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

搜索文档
重大突破 这家头部上市胶企锂电硅碳负极材料实现百吨级销售
搜狐财经· 2025-05-04 09:58
公司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 公司在锂电硅碳负极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从技术研发到规模化销售的关键跨越,实现从跟随者到引领者的转变 [1] - 2024年累计实现百吨级销售,其中新型硅碳产品取得吨级突破 [1][6] - 产品线覆盖砂磨硅碳、普通硅氧等成熟产品及预镁硅氧、新型硅碳等高端系列,适配液态、半固态和固态电池体系 [6] - 1000吨/年中试线稳定运行,3000吨/年产能建设推进中,重点扩产预镁硅氧和新型硅碳产品 [6] 行业应用与市场前景 - 硅碳负极材料是新能源革命的"能量密码",对半导体、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1] - 硅碳负极比容量高于传统石墨产品,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特斯拉、宝马大圆柱电池已明确搭载,2025年国内高端新能源车型有望应用 [1] - 2025年智能手机迈向7000mAh时代,苹果iPhone 17拟搭载硅碳负极电池,容量提升至5000mAh [1] - 2025年硅碳负极在负极材料中渗透率预计达20-30%,需求量或达20万吨/年,市场空间超200亿元 [2] - 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29亿元激增至2030年200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50% [2] 研发历程与产能布局 - 公司2016年成立研发团队启动硅碳负极研究,2017年牵头成都市产业集群项目,联合高校开发多项关键技术 [2] - 2019年建成50吨/年中试生产线,产品通过电池企业评测并获小批量采购 [2][6] - 2021年设立全资子公司硅宝(眉山)新能源,投资5.6亿元建设1万吨/年硅碳负极材料及4万吨/年粘合剂生产基地 [4] 客户合作与市场认可 - 产品已向19家动力电池厂及圆柱电池客户、7家3C电池厂客户送样测评,实现订单突破并批量供货 [7] - 在密封胶领域已与宁德时代、比亚迪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产品应用于电池包件导热、密封等环节 [7]
减持稀土资产一身轻?有研新材一季度净利暴增14698.12%,去年亏损近3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5-01 20:21
文章核心观点 有研新材2025年一季度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因减持亏损子公司有研稀土减亏所致;公司铂族产品毛利率低、稀土业务由盈转亏,同时在布局新兴固态电池材料 [2][7]。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盈利6738.47万元,去年同期仅45.54万元,增长6692.93万元,增幅14698.12%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46亿元,同比下降15.49%;利润总额1689.05万元,同比锐减93.56%;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下降34.78% [7]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8.4亿元,同比减少18.67%;利润总额4917.84万元,同比增长113543.53%;归母净利润6738.47万元,同比增长14698.12% [7] 业务板块情况 铂族金属材料业务 - 过去几年是公司最大收入来源,但近4年毛利率在1% - 2%左右,收入从2021年的116.59亿元降至2022年的93.47亿元 [4] 稀土材料业务 - 2019年投资9180万元完善稀土产业链布局 [3] - 2021 - 2022年营收从27亿元增长到39.89亿元,2022年公司净利润达历史最高2.7亿元 [4] - 2023年产出5398.78吨稀土材料,售出5347.8吨,收入28.32亿元,同比下降29.01%,毛利2.11亿元,毛利率维持在7%以上 [5] - 2024年实现收入24.37亿元,同比下降13.95%,毛利率减少7.5个百分点至 - 0.05% [6] 固态电池材料业务 - 专注固态电解质原材料研发和生产,处于研发小试阶段,配合国内外客户验证或小批量供货 [8] 子公司情况 - 有研稀土自2023年以来持续亏损,2024年亏损2.91亿元 [2] - 2024年公司将有研稀土持股比例从88.72%减至45%,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超3000万元 [2][7] - 目前有研稀土股权结构为公司持股45%,中国稀土集团持股38.7244%,中国有研持股5%,中国稀有稀土持股11.2756% [8] 行业情况 - 2020 -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带动稀土需求爆发,价格大幅推涨 [5] - 2022年2月 - 2023年,需求增速放缓、供给加速释放,稀土价格大幅下行,2023年底氧化镨钕、氧化铽价格较高点跌幅分别达80%、68%,2024年6 - 7月价格进一步下跌后略有回暖 [5] - 目前新能源汽车所用电池大多为液态电池和液态电极,极少数是半固态,大部分企业固态电池处于研发阶段,进展不同 [9]
75家锂电企业Q1业绩盘点
高工锂电· 2025-05-01 17:56
6月会议预告 2025高工钠电 产业峰会 主办单位: 高工钠电、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总冠名: 众钠能源 会议时间: 6月9日 会议地点: 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苏州虎丘区塔园路168号) 2025高工固态电池 技术与应用峰会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储能、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 总冠名: 利元亨 会议时间: 6月10日 会议地点: 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苏州虎丘区塔园路168号) 推动动力电池出货增长的接力棒正由插混车型转移到纯电和商用车。 从自上而下的产业链环节来看: 锂矿企业营收和利润整体表现趋向稳定,各家企业业绩有所分化。 大环境上,一季度锂价相比于去年同期有所下滑,但是跌幅收窄,在这一时期,多 数锂矿企业都处于库存和价格联动的调整时期,加上不同企业在存货减值计提上的有区别,各家企业业绩表现也有不同。但是,行业整体业绩已由大起 大落转变为稳定增长,其中,天齐锂业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四大主材方面,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企业营收增速表现出色,但是利润仍呈现承压状态; 负极、电解液企业整体出现增收又增利的局面 ;隔膜企业利 润继续回调。 设备方面,业绩表现呈现较大的分化,设备企业业绩增长整体慢于材料、 ...
专访‖太蓝新能源高翔:固态电池量产落地研判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1 10:13
行业背景与市场现状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24年新车渗透率超过50%,年销量突破1000万辆,但仍有半数消费者因电池安全问题持观望态度 [2] - 液态电池存在安全与能量密度的矛盾,高镍电池热失控风险加剧,行业转向铁锂、钠电池等低能量密度方案 [9] - 固态电池通过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液和隔膜,从源头解决电解液泄漏、短路起火等安全隐患 [2] 技术突破与安全优势 - 公司独创无隔膜固态电池和ISFD技术,基于"4-3-2-1"减材制造技术路线推动商业化落地 [1] - 半固态电池热箱测试温度达200℃,较液态电池140℃提升超40%,耐过充能力从国标1.15倍跃升至3倍以上,耐挤压变形量从15%提升至60% [9] - 无隔膜技术通过原位亚微米制膜工艺生成固态电解质层,消除短路风险并提升能量密度20%以上 [12] 商业化进展与产业链协同 - 2025年下半年合作方长安汽车将量产搭载半固态电池的车型,标志固态电池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7] - 半固态电池可复用现有产线80%的设备,成本与液态电池相当,实现技术兼容性与成本可控性平衡 [11] - 全固态电池面临界面阻抗、制造工艺、材料成本高及产业链协同三大挑战,预计2027年启动示范应用 [10][11] 公司战略与专利布局 - 公司提出"分层发展"战略:短期(2024-2027)聚焦半固态电池,产能目标2027年达50GWh;中期(2028-2030)全固态电池成本降至液态电池1.5倍内;长期(2030+)拓展极端应用场景 [13] - 已申请固态电池相关专利700余项,数量和增速行业领先,拥有中国唯一被WIPO收录的固态电池核心技术 [12] - 与长安汽车形成战略互补,长安2024年新能源销量73万辆提供规模化验证场景 [13] 行业前景与竞争格局 - 固态电池竞争是产业链与生态系统的综合比拼,公司以"本质安全"定义下一代动力电池标准 [16] - 行业预计固态电池将在5~10年内从高端小众市场走向主流,实现"零热失控"时代 [16] - 工信部"固态电池国家级项目"要求2027年实现量产,头部企业2026年完成技术验证 [11]
永太科技(002326) - 2025年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21:50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89 亿元,同比增长 11.18%;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44 亿元,亏损同比收窄 36.26% [4] - 2024 年公司营收增长得益于锂电材料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18.07%,植保板块营收同比增长 91.79%,医药板块通过市场拓展和成本优化保持相对稳定业绩 [2] 园区建设与负债情况 - 内蒙古乌海、福建、浙江三大新园区部分项目已投产,随着产能逐步释放将提升整体盈利能力,公司会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能利用率 [3] - 公司目前资产负债率与扩大生产规模资金需求及融资策略相关,正积极优化资金结构,加强资金管理,降低负债率 [3] 产业链优势与发展 - 公司在锂电材料领域形成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从锂盐原料到电解液全流程覆盖,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与众多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 未来将进行技术工艺改进,深化与上下游企业合作,拓展市场渠道,强化产业链优势 [3] 业务影响与应对 - 固态电池发展对公司锂电材料业务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公司将关注其发展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应对 [3][4][7] 项目相关情况 - 乌海项目四期按既定经营发展战略,结合市场需求推进建设 [4] - 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双氟磺酰亚胺锂项目虽产销规模扩大,但受产品市场价格影响仍未扭亏为盈,公司正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6]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未来盈利增长由锂电材料业务拓展、医药业务稳定增长、植保业务市场拓展、氟化液等新业务增长潜力、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产业链整合和协同效应、全球市场拓展和客户合作深化以及成本控制和管理优化等因素驱动 [4] 合作项目情况 - 公司与复旦大学合作的新型锂载体分子技术与公司锂电材料研究方向一致,有望带来新机遇,合作项目处于初期阶段,存在不确定性 [5] 核心业务规划 - 成本控制方面,通过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原材料采购管理和质量控制降低成本 [6] - 市场拓展方面,通过参加行业展会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客户沟通合作,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 [7] 国际市场拓展 - 2023 年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发行 GDR,提升公司国际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拓宽海外融资渠道,增强与国际投资者联系 [7] - 未来将深化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提升国际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7] 客户合作情况 - 公司与国内多家知名电池厂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下游重要客户合作进展顺利,尚未进行固态电池方面合作 [7] 行业发展前景 - 新能源领域锂电材料市场规模将扩大,医药行业市场持续增长,植保行业产品向绿色高效方向发展,液冷行业氟化液市场需求增长 [8][9] 市值与产品情况 - 公司致力于强化基本面,提升经营业绩和透明度,目前未触及退市风险警示情形 [9] - 公司目前无 PEEK 材料产品 [9]
宏工科技多元化布局对冲周期波动 前瞻布局固态电池工艺设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20:45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收20.90亿元,归母净利润2.0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3亿元,同比增长407.16% [3] - 营业收入从2019年2.2亿元增长至2024年20.90亿元,虽较2023年31.98亿元有所下滑,但仍展现较好成长性 [3] 核心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聚焦粉料、粒料、液料及浆料处理的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及设备,是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3][4] - 锂电行业收入占比超70%,2024年锂电产线及设备营收16.69亿元,占总营收近80% [5] - 在锂电匀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领域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4.67%、17.99%和10.34% [6] 技术优势与研发能力 - 具备数千种物料性质研究成果数据库,可快速适配客户需求,减少试错成本并缩短项目周期 [5] - 拥有自研自产核心设备、零部件及软件的能力,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6] - 前瞻布局固态电池工艺设备技术,成为行业领军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并签订数千万元订单 [10] 多元化业务布局 - 非新能源业务(精细化工、橡胶塑料、食品医药)2024年营收3.91亿元,同比增长57.2% [7][9] - 在精细化工领域拓展三棵树、东方雨虹等客户,橡胶塑料领域签约公牛集团、合盛硅业,食品领域合作海天味业、康师傅 [9] 行业前景与战略规划 - 物料自动化处理行业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背景下具备较大发展空间,应用领域持续扩张 [10] - 公司战略合作深圳清研电子科技,开发干法电极技术设备,混合均质一体机性能达行业先进水平 [10] - 2024年海外市场取得突破,未来将持续拓展国际化业务,依托大客户全球化布局 [10]
厦钨新能:2025Q1业绩符合预期,固态/NL优势明显-20250430
国联民生· 2025-04-30 2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Q1业绩符合预期,NL正极材料优势明显,固态/钠电研发加速,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买入”评级 [13][14][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公司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营收133.0亿元,同比-23.2%,归母净利润5.0亿元,同比-6.3%,扣非净利润4.5亿元,同比-4.1%;2025Q1营收29.77亿元,同比-9.8%,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4.8%、环比-7.8%,扣非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8.5%、环比+5.6% [4][12] 2025Q1业绩符合预期 - 2024年销售毛利率9.76%,同比+1.77pct,销售净利率3.67%,同比+0.61pct;钴酸锂销量4.62万吨,同比+33.52%,三元材料销量5.14万吨,同比+37.5%;2025Q1销售毛利率9.59%,同比+1.99pct、环比-0.45pct,销售净利率3.85%,同比+0.5pct、环比+0.22pct [13] NL正极材料优势明显,固态/钠电研发加速 - NL全新正极材料结构更稳定、层间距更宽,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提升,有望用于3C消费电子等领域;固态电池领域,氧化物路线固态正极已供货,硫化物路线正研发,已实现固态电解质吨级生产;钠电方面,2.0 - 4.0V层氧钠电材料完成量试,高电压层氧钠电进入中试,聚阴离子钠电用于储能前景广阔 [14]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8.7/205.2/233.6亿元,同比分别+19.36%/+29.28%/+13.8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1/10.11/12.0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4.06%/32.88%/19.03%,三年CAGR为34.6%;EPS分别为1.81/2.40/2.86元,PE分别为25/19/16倍,给予“买入”评级 [15] 财务数据和估值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7311|13297|15871|20519|23359| |增长率(%)|-39.79%|-23.19%|19.36%|29.28%|13.84%| |EBITDA(百万元)|1014|928|1295|1629|189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527|494|761|1011|1204| |增长率(%)|-52.93%|-6.33%|54.06%|32.88%|19.03%| |EPS(元/股)|1.25|1.17|1.81|2.40|2.86| |市盈率(P/E)|36.7|39.2|25.4|19.1|16.1| |市净率(P/B)|2.3|2.2|2.1|1.9|1.8| |EV/EBITDA|16.9|21.2|15.5|12.6|11.0| [16] 财务预测摘要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如2025E营业收入15871百万元,归母净利润761百万元等,还涉及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财务比率预测 [18][20]
常铝股份(002160) - 002160常铝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4-30 17:20
业务应用与市场布局 - 热传递业务下游面向空调与汽车市场,空调产品为换热铝箔系列,合作厂商有大金、三菱等;汽车行业提供热交换材料等,合作企业包括Valeo、比亚迪等,产品最终应用于创新型产品情况公司不掌握 [1] - 公司无正在实施的在欧盟国家投资方案,未来如有计划将履行程序并公告 [2] 固态电池与技术储备 - 公司是新能源电池市场主流提供商之一,对固态电池发展保持关注和重视,进行了技术储备,但量产及满足客户需求有不确定性,进展以指定媒体披露为准 [2] 项目进展与产能规划 - 3万吨电池箔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部分产能试产或量产爬坡,计划2025年8月底前全面竣工验收、投产,达产后收益参考定期报告 [3] - 10万吨再生铝项目主体建设基本完成,部分产能试产或量产爬坡,计划2025年8月底前全面竣工验收、投产 [3] - 新能源新型结构件及智能化装备制造项目分三期建设,一期预计达产时长芯电池壳6000万根/年,二期和三期预计分别新增达产新能源新型电池结构件产品6000万套/年,均为理论测算值 [4][5] 财务表现与盈利驱动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47亿,同比增长1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98.24万元,同比增长330.15% [5] - 未来盈利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技术创新、差异化竞争改善产品结构,提高高毛利业务收入占比,产业链一体化竞争提升客户价值和市场地位 [5] 行业情况与发展前景 - 2024年国内铝板带材产量1475万吨,同比增长9.26%;铝箔材产量540.5万吨,同比增长5.98%,其中空调箔产量125万吨,同比增长8.7%,电池箔产量45万吨,同比增长25%,下游新能源市场长期前景好,但报告期锂电箔等市场价格竞争激烈,未来有望从价格竞争转向质量和品质竞争 [6] - 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新材料、新能源行业发展,消费刺激政策有利于公司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发展 [7] 降本增效与筹资优化 - 降本增效措施包括全面预算和成本管理,管控生产制造成本和三项费用;组织流程再造和数字化系统建设,提高子公司协同水平和产销一体化及资产周转效率 [8] - 控股股东变更后融资渠道拓宽,后续通过内部提质增效和供应链管理加快资产周转,借助国企信誉加强金融合作,优化筹资结构保障营运资金安全稳定 [8] 研发投入与业绩改善 - 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4.43%,符合行业一般水平,铝加工和洁净健康工程业务板块科研平台优质,2024年累计申报专利114件,其中发明专利35件,年末授权专利总计405件,其中发明专利84件 [8][9] - 过去三年经营业绩逐年改善,未来通过技术创新、差异化发展和产业链一体化竞争改善盈利水平 [9]
先导智能(300450):一季报环比出现拐点 2025年或迎内外需共振
新浪财经· 2025-04-30 16:48
2024年业绩表现 - 2024年收入118.6亿元,同比下滑28.7%,归母净利润2.86亿元,同比下滑83.9%,主要受锂电行业资本开支需求下行及计提减值影响 [1] - 1Q25收入31.0亿元,同比下滑6.42%,归母净利润3.65亿元,同比下滑35.3%,但环比由负转正,经营活动现金流改善至8.64亿元 [1] 分业务表现 - 锂电池智能装备收入76.9亿元,同比下滑39.18%,光伏智能装备收入8.7亿元,同比下滑15.68%,3C智能装备收入6.9亿元,同比下滑1.39%,智能物流系统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30.49% [1] - 2025年锂电池智能装备收入有望企稳回升,因国内锂电下游资本开支回暖 [1] 盈利能力分析 - 2024年毛利率34.3%,同比下滑0.4个百分点,主要因光伏行业项目交付竞争加剧 [2] - 2024年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7.5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下滑8.3个百分点至2.4% [2] - 1Q25盈利能力与费用率延续2024年趋势,预计年中或出现拐点 [2]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需求:宁德、比亚迪等头部客户产能利用率回升,带动新产能资本开支落地,预计2025年国内需求同比恢复增长 [3] - 海外需求:公司在欧洲客户布局深化,日韩客户有望实现突破,借助固态电池进入三星、LG、SK等大客户供应链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下调2025年盈利预测27.2%至15.9亿元,引入2026年盈利预测22.9亿元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6年P/E分别为19.1/13.3倍,目标价25元对应2025/2026年P/E为25/17倍 [4]
先导智能(300450):2024年、2025一季报点评:25Q1业绩环比提升,看好锂电设备边际改善
东吴证券· 2025-04-30 15: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外锂电扩产加速,公司海外业务快速放量,看好龙头设备商出海 [3] - 24 年减值影响利润表现,25Q1 业绩增速已环比转正,Q1 盈利能力环比改善,现金流显著改善且在手订单充足 [8] - 宁德优先采购先导核心设备,双方将在固态电池及钙钛矿等领域开展合作 [8] - 拓展光伏、氢能等领域,开启平台化布局 [9] - 考虑到设备交付节奏,下调公司 2025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新增 2027 年预测,维持“买入”评级 [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海外业务情况 - 欧洲地区纯海外客户有大众(5 年 200 - 240GWh)、ACC、保时捷、宝马等整车厂,国内企业有宁德的匈牙利项目,已向德国某豪华车企交付首条全极耳圆柱电芯产线并与法国 Tiamat 展开钠电池相关设备合作 [3] - 北美地区 24 年 3 月公布了 ABF 20GWH 的订单 [3] - 东亚地区有机会通过固态电池技术切入日韩电池厂,2024 年已推出首条固态电池整线解决方案 [3] 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收 118.6 亿元,同比 - 28.7%,归母净利润为 2.9 亿元,同比 - 83.9%;25Q1 单季营收为 31.0 亿元,同比 - 6.4%,环比 + 12.9%,归母净利润为 3.7 亿元,同比 - 35.3%,环比转正 [8] 盈利能力情况 - 2024 年毛利率为 35.0%,同比 - 0.6pct,销售净利率为 2.3%,同比 - 8.4pct;25Q1 单季毛利率为 34.5%,同比 - 2.2pct,环比 + 4.3pct,销售净利率为 11.3%,同比 - 5.3pct,环比转正 [8] 现金流与订单情况 - 截至 2024Q4 末公司存货为 135.8 亿元,同比 + 2.8%;合同负债为 116.0 亿元,同比 - 7.8%;2025Q1 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 8.6 亿元,现金流显著改善,验收节奏有所加快 [8] 与宁德合作情况 - 2024 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宁德优先采购先导核心设备,先导有望受益于宁德 2025 年 150 - 200GWh(含海外基地 35GWh)扩产,双方将在固态电池、钙钛矿等领域开展研发合作,预计 2025 年关联交易为 84.75 亿元,截至 3 月实际已发生 21.19 亿元 [8] 新领域拓展情况 - 光伏领域实现 XBC 电池的 GW 级工艺设备研发验证,累计获超 20 亿设备订单,打造 TOPCon 标杆整线,为钙钛矿行业首条 GW 级别生产线提供国内首台激光划线设备 [9] - 氢能领域推出自主研发的第四代 MEA R2R 装配产线,成功交付 2000MW 氢能电解槽堆叠整线 [9] 盈利预测调整情况 - 下调公司 2025 - 2026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10.57/17.02 亿元(原值为 20/26 亿元),新增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 22.28 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 PE 分别为 29/18/14 倍 [9] 财务预测表情况 - 包含 2024A - 2027E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等详细数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