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

搜索文档
【财联社早知道】工信部称支持加快车用芯片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机构表示汽车模拟芯片正进入集中放量阶段,Ta拥有200余款车规级芯片
财联社· 2025-09-14 18:52
汽车芯片技术发展 - 工信部支持加快车用芯片等技术攻关及产业化 [1] - 汽车模拟芯片正进入集中放量阶段 [1] - 某公司拥有200余款车规级芯片 应用于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互联、车身、底盘、动力等多个场景 [1] 智能驾驶政策与产业突破 - 八部门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1] - 智能驾驶行业奇点已至 [1] - 某公司提供端云一体化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 覆盖网联终端、业务平台到用户触点 [1] - 该公司自主研制L4级无人驾驶纯电动观光巴士车 [1] 光通信技术进展 - 某公司将发布1.6T的LPO模块样品 [1] - 该公司将推出基于商用场景的51.2T CPO交换机 [1]
华为智驾或下探至10万元级市场 宝骏能否借势翻身?
经济观察网· 2025-09-13 16:38
华为与宝骏战略合作升级 - 上汽通用五菱与华为宣布升级战略合作 联合研发成果将率先落地于宝骏全新大六座SUV华境S [2] - 华为智驾系统或将突破价格"底线" 进军10万元级市场 华境S价格预计低于15万元 可能下探至10万元 [2] - 此前华为智驾合作对象均为新势力或高端豪华品牌 产品价格普遍在20万-30万元区间 尊界甚至突破百万元 [2] 华为智驾市场表现与战略布局 - 2024年上半年华为乾崑智驾装车量达25.5万辆 在豪华智能车中搭载份额达到53.2% [2] - 华为车BU在2024年首次实现盈利 此前2023年亏损60亿元 2024年预计扭亏为盈 [4] - 华为智驾进军中低端市场是提升搭载量的关键战略 类似华为手机业务的高端与大众市场双线策略 [3] 合作背后的战略考量 - 上汽通用五菱2024年总销量达154万辆 其中新能源占比超50%达80万辆 庞大用户群体对华为具有极大吸引力 [3] - 华为可通过宝骏获取更广泛地域和复杂路况的智驾数据 这些数据是训练和迭代算法的"黄金燃料" [4] - 华为可能采取战略性"让利" 以换取市场份额和路测数据 这是对未来潜在收益的提前投入 [4] 品牌形象与市场定位 - 业内人士认为华为与定位较低品牌合作不会损伤技术品牌形象 反而可能通过技术平权实现多方共赢 [5] - 华为目标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Intel"或"高通" 让"HUAWEI INSIDE"成为购车决策关键依据 [5] - 华为智驾将形成产品金字塔 不同档次车型的自动驾驶配置会有所差异 成为覆盖不同价位段的品牌家族 [5] 成本与技术发展趋势 - 余承东曾表示只有价格超过30万元的汽车才能负担华为解决方案 如今10万元级车型也将搭载高阶智驾 [6] - 高阶智驾向10万元级市场渗透是必然趋势 但需经历技术迭代与成本优化的渐进过程 [6] - 预计2-3年内15万元价格带将出现更多高性价比的智驾车型 [6] 宝骏品牌现状与挑战 - 宝骏品牌2024年销量仅4.3万辆 较2017年巅峰时期的100万辆大幅下滑 [7] - 宝骏近年来积极变革但销量仍未明显改善 华境S押注大六座SUV市场并牵手华为实为"背水一战" [8] - 宝骏需要补齐三电 底盘 品控 服务等领域的短板 才能实现向上蜕变 [9] 合作前景与市场预期 - 华为此前已成功赋能多家车企 截至2025年8月华为乾崑智驾累计搭载量已突破100万辆 [8] - 上汽通用五菱2025年1-8月累计销售99.9万辆 同比增长37% 上半年总营收404.82亿元增长22.8% [9] - 最大的挑战在于产品与成本 10万元市场需要开发全新适配方案并将成本压缩到位 [9]
八部门: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3 11:59
政策导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方案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1] - 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并充分发挥开源优势[1] 技术发展重点 - 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汽车领域重大科技项目[1] - 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1] - 持续提升产品经济性、耐久性、舒适性等性能[1]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开发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智能交互、智能驾驶等新功能[1] -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1] - 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1] -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1]
自动驾驶的“4G时刻”,正在十几万的车上爆发
钛媒体APP· 2025-09-13 10:39
2025年慕尼黑车展地平线展台 "只造武器,不打仗",这是余凯用来描述地平线角色的一句话。他将自身定位为"帮助每一个车厂定义 能力下限的存在"——有我在,你至少不会掉队;你要跑得更快,我们随时为你让路。 在全球汽车产业版图重构的关键时刻,中国智能驾驶的"出海战"不再是理论演习,而是真刀真枪的国际 对撞。 2025年慕尼黑车展现场,有一个细节耐人寻味:地平线展台被安排在Mobileye旁边,后者曾是全球最知 名的智能驾驶芯片公司之一,地平线与Mobileye比邻而立,仿佛像是一种无声的"排位认可"。 "不是我们刻意选的展位,但你看这事,也许并不偶然。"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博士如此回应。 余凯并不急于强调挑战者的身份,他在交流中一再强调:"我们不是来炫耀技术的,也不是来征服市场 的,而是来交朋友的。"这句话,或许才是中国智能驾驶"走出去"最真实、也最务实的写照。 这一次,中国智驾,不再只是科技出海。它更像是一场关于产业生态、标准话语权与全球战略韧性的多 维跃迁。而地平线,正处于这场全球变局的拐点之上。 不造车的"特斯拉":地平线的四象限战略 在当前智能驾驶产业中,有一类企业被称为"系统型能力提供者",它们既不 ...
八部门:充分发挥开源优势,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
格隆汇· 2025-09-13 10:15
政策方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方案提出以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1] - 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汽车领域重大科技项目[1] 技术创新重点 - 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1] - 充分发挥开源优势[1] - 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1] 产品性能提升 - 持续提升产品经济性、耐久性、舒适性等性能[1] - 开发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智能交互、智能驾驶等新功能[1] -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创造需求[1] 品牌建设 - 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1] -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1]
八部门: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
格隆汇· 2025-09-13 10:06
政策导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1] - 方案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激发潜在消费需求[1] - 加快组织实施和超前布局汽车领域重大科技项目[1] 技术创新重点 - 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并充分发挥开源优势[1] - 加快突破汽车芯片、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1] - 持续提升产品经济性、耐久性、舒适性等性能指标[1] 产品开发方向 - 开发更多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智能交互、智能驾驶等新功能[1] - 以高质量供给引领需求并创造需求[1] - 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1] 品牌建设目标 - 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1]
2025异质异构集成年会持续报名中(HHIC 2025)
势银芯链· 2025-09-13 09:02
会议背景与目标 - 人工智能、智能驾驶及高性能运算应用对芯片设计与制造提出严苛要求 驱动新兴半导体技术加速产业化与规模化进程[2] - 异质异构集成成为半导体领域重要发展方向 包括2.5D/3D异构集成、光电共封装、晶圆级键合工艺与玻璃基封装等产业化突破[2] - 会议旨在助力宁波及长三角打造先进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实现"聚资源、造集群"发展目标[2] 会议核心内容 - 聚焦多材料异质异构集成、光电融合等核心技术 涵盖三维异构集成、光电共封装、晶圆级键合、晶圆级光学、半导体材料与装备、TGV及FOPLP等前沿封装技术[3] - 采用"大型会议+小型闭门会议/特邀会议"结合形式 设置现场技术与产品展示区域促进供需对接[8] - 会议规模200-500人 时间为2025年11月17-19日 地点在宁波[4] 会议议程亮点 - 11月17日下午举行甬江实验室异质异构集成供需闭门会及中试线观摩与合作洽谈[7] - 11月18日上午开幕式涵盖微纳器件异构集成技术、2.5D/3D芯粒异构集成、TSV先进封装、混合键合技术等10余个专题方向[9] - 11月18日下午专题论坛聚焦TGV与FOPLP创新 包括玻璃基光电共封装、AR/VR衍射光波导、面板级封装技术等8个技术议题[10] 参与机构与产业链覆盖 - EDA工具及芯粒设计领域参与方包括上海交通大学、硅芯科技、比昂芯、芯和半导体、紫光展锐等10余家机构[15] - 芯粒制造及先进封装环节汇聚荣芯半导体、华虹集团、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等20余家企业[15] - 异构集成供应链涵盖北方华创、盛美半导体、上海新阳、先导集团等材料与装备企业及科研院所[15] 会议费用与报名 - 臻享票价格为2500元/人 包含会刊资料、自助午餐及全体晚宴[12] - 10月19日前报名可享受早鸟优惠价2000元 在校学生优惠票为1500元[12]
禾赛科技发售价为212.8港元 与哈啰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08:36
发行定价与资金用途 - 公司以每股212.8港元定价 额外发售255万股 预计所得款项总额达41.6亿港元 [1] - 所得款项净额分配比例:50%用于研发投资 35%用于生产能力投资 5%用于业务发展 10%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1] - 全球发售包括香港公开发售170万股B类普通股及国际发售1530万股B类普通股 实现港交所主板双重主要上市 [1] 基石投资者与股权结构 - 与高瓴睿远、泰康人寿等机构签订基石投资协议 认购总额约1.48亿美元(约11.537亿港元) [1] - 基石投资者认购股份约占全球发售初始可供认购总数的29.8% 该比例可能因超额配股权行使调整 [1] - 美国存托股份(ADS)与港交所B类普通股完全可互换 每股ADS对应一股B类普通股 [2] 技术优势与产业地位 - 公司为全球唯一全栈自研激光雷达企业 100%自主研发激光器、探测器等七个关键部件 [2] - 自2017年布局数字单光子平台技术 已推出4代芯片架构并全部实现量产 [2] - 专用芯片架构通过高度集成化技术优化信号质量与系统可靠性 保障技术自主与供应链安全 [2] 战略合作与行业前景 - 与哈啰签署战略协议 基于Robotaxi运营场景合作开发低成本、高安全智能驾驶技术 [3] - 合作加速Robotaxi在共享出行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 支撑智慧交通体系建设 [3] - 智能驾驶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关键拐点 公司将持续推动自动驾驶产业成熟 [3]
百度、阿里创阶段新高,Qwen3模型引爆AI!如何掘金港股科技龙头?
格隆汇· 2025-09-12 18:59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大涨1.42% 恒生科技指数暴涨2.04% 市场信心显著提升[1] - 百度股价一度飙涨超12% 创去年1月以来新高 阿里午盘收涨5.58% 腾讯网易京东均涨超2%[1] - 港股科技50ETF(159750)涨1.95% 近一个月净流入1.72亿 规模突破9.5亿创历史新高[1] 资金流动与交易活动 - 南向资金连续15日加仓阿里 总计371亿港元 显示情绪彻底扭转[1] - ETF上午持续拉升期间获得1000万份大额申购 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1][2] - ETF为两融标的且支持T+0交易 提供多样化投资策略[9] 科技公司AI发展 - 阿里百度等巨头宣布自研AI芯片 逐步替代英伟达 标志中国AI底层能力崛起[3] - 阿里Qwen3-Next模型以800亿参数仅激活30亿 实现超高性价比获市场认可[3] - 腾讯AI被摩根大通预测到2030年可带来4260亿增量收入[3] 企业业绩与财务操作 - 阿里Q2财报显示AI相关收入三位数增长 云业务销售额大涨26%[3] - 腾讯广告业务借助AI实现20%增长 远超行业平均水平[3] - 腾讯今年已回购499亿港元 快手美团小米紧随其后 大规模回购支撑股价和EPS[3] 宏观流动性环境 - 美国8月CPI和PPI全面不及预期 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大幅升温[3] - 美联储降息后12个月内港股多数上涨 历史数据显示恒指涨超45% 恒生科技涨超65%[4] - 全球流动性若回流新兴市场 港股作为离岸市场将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3] 港股科技指数投资价值 - 港股科技指数覆盖阿里腾讯美团小米百度京东网易比亚迪中芯国际等龙头[5] - 指数PE-TTM仅23.37倍 处于上市以来12%历史分位 估值处于低位[5] - 指数布局AI智能驾驶半导体创新药等高景气赛道 为唯一覆盖"中国科技十雄"的港科类指数[5]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9月12日)
乘联分会· 2025-09-12 16:47
国内新闻 - 8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62.5GWh 环比增长11.9% 同比增长32.4% 其中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51.6GWh 占比82.5% 环比增长14.8% 同比增长47.3% [5] - 1-8月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17.9GWh 同比增长43.1% 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340.5GWh 占比81.5% 同比增长65.1% [5] - 湖南前8个月"新三样"产品出口126.9亿元 同比增长77.8% 其中电动汽车和锂离子电池为代表 [6] - 北京奔驰MMA平台首款纯电CLA车型下线 搭载MB.OS架构和两档变速箱 CLTC续航866公里 预计秋季上市 [7] - 欧拉品牌首款纯电SUV亮相 已进入工信部产品公告 [8] - 全国首家鸿蒙智行智界用户中心在武汉开业 设立双设计中心和双研发中心 华为赋能超级工厂实现自动化生产 [9][10] - 比亚迪仰望品牌计划2027年进入英国市场 腾势品牌明年进军英国 目标竞争保时捷和奥迪等豪华品牌 [11] - 地平线与哈啰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L4级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包括软件算法和域控制器 [12] -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小巴落地比利时鲁汶市 拓展全球第十一个海外市场 [13] 国外新闻 - 美国8月电动汽车销量146,332辆创新高 占总销量9.9% 第三季度预计创销量纪录 [15] - 墨西哥计划将亚洲产汽车关税提高至50% 旨在保护约32万个就业岗位 [15] - 本田发售新款微型EV"N-ONE e:" 续航295公里 支持外部供电 同步推出"Honda Charge"充电网络服务 [15][16] - 日产汽车计划缩短新车开发时间 从50个月降至37个月 加快应对市场变化 [17] 商用车 - 沃尔沃网联重卡全球突破100万辆 搭载先进软件系统 提供全方位服务 [19] - 一汽解放6DV超级工厂入选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 构建20个可视化系统和21个自动决策模型 [20][21] - 比亚迪向欧洲交付第5000辆电动大巴 车型为B12.b 彰显欧洲市场领导地位 [22] - 苏州金龙向智利交付450辆海格FENCER f1纯电公交 助力碳中和战略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