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性‘慢’牛”(四):增量资金如何塑造牛市风格?
浙商证券· 2025-09-08 20:42
核心观点 - 增量资金是塑造本轮牛市风格和节奏的关键因素 各类资金包括主动权益基金、ETF、个人投资者、保险及银行理财子、外资、量化基金和私募基金的行为模式共同推动市场形成"系统性慢牛"格局 [1][14] - 主动权益基金发行规模和业绩双双改善 配置吸引力显著回升 2025年以来新发规模同比增65.6% 赚钱效应明显增强 正收益基金占比达97.5% [2][16][24] - ETF资金呈现逆向投资特征 2024年Q4规模达2.89万亿元 首次超过主动权益基金 起到市场稳定器作用 [3][25][26] - 个人投资者呈现高换手和趋势交易特征 新增开户数与两融余额是核心观测指标 "资产荒"背景下存款搬家趋势或加速其入市 [4][78][92] - 保险及银行理财子资金进行股债再平衡 2025年Q2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环比增1.3万亿元 股票配置比例达8.33%-8.81% [5][49][52] - 外资成交活跃度抬升 7月底持A股市值近2.4万亿元 美联储降息周期与基本面改善形成双重吸引力 [6][66][67] - 量化基金发行显著回暖 2025年H1产品备案数量同比增67.1% 流动性充裕环境下超额收益明显 [7][72][76] 主动权益基金 - 发行规模明显回暖 截至2025年8月末累计新发826.47亿元 同比增长65.6% 超过2024年全年698亿元水平 [16][18][20] - 赚钱效应显著改善 2025年正收益基金占比97.5% 12只基金收益翻倍 主动股基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14个百分点 [24][26][56] - 股票仓位维持高位 2025年Q2普通股票型基金仓位88.52% 偏股混合型基金仓位85.74% 均处于2019年以来较高水平 [26][29][30] - 投资风格偏好景气赛道和大盘成长 重仓行业集中度接近30% 换手率中位数约300% 显著低于量化基金 [37][38][43] - 代表指数表现优异 2025年偏股混合基金指数涨22.0% 主动股基指数涨21.3% 均大幅跑赢沪深300的7.3% [56][58][68] ETF资金 - 政策驱动规模增长 半导体ETF在2019年后规模从38亿元增至2023年Q3的457亿元 受益于自主可控政策支持 [3][24][69] - 规模首超主动权益基金 2024年Q4股票型ETF规模2.89万亿元 较主动权益基金多3774亿元 2025年Q2差值扩大至4814亿元 [25][71][74] - 呈现逆向投资特征 2023年以来在市场下行期间净申购额显著增加 有效平滑市场波动 [26][73][75] - 机构资金积极配置 中国人寿2025年上半年大幅增持A500ETF 中央汇金增持沪深300ETF等宽基指数超百亿份 [76][77] 个人投资者 - 核心指标与市场高度相关 新增开户数12个月移动平均与万得全A指数相关性达0.86 两融余额占比相关性超0.75 [78][79][82] - 入市行为具趋势性特征 百度"牛市"搜索指数抬升后开户数通常加速增长 M1-M2剪刀差扩大时入市意愿增强 [92][93][98] - 投资风格高换手 2017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82.01% 偏好中小市值股票 中证1000指数成分股集中电子(12.85%)、医药生物(11.44%) [37][100][104] - 资产荒驱动入市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趋势性下行 银行理财收益率走低 存款搬家趋势有望延续 [44][45][48] 保险及银行理财 - 保险资金规模持续增长 2025年Q2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环比增3.7% 股票配置比例人身险8.81% 财产险8.33% [5][49][51] - 银行理财转型"固收+" 2025年6月理财产品余额30.67万亿元 同比增7.5% 在净息差收窄背景下寻求收益增强 [5][52][53] - 投资偏好低波红利 宽货币紧信用环境下青睐高股息资产 红利ETF连续4年跑赢沪深300 [30][60][62] - 增量资金潜力巨大 当前非银存款增速与股指走势正相关 居民存款规模庞大为入市提供基础 [63][64] 外资 - 持股市值达2.4万亿元 2025年陆股通成交金额逐级抬升 7月底持A股市值近2.4万亿元 [6][66][67] - 偏好核心资产 投资风格低换手 重点配置茅指数、沪深300等盈利稳定品种 [35][68][69] - 外部环境友好 美联储处于降息周期 中美利差收敛有利于资金流入 [34][67][70] - 双重回报吸引 汇率与A股收益形成顺周期共振 若基本面改善确认将强化流入趋势 [6][36] 量化基金 - 发行显著回暖 2025年上半年产品备案数量同比增67.1% 超额收益明显 [7][72][76] - 依赖流动性环境 高换手特性要求市场成交活跃 宽货币格局下有望维持较好表现 [7][39][73] - 投资风格分散 无行业偏好 持仓分散 代表指数包括中证1000、中证2000等小盘指数 [39][40][41] - 业绩表现突出 2025年量化策略指数显著跑赢万得全A 但需警惕市场风格切换风险 [41][42][44]
电子三季度策略:AI主线引领产业升级,国产替代加速
中泰证券· 2025-09-08 20:11
核心观点 - AI主线引领产业升级,国产替代加速,电子行业基本面持续向上 [2][5] - 晶圆代工先进制程发展处于关键时刻,大陆厂商加速扩张但国产份额仍低 [5][45][53] - 光刻机作为大国重器实现从0到1突破,产业链核心标的受益 [5][73][94] - 设计板块中SoC和存储受益AI算力需求,存储开启新一轮涨价 [5][99][126] - 数通PCB受益算力需求爆发,AI服务器推动价值量提升 [5][140][148] - 果链关税担忧落地,折叠屏和AI驱动成长 [5][177][187] 电子行业基本面持续向上 - 25Q2电子(中信)指数累计上涨1%,跑输沪深300指数0.3%;年初至9月4日累计上涨24.8%,跑赢沪深300指数13.9% [9] - 细分板块年初以来涨跌幅:PCB +86%、消费电子 +37%、半导体 +22%、LED +11%、被动元件 +8%、面板 -3% [9] - 25Q2末主动权益基金电子行业仓位为18.22%,环比下降0.11个百分点,其中半导体仓位10.39%、消费电子3.56%、元器件(PCB+被动元件)3.03% [15] - 截至9月4日,电子行业PE(TTM)为75倍,高于2020年5月以来75%分位数(72倍),半导体PE(TTM)为134倍,超过75%分位数(119倍) [15] - 25Q2电子整体营收同比增长19%,净利润同比增长23%,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持平;分板块看,PCB净利率同比提升2个百分点,半导体净利率同比提升0.2个百分点 [23] - 25Q2电子各板块库存环比上升,整体库存上行主要受半导体、消费电子、PCB和面板库存上升影响 [32] 晶圆代工:先进制程关键时刻 - 2024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规模约1402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大陆市场规模约130亿美元,占全球近10% [45] - 竞争格局台积电一家独大占6成以上份额,中芯国际和华虹集团分列第三和第五,2023年中国大陆成熟制程产能占全球29%,预计2027年扩大至33% [45] - 2024年中国大陆半导体销售规模1824亿美元占全球29%,但集成电路进口额3861亿美元,出口额1597亿美元,贸易逆差2264亿美元 [47] - 2024年主要晶圆厂在中国大陆营收体量超200亿美元,台积电营收111亿美元占比54%,大陆厂商2020-2024年营收合计从32.2亿美元增长至94.1亿美元,CAGR达30.7% [53][55] - 28nm是成熟制程与先进制程分界线,大陆厂商在成熟制程进展迅速,台积电和三星正推动2nm工艺量产,国内相较海外仍有差距 [58][59] - 中芯国际折合8寸月产能25Q2达99万片,为大陆产能规模最大晶圆代工厂,具备14nm FinFET及以下技术工艺和7nm技术制造能力 [62] 光刻机:大国重器从0到1 - 光刻是芯片制造最复杂工艺,费用约占芯片制造成本1/3,光刻机是最贵半导体设备,2024年全球前道光刻设备市场规模预计315亿美元,市场份额在晶圆生产设备中占比20% [73][79] - ASML是全球唯一可生产EUV光刻机公司,制程最小达3nm,覆盖干式DUV、浸没式DUV和EUV光刻机,最小光源波长13.5nm [84] - 光刻机研发费用率高,24年ASML研发费用率达15%,EUV光刻机超10万个零部件,全球超5000家供应商,核心零部件来自德国和美国 [77] - 光刻机三大核心系统是光源系统、光学镜头和双工作台系统,大陆厂商陆续实现从0到1突破,建议关注茂莱光学、福晶科技、波长光电、腾景科技等 [88][94] 设计板块:SoC&存储 - 国产算力市场空间大,政策要求公共算力平台自主研发芯片算力占比不低于60%,国产AI芯片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2021-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CAGR达52.3% [99] - 存储价格25Q2开启新上涨周期,DDR4和LPDDR4原厂减产率先涨价,幅度远超DDR5、LPDDR5和NAND,NAND中主要是MLC、SLC NAND涨价 [130] - 兆易创新25H1存储芯片收入28.45亿元同比增长9.2%,NOR Flash全球份额18.5%排名第二大陆第一,SLC NAND全球第六大陆第一,利基DRAM全球第七大陆第一 [134] - AI陪伴类硬件成长空间大,预计2030年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达351.1亿美元,品牌端实丰文化、珞博智能等加速布局,芯片侧乐鑫科技推出AI端侧开发板 [104][110][116] - AI眼镜产业趋势明确,Meta Connect大会将发布Ray-Ban Meta 3等新品,25H2三星/华为/字节等有望推出首款AI眼镜,AI+AR眼镜有望成为终极形态 [119][125] 数通PCB:受益算力需求爆发 - AI服务器对PCB要求提高,英伟达H100服务器GPU模组PCB价值量超2500美元,CPU模组超600美元,合计超3000美元 [140][144] - 英伟达GB200集群NVL72规格PCB价值量达34744美元,对应单GPU价值量483美元,NVL36规格价值量20492美元,对应单GPU价值量569美元 [148][151] - 新技术方向正交背板层数和价值量显著提高,CoWoP工艺将封装substrate与PCB一体化,NV将在Rubin Ultra上考虑新方案 [153][155] - 超级电容作为可瞬间释放大功率元器件,有望成为AI服务器主流配置,江海股份在LIC和EDLC领域有较好布局 [158] 果链:关税担忧落地,折叠屏+AI驱动成长 - 苹果承诺再投入1000亿美元用于美国制造业,累计承诺投资额达6000亿美元,特朗普表示不会对在美投资公司征收关税,关税担忧基本落地 [177]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12.4亿部同比增6.1%,中国销量2.9亿部同比增5.6%,预计2024-2029年全球销量CAGR为1.4% [167] - iPhone17预计搭载台积电N3X工艺A19芯片,Pro系列内存升级至12GB并搭载VC均热板,光学和电池等硬件升级 [186] - 苹果2026-2027年迎新品创新周期,预计2026年秋季推出首款折叠屏,2026H2推出AI眼镜,2027H2推出降本减重版Vision Air [191] - 苹果与谷歌就定制AI模型达成协议,开始评估接入谷歌定制AI模型基于Gemini,全新Siri升级有望加速落地 [197]
策略观点:宜将风物放眼量,波动性来源将转向海外-20250908
中邮证券· 2025-09-08 19:56
核心观点 - 市场短期震荡为牛市蓄力 下一阶段波动性主要来自海外美联储降息预期 A股将转向降息交易逻辑[5][6] - 配置策略强调个股α机会优于行业β 重点挖掘中报"困境反转"逻辑 TMT成长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6][32] 市场表现回顾 - 主要股指多数下跌 仅创业板指录得正收益 科创50领跌 宁组合上涨3.31% 茅指数微涨0.37%[5][13] - 行业表现分化显著 电力设备周涨7.39% 其中周五单日涨7.19% TMT板块集体大幅回调[5][14] - 风格层面成长股大幅回调 周期和消费涨幅收窄 金融风格跌幅扩大 市值风格呈大盘优于中盘优于小盘格局[5][13] A股高频数据跟踪 - 动态HMM择时模型提示空仓 认为市场自9月4日进入趋势性下跌状态 2024年以来该模型获得5.16%超额收益[17][21] - 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7日移动平均数报15.1% 较8月30日的3.8%明显回升 融资盘成交热度减退出现净卖出[22][26] - 银行股红利性价比不足 当前股债差异补偿仅0.37% 若要求1%补偿则对应股息率需达4.60%[30][31] 后市展望及配置策略 - 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 将成为A股定价重要逻辑支点 波动性来源转向海外[6][32] - 重点挖掘个股α机会 基于"跨报告季业绩预期差"构建中报业绩超预期组合 目标在9-10月获取超额收益[6][32] - TMT成长方向(AI应用/算力链/光模块)经历3月调整后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产业积极变化支撑上行空间[6][32]
固态电池设备行业周报:固态电池板块表现强劲,六氟磷酸锂价格再上涨-20250908
财通证券· 2025-09-08 19:56
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 多家车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始搭载全固态电池 锂电设备企业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4] - 固态电池板块表现强劲 本周固态电池指数上涨8.79% 年初至今上涨47.86% 锂电设备(中信)指数本周上涨31.79% 年初至今大幅上涨117.57%[4][8] - 六氟磷酸锂价格持续上涨 本周价格为5.65万元/吨 环比上周上涨0.08万元/吨[4][14] - 动力电池需求保持高增长 2025年前7月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为831.1Gwh 同比+57.5% 出口量为96.4Gwh 同比+29.4%[4][31] 市场表现 - 本周上证指数下跌1.18% 固态电池指数上涨8.79% 锂电设备(中信)上涨31.79% 锂电池(中信)上涨9.27%[4][8] - 年初至今上证指数上涨13.75% 固态电池指数上涨47.86% 锂电设备(中信)大幅上涨117.57% 锂电池(中信)上涨33.98%[4][8] - 本周万得全A交易量为130160.04亿元 环比下降12.74% 固态电池指数交易量为4975.75亿元 环比大幅上升74.31% 锂电设备(中信)交易量为867.25亿元 环比大幅上升166.64%[4][8] - 万得全A当前PE-ttm为21.9x 处于2021年以来95%分位数 固态电池指数当前PE-ttm为33.3x 处于2021年以来75%分位数[8] 产业链价格 - 碳酸锂价格(锂电池级Li2CO3≥99.5%)本周为7.4万元/吨 环比上周下降0.3万元/吨[4][14] - 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国产)价格为3.43万元/吨 环比上周持平 三元材料(523)价格为113.3元/千克 环比上周下降0.5元/千克[4][14] - 六氟磷酸锂价格为5.65万元/吨 环比上周上涨0.08万元/吨[4][14] - 石墨电极平均价为1.25万元/吨 环比上周持平[4][14] 行业动态 - 辉能科技联合CEA-Liten开发可拆解式固态电池模块 支持单颗电芯独立更换 预计于2025年慕尼黑车展公开亮相[4][25] - 亿纬锂能成都固态电池基地揭牌 总面积约11000平方米 全面投产后年产能近50万颗电芯 "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 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26] - 国轩高科2025年上半年锂电出货量约40GWh 同比增长超48% 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已正式贯通 良品率达90%[4][27] - 天齐锂业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实质落地并动工 采用自主开发的硫化锂制备新技术[4][28][29] - 安徽伏特时代固态电池项目在六安金寨开工 总投资20亿元 规划年产能10GWh 预计年产值约50亿元[30] 公司公告 - 孚能科技持股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24,442,077股 计划减持比例不超过2%[4][22] - 蔚蓝锂芯股东昌正有限公司减持公司股份2,820,800股 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2445%[23] - 比亚迪2025年1-8月汽车销量为286.4万辆 同比+23% 2025年8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3.175 GWh[24] 需求数据 - 2025年前7月动力和其他电池产量为831.1Gwh 同比+57.5% 累计增速较上月放缓2.9个百分点[4][31] - 2025年前7月动力电池装车量为355.4Gwh 同比+45.1% 累计增速较上月放缓2.2个百分点[31] - 2025年前7月动力电池出口量为96.4Gwh 同比+29.4% 累计增速较上月加快2.9个百分点[4][31] - 2025年前7月欧洲30国乘用车(纯电动)注册量为137.6万辆 同比+25.9% 乘用车(混合电动)注册量为275.5万辆 同比+15.3%[4][3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前道设备企业:纳科诺尔、宏工科技、曼恩斯特、信宇人等[4] - 建议关注锂电设备龙头企业:先导智能、赢合科技、利元亨等[4] - 建议关注布局增量环节企业:骄成超声、海目星、联赢激光、德龙激光、先惠技术、誉辰智能等[4]
9月降息板上钉钉,关注利率敏感型ETF
艾德金融· 2025-09-08 19:54
核心观点 - 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达89% 劳动力市场持续转弱支持美联储采取宽松政策 建议关注利率敏感型行业ETF如生物科技和房屋建筑商[3][6][8] - 美股市场情绪维持中性 标普500再创历史新高 估值与盈利双双微升 小盘股风格占优 资金集中流入科技硬件与半导体龙头[3][18][21][32] 劳动力市场表现 - 8月新增非农就业人口2.2万人 远低于预期7.5万人 失业率升至4.3% 创2021年以来新高[3][5][6] - 6月非农就业数据经两次下修至-1.3万人 累计下修16万人 7月数据仅上修0.6万至7.9万人[3][5][6] - 利率期货市场定价9月降息25个基点概率为89% 降息50个基点概率达11%[3][5][6] 金融系统流动性 - 十年期国债利率4.10%缓慢下行 隔夜拆借利率(SOFR)4.41%走势平稳[3][7] - 联储银行逆回购金额3687亿美元 高于疫情前三年均值3062亿美元[3][7][9] - 金融状况指数-0.50与金融压力指数-0.71均处于负值区间 显示系统流动性充足[3][7][10] 市场情绪指标 - 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7天移动均值略降至1704点 下降趋势不变[3][12][13] - AAII散户情绪指标显示看跌占比32.7% 看涨占比33% 多空基本均衡(看涨/看跌比值0.99)[3][12][13] - 标普500恐惧与贪婪指数处于中性区间 波动率指数收于15.18 远低于临界值20与50日移动均值[3][18] 全球及美股市场表现 - 全球权益市场周涨0.4% 新兴市场(1.4%)表现优于发达市场(0.3%)[3][19][21] - 美元指数周跌0.1% 黄金周涨3.5% 比特币周涨3.1%[3][21] - 标普500周涨0.3% 七巨头指数涨1.2% 罗素2000小盘股涨0.4% 金龙指数涨0.4%[3][21] - 小盘价值(罗素2000价值1.1%)>小盘成长(1.0%)>大盘成长(0.8%)>大盘价值(-0.1%)[3][21] 行业与个股表现 - 美股36个二级行业中20个上涨 媒体娱乐(6.5%) 耐用消费品(5.3%) 有色金属(3.4%)领涨 石油石化(-2.7%)落后[22] - 标普500成份股上涨占比44% 西部数据(14.7%) 博通(12.6%) 希捷科技(12.4%) 美光科技(10.4%) 谷歌(10.4%)领涨[23][24] - 核心成份股中博通周涨12.6% 谷歌涨10.4% 特斯拉涨5.1% 苹果涨3.3%表现优异[25][26] 资金流向分析 - 硬件设备行业日均资金强度约311亿美元排名第一 软件服务行业-318亿美元排名最后[3][29] - 资金集中流入博通(日均强度3.47亿美元) 谷歌(3.44亿美元) 特斯拉(3.36亿美元) 苹果(1.00亿美元)[30][31] - 西部数据换手率3.7% 特斯拉换手率2.5% 显示高活跃度交易[30][31] 估值与盈利变化 - 标普500动态PE由22.80倍升至22.81倍 升幅0.05%[3][32][33] - 远期EPS由268.55美元升至268.64美元 升幅0.04%[3][32][33] 投资策略建议 - 关注受益于降息交易的利率敏感型ETF 包括标普生物科技ETF(XBI)和标普房屋建筑商ETF(XHB)[3][8] - 市场情绪未进入极度贪婪区间 在未进入疯狂阶段前后市更可看高一线[3][18]
资金跟踪系列之十:两融流入放缓,ETF流向非银、有色、化工等领域
国金证券· 2025-09-08 19:38
宏观流动性: 上周美元指数有所回落,中美利差"倒挂"程度有所收敛。10Y 美债名义/实际利率均回落,通胀预期回落。离岸美元 流动性有所收紧,国内银行间资金面整体平衡偏松,期限利差(10Y-1Y)收窄。 交易热度、波动与流动性: 市场交易热度有所回落,除创业板指外,其余主要指数波动率均回落。行业上,TMT、消费者服务、商贸零售、机械、 轻工、汽车等板块交易热度在 80%分位数以上,大多数行业波动率均在 80%分位数以下。 机构调研: 电子、医药、通信、计算机、汽车等板块调研热度居前,传媒、电力及公用事业、电子、医药、食品饮料、有色等板 块的调研热度环比仍在上升。 节奏上,上周北上先持续净卖出、后明显回流。基于前 10 大活跃股口径,上周北上在通信、电子、汽车等板块的买 卖总额之比上升,在非银、机械、电力及公用事业等板块的买卖总额之比回落。基于陆股通持股数量小于 3000 万股 的标的口径:北上主要净买入电子、计算机、医药等板块,主要净卖出军工、通信、传媒等板块。综合来看:北上可 能主要净买入电子、计算机、医药、有色等板块,净卖出军工、非银、商贸零售、家电等板块。 两融活跃度降至近三周低点 上周两融净买入 258 ...
策略阳谋(三):从海外看国内,基于产业链视角的AI估值体系和逻辑
招商证券· 2025-09-08 19:30
核心观点 - 全球AI产业从2022年技术突破进入产业化兑现期 经历估值驱动 产品验证和盈利兑现三阶段 投资逻辑从估值溢价转向盈利质量[1][7][8] - AI产业链分为上游算力基础设施 中游云/数据中心和下游应用 各环节商业化路径和估值锚点存在显著差异[2][3][38] - 中国AI行业在国产替代背景下快速发展 上游算力突破 中游建立护城河 下游应用规模化落地 需采用差异化估值框架[2][71] AI浪潮发展阶段 估值驱动阶段(2022Q4-2023Q2) - ChatGPT上线2个月突破1亿活跃用户 成为增长最快互联网应用 触发资本市场重估[10][13] - OpenAI在2023年4月完成3亿美元融资 估值达270-290亿美元 确立AI大模型核心资产地位[13][16] - 2023年大型科技公司获得AI公司融资270亿美元中的三分之二 打破2021年110亿美元记录[14] - 资本为未来现金流提前支付溢价 头部项目形成"估值回路":二级市场巨头绑定推动一级市场估值跃升[16][19] 产品验证阶段(2023Q3-2024Q2) - 厂商聚焦六大商业化KPI:对齐与安全 检索增强 推理优化 多模态能力 工具插件生态 模型族系化成本分层[20][23] - 版本家族化+成本分层成为商业化必要条件 通过低成本试用转化高能力付费用户[25] - 检索增强与工具插件生态显著提升企业支付意愿 连接私有数据和工作流[25] - 蒸馏/量化与工程化优化直接决定单位经济($/1k token) 是估值转向现金流的关键变量[25] 盈利兑现阶段(2024Q3至今) - 训练成本高度集中 30多个模型达到或超过GPT-4级别训练阈值 形成规模化先发优势[30][31] - 企业盈利由收入端(token计费 订阅 企业合同)和成本端(推理成本 存储成本)共同决定[32] - 美国厂商token定价高出中方30%-80% 采用高毛利SaaS模式 中国厂商以价格换规模 利润短期承压[34][37] - 分层定价策略明显 高端模型决定ARPU上限 低端模型覆盖开发者群体 输出token定价普遍高于输入[33][34] AI产业链估值逻辑 上游算力基础设施 - 估值逻辑依赖于产能扩张 政策补贴和长期供给缺口 与资本开支和国产化进展高度相关[2][39] - NVIDIA的H100/B200 GPU垄断AI训练基础设施 CUDA生态加强客户黏性 市值达4,378亿美元[40][42] - AMD的MI300系列2024年贡献达10亿美元级别 ROCm生态逐步完善[43] - 中国算力企业在本地化客户和政策支持上有优势 但高端制程和生态兼容性仍受制约[72] 中游云/数据中心 - 估值锚点在于长期客户合同 数据中心利用率 电力成本管理和互联生态[44][49] - Microsoft Azure与OpenAI深度绑定 推动AI服务营收增长[45] - Oracle Cloud凭借高性价比GPU集群和长期合同模式 2024年云业务高速增长[45] - 云商估值重视可预测长期现金流和单位毛利 数据主权与合规服务成为溢价来源[49] 下游应用层 - 估值取决于能否将token收入转化为高毛利可预测经常性收入 并建立高黏性生态[50][51] - ChatGPT通过订阅+API双轮变现 2024年10月估值达1,570亿美元 核心变量转为周活7亿和120亿美元预期收入[53][54] - Gemini产品发布带来显著市值增量:1.0版本发布当日股价涨5.3% 市值增加900亿美元 1.5版本再增700亿美元[58][59] - Claude采用安全可控溢价商业模式 2025年3月完成35亿美元E轮融资 估值达615亿美元[63][64] 中国市场特点与估值框架 - 2024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规模294亿元 预计2026年突破700亿元[66][68] - 2025年1月DeepSeek发布后 AI类APP月活环比增长88.9% 3月用户超1.9亿[66][69] - 上游算力国产替代快速突破 中游头部互联网厂商建立护城河 下游垂直应用进入规模化落地[2][71] - 上游企业估值锚点为"产能扩张×政策补贴×供给缺口" 中游为"用户数×订阅单价×增长率" 下游为"行业渗透率×单客价值×可复制性"[2][72]
机构调研、股东增持与公司回购策略周报(20250901-20250905)-20250908
源达信息· 2025-09-08 19:16
核心观点 - 报告聚焦于A股市场机构调研、股东增持和公司回购三大维度 通过高频数据追踪和量化筛选 识别潜在投资机会 重点关注调研热度高、业绩增长显著、增持/回购比例较大的上市公司[2][12][31] 机构调研分析 - 近30天(2025/08/06-2025/09/05)机构调研家数前二十公司包括迈瑞医疗(397家)、德赛西威(351家)、水晶光电(331家)、联影医疗(306家)和爱博医疗(261家)等 其中19家公司评级机构家数≥10家 如珀莱雅、中宠股份和迈瑞医疗[12][14] - 近5天(2025/09/01-2025/09/05)机构调研家数前二十公司以澜起科技(231家)、炬光科技(192家)、恺英网络(162家)、深南电路(137家)和中联重科(100家)为代表[2][13] - 业绩增长方面 澜起科技、德赛西威和中宠股份2025年中报归母净利润相较2024年实现较大增长[2][12] - 调研次数维度 近30天华明装备(26次)、云南铜业(13次)、联得装备(12次)位列前三 近5天联得装备(9次)、科思科技(4次)、同益中(4次)热度较高[13][16][18] 股东增持动态 - 本周(2025/09/01-2025/09/05)仅4家公司发布增持进展公告 分别为九牧王、上海莱士、山西高速和青岛银行 增持金额占市值比例均低于1%(上海莱士0.01% 山西高速0.63%)[3][19][20] - 年初至2025/09/05 共265家公司发布增持公告 其中80家评级机构≥10家 23家增持比例>1% 重点包括仙鹤股份(增持4亿元占市值2.87%)、湖北宜化(3亿元占2.27%)、新集能源(3.75亿元占2.22%)和中炬高新(3亿元占2.01%)[5][21][22] 公司回购情况 - 本周(2025/09/01-2025/09/05)209家公司发布回购进展 65家评级机构≥10家 24家回购比例>1% 天合光能(11亿元占预案日市值3.75%)、华发股份(4.5亿元占3.21%)、徐工机械(27亿元占2.82%)和丽珠集团(8亿元占2.26%)等回购力度突出[4][24][25] - 年初至2025/09/05 1,726家公司发布回购进展 410家评级机构≥10家 110家回购比例>1% 厦门象屿(回购11.06亿元占预案日市值6.42%)、聚灿光电(4亿元占6.3%)、健盛集团(1.5亿元占4.5%)等已完成回购的公司比例较高[5][26][27] - 董事会预案阶段公司包括承德露露(拟回购3.44亿元占市值3.76%)、柳工(4.5亿元占2.31%)、山推股份(2.25亿元占1.61%)等[26][30] 投资机会聚焦 - 机构调研主线建议关注澜起科技、德赛西威和中宠股份 兼具调研热度、高评级与业绩增长[2][12][31] - 股东增持主线推荐仙鹤股份、湖北宜化、新集能源和中炬高新 增持比例均超2%且评级机构≥10家[5][21][31] - 公司回购主线重点关注天合光能、华发股份、徐工机械等高比例回购企业 及承德露露、柳工等处于预案阶段的公司[24][26][31]
仍有向上空间
招银国际· 2025-09-08 19:08
核心观点 - 市场仍有向上空间 推荐多个买入评级标的包括中际旭创 生益科技 地平线机器人 深南电路 贝克微 北方华创 豪威集团 中兴通讯等[1] - 中国经济放缓但流动性宽松和反内卷政策预期提振风险偏好 看好互联网 医疗 化工 资本品与必选消费板块[2] - 美国经济韧性挑战并存 短期滞涨风险上升 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一次 12月再次降息 明年降息两次 看好医疗 必选消费和受益通胀与再工业化的原材料 工业 金融等板块[2] 宏观策略 - 中国GDP增速预计从第二季度5.2%降至第三季度4.9%和第四季度4.6% 全年5%[12] - 中国CPI同比增速可能在第四季度逐渐回升 全年0.2%与2024年持平 PPI同比增速可能从第一季度-2.3%和第二季度-3.2%升至第三季度-3%和第四季度-1.7% 全年-2.5%[13] - 中国央行第四季度可能降准50个基点 降息10个基点[15][16] - 中国10年国债收益率年末可能升至1.9%左右[17] - 美元/人民币汇率可能从8月末7.13降至今年末7.1和明年末7.05[18] - 美国GDP同比增速从上半年2%降至第三季度1.7%和第四季度1.3% 全年GDP增速从2024年2.8%降至2025年1.7%[19] - 美国PCE与核心PCE通胀可能从第二季度2.4%和2.7%升至第三季度2.7%和3% 第四季度小幅降至2.6%和2.8%[22] - 美元指数年末可能降至95左右[28] 科技行业 - 2Q25海外龙头互联网公司云业务营收同比增速均展现环比加速趋势 AI变现起量速度成为关键[1] - 全球AI眼镜2Q出货量同比增长222% Meta眼镜产能2026年将提升至1000万台[2] - 全球CSP上调资本开支 海外四大云厂商2025年CAPEX同比+42.7% 国内云厂商同比+35.9%[2][46] - GB300/ASIC服务器下半年持续放量 ODM 连接器 散热零部件指引下半年相关收入增速50-100%[2][30] - 液冷渗透率持续提升 TrendForce预计AI数据中心渗透率将从2024年14%提升至2025年33%[33][34] - 智能手机2Q25出货趋缓 低端机型和中国市场短期承压 但高端/折叠机型势头持续[2][31] - PC 2Q全球出货量同比+6.5% 主因Win11更新周期以及美国以外地区需求较佳[32] - 汽车电子受益AI大模型和硬件降本 比亚迪和小米布局加快智驾下沉[2][39] 半导体行业 - 《人工智能+行动意见》确立到2027年智能终端和智能体普及率超70%目标[2][45] - 英伟达财报显示Blackwell GPU与Spectrum-X网络需求旺盛 主权AI快速兴起[2][48] - 英伟达2026财年二季度收入467亿美元 同比+56% 三季度收入指引540亿美元 环比+16%[48] - 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500亿美元[46] - 中际旭创2Q25收入人民币81亿元 同比+36% 净利润24亿元 同比+79%[47] - 生益科技2Q25收入同比上升36% 净利润同比上升60%[49] - 深南电路2Q25收入57亿元 同比+30% 净利润8.69亿元 同比+43%[49] - 北方华创2Q25收入79亿元 同比+22% 净利润16亿元 同比-2%[50] - 贝克微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持平在2.92亿元 净利润同比增长14.9%至7700万元[51] 互联网与软件 - 本地生活竞争激烈且超出预期 在线娱乐类公司整体表现稳健 AI时代中获益公司股价表现良好[5] - 推荐关注BOSS直聘 携程 网易 腾讯 阿里巴巴 快手等[5][11] - 金蝶国际云化领先且中长期有望通过AI获得增量变现[3] 消费行业 - 食品饮料美妆护肤看好必需消费品板块 消费心理边际宽松促零食 软饮 啤酒等支出增加 国产替代效应凸显于乳制品 美妆护肤等领域[5] - 可选消费8月数据环比改善 主题为"低单价 小确幸" 推荐瑞幸咖啡 绿茶集团 九毛九 锅圈 安踏 李宁等[4][5][11] - 医药行业受益创新药出海交易 国内集采政策优化等 推荐中国生物制药 三生制药 巨子生物 固生堂 百济神州 信达生物等[5][11] 汽车行业 - 二季度业绩呈现显著分化 新势力车企中小鹏与零跑超预期 理想略不及预期 传统车企中吉利表现亮眼[4] - 8月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环比增长6% 新能源车蔚来 零跑及吉利银河8月销量齐创历史新高[6] - 推荐吉利汽车下半年推出五款全新新能源车型 零跑汽车将在今年剩余月份持续创造新的月销记录[6][11] 房地产与保险 - 重点开发商8月合同销售额同比-10% 月环比+12% 建发 金茂 招蛇 滨江 绿城等表现较强 分别同比增69% 46% 39% 27% 20%[7] - 看好商业运营能力较强标的如龙湖集团 存量市场受益者贝壳 物业管理公司华润万象生活 绿城服务 滨江服务 万物云等[7] - 上市险企1H25银保新业务价值可比口径下增速均达到三位数 OCI股票持仓规模环比增速国寿+133% 平安+61.2% 人保+60.7%等[8] - 财险行业上半年承保综合成本率显著优化[9][10] - 推荐中国财险 中国人寿 中国平安 友邦保险等[11] 资本品行业 - 工程机械公司1H25业绩普遍符合预期 头部公司在非洲录得强劲增长[10] - 重卡方面潍柴和重汽1H25业绩略低于预期 但7月和8月行业销售强劲增长将拉动3Q业绩[10] - 推荐三一重工 中联重科 三一国际 恒立液压 潍柴动力等[10][11]
汽车周报:擎天柱再现更新,把握科技轮动-20250908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9-08 18:44
核心观点 - 在牛市行情下,科技驱动的板块如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有望在TMT领涨后跟涨,建议关注特斯拉产业链、国内机器人优秀公司及低空经济前期白马标的[4] - 行业需重点关注底部优秀白马标的及央国企改革带来的突破性变化,此类标的胜率高且稳健[4] - 投资主线基于科技+中高端+国央企改革,推荐强α主机厂、智能化趋势代表、国央企整合标的及具备业绩增长或机器人布局的零部件企业[4] 行业情况更新 - 2025年第35周乘用车零售总量51.4万辆,环比+9.59%,同比+0.59%,其中传统能源车销量22.9万辆,环比+11.71%,同比-10.55%,新能源车销量28.5万辆,环比+7.95%,同比+11.76%,新能源渗透率55.45%[4] - 最近一周传统车原材料价格指数环比+0.2%,新能源车原材料价格指数环比-0.7%[4] 市场情况更新 - 本周汽车行业总成交额7797.64亿元,环比-6.49%,行业指数收7739.40点,全周下降1.27%,跌幅高于沪深300指数的0.81%跌幅,行业周涨幅在申万一级行业中位列第18位,较上周下降4位[4] - 本周行业个股上涨113个,下跌177个,涨幅最大个股为派特尔、华洋赛车、天普股份,分别上涨44.5%、37.8%、33.1%,跌幅最大个股为建设工业、成飞集成、湖南天雁,分别下跌25.5%、22.7%、20.8%[4] 重要事件总结 - 特斯拉发布宏图计划第四篇章,战略重心转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提出五大指导原则,强调技术驱动增长与可持续富足,Optimus机器人被定位为重塑劳动力结构的重要工具[12][14][15] - 特斯拉拟推新薪酬方案,马斯克目标市值8.6万亿美元,方案要求未来10年市值从1.13万亿美元增至8.6万亿美元,并完成交付2000万辆汽车、100万辆无人驾驶出租车及100万台人工智能机器人[16] - 全新问界M7预订火爆,10分钟小订突破2万辆,1小时内突破10万辆,新车在设计、空间和续航方面全面升级,预售价较现款提升近4万元[19][20][21] - 2025年8月新能源车企交付呈分化趋势,整体同比+10%,环比+7%,其中比亚迪销量37.36万辆同比+0%,小鹏销量3.77万辆同比+169%,理想销量2.85万辆同比-41%[10][11] 公司业绩与动态 - 比亚迪二季度毛利率波动约4pct,海外销量有望今年达100万辆[5] - 上汽集团经营质量改善,若管理改善与海外业务兑现,有望重回200亿元利润水平[5] - 途虎付费用户增速达20%,超出市场预期[5] - 福达股份Q2业绩高增,机器人业务产能落地,后续摆线减速器业务有望发力[6] - 双环传动Q2业绩超越行业,盈利能力稳定提升,匈牙利产能落地助力全球化拓展[6] - 银轮股份Q2业绩保持增长,数据中心液冷、机器人业务进展顺利[6] 原材料与市场数据 - 最近一周传统原材料中钢材价格环比+0.0%,铝材-0.2%,塑料-0.6%,橡胶+3.1%,玻璃+0.9%,电池原材料中镍-0.3%,钴+0.3%,碳酸锂-6.2%[69] - 海运成本本周环比-1.8%,近一个月+3.8%[76] - 汇率方面,美元兑人民币环比+0.05%,欧元兑人民币环比-0.07%[79] - 2025年8月全国乘用车零售195.2万辆,同比+3%,环比+7%,批发240.9万辆,同比+12%,环比+8%[60][65] - 8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57.0%,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