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源集团控股(02451):E-Bike新曲线持续推进,电动两轮车业务稳健成长
信达证券· 2025-10-11 19:21
证券研究报告 公司研究 [Table_ReportType] 公司点评报告 [Table_StockAndRank] 绿源集团控股(2451.HK) 投资评级 上次评级 [Table_Author] 姜文镪 新消费行业首席分析师 执业编号:S1500524120004 邮 箱: jiangwenqiang@cindasc.com 公司立足技术研发布局 E-Bike 市场,前景广阔。我们认为高端电助力自行 车对追求日常便利与健康价值的城市消费者的吸引力有望持续提升,公司已 推出 LYVA 品牌进行布局,并在杭州西湖开设售价自营门店。此次公司推出 高端新品 G02-Sport 碳纤维智能电助力公路车首发价 15999 元起,看点包 括 8 毫秒智能变速、TFT 智能仪表、3 类 8 大传感器、轻量化碳纤维、4 种 助力模式,公司深度参与核心部件研发,彰显深厚技术底蕴。 电动两轮车主业稳健成长,三大核心技术支撑产品力优势。根据公司 2025 年中报,25H1 公司电动自行车/电动踏板车/电池/电动两轮车部件分别实现 营收 19.97/3.54/5.97/1.07 亿元,分别同比+29.2%/+2.6%/+16.5% ...
阜博集团(03738):多模态AI受益者
国盛证券· 2025-10-11 19:21
证券研究报告 | 公司点评 gszqdatemark 2025 10 11 年 月 日 阜博集团(03738.HK) 多模态 AI 受益者 数字版权保护与交易业务持续深化扩展,业绩高速增长。阜博集团是全球 领先的数字内容资产保护与交易 SaaS 服务商,通过 AI 技术和 Web3 数字 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强化数字确权与交易能力,推动创意内容在 AI 时代 的高效保护与流通。1)业绩方面公司两大核心业务稳健增长。2025 上半 年订阅服务收入达 6.1 亿港元,同比增长 11.8%,主要得益于在微短剧、 音乐、动漫及平台侧的多场景落地,包括与头部短剧平台、报业、广电和 UGC 平台的 API 深度合作。2025 上半年增值服务收入达 8.46 亿港元,同 比增长 33.3%。公司为客户内容在 YouTube、Facebook、Instagram 等平 台提供确权、分账与运营支持。AI 推动二次创作内容增长显著,带动活跃 资产和收益同步扩张。上半年社交媒体平台在管活跃资产达 429 万个,同 比增长超 25%。新增国际影业集团频道 13 个,贡献新增订阅用户约 1050 万。2)资本布局方面,2025 年 4 ...
中银香港(02388):2025年中报点评:净息差下降,非息收入增长明显
国信证券· 2025-10-11 17:34
证券研究报告 | 2025年10月11日 中银香港(02388.HK)2025 年中报点评 优于大市 净息差下降,非息收入增长明显 收入利润增长较快,盈利能力回升。2025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400 亿港元, 同比增长 13.3%;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222 亿港元,同比增长 10.5%。上 半年年化加权平均 ROE12.9%,同比上升 0.5 个百分点。 资产规模稳定增长。公司 6 月末总资产同比增长 10.0%至 4.40 万亿港元,较 年初增长 4.9%,市场份额与年初比保持稳定。6 月末存款较年初增长 5.8% 至 2.87 万亿港元,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 2.0%至 1.71 万亿港元。6 月末普通 股权一级资本比率 20.05%,较年初提高 0.03 个百分点。 净息差下降,关注后续美联储降息情况。上半年日均净息差 1.34%,同比降 低 12bps,降幅较去年年报有所扩大,受此影响,上半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 降 3.5%至 251 亿港元。净息差下降主要是因为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市场利 率低于去年同期,资产收益率下降。CME 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今年年内以及 明年美联储降息概率较大,预计将对公司净 ...
汇通达网络(09878):点评报告:业务调整,聚焦高质量发展,经营能力改善
浙商证券· 2025-10-10 22:51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7] 核心观点与盈利预测 - 汇通达网络是下沉市场B2B电商的龙头企业,深耕下沉零售店的供应链及SaaS+服务 [6]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收658/723/795亿元,同比增长10%/10%/10% [6] - 预计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4.6/5.8亿元,同比增长31%/30%/28% [6] - 对应市盈率分别为25/19/15倍 [6] 2025年上半年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243.42亿元,同比下降25.9% [10]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39亿元,同比增长10.8% [10] - 毛利率达4.64%,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10] - 交易板块业务收入239.6亿元,同比下降26.0% [10] - 服务板块收入3.12亿元,同比下降18.97% [2] - 门店SaaS+订阅收入2.5亿元,同比下降18% [2] - 商家解决方案收入0.6亿元,同比下降21% [2] 业务战略与供应链优化 - 公司聚焦高毛利率业务,业务结构优化 [10] - 2025年2月升级发布智慧供应链三大工程,包含“品牌直通车工程”、“自有品牌生态群工程”及“开放式智慧供应链工程” [3] - 智慧供应链聚焦打造“反向+短链+数字化”的创新模式,提升全产业链效率 [3] - 2025年上半年稳固现有头部品牌厂商合作,同时持续开拓新头部品牌合作 [3] - 自有品牌销售规模突破8000万元,产销一体释放潜能 [3] - 围绕健康、适老及品质生活等新型需求持续开拓新品类经营 [3] 技术合作与AI应用 - 公司自主研发行业垂直大模型,2025年2月接入DeepSeek、KIMI等主流大模型并快速上线软件应用 [4] - 2025年8月与阿里云达成AI全面合作,将聚焦智慧零售、会员运营、智慧供应链等领域 [4] - 合作旨在共同打造下沉市场AI+数字化解决方案 [4] - 公司不断拓宽商业化场景,十余年沉淀的数据资产将在AI时代更广泛业务场景中应用,提升平台价值 [4] 公司治理与流动性 - 2025年6月向证监会递交3.5亿股的内资股全流通申请 [5] - 预计备案完成后H股总股数达5.3亿股,将大幅提升流通市值 [5] - 此举有望助力公司重新纳入港股通 [5]
吉利汽车(00175):极氪9X正式上市,重新定义国产豪华旗舰SUV
长江证券· 2025-10-10 21:35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并维持该评级 [6] 核心观点 - 极氪9X正式上市,定位大型豪华旗舰SUV,上市13分钟大定突破1万辆,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热度 [2][4] - 公司各品牌新能源转型顺利推进,规模效应逐步凸显将带来盈利向上弹性 [2][7] - 公司燃油车基盘稳固,联营企业创新出海模式持续打开海外新空间 [2][7] - 智能化战略开启,加速提升智驾能力,整车强势新周期下盈利具备较大弹性 [2][7]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61亿元,对应PE为11X [7] 极氪9X产品亮点 - 共推出4款车型,MAX版/Ultra版/Hyper版曜黑版上市售价分别为45.59/47.59/54.99/58.99万元,相较预售价下降约2万元 [2][4] - 车身尺寸为长5239mm/宽2029mm/高1819mm,轴距为3169mm,提供超大豪华舒适空间 [7] - 搭载豪华配置,包括32扬声器Naim殿堂之声音响系统、后排双零重力座椅、后排17英寸3K娱乐屏、47英寸AR-HUD抬头显示 [7] - 全系基于900V高压平台打造,搭载2.0T插混系统,三电机版零百加速仅3.1秒 [7] - 搭载55千瓦时和70千瓦时宁德时代电池,CLTC综合续航超1200km,SOC 20%-80%充电仅需9分钟 [7] - 配备双腔闭式空气悬架、双阀CCD电磁减振系统,并首发48V主动稳定杆 [7] - 智能驾驶提供千里浩瀚H7和H9方案,H9方案搭载双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达1400TOPS,配备5颗激光雷达,预期实现L3级智能驾驶 [7] 公司战略与新车周期 - 2025年为新车大年,预计推出10款全新新能源车型 [7] - 吉利品牌预期推出5款新车及多款改款车,包括银河星耀8及两款SUV和两款轿车 [7] - 极氪品牌在4月推出极氪007 GT,Q3推出极氪9X [7] - 领克品牌在Q2推出领克900 EM-P,年内上市中大型EM-P轿车 [7] - 全面拥抱智能化,银河全新及改款产品将搭载千里浩瀚智驾方案,燃油车迭代将搭载Flyme Auto及千里浩瀚智驾 [7] - 首款SPA Evo旗舰领克900 EM-P将首搭英伟达Thor芯片及千里浩瀚智驾,极氪车位到车位(D2D)智驾功能预期推送 [7] - GEA架构支撑新车周期,极氪、领克、银河全面向好 [7]
阿里巴巴-W(09988):2QFY26前瞻:云继续加速增长,闪购亏损达到单季度峰值
国信证券· 2025-10-10 10:51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1] 核心观点 - 预计阿里巴巴2026财年第二季度(2QFY26)总收入为2456亿元,同比增长4%[3][5] - 预计2QFY26经调整EBITA为85亿元,同比下降79%,经调整EBITA利润率为3.5%,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3][5] - 云智能集团收入预计同比增长30%,继续保持加速增长态势[3][5] - 预计2QFY26即时零售业务经调整EBITA亏损达到365亿元,单均亏损5.3元,8月为单量和单均亏损峰值[18] - 小幅下调公司FY2026-FY2028收入及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主要因即时零售业务投入及AI相关算力投入增加[4][20] 整体财务预测 - 2QFY26预计总收入2456亿元,其中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同比+17%,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30%,中国电商集团收入环比-13%[3][5] - 2QFY26经调整EBITA利润率预计为3.5%[3][5] - 下调FY2026-FY2028收入预测至10503/11879/13050亿元,调整幅度为-1.5%/-0.1%/0.3%[4][20] - 下调FY2026-FY2028经调整净利润预测至1084/1502/1772亿元,调整幅度为-14%/-10%/-10%[4][20] - 公司当前对应FY2026年市盈率(PE)为28倍[4][20] 云智能集团 - 预计2QFY26收入同比增长30%,EBITA利润率保持稳定[3][11] - 公司正积极推进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3][11] - 云栖大会发布7款模型,其中Qwen3-Max在LMArena文本排行榜位列全球第三[11] - 发布基础模型架构Qwen3-Next,模型训练成本较密集模型Qwen3-32B降低超90%,长文本推理吞吐量提升10倍以上[11] - AI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推出磐久128超节点AI服务器、新一代高性能网络HPN 8.0等[13] 中国电商集团 - 预计2QFY26GMV同比增长5%,客户管理收入(CMR)预计同比增长约10%[3][18] - 即时零售业务预计对CMR增长带来约2%-3%的带动[18] - 预计电商业务EBITA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利润率延续下滑趋势,下滑幅度预计优于上季度[18] - 即时零售业务日均单量约7400万单,公司预计FY26Q3单月单均亏损较7-8月峰值减亏一半[18] - 当前阶段公司以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重点建设履约能力和用户心智[18] 其他业务 - AIDC业务在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下,收入增速预计继续放缓,本季度维持接近盈亏平衡[19] - 所有其他业务预计2QFY26亏损扩大至约50亿元,主要因模型训练需求增加、AI应用算力投入以及盒马、高德相关业务投入增加[3][19] - 模型训练、AI应用算力投入以及到家到店业务投入增加带来的亏损预计未来将持续[3][19]
三生制药(01530):合作落地有望增厚全年利润,关注707全球进展
中邮证券· 2025-10-09 22:50
投资评级与核心观点 - 报告对三生制药(1530 HK)给予"买入"评级,系首次覆盖 [1] - 核心观点:公司作为国内医药老牌企业,拥有特比澳等现金牛产品,为创新研发提供动力 [7] 707 (PD-1/VEGF双抗)授权给辉瑞已落地,有望增厚公司利润并降低全球市场拓展风险 [7]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96.93亿元、24.05亿元、27.62亿元,同比变化为+364%、-75%、+15% [7] 公司基本情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最新收盘价为30.94港元,总股本为24.32亿股,总市值约为752亿港元 [3] 52周内最高价与最低价分别为36.80港元和5.43港元 [3] - 公司资产负债率为25.51%,市盈率为27.4 [3] 第一大股东为Decade Sunshine Limited [3] - 个股表现显示,三生制药股价自2024年9月以来显著跑赢恒生指数 [2] 2025年中期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为43.6亿元,保持稳定,归母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增长24.6% [4] - 核心产品特比澳销售收入为23.7亿元,同比小幅下降4.2% [5] 蔓迪系列产品收入为6.8亿元,同比增长24.0% [5] 子公司三生国健贡献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7.6% [5] 核心产品707 (PD-1/VEGF双抗)进展 - 2025年5月,公司与辉瑞签订关于707的授权许可协议,涉及中国以外的全球市场权益 [6] 公司将收到12.5亿美元首付款,并可获得最高48亿美元的潜在付款和双位数的分成 [6] - 2025年7月,双方达成新协议,将707国内权益纳入,交易对价高达1.5亿美元,并达成1亿美元的股权合作 [6] - 707具有独特四价结构,临床前数据展示"Best-in-Class"潜力,在非小细胞肺癌单药二期临床中,客观缓解率(cORR)达到64.7% [6] - 在中国,707于2025年4月获国家药监局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用于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并开展3期临床研究 [7] 海外预计辉瑞将快速启动全球三期临床 [7] 盈利预测与财务指标 - 预计2025年营业收入将大幅增长117%至197.23亿元,2026年预计调整后为108.40亿元,2027年预计为120.75亿元 [9] - 预计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96.93亿元,对应每股收益(EPS)为3.99元,市盈率(P/E)为6.96 [9] 预计2026年、2027年EPS分别为0.99元、1.14元,对应P/E分别为28.05、24.42 [9] - 预计2025年毛利率为93.49%,销售净利率为49.15%,净资产收益率(ROE)为37.50% [12]
信达生物(01801):内生收入高增利润表现亮眼,全球化战略高效推进
中邮证券· 2025-10-09 22:19
投资评级 - 报告对信达生物的投资评级为“买入”,且为“首次覆盖” [1] 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认为信达生物凭借内生收入高增和亮眼的利润表现,其全球化战略正高效推进 [4] - 公司通过肿瘤管线与综合管线的双轮驱动实现收入高增长,运营效率优化带动盈利持续攀升,展现了健康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强执行力 [5] - 在研产品IBI363获批开展全球三期临床,逐步验证其作为新一代IO基石的潜力,同时综合管线矩阵丰富,多元化出海模式加速全球化布局 [6][7]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8亿元、15.8亿元、32.5亿元,对应市盈率逐步下降至162倍、100倍、49倍 [8]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最新收盘价为104.70港元,总股本及流通股本均为17.14亿股,总市值及流通市值均为1794亿港元 [3] - 52周内最高价为109.10港元,最低价为28.65港元,资产负债率为38.88%,市盈率为144.43,第一大股东为俞德超 [3] 业绩表现与财务亮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达59.5亿元,同比增长50.6%,其中产品收入为52.3亿元,同比增长37.3% [4] - 2025年上半年EBITDA为14亿元,净利润为12亿元,在手现金为146亿元 [4] - 公司盈利持续攀升,2024年上半年、2024年下半年、2025年上半年的EBITDA分别为-1.6亿元、5.7亿元、14.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4.9亿元、12.1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86.8%,同比提升2.7个百分点,销售及管理费率为44.2%,同比下降7.8个百分点 [5] - 公司在手现金折合约20亿美元,预计2025年研发支出为3至4亿美元 [5] 产品管线与业务驱动 - 公司现有16款商业化品种,肿瘤和综合管线双轮驱动 [5] - 肿瘤管线方面,达伯舒在中国PD-(L)1市场市占率第一,并有2项新药申请及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治疗三期研究提供未来增长动力,三款靶向药(ROS1、EGFR TKI、BTK抑制剂)上市凸显协同效应 [5] - 综合管线方面,PCSK9单抗为国内首个进入医保的同类药物,IGF-1R和GCG/GLP-1成功上市或获批,均为国内同类首个药物 [5] - 在研产品IBI363为全球首创PD-1/IL-2α-bias双特异性融合蛋白,其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FDA批准,将开展针对约600名患者的全球关键三期临床研究 [6] - 综合管线覆盖心血管代谢及内分泌科、眼科、皮肤科及风湿科等领域,多款产品具备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佳潜力 [6][7] 财务预测 - 预计公司2025年营业收入为120.87亿元,2026年为158.47亿元,2027年为211.63亿元,增长率分别为28%、31%、34% [10] - 预计2025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9.79亿元,2026年为15.80亿元,2027年为32.5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135%、61%、106% [10] - 预计2025年每股收益为0.57元,2026年为0.92元,2027年为1.90元 [10] - 预计2025年市盈率为161.76倍,2026年降至100.25倍,2027年进一步降至48.70倍 [10]
华虹半导体(01347):长期看好大华虹“一体化”战略布局
华泰证券· 2025-10-09 20:07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对华虹半导体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1][5] - 上调港股目标价至119港币,前值为53港币 [1][4][10] 核心观点总结 - 长期看好大华虹"一体化"战略布局,认为该战略将提升华虹集团的技术能力 [1][2] - 国产AI芯片生态快速成熟正重构晶圆代工格局,2024年中国设计公司先进工艺代工需求达95亿美元,其中70%由台积电承接 [1] - 美国BIS新规将限制范围扩至持股>50%的子公司,政策收紧或将加速供应链本土化,促使中国芯片设计公司加深与本土代工伙伴合作 [1][3] - 看好九厂产能爬坡和华力微并入上市公司,预计将增厚收入及利润,募资完成后有望开启下一轮扩产周期 [1][4] 战略布局与收购分析 - 华虹计划收购华力微97.4988%股权,该交易将为华虹新增3.8万片/月的65/55nm、40nm制程代工工艺产能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华力微资产总额75.80亿元,净资产18.39亿元;华虹公司资产总额862.85亿元,净资产437.85亿元 [2] - 收购华力微短期有望增厚每股净资产,长期有助于加快更先进工艺和特色工艺的平台开发 [2] 行业环境与公司定位 - 华虹半导体新一轮产能扩张有望巩固其在功率半导体、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等特色工艺的领导地位 [3] - 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欧洲等客户的China for China需求 [3] - 作为中国特色工艺的龙头企业,其平台在半导体国产替代加速的浪潮中具备稀缺性 [4][10] 盈利预测与财务数据 - 维持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同比+3%/+48%/+16%至0.60/0.89/1.03亿美元 [4] - 预测2025/2026/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21/2,929/3,186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0.81%/20.98%/8.77% [8] - 预测2025/2026/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10.3%/12.4%/14.3% [9] - 估值上调基于4.2倍2025年PB,可比公司一致预期均值PB为3.86倍,对应BVPS为3.64美元 [4][10] 产能与运营指标 - 公司产能从2024年的392千片/月(8寸晶圆)预计增长至2025E的527千片/月 [9] - 2025年第二季度产能利用率为102.7%,第三季度指引为108.3% [9]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为566百万美元,第三季度收入指引为620-640百万美元 [9]
药明合联(02268):业绩维持快速增长,产能扩张节奏顺利
中邮证券· 2025-10-09 17:2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药明合联(2268HK)的股票投资评级为“买入”,属于首次覆盖[2]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药明合联是全球性ADC CXO领军企业,拥有全面的研发技术平台,客户群与项目数量持续增长,产能稳步扩张[8] - 公司业绩维持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70亿元,同比增长622%,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527%,不含利息收支经调整净利润73亿元,同比增长696%[4] - 产能扩张节奏顺利,新加坡基地已于2025年6月达成机械完工里程碑,预计2026年上半年实现GMP放行[7]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最新收盘价为7450港元,总股本1228亿股,总市值约91486亿港元[3] - 52周内最高价/最低价分别为7855港元和1852港元,资产负债率为2994%,市盈率为629[3] - 第一大股东为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3] 业绩表现与财务分析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同比提升40个百分点至361%,相较于2024年全年的306%提升5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和新产线的快速爬坡[5] - 经调整净利润率(不含利息收支)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至271%[5] - 按地区划分,北美是第一大区域,2025年上半年收入占比达到52%,较2024年提升2个百分点,欧洲占比22%超过中国的18%[5] - IND前后收入占比为41%/59%,结构与2024年一致[5] 项目与订单情况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iCMC项目总数达225个,上半年新签iCMC项目37个创历史新高,PPQ项目11个,上半年新签3个[6] - 未完成订单总额为133亿美元,同比增长579%,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84%,其中北美地区增速超过其他地区[6] 产能扩张进展 - BCM1、BCM2 L1、BCM2 L2、DP1和DP2生产线均为高负荷运行,无锡DP3车间已于2025年7月底完成GMP放行,DP5车间正在建设中计划2027年实现GMP放行[7] - 公司预计2025年资本开支为156亿元,其中约9亿元投入新加坡基地,约45亿元投入无锡基地,预计到2029年公司资本开支将超过70亿元[7]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营收分别为575亿元、783亿元、1017亿元,同比增长42%、36%、30%[8] - 预计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亿元、226亿元、302亿元,同比增长50%、41%、34%[8] - 对应市盈率(汇率按1HKD=092RMB)分别为53倍、37倍、28倍[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