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证券(06030)
icon
搜索文档
江南化工股东紫金矿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质押1.8亿股,占总股本6.8%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55
股权质押情况 - 股东紫金矿业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向中信证券质押1.8亿股 占总股本比例6.8% [1] - 该股东累计质押股份1.8亿股 占其持股总数比例达69.2% [1] - 质押开始日为2025年9月3日 质押到期日为2025年9月3日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主营收入46.14亿元 同比增长3.71% [3] - 归母净利润4.27亿元 同比增长2.17% [3] - 扣非净利润4.28亿元 同比增长1.98% [3] - 第二季度单季收入26.01亿元 同比增长5.42% [3] - 第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2.81亿元 同比增长2.81% [3] - 毛利率30.52% 负债率41.0% [3]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民爆及新能源双主业 [3] - 财务费用6304.75万元 投资收益1083.17万元 [3]
惠泰医疗: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21
核心观点 - 深圳迈瑞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增持深圳惠泰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655,536股股份(占总股本0.46%),交易价格为每股248.20元,增持后合计持有惠泰医疗25.00%的股份 [1][9] - 本次权益变动基于对惠泰医疗的价值认可,信息披露义务人暂无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或处置股份的计划 [9] - 中信证券作为财务顾问对本次权益变动的合规性及信息披露真实性出具核查意见 [1][17] 权益变动方式 - 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增持,交易时间为2025年9月3日,增持数量655,536股,增持比例0.46% [9] - 权益变动前持有惠泰医疗34,597,913股(24.54%),变动后持有35,253,449股(25.00%) [9] - 本次变动股份不存在质押、冻结等权利限制情形 [9] 资金来源 - 增持资金总额为162,704,035.20元(655,536股×248.20元/股),全部来源于自有或自筹资金 [9] - 资金未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惠泰医疗及其关联方,也未通过资产置换等交易获取 [9] 信息披露义务人基本情况 - 深圳迈瑞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47,500万元人民币,由迈瑞医疗100%控股 [2] - 实际控制人为李西廷和徐航(迈瑞医疗共同实际控制人) [2] - 2024年总资产1,600,345.57万元,净资产收益率10.97%,资产负债率15.36% [7] 一致行动人情况 - 珠海彤昇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一致行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为深迈控,持有惠泰医疗3.48%股份 [8] - 2024年总资产126,663.95万元,净资产收益率32.95% [8] - 与深迈控同受迈瑞医疗控制,构成一致行动关系 [8] 业务与财务影响 - 惠泰医疗主营业务为电生理、冠脉通路和外周血管介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2] - 迈瑞医疗主营业务包括生命信息监测、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等医疗器械领域,与惠泰医疗不存在同业竞争 [12] - 2022-2024年关联交易涉及研发服务采购(2023年4,538万元)、营销服务(2023年173万元)及场地租赁(2022年0.59万元) [15] 公司治理承诺 - 信息披露义务人承诺保持惠泰医疗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及业务方面的独立性 [11] - 承诺规范关联交易,避免通过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 [14] - 承诺避免新增与惠泰医疗的同业竞争业务 [13]
振华风光: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贵州振华风光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2025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21
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对振华风光履行持续督导职责 包括现场检查及查阅公司治理 内部控制 资金往来 募集资金使用等文件[1] - 保荐人通过访谈高管 公开信息查询 舆情监控等方式进行持续督导[1] 财务表现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46,465.74万元 同比下降23.90% 主要因特种集成电路产品持续降价销售[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3.03% 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76.07% 因产品毛利率下降及信用减值损失增加[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21,211.38万元 因加强货款催收及优化生产计划[6] - 总资产552,771.05万元 较2024年末微增0.83%[5] 研发投入与进展 - 2025年1-6月研发投入7,698.37万元 同比增长7.98% 占营业收入比例16.57%[14] - 申请发明专利30件 实用新型专利1件 软件著作权4件 累计获得发明专利49件[14] - 构建五地协同研发网络 与高校共建实验室 掌握超大规模ASIC SIP封装 RISC-V架构等核心技术[7][8] 核心竞争力 - 具备模拟集成电路全流程设计能力 工艺覆盖Bipolar CMOS等主流技术 支持4μm~28μm制程[7][8] - 建成超大规模协同计算集群 支持400人并发在线设计[8] - 提供全流程封装解决方案 覆盖陶瓷 金属 塑封等多种封装类型[9][10] - 通过IATF16949 AS9100等质量认证 质量管理体系国内领先[11] 市场与客户 - 客户以央企及其下属单位为主 集中度较高[3] - 报告期内推出新产品60余项 引进新需求75项 销售网络覆盖15个网点[12] - 深化"客户-方案-交付"三角营销模式 布局商业航天 车规电子等新赛道[12] 人才与团队 - 截至2025年6月末员工总数849人 研发人员261人 占比30.74%[13] - 通过校企合作 关键人才激励强化引育用留体系[13] 募集资金使用 - 募投项目进度延后 延期至2025年12月31日[15][17] - 募集资金使用履行决策程序 未发现违规情形[15]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持股40.12% 实际控制人中国电子集团合计控制43.04%股份[15]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持股无质押 冻结及减持情形[16]
唯科科技: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厦门唯科模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向特定机构投资者询价转让股份的核查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21
询价转让概况 - 本次询价转让涉及三家出让方:南京领唯创富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盐城克比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和盐城唯科投资合伙企业[1] - 拟转让股份上限为3,750,000股 占公司总股本125,256,497股的2.99%[4] - 转让股份来源为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1][4] 转让定价机制 - 价格下限确定为公告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70%[4][5] - 最终转让价格通过竞价程序确定为75.26元/股[10] - 定价遵循"价格优先、数量优先、时间优先"的三重原则[5][6] 投资者参与情况 - 共向424家机构投资者发送认购邀请 包括78家基金公司、52家证券公司、17家保险公司、44家QFII、229家私募基金管理人、2家信托公司和2家期货公司[7] - 收到有效报价21份 追加认购阶段收到2份有效报价[9] - 最终确定20家投资机构为受让方[11] 交易执行细节 - 实际转让股份3,750,000股 交易总金额282,225,000元[10][11] - 受让股份锁定期符合创业板相关规定[11] - 资金结算已完成 扣除财务顾问费、印花税等费用后净额划转至出让方[11] 合规性核查 - 出让方资格符合《询价转让和配售指引》第九条要求 包括股份无质押冻结、符合减持规则等[13] - 受让方均为专业机构投资者 符合创业板网下投资者资格要求[14] - 交易全过程未发现利益输送或违规情形[15]
凯赛生物: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凯赛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18
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人对凯赛生物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于2025年8月18日进行现场检查 [1] - 督导工作包括查阅公司治理制度、财务内控制度、资金往来文件、募集资金使用情况、高管访谈及公开信息核查等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6.71亿元同比增长15.68% [14]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9亿元同比增长24.74% [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9亿元同比下降22.08% [14] - 总资产238.2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5.23% [15]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1%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 [15] 研发投入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23亿元同比增长23.13% [22]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7.37%同比增加0.44个百分点 [22][23] - 截至2025年6月末拥有51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00项 [16][24] - 新增专利申请54项获得授权22项 [24] 核心竞争力 - 掌握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及聚酰胺等核心技术 [16][17] - 具备从单体到复合材料的完整产业链生产能力 [17] - 生物基产品采用可再生原料具有减碳优势 [18] - 生产基地布局金乡、乌苏、太原享受资源价格优势 [19] - 与塞拉尼斯、赢创等国际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21] 产能建设与项目进展 - 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及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在建中 [5] - 太原技术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于2022年三季度建成 [5] - 招商凯赛合肥复合材料公司已注册设立推进产业链生态建设 [20] 风险因素 - 面临技术人才流失风险可能影响研发进程 [2] - 存在核心技术外泄风险可能导致竞争优势削弱 [3] -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主要涉及烷烃、玉米及能源成本 [4] - 新建产能存在达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5] - 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处于推广期面临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 [6] - 产品价格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存在下降风险 [7] - 安全生产事故风险可能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7] - 环保政策趋严可能导致成本增加 [8] - 应收账款管理不当存在坏账风险 [8] - 汇率波动影响外销收入及采购成本 [9] - 美国关税政策变化可能对出口业务造成影响 [12][13] - 实际控制人为美籍华人存在投资限制风险 [13] 控股股东及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变更为上海曜修生物技术合伙企业 [20] - 向特定对象发行1.38亿股A股股份募集资金59.15亿元 [15][27] - 实际控制人通过控股股东及关联机构合计持股44.04%无质押冻结 [27]
南钢股份: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泰富特钢(江苏)有限公司收购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之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意见暨持续督导总结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5 00:06
收购交易结构 - 江苏特钢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取得新冶钢持有的南钢集团55.2482%股权 [1][2] - 交易完成后江苏特钢直接持有南钢集团55.2482%股权并通过南京钢联及南钢联合合计持有南钢股份59.10%股份 [1][2] - 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南京钢联实际控制人仍为中信集团 [1][2] 公司治理与合规 - 收购人及上市公司在本持续督导期内均遵守法律法规及交易所规则未出现违反公司治理相关规定的情形 [3] - 上市公司未为收购人及其关联方提供担保或借款等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12] 承诺履行情况 - 江苏特钢及长越投资严格履行关于保持上市公司独立性的承诺确保人员资产财务机构及业务独立 [3] - 所有相关方包括江苏特钢长越投资新冶钢盈联钢铁及中信泰富均履行避免同业竞争的承诺 [4][5][6] - 江苏特钢及长越投资履行减少和规范关联交易的承诺确保交易公允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6][7] 后续经营计划 - 江苏特钢未改变南钢股份主营业务或对主营业务作出重大调整 [8] - 未对南钢股份及其控制企业的资产和业务进行重大出售合并合资或合作 [8] - 除两名董事因工作变动辞职并补选一名董事外未对董事会及高级管理人员组成进行调整 [9][10] - 未修改公司章程未对员工聘用计划及分红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未对业务和组织结构作出重大变更 [10][11][12]
中信证券(600030):多项业务增幅明显,领先优势持续强化
国投证券· 2025-09-04 22:3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 给予1 6倍2025年市净率 对应6个月目标价34 22元 [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30 39亿元 同比增长20 44% 归母净利润137 19亿元 同比增长29 80% 每股收益0 89元 同比增长28 99%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 91% 同比提升0 95个百分点 [1] - 分业务净收入:经纪业务64亿元(同比+31%) 投行业务21亿元(同比+21%) 资管业务54亿元(同比+11%) 信用业务2亿元(同比-80%) 自营业务191亿元(同比+62%) [1] - 预计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 80元 2 02元 2 22元 [3] 财富管理业务 - 境内客户数量超1650万户 托管客户资产规模超12万亿元 较上年末均增长4% [1] - 境外财富管理以香港和新加坡为"双簿记中心" 2025年上半年产品销售额和收入实现同比翻倍增长 [1] 资产管理业务 - 私募资管业务市场份额12 83% 排名行业第一 资产管理总规模15562 42亿元 其中集合资管3608 99亿元 单一资管9077 76亿元 专项资管2875 67亿元 [2] - 华夏基金资产管理规模28512 37亿元 权益ETF保持行业龙头地位 货币基金规模较快增长 [2] 投资银行业务 - 境内股权承销规模1485 28亿元 市场份额19 19% 排名市场第一 完成A股主承销项目36单 [2] - 科创板 创业板及北交所股权承销规模261亿元 排名市场第一 债券承销规模占全市场6 65% 占证券公司14 15% [2] - 境外完成30单股权项目 承销规模29 89亿美元 [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当前股价29 56元 总市值4380 95亿元 流通市值3599 39亿元 [6] - 12个月绝对收益率54 6% 相对收益率20 4% [8]
A股回暖 券商组团涨薪!经纪业务提成激增,人均薪酬涨30%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22:28
行业薪酬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券商行业人均薪酬超30万元 较去年同期23.74万元增长近30% 创近十年同期第二高位[1] - 头部券商薪酬表现不突出 中小券商薪酬待遇更优 华宝证券人均薪酬50.69万元 国开证券41.34万元 平安证券40.38万元[1] - 国泰海通人均薪酬42.22万元 中信证券42.08万元 仅2家头部券商薪酬超40万元[1] 薪酬变动驱动因素 - 薪酬上涨主要源于市场回暖带来的经纪业务提成激增 上半年经纪业务收入同比近乎翻倍[2] - 经纪业务人员占比约半数 高弹性提成制度显著拉升行业平均薪酬 部分中小券商提成比例达35%-40%[2] - 薪酬波动具有较强周期性 受访券商人士认为可持续性有限[2]
建发致新: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发行保荐书
证券之星· 2025-09-04 21:19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名称为上海建发致新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为Shanghai C&D INNOSTIC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注册资本为35809.5232万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为余峰 成立日期为2010年8月30日 整体变更为股份公司日期为2017年11月8日 [3] - 公司住所为上海市杨浦区杨树浦路288号9层 联系传真为021-60430840 互联网网址为https://www.innostic.com/ 电子信箱为jfzx@innostic.com [3][4] - 公司负责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的部门为董事会办公室 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负责人为陆启勇 联系电话为021-60430840 [4] 保荐机构及团队 -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保荐代表人为张磊和王琦 项目协办人为沈子权 项目组其他成员包括张军 薄通 邓建 牛奔 周洋洋 潘宇凡 何青澜 [2][3] - 张磊曾参与快克股份 恒邦股份 龙力生物 天泽信息 多瑞医药 鹰瞳科技IPO项目以及恒邦股份 经纬纺机 连云港再融资项目 [2] - 王琦曾负责或参与和仁科技 卫信康 艾德生物 金域医学 甘李药业 博瑞医药 键凯科技 诺禾致源 纳微科技等IPO项目 金域医学再融资项目等 [3] 发行上市类型及关联关系 - 本次证券发行上市类型为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 [4] - 保荐机构或其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重要关联方不存在持有或通过战略配售持有发行人或其控股股东 重要关联方股份的情况 [4] - 发行人或其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重要关联方不存在持有保荐机构或其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重要关联方股份的情况 [4] - 保荐机构的董事 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 保荐代表人及其配偶不存在拥有发行人权益或在发行人任职的情况 [4] - 保荐机构的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重要关联方与发行人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 重要关联方不存在相互提供担保或融资等情况 [5] 公司业务及经营情况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 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等服务 [12][30] - 公司业务体系完整 具有独立经营能力 持有有效的营业执照 设立了各职能部门 业务独立于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 [12] - 公司资产完整 业务 人员 财务 机构独立 与控股股东 间接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间不存在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或显失公平的关联交易 [14] - 公司主营业务 控制权 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稳定 最近2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 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技术人员均没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15] - 公司不存在主要资产 核心技术 商标等的重大权属纠纷 重大偿债风险 重大担保 诉讼 仲裁等或有事项 [15]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3年度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为19131.70万元和22867.66万元 [17] - 公司2022年 2023年 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88247.40万元 1544326.90万元和1792275.10万元 2023年度 2024年度同比增长29.97%和16.06% [21] - 公司2022年 2023年 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8921.98万元 22687.66万元和27379.02万元 2023年度 2024年度同比上升19.90%和20.68% [21] - 公司2022年 2023年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2788.81万元 -37457.13万元和16447.59万元 [24] 行业定位及创新情况 - 公司所属行业为F51批发业中的F515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为F515医药及医疗器材批发 [17] - 公司主营业务属于新产业 新业态 新商业模式的范畴 具体为080108生物医用材料服务 符合创业板定位要求 [18] -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应用信息管理 物联网 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 构建医疗器械产品数字化供应链管理体系 开发专业的医疗器械流通信息化管理系统 [18] -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管理系统一体化地统筹管理院端医用耗材 帮助医疗机构客户构建专业化 信息化的院内物流体系 [19] - 公司打造全国一体化医疗器械流通枢纽 为医疗器械行业上下游提供覆盖渠道 仓储物流与配送 流通信息 资金等多方面的综合管理服务 [20] 主要产品及采购情况 - 公司主要产品为血管介入类高值耗材 包括心血管介入 脑血管介入 外周血管介入等 [35] - 2024年心血管介入产品收入302270.54万元 占比30.33% 脑血管介入产品收入361123.31万元 占比36.23% 外周血管介入产品收入242011.69万元 占比24.28% [35] - 公司前五大供应商包括北京迈得诺 西安睿阳 铭盛医疗 微创集团 美敦力 泰尔茂等 [26] - 报告期内公司向微创集团及美敦力采购产品金额分别占当期采购金额的11.74% 11.88%及10.02% [26] 上市标准及合规情况 - 公司选择创业板上市标准为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 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 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不低于6000万元 [17] - 公司符合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 具备健全且运行良好的组织机构 具有持续经营能力 最近三年一期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10] - 公司及其控股股东 实际控制人最近三年一期不存在贪污 贿赂 侵占资产 挪用财产或者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 [10] - 公司日常经营符合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不存在重大违法行为 [16] 募投项目及资金用途 - 本次发行募投项目包括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和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 [37] - 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项目旨在围绕新SPD业务医疗机构客户搭建软件信息化管理平台 结合智能设施设备提供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 [37] - 信息化系统升级建设项目有助于提高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 但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 [37]
经纬恒润: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9-04 20:12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中信证券作为保荐机构负责经纬恒润上市后的持续督导工作,并出具2025年半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1] - 保荐机构已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工作制度,与公司签订持续督导协议并报备交易所 [2]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违法违规或违背承诺等事项,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和定期回访开展督导工作 [2] - 保荐机构督导公司严格执行公司治理制度和内控制度,内控制度符合法规要求并有效执行 [2] - 保荐机构审阅公司信息披露文件,未发现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2]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存在未履行承诺的情况,公共传媒报道经核查无异常 [2] -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需要专项现场检查的情形 [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08亿元,同比增长43.48% [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696.44万元,较去年同期减亏2.46亿元 [4][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99亿元,较去年同期改善 [9] - 研发投入总额5.39亿元,同比下降15.0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18.52%,减少12.75个百分点 [9][15]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18.38%,增加3.14个百分点 [15] - 存货账面价值17.6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18.61%,其中合同履约成本8.97亿元占存货比例50.95% [6] - 应收账款净额17.5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较高 [6] 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风险,尽管实现减亏和二季度单季度扭亏,但上半年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 [4] - 行业技术快速迭代和市场竞争加剧对公司技术研发提出更高要求 [4] - 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5] - 前五大客户营业收入占比超50%,客户集中度较高 [5] - 主营业务毛利率受多重因素影响,可能面临下降风险 [6] - 存货规模较大且合同履约成本占比高,存在跌价风险 [6] - 应收账款余额较大,存在坏账风险 [6] - 公司及部分子公司享受15%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政策调整可能影响业绩 [7] - 海外业务存在汇率波动风险,可能产生汇兑损失 [8] - 下游汽车消费市场需求收缩可能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不利影响 [8] - 宏观环境方面,地缘政治冲突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增加全球经济不确定性 [8] 核心竞争力 - 公司业务由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大总成及特种载具、智能运输解决方案组成,采用多业务协同战略 [10] - 研发及技术人员占比达75%,硕士及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近55% [11] - 具备汽车电子产品全栈开发能力,覆盖电子、光学、机械等领域 [12] - 构建全自主嵌入式软件平台,布局国产芯片生态,自主研发十余款汽车电子软件产品 [13] - 拥有国际领先的质量管理体系,获得IATF16949、ISO14001等认证 [14] - 在江苏南通、天津、江西南昌和马来西亚建设4座现代化工厂,拥有高度自动化产线 [14] - 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未发生不利变化 [15] 研发进展 - 主要研发项目包括乘用车车身控制器、L2+高级ADAS、智能驾驶域控制器、远程通讯控制器、新能源BMS等 [16][17][18] - 智能驾驶域控制器项目支持11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接入,已实现高速自主变道等功能 [17] - 5G通信产品获得多个主流车厂定点,轻量化5G通信模组完成AECQ104认证 [17] - 新能源BMS产品获得ASIL-D功能安全认证,配套于欧洲主流及国内新能源主机厂 [18] - AR-HUD产品在体积、视场角等关键性能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19] - 封闭场景高级别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在商业项目中部署运营 [20] 募集资金使用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36.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实际收到34.78亿元 [2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累计使用29.18亿元,账户余额7.05亿元 [20][21] - 其中6.8亿元进行现金管理尚未到期 [21] - 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符合监管规定,不存在违规使用情形 [22] 股东及管理层持股 - 报告期内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未发生变动 [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述人员持有的公司股权均不存在质押、冻结及减持情形 [22] 保荐机构意见 - 保荐机构提示公司加强经营管理,改善经营成果以提升盈利水平 [23] - 本报告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阅读公司半年度报告等信息披露文件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