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超一半的新车配备了L2级辅助驾驶
第一财经· 2025-07-16 10:49
中国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过50%,全球最高,每两辆新车中至少一辆搭载L2技术[1][2] - 新能源乘用车L2及以上装车率达77 8%,传统燃油车L2装车率超52%[2] - 自动泊车系统APA功能整体装车率31 2%,24万元以上市场装车率超50%[2] 中美智能化竞争格局 - 美国在智能核心技术领先:特斯拉FSD全球领先,英伟达主导大算力芯片,高通+安卓控制智能座舱[2] - 中国需巩固终端装载率优势,应对核心技术竞争压力[2] 智能化发展路径 - 路径一:布局高阶自动驾驶,2030-2033年是L3/L4从试点到规模化的窗口期[2] - 路径二:将核心竞争力转向智能化和AI,汽车电子化成本占比将从不足25%升至2030年的70%,机械成本占比从70%降至30%[3] 政策支持 - 北京、武汉等地出台条例规范L3级自动驾驶上路,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落地[4] 市场驱动因素 - 比亚迪"全民智驾"口号和特斯拉FSD入华推动辅助驾驶关注度提升[2] - 辅助驾驶技术成为消费者购车重要考量因素[2]
中大型纯电动SUV市场深度重构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16 09:59
行业价格体系重构 - 小鹏G7以不足20万元起售价打破中大型纯电动SUV市场定价惯例,直接挑战特斯拉ModelY和小米YU7等头部车型 [2] - 85%潜在购车者认为20万元价位应标配800V平台+2级辅助驾驶,消费理念倒逼车企调整产品策略 [2] - 别克E5以14.99万~16.99万元限时定价入市,星途星际元ET首月获2.6万辆订单,20万元不再是中大型纯电SUV入门门槛 [3] - 电池成本下降+智能化技术普及推动高端配置大众化,20万~30万元区间将成为技术竞争最激烈红海 [3] 市场竞争格局演变 - 5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仅剩宝马X5等传统燃油车,30万~50万元区间被理想、问界等新势力占据 [6] - 20万~30万元区间汇集小鹏G7、深蓝S09、问界新M5Ultra等多款车型,15万~20万元出现零跑C16等破局者 [6] - 10万~15万元区间成为新蓝海,部分车企尝试推出"入门级中大型SUV"降低消费门槛 [10] - 传统燃油车定价依据(排量/品牌/豪华配置)被电动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智能驾驶/充电效率等新标准取代 [7] 技术驱动因素 - 城市NOA功能交付进度和用户体验成为核心差异化因素,2级辅助驾驶从卖点变为标配 [9] - 800V高压平台从高端配置变为市场准入证,主流车型CLTC续航普遍突破600km [9] - 高算力芯片支持下的多屏互动/AR-HUD/语音助手重新定义人车交互方式 [9] - 电池原材料价格回落+规模化效应+本土供应链成熟推动制造成本持续下降 [3] 未来竞争维度 - 高端市场(30万元以上)依靠豪华配置和专属服务维持溢价,如问界M9(46.98万元起)和理想L9(40万元起) [10] - 15万~25万元主流市场竞争最激烈,车企需平衡成本控制与技术升级 [10] - 瑞银预测15万~20万元价位段将成盈利关键区间,巩固价格下探趋势 [10] - 竞争重点从价格战转向成本控制/技术创新/用户体验等综合维度 [10]
福田汽车上半年净利预增近九成;宝马牵手Momenta共研智驾系统丨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6 07:03
福田汽车业绩预增 - 公司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达7.77亿元,同比增长约87.5% [1] - 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聚焦商用车主业、海外业务表现强劲、营销模式创新、全价值链降本增效 [1] - 公司在商用车领域持续竞争力与市场适应性增强,全球市场布局成效显现 [1]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能驾驶系统 - 宝马宣布与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2] - 该系统基于AI大模型,覆盖全场景道路,将应用于多款国产车型 [2] - 合作融合宝马理念与中国科技,推动宝马"在中国、为中国"战略新发展 [2] 广汽集团调整电动化战略 - 公司承认此前对增程/插混市场的误判,认为该技术路线将长期存在 [3] - 从2025年开始将持续导入多款增程和插电车型 [3] - 调整源于对充电基础设施不足和消费者里程焦虑的重新评估 [3] 奔驰纯电CLA上市计划 - 梅赛德斯-奔驰纯电CLA车型将于2025年秋季上市 [4] - 新车搭载针对中国实际驾驶场景定制的城区及高速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4] - 采用本土技术解决方案,基于中国驾驶风格定制开发 [4]
“4倍”禾赛:被特斯拉抛弃的激光雷达为何又“有光”了?
36氪· 2025-07-15 22:28
禾赛科技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4年,最初定位为激光气体分析设备商,后于2016年切入激光雷达赛道[5] - 产品线覆盖Robotaxi、乘用车ADAS及机器人三大领域,2024年ADAS激光雷达出货占比达91%[12][18] - 2024年三季度实现Non-GAAP净利润1.7亿元,成为全球首家盈利的激光雷达企业[2] - 2025年7月股价较2024年三季度低点上涨4倍,市值实现颠覆性逆袭[2] 技术路线与产品迭代 - **Robotaxi阶段**:2016-2020年推出Pandar系列机械式雷达,ASP达10万元但存在量产难、寿命短缺陷[6][8] - **ADAS转型**:2021年推出半固态AT128雷达,成本降至5000元,2024年迭代ATX价格仅200美元,降幅74%[10][42] - **机器人布局**:2025年发布JT系列微型雷达,获追觅割草机等订单,指引出货量同比增340%[15][16] - 技术路线采用VCSEL+转镜方案,性能优于竞品速腾的MEMS方案,测距达300米且点云规整度更高[32][38] 市场表现与竞争格局 - 国内ADAS激光雷达市场集中,禾赛与速腾占据主要份额,2025年Q1禾赛市占率反超速腾[28][31] - 前三大客户理想、小米、零跑贡献ADAS出货量93%,绑定大客户策略成效显著[21] - 2025年指引激光雷达总出货120-150万台,其中ADAS雷达100-130万台,同比增速120%-186%[13] 成本控制与技术创新 - 通过芯片化设计将光电系统集成至VCSEL/SPAD/ASIC芯片,生产成本下降50%以上[43][44] - ATX体积缩小60%、重量减轻50%,同时性能提升,已获11家车企定点[42] - 行业技术路线未收敛,但禾赛转镜方案在算法适配性和极端场景处理上具优势[39] 行业发展趋势 - 车企智能化竞争加剧,2025年7月上市的小米YU7全系标配激光雷达[2] - 激光雷达成本下沉推动渗透率提升,部分车企将其作为纯视觉方案的安全冗余[11] - 机器人赛道成为新增长点,泛机器人领域出货量指引20万台,潜在市场空间广阔[16]
【公告全知道】英伟达+光模块+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公司1.6T光模块产品出货持续上量且与英伟达联合测试
财联社· 2025-07-15 22:25
英伟达+光模块+数据中心+汽车电子 - 公司1 6T光模块产品出货持续上量且与英伟达联合测试 [1] 光模块+数据中心+芯片+海工装备 - 公司已批量生产海底光网络的高可靠性光无源器件 [1] 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智能驾驶+华为汽车 - 公司拟参设合伙企业投向人形机器人领域 [1] - 公司已与飞行汽车公司展开合作 [1]
宝马牵手Momenta,BBA全面拥抱中国智驾企业
第一财经· 2025-07-15 21:55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 宝马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依托AI大模型专注于中国特有出行场景和用户需求 首搭于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 [1] - 合作内容包括全面场景覆盖和点到点领航驾驶辅助功能 旨在提升宝马在中国市场的智能化竞争力 [1] 智能驾驶市场现状与竞争格局 - 智能驾驶成为消费者购车重要因素 65%以上用户使用高阶智驾频次超2次/周 [1] - Momenta是国内智能辅助驾驶头部供应商 与奔驰、奥迪、丰田等车企有战略合作 在城市NOA供应链市场占比达60% 华为HI模式占比近30% [2] - 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困境 问界、理想等中国品牌凭借智能化优势加速抢夺30万元以上市场份额 [2] 外资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挑战与应对 - 外资车企在智能化领域起步较晚 短期内难以构建智能驾驶全栈技术能力 产品迭代速度普遍较慢 [2][3] - 外资车企早期车机系统沿用欧洲逻辑 导航体验落后 近期开始在车机系统、地图服务等高频交互领域引入本土合作 [3] - 外资车企与本土科技企业联合开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实现研发本土化 宝马已与阿里、华为、字节跳动等合作 奥迪与华为联合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 奔驰引入Momenta的ADAS软件 [4] 本土供应商的崛起与外资车企的战略调整 - 中国供应商响应速度快 能短时间内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在芯片、软件算法、智能座舱等领域快速崛起 [3][4] - 外资车企意识到必须与本土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深化合作 积极拥抱中国供应链与智能化生态已成为补足短板的普遍做法 [4]
“4倍”禾赛:被特斯拉抛弃的激光雷达为何又“有光”了?
海豚投研· 2025-07-15 21:08
禾赛科技市值爆发原因分析 - 2024年三季度后市值爆发,股价相比三季报前上涨4倍 [3] - 直接驱动因素为2024年四季报Non-GAAP净利润1.7亿,超预期2000万美元,成为全球首家盈利的激光雷达龙头 [3] - 核心业务ADAS激光雷达出货量快速增长,2024年占比达91%,收入占比68% [16] - 2025年指引总出货量120-150万台,其中ADAS雷达100-130万颗,同比增速120%-186% [17] - 机器人领域JT系列2025年出货指引20万台,同比增速340% [19] 公司发展历程与产品布局 - 2014年成立初期定位气体监测设备商,2016年转型激光雷达赛道 [6] - 产品迭代路径: - 2016-2020年:Pandar系列主攻Robotaxi市场,2021年收入增长70% [7] - 2021年推出AT系列切入乘用车ADAS市场,2022年量产AT128 [13] - 2025年推出JT系列布局机器人市场 [19] - 当前主力产品: - ADAS领域:ATX(256线,200美元)替代AT128(128线,350美元),成本下降74% [46] - Robotaxi领域:OT128等机械式雷达 [28] - 机器人领域:JT16/JT128微型雷达 [27] 技术路线与竞争优势 - 采用VCSEL+半固态转镜方案,相比竞品速腾的EEL+MEMS方案: - ATX最大测距300米优于MX的200米 [36] - 点云规整度和算法适配性更强 [42] - 通过芯片化实现降本: - 自研VCSEL、SPAD及ASIC芯片 [48] - 集成度提高使ATX体积缩小60%,重量减轻50% [47] - 2025年一季度后国内ADAS市占率反超速腾,主要因: - 华为转向自研,小鹏采用纯视觉方案导致速腾客户流失 [34] - ATX性能优势获得11家车企订单 [47] 下游应用市场趋势 - 乘用车ADAS市场: - 车企智能化竞争加剧,激光雷达作为安全冗余需求提升 [15] - 前三大客户理想、小米、零跑占出货量93% [25] - Robotaxi市场: - L4技术成熟度不足限制增长,客户转向更便宜的AT系列 [28] - 机器人市场: - 初期以割草机为主,已获追觅10万台订单 [27] - 潜在扩展至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19] 产品性能参数对比 - ADAS主力产品: | 参数 | ATX | AT128 | MX(速腾) | |---|---|---|---| | 线束 | 256 | 128 | 126 | | 最大测距(米) | 300 | 260 | 200 | | 价格(美元) | 200 | 350 | 200 | | 点云率(点/秒) | 120万 | 153.6万 | - | [36][46] - 技术路线对比: | 类型 | 优势 | 劣势 | |---|---|---| | 机械式 | 360°扫描 | 成本高寿命短 | | 半固态转镜 | 成本低体积小 | 测距较短 | | MEMS | 成本低精度高 | 温度敏感 | [41]
中国超一半的新车配备了L2级辅助驾驶
第一财经· 2025-07-15 18:19
辅助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0%,全球市场中最高 [1] - 泊车辅助驾驶技术渗透率超过20% [1] - 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77.8%(2025年前4个月数据) [2] - 传统燃油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超过52% [2] - 自动泊车系统APA功能乘用车整体装车率达到31.2%,24万元以上市场装车率超50% [2] 市场竞争格局 - 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功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2] - 美国在智驾大算力芯片(英伟达)和智能座舱(高通+安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2] - 比亚迪"全民智驾"口号和特斯拉FSD入华推动辅助驾驶技术关注度提升 [2] 智能化发展趋势 - 中国需巩固智能化发展优势,两条发展路径:布局高阶智能驾驶(L3/L4)和迁移核心竞争力至智能化/AI [2][3] - 2030年及未来两三年是L3/L4级自动驾驶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窗口期 [2] - 汽车成本结构变化:机械硬件占比从70%降至当前50%,2030年将降至30%,汽车电子化成本占比将从25%提升至70% [3] 政策支持 - 北京市和武汉市已出台条例明确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规范(2025年1月) [3]
宝马牵手Momenta,BBA全面拥抱中国智驾企业
第一财经· 2025-07-15 17:37
宝马与Momenta合作 - 宝马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首搭于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 [1] - 合作将依托AI大模型,专注于中国特有的出行场景和用户需求,提供全面场景覆盖和点到点领航驾驶辅助功能 [1] - 宝马等外资车企正加速智能化和电动化布局,包括推出全新电子电气架构、与多家本土科技企业合作 [1] 智能驾驶市场趋势 - 招商银行研究院称智能驾驶成为消费者购车重要因素,65%以上用户使用高阶智驾频次超2次/周 [1] - 豪华品牌过去依赖的机械性能和品牌溢价在智能电车时代不足以支撑竞争力,BBA在智能化领域短板突出 [2] - 跨国车企高管普遍秉持"全球统一标准"理念,但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固守旧有策略已不合时宜 [2] Momenta市场地位 - Momenta是国内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头部供应商,与奔驰、奥迪、丰田等车企有战略合作 [2] - 2023年1月至2024年10月期间,Momenta在城市NOA供应链市场占比达60%,华为HI模式占比近30% [2] - 助力城市NOA规模化量产上车的国内第三方智驾供应商主要有5家,包括Momenta、华为Hi模式、Bosch+WeRide、百度和元戎启行 [2] 外资车企在华智能化布局 - 外资车企在电动车市场遇冷后开始在车机系统、地图服务等高频交互领域引入本土合作,但在智能辅助驾驶核心算法领域尚未真正开放 [3] - 外资车企与本土科技企业联合开发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实现研发本土化 [3] - 宝马已宣布与阿里、华为、字节跳动等本土企业合作,奥迪与华为联合开发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将应用于PPE电动车平台车型 [3] 中国供应商优势 - 中国供应商响应速度快,能在短时间内根据车企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3] - 本土供应商在芯片、软件算法、智能座舱等领域快速崛起 [3] - 外资车企意识到与本土智能辅助驾驶供应商深化合作是立足中国市场的必然之选 [3]
宝马联手Momenta,推进智能驾驶本土化创新
中国经济网· 2025-07-15 17:17
合作背景与意义 - 宝马宣布与中国科技企业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标志着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本土化创新迈出关键一步[1] - 智能电动化时代推动汽车结构变革,三电系统和智能化系统替代传统繁杂构造,重塑汽车产业供应链体系[3] - 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关系从甲乙方转变为合作伙伴,创新型供应商如Momenta崭露头角[3] 合作内容与目标 - 合作基于国产宝马新世代车型的智能架构和硬件平台,聚焦AI大模型驾驶辅助功能软件开发与持续优化[5] - 开发本土化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覆盖全场景、点到点领航功能,包括高速、城区道路及复杂拥堵路况[6] - 方案将实现跨城交通"一站式"无忧出行,从车位泊出到目的地泊入全程覆盖,应用于多款国产新世代车型[6] 战略与理念 - 宝马强调安全为本、共驾思维、智能驱动的开发理念,融合20余年安全技术积淀与中国本土AI技术[6] - 宝马集团高管表示合作将打造"拥有宝马DNA和中国智能"的驾驶体验,树立共创共赢范例[3] - Momenta CEO提出结合"德系卓越驾控"与"AI大模型前沿能力",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智慧出行产品[3] 行业影响 - 合作反映整车企业需突破传统供需关系,建立研发-制造-服务全流程协同机制的新趋势[3] - 智能驾驶领域本土化创新成为跨国车企在中国市场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