25.80万吨,同比增长1.10%;钛渣销量为14.61万吨,同比下降24.18% [1][19] - 价:2024年五氧化二钒市场价格同比-26%,钛白粉和钛渣市场价格同比分别+2%和+17%;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6.81pct,至7.59% [2][19] - 费用:2024年公司三费费用同比-17.33%至2.16亿元,占营收比重下滑至1.64%;单季度看,24Q4公司三费同比-47.99%,至0.52亿元 [34][37] 2024Q4业绩环比上升,同比下降 - 环比:2024Q4归母净利润环比增加0.56亿元,主要增利点在于毛利、减值损失等、少数股东损益;主要减利点包括费用和税金、所得税、营业外利润、其他/投资收益 [40] - 同比:2024Q4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0.87亿元,主要增利点在于费用和税金、减值损失、少数股东损益、所得税、营业外利润;主要减利点为毛利、其他/投资收益 [40] 核心看点 - 公司是世界主要的钒制品供应商,具备年经营钛精矿175万吨和年产钒制品(以V2O5计)4.42万吨、钛白粉30万吨、钛渣24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 [3][43] - 钒电池相关业务发展前景广阔,有望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绩增长点;2025年公司向大连融科供应多钒酸铵20000吨(折五氧化二钒),比2024年实际销量增长35% [3][44] - 6万吨熔盐氯化法钛白粉项目投产,公司氯化法钛白粉产能达到7.5万吨/年,市场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4][4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盈利预测假设与业务拆分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38.7、149.2与159.6亿元,分别同比+5.0%、+7.5%与+7.0%;预计毛利率分别为9.5%、10.5%与11.3% [53][54] 估值分析与投资建议 - 选取钢铁板块方大炭素与首钢股份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估值略高于可比公司均值,但PEG为0.61,低于可比公司均值,估值相对合理 [5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依次为5.92/7.83/9.32亿元,对应PE依次为40/30/26倍 [4][55]
锡业股份:2024年年报点评:缴纳矿权出让收益+减值等拖累业绩,矿端紧张看好锡价上行-20250407
民生证券· 2025-04-07 22: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7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锡、铟行业全球龙头,资源禀赋优异,目前锡供给侧扰动不断,供应紧张局面加剧,需求侧电子需求稳步复苏,叠加光伏迎抢装需求、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锡价中枢有望持续上行,公司有望深度受益锡价上行 [5][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419.73 亿元,同比减少 0.91%;归母净利润 14.44 亿元,同比增加 2.55%;扣非归母净利 19.43 亿元,同比增加 40.48%;扣非净利润显著增长因 2024 年锡价、锌价同比显著增长,缴纳矿权出让收益以及计提减值影响归母净利润,使其增幅较少 [1][12] - 2024Q4 公司实现营收 127.60 亿元,同比增加 46.64%、环比增加 22.25%;归母净利润 1.61 亿元,同比减少 48.63%、环比减少 66.74%;扣非归母净利 4.93 亿元,同比增长 25.47%、环比增加 9.12% [1][12] 点评:锡供给扰动不断,驱动锡价上行 同比来看,锡价上行扣非净利显著增长 - 2024 年公司营收 419.73 亿元,其中锡锭营收 147.24 亿元,同比增长 34.11%,锡材营收 11.03 亿元,同比减少 47.93%,铜产品收入 85.86 亿元,同比增长 9.45%,锌产品 29.46 亿元,同比增长 13.87%,贸易业务收入 115.46 亿元,同比减少 25.47%,2024 年贸易业务占营收比重 27.5%,同比下降 9.06pct [19] - 2024 年公司有色金属产量 36.10 万吨,同比增长 4.05%,创下历史新高;锡/铜/锌/铅/银/铟产量分别为 8.48 万吨/13.03 万吨/14.40 万吨/1848 吨 /145 吨 /127 吨;锡、铜、锌原矿金属自给量分别为 3.12/2.69/11.38 万吨,对应自给率分别为 30.21%、15.91%、72.72%;锡锭销量 7.89 万吨,同比增长 20.41%,锡材销量为 0.5 万吨,同比减少 59.08%,铜产品销量为 13.04 万吨,同比增加 0.84%,锌产品销量为 14.57 万吨,同比增长 7.01%;公司锡的产销量自 2005 年以来始终位居全球第一 [2][21] - 2024 年公司主要产品平均价格同比显著提升,锡金属价格维持宽幅震荡走势,整体中枢上行;上半年受供给端紧张局势影响,沪锡价格震荡走强,下半年受宏观经济降温等影响震荡走弱,但下游采购力度尚可形成支撑;锡锭平均价格为 18.66 万元/吨,同比增长 11.38%,铜产品平均价格为 6.58 万元/吨,同比增加 8.54%,锌产品平均价格为 2.02 万元/吨,同比增长 6.42% [22][23] - 2024 年公司综合毛利率增加 0.44pct 到 9.59%,净利率上涨 0.14pct 到 3.74%;实现毛利 40.26 亿元,同比上升 3.82%,其中锡锭毛利为 17.42 亿元,同比增加 35.32%,占总毛利比重同比上升 10.05pct 至 43.26%,锡材毛利为 0.093 亿元,同比减少 95.11%,占总毛利比重同比下降 4.67pct 至 0.23%,铜产品毛利为 0.134 亿元,同比减少 95.29%,占总毛利比重为 0.33%,锌产品毛利为 11.04 亿元,同比增加 20.50%,占总毛利比重同比增加 3.80pct 至 27.44% [27] - 2024 年受锡价上行影响公司锡产品单吨毛利提升,锡锭产品单吨毛利为 2.21 万元/吨,同比上升 12.30%,铜产品单吨毛利为 0.01 万元/吨,同比下降 95.33%,锌产品单吨毛利为 0.76 万元/吨,同比上升 12.61%;锡锭、铜产品营业成本包含采矿权出让收益,合计计入成本约 5.14 亿元,略微拖累毛利表现 [28] - 2024 年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同比持续下降,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期间费用为 15.61 亿元,期间费用占营收比重下降 0.53pct 到 3.72%,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 25.90%至 6079.18 万元,管理费用同比减少 21.77%至 8.11 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减少 33.30%至 2.92 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61.92%至 3.97 亿元,主要原因是公司在地质找矿和冶炼方面加大相关技术研究力度 [30] - 2024 年公司获得投资收益 1.92 亿元,主要是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和本期处置联营企业股权产生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为 -1.67 亿元,主要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信用减值损失为 -5350 万元,主要是计提坏账准备 [30] - 2024 年业绩同比微增主要系金属价格上行带动毛利提升,同时费用减少以及投资收益增加;减利项主要来自公允价值变动(-0.1 亿元)、营业外收支(-1.56 亿元)、所得税(-0.46 亿元)、减值损失等(-1.63 亿元)、少数股东损益(-0.08 亿元),增利项主要来自毛利(+1.48 亿元)、费用和税金(+1.62 亿元)、其他/投资收益等(+1.09 亿元) [37] - 2024 年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降低,为 40.19%,资产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性净现金流为 34.05 亿元,同比增加 55.25%,主要系本期经营性应收款减少及经营性应付款增加;净资产收益率为 7.69%,同比下降 0.60pct [37] 锡价环比下行,非经常性因素导致盈利环比下滑 - 2024Q4 锡价环比下行,公司毛利率环比下降 6.16pct 到 4.93%;净利率环比下降 3.06pct 到 1.75%,期间费用率环比显著下行到 1.92%;2024 年四个季度锡价均价分别为 21.72 万元/吨、26.40 万/吨、26.00 万元/吨、25.05 万元/吨,锡价年内主要受到印尼、缅甸锡矿供应扰动以及宏观预期影响出现阶段性波动 [42] - 同比来看,2024Q4 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 1.53 亿元;减利项主要来自于毛利(-4.64 亿元)、减值损失等(-1.98 亿元)、公允价值变动(-0.09 亿元)、少数股东损益(-0.20 亿元);增利项主要来自于费用和税金(+2.30 亿元)、其他/投资收益等(+1.95 亿元)、所得税(+0.14 亿元)、营业外收支(+0.99 亿元) [49] - 环比来看,2024Q4 公司归母净利润环比减少 3.23 亿元;减利主要来自于毛利(-5.29 亿元)、减值损失等(-2.52 亿元)、营业外收支(-0.11 亿元)、少数股东损益(-0.45 亿元);增利项主要在于其他/投资收益(+1.28 亿元)、费用和税金(+2.68 亿元)、所得税(+1.26 亿元) [49] 核心看点:锡、铟行业全球龙头,矿端紧张有望驱动锡价持续上行 公司锡、铟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 公司为锡、铟行业全球龙头,资源禀赋优异,具备“采选 - 冶炼 - 精深加工新材料”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有望受益电子需求复苏 [57] - 2024 年公司保有资源量为矿石量 2.58 亿吨,锡金属量 62.62 万吨、铜金属量 114.99 万吨、锌金属量 366.10 万吨、铟 4,821 吨、三氧化钨量 7.78 万吨、铅金属量 9.63 万吨、银 2,460 吨;下属矿山单位共投入勘探支出 1.01 亿元,全年新增有色金属资源量 5.24 万吨,其中锡 1.76 万吨、铜 3.48 万吨 [2][57] - 2023 年公司锡金属在国内锡市场占有率为 47.98%,同比上升 0.06pct,全球锡市场占有率为 25.03%,同比上升 2.11pct;精铟产量全球市场占有率为 5.01%,国内市场占有率为 7.35%,其中原生铟全球市占率约 11.35%,国内市占率约 29.79% [57] - 2024 年公司锡矿产量 3.12 万吨,同比减少 2.46%,铜矿产量 2.69 万吨,同比减少 12.32%,锌矿产量 11.38 万吨,同比减少 7.21%;统筹规划区域矿山建设,优化生产布局,系统配置采选资源,充分释放区域产能,聚力攻关采选关键技术,进一步增强矿山价值创造能力,保障公司自给原料供应,实现锡精矿、铜精矿、锌精矿自给率分别为 30.21%、15.91%、72.72% [58] - 2024 年公司拥有锡冶炼产能 8 万吨/年、阴极铜产能 12.5 万吨/年、锌冶炼产能 10 万吨/年,压铸锌合金产能 5 万吨/年,铟冶炼产能 60 吨/年,参股的新材料公司拥有锡材产能 4.3 万吨/年、锡化工产能 2.71 万吨/年,位列 2024 年全球十大精锡生产商中第一位 [58] - 公司持续强化市场竞争力,积极通过战略合作巩固龙头地位,保障锡原料采购确保稳产创效;2025 年计划产品锡 9 万吨、产品铜 12.5 万吨、产品锌 13.16 万吨、铟锭 102.3 吨;2024 年与印尼 PT 蒂玛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签署《锡产业合作协议》,与兴业银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60] 供给扰动不断,需求稳步向好驱动锡价上行 - 缅甸复产进度或继续延迟,减量影响持续加剧锡矿紧缺局势;2023 年 8 月 1 日起,缅甸佤邦停止一切勘探、开采、加工等作业,目前尚未复产,2024 年 4 月起缅甸锡精矿进口量显著下降,2024 年进口量约 7.64 万实物吨(不足 2 万金属吨),同比减少 58%;2025 年 3 月底传出复产计划,原定 4 月 1 日召开筹备会议,但受地震影响推迟,25 年复产量预计难以对冲 24 年减量,矿端紧缺局势难改 [61] - 受出口许可证颁布延迟影响,印尼 2024 年精炼锡出口量显著下降,资源枯竭趋势增加锡供给不确定性;24Q1 印尼精炼锡出口基本处于暂停状态,后续逐步修复,2024 年出口量约 4.6 万吨,同比显著下降 33%;印尼锡矿资源枯竭趋势显著,垄断企业天马公司陆地锡矿产量显著下降,未来锡矿供应不确定性增加 [63][64] - 刚果金战乱导致 Alphamin 的 Bisie 锡矿暂停运营,加剧锡矿供应扰动;2025 年 3 月 13 日,该锡矿因武装袭击暂停运营,年产能于 2024 年提高约 60%,目前每年总产量约为 20000 吨金属锡,2024 年产量约 1.73 万吨,同比提升 38%,占据全球锡矿供应约 6.2%;目前刚果金政府军和 M23 叛军尚未有效和谈,该锡矿短期难以复产,加剧锡矿短缺 [66] - 马来西亚冶炼厂因燃气管道爆炸暂时停产,增添供应扰动因素;2025 年 4 月 3 日宣布位于印达岛的锡冶炼厂暂时停产,爆炸于 4 月 1 日发生,造成燃气供应中断;尚未公布燃气恢复的具体时间表;2024 年精炼锡产量为 16300 吨,为全球第五大精炼锡生产商,占据全球精炼锡供应比例约 4.4% [69] - 锡矿供应持续紧张,锡精矿加工费持续下行;国内锡矿产区产量基本保持平稳,缅甸进口矿为重要补充渠道,2024 年因缅甸进口锡矿显著减量,国内锡矿供需持续紧张,加工费持续下行;2024 年 6 月至今,锡精矿加工费(云南)从 17500 元/吨下行至 12500 元/吨,基本处于行业盈亏平衡线,2024 年 12 月至今下行呈现加速趋势;目前缅甸复产或将推迟,刚果金锡矿暂停运营影响也将逐渐反映,国内锡矿紧缺局势难改 [72] - 电子需求稳步复苏,光伏抢装拉动增量需求;电子行业需求自 2023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修复,2024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实现 618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95%,2025 年 1 月实现 565.2 亿美元,同比增速达 17.90%,电子需求上行趋势确定,有望受益 AI 应用叠加汽车电子放量持续增长;2025 年 1 月和 2 月,光伏市场发布两个重磅政策,部分投资商加紧争取在 5 月 1 日和 6 月 1 日之前实现并网,带动光伏抢装需求迅速增长,也带动了企业排产和出货增加;光伏焊带耗锡量占精炼锡需求近些年快速提升已接近 10%,深度受益光伏抢装需求 [7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71/25.06/25.53 亿元,对应 2025 年 4 月 7 日的 PE 分别为 10X/9X/9X,维持“推荐”评级 [5][78]
锡业股份(000960):2024年年报点评:缴纳矿权出让收益+减值等拖累业绩,矿端紧张看好锡价上行
民生证券· 2025-04-07 20: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5][7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为锡、铟行业全球龙头,资源禀赋优异,具备“采选 - 冶炼 - 精深加工新材料”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有望受益电子需求复苏 [57] - 锡供给侧扰动不断,缅甸地震影响复产进度、刚果金战乱影响非洲锡矿供应,供应紧张局面加剧,需求侧电子需求稳步复苏,叠加光伏迎抢装需求、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增长,锡价中枢有望持续上行,公司有望深度受益锡价上行 [5][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公司发布 2024 年年报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419.73 亿元,同比 -0.91%;归母净利润 14.44 亿元,同比 +2.55%;扣非归母净利润 19.43 亿元,同比 +40.48%;扣非净利润显著增长因锡价、锌价同比显著增长,缴纳矿权出让收益以及计提减值影响归母净利润增幅 [1][12] - 2024Q4 公司实现营收 127.60 亿元,环比 +22.25%,同比 +46.64%;归母净利润 1.61 亿元,环比 -66.74%,同比 -48.63%;扣非归母净利润 4.93 亿元,环比 +9.12%,同比 +25.47% [1] 点评:锡供给扰动不断,驱动锡价上行 同比来看,锡价上行扣非净利显著增长 - 2024 年锡锭营收 147.24 亿元,同比增长 34.11%;锡材营收 11.03 亿元,同比减少 47.93%;铜产品收入 85.86 亿元,同比增长 9.45%;锌产品 29.46 亿元,同比增长 13.87%;贸易业务收入 115.46 亿元,同比减少 25.47%,贸易业务占营收比重 27.5%,同比下降 9.06pct [19] - 2024 年有色金属产量 36.10 万吨,同比增长 4.05%,创历史新高;锡、铜、锌、铅、银、铟产量分别为 8.48 万吨、13.03 万吨、14.40 万吨、1848 吨、145 吨、127 吨;锡、铜、锌原矿金属自给量分别为 3.12、2.69、11.38 万吨,自给率分别为 30.21%、15.91%、72.72%;锡锭销量 7.89 万吨,同比增长 20.41%,锡材销量 0.5 万吨,同比减少 59.08%;铜产品销量 13.04 万吨,同比增加 0.84%;锌产品销量 14.57 万吨,同比增长 7.01% [21] - 2024 年主要产品平均价格同比显著提升,锡锭平均价格 18.66 万元/吨,同比增长 11.38%,铜产品平均价格 6.58 万元/吨,同比增加 8.54%,锌产品平均价格 2.02 万元/吨,同比增长 6.42% [22][23] - 2024 年综合毛利率增加 0.44pct 到 9.59%,净利率上涨 0.14pct 到 3.74%;实现毛利 40.26 亿元,同比上升 3.82%,锡锭毛利 17.42 亿元,同比增加 35.32%,占总毛利比重同比上升 10.05pct 至 43.26%;锡材毛利 0.093 亿元,同比减少 95.11%,占总毛利比重同比下降 4.67pct 至 0.23%;铜产品毛利 0.134 亿元,同比减少 95.29%,占总毛利比重 0.33%;锌产品毛利 11.04 亿元,同比增加 20.50%,占总毛利比重同比增加 3.80pct 至 27.44% [27] - 2024 年锡锭产品单吨毛利 2.21 万元/吨,同比上升 12.30%;铜产品单吨毛利 0.01 万元/吨,同比下降 95.33%;锌产品单吨毛利 0.76 万元/吨,同比上升 12.61%;锡锭、铜产品营业成本包含采矿权出让收益约 5.14 亿元,略微拖累毛利表现 [28] - 2024 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同比持续下降,研发费用率同比上升;期间费用 15.61 亿元,占营收比重下降 0.53pct 到 3.72%,销售费用同比减少 25.90%至 6079.18 万元,管理费用同比减少 21.77%至 8.11 亿元,财务费用同比减少 33.30%至 2.92 亿元,研发费用同比增加 61.92%至 3.97 亿元 [30] - 2024 年获得投资收益 1.92 亿元,主要是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和处置联营企业股权产生的收益;资产减值损失 -1.67 亿元,主要是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信用减值损失 -5350 万元,主要是计提坏账准备 [30] - 2024 年业绩同比微增因金属价格上行带动毛利提升,费用减少以及投资收益增加;减利项来自公允价值变动、营业外收支、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少数股东损益,增利项来自毛利、费用和税金、其他/投资收益等 [37] - 2024 年资产负债率持续降低为 40.19%,资产结构不断优化;经营性净现金流 34.05 亿元,同比增加 55.25%,主要系本期经营性应收款减少及经营性应付款增加;净资产收益率 7.69%,同比下降 0.60pct [37] 锡价环比下行,非经常性因素导致盈利环比下滑 - 2024Q4 锡价环比下行,毛利率环比下降 6.16pct 到 4.93%;净利率环比下降 3.06pct 到 1.75%,期间费用率环比显著下行到 1.92%;四个季度锡价均价分别为 21.72 万元/吨、26.40 万/吨、26.00 万元/吨、25.05 万元/吨,锡价受印尼、缅甸锡矿供应扰动以及宏观预期影响出现阶段性波动 [42] - 2024Q4 归母净利润同比减少 1.53 亿元,减利项来自毛利、减值损失等、公允价值变动、少数股东损益;增利项来自费用和税金、其他/投资收益等、所得税、营业外收支 [49] - 2024Q4 归母净利润环比减少 3.23 亿元,减利来自毛利、减值损失等、营业外收支、少数股东损益;增利项在于其他/投资收益、费用和税金、所得税 [49] 核心看点:锡、铟行业全球龙头,矿端紧张有望驱动锡价持续上行 公司锡、铟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 公司为锡、铟行业全球龙头,资源禀赋优异,具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有望受益电子需求复苏 [57] - 2024 年保有资源量矿石量 2.58 亿吨,锡金属量 62.62 万吨、铜金属量 114.99 万吨、锌金属量 366.10 万吨、铟 4,821 吨、三氧化钨量 7.78 万吨、铅金属量 9.63 万吨、银 2,460 吨;下属矿山单位投入勘探支出 1.01 亿元,新增有色金属资源量 5.24 万吨,其中锡 1.76 万吨、铜 3.48 万吨 [57] - 2023 年锡金属国内市场占有率 47.98%,同比上升 0.06pct,全球市场占有率 25.03%,同比上升 2.11pct;精铟产量全球市场占有率 5.01%,国内市场占有率 7.35%,原生铟全球市占率约 11.35%,国内市占率约 29.79% [57] - 2024 年锡矿产量 3.12 万吨,同比减少 2.46%,铜矿产量 2.69 万吨,同比减少 12.32%,锌矿产量 11.38 万吨,同比减少 7.21%;实现锡精矿、铜精矿、锌精矿自给率分别为 30.21%、15.91%、72.72% [58] - 2024 年拥有锡冶炼产能 8 万吨/年、阴极铜产能 12.5 万吨/年、锌冶炼产能 10 万吨/年,压铸锌合金产能 5 万吨/年,铟冶炼产能 60 吨/年,参股的新材料公司拥有锡材产能 4.3 万吨/年、锡化工产能 2.71 万吨/年,位列 2024 年全球十大精锡生产商中第一位 [58] - 2025 年计划产品锡 9 万吨、产品铜 12.5 万吨、产品锌 13.16 万吨、铟锭 102.3 吨;2024 年与印尼 PT 蒂玛、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兴业银锡签订合作协议,巩固龙头地位,保障锡原料采购 [60] 供给扰动不断,需求稳步向好驱动锡价上行 - 缅甸复产进度或延迟,2024 年 4 月起锡精矿进口量显著下降,2024 年进口量约 7.64 万实物吨(不足 2 万金属吨),同比减少 58%;2025 年 3 月底传出复产计划,因地震推迟,25 年复产量预计难对冲 24 年减量,矿端紧缺局势难改 [61] - 印尼 2024 年精炼锡出口量约 4.6 万吨,同比显著下降 33%,受出口许可证颁布延迟影响,且锡矿资源枯竭趋势显著,未来供应不确定性增加 [63][64] - 2025 年 3 月 13 日,Alphamin 的 Bisie 锡矿因武装袭击暂停运营,年产能约 20000 吨金属锡,2024 年产量约 1.73 万吨,占全球锡矿供应约 6.2%,短期难以复产,加剧短缺 [66] - 2025 年 4 月 3 日,马来西亚冶炼厂因燃气管道爆炸暂时停产,2024 年精炼锡产量 16300 吨,占全球精炼锡供应比例约 4.4% [69] - 2024 年缅甸进口锡矿显著减量,国内锡矿供需紧张,锡精矿加工费持续下行,2024 年 6 月至今,云南从 17500 元/吨下行至 12500 元/吨,12 月至今加速下行,目前紧缺局势难改 [72] - 电子行业需求自 2023 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修复,2024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 618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95%,2025 年 1 月销售额 565.2 亿美元,同比增速达 17.90%,有望受益 AI 应用叠加汽车电子放量持续增长 [75] - 2025 年 1、2 月光伏市场发布政策,部分投资商加紧并网,带动光伏抢装需求迅速增长,企业排产和出货增加,光伏焊带耗锡量占精炼锡需求接近 10%,受益光伏抢装需求 [75]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23.71/25.06/25.53 亿元,对应 2025 年 4 月 7 日的 PE 分别为 10X/9X/9X,维持“推荐”评级 [5][78]
安集科技:可转债打新系列:安集转债: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商-20250407
民生证券· 2025-04-07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公司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安集转债展开分析,认为其债底保护充足、上市价格预计可观,建议积极参与新债申购;同时剖析安集科技基本面,指出其在行业中具有核心技术、产业链等优势,募投项目有助于提升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12][4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安集转债基本条款与申购价值分析 - 转债基本条款:安集转债发行规模8.31亿元,债项与主体评级为AA - /AA - 级,转股价168.11元,截至2025年4月3日转股价值96.07元,发行期限6年,各年票息算术平均值1.30元,到期补偿利率15%,债底96.35元,全部转股对总股本和流通股本摊薄压力均为3.82% [1][9] - 中签率分析:截至2025年4月3日,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持股30.81%、4.63%、2.73%,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48.83%,首日配售规模预计55%左右,剩余网上申购新债规模3.74亿元,假设网上申购账户750 - 850万户,预计中签率0.0044% - 0.0050% [2][11] - 申购价值分析:公司所处电子化学品Ⅲ行业,截至2025年4月3日收盘,PE(TTM)为39倍,市值208.68亿元,今年以来正股上涨15.89%,上市以来年化波动率159.08%,股权质押比例0.00%;安集转债规模小、债底保护足、平价低于面值,参考同行业转债,给予上市首日24%溢价,预计上市价格119元左右,建议积极申购 [3][12] 安集科技基本面分析 - 所处行业及产业链分析:公司是高端半导体材料公司,主营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业务收入以中国大陆为主;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上游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下游晶圆出货量将创新高;全球半导体材料规模持续增长,行业需求多样化改变头部企业垄断格局;半导体技术发展促进CMP行业发展,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倾向差异化、定制化 [13][17][24] - 股权结构分析:截至2025年4月3日,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持股30.81%、4.63%、2.73%,无实际控制人,自上市以来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变 [26] - 公司经营业绩:2024Q1 - Q3营收13.12亿元,同比上升46.10%,归母净利润3.93亿元,同比上升24.46%,销售毛利率58.56%,同比上升2.52pct,销售净利率29.92%,同比下降5.20pct;期间费用率同比稳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上升69.74% [30][31][33] - 同业比较与竞争优势:2024Q1 - Q3公司营收增长率、销售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公司是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商,具有核心技术、产业链优势,收入增长快、债务负担轻,估值处于同行业中等水平 [39][42][43] 募投项目分析 - 募集资金拟用于上海安集集成电路材料基地等5个项目,顺应产业趋势,可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供应能力、加强供应和生产研发水平、增强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上海安集项目达产后税后投资内部收益率11.65%,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10.58年,宁波安集项目达产后税后投资内部收益率37.97%,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6.52年 [46][47][49]
可转债打新系列:安集转债: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商
民生证券· 2025-04-07 19:3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围绕安集转债展开分析,认为其债底保护充足、上市价格预计可观,建议积极参与新债申购;同时指出安集科技经营业绩良好、竞争优势显著,募投项目有助于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和公司综合实力 [3][1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安集转债基本条款与申购价值分析 - 转债基本条款:安集转债发行规模 8.31 亿元,债项与主体评级为 AA -/AA -级,转股价 168.11 元,截至 2025 年 4 月 3 日转股价值 96.07 元,发行期限 6 年,各年票息算术平均值 1.30 元,到期补偿利率 15%,债底 96.35 元,全部转股对总股本和流通股本摊薄压力均为 3.82% [1][9] - 中签率分析:截至 2025 年 4 月 3 日,公司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 48.83%,预计首日配售规模 55%左右,剩余网上申购新债规模 3.74 亿元,假设网上申购账户 750 - 850 万户,预计中签率 0.0044% - 0.0050% [2][11] - 申购价值分析:公司所处电子化学品Ⅲ行业,截至 2025 年 4 月 3 日,PE(TTM)39 倍,市值 208.68 亿元,今年以来正股涨 15.89%,股价弹性大,无质押风险;安集转债规模小、债底保护足、平价低于面值,预计上市价格 119 元左右,建议积极申购 [3][12] 安集科技基本面分析 - 所处行业及产业链分析:安集科技是高端半导体材料公司,主营化学机械抛光液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业务收入以中国大陆为主,各地区营收逐年上升;公司处于半导体产业链上游,上游核心原材料依赖进口,下游晶圆出货量将创新高;全球半导体材料规模持续增长,国产替代趋势为国内企业带来机会;CMP 行业和功能性湿电子化学品行业发展前景良好 [13][18][19] - 股权结构分析:截至 2025 年 4 月 3 日,公司前三大股东分别持股 30.81%、4.63%、2.73%,无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未变 [26] - 公司经营业绩:2024Q1 - Q3 营收 13.12 亿元,同比升 46.10%,归母净利润 3.93 亿元,同比升 24.46%,销售毛利率 58.56%,同比升 2.52pct;期间费用率同比稳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升 69.74% [30][31][33] - 同业比较与竞争优势:2024Q1 - Q3 公司营收增长率和销售毛利率高于可比公司平均;公司是高端半导体材料供应商,有核心技术、产业链优势,收入增长快、债务负担轻,估值处于同行业中等水平 [39][42][43] 募投项目分析 - 募集资金拟用于上海安集集成电路材料基地等 5 个项目,总投资 9 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 8.305 亿元 [46] - 项目可顺应产业趋势,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强供应、生产和研发能力,增强资金实力、优化财务结构,且经济效益预期较好 [46][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