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00300):公司人型机器人产品亮相,未来可期
群益证券· 2025-03-18 20:28
分组1: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进” [5][6] 分组2:报告的核心观点 - 3月18日美的集团人形机器人样机首次曝光,可完成多种动作并听懂语音指令 [5] - 公司在机器人领域积淀雄厚,2015年切入工业机器人产业,收购库卡,佛山顺德的美的库卡智能制造科技园是全国最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累计交付超8万台,看好其在人型机器人领域发展 [6] - 美的已整合研发资源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聚焦核心零部件,目标是将技术融入家电产品及探索B端商业场景应用 [6] - 3月16日国家发布方案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2025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前两月家电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241亿元、YOY+36%,预计公司家电产品全年受益 [6]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净利润分别为390.6亿元、440.5亿元、491.1亿元,YOY分别+15.8%、+12.8%、+11.5%,EPS分别为5.6元、6.3元、7.0元,H股分别为13X、11X、1X,A股P/E分别为13X、12X、11X,目前估值合理,股息率超4%,维持“买进”建议 [6] 分组3: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资讯 - 产业为家用电器,2025年3月18日H股价80.20港元,恒生指数24,740.6,股价12个月高/低为95/0,总发行股数7,659.78百万,H股数650.85百万,H市值5,344.27亿元,主要股东为美的控股有限公司(28.36%),每股净值27.31元,股价/账面净值2.94,一个月、三个月股价涨跌分别为7.94%、4.16%,近期评等2024 - 11 - 12为“买进”,产品组合中暖通空调占43.6%、消费电器占36.2%、机器人及自动化占8.7% [3] 财务数据 合并损益表 |项目|2022|2023|2024F|2025F|2026F|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345709|373710|404856|442578|481450| |经营成本(百万元)|260539|273481|295391|322764|351159| |营业税金及附加(百万元)|1566|1817|2024|2213|2407| |销售费用(百万元)|28716|34881|36842|39832|42849| |管理费用(百万元)|11583|13477|13765|14605|15406| |财务费用(百万元)|-3387|-3262|-3644|-3983|-4333| |投资收益(百万元)|208|464|800|1000|1100| |营业利润(百万元)|34763|40317|45893|51771|57729| |利润总额(百万元)|34956|40277|45993|51871|57829| |所得税(百万元)|5146|6532|6899|7781|8674| |少数股东损益(百万元)|257|25|39|44|49|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百万元)|29554|33720|39055|44047|49105| [12] 合并资产负债表 |项目|2022|2023|2024F|2025F|2026F| | ---- | ---- | ---- | ---- | ---- | ---- | |货币资金(百万元)|55270|81674|96375|110831|127456| |应收账款(百万元)|28238|32885|37817|43490|50014| |存货(百万元)|46045|47339|44972|37777|27577| |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261099|281321|309453|355871|427045| |长期股权投资(百万元)|5189|4976|5971|7166|8599| |固定资产(百万元)|26083|30938|34032|39137|46964| |在建工程(百万元)|3844|4681|5617|6741|8089| |非流动资产合计(百万元)|161456|204717|235425|273093|319519| |资产总计(百万元)|422555|486038|544878|628964|746564| |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206342|251246|301495|397973|573081| |非流动负债合计(百万元)|64290|60493|62913|62913|60396| |负债合计(百万元)|270631|311739|364407|460886|633477| |少数股东权益(百万元)|8989|11421|11661|11906|12156| |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142935|162879|168810|156173|100931| |负债及股东权益合计(百万元)|422555|486038|544878|628964|746564| [12] 合并现金流量表 |项目|2022|2023|2024F|2025F|2026F| | ---- | ---- | ---- | ---- | ---- |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34658|57903|62488|70475|78569|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13510|-31220|-17400|-19400|-22400|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百万元)|-10855|-17910|-20096|-26499|-27907|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百万元)|10582|8755|24992|24576|28262| [12][13]
新秀丽点评报告:24Q4业绩环比改善,美国二次上市取得进展
浙商证券· 2025-03-18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年新秀丽实现营业收入36亿美元,同比-2.5%,剔除汇兑影响同比-0.2%,经调整ebitda利润6.8亿美元,同比-3.7%,归母净利3.5亿美元,同比-12.9%;单Q4实现收入9.4亿美元,同比-0.6%,经调整ebitda利润1.9亿美元,同比+7.7%,归母净利1.1亿美元,同比-22.7%,收入和利润保持平稳展现韧性 [1] - 预计公司25 - 27年实现收入37/38/39亿美元,分别同比+1.8%/+4.1%/+3.5%,归母净利润3.7/4.1/4.6亿美元,分别同比+6.2%/+10.8%/+12.8%,截止3月17日收盘价对应PE为10/9/8倍;短期部分国家宏观环境扰动,不改三大优质品牌资产保障稳健发展,期待美股上市成功提升流动性,24年分红率45%,并回购约1.6亿美元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分地区收入情况 - 24Q4亚洲实现收入3.4亿美元,同比-7%,其中中国0.7亿美元(同比+2%,占比7%)、印度0.5亿美元(同比-28%,占比5%),日本0.5亿美元(同比+3%,占比5%)、南韩0.3亿美元(同比-17%,占比4%),印度市场行业竞争压力加大、南韩受局势波动和航空事件影响,致亚洲收入下滑 [2] - 24Q4北美洲实现收入3.5亿美元(同比+4%),其中美国3.3亿美元(同比+4%,占比35%),加拿大0.2亿美元(同比-7%,占比2%),预计主要系消费者信心恢复及批发商拿货提前 [2] - 24Q4欧洲实现收入2.1亿美元(同比+5%),比利时0.6亿美元(同比+16%,占比6%),德国0.3亿美元(同比-7%,占比3%);拉丁美洲收入0.5亿美元(同比-7%,剔除汇兑影响+14%) [2] 分品牌及渠道收入情况 - 24Q4新秀丽、TUMI、美旅实现收入4.8、2.5、1.5亿美元,分别同比+3%、+4%、-9%,TUMI、新秀丽重回增长彰显中高端品牌韧性,美旅暂时承压预计与各国当地品牌竞争加剧有关 [3] - 24Q4批发、DTC自营、DTC电商渠道实现收入5.4、2.8、1.3亿美元,分别同比-1.5%、+0.1%、+1.2%,DTC渠道表现稳健,门店运营能力持续向上,批发渠道降幅环比显著收窄预计一方面零售环境修复批发商拿货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受北美经销商为规避关税影响提前提货影响;2024年公司净开67家直营店至1119家 [3] 毛利率及费用率情况 - 24Q4毛利率60.2%(同比+0.3pp),预计主要系定位更高端TUMI品牌收入增速领跑、以及折扣控制 [4] - 24Q4分销开支费用率/营销开支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2pct/-1.4pct/-0.1pct/-0.7pct至29.1%/5.7%/6.0%/3.6%,逆势开店致分销费用率上升,零售走弱下控制广告投放叠加持续精细化管理,整体费用率稳中有降 [4] - 24Q4经调整ebitda利润率20.7%(同比+1.6pp),创近年来历史新高,归母净利率12.2%(-3.5pp),净利率同比下滑主要系基期有较多减值重回 [4] 财务摘要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3,588.6|3,654.2|3,802.4|3,934.3| |(+/-) (%)|-2.55%|1.83%|4.06%|3.47%| |归母净利润(百万美元)|345.6|367.1|406.8|458.9| |(+/-) (%)|-17.12%|6.21%|10.82%|12.83%| |每股收益(美元)|0.24|0.25|0.28|0.32| |P/E|10.4|9.8|8.9|7.9|[12] 三大报表预测值 包含流动资产、现金、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多项资产、负债、利润及现金流等项目在2024 - 2027年的预测值,以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和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内容 [13]
晶泰控股-P:受人工智能赋能,解锁广阔的商业前景-20250318
招银国际· 2025-03-18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根据DCF模型得出目标股价为7.57港元 [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基于稳定收入增长的AI驱动创新型研发平台,其药物发现和智能自动化双重收入来源处于稳定增长轨迹,通过融资巩固财务状况,广泛合作和跨行业应用使其为未来商业成功做好准备 [1][3] 公司业务情况 - 凭借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研发平台,在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和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实现稳定收入增长,在药物发现领域与多家领先制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应用涵盖新材料和能源领域 [1] - 广泛的合作伙伴网络凸显其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赋能产业中的广泛应用潜力和商业前景,与多方合作推进新能源材料发展、开发中药研发平台、聚焦创新、提高研发效率等,还将业务扩展到农业、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 [2] 财务数据 盈利摘要 |指标|FY22A|2023A|FY24E|FY25E|FY26E| |----|----|----|----|----|----| |收入(人民币百万元)|133|174|251|434|841| |同比增长率(%)|112.3|30.8|44.1|72.6|93.8| |净利润(人民币百万)|(1,439)|(1,906)|(1,491)|(310)|(86)| |调整后净利润(人民币百万元)|(437)|(543)|(466)|(260)|(86)| |研发支出(人民币百万元)|(359)|(481)|(400)|(370)|(378)| |行政费用(人民币百万)|(204)|(296)|(380)|(250)|(294)| [4] 财务摘要 利润表 |指标|2021A|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收入|63|133|174|251|434|841| |销售费用|(27)|(40)|(62)|(60)|(69)|(108)| |管理费用|(137)|(204)|(296)|(380)|(250)|(294)| |研究与开发支出|(213)|(359)|(481)|(400)|(370)|(378)| |其他人|(30)|(67)|(126)|(152)|(152)|(219)| |营业收入|(299)|(525)|(722)|(640)|(357)|(158)| |其他收入|9|21|28|100|50|0| |其他收益/(损失)|37|(8)|41|0|0|0| |利息收入|14|50|103|35|59|84| |利息费用|(4)|(6)|(10)|(12)|(12)|(12)| |其他人|(1,848)|(958)|(1,277)|(875)|0|0| |税前利润|(2,137)|(1,439)|(1,906)|(1,491)|(310)|(86)| |个人所得税|0|0|0|0|0|0| |少数股权|(0)|(0)|0|0|0|0| |调整后净利润|(2,137)|(1,439)|(1,906)|(1,491)|(310)|(86)| [16] 资产负债表 |指标|2021A|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当前资产|3,920|3,597|2,945|2,581|5,311|5,242|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524|574|711|831|4,225|4,075| |受限现金|13|5|2|2|2|2| |应收账款|31|38|39|54|90|170| |提前还款|30|52|41|41|41|41| |商业银行存款|305|2,538|1,251|751|51|51| |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0|356|863|863|863|863| |其他流动资产|17|33|38|38|38|38| |非流动资产|462|719|1,060|1,064|1,068|1,062| |固定资产(Property, Plant & Equipment)|177|318|370|374|377|372| |使用权资产|94|78|189|189|189|189| |无形资产|5|7|8|8|8|8| |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170|285|424|424|424|424| |其他非流动资产|16|33|69|69|69|69| |总资产|4,382|4,316|4,006|3,645|6,379|6,304| |当前负债|161|198|297|309|309|320| |短期借款|22|36|60|60|60|60| |应付账款|11|14|14|25|25|36| |其他流动负债|101|108|139|139|139|139| |租赁负债|17|24|59|59|59|59| |合同负债|10|16|26|26|26|26| |非流动负债|7,825|9,428|10,950|169|169|169| |长期借款|11|0|0|0|0|0| |可转换债券|7,701|9,321|10,780|0|0|0| |其他非流动负债|113|107|169|169|169|169| |总负债|7,986|9,626|11,247|478|478|489| |股本|0|0|0|0|0|0| |保留盈余|(3,684)|(5,126)|(7,040)|(8,532)|(8,841)|(8,927)| |其他储备|75|(202)|(227)|11,673|14,716|14,716| |股东权益总额|(3,609)|(5,328)|(7,267)|3,141|5,875|5,789| |少数股权|5|18|26|26|26|26| |总权益和负债|(3,604)|(5,310)|(7,241)|3,168|5,901|5,815| [16] 现金流量 |指标|2021A|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254)|(429)|(568)|(1,313)|(287)|(172)| |净投资现金流|(70)|(2,758)|736|475|699|34| |净融资现金流|2,476|58|(26)|958|2,981|(12)| |年末现金余额|3,524|574|711|831|4,225|4,075| [18] 增长情况 |指标|2021A|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收入增长|76.2%|112.3%|30.8%|44.1%|72.6%|93.8%| [18] 盈利能力 |指标|2021A|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运营利润率|(476.8%)|(393.9%)|(414.1%)|(254.7%)|(82.2%)|(18.8%)| |净利润率|(3,403.4%)|(1,078.7%)|(1,092.9%)|(593.3%)|(71.3%)|(10.2%)| [18] 准备/流动性/活动 |指标|2021A|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当前比率(x)|24.4|18.2|9.9|8.4|17.2|16.4| [18] 其他数据 目标价相关 |指标|数值| |----|----| |之前的TP|港币7.25元| |上下限|13.3%| |当前价格|港币6.68| [6] 股票数据 |指标|数值| |----|----| |市值(百万港元)|26,852.3| |平均3个月周转(百万港币)|828.6| |总发行股数(百万股)|4,019.8| [7] 股权结构 |股东|持股比例| |----|----| |腾讯控股|10.9%| |量子制药ROC|7.4%| [8] 股份表现 |时间|绝对表现|相关表现| |----|----|----| |1 - 月|-2.5%|-8.7%| |3个月|40.3%|14.5%| |六个月|-48.8%|-62.5%| [9] 估值分析 DCF估值 通过DCF模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9.64%,终期增长率:3.0%)得出目标股价为7.57港元,还给出了各年的EBIT、税率、自由现金流等数据 [3][13] 敏感性分析 展示了不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终端增长率下的目标价敏感性分析 [14] 估计修订 对比了新、旧估计的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数据及差异 [14] 预测与市场共识对比 对比了CMBIGM预测与市场共识的收入、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数据及差异 [15]
宝胜国际:2024年收入承压盈利维稳,线上全渠道占比持续提升-20250318
国信证券· 2025-03-18 20: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5][2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宝胜国际收入承压但盈利维稳,经营韧性凸显,全渠道增长亮眼、占比提升,管理层展望2025年营收与盈利维稳 [1][2] - 看好全渠道带动增长及股息回报价值,虽下调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但维持目标价和评级 [3][2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4年经营情况 - 全年收入184.54亿元,同比 - 8.0%,净利润同比微增0.2%至4.91亿元,毛利率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至34.2%,经营利润率同比 + 0.1%至3.8%,净利率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至2.7%,库存周转效率改善,年底库存较三季度末环比下降10.1%,营运资金天数同比减少7天至130天,全年派发股息每股0.06港元,派息率达60% [1] - 单四季度收入同比 - 3.2%至44.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 - 17.3%至1.5亿元,毛利率、经营利润率、净利率分别同比下滑1.0/0.4/0.6百分点至34.7%/4.4%/3.3% [1] 渠道情况 - 线下门店坪效店效受客流影响下滑,直营门店净减75家至3448家,平均面积同比增加低单位数,平均门店月坪效、店效同比下滑高单位数到低双位数,同店销售同比下滑16.4% [2] - 全渠道收入占比提升至28%,同比 + 16%,其中抖音销售额翻倍,B2C公域渠道增长23%,私域泛微店同比 + 8%,即时零售深化线上线下融合 [2] 管理层展望2025年 - 营收目标同比持平,毛利率及经营利润率维持稳定,库存周转天数保持稳定,直营店数短期维持在3300间左右 [2] - 全渠道收入占比预计提升至30%,加码抖音店群与种草营销,强化即时零售与区域库存协同 [2] - 新品牌经过孵化,开店数增加,2025年计划开店100家,营收贡献有望提升 [2] 投资建议 - 下调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净利润为4.9/5.4/6.0亿元(2025 - 2026年前值为6.2/7.6亿元),同比 + 0%/11%/10% [3][24] - 维持0.59~0.69港元目标价,对应2025年6 - 7x PE,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3][24] 盈利预测和财务指标 |指标|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064|18,454|18,475|19,053|19,618| |(+/-%)|7.7%|-8.0%|0.1%|3.1%|3.0%| |净利润(百万元)|490|491|492|544|597| |(+/-%)|450.0%|0.2%|0.0%|10.8%|9.6%| |每股收益(元)|0.09|0.09|0.09|0.10|0.11| |经营利润率|4.0%|2.2%|3.7%|3.8%|3.8%| |净资产收益率(ROE)|5.8%|5.6%|5.4%|6.0%|7.2%| |市盈率(PE)|6.1|6.0|6.0|5.5|5.0| |EV/EBITDA|5.5|-230.2|15.2|13.0|11.2| |市净率(PB)|0.3|0.3|0.3|0.3|0.4|[4][27] 可比公司估值表 |公司名称|投资评级|收盘价(人民币)|EPS(2023A)|EPS(2024E)|EPS(2025E)|EPS(2026E)|PE(2023A)|PE(2024E)|PE(2025E)|PE(2026E)|g(2023 - 2025)|PEG(2024)| |----|----|----|----|----|----|----|----|----|----|----|----|----| |宝胜国际|优于大市|0.6|0.09|0.09|0.10|0.11|6.0|6.0|5.5|5.0|6.7%|0.907| |滔搏|优于大市|3.6|0.36|0.23|0.29|0.31|10.0|15.6|12.4|11.6|-4.9%|-3.219|[28] 财务预测与估值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呈现了2023 - 2027E年各项财务数据的预测情况,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款项、存货净额等资产项目,以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等利润项目和净利润、折旧摊销、营运资本变动等现金流量项目 [30] - 关键财务与估值指标涵盖每股收益、每股红利、每股净资产等多项指标在2023 - 2027E年的情况 [30]
晶泰控股-P:Empowered by AI, unlocking broad commercial prospects-20250318
招银国际· 2025-03-18 20: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凭借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研发平台实现稳定收入增长,两大核心业务药物发现解决方案和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前景良好,且与众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跨行业能力强,具备创造新兴市场价值的潜力 [9] - 公司完成两次募资,增强了财务状况,为未来增长提供资金支持,基于DCF模型得出目标价为7.57港元,有望在未来取得商业成功 [9] 各部分总结 财务数据 - 营收方面,2022 - 2026财年预计分别为1.33亿、1.74亿、2.51亿、4.34亿和8.4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分别为112.3%、30.8%、44.1%、72.6%和93.8% [2] - 净利润方面,2022 - 2026财年预计分别为 - 14.39亿、 - 19.06亿、 - 14.91亿、 - 3.1亿和 - 0.86亿元人民币;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 - 4.37亿、 - 5.43亿、 - 4.66亿、 - 2.6亿和 - 0.86亿元人民币 [2] - 研发费用方面,2022 - 2026财年预计分别为 - 3.59亿、 - 4.81亿、 - 4亿、 - 3.7亿和 - 3.78亿元人民币;管理费用分别为 - 2.04亿、 - 2.96亿、 - 3.8亿、 - 2.5亿和 - 2.94亿元人民币 [2] 目标价格与股价表现 - 目标价7.57港元,较之前的7.25港元有所上调,当前股价6.68港元,潜在涨幅13.3% [4] - 1个月绝对和相对表现分别为 - 2.5%和 - 8.7%;3个月为40.3%和14.5%;6个月为 - 48.8%和 - 62.5% [6] 股东结构 - 腾讯控股持股10.9%,QuantumPharm ROC持股7.4% [5] 业务情况 - 药物发现解决方案为药物开发过程提供端到端模块化解决方案,与多家领先制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 [9] - 智能自动化解决方案整合自动化合成和数据分析,提高研发效率,应用于新材料和能源等领域 [9] 合作情况 - 与协鑫集团合作推进新能源材料发展;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发中药研发智能自动化平台;与微软中国聚焦生物医药和新材料创新;与健民药业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提高研发效率;与印尼金光集团成立合资企业推广人工智能应用;还拓展至农业、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等领域 [9] 估值模型 - 基于DCF模型(WACC:9.64%,终端增长率:3.0%)得出目标价7.57港元 [9] 敏感性分析 - 展示了不同WACC和终端增长率下的目标价敏感性情况 [11] 预测调整与对比 - 与旧预测相比,2024 - 2026财年收入预测分别下调18%、23%和8% [12] - 与市场共识相比,2024 - 2026财年收入预测分别低3%、3%和9% [13] 财务报表 - 详细列出2021 - 2026财年的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营收增长、盈利能力、偿债和流动性等指标 [15][17]
新秀丽(01910):点评报告:24Q4业绩环比改善,美国二次上市取得进展
浙商证券· 2025-03-18 19:5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4年新秀丽实现营业收入36亿美元,同比-2.5%,剔除汇兑影响同比-0.2%,经调整ebitda利润6.8亿美元,同比-3.7%,归母净利3.5亿美元,同比-12.9%;单Q4实现收入9.4亿美元,同比-0.6%,经调整ebitda利润1.9亿美元,同比+7.7%,归母净利1.1亿美元,同比-22.7%,收入和利润保持平稳展现韧性 [1] - 预计公司25 - 27年实现收入37/38/39亿美元,分别同比+1.8%/+4.1%/+3.5%,归母净利润3.7/4.1/4.6亿美元,分别同比+6.2%/+10.8%/+12.8%,截止3月17日收盘价对应PE为10/9/8倍;短期部分国家宏观环境扰动,不改三大优质品牌资产保障稳健发展,期待美股上市成功提升流动性,24年分红率45%,并回购约1.6亿美元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分地区收入情况 - 24Q4亚洲实现收入3.4亿美元,同比-7%,其中中国0.7亿美元(同比+2%,占比7%)、印度0.5亿美元(同比-28%,占比5%),日本0.5亿美元(同比+3%,占比5%)、南韩0.3亿美元(同比-17%,占比4%);北美洲实现收入3.5亿美元(同比+4%),其中美国3.3亿美元(同比+4%,占比35%),加拿大0.2亿美元(同比-7%,占比2%);欧洲实现收入2.1亿美元(同比+5%),比利时0.6亿美元(同比+16%,占比6%),德国0.3亿美元(同比-7%,占比3%);拉丁美洲收入0.5亿美元(同比-7%,剔除汇兑影响+14%) [2] 分品牌和渠道收入情况 - 24Q4新秀丽、TUMI、美旅实现收入4.8、2.5、1.5亿美元,分别同比+3%、+4%、-9%,TUMI、新秀丽重回增长彰显中高端品牌韧性,美旅暂时承压预计与各国当地品牌竞争加剧有关 [3] - 24Q4批发、DTC自营、DTC电商渠道实现收入5.4、2.8、1.3亿美元,分别同比-1.5%、+0.1%、+1.2%,DTC渠道表现稳健,门店运营能力持续向上,批发渠道降幅环比显著收窄;2024年公司净开67家直营店至1119家 [3] 毛利率和费用率情况 - 24Q4毛利率60.2%(同比+0.3pp),预计主要系定位更高端TUMI品牌收入增速领跑、以及折扣控制 [4] - 24Q4分销开支费用率/营销开支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0.2pct/-1.4pct/-0.1pct/-0.7pct至29.1%/5.7%/6.0%/3.6%,逆势开店致分销费用率上升,零售走弱下控制广告投放叠加持续精细化管理,整体费用率稳中有降 [4] - 24Q4经调整ebitda利润率20.7%(同比+1.6pp),创近年来历史新高,归母净利率12.2%(-3.5pp),净利率同比下滑主要系基期有较多减值重回 [4] 财务摘要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3,588.6|3,654.2|3,802.4|3,934.3| |(+/-) (%)|-2.55%|1.83%|4.06%|3.47%| |归母净利润(百万美元)|345.6|367.1|406.8|458.9| |(+/-) (%)|-17.12%|6.21%|10.82%|12.83%| |每股收益(美元)|0.24|0.25|0.28|0.32| |P/E|10.4|9.8|8.9|7.9| [12]
华润饮料:深度报告:公司深度报告生产提效释放潜能,全国化征途灿灿-20250318
华鑫证券· 2025-03-18 19: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投资逻辑在于包装饮用水收入增长短期以全国化扩张与渠道精耕为驱动力,长期享受行业向头部集中及中规格产品占比提升红利;随着公司向平台化企业迈进,饮料业务长期收入增长潜力大;随着自有产能占比逐步提高及规模效应释放下费用投效提升,盈利能力释放空间仍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四十年深耕包装水,根基稳固潜能仍大 - 公司1984年成立,1990年推出“怡寳”品牌,2006年成广东省市占第一包装水品牌,2007年起区域扩张,2011年与日本麒麟饮料合作推饮料产品,2021年瓶装水市占率列第二、纯净水市占率排第一,2024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 [3][13] - 2023年/2024年前4个月公司收入分别为135.64/41.50亿元,同比+7.16%/+5.34%;期内利润分别为13.31/4.61亿元,同比+34.66%/+29.48% [15] - 公司产品包括“怡宝”等瓶装水及“至本清润”等饮料产品 [15] - 华润饮料1999年被华润集团收购,2022年麒麟公司将40%股权转给投资公司Plateau,上市后华润集团、Plateau、公众股东分别持股51.11%、34.07%、14.81% [19] - 公司组织架构分营销、运营、生产三大中心,营销中心下分大区利于全国扩张 [19] - 公司董事会主席张伟通、总裁李树清等高管大多有华润系任职经历,稳定性较强 [20] - 2023年公司包装饮用水/饮料产品营收分别为124.47/10.68亿元,同比+4.54%/+48.97%;南部/东部/西南/中部地区营收分别为43.92/40.06/18.98/18.64亿元,同比+1.35%/+10.18%/+10.39%/+0.52% [22] - 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4.66%/9.82%,较2021年同比+0.82/2.26pcts;存货周转天数为23.24天,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25] 基础赛道需求广阔,龙头水企稳定占优 - 包装饮用水行业发展分起步期(1930 - 1999年)、发展期(2000 - 2015年)、升级期(2016 - 2023年)、加速期(2024年 - 至今)四个阶段,2024年农夫加入纯净水赛道引发价格战 [29] - 2023年我国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2150亿元,同比增长4.47%,占软饮料市场比重23.65%;2018 - 2023年CAGR为7.10% [31] - 包装饮用水分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其他类饮用水三类;2023年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其他饮用水市场规模分别为1206/182/762亿元,占比56.09%/8.47%/35.44%;2018 - 2023年CAGR分别为7.68%/7.46%/6.09% [37] - 2023年小规格瓶装/中规格瓶装/桶装水市场规模分别为1168/424/558亿元,占比54.33%/19.72%/25.95%;传统/现代/餐饮/电商/特通渠道市场规模分别为1071/358/237/215/269亿元,占比49.81%/16.65%/11.02%/10.00%/12.51% [38] - 2010 - 2019年我国瓶装水及细分水品类销量CAGR超10%,均价CAGR为2% - 3%;2019 - 2023年销量CAGR为3% - 5%,均价CAGR在0% - 3% [41] - 2023年我国包装饮用水销售规模/销售量占全球比重为12.30%/14.47%,人均饮用规模为23.53美元/人,相当于美/日/韩/西欧/全球的12.62%/31.79%/55.15%/8.04%/64.91% [44] - 2023年全球天然水/矿泉水/纯净水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17%/24%/34%;美国以天然水和纯净水为主,日本与西欧以天然矿泉水与气泡水为主 [47] - 我国纯净水市场占比高,增速个位数;美国2021 - 2023年纯净水市场平均增速为15.35%,日本与西欧近几年增速较快;我国纯净水均价0.4 - 0.5美元/升,欧美/日韩为0.8 - 0.9/1 - 1.3美元/升 [50] - 2023年我国即饮市场CR5为42.60%,包装水市场CR5为58.6%,纯净水市场中华润饮料市占率32.7%,菊花茶饮料市场CR5/华润菊花茶市占率达64.10%/38.50% [53] - 2023年美国/西欧包装饮用水市场CR5分别为40.30%/31.70%,日本/韩国分别为53.60%/59.80% [57] - 我国主流包装饮用水品牌分三梯队,第一梯队农夫山泉、怡宝等超百亿规模,第二梯队景田等30亿以上纯净水品牌,第三梯队恒大冰泉等10亿左右矿泉水品牌 [60] - 目前主流价位带升级至2元与3元,分别以天然水及中高端纯净水、天然矿泉水为代表 [62] - 2000年前娃哈哈成瓶装水市占率第一,2003年康师傅成第一,2010 - 2012年农夫山泉成第一,2019年起行业进入2元 + 3元时代,2024年农夫打响价格战3.0 [65] - 2024年4月农夫山泉推绿瓶纯净水引发价格战,各品牌跟进促销,更多品牌参与竞争 [66] - 预计此轮价格战力度渐弱但短期持续,龙头水企受影响小,长期市场集中度将提升,中小品牌出清 [68] 饮用水盈利弹性足,平台化增长潜力强 - 2023年公司包装饮用水/饮料营收分别为124.47/10.68亿元,占比92%/8%,毛利率为46%/34%;小规格/中规格/桶装销售额占比分别为62%/34%/4%;2021 - 2023年研发费用率约0.4%,募资预计分配1.42亿港元用于产品研发 [5] - 公司有13家自有工厂及31家合作生产伙伴,覆盖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2023年包装饮用水及饮料总产能1880万吨,自有工厂包装饮用水/饮料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7%/59%;新产能投产后预计新增包装饮用水/饮料产能分别为661/35万吨;2024年前4个月合作生产伙伴服务费占成本比重较2021年下降8.70pcts [5] 渠道精耕空间足,全国化扩张加速 - 2023年公司经销/直营营收分别为119.23/15.91亿元,经销商数量/单商规模分别为1068家/1265万元/家,同比+1%/6%;有销售人员8700余名,次级经销商3938家,覆盖200万个终端网点 [6] - 2021 -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基本维持在30% - 33%;品牌与体育概念关联,营销形式多样;募集资金预计分别投放14.18/10.87/10.87亿元用于战略性扩张与优化产能、销售渠道扩张、销售及营销活动,其中冰柜/智能终端零售设备分别投放8.51/2.36亿港元 [7] 盈利预测及评级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6.8%/7.7%/8.2%,利润增速为+20.8%/18.3%/16.3%,EPS分别为0.67/0.79/0.92元,对应PE为21/18/15倍 [8]
华润饮料(02460)深度报告:生产提效释放潜能,全国化征途灿灿
华鑫证券· 2025-03-18 19: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推荐,给予“买入”评级 [2][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投资逻辑在于包装饮用水收入增长短期以全国化扩张与渠道精耕为驱动力,长期享受行业向头部集中及中规格产品占比提升红利;随着公司向平台化企业迈进,饮料业务长期收入增长潜力大;随着自有产能占比逐步提高及规模效应释放下费用投效提升,盈利能力释放空间仍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四十年深耕包装水,根基稳固潜能仍大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成立于1984年,发展历经奠基期、成长期、多元发展期和扩张期,2024年10月在港交所上市,2023年瓶装水市占率位列第二,纯净水市占率排名第一 [3][13] - 2023年/2024年前4个月公司实现收入分别为135.64/41.50亿元,分别同比+7.16%/+5.34%;实现期内利润分别为13.31/4.61亿元,分别同比+34.66%/+29.48% [15] - 公司产品包括“怡宝”等瓶装水和“至本清润”等饮料产品 [15] - 公司控股股东为华润集团,第二大股东为投资公司Plateau;组织架构分为营销、运营、生产三大中心;管理层以华润系为主,经验丰富 [19][20] - 2023年公司包装饮用水/饮料产品营收分别为124.47/10.68亿元,分别同比+4.54%/+48.97%;南部地区为大本营,东部地区为第二增长极,西南地区增长较快 [22] - 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4.66%/9.82%,较2021年同比+0.82/2.26pcts;存货周转天数为23.24天,位于行业领先水平 [25] 基础赛道需求广阔,龙头水企稳定占优 - 包装饮用水行业发展历经起步期、发展期、升级期和加速期,2024年农夫加入纯净水赛道引发价格战 [29] - 2023年我国包装饮用水市场规模2150亿元,同比增长4.47%,占软饮市场23.65%;2018 - 2023年CAGR为7.10% [31] - 包装饮用水根据水源分为饮用天然矿泉水、饮用纯净水和其他类饮用水;2023年纯净水/天然矿泉水/其他饮用水市场规模分别为1206/182/762亿元,分别占比56.09%/8.47%/35.44% [37] - 2023年小规格瓶装/中规格瓶装/桶装水市场规模分别为1168/424/558亿元,分别同比+4.29%/+6.00%/+3.72%;传统/现代/餐饮/电商/特通渠道市场规模分别为1071/358/237/215/269亿元 [38] - 2010 - 2019年我国瓶装水及细分水品类销量CAGR均超10%,均价CAGR为2% - 3%;2019 - 2023年销量CAGR为3% - 5%,均价CAGR在0% - 3% [41] - 2023年我国包装饮用水销售规模/销售量分别占全球比重为12.30%/14.47%,人均饮用规模为23.53美元/人,分别相当于美/日/韩/西欧/全球的12.62%/31.79%/55.15%/8.04%/64.91% [44] - 2023年全球天然水/矿泉水/纯净水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17%/24%/34%;美国以天然水和纯净水为主,日本与西欧以天然矿泉水与气泡水为主 [47] - 我国纯净水市场占比较高,增速维持在个位数;美国2021 - 2023年纯净水市场平均增速为15.35%;我国纯净水均价为0.4 - 0.5美元/升,欧美/日韩为0.8 - 0.9/1 - 1.3美元/升 [50] - 2023年我国即饮市场CR5为42.60%,包装水市场CR5为58.6%,纯净水市场华润饮料市占率32.7%,菊花茶饮料市场CR5/华润菊花茶市占率达64.10%/38.50% [53] - 2023年美国/西欧包装饮用水市场CR5分别为40.30%/31.70%,日本/韩国分别为53.60%/59.80% [57] - 我国主流包装饮用水品牌分三个梯队,农夫山泉、怡宝、百岁山、娃哈哈为第一梯队 [60] - 目前主流价位带已升级至2元与3元价位带,部分水企主动提价 [62] - 2024年农夫山泉推出纯净水引发价格战,预计此轮价格战力度渐弱但短期持续,长期市场集中度将提升 [66][68] 饮用水盈利弹性足,平台化增长潜力强 - 2023年公司包装饮用水/饮料营收分别为124.47/10.68亿元,占比92%/8%;毛利率为46%/34%;中规格产品占比逐步提升;2021 - 2023年研发费用率保持在0.4%左右 [5] - 公司拥有13家自有工厂及31家合作生产伙伴;2023年包装饮用水及饮料总产能达1880万吨,自有工厂包装饮用水/饮料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7%/59%;新产能投产后预计新增包装饮用水/饮料产能分别为661/35万吨;2024年前4个月合作生产伙伴服务费占成本比重较2021年下降8.70pcts [5] 渠道精耕空间足,全国化扩张加速 - 2023年经销/直营营收分别为119.23/15.91亿元,经销商数量/单商规模分别为1068家/1265万元/家,分别同比+1%/6%;拥有销售人员8700余名,次级经销商3938家,覆盖200万个终端网点 [6] - 2021 - 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基本维持在30% - 33%;品牌与体育概念强关联,营销形式多样化;资金用途以扩张为主,将在冰柜/智能终端零售设备分别投放8.51/2.36亿港元 [7] 盈利预测及评级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收入增速分别为+6.8%/7.7%/8.2%,利润增速为+20.8%/18.3%/16.3%,EPS分别为0.67/0.79/0.92元,对应PE为21/18/15倍 [8]
德昌电机控股: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全球微型电机领军企业,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20250318
华鑫证券· 2025-03-18 19: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德昌电机控股,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德昌电机是全球微型电机领军企业,通过并购驱动全球扩张,构建领导地位,深耕汽车及工商用市场,盈利能力改善,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 [5][6][9][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59年,由汪松亮先生和汪顾亦珍女士创立,早期聚焦玩具微型电机,发展历经奠定产业基础(1959 - 1981年)、国际市场布局(1982 - 1998年)、并购驱动业务板块进一步拓展(1999年至今)三个阶段 [5] - 当前股价16.46港元,总市值153.8亿港元,总股本934.4百万股,流通股本934.4百万股,52周价格范围9.6 - 18.88港元,日均成交额24.8百万港元 [3] 业务情况 - 专注汽车及工商用微型电机领域,研发团队超1600人,客户覆盖400家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及1100家工商用企业,每天生产超400万个电机及相关产品,应用于多个行业 [6] - 汽车业务涵盖热管理、线控转向&制动、车用电机、粉末金属产品四大产品线;工商用产品聚焦智能家居与物联网、绿色电气化、电子工商业、医疗与护理四大方向 [6][8] - 2021年在全球汽车微电机市场市占率达14.1%,排名第二,全球布局30 + 生产基地,依托中国市场推动汽车电气化及智能化发展 [8] 财务情况 - 2024/2025财年上半年,总营收18.5亿美元,同比 - 4.3%;营收按地区划分,北美31.8%、欧洲中亚及非洲30.6%、中国23.5%、亚太(除中国)12.4%、南美1.7%;按产品类别划分,汽车产品和工商业产品营收分别为15.7/2.9亿美元,同比 - 3/-9% [9] - 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自动化水平提升及外币对冲合约收益,2024/2025财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23.6%,同比 + 1.4pct;分销及行政费用率为14.0%,同比 + 0.9pct;归母净利润提升至1.3亿美元,同比 + 9.5% [10] - 预测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36.2、38.5、41.2亿美元,EPS分别为0.25、0.27、0.29美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6、7.8、7.2倍 [13] 新业务拓展 - 3月2日发布公告,积极探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计划开发和提供仿人型机器人零件原型,评估战略联盟及其他合作形式 [11] - 正在招聘机械设计、AI算法工程师及业务发展经理,重点布局硬件研发、AI算法、业务拓展领域 [12]
德昌电机控股(00179)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全球微型电机领军企业,进军人形机器人赛道
华鑫证券· 2025-03-18 19: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1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德昌电机是全球微型电机领军企业,通过并购驱动全球扩张,构建了微型电机领导地位,深耕汽车及工商用市场,汽车微电机市占率全球第二,盈利能力改善且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有望打开第二成长曲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6][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59年,由汪松亮先生和汪顾亦珍女士创立,早期聚焦玩具微型电机,发展历经奠定产业基础(1959 - 1981年)、国际市场布局(1982 - 1998年)、并购驱动业务板块进一步拓展(1999年至今)三个阶段,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微型电机制造商,业务涵盖多领域 [5][6] 业务布局 - 专注汽车及工商用微型电机领域,研发团队超1600人,客户覆盖400家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及1100家工商用企业,每天生产超400万个电机及相关产品,应用于多个行业 [6] - 汽车业务涵盖热管理、线控转向&制动、车用电机、粉末金属产品四大产品线;工商用产品聚焦智能家居与物联网、绿色电气化、电子工商业、医疗与护理四大方向 [6][8] - 2021年公司在全球汽车微电机市场市占率达14.1%,排名第二,全球布局30 + 生产基地,依托中国市场推动汽车电气化及智能化发展 [8] 财务情况 - 2024/2025财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18.5亿美元,同比 - 4.3%;营收按地区划分,北美占31.8%、欧洲中亚及非洲占30.6%、中国占23.5%、亚太(除中国)占12.4%、南美占1.7%;按产品类别划分,汽车产品和工商业产品营收分别为15.7/2.9亿美元,同比 - 3/-9% [9] - 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等因素,2024/2025财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提升至23.6%,同比 + 1.4pct;分销及行政费用率为14.0%,同比 + 0.9pct;归母净利润提升至1.3亿美元,同比 + 9.5% [10] - 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收入分别为36.2、38.5、41.2亿美元,EPS分别为0.25、0.27、0.29美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6、7.8、7.2倍 [13] 新领域拓展 - 3月2日公司发布公告,积极探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计划开发和提供仿人型机器人零件原型,评估战略联盟及其他合作形式 [11] - 公司招聘机械设计、AI算法工程师及业务发展经理,重点布局硬件研发、AI算法、业务拓展领域,有望打开二次成长空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