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巡礼:把握攻守兼备机遇,掘金港股央企红利
华泰证券· 2024-12-11 10:10
港股高股息策略 - 高股息策略在港股市场长期有效,2010年以来累计超额收益率为59%[2] - 港股高股息策略在市场不确定性较高时表现优异,如2010年1月至2010年8月、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2020年12月至2023年4月[2] - 港股高股息策略在股息率-中债收益率剪刀差回升时表现优异[2] 港股高股息板块 - 2025年上半年,港股高股息板块或存在超额收益机会,南向资金交易量占比上升至25%[3] - 外资对港股高股息的配置分位数处于2018年以来52%的中枢位置[3] - 险资对高股息欠配规模约5000-9000亿,未来2-3年内或逐步展开配置[111] 国企价值重估 - 非金融央企通过提高分红比例,充实国有资本、增加公共财政收入来源[4] - 未上市资产的资产注入是宽信用和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之一,现存未上市资产中优质资产较多[4] - 国企在稳就业、稳民生、公益等领域承担重要责任,具备估值溢价[124] 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 - 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超配通信行业,自由流通市值占比达30%[128] - 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业绩表现相对稳健,2020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增速相对平稳[133] - 港股通央企红利股息率波动较小且中枢位于高位,2023年以来下行斜率相对平缓[138] 投资工具 - 目前市场上有两只跟踪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的ETF基金,其中景顺长城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规模最大,为28亿元[140]
2024年12月政治局会议解读:超常规,全方位
中国银河· 2024-12-11 10:07
宏观经济政策 - 2025年狭义赤字率预计为4%,新增政府债务发行规模约为12.5万亿元,广义赤字率(含准财政政策)预计为12%[1] - 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有望维持在5%,以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3] - 货币政策将告别2011年-2024年的“稳健”取向,重回2008年-2010年的“适度宽松”取向,预计全年可能累计调降政策利率40-60BP,引导5年期LPR下行60-100BP,全年可能累计降准150-250BP[3] - 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延续“主动作为”的政策态度,2025年财政政策加码力度和方式将更加明确[3] 内需与消费 - 提振消费成为2025年扩大内需的重中之重,预计通过稳住楼市股市、以旧换新政策延续、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等措施释放消费潜力[3][8] - 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预计延续至2025年,支持范围有望扩大至消费电子、小家电、家具、建材等领域[8] 房地产市场与股市 - 2025年政策将更加重视稳住楼市和股市,防范房地产或股市下行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和内需冲击[9] - 预计2025年相关政策将持续发力,如商品房收储、闲置土地收购政策以及“股市平准基金”[9] 科技创新与区域发展 -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9] - 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预计2025年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财政转移支付及土地要素向人口流入集中地倾斜[10]
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点评:从“积极”到“更加积极”的政策新意
交银国际证券· 2024-12-11 10:06
政策定调与经济展望 - 2024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更加积极,提出实施超常规的逆周期调节力度[2] - 财政政策由“积极”转为“更加积极”,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提升至4%,新增专项债限额提升至4.5万亿元[4][9][11] - 货币政策基调调整为适度宽松,预计2025年政策利率和降准空间较大[3] 内需与消费 - 会议强调全方位扩大内需,提出稳楼市、稳股市、稳外资等系列方向[2] - 通过稳楼市、稳股市,改善居民财富预期,刺激消费潜力[13] - 提出通过定向补助、个税调整等措施提高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信心[14] 外部风险与应对 - 2025年外部冲击可能主要来自特朗普2.0政策,扩大内需是应对外部风险的关键支撑[15] - 强劲的内需不仅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动力,还能增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信心[15] 港股市场展望 - 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积极,有望延续此前强刺激政策对市场情绪的积极改善[16] - 港股估值处于历史均值偏下水平,提供较强安全边际,下行风险有限[18] - 建议采取“攻守兼备”的配置策略,重点布局高弹性成长板块和高股息板块[19]
202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学习体会:明年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中银证券· 2024-12-11 10:05
宏观经济与政策 - 2024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明年将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1]。 - 会议提出“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的全新表述,明年“稳增长”政策有望协同、系统性发力[1]。 -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首次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明年广义财政赤字增量值得期待[1][5][8]。 -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将“稳健的货币政策”调整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2010年以来首次[1][5][9]。 内需与消费 - 会议强调大力提振消费,2024年1-10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仅实现3.5%,明显低于2023年水平[1]。 - 收入不振是消费复苏的“硬性约束”,2024年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速延续下滑,较上半年下滑0.2个百分点[1]。 - 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1][14]。 投资与房地产市场 - 会议增加“提高投资效益”的表述,2024年1-10月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分别实现3.4%和-0.3%[1]。 - 会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15][16]。 资本市场与风险管理 - 会议首次增加“稳住楼市股市”的表述,旨在发挥房地产市场、股市的正财富效应,推动居民的财富性收入增长[1][16]。 - 政策对资本市场的关注重心或正逐步向其“财富效应”及“预期管理”等职能转变[1]。 - 风险提示包括海外衰退风险和地缘关系的不确定性[1]。
宏观动态点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财政政策更加积极
川财证券· 2024-12-11 10:04
宏观政策 - 2025年政策基调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有望进一步加强[3] - 2024年9月24日以来,宏观政策进入集中扩围期,降准降息、稳地产、逾10万亿化债等增量政策接续发力[3] - 2024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提速明显,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和制造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速较前值均有提高[3] 货币政策 - 2024年年内降准2次,累计降准100BP,每次释放约1万亿元流动性[4] - 2024年年内累计调降1年期LPR 35BP、调降5年期LPR 60BP[4] - 预计2024年12月至2025年一季度,存款准备金率有进一步下调空间[4] 财政政策 - 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促消费有望成为扩内需的重要抓手[5] - 2024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等民生政策[5] - 2025年财政政策将兼顾防风险和稳增长,稳住楼市股市被明确提及[5]
2024年11月外贸数据点评:外需加持“抢出口”
平安证券· 2024-12-11 09:25
出口情况 - 2024年11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6.7%,前值为12.7%[4] - 出口增速回落主要由于10月台风天气影响消退[4] - "抢出口"效应仍然较强,美国对中国出口拉动提升,贡献居首位[4] - 对美国、欧盟、东盟、非洲出口拉动分别提升0.09、0.07、0.07和0.05个百分点[6] - 计算机、纺织鞋服产品出口拉动增强,分别提升0.04和0.05个百分点[11] 进口情况 - 2024年11月中国进口同比增长-3.9%,较上月下降1.6个百分点[4] - 进口增速下滑受人民币汇率贬值影响,10-11月累计贬值3.2%[16] - 原材料、农产品和机电产品进口拖累明显[17] - 集成电路、成品油、铁矿、钢材等原材料进口量价齐跌[17] - 汽车、天然气、铜材进口量减价增,拖累进口金额[17] 贸易顺差 - 2024年11月贸易顺差974.4亿美元,同比增长41.1%[4] 未来展望 - 未来一到两个月外贸"抢出口"确定性较高,美国制造业PMI回升提供加持[5] - 2025年1月特朗普就任后对华外贸政策风险为中国出口最大不确定性[5]
11月价格数据分析:核心CPI连续回升,PPI开始收窄降幅
甬兴证券· 2024-12-11 09:25
CPI与PPI数据分析 - 11月CPI环比下降0.6%,同比增速为0.2%,连续10个月为正但连续3个月回落[4] - 11月PPI环比增长0.1%,同比增速为-2.5%,连续26个月为负,但降幅开始收窄[4] - 核心CPI同比增速从9月的0.1%升至11月的0.3%,连续2个月回升[4] - CPI食品项同比增速从10月的2.9%回落至11月的1.0%,非食品项同比增速从-0.3%回升至0.0%[4] - PPI新涨价因素贡献为-2.2%,翘尾因素贡献为-0.3%,预计12月PPI降幅将进一步收窄[4]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 公司认为CPI与PPI同比增速已开始筑底,货币政策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5] - 风险提示包括地缘冲突升级、能源价格反弹、美联储降息进程受阻[6] 其他数据与趋势 - CRB现货指数月度均值同比从10月的-2.07%回升至11月的0.31%,12月截止7日同比增长4.00%[4] - PPI降幅收窄有助于工业产成品存货增速回升[4]
11月贸易数据点评:出口高位回落,进口超预期放缓
太平洋· 2024-12-11 08:43
出口 - 中国11月出口同比增长6.7%,较上月回落6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的8.7%[4]。 - 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4.9%,对美国出口增长8.0%,对欧盟出口增长7.2%,均较上月有所放缓[11]。 -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速放缓,汽车出口同比转为负增长-7.7%[14]。 进口 - 中国11月进口同比下降3.9%,较上月进一步下行1.6个百分点,低于市场预期的0.6%[4]。 - 机电产品进口同比由正向贡献转为下拉,汽车为主要拖累[22]。 - 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数量同比下降0.9%,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9.6%;原油进口数量同比增长14.3%,但进口金额同比下降4.7%[22]。 贸易顺差 - 中国11月贸易顺差为974.4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的921.0亿美元[4]。 外部环境与内需 - 全球制造业PMI为49.3%,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显示全球经济恢复具备韧性[8]。 - 外部不确定性增加,关税加征风险催生“抢出口”行为,国内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反弹0.8个百分点[8]。 - 内需修复基础待巩固,扩内需为稳增长的关键抓手,政策传导至内需并刺激进口还需要观测稳增长举措实际落地的情况[25]。
11月通胀数据点评:超季节性因素作用明显
太平洋· 2024-12-11 08:43
通胀数据 - 中国11月CPI同比上涨0.2%,低于市场预期的0.5%,前值为0.3%[4] - 中国11月PPI同比下降2.5%,预期下降2.7%,前值下降2.9%[4] - 食品价格环比下降2.7%,超季节性下跌,是CPI环比下降0.6%的主要拖累因素[7][16] - 鲜菜、猪肉、鲜果和水产品价格分别环比下降13.2%、3.4%、3.0%和1.3%,合计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46个百分点[16] - 能源价格同比下降3.8%,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下降8.1%,但拖累作用有所减弱[20] 需求与供给 - 假期效应消退,服务分项价格环比下降0.3%,核心CPI环比下降0.1%[24] - 内需修复带动PPI环比转正,11月PPI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1%,同比下降2.5%,降幅收窄0.4个百分点[28] - 生活资料价格由环比下降0.4%转为持平,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0.1%[32] - 建材品类价格继续改善,水泥制造价格环比上涨6.2%,玻璃制造价格环比上涨1.8%,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0.2%[35] 风险提示 - 外部环境变化超预期[38] - 内需修复不及预期[38]
铁合金日报-1月期矿普涨,宏观预期增强,关注盘面拉升后的套保机会
华融融达期货· 2024-12-11 08:33
硅铁市场分析 - 硅铁成本端:青海、宁夏硅石到厂价180-230元/吨,神府兰炭小料890-940元/吨,河北石家庄70氧化铁皮1050-1090元/吨,硅铁成本窄幅波动,亏损企业较多[2] - 硅铁现货价格:72硅铁自然块报价5900-6050元/吨,75硅铁报价6350-6400元/吨现金含税出厂[2] - 河钢12月75B硅铁询盘价6400元/吨承兑含税到厂,较11月定价跌150元/吨,量2141吨,较11月增加641吨[2] - 硅铁仓单6861张,预报967张,仓单和预报合计39140吨,环比持平[2] - 硅铁主力收于6276元/吨,涨0.48%,资金流出3985万,减仓7356手[2] 锰硅市场分析 - 锰矿价格:South32对华1月装船南非半碳酸报价4.05美元/吨度涨0.25美元/吨度,康密劳1月对华锰矿装船加蓬块报4.1美元/吨度涨0.15美元/吨度[5] - 锰硅现货价格:6517北方报价6050-6150元/吨,南方报价6100-6200元/吨现金含税出厂,普涨50-100元/吨[5] - 河钢12月锰硅招标13600吨,较11月增加1300吨,首轮询盘价6280元/吨承兑含税到厂,与11月定价持平[5] - 锰硅仓单55397张,较上一交易日增加2660张,仓单预报7375张,较上一交易日减少1167张,仓单和预报合计313860吨,环比增加7465吨[5] - 锰硅主力收于6304元/吨,涨1.06%,减仓14406手,结算价6318元/吨[6] 宏观与市场预期 - 宏观强预期带动商品系统性上涨,硅铁和锰硅市场情绪主导的行情或短暂,建议关注拉高后的套保机会[2][5][8] - 全球货物贸易景气指数为102.7,高于基准点100,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货物贸易继续温和增长,但2025年贸易前景尚不确定[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