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信(UXIN):首次覆盖:强管控模式厚积薄发,经营周期右侧已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20:2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目标市值55-108亿元人民币,较当前52亿元市值上行空间6%-108% [2][9] 核心观点 - 优信通过"智能再制造工厂+仓储式大卖场"强管控模式,实现车况标准化、高效周转(库存周转30天 vs 行业55-60天)及综合加价率优势,2025Q1毛利率达7.0%,单季度EBITDA转正 [8] - 中国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2024年销量1961万辆,二手车/新车比仅0.6:1(vs 美国2.4:1),析出率5.6%(vs 美日德13%+),中性测算2030年行业空间达3500-4000万辆 [8][17][67] - 规模扩张计划明确:2025-2029年每年新开3-10店,覆盖保有量300万+城市,TOP20城市可再开45个卖场,对应年销130万台(为2025年销量20倍),2029年预计32店、年销65万台、收入484亿元 [8][10] 财务预测 - 收入高速增长:2025E-2027E收入分别为33.4亿元、72.8亿元、161.7亿元,CAGR 120% [7][8] - 盈利改善显著:净利润从2025E的-2.41亿元收窄至2027E的1.45亿元,2026年后有望扭亏 [7][8] - 效率指标优化:毛利率从2023年4.81%提升至2027E的7.75%,净利率从-21.91%改善至0.90% [7] 行业分析 - 供给侧:中国汽车保有量3.59亿辆,6-9年车龄占比最高,新能源车加速置换 [32][38] - 需求侧:90后+80后买家占比77%,下沉市场渗透率低,二手车3年使用成本比新车低超50% [45][49][40] - 政策端:限迁、税收、商品属性限制基本解除,全国转籍率升至30.41%,金融渗透率预计从2018年26%升至2026年52% [57][58][61] 海外对标 - CarMax:直营模式+全国250+门店,20-30X PE估值,自持库存把控质量 [74][76][82] - Carvana:线上+自动售车机模式,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0%,通过债务重组实现业绩复苏 [90][94][96] 运营优势 - 单店模型验证:西安、合肥、武汉三店库存1000+台,40%到店成交率,315项检测+自动化整备使整备时效缩至<4天 [8] - 增值服务贡献高:金融、保险、延保等服务收入占比近半,综合加价率反超传统车商 [8][119] - 线上线下一体化:线上平台实时调价+全国交付,线下卖场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客户黏性 [113][118]
海天味业(603288):跟踪报告:生产优化提振盈利能力,长期竞争优势凸显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9-19 20:08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OUTPERFORM) 目标价44.10元人民币[1][2] 核心观点 - 生产优化与成本控制推动盈利能力提升 1H25毛利率达40.12%(同比+3.26pct) 净利率25.75%(同比+1.27pct)[3][8] - 餐饮端需求疲软但工业端需求形成补充 供应链优化支撑毛利率维持高位[4][10] - 员工持股计划激励业绩增长 考核目标为2025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不低于10.8% 2024-2026年CAGR不低于11%[4][11] - 产品矩阵与渠道策略协同发展 "老三样"(酱油/蚝油)保障基本盘 "新四样"(醋/料酒/健康酱/室内外销品类)挖掘增长潜力[4][12] 财务表现 - 1H25营收152.30亿元(同比+7.59%) 归母净利润39.14亿元(同比+13.35%)[3][8] - 分季度看:1Q25营收83.15亿元(同比+8.08%) 2Q25营收69.15亿元(同比+7.00%)[3][9] - 盈利预测:2025E/2026E/2027E营收分别为296.91/328.23/363.30亿元 同比增速10.4%/10.5%/10.7%[2][5][7] - 归母净利润预测:2025E/2026E/2027E分别为70.18/77.96/86.45亿元 同比增速10.6%/11.1%/10.9%[2][5][7] 估值比较 - 当前股价对应2025E/2026E/2027E的PE分别为35X/31X/28X[2][5] - 基于生产优势与渠道掌控力 给予2026年35XPE估值(原40X)[5][13] - 可比公司2025E平均PE为20.57X(千禾味业24.38X/中炬高新18.22X/天味食品19.10X)[6]
英华特(301272):国产替代加速,多领域布局拓展成长曲线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19:52
好的,我将为您解读这份关于英华特(301272)的公司研究报告。作为拥有10年投资银行经验的资深分析师,我将从专业角度总结报告的核心内容。 投资评级 - 报告给予英华特"增持"评级(首次覆盖)[3][7] - 目标市值29亿元,较2025年9月19日收盘市值27.6亿元有5%以上上升空间[7] 核心观点 - 英华特作为国产涡旋压缩机龙头企业,正受益于国产替代加速进程,在多应用领域布局拓展成长曲线[1][6] - 公司掌握涡旋压缩机核心技术,产品性价比优势突出,在全球和国内市场份额持续提升[6][67] - 通过热泵、商用空调、冷冻冷藏和电驱动车用四大领域布局,公司营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6][35] 财务表现与预测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97亿元,同比增长7.5%;2025H1营收2.43亿元,同比下滑7.5%[2]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6.74亿元、7.79亿元和8.98亿元,同比增长12.9%、15.6%和15.4%[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0.74亿元,同比下滑15.1%;2025H1净利润0.09亿元,同比下滑69.3%[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8亿元、1.00亿元和1.13亿元,同比增长18.1%、13.7%和13.7%[2][7] - 毛利率从2024年的25.6%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27.1%[2] - 每股收益预计从2024年的1.27元增长至2027年的1.94元[2] 业务板块分析 **热泵应用业务** - 公司基础业务,2019-2022年热泵压缩机销量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二[6][21] - 2024年收入1.90亿元,占比31.84%[2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07/2.33/2.58亿元,同比增长9%/12%/11%[8] **商用空调应用业务** - 2024年收入2.04亿元,占比34.26%,成为最大收入组成部分[25] - 通过开拓直销客户和扩大海外优势,2022年境外商用空调同比增长155.84%[6][2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27/2.61/3.00亿元,同比增长11%/15%/15%[8] **冷冻冷藏应用业务** - 2024年收入1.87亿元,占比31.29%,同比增长28.55%[25] - 2018-2022年销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二,主要通过海外市场实现增长[25]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21/2.63/3.12亿元,同比增长18%/19%/19%[8] **电驱动车用涡旋业务** - 2024年收入0.15亿元,占比2.51%[92] - 产品涵盖24V、48V、400V及800V平台,排量覆盖17cc至45cc[83]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0.18/0.22/0.26亿元,同比增长19%/21%/21%[8] 市场份额与竞争优势 **全球市场份额提升** - 全球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1%提升至2021年的1.4%[6][70] - 国内市场份额从2019年的3.2%提升至2021年的5.0%[6] - 热泵领域份额从2020年的17.0%提升至2022年的18.8%,稳居第二[6][77] - 冷冻冷藏领域份额从13.7%提升至16.0%,仅次于艾默生[6] - 商用空调领域份额从2018年的0.7%提升至2022年的2.6%[6][77] **技术优势** - 掌握涡旋八项核心技术,已有上千个产品型号[67] - 2013年率先发布高温热水用压缩机,2015年开发带喷气增焓功能的涡旋压缩机[67][89] - 产品能效水平优异,热泵工况性能系数达3.06,制冷工况达3.36[68] **价格优势** - 采取"追随定价"策略,产品定价较艾默生同性能产品下浮10%-20%[68] - 热泵产品较规格相近竞品终端售价低8-27%[73] 海外市场拓展 - 境外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18%提升到2022年的30%[6] - 2016年成为Embraco Slovakia s.r.o供应商,打开欧洲市场突破口[6][94] - 欧洲市场占2022年外销营收的55.98%,2022年欧洲区域营收7414.77万元,同比增长156.9%[94] - 巴西市场占据5.7%份额,是领先的中资品牌[98] - 南亚市场营收从2020年248.16万元增长至2022年1214.77万元,CAGR达121.25%[98] 行业分析 **涡旋压缩机行业** - 2022年3HP以上涡旋压缩机销额达100亿元,其中商用空调应用占比78%[51] - 2024年内/外销量同比增长7.4%/2.0%[51] - TOP5销额份额从2016年的95.6%下降至2022年的80.29%[6][63] - 2023年销量份额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至79.0%[63] **下游应用市场** - 中央空调内销额从2015年612亿元提升至2023年1263亿元,CAGR达9%[57] - 热泵市场规模从2020年202亿元快速扩张到2023年332亿元,CAGR达18%[59] - 汽车空调电动涡旋压缩机市场规模从2017年12.9亿元提升至2023年142亿元[82] 增长驱动因素 - 国产替代加速趋势明确,外资品牌专利已过保护期[67] - 下游热泵、冷冻、车用等新兴领域需求不断扩充,多元化应用带来增量空间[6][51] - 公司大客户开拓成效显著,新增欧博空调等客户[6][78] - 新能源车用涡旋压缩机业务跟随客户释放定点,商用车等领域需求较大[8] 估值分析 - 2025年可比公司平均PE为33倍,公司为31.5倍[7][107] - 2025年预测市盈率32倍,2026年28倍,2027年24倍[2] - 净资产收益率预计从2024年7.2%提升至2027年9.2%[2]
益丰药房(603939):2025 年中报点评:精细运营盈利优化,新零售增长可期
东方证券· 2025-09-19 19:48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格 - 维持"买入"评级 根据可比公司给予25年22倍PE 对应目标价31.46元[2][5] - 股价为25.22元(2025年9月19日) 目标价较当前股价存在24.7%上行空间[5] 财务预测调整 - 下调25-27年收入预测 上调同期毛利率和费用率预测[2] - 调整25-27年每股收益预测至1.43/1.62/1.82元(原预测1.44/1.69/1.89元)[2] - 预计25年营业收入256.16亿元(+6.5%) 归母净利润17.37亿元(+13.6%)[4] - 毛利率持续改善 预计25-27年分别为40.5%/40.5%/40.6%[4] 经营表现分析 - 25H1实现收入117.2亿元(-0.3%) 归母净利润8.8亿元(+10.3%)[9] - 收入下滑利润上升源于主动调整经营策略:关停部分门店、放缓新店扩展和降本增效[9] - 25H1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约2005亿元(-3.7%) Q2同比降幅收窄至-1.6%(Q1为-5.8%)[9] - 25Q1全国零售药店总数约69.9万家 环比净减少约3000家 行业持续有序出清[9] 门店拓展策略 - 截至25H1共有14701家门店 较24年底净增17家(新开289家 关闭272家)[9] - 经营策略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提升 坚持"区域聚焦重点渗透"战略[9] - 直营店净减少191家 加盟店净增加208家 加盟店成为新增长点[9] - 直营门店整体日均坪效提升 主要由规模较小的非旗舰店驱动[9] 业务发展亮点 - 电商业务快速增长:25H1 B2C业务收入4.1亿元(+88.5%) O2O收入9.4亿元(+7.5%)[9] - 会员体系显著提升:累计建档会员1.1亿人(环比+5.8%) 会员销售占比84.9%(环比+2.9pct)[9] - 积极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新零售模式 尝试向大健康药房等新业态发展[9] 行业比较估值 - 基于可比公司估值 给予25年22倍PE[2][10] - 可比公司25年预测PE范围15.79-38.06倍 调整后平均为22倍[10] - 当前公司25年预测PE为17.6倍 低于行业调整后平均水平[4][10]
中国海外发展(00688):销售及投资维持行业前列,首个商业REIT获受理
第一上海证券· 2025-09-19 19:44
投资评级 - 买入评级 目标价19.35港元(较当前股价14.30港元有35.4%上行空间)[4][6] 核心观点 - 销售规模保持行业第二 2025H1合同销售额1201.5亿元 市占率2.72%[2] - 利润率虽有所下滑但仍处行业第一梯队 核心净利润率10.6%[3] - 商业REITs取得突破性进展 首个商业REIT获证监会及深交所受理[4] - 融资成本降至2.9% 债务结构持续优化 人民币借贷占比提升至84.8%[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核心净利润分别为161亿/171亿/180亿元[4] 销售表现 - 2025H1合同销售额1201.5亿元 同比下降19.0% 行业排名第二[2] - 销售面积512万方 同比下降5.9% 销售均价提升1%至23500元/平方米[2] - 北上广深及香港销售金额占比达53.7% 其中北京单城销售超300亿元[2] 土地储备 - 2025H1新增购地金额403.7亿元 新增土建面258万方[2] - 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新增投资占比86%[2] - 总土储规模4047万方(含中海宏洋1354万方)[2] - 已售未结转金额2088亿元(含中海宏洋338亿元)[2] 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832.2亿元 同比下降4.3%[3] - 毛利率17.4% 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3] - 归属股东核心净利润87.8亿元 同比下降17.5%[3] - 中期股息每股25港仙 核心净利润口径派息率31.3%[3] - 资产负债率53.7% 较2024年末下降2.1个百分点[3] 商业运营 - 商业运营收入35.4亿元 同比基本持平[4] - 一线城市商业收入占比提升至47%[4] - 购物中心成熟项目出租率96.2% 销售额同比提升6.7%[4] - 写字楼成熟项目出租率78.3% 续租率提升16个百分点至77%[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年收入1916.4亿元 同比增长3.5%[5] - 预计2025年归母核心净利润160.64亿元 同比增长2.2%[5] - 预计2025年每股盈利1.50港元 对应市盈率9.8倍[5] - 预计2025-2027年股息率维持在3.5%-3.9%区间[5]
裕同科技(002831):成长扎实稳健
天风证券· 2025-09-19 19:43
投资评级 - 裕同科技6个月评级为买入 维持评级 [6] 核心观点 - 裕同科技25Q2营收42亿元 同比增长8% 归母净利润3.1亿元 同比增长12% [1] - 25H1营收79亿元 同比增长7% 归母净利润5.5亿元 同比增长11% [1] - 中期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30元 [1] - 全球化布局优势显现 在10个国家40座城市设有40多个生产基地及4大服务中心 [2] - 品牌影响力 市场开拓能力及生产力水平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3] - 调整盈利预测 预计25-27年营收189/211/238亿元 归母净利润16.0/18.9/22.6亿元 [4] 财务表现 - 25H1纸质精品包装收入55亿元 同比增长5% 包装配套产品收入13亿元 同比增长3% 环保纸塑收入5.8亿元 同比增长7% [1] - 国内收入51亿元 同比减少2% 海外收入28亿元 同比增长27% [1] - 预计25年营业收入189.40亿元 同比增长10.39% 26年211.25亿元 同比增长11.54% 27年238.91亿元 同比增长12.62% [5][11] - 预计25年归母净利润16.0亿元 同比增长13.49% 26年18.9亿元 同比增长18.34% 27年22.6亿元 同比增长19.33% [4][5][11] - 25年预计EPS为1.74元 26年2.06元 27年2.45元 [4][5][11] - 25年预计PE为15.38倍 26年13.00倍 27年10.89倍 [5][11] 业务布局 - 积极推进全球化业务布局 2010年在越南布局海外工厂 [2] - 全球化制造优势优化供应链并分散风险 快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 [2] - 提升集团化 国际化和多元化运营能力 增强一站式包装解决方案能力 [3] - 智能工厂建设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3] 估值指标 - 当前股价26.71元 [6] - A股总股本920.51百万股 总市值245.87亿元 [7] - 流通A股股本510.99百万股 流通市值136.49亿元 [7] - 每股净资产12.16元 [7] - 25年预计市净率2.04倍 26年1.93倍 27年1.82倍 [5][11]
大行科工(02543):高景气细分赛道龙头,产品渠道共振潜能深厚
中泰证券· 2025-09-19 19:25
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投资评级 [1][2]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国内最大折叠自行车企业 定位中高端市场 通过产品创新和渠道优化实现高速增长 行业处于渗透率提升和消费升级的双重红利期 [2][9][16] 公司概况 - 按2024年零售量及零售额计均居国内市场首位 [9] - 创始人韩德玮博士持股超90% 股权高度集中 [13] - 产品涵盖五大系列:城市通勤/时尚个性/户外探索/超卓竞速/实用内涵 经典车型P8累计销量超15万辆 [16][18] - 2024年产品结构中端(2500-5000元)占比69.5% 大众市场(2500元以下)占比21.4% 高端(5000元以上)占比9.1% [20] - 平均出厂价从2022年1593元提升至2024年1927元 [20] - 渠道以经销为主占比68.2% 线上直销占比22.2% 线下直销占比3.0% 海外销售占比6.6% [20] - 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位 2025M1-4达114.1% OEM产量占比从2022年29.5%升至2025M1-4的65.5% [27][30] - 2023-2025M1-4营收同比增18.1%/50.2%/46.9% 净利润同比增10.9%/50.1%/69.1% [2][34] - 2024年毛利率33% 净利率11.6% 自产品毛利率较OEM高6-7个百分点 [34] 行业概况 - 全球自行车市场2024年规模4327亿元 2019-2024年复合增速10.2% 预计2029年达7566亿元 [47] - 增长主要来自单价提升 2019-2024年单价复合增速8.4% 零售量复合增速仅1.7% [47] - 折叠自行车为高增长细分赛道 2019-2024年全球规模复合增速20.8% 2024年渗透率5.3% [55] - 2024年全球折叠自行车均价6243元 为普通自行车(2420元)的2.58倍 [55] - 中国为全球主要市场之一 零售量占比22.1% 2019-2024年规模复合增速31.6% [62] - 2024年中国折叠自行车均价2200元 较全球市场6200元有较大提升空间 [62][69] - 中高端产品(2500元以上)占比全球43% 中国仅24% 预计2029年分别提升至50%和32% [69]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城市化空间限制/技术创新/健康生活方式意识提升/环保偏好/政府基础设施政策 [78][79][80] - 按销量计公司全球市占率6.2%居首 中国市占率26.3%居首 [82] 核心优势 - 产品端形成五大系列矩阵 拥有113项中国有效专利(含19项发明)及22项国际专利 [89][100] - 核心技术包括马甲线技术/超级下管/折叠铰链技术等 [94][96][97] - 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9.0/10.7/17.6百万元 与清华大学开展技术合作 [100] - 渠道覆盖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 拥有680家零售网点 直营店+店中店占比从2022年31%提升至2025M1-4的66% [103][106] - 线上渠道高速增长 2025M1-4线上直销收入3990万元同比增84.7% [109][111] - 线下直销与山姆会员店合作 覆盖国内46家分店 [109] - 海外收入占比6.6% 亚洲地区占80% [109][112] - 通过共享360模式与22家同业合作 推广双品牌产品及专利零件销售 [115]
优信(UXIN):强管控模式厚积薄发,经营周期右侧已现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19 19:22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目标市值55-108亿元人民币 对应2026年0.8-1.5倍市销率[1][8][9] 核心观点 - 优信通过"智能再制造工厂+仓储式大卖场"强管控模式突破单店盈利拐点 2025年第一季度零售销量7545台同比增长134% 毛利率达7.0% 单季度EBITDA已转正[8] - 中国二手车市场存在巨大增长空间 2024年销量1961万辆 二手车/新车比仅0.6:1 析出率5.6% 远低于美日德13%以上水平 中性测算2030年行业空间达3500-4000万辆[8][19][76] - 公司计划2025-2029年每年新开3-10店 优先覆盖汽车保有量300万+城市 保有量TOP20城市可再开45个3000台库存体量大卖场 对应年销130万台 为2025年销量约20倍[8][10] 财务数据预测 - 营业收入预计从2024年18.14亿元增长至2027年161.66亿元 2025-2027年复合增长率120%[7][8] - 毛利率从2024年6.80%提升至2027年7.75% 净利率从2024年-18.85%改善至2027年0.90%[7] - 归母净利润预计2025年亏损2.41亿元 2026年亏损收窄至1.40亿元 2027年实现盈利1.45亿元[7][8][10] 行业分析 - 供给端:中国汽车保有量达3.53亿辆 其中6-9年车龄占比最高 新能源车加速置换[8][34][40] - 需求端:90后+80后买家占比77% 下沉市场渗透率仍低 性价比刺激消费者转向二手车消费[8][45][53] - 政策端:限迁、税收、商品属性"三座大山"基本拆除 全国转籍率升至30.41%[8][59][63] 商业模式优势 - 单店库存1000+台 40%到店客户成交 较传统车商5-30台陈列形成更优体验[8][122] - 315项检测+自动化整备 整备时效由13.6天缩至4天以下 库存周转30天低于行业55-60天水平[8][123] - 金融、保险、延保等高毛利服务贡献收入占比近半 综合加价率反超传统车商[8][128] 海外对标 - 美国CarMax采用自持库存+直营网络模式 全美41个州拥有超过250家直营门店 资本市场给予20-30倍PE估值[8][77][82] - Carvana通过自动售车机+线上平台模式实现快速增长 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约170%[8][97][98] - 两家企业均证明强管控模式能有效把控车源质量与定价 建立消费者信任[8][104]
伯特利(603596):制动为基品类扩张,海外提供重要增量
财通证券· 2025-09-19 19:05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7] 核心观点 - 深耕制动领域二十余年 智能电控业务快速放量 2020-2024年收入复合增速达56% 高于机械制动的21% [7] - 以制动为基石进行品类扩张 已完成转向和悬架研发 开始进入量产阶段 打造一体式底盘系统 [7] - 海外客户和产品种类持续拓展 配套产能逐渐完善 墨西哥一期项目2023年投产 二期产品种类更丰富 [7]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28.2亿元、160.4亿元、193.9亿元 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亿元、17.2亿元、21.1亿元 [7] 公司概况与业务结构 - 2004年成立 主营业务包括机械制动、智能电控和机械转向三类产品 [7][15] - 2025年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28.02亿元 用于智能电控和轻量化业务产线建设 [7][15] - 实控人袁永彬技术背景深厚 曾在天合汽车集团和奇瑞研究院任职 [1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51.64亿元 同比增长30% 归母净利润5.22亿元 [7][18] 财务表现与业务占比 - 2020-2024年营收从30.42亿元增至99.37亿元 复合增速34% [18] - 智能电控收入占比从2020年27%提升至2024年47% 机械制动占比从72%降至46% [18] - 2024年机械制动毛利率18.57% 智能电控毛利率19.98% 机械转向毛利率11.71% [21] - 研发费率从2021年6.85%降至2025年上半年5.54% [2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2019年发布第一代线控制动WCBS 现已迭代至1.5版本和2.0版本 EMB方案准备量产 [27] - 2022年收购万达转向布局转向业务 形成EPS、转向管柱等产品 [29] - 2024年设立悬架科技公司 完成空气悬架B样开发验证 [31] - 提供三种ADAS方案:1V高性价比方案、2R/4R1V巡航辅助方案、4R1V+高精定位方案 [33] 国际化进展 - 早期为通用汽车配套铸铝转向节 现已拓展至Stellantis、沃尔沃、福特等国际客户 [36][37] - 出海产品从轻量化零部件拓展至EPB、线控制动等电控制动产品 [39] - 墨西哥一期400万件铸铝转向节项目2023年三季度投产 [40] - 2025年获得两家欧洲车企订单 生命周期预计总收入20.3亿元人民币 [40]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9.0%、25.2%、20.8% [6][41]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16.7%、21.9%、22.4% [6] - 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2.33元、2.84元、3.47元 [6] - 预计2025-2027年PE分别为22.7倍、18.6倍、15.2倍 [6] 估值比较 - 可比公司选择德赛西威、科博达及拓普集团 [44] - 可比公司2025-2027年PE平均值分别为34.6倍、27.4倍、22.2倍 [44] - 公司估值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2025年PE为22.7倍 vs 可比公司平均34.6倍 [44][46]
乐惠国际(603076):设备业务行业领先,鲜啤业务势头正盛
华源证券· 2025-09-19 19:03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5][8][66] 核心观点 - 公司是啤酒装备行业龙头,具备"整厂交钥匙"服务能力,技术实力雄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7][14][33] - 鲜啤业务聚焦差异化产品,渠道建设完善,小酒馆完成直营转加盟体系转变,扎啤机研发成功带来新增量 [7][50][56]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9/0.98/1.23亿元,同比增速达+273.29%/+23.98%/+26.45% [6][8][64] 业务分析 - 装备制造业务预计2025-2027年营收增速13%/10%/5%,海外订单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海外收入5.08亿元 [9][24][35] - 鲜啤业务预计2025-2027年营收增速25%/20%/20%,2024年销售收入1.4亿元同比提升33.36% [9][46][64] - 截至2024年底在手订单23.97亿元,白酒装备订单累计12.65亿元 [24]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收14.90亿元(-9.77%),归母净利润0.21亿元(+7.16%) [6][20] - 预计2025年营收17.01亿元(+14.12%),归母净利润0.79亿元(+273.29%) [6][8] - 当前市盈率38.79/31.28/24.74倍(2025-2027年),总市值30.55亿元 [3][6] 产能与渠道 - 精酿啤酒设计产能38000吨,覆盖上海/宁波/长沙/沈阳/武汉五家工厂 [62] - 鲜啤产品进入大润发/麦德龙等KA渠道,线上平台销量领先 [49][50] - 开设150余家鲜啤30公里酒馆体验门店,风冷扎啤机解决传统设备痛点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