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
搜索文档
时报观察|锚定“十五五”创新坐标 创业板深改再启程
证券时报· 2025-10-30 12:25
创业板发展现状 - 创业板开市16周年,从资本市场创新试验田成长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动力源 [1] - 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九成,近七成公司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 [1] - 创业板是企业融资平台,也是衔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关键枢纽 [1] 创业板改革战略意义 - 证监会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是资本市场自我迭代的关键一步 [1] - 改革是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筑牢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关键战略抉择 [1] - 改革需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能力与高质量发展需求间的适配性 [1] 改革具体方向与目标 - 改革提出设置更契合新兴领域和未来产业企业特征的上市标准 [2] - 改革旨在拓宽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企业的成长通道 [2] - 目标是为企业打造从技术突破到产业落地的全周期资本生态 [2] 改革历史背景与预期影响 - 从科创板注册制破冰到创业板深化改革,制度突破紧扣国家发展脉搏 [2] - 更包容的制度环境将孕育更多创新创业企业,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2] - 创业板改革旨在成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2]
重磅部署!未来五年这么干→
金融时报· 2025-10-30 11:54
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 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 全要素生产率稳步提升 经济增长潜力得到充分释放 [2] -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2] - 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 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持续增强 [2] - 提出七大目标 包括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等 [2]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坚持智能化 绿色化 融合化方向 [4] - 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 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4] - 先进制造 高端装备 智能机器人 新材料 储能与电网改造 轨道交通等行业将成为支撑力量 [4] 科技自立自强 - 统筹教育强国 科技强国 人才强国建设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6] - 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突破从0到1的关键环节 [6] -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健全政产学研金协同机制 [6] -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 [7] - 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 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7] 扩大内需战略 -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促进消费和投资 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 [8] - 让居民能消费的关键在于增加可支配收入 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8] - 让居民敢消费需稳定未来预期 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 [8] - 激活投资引擎 优化政府投资结构 聚焦战略引导和弥补公共服务短板 [8] - 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8] 制度型开放 -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维护多边贸易体制 拓展国际循环 [9] - 货物贸易优化升级 重点拓展中间品贸易和绿色贸易 [9] - 服务贸易推动向更高水平发展 数字贸易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 [9] - 塑造吸引外资新优势 落实准入又准营 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9] 就业与房地产 -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突出就业目标向提质与扩容并重转变 [11] - 截至2024年灵活就业人员已超过2.4亿人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占职工总数的21% [11] - 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完善商品房开发 融资 销售等基础制度 [12] - 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 因城施策增加改善性住房供给 建设好房子 [12]
宝城期货股指期货早报(2025年10月30日)-20251030
宝城期货· 2025-10-30 11:2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后市走势主要看政策利好预期发酵节奏与资金止盈节奏的相互博弈情况,短期内股指以宽幅震荡为主 [4] 相关目录总结 品种观点参考 - IH2512短期震荡、中期上涨、日内震荡偏强,观点为宽幅震荡,核心逻辑是资金止盈意愿与政策利好预期相互博弈 [1] 主要品种价格行情驱动逻辑 - IF、IH、IC、IM日内观点震荡偏强、中期观点上涨,参考观点宽幅震荡,核心逻辑是昨日各股指均震荡上涨,沪深京三市全天成交额22907亿元,较上日放量1254亿元,股市放量反弹,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投资者风险偏好快速上升,科技行业政策利好预期发酵,外部不确定性风险因素缓和,不过11月政策增量少,股指仍有技术性回调可能 [4]
510亿元!央企战新基金来了!百分百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双创龙头ETF日线7连阳后首回调,刷新4年多高点
新浪基金· 2025-10-30 10:51
央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启动 - 基金于10月29日在北京启动,首期规模达510亿元 [1] - 基金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航空航天、高端装备、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能源、未来信息、未来制造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1] 新质生产力投资逻辑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未来五年规划时期新旧动能加速切换的首要任务 [1] - 在外部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下,中国对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逐步迫切,投资科技等于押注国家战略安全 [1] - 顺应国家战略、具备真实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或将是新五年规划背景下A股投资的重要主线 [1] - 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有望迎来重大突破和高速成长,最终实现估值与盈利双击 [1] 双创龙头ETF市场表现 - 10月30日,双创龙头ETF(588330)随市盘整,场内涨幅盘中摸高0.61%,现跌0.51% [1] - 该ETF上探2021年7月以来的高点,距离上市新高(0.991元)仅一步之遥 [1] - 其标的指数自本轮低点(4月8日)以来累计上涨99.49%,大幅跑赢创业板指(83.95%)、科创综指(62.39%)、科创50(61.13%)等主要宽基指数 [3][4] 双创龙头ETF成份股表现 - 光伏龙头阿特斯涨超9% [1] - 存储芯片龙头江波龙涨逾8% [1] - 通信龙头润泽科技涨超7% [1] - 软件开发龙头金山办公涨逾5% [1] 双创龙头ETF产品特征 - 跨市场多元配置,百分百布局战略新兴产业,标的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中选取市值较大的50只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指数样本 [3] - 标的指数囊括新能源、光伏、光模块、半导体、医疗设备等热门主题 [3] - 标的指数享有20%涨跌幅限制,弹性较高 [3] - 投资门槛较低,按当前价格计算,只需不足百元即可开始投资 [3]
单日“吸金”超9亿元,科创芯片ETF(588200)最新规模突破430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
搜狐财经· 2025-10-30 10:47
科创芯片ETF市场表现 - 盘中换手率达2.79%,成交金额为11.93亿元 [3] - 最新规模达430.45亿元,创成立以来新高,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 [3] - 近1周份额增长1.74亿份,新增份额在可比基金中排名第一 [3] - 最新资金净流入9.08亿元 [3] 科创芯片ETF历史业绩 - 近3年净值上涨137.22%,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27/1903,位列前1.42% [3]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35.07%,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达74.17% [3] -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9.90% [3] 指数成分与权重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9.69% [3] - 前三大权重股为海光信息(11.09%)、澜起科技(9.96%)、中芯国际(9.58%) [3][6] - 在十大权重股中,仅中微公司当日上涨2.58%,晶晨股份跌幅最大为7.33% [6] 行业动态与政策背景 - 长鑫存储在IEEE会议上宣布LPDDR5X实现量产,标志着国产高端移动存储产业的重要跨越 [3] - 近期会议强调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半导体行业提供政策催化 [4] - 在AI算力需求爆发与国产化替代加速的双重推动下,半导体产业链价值凸显 [4] 投资渠道 - 场外投资者可通过科创芯片ETF联接基金(017470)布局国产芯片投资机遇 [6]
光伏50ETF(516880)逆市涨超1%,阳光电源创历史新高,机构建议短线关注光伏设备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09:58
光伏板块市场表现 - 10月30日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光伏板块逆势上涨 [1] - 光伏50ETF(516880)涨超1%,成分股阿特斯涨超11%,固德威涨超10%,阳光电源涨超5%股价创历史新高 [1] - 光伏50ETF重仓持股包括隆基绿能、阳光电源、TCL科技、通威股份等 [1] 公司业绩表现 - 固德威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1.94亿元,同比增长25.30% [1] - 固德威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111.98万元,同比增长837.57% [1] - 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逆变器和电池产品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加 [1] 行业投资观点 - 当前A股市场面临多重利好因素共振,国家发展战略强调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2] - 多因素共同作用提振市场风险偏好,慢涨行情有望延续,操作上宜均衡配置 [2] - 短线建议关注光伏设备、能源金属、电网设备以及证券等行业投资机会 [2]
乘势而上——十五五规划建议稿解读
2025-10-30 09:56
行业与公司 * 涉及对“十五五”规划建议稿的全面解读,涵盖科技(人工智能、量子科技、6G)、高端制造(航空航天、低空经济、半导体设备)、军工、医药卫生(创新药、医疗AI)、消费等多个行业[1][3][9][11][12][36] * 提及具体公司或领域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25],国盾量子等量子科技企业[25],以及在无人机、扫地机、运动相机等科技消费领域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公司[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宏观经济目标与框架** * 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以稳预期[1][8] * 指导方针包括“五个以”、“两个推动”(提升经济质与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一个确保”和“六个坚持”(如人民至上)[8] * 十四五期间20个主要经济发展目标完成约18个,细项指标完成率超过95%,为十五五奠定基础[4] **科技自立自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 * 科技是贯穿十五五规划的最强投资主线,政策重心从解决“有无”转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抢占科技制高点[19] * 2024年创新产出指数增长8.1%,高价值发明专利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19] * 现代化产业体系包括传统产业升级、新兴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海洋经济)和未来产业(量子科技、生物制造、脑机接口、6G、具身智能、氢能、核聚变)[1][9][30][34] * 通过新型举国体制突破卡脖子技术,如集成电路、EDA设计软件、高端工业母机、光刻机、先进材料[1][9][21][26] * 国产替代将从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伴随国产AI芯片、高端制成产能扩张及良率提升,进入业绩加速兑现期[21] **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 * AI技术将贯穿整个产业链,预计到2027年与六大重点领域深度融合,智能终端普及率超过70%[1][20] * AI投资机会分三层:基础设施(国产AI芯片、服务器、智算中心)、端侧AI(AI手机、PC、眼镜、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生态(工业自动驾驶、金融政务等垂直领域)[20][23] * 中美在AI领域全面竞争,占据全球研发投入56%的份额[6] **消费行业战略提升** * 消费行业战略地位提升,目标是居民消费率明显提升,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12] * 政策措施包括增强居民消费力(促就业、增收入、健全社保、提高居民收入占比)和扩大优质服务供给(放宽准入、业态融合、建设旅游强国、培育国际消费中心)[12][13][16] * 2025年有大规模国家补贴缓解需求不足,2026年可能仍需短期补贴[15] * 扩大优质商品供给通过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推动,科技消费(如无人机、扫地机)体现全球竞争力[17][18] **军工行业新动向** * 首次强调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提高对台政策优先级[3][28] * 从装备建设转向追求质量与效能,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将AI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到军事领域[3][28][29] * 军费增长持续高于GDP增长,增速约7%[32] * 军贸市场全球市占率快速提升,带动装备需求量和价格,利好主机厂及关键分系统厂商[33] * 商业航天、低空飞行、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与军工体系技术同源,提供第二成长曲线[30][31] **医药卫生领域发展** *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支持中药、创新药、创新机械、心理健康等方向[3][36] * 创新药板块得益于政策支持,研发效率和成本优势显著,十四五期间临床试验数量和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36][37] * 重点方向包括双抗产品(国内已批两款)、ADC(Her2、Trop2等靶点领先全球)、小核酸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CGT)[38][39] * 医疗AI应用前景广阔,从诊断、研发到生产各环节逐渐普及,医学数据可扩展至金融保险等领域[38][40][41] **资本市场与投资机会** * 外资持续看好A股,聚焦科技、金融商品材料、消费品板块[1][14] * 新质生产力方向与房地产方向指数剪刀差明显,反映新旧动能加速转换[1][14] * 具体投资建议围绕AI主线(算力基础设施、AI Agent、终端侧AI)、EDA/工业软件国产替代、前沿技术突破(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23] * 通信行业高景气度细分领域包括光模块、运营商(高股息、业绩稳定)、卫星互联网、量子科技[25] * 机械行业方向包括科技自强(AI基建、半导体设备)和制造立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提升)[26] * 储能行业预计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35] 其他重要内容 **风险与挑战** * 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复杂(逆全球化、地缘政治风险),从战略机遇期转变为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期[5][10] * 国内风险包括发展不均衡、有效需求不足、国内大循环卡点堵点、新旧动能转换艰巨、人口就业问题等[10] **政策保障与体制** * 强调统筹发展与安全,包括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国防安全和社会安全[8] * 要素市场改革、资本市场重组机遇、“一带一路”出海战略、农村现代化等也被提及[11]
科技赛道持续活跃!计算机ETF(159998)五连涨,机器人ETF(159770)连续10日“吸金”累计近6.7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30 09:49
市场表现 - 市场全天震荡拉升,三大指数高开高走,创业板指涨近3%创年内新高,沪指再度回升至4000点上方,北证50指数涨超8% [1] - 计算机ETF(159998)涨1.29%,实现五连涨 [2] - 机器人ETF(159770)收涨1.31%,成交额3.32亿元,该ETF昨日获净申购2550万份,已连续10个交易日获资金净流入,累计净流入额近6.7亿元 [2] 政策与行业动态 - 商务部等5部门发布《城市商业提质行动方案》,提出强化新兴技术赋能,加强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扩展现实等技术在城市商业体系中集成应用 [2] - 两部门要求搭建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统一服务平台,推动资源集约化部署 [3] - 2025年1-8月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6%,行业运行态势良好 [3] 科技巨头与产业链进展 - 英伟达虽未自主开发量子计算机,但公司首席执行官押注其将在该技术未来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并发布NVQLink互联系统,能将量子处理器与AI超级计算机相连接 [2] - OpenAI与博通达成战略合作,微软Azure部署超级集群,显示全球AI算力需求持续扩张 [3] - 国内外科技巨头争相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化提速,随着AI突破和政策推动,持续看好板块整体β行情 [3] 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 计算机ETF布局领域中,AI产业链、智能驾驶、出海等方向景气度较好,确定性较高的AI落地方向包括软硬结合的端侧AI硬件、C端出海软件、B端企业服务与制造业信息化、G端大模型私有化部署 [2] - 机器人ETF深度布局机器人核心版图,投资范围贯穿产业上中下游,涵盖伺服系统、减速器等核心硬件以及机器视觉、算法控制等软件 [3] - 信创领域需关注基础硬件、基础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中间件)及应用软件的国产化机会 [3] - 工业软件领域聚焦产品设计、生产控制等环节(如EDA、CAD、CAE等)的技术突破 [3] -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看好后续有持续边际变化的灵巧手、轻量化环节 [3]
“创新爆发期”带来中国机遇新升级——读懂中国的确定性
人民日报· 2025-10-30 09:40
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成就 -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战略部署 [1] - 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48% [1] - 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从第十四位跃升至第十位 [1] - 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加快崛起,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1] 具体科技创新成果 - 神舟飞天、天眼巡空、国产大飞机C919、国产大型邮轮相继投入商业运营 [1] - 人工智能企业深度求索坚持开放开源技术路线 [3] - 电动车巨头比亚迪将核心技术面向全行业开放共享 [3] 未来发展规划与国际合作 - “十五五”时期目标为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 [2] - 未来5年将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2] - 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中外政府间科技协议达119个 [3] - 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国际科技合作倡议,牵头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 [3]
【晨星焦点基金系列】:“十五五”开局,如何把握长期投资机会?
Morningstar晨星· 2025-10-30 09:04
基金基本信息 - 基金代码为450010,基金类型为积极配置-大盘成长,基准指数为沪深300相对成长全收益 [1] - 基金成立于2011年8月2日,截至2025年9月30日基金规模为18.00亿元,基金经理为王晓宁,基金公司为国海富兰克林 [2] - 基金年度综合费率为1.79% [3] 基金经理与投研团队 - 基金经理王晓宁拥有21年证券从业经验和12年投资经验,曾担任万家基金股票研究员、研究总监助理,现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研究分析部总经理 [6] - 基金经理核心能力体现在选股,在必选消费、可选消费、信息技术、原材料、金融等行业均具备选股超额收益 [6] - 基金经理采用相同选股策略管理6只基金,总规模19.11亿元,研究员在个股挖掘和投后跟踪方面提供支持 [6] 投资策略与组合特征 - 投资策略根据景气度、质地、估值三要素选股,聚焦中长期成长机会,策略稳定运作已有5年 [5][11] - 基金行业配置分散,单一行业占比低于15%,前十大重仓股占比约25%至35%,持股集中度较低 [13] - 策略稳定以来年度换手率约160%-280%,处于晨星同类基金中游偏低水平 [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股票资产占比79.32%,债券占比8.56%,现金占比16.20% [18] - 股票行业分布中周期性行业占比42.30%,敏感性行业占比38.02%,防御性行业占比19.68% [19] 历史业绩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末,基金最近三年年化回报率6.97%,五年年化回报率6.57%,在同类基金中排名分别为33%和28% [3] - 基金经理2013年接管基金以来年化回报率为9.88%,在同类基金中排名50% [25] - 策略调整后(2020年至2025年9月末)年化回报为11.36%,在同类基金中排名34%,战胜业绩基准4.30% [25] - 基金标准差为11.36%,优于92%同类基金(同类平均16.68%),最大回撤-12.86%,优于88%同类基金(同类平均-13.66%) [29] - 夏普比率为1.38,优于47%同类基金(同类平均1.80) [30] 费用优势 - 基金综合费率为1.79%,包括1.4%年度运作费用和0.39%交易及其他费用,显著低于晨星同类基金平均的2.26% [3][31] - 较低的综合费率主要得益于显著低于同类的换手率带来的较低交易费用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