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重估
搜索文档
774只,翻倍!
中国基金报· 2025-09-24 10:15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自2024年9月24日开启牛市行情 主要股指显著上涨 北证50指数上涨158.01% 科创50指数上涨118.85% 创业板指上涨103.50% 全市场日均成交额从不足5000亿元跃升至2万亿元以上 [1] - 公募基金业绩全面回暖 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上涨57.88% 13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00% 774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00% [1][2] - 通信 电子 综合等行业表现较强 区间涨幅均超过100% 计算机 机械设备 传媒 电力设备等行业表现较好 [2] 基金业绩 - 德邦鑫星价值混合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280.31% 位居榜首 另有12只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200% [2] - 774只净值增长率超100%的基金中 448只为主动型基金 326只为被动型基金 包括红土创新新兴产业 中航趋势领航 财通集成电路产业等产品 [2] - 权益基金赚钱效应强势回归 受益于市场强劲上涨和结构性行情 [2][4] 上涨驱动因素 - 市场上涨本质是中国资产的价值重估 推动因素包括股票市场改革持续推进 政策前置带来的预期改善 细分领域里程碑事件和场景爆发(如创新药 CPO 机器人) [3] - 核心推动因素包括政策面积极助力 科技产业快速突破 市场风险偏好显著回升 居民储蓄向股市迁移 [3] - 流动性宽松 全球AI产业持续进步 中国制造全球竞争力超预期 国内反内卷政策托底企业盈利 [3] 主动管理贡献 - 基金业绩回暖既得益于市场贝塔收益 也反映基金经理的阿尔法选股能力 结构性行情源于宏观环境改善和产业趋势明朗化 [4][5] - 主动基金经理通过行业和个股选择显著提升超额收益 尤其在国产AI 机器人等产业机会涌现阶段 [5] - 新发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自6月持续回升 反映市场转向对真实产业趋势和基金管理能力的认可 [5] 市场生态改善 - A股市场生态显著改善 估值中枢提升 全A估值(PE-TTM)由15.63倍上行至22.16倍 流动性增强 日均成交额大幅提升至2万亿元以上 [6] - 投资者结构改善 6月起新入市个人投资者增多 社保基金 保险资金增配资金量较大 公募基金发行回暖 [6] - 中国产业链加速出海 反内卷政策优化行业竞争生态 企业盈利有望进一步修复 [6] 未来市场展望 - 系统性慢牛趋势有望持续 政策支持与产业结构升级提供稳定宏观环境 存款利率下行推动居民资产向权益市场转移 长期资金入市注入流动性 [6][7] - 科技成长风格预计占优 中大盘成长仍是主线 顺周期补涨与港股价值修复形成有效补充 [7] - 市场整体不再处于低估值洼地 继续上涨需更强盈利增长驱动 国家战略支持领域(人工智能 半导体 高端装备制造)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10] 投资机会 - 机构看好AI产业链 创新药 电新等科技成长方向 创新药领域有BD交易常态化 核心产品商业化兑现等场景爆发点 [8][9] - 重点关注AI算力(受益于AI需求增长和国产替代) 电新行业(反内卷政策和技术突破推动新成长周期) 创新药企(商业化成熟 出海预期升温) 港股互联网(流动性改善和AI叙事重启) [9] - 科技成长与周期类行业或相对占优 电力设备 计算机 传媒和汽车等细分赛道具备高成长潜力 [9]
A股慢牛,不靠宽松
经济观察报· 2025-09-23 20:2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9·22"之后,市场不再交易"宽松幻觉",而是在"兑现"市场的确定性逻辑。 9月22日,一场"齐聚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的新闻发布会,一次未调整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一个全线收红的A股市场——三者叠加之下,市场传递出不同于以往的交易信号。 当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 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集 体亮相,系统披露"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 潘功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此次发布会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关于"十五五"以及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内 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进一步沟通。 这一幕不禁让人联想到去年的"9·24"场景:当时三大金融管理部门一把手发布"政策组合拳",上证指数 当日大涨4.15%。 本次发布会虽在休市后召开,但A股仍于当日震荡拉升,三大指数均收红。 "进"还是"退",抑或"守"?在美联储降息与AI(人工智能)热潮的助推下,短暂经历"买预期卖事实"式 调整后,裹挟贪婪与恐惧的全球跨市场资产似乎仍 ...
A股后市的确定性在哪里?
经济观察网· 2025-09-23 16:26
新闻发布会核心信息 -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集体亮相,系统披露"十四五"时期金融业成绩单[2] - 发布会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进一步沟通[3] - 发布会虽在休市后召开,但A股当日震荡拉升,三大指数均收红[4] 货币政策与流动性环境 - 9月22日LPR报价维持不变,1年期LPR为3.0%,5年期以上LPR为3.5%[6]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年初的1.60%上行至1.87%,显示市场对"大水漫灌"式宽松预期降温,转而定价"结构性政策"[5] - 市场释出"宽松感"的原因包括财政货币协同发力(特殊再融资债券、10万亿元化债额度落地)、结构性工具对冲(科技、绿色、普惠贷款年均增速20%以上)以及全球比价效应增强(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6] - 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当前实施适度宽松政策,未来将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6] A股市场表现与结构变化 - A股总市值从68万亿元涨至104万亿元,增加36万亿元[7] - 超3000只个股涨幅超50%,其中1400只个股股价翻倍,80只个股股价涨幅超400%,35只个股涨幅超500%[7] - 高景气赛道如半导体设备、新能源电池、创新药等享受"戴维斯双击","中特估"类资产演绎"类债券逻辑",多家央企股息率超5%,全年分红规模预计超2.3万亿元[8] - 微盘股退潮,资金向龙头企业集中,退市新规实施后A股退市家数持续上升[8] - "十四五"期间,上市公司通过分红、回购派发"红包"共计约10.6万亿元,比"十三五"增长超过80%[8] - 外资持有A股市值达3.4万亿元,上证综合指数年化波动率降至15.9%,较"十三五"下降约2.8个百分点[8] - "十四五"时期共207家公司平稳退市[9] 金融体系整体韧性 - 银行业资产已接近470万亿元,股票与债券市场总规模位列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连续20年位居全球首位[10] - "十四五"期间累计实现股债融资57.5万亿元,新增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总额达170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提高至31.6%,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10]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保持两位数增长[10]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压降逾50%[11] -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境内资产总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保险资金与权益类基金投资规模持续上升[11]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与政策导向 - 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14] - 房地产领域首套房贷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落地,房企"白名单"融资协调机制投放超7万亿元,部分城市房价环比出现企稳信号[14] - 监管层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把内外均衡放在更高位置,乐见市场保持"热闹"但也为可能出现的风险留足"安全垫"[15] 市场展望与确定性逻辑 - 市场在"兑现"确定性逻辑,科技、绿色、普惠三大赛道贷款年均20%以上的增速为相关上市公司提供订单与现金流能见度[16] - 中长期资金占比提升、退市常态化减少"短炒"噪声,延长"持有"久期[17] - 地方债、地产、中小银行三大风险被逐步拆解,系统性风险溢价下行[18] - 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监管"底线思维"让市场对"极端波动"的担忧下降[19]
王庆:市场有望迎来一轮结构性“慢牛”
中国基金报· 2025-09-20 15:53
市场转折点与驱动因素 - 中国股市自去年"9·24"以来出现重要转折,政策托底、科技创新与公司治理提升共同推动市场进入新一轮价值重估阶段 [1] - 今年以来中国股市表现从过去落后转为位居全球主要市场前列,上涨主要由内因主导 [2] -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揽子政策,包括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及深远的结构性改革,其中最重要是中央政府协助地方政府化解地方债务,效果类似美国2008年对金融机构的注资 [3] 经济背景与产业亮点 - 尽管经历房地产泡沫破裂,但中国未出现金融危机及"僵尸"企业和金融机构,问题主要体现在地方财政方面 [2] - 当前产业层面创新亮点频出,科技创新正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例如DeepSeek事件影响巨大,"9·24"以来科技主线持续上涨 [3] - 对比美国次贷危机后股市在2008年四季度反转,日本股市则在20年后因安倍"三支箭"政策才出现反转 [2] 上市公司行为与股东回报 - A股市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注重股东回报,通过真金白银分红使净股东回报率由负转正,甚至与国际市场看齐 [3] - 上市公司行为改变受益于新"国九条"等政策引导及企业自发的治理提升 [3] - 只要上市公司愿意通过回购、加大分红力度回馈股东,股价就会有表现,参考过去15-20年欧美日股市经验 [4] 市场趋势与未来展望 - 过去一年A股市场完成了均值回归过程,上证指数从2700点涨至突破前期高点,创近十年新高 [1][6] - 从过去30年历史看,上证综指趋势向上,尽管波动大,当前均值回归过程仅进行一半,向上空间仍不小 [6] - 市场出现"疯牛"可能性不大,未来有望迎来一轮结构性"慢牛",任何结构性牛市叠加即构成"慢牛"行情 [1][6] 外部环境与全球估值 - 外部环境变化对A股和港股有影响,美元走弱、全球流动性宽松及"美国例外论"松动是重要背景 [7] - 中国资本市场正经历深刻的价值重估,未来全球资产估值体系可能重构,中美资产估值差距或进一步收窄 [7]
王庆:市场有望迎来一轮结构性“慢牛”
中国基金报· 2025-09-20 15:37
核心观点 - 中国股市自去年“9·24”以来出现重要转折,政策托底、科技创新与公司治理提升共同推动市场进入新一轮价值重估阶段 [1] - 过去一年A股完成了均值回归的过程,未来市场有望迎来一轮结构性“慢牛”,出现“疯牛”的可能性不大 [1][7][10] - 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价值重估,未来全球资产估值体系可能重构,中美资产估值差距或进一步收窄 [11] 市场转折点与表现变化 - “9·24”被视作市场重要转折点,中国股市从2021年至2024年8月底的全球表现落后,转变为2025年以来位居前列 [3] - 市场上涨内因占主导,但外部环境如美元走弱、全球流动性宽松及对“美国例外论”的松动也对A股和港股产生影响 [3][10] 政策驱动因素 - 中国政府去年“9·24”后采取了一揽子政策,包括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及深远的结构性改革 [5] - 最重要的政策是中央政府协助地方政府化解地方债务,去年底宣布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化债政策,效果类似美国政府当年对金融机构的注资,打通了经济和金融循环 [5] - 新“国九条”等政策引导上市公司更加注重股东回报,促使净股东回报率由负转正 [6] 科技创新与产业亮点 - 科技创新从量变到质变,例如DeepSeek事件影响巨大,“9·24”以来市场主线是科技板块持续上涨 [6] - 尽管面临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影响,但当前产业层面有不少创新亮点 [6] 上市公司行为改变 - A股市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注重股东回报,通过真金白银分红和回购等方式回馈股东 [6] - 上市公司行为的改变使得净股东回报率与国际市场看齐,股价获得支撑 [6] 市场前景与历史比较 - 过去一年市场表现可理解为均值回归,上证指数从2700点涨至突破前期高点,创近十年新高,但向上趋势仍存空间 [8] - 纵向历史比较和横向国际新兴市场比较均显示,A股最多算完成均值回归 [10] - 鉴于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非2006-2007年或2014-2015年式的翻天覆地变化,市场更可能出现结构性“慢牛”而非“疯牛” [10]
紧贴环线的外环板块,吃到政策红利了吗
虎嗅· 2025-09-20 11:18
新政核心调整 - 非沪籍人士购房社保门槛从连续缴纳3年降至1年,加速来沪工作人群购房进程 [3] - 非沪籍人士购买外环外住房取消限购套数限制,外环内限购1套但需连续缴纳3年社保,改善置换阻力减小 [3] - 沪籍单身人士购房政策视同家庭,激活更多本地改善需求 [3] 外环外板块市场热度 - 新政后外环外门店新增客户量环比增长19% [9] - 紧贴外环线的板块带看量显著高于新增挂牌量,春申板块带看量/新增挂牌比达3.1,上大板块为2.8,三林板块为2.5 [12] - 春申板块新增挂牌165套,带看量达510组,供需关系紧张 [13] 板块成交数据变化 - 新政后一周,紧贴外环线的外环板块成交量显著提升,桃浦板块成交量增长30.77%,唐镇板块增长53.85% [17] - 新政后半个月,部分板块成交量维持高位,桃浦板块较新政前一周增长69.23%,唐镇板块增长53.85% [17] - 跨外环线板块成交量受新政影响较小,表明政策主要利好纯外环外改善住房 [19] 板块价格走势分化 - 约一半板块成交价上涨,川沙板块新政后一周成交均价上涨12.82%,华泾板块上涨11.86% [23][24] - 部分板块如唐镇利用时间窗口降价去库存,而华泾等配套成熟板块则减少议价空间以保值 [25][26] - 江桥板块绿地新江桥城成交量上升约30%,成交价小幅上涨0.84% [28] - 徐汇华泾漓江花园三期成交均价从7.5万/平涨至7.8万/平,涨幅4%,新政后一周成交量超过八月前三周总和 [29][30] - 曹路金海新城成交量上涨约50%,成交价提高2% [31][32] 二手房挂牌与房东心态 - 上海二手住宅挂牌量截至8月底为10.22万套 [33] - 紧贴外环板块新增挂牌量增幅微小,七宝板块增幅未超3%,曹路、航华、华泾等板块挂牌量甚至减少 [36][37] - 8月房东上调挂牌价房源占比普遍提升,华泾板块涨价房源占比增长5.78%,曹路增长4.88%,显示信心提振 [40][42] - 全市二手议价空间收窄至-15.3%,但紧贴外环板块议价空间更小,曹路板块从约9.5%收窄至6.6% [47][52][55] 新房市场表现 - 新政后外环外新房成交面积从8.4万m²增至11.34万m²,涨幅35% [82] - 外环外新盘日均来访量从30组增至80-100组,增幅达167%-233% [82] - 外环外新房供应量占全市80%,紧贴外环线的新房成为改善需求首选 [87][89] - 新政后外环新盘销量显著,奉贤龙湖奉贤御湖境销售170套,梅陇保利海上印销售150套 [92] - 浦东三林招商臻境新政后带看量增长30%,二十天内销量从25套增至40套,涨幅60% [97][98][99] 板块价值分化因素 - 具备强势产业集群辐射的板块表现更优,如唐镇、桃浦成交量提升明显 [62][103] - 缺乏产业支撑的板块如江桥成交量下降4.17%,成交价降低1.96% [64][66] - 房龄较大的“老破小”楼盘价格加速下跌,如淞宝板块,对改善需求吸引力弱 [71][74] - 产品力成为关键决策因素,包括社区规划、户型设计、通勤效率等 [106][108]
安联基金郑宇尘、程彧:立足“科技+红利” 中国股票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8:05
核心观点 - 中国股票市场正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显著提升 [1][2] - 坚持"科技+红利"双主线配置策略 尤其看好优质科技资产增长前景 [1][4] -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超75% [1] 价值重估驱动因素 - 三大核心驱动要素:企业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房地产等风险明显缓和 强力政策组合拳支撑效应 [2] - 市场信心恢复形成正向循环:主力资金入场后风险偏好较高资金快速响应 居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2] - 海外资金态度转变因素:中国科技竞争力获全球认可 工程师红利成为新优势 地产等系统性风险持续化解 [3] 港股市场分析 - 港股近期震荡主因互联网等权重板块承压 [4] - 港股与A股共享三大核心驱动要素 港股无风险利率下行潜力更大 [4] - 港股创新药板块实现里程碑式突破:全球专利授权占比持续提升 在双抗/ADC等二代免疫治疗领域形成集团优势 [4] 投资策略与布局 - 采用增强型GARP策略动态调整红利资产与优质科技资产配置比例 [4] - 三季度科技资产基本面全面加速改善 将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4] - 科技领域突破强化市场信心:半导体设备等关键领域突破推动国际投资者重新估值 [5] 基金运作情况 -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维持高仓位运作 股票吸引力显著高于债券 [4] - 建仓决策基于系统化投资框架:企业盈利拐点将至叠加极低估值 [4]
安联基金郑宇尘、程彧: 立足“科技+红利” 中国股票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核心观点 - 中国股票市场正迎来一轮价值重估周期 权益资产配置价值显著提升 [1] -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基金成立以来回报率超75% [1] 价值重估驱动因素 - 三大核心驱动要素包括中国经济转型下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改善 房地产等风险缓和 强力政策组合拳支撑效应 [2] - 市场信心恢复形成正向循环 主力资金入场后风险偏好较高的敏感资金快速响应 居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2] - 海外资金态度转变因素包括中国科技竞争力获全球认可 工程师红利替代人口红利 地产等系统性风险持续化解 [3] 港股市场分析 - 港股近期震荡主因互联网等权重板块承压 但赚钱效应不差 [4] - 港股与A股共享三大核心驱动要素 港股无风险利率下行潜力更大因美债收益率下行空间大于中国国债 [4] - 港股创新药板块迎来里程碑式突破 中国创新药企全球专利授权占比持续提升 在双抗 ADC等二代免疫治疗领域形成集团优势 行业呈现强产品周期 商业化放量 现金流转正多重利好共振 [4] 投资策略与布局 - 坚持科技+红利双主线配置策略 尤其看好优质科技资产增长前景 [1] - 运用增强型GARP策略动态调整红利资产与优质科技资产配置比例 [4] - 三季度科技资产基本面全面加速改善 将带来显著超额收益 但需高频跟踪技术路径和行业格局不确定性 [4] - 半导体设备等关键领域突破将强化市场信心并推动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重新估值 [5] 基金运作与市场观点 -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成立时基于企业盈利拐点将至和极低估值前瞻布局 当前仍维持高仓位运作因股票吸引力显著高于债券 [4] - 中国资产已成为外资机构眼中一类独立资产 若市场保持赚钱效应叠加基本面好转将形成新一波资金流入 [2] - 中国经济正走向增长更稳定阶段 为后市持续走强奠定基础 [5]
立足“科技+红利” 中国股票迎来价值重估周期
中国证券报· 2025-09-15 04:14
安联中国精选混合基金表现 - 安联基金旗下首只权益产品安联中国精选混合正式成立,由研究部总经理程彧掌舵,该基金诞生于市场低点,截至9月12日成立以来的回报率超75% [1] 中国股市价值重估的核心驱动要素 - 中国股市已进入一轮大的价值重估周期,背后有三大核心驱动要素: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长期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包括房地产在内的风险明显缓和、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形成的支撑效应,这些要素非常稳定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发挥作用 [1] - 市场信心恢复已形成正向循环,在主力资金入场稳定市场后,风险偏好较高的敏感资金快速响应,随着银行存款吸引力下降及大量存款到期,居民资金有望持续流入 [1] - 海外资金态度转变的因素包括:中国科技竞争力获全球认可,在人工智能、核聚变等前沿领域技术优势毋庸置疑;工程师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成为新优势;地产等系统性风险持续化解 [2] 全球资金对中国资产的配置观点 - 中国资产已成为一类独立资产,如果中国市场保持赚钱效应并叠加基本面持续好转,会形成新一波资金流入,本轮市场上涨表面是资金推动,实则是全球资产配置与居民资产转移形成的共生关系 [2] - 随着半导体设备等关键领域突破,科技壁垒突破将强化市场信心,并推动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重新估值 [3] 港股市场投资潜力分析 - 港股近期走势震荡主要因互联网等权重板块承压,但港股与A股共享三大核心驱动要素,差异主要体现在定价分母端,港股市场与美元无风险利率较为匹配,美债收益率下行空间大于中国国债,因此港股市场的无风险利率下行潜力更大 [2] - 以港股创新药板块为例,行业迎来里程碑式突破,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专利授权的占比持续提升,在双抗、ADC等二代免疫治疗领域形成集团优势,行业正迎来强产品周期、商业化放量、现金流转正等多重利好共振 [2] 安联基金投资策略与布局 - 公司将坚持“科技+红利”双主线配置策略,尤其看好优质科技资产的增长前景 [1] - 投资操作上采用系统化投资框架,模型显示企业盈利拐点将至叠加极低估值时果断快速建仓,当前仍维持高仓位运作,因大类资产配置模型清晰显示股票吸引力显著高于债券 [2] - 未来布局将坚持“规则化主动管理”,运用增强型GARP策略动态调整红利资产与优质科技资产配置比例,三季度科技资产基本面全面加速改善将带来显著超额收益,投资科技股需高频跟踪应对技术路径、行业格局等不确定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