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000333)
搜索文档
美的集团(000333):穿越周期的韧性,ToB引擎动力强劲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30 18:12
投资评级 - 对美的集团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7]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表现符合预期,展现出穿越周期的韧性 [7] - ToB业务引擎动力强劲,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智能建筑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三大业务板块收入增长显著 [7] - 公司持续践行高质量经营,经营性现金流保持强劲,合同负债及其他流动负债规模庞大 [7] - 基于盈利预测,公司当前估值具有吸引力 [7]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4,716百万元,同比增长13.9% [5]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7,883百万元,同比增长19.5% [5]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119.33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118.70亿元,同比增长9% [7]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4.46亿元、488.33亿元、536.6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3%、9.9%、9.9% [5] - 预测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5.78元、6.36元、6.98元 [5] - 预测毛利率将稳步提升,从2025年的26.5%升至2027年的27.0% [5] - 净资产收益率(ROE)预计持续改善,从2025年的19.0%升至2027年的19.9% [5] - 对应市盈率(PE)估值分别为13倍、12倍、11倍 [5][7] 业务板块分析 - 新能源及工业技术业务前三季度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1% [7] - 智能建筑科技业务前三季度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5% [7] - 机器人与自动化业务前三季度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 [7] - 公司海外OBM(自有品牌)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前三季度超过45% [7] 行业与市场环境 - 2025年前三季度家用空调、冰箱、洗衣机行业总销量分别为1.63亿台、7348万台、7014万台,同比分别增长5%、3%、8% [7] - 内销市场在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下,三大白电出货量均实现稳步增长,绝对值创历史新高 [7] - 出口方面短期面临下行风险,但中长期看,依托新兴市场需求和海外生产基地布局,中国家电行业海外收入有望企稳回升 [7] 经营质量 - 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70.66亿元 [7] - 合同负债为365.1亿元,其他流动负债为1004.6亿元,持续保持在千亿以上水平 [7]
涉“二选一”500万罚款罗生门,美的、京东、抖音三方回应
观察者网· 2025-10-30 17:51
(文/张志峰 编辑/周毅) 此前有京东内部人士表示,近期"京东对美的巨额罚款"、"京东二选一"等谣言,是因为京东要求在自己 平台上的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台,引发与抖音直播间之间的价格竞争而产生的。 该人士还称,近期所谓"京东对美的巨额罚款"、"京东二选一"等针对京东的负面信息,屡屡登上抖音和 今日头条热榜,甚至同一个话题反复上榜。京东发出辟谣信息后,京东二选一谣言新闻仍然挂在今日头 条热榜上,而同期其他平台并无此新闻的相关热搜。 京东内部人士称,美的等品牌在京东平台销售量很大,京东要求在自己平台上的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 台,这种做法是确保销量大的平台价格具有竞争力,让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到合适的价格。这种主动比价 本质是为消费者构筑价格防护墙。二选一本质是限制去别的平台经营。所以京东不是二选一。"二选 一"概念被模糊使用,既是对京东正常价格策略的曲解,也有借法律标签制造负面舆论的嫌疑。 抖音电商内部人士在最新回应中称,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1 年对某电商平台"二选一"案作出 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和参加其他竞争性平台促销活动"都属于 限制市场竞争的"二选一"违法行为。京东限 ...
涉“二选一”上热搜,美的、京东、抖音三方回应
观察者网· 2025-10-30 17:47
(文/张志峰 编辑/周毅) 该人士还称,近期所谓"京东对美的巨额罚款"、"京东二选一"等针对京东的负面信息,屡屡登上抖音和 今日头条热榜,甚至同一个话题反复上榜。京东发出辟谣信息后,京东二选一谣言新闻仍然挂在今日头 条热榜上,而同期其他平台并无此新闻的相关热搜。 京东内部人士称,美的等品牌在京东平台销售量很大,京东要求在自己平台上的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 台,这种做法是确保销量大的平台价格具有竞争力,让大多数消费者购买到合适的价格。这种主动比价 本质是为消费者构筑价格防护墙。二选一本质是限制去别的平台经营。所以京东不是二选一。"二选 一"概念被模糊使用,既是对京东正常价格策略的曲解,也有借法律标签制造负面舆论的嫌疑。 抖音电商内部人士在最新回应中称,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1 年对某电商平台"二选一"案作出 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禁止平台内经营者在其他竞争性平台开店和参加其他竞争性平台促销活动"都属于 限制市场竞争的"二选一"违法行为。京东限制上述商家使用抖音的"双十一"优惠券,禁止他们参与抖 音"双十一"促销活动,无疑已经构成了"二选一"。 抖音电商内部人士则认为,京东的回应,证实了京东主动限制商家在其他 ...
美的否认罚款传闻背后:社媒平台内容与商业边界待厘清
新浪财经· 2025-10-30 17:32
事件概述 - 双十一期间电商平台围绕竞争规则爆发舆论争议,涉及京东与抖音等平台,争议焦点包括“二选一”管控和价格竞争 [1] - 事件引发对超级平台“内容+商业”双重身份可能带来的新型竞争问题的关注 [1] 争议事件发展 - 10月20日前后社交媒体出现消息称京东在双十一期间要求商品价格不得高于其他平台,否则对商家处以大额罚款,随后“京东被曝二选一”等话题登上抖音、今日头条热榜 [1] - 10月24日京东前采销员工公开表态称比价是正常商业行为,与“二选一”无关,并指责竞争对手借此转移视线 [3] - 10月28日网上流传“美的因违反京东二选一要求遭罚款500万元”的截图,相关话题再次登上热榜 [3] - 10月29日晚美的集团明确表示网络上相关文章属于不实信息,京东方面也曾回应称大量自媒体集中发布不实信息 [3] 各方立场与争议焦点 - 京东内部人士解释传言源于要求自家平台商品售价不能高于其他平台,该规则引发与抖音直播间的价格竞争,并称相关负面信息频繁登上抖音和今日头条热榜有平台操纵迹象 [4] - 抖音电商内部人士回应称京东以巨额罚款为威胁,禁止家居家电商家参与抖音电商平台营销活动,限制商家在其他平台的自主经营权 [4] - 美的集团的公开否认使“巨额罚款”这一具体传言失去依据 [4] 行业影响与监管思考 - 争议参与方身份微妙,抖音既是电商平台也是拥有数亿用户的超级内容平台,具备强大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能力 [4] - 与京东相关的负面信息在辟谣后仍在抖音和今日头条热榜停留,引发对平台算法机制、热榜生成规则及内容与商业边界的关注 [4] - 有评论指出当超级内容平台的舆论引导能力用于商业竞争时,可能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5] - 新兴社交内容平台同时具备内容平台和商业平台属性,如何清晰隔离内容与商业成为监管部门和平台的重要课题 [5] 监管建议与行业展望 - 业内人士建议建立前瞻性监管机制,如推动超级平台建立更透明的算法规则和热榜生成机制,明确内容与商业板块边界 [6] - 应关注超级平台可能将舆论平台作为“竞争工具”的现象,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管,推动平台清晰拆分内容和商业板块 [6] - 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需激发市场活力并守住公平底线,需要监管部门、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各方共同承担责任 [6]
美的集团(000333):业绩保持稳定增长
东莞证券· 2025-10-30 17:22
投资评级 - 对公司的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1] 核心观点 - 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647.16亿元,同比增长13.85%,归母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长19.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1.4亿元,同比增长22.26%[2] - 公司是家电龙头,持续推进四大战略主轴,预计2025-2026年每股收益分别为5.75元、6.34元,当前股价对应市盈率分别为13倍、12倍[5] 主要财务数据 - 截至2025年10月29日,公司收盘价74.40元,总市值5716.6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TTM)为20.28%[3]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实现营收1123.85亿元,同比增长9.94%,实现归母净利润118.7亿元,同比增长8.95%[5] - 2025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营收同比分别增长20.61%和10.99%,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8.02%和15.14%[5] 分业务收入表现 - 2025前三季度,公司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1%[5] - 智能建筑科技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5%[5] - 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5]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0.89个百分点至25.87%[5] - 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89个百分点至13.77%,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73、0.23和0.92个百分点[5] - 受费用率下降提振,公司前三季度净利率同比上升0.56个百分点至10.64%[5] 战略布局与新业务 - 公司持续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已成立创新中心,聚焦核心零部件研究、家电机器人化及整机开发[5] - 美的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下半年进入线下商业类门店场景,未来将重点提升灵巧手、仿生臂和腿的设计与性能[5] 盈利预测 - 预测公司2025年营业总收入4507.47亿元,2026年达4859.33亿元[6] - 预测2025年归母净利润442.10亿元,2026年达486.7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分别为5.75元和6.34元[6]
贝莱德:在美的集团的持股比例升至5.92%

格隆汇· 2025-10-30 17:13
格隆汇10月30日|香港交易所信息显示,贝莱德在美的集团H股的持股比例于10月24日从4.26%升至 5.92%。 ...
美的集团(000333):业绩稳健兑现,龙头彰显能力
西部证券· 2025-10-30 16:5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美的集团维持"买入"评级 [5] 核心观点 - 公司经营不断提质突破,高业绩兑现度+持续大额分红回购,底气十足,价值典范 [2] 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630.57亿元,同比增长13.82%,归母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长19.5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19.33亿元,同比增长10.06%,归母净利润118.70亿元,同比增长8.95% [1] C端业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智能家居业务同比增长13%,表现稳健 [1] - 内销持续推动DTC转型、打法灵活,带动整体Q3毛利率提升 [1] - 外销强调OBM突破及本地化运营,1-9月自主品牌海外占比已超45%,品牌全球影响力增强 [1] B端业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ToB营收同比增长18% [1] - 核心的楼宇板块收入同比增长25%,机器人板块收入同比增长9% [1] - 楼宇长期增长确定性好,商用积极拓展,电梯/磁悬浮/数据中心等场景有望长期贡献增量 [1] - 机器人业务聚焦核心零部件、家电机器人化、整机三大部分,公司在工业/人形应用方面均有独特优势 [1] 盈利能力与费用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6.4%,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 [2]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费用率为8.7%,同比下降0.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3.3%,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为3.7%,同比上升0.06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7%,同比上升1.65个百分点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4%,2026年同比增长7.6%,2027年同比增长7.1% [2]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9%,2026年同比增长10.0%,2027年同比增长9.8% [2] - 对应2025年市盈率为12.7倍,2026年为11.5倍,2027年为10.5倍 [2] 财务数据预测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为4534.05亿元,2026年为4880.77亿元,2027年为5229.47亿元 [3]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450.35亿元,2026年为495.33亿元,2027年为543.81亿元 [3]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为5.86元,2026年为6.45元,2027年为7.08元 [3] - 预计2025年净资产收益率为19.9%,2026年为20.3%,2027年为21.0% [10] - 预计2025年毛利率为26.7%,2026年为26.9%,2027年为27.1% [10]
从大手笔回购到亮眼三季报,美的集团(000333.SZ/00300.HK)三重奏下的价值重估
格隆汇· 2025-10-30 16:01
文章核心观点 - 美的集团通过稳健的现金流与股东回报、快速成长的B端业务以及深化的全球运营能力,共同构筑了其独特的“价值三重奏”,成为当前市场中兼具确定性与成长性的优质标的 [18] 现金流实力与股东回报 - 公司自2025年4月启动回购,截至2025年10月29日已累计投入资金超93亿元,执行“15-30亿元”与“50-100亿元”两项回购计划,并保持每日约1亿元的回购力度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647.2亿元,同比增长13.8%;归母净利润378.8亿元,同比增长19.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570.7亿元 [4] - 公司持续进行大手笔分红,2022至2024年分红比例分别为58.2%、61.6%、69.3%,分红金额约为172亿元、208亿元、267亿元,并于2025年8月29日公告中期现金分红,每10股派5元 [1][4] B端业务增长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B端业务快速增长: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306亿元,同比增长21%;智能建筑科技收入281亿元,同比增长25%;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 [8] - 美的能源于2025年6月首次以统一品牌亮相,发布“储能+热泵+AI”战略,其Aqua C2.5新一代集装箱式储能系统在上半年完成大规模发货并实现首次大规模商用 [8] - 库卡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份额提升至9.4%,库卡中国收入占全球比重接近30%;美的医疗于2025年4月整合成立,已与全球超10万家医院合作,为中国超过7000家医院提供诊断建议 [10] 全球运营能力 - 公司全球化进入深度阶段,OBM收入占To C业务比例提升至45%以上,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 [13] - 公司在全球12个国家设立38个研发中心,其中海外22个,占比过半;移动分体式空调PortaSplit入选《时代》周刊“2025年全球最佳发明”榜单 [14] - 公司业务覆盖超20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3个主要制造基地,其中海外41个;2025年9月,美的空调泰国工厂获评世界经济论坛供应链韧性灯塔工厂 [16]
美的集团(000333):B端业务快速增长,公司盈利能力稳健
国盛证券· 2025-10-30 14:28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2][5] 核心观点 - 报告公司B端业务快速增长,公司盈利能力稳健 [1] - 尽管现金流短期下滑,但基于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及行业整体环境,报告对该公司未来增长持乐观态度 [1][2] 财务业绩总结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总收入3647.16亿元,同比增长13.85%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78.83亿元,同比增长19.5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总收入1123.85亿元,同比增长9.94%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118.7亿元,同比增长8.95% [1] B端业务表现 - 新能源及工业技术收入同比增长21%至306亿元 [1] - 智能建筑科技收入同比增长25%至281亿元 [1] - 机器人与自动化收入同比增长9%至226亿元 [1]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0.41个百分点至26.44% [1]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费率8.70%,同比下降0.79个百分点 [1] - 2025年第三季度管理费率3.31%,同比下降0.28个百分点 [1] - 2025年第三季度研发费率3.72%,同比上升0.06个百分点 [1] -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费率-0.68%,同比上升1.65个百分点 [1] - 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率10.71%,同比微降0.11个百分点 [1] 现金流与资产负债表 - 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97.85亿元,同比下降26.11% [2] - 2025年第三季度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1046.28亿元,同比下降13.05% [2]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合同负债同比/环比分别下降2.66%/5.52% [2]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存货同比上升12.33%,环比下降3.28% [2]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其他流动负债同比上升14.69%,环比下降6.18%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450.95亿元,同比增长17.0% [2][4] - 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496.13亿元,同比增长10.0% [2][4] - 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541.41亿元,同比增长9.1% [2][4]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4560.08亿元,同比增长12.0% [4] - 预计2026年营业收入4924.88亿元,同比增长8.0% [4] - 预计2027年营业收入5269.62亿元,同比增长7.0% [4]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5.87元,2026年6.46元,2027年7.05元 [4] 估值指标 - 基于2025年10月29日收盘价74.40元,总市值5716.63亿元 [5] - 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12.7倍,2026年11.5倍,2027年10.6倍 [4] - 对应2025年预测市净率3.9倍,2026年3.6倍,2027年3.2倍 [4] - 预计2025年净资产收益率31.0%,2026年30.8%,2027年30.5% [4]
腾讯、蔚来涨逾2%,美的集团前三季度归母净利同比增长19.5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30 13:29
公司表现 - 小鹏汽车-W股价上涨3.22% [1] - 腾讯控股股价上涨2.40% [1] - 蔚来-SW股价上涨2.29% [1] - 美的集团股价上涨2.02%,其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为378.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51% [1] 市场指数 - 恒生指数午盘微涨0.54%,报26487.38点 [2] - 恒生科技指数微涨0.31% [2]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微涨0.53% [2] - 市场半日成交额为1787.01亿港元 [2] 行业趋势与估值 - 港股科技板块正迎来价值重估的关键阶段 [1] - 中国生成式AI用户规模井喷,超过90%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本土科技企业成为最大受益者 [1] - 港股科技龙头是AI产业链的核心建设者,覆盖软硬件、造车新势力、创新药等高增长领域 [1] - 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市盈率显著低于A股创业板指,横向折价超过40% [1] - AH股溢价指数持续收敛 [1] 资金流向 - 南下资金与全球资本形成共振,推动港股科技板块估值修复 [1] - 四季度港股科技板块兼具成长性与估值优势,是布局“新质生产力”的理想选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