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驾平权
icon
搜索文档
地平线上市后首份年报:累计交付量将破千万,要做智驾平权的「最大公约数」
IPO早知道· 2025-03-21 19:52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23.84亿元,同比增长53.6%,其中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营收23.12亿元,同比增长57.2% [5] - 产品解决方案业务营收6.64亿元(+31.2%),授权及服务业务营收16.48亿元(+70.9%) [5] - 毛利18.41亿元(+68.3%),毛利率从70.5%提升至77.3% [5] - 现金及等价物154亿元,较2023年增长35.3% [5] 市场地位与行业趋势 - 2024年交付290万套智驾产品(+38%),累计交付770万套,国内第一 [8] - 预计2025年累计交付量突破1000万套,成为国内首个千万级交付企业 [10] - 中国OEM ADAS市场份额超40%排名第一,独立第三方AD解决方案市场份额第二 [10] - 2025年被视为智能驾驶行业关键转折点,技术突破与监管利好推动大众市场采用 [12]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发布征程6系列计算方案(覆盖6B至6P),已获20+车企合作,2025年起赋能100+中高阶智驾车型量产 [12] - Horizon SuperDrive全场景方案2025年Q3实现首款量产交付,与多家顶级Tier1合作 [12] - 征程6系列2月落地比亚迪天神之眼,支撑百万台比亚迪汽车智驾底座 [14] - 研发投入31.56亿元(+33.4%),研发支出占比逐年收窄,技术变现能力增强 [14] 资本市场与战略合作 - 纳入恒生综合指数与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成为唯一专注智驾科技的标的 [5] - 预计5月底进入港股通,高盛目标价上调至11.77港元,花旗上调至12.3港元 [6] - 与比亚迪、理想等深化合作,征程6M将于2025年5月搭载于理想AD Pro [14] - 生态伙伴超200家,覆盖全产业链,量产交付速度领先行业(10个月内) [14]
比亚迪 | 超级e平台及汉唐L发布 纯电旗舰再亮新剑【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3-18 11:04
事件概述 - 公司于3月17日召开"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暨汉L、唐L预售发布会",汉L EV纯电版预售价27-35万元,唐L EV纯电版预售价28-36万元 [2] - 两款新车基于"超级e平台"研发,包含全球首个整车超级千伏架构、闪充电池、兆瓦闪充系统及量产30000rpm电驱系统 [2] 超级e平台技术升级 - 全域千伏高压架构实现"油电同速":量产最高充电参数达1000V/1000A/10C/1000kW,汉L实测5分钟充电407公里,峰值速度1秒2公里 [2] - 兆瓦闪充桩规划建设4000+座,双枪技术将充电功率从600kW提升至1000kW,公共快充桩通过升压从250kW提升至500kW [2] - 驱动电机技术突破:量产最高转速30511rpm,单模块单电机功率580kW [2] - 二代刀片电池采用10C充电倍率,重构结构实现超高速电解液离子传输通道 [2] 汉唐L EV/混动版预售 - 汉L EV与唐L EV搭载"超级e平台"及"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激光版,支持高速/城市NOA功能 [3] - DM混动版同步开启盲订,全系车型计划4月上市,预计将提升公司ASP并加速高端化布局 [3] 智能化与战略规划 - 王朝海洋全系智驾版车型将高阶智驾下放至7万元级别,开启"智驾平权"时代 [4] - 2025年高端化产品大年:腾势N9定位六座大型SUV,标配易三方技术,预计Q1上市 [4] - 出海战略:2025年海外市场目标80万辆,重点布局欧洲、东南亚及澳新地区 [4] 财务预测 - 2024-2026年营收预计8,336亿元/10,170亿元/12,143亿元,归母净利润398.8亿元/554.4亿元/656.1亿元 [4] - 2024-2026年EPS分别为13.71元/19.05元/22.55元,对应PE 28/20/17倍 [4]
特斯拉来的有点晚
远川研究所· 2025-03-17 20:51
文章核心观点 今年一月特斯拉财报显示汽车销量十年来首跌,核心财务指标低于预期,但马斯克在电话会汇报FSD进展并给出落地进度,释放FSD上半年入华信号,提振投资者信心;FSD落地后评价两极分化,存在水土不服问题;特斯拉面临汽车业务与人工智能业务青黄不接、资本市场预期未兑现等困境;FSD入华面临定价不合时宜等问题 [2][3][6]。 分组1:特斯拉业绩与FSD进展 - 今年一月特斯拉财报发布,汽车销量十年来首跌,核心财务指标全体低于预期,马斯克重申FSD战略核心地位,称明年特斯拉会“好得离谱” [2] - 马斯克汇报FSD发育情况并给出落地进度条,释放FSD上半年入华强烈确定性,电话会后特斯拉股价无视糟糕业绩不跌反涨 [3][4] 分组2:FSD评价与问题 - FSD落地后评论两极分化,槽点是算法不适应中国交通规则和复杂路况,优点是“稳”,感知和博弈能力强,驾驶流程流畅 [6] - FSD采用“端到端”技术,依托大模型学习能力,但在中国落地面临数据训练问题,解决需要时间 [7][8] 分组3:特斯拉业务转型困境 - 去年特斯拉汽车销量下滑1%,中国市场营收占比下滑,增长依赖降价 [12] - 特斯拉发展路径分汽车制造和人工智能两大板块,目前面临两大板块青黄不接、资本市场预期未兑现问题 [14][15] - 特斯拉FSD订阅率低,Robotaxi落地遥远,资本市场对其信仰欠费,FSD入华或因缓解此问题 [16][17][18] 分组4:FSD定价问题 - 机构对FSD落地比马斯克着急,曾预估其在中国的利润和收益,但如今智能驾驶普及,FSD 6.4万元定价不合时宜 [20][21] - 大部分车企将辅助驾驶定价整合进车型定价,且不超2万元,FSD兑现价格匹配体验周期长 [21][22] 分组5:尾声 - 马斯克经营思路与芯片行业不同,是迈出一大步充分利用,这或解释其不合常理的经营做法 [26]
数据解放生产力——琰究摩托车数据系列(2025年2月)【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3-16 23:42
文章核心观点 每月定期推送摩托车行业数据库,助力投资者把握行业趋势和观察企业变化,2月数据显示摩托车行业部分排量销量有增长,近期对乘用车、机器人等行业给出投资观点和建议 [1][2][3][4][7] 分组1:摩托车行业数据更新 - 每月定期推送摩托车行业数据库,进行数据更新和版面优化升级,可按需扩充 [1] - 2025年2月250cc(不含)以上摩托车销量5.8万辆,同比+134.9%,环比 -2.2%,1 - 2月累计销量11.7万辆,同比+84.8% [1] - 250ml<排量≤400ml,2月销售3.8万辆,同比+228.4%,环比+7.4%,1 - 2月累计销量7.3万辆,同比+142.8% [2] - 400ml<排量≤500ml,2月销售1.0万辆,同比+16.4%,环比+7.4%,1 - 2月累计销量2.0万辆,同比 -3.2% [2] - 500ml<排量≤800ml,2月销售0.8万辆,同比+135.2%,环比 -38.4%,1 - 2月累计销量2.0万辆,同比+72.3% [2] - 春风动力排量>250ml,销量0.8万辆,同比+48.3%,市占率14.7%,环比+1.1pcts,1 - 2月累计市占率14.1%,较2024年全年 -5.7pcts [2] - 隆鑫通用排量>250ml,销量0.8万辆,同比+73.8%,市占率13.5%,环比 -1.5pcts,1 - 2月累计市占率14.3%,较2024年全年+0.1pcts [2] - 钱江摩托排量>250ml,销量0.6万辆,同比+22.0%,市占率10.5%,环比 -7.4pcts,1 - 2月累计市占率14.2%,较2024年全年 -2.6pcts [2] 分组2:近期行业观点 本周推荐核心组合 - 【比亚迪、吉利汽车、小鹏汽车、小米集团、伯特利、拓普集团、新泉股份、沪光股份、春风动力】 [3] 乘用车 - 2月第3/4/5周乘用车销量分别33.9/37.9/40.6万辆,新能源渗透率分别50.6%/54.8%/53.8%,3月第1周乘用车销量35.8万辆,新能源渗透率56.5%,年后车市需求及新能源渗透率快速恢复 [4] - 2月比亚迪出海、小鹏、小米表现亮眼 [4] - 2025年智驾全面加速,FSD入华,小鹏、零跑将落地15万元以内NOA,比亚迪开启智驾全系标配,带动车企追赶,提振整车估值 [4] - 4月车展多车企新车/改款催化密集,重点新车包括小鹏G7、零跑B10等 [4] 机器人 - 2025Q1机器人板块有多项潜在催化,3月Optimus Gen 3(或Version 1)有望推出,3月17日英伟达GTC 25大会开幕,3月18日奇瑞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 [5][6] - 中长期看好2025年机器人全年行情 [6] 分组3:投资建议 乘用车 - 看好智能化、全球化加速突破的优质自主,推荐【比亚迪、吉利汽车、小鹏汽车、赛力斯】,建议关注【小米集团】 [7] 零部件 - 新势力产业链:推荐T链【拓普集团、新泉股份、双环传动】,H链【沪光股份、瑞鹄模具、星宇股份】,小米链【无锡振华】 [7] - 智能化:推荐智能驾驶【伯特利】,建议关注【地平线机器人、比亚迪电子】,推荐智能座舱【上声电子、继峰股份】 [7] 机器人 - 推荐有业绩、有能力、估值相对低位的汽配机器人标的【拓普集团、伯特利、爱柯迪、双环传动、豪能股份、均胜电子、隆盛科技、银轮股份、富临精工、中鼎股份】 [7] 摩托车 - 推荐中大排量龙头车企【春风动力】 [7] 轮胎 - 推荐龙头【赛轮轮胎】及高成长【森麒麟】 [7] 重卡 - 推荐【中国重汽】 [7]
卢放:不卷话术卷技术,不追流量追留量,不搞封闭搞合作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6 21:26
撰 文 / 牛跟尚 设 计 / 赵昊然 卢放,很忙! 3月3日,岚图汽车CEO卢放,与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 能驾驶、AI座舱、企业数字化创新等核心场景深度合作。 3月11日,卢放出席岚图汽车向哥斯达黎加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交付全新岚图梦想家的交车仪式,该 车用作使馆官方指定工作用车。他表示,2025年岚图汽车会投入更多精力开拓拉美地区市场。 3月13日,卢放分享其在对话直播节目的切片视频,强调负责任的汽车企业应明确智驾能力边界, 让用户有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要被误导。 2025年全民智驾时刻,卢放认为,行业内缺乏智驾标准化定义,企业要跟用户讲清楚智驾的能力和 边界,要说真话、"人话",让用户有正确的判断权利,明确不同价位车型智驾能力的差异,确保用 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他指出,智驾平权的前提是安全,岚图汽车内部开发智驾时将安全放在首位,通过持续创新,建立 透明的能力标尺、严谨的责任框架和普适的认知体系,实现智驾从"能用"到"好用""敢用"的跨越。 谈及与华为的合作模式,卢放表示,合作不是简单的甲方乙方关系,而是深度共创,是"企业个性 +技术共性"的融合,通过体系创新重塑成 ...
【招商电子】速腾聚创(2498.HK)深度报告:国内激光雷达龙头,智驾平权与机器人双轮驱动高速成长
招商电子· 2025-03-12 19:17
文章核心观点 - 速腾聚创是激光雷达全球领导厂商,在汽车和机器人业务布局广泛,2024年装机量全球第一,盈利能力持续改善,伴随2025年高阶智驾加速渗透和机器人业务发展,中长期成长空间广阔 [2][3][9] 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全球领导厂商,规模化助力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创始团队技术背景深厚,产学研融合构筑科技壁垒 - 股权结构相对分散,创始人邱纯鑫、朱晓蕊、刘乐天为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约22.77% [17] - 创始人团队来自哈工大,产学研融合构筑科技壁垒,管理层在激光雷达多方面具有深厚背景 [18] 近五年营收持续高增长,2024年利润端同比大幅减亏 - 2020 - 2024公司营收快速增长,ADAS产品销量高增长,2024年预计营收16.3 - 16.7亿元,同比增长45.5% - 49.1% [20] - 2020 - 2023年净利润下滑,2024年预计同比大幅减亏,全年预计亏损4.3 - 5.2亿元,同比减亏88.0% - 90.1% [20] - 产品收入多元,激光雷达硬件贡献主要收入,ADAS产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4年前三季度占比83% [21] - 23H1至今公司毛利率转正,盈利能力企稳回升,受产品结构、售价、成本等因素影响 [23] - 2020年以来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稳中有降,一般及行政开支占比大幅下降,体现运营效率提升 [24] -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研发团队硕博背景近半,2020 - 2024Q3研发费率分别为47.7%/40.2%/57.7%/56.7%/41.0% [25] 激光雷达是智能化的“眼睛”,汽车/机器人为主要应用场景 汽车:激光雷达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高阶智驾下沉有望推动增长 - 2024年端到端技术爆发,高阶智驾加速渗透,2025年有望迎来平价智驾元年,预计未来两年普及至10 - 20万元市场 [30] - 海外市场法规、技术趋于成熟助力自动驾驶快速渗透,预计2030年全球智能汽车渗透率达84.6% [31] - 激光雷达是L3及以上自动驾驶必备传感器,具备高精度、远距离特性,可提升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 [32] - 需求提升、技术进步、成本价格降低推动激光雷达在汽车端应用规模落地,国内上车进度领跑全球 [34][35] - 激光雷达全球市场规模广阔,预计2022 - 2030年全球汽车市场规模从34亿元增至10003亿元,CAGR + 103.2% [37] 机器人:多激光雷达、固态化应用渐成趋势,市场规模有望高增 - 激光雷达在多款机器人中广泛应用,可提升机器人感知精准度和安全性 [38] - 伴随机器人创新应用场景涌现,预计2022 - 2030年机器人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从82亿元增至2162亿元,CAGR + 50.6% [40] 竞争格局:市场集中度逐渐提升,国内厂商奋勇争先 - 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竞争激烈,技术路线未定论,机械式、转镜、MEMS振镜、Flash/OPA等方案均有厂商布局 [41] - 汽车激光雷达市场集中度提升,速腾、禾赛、华为、图达通占据垄断地位,头部效应显著 [43] - 机器人高端激光雷达市场,以速腾为代表的中国厂商占据领先地位,22年速腾全球市占率达18% [45] 公司产品服务多元布局,软硬件技术/客户/产能/供应链优势打造护城河 产品布局:车载/机器人业务矩阵多元,软硬件及芯片技术领先 - 公司围绕芯片驱动的激光雷达布局AI感知软件形成解决方案,与多数硬件厂商形成差异化 [46] - 芯片驱动的激光雷达平台有M/E/R/F四种,M/E用于ADAS,R用于机器人及非汽车行业,F用于长距离检测场景 [47] - 公司专注自研芯片激光雷达技术,是业内最早布局自主芯片技术的公司之一,助力降本增效 [50] - 2024年推出高性价比MX,拓客顺利,海外车载业务快速拓展,有望提供新收入增长动能 [51][52] - 机器人板块广泛布局,24年第三季度合作伙伴超2600家,25年出货量有望突破10万台 [53] - 25年发布3款数字化激光雷达新品及机器人视觉Active Camera解决方案,提升机器人作业效率 [54] - 横向拓展机器人产业多环节,发布第二代灵巧手等多项成果,降低机器人开发门槛 [55] - 公司推出先进AI感知软件HyperVision,与硬件结合形成解决方案,未来有望提供独立软件产品 [56] - 公司感知解决方案多样,软硬结合打开中长线成长空间,非汽车应用有望拓展 [57]
禾赛成全球首家全年盈利,股价暴涨!从激光雷达看中国科技赢得话语权
美股研究社· 2025-03-12 17:47
核心观点 - 禾赛科技2024年实现营收20.8亿元,Non-GAAP净利润1400万元,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全年盈利的上市激光雷达企业,股价单日暴涨50.41% [1] - 激光雷达行业迈过商业化拐点,禾赛深度参与智能驾驶与机器人两大热门赛道,成为产业链关键供应商 [1][3] - 中国激光雷达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禾赛通过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实现成本下降与市场份额扩张 [18][20] 财务与业务表现 - **交付量**:2024年激光雷达总交付量50.2万台(同比+126%),Q4单季交付22.2万台(超2023全年),12月单月出货量突破10万台(全球首个) [4][5] - **现金流**:Q4经营现金流6亿元,全年经营现金流6300万元,净现金流13亿元 [4] - **毛利率**:2024年综合毛利率42.6%(较2023年35.2%提升7.4个百分点),规模效应显现 [5] 行业趋势与市场渗透 - **智能驾驶**:激光雷达渗透率从2023年6%提升至2024年13%,2030年预计达60% [4] - **智驾平权**:比亚迪等车企推动高阶智驾技术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禾赛ATX产品凭借性价比获11家头部车企定点合作 [10][11] - **机器人赛道**:2024年12月机器人激光雷达单月交付超2万台,JT系列获六位数订单(如MOVA割草机器人) [13][14]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新品发布**:CES 2025展示AT1440(全球最高线数雷达)、FTX(第二代纯固态)、JT系列(机器人应用) [8][13] - **技术复用**:AI、芯片及车规量产能力延伸至机器人领域,JT系列覆盖人形机器人、AGV、农业自动化等场景 [12][13] 客户与生态合作 - **车企合作**:与22家车企的120款车型达成定点合作,包括9家中国市值TOP10车企 [4] - **全球化突破**:与欧洲顶级车企达成多年独家合作,覆盖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2030年前最大海外订单) [19] - **Robotaxi**:L4领域Q4交付7000台,与中国前五Robotaxi公司(含百度Apollo)独家合作 [14] 未来展望 - **业绩预测**:2025年Non-GAAP盈利预计3.5亿-5亿元(同比增25-35倍),交付量120万-150万台(同比增2-3倍) [14] - **行业对标**:禾赛或复制大疆成长路径,从智能驾驶扩展至工业、机器人等赛道 [15] - **国际机构评级**:高盛预计2024-2026年Non-GAAP净利润CAGR达381%,大和证券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35美元) [21]
对话朱江明:零跑一年前就开始为“智驾平权”做准备
雪豹财经社· 2025-03-11 18:05
核心观点 - 零跑汽车通过技术创新和平台化策略实现极致性价比,不以牺牲利润为代价 [1][2][4] - 公司2024年Q4实现净利润转正,单季毛利率达13.3%,销量突破2万辆/月 [2][4] - 智驾平权战略一年前已布局,B10车型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价格下探至12万级 [1][3][4] - 2025年销量目标上调至50-60万辆,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量 [6][7] - 与Stellantis和一汽的平台级合作加速全球化进程 [6][9][10] 技术战略 - LEAP3.5技术平台实现65%零部件自造,同系列车型零部件共享率85% [2][4] - 采用最新高通4纳米8650芯片和集成化方案降低智驾系统成本 [4][5] - 电子化架构优势明显,核心系统协同性优于同价位竞品 [4][5] - 技术降本路径明确:持续放大自研+平台化优势,随销量增长成本优势更显著 [5] 产品与市场 - B系列定位10-15万元区间,目标2025年销量超越C系列 [6][7] - 产品矩阵覆盖10-20万元主流市场(占行业60%销量),小车纯电为主,中大型车增程/纯电并行 [17] - 经销商网络优化成效显著:80%门店盈利,2025年计划扩展至1000-1200家 [16] - 海外市场快速扩张:2023年出口1.37万辆,2024年目标5万辆,欧洲本地化生产推进中 [7][8] 财务表现 - 2024年Q4净利润转正,成为新势力第二家盈利企业 [2] - 单季毛利率创13.3%新高,B系列目标毛利率保持个位数以上 [4][6] - 2025年毛利率预期调至10%-11%,反映对市场竞争的前瞻判断 [6] - 零部件外供业务预计2024年底启动,将贡献新增毛利 [11] 合作布局 - 与Stellantis合作创外资入股最快纪录:200-300家海外渠道已建立 [6][7] - 一汽合作进入战略阶段,平台共享与零部件外供是核心方向 [9][10] - 海外策略差异化:ABC系列全球化,D系列聚焦国内 [8] - 机器人领域已有数十人团队预研,技术储备完善但暂未商业化 [16]
特斯拉为什么又启用了4D毫米波雷达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3-10 23:44
行业趋势与车企战略 - 2025年被视为"智能驾驶元年",中国汽车行业正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智驾平权"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4] - 长安汽车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2025年起全系产品标配智驾接口,未来3年将推出35款数智新汽车 [4] - 比亚迪宣布"天神之眼"智驾系统覆盖全系车型,推出21款智驾车型并将高速NOA功能下探至10万元级别 [6] - 零跑汽车推出15万元级首款搭载激光雷达并支持城区智能驾驶的B10车型 [6] - 吉利发布"千里浩瀚"安全高阶智驾系统,规划5级智驾方案覆盖全系车型 [6] 4D毫米波雷达技术发展 - 4D毫米波雷达在距离、速度、水平方位角基础上增加俯仰方位角数据解析,实现毫米波雷达成像功能 [8] - 2024年全球4D毫米波成像雷达市场规模达7.41亿美元,预计2031年达11.11亿美元,CAGR为6.0% [11] - 预计2025年4D雷达占前向毫米波雷达比重将超40% [11] - 4D雷达工作频率77-79GHz,在恶劣天气下具有出色穿透力,能探测被遮挡物体并提供复杂驾驶场景数据 [11] - 4D雷达成本已降至与3D雷达相当水平,推动其在智能驾驶中的普及 [13] 加特兰公司技术与市场优势 - 加特兰量产全球首款车规级CMOS 77/79GHz毫米波雷达射频前端芯片,显著降低开发门槛 [11] - 公司产品覆盖ADAS、工业应用、高阶自动驾驶等场景,拥有五大系列芯片产品 [13] - Alps-Pro系列CAL77S344支持4发4收,集成雷达信号处理基带,满足ASIL-B功能安全要求 [17] - 加特兰芯片出货量2024年预计超1000万片,定点企业涵盖中国主流自主品牌 [15][17] - 技术优势在于集成雷达算法和基础软件,缩短客户开发周期50%以上 [17] 传感器技术竞争与互补 - 毫米波雷达与激光雷达存在竞争但更多是互补关系,取决于整车厂对数据融合的偏好 [19] - 毫米波雷达在光线不足或恶劣天气下表现优于视觉和激光雷达 [19] - 特斯拉重新采用毫米波雷达印证其与视觉传感器的强互补性 [22] - 行业正寻求性能与成本的最佳平衡点,毫米波雷达+视觉方案可能成为最佳实践 [21] - 国内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激光雷达在智驾系统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22] 技术挑战与发展方向 - 主要挑战在于持续优化性能与成本,包括芯片功能、测试时间和天线设计等方面 [26] - 需解决与中央处理和边缘计算架构的协作问题,提供更高效的雷达感知信息 [27]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提升单颗雷达性能/降低成本、通过多片级联实现高性能成像雷达 [27] - 新一代Andes平台将衍生卫星雷达等新产品,服务智驾多样性需求 [27] - 入门级汽车将能用上更好雷达产品,行业面临市场变革机遇 [27]
比亚迪暗渡陈仓
远川研究所· 2025-03-09 20:55
以下文章来源于远川科技评论 ,作者徐姗姗 随着比亚迪逼近,特斯拉销量陷入停滞(Tesla sales stall as China's BYD closes in)。 比亚迪实现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总共耗时15年,但第二个500万辆只用了15个月。依靠超前的电动化布 局,比亚迪在20万以下的平价车市场几乎没有对手。同时,比亚迪毛利率从2022年初的15%左右一路上 涨到25%,一度逼近30%,创造了价格战越打越富的逆天逻辑。 远川科技评论 . 刻画这个时代(的前沿科技) 去年8月比亚迪与Uber合作,让马斯克想起了自己当年开过的嘲讽,没忍住在推特上敦促比亚迪"迅速转 型"。含义是比亚迪虽然销量水涨船高,但跟特斯拉相比,智能化的进展太慢。 半年后,回旋镖结结实实扎了回来。特斯拉定价6.4万元的FSD中国首秀洋相尽出,反倒是比亚迪的"全 民智驾"发布会直接掀了桌子,把智驾车型的门槛直接砍到了6.98万。 资本市场看似不买账,实则集体抢跑:2月6号比亚迪发布预告时,大鳄们就把成建制的概念股批量送上 了涨停,给比亚迪重回万亿提前献礼。 一场声势浩大的"智驾平权",似乎让比亚迪一扫智能化"最后一个上桌"的缺憾,但平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