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重估

搜索文档
冯大刚对话钟鼎资本严力:创业者心里有梦,比什么都重要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5 10:04
中国创投市场新纪元 - 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 政策主导与国资资本集中形成新生态 需顺应趋势捕捉确定性机遇 [1] - 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聚焦AI技术革新 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 汇聚顶级投资人 新锐创始人及跨领域专家 [1] 钟鼎资本投资策略与组织发展 - 钟鼎资本15年发展历程 从物流供应链切入 专注科技与供应链结合领域投资 现为国内排名前十几的机构 [3] - 早期定位精品基金 后转向平台化组织 但发现困难环境下精品型组织更具生命力 需根据时代调整组织模型与规模 [5] - 强调投资需平衡商业嗅觉与长期创新 认为竞争强的行业最需重视管理 不同生意模式决定规模扩张策略 [6][7] AI领域投资机会与挑战 - 国内AI硬件软件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即将进入AI应用与探索时代 看好AI与硬件结合 出海软件应用及AI+服务/内容方向 [8][10] - 对大模型公司持谨慎态度 认为独立开源项目如DeepSeek展现国内AI发展潜力 但需判断是否属于创业者机会 [11] 本土基金角色与创业者建议 - 本土基金需在国资与外资夹缝中寻找定位 偏好产业与科技结合的中等风险投资 而非纯星辰大海型项目 [11][12] - 建议年轻创业者明确终局目标 区分生意与伟大公司的边界 定义战场后分阶段突破 强调市场需求导向比盲目扩张更重要 [12][13] 投资理念与行业趋势 - 提出"幸福投资人"概念 强调与新一代创业者共鸣的价值 通过经验输出与激情互动获得职业满足感 [7][9] - 科技投资本质是技术驱动的生意机会 需回归商业本质判断企业家质量与商业模式可行性 [10][12]
投资者为何对欧股充满疑虑?
华尔街见闻· 2025-06-23 13:51
欧洲股市表现分析 - 欧股STOXX 600指数年初至今上涨5%,涨幅完全来自价值重估和股息收益,而非盈利增长 [1] - 银行和公用事业板块表现最佳,汽车和生物技术板块表现最差 [1] - 银行板块受益于利率环境和估值修复,汽车板块面临需求疲软和结构性挑战 [1] - 价值股明显跑赢成长股,小盘股表现略好于大盘股 [1] 投资者担忧与增长前景 - 投资者担忧欧洲市场缺乏近期催化剂和增长动力不足 [4] - 高盛预计STOXX Europe 2025年每股收益增长率为0%,2026年为4% [4] - 欧洲股市过去12个月表现依赖价值重估和股息贡献,市盈率达14.2倍,接近历史区间第70百分位 [4] - 强势货币、疲弱经济增长和低油价拖累欧洲每股收益 [4] 资金流向与政策影响 - 欧洲股市年初至今获强劲资金净流入,主要来自国内投资者回流,但趋势正在减弱 [5] - 美国参议院Section 899税收政策推迟至2027年,税率上限15%,适用范围涵盖美国持股超50%的欧洲上市公司 [5] - 对美国收入敞口高的欧洲公司最脆弱,GSSTAMER指数相对STOXX 600下跌6%,每股收益预期下调11% [5] 投资建议 - 建议将欧洲视为相对美国的便宜选择,存在增加欧洲配置的结构性理由 [6] - 应聚焦有良好增长前景或催化剂的价值领域(如银行、电信),或专注向股东返还现金的公司 [6]
在良渚,舒适地创造|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0 16:28
中国创投新纪元 - 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 政策主导和国资集中形成新生态 需顺应趋势捕捉确定性机遇 [1] - 36氪WAVES大会聚焦AI技术革新 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 汇聚顶级投资人 科技企业创始人及学者探讨商业未来 [1] 良渚创新社区生态 - 良渚形成独特数字游民聚集地 生活成本低廉(月租5000元覆盖办公居住) 具备"进可攻退可守"区位优势 距杭州市区及上海交通便利 [10][12] - 社区呈现高密度社交网络特征 客厅拥有率达90%(北京仅10-20%) 500米半径公园覆盖 形成"1:10路饭比"高效生活圈 [12][13] - 居民中ADHD/INFP人格占比显著 适应非传统工作节奏 通过每月DemoDay等活动实现"狩猎式"创作模式 [7][9] AI与人文融合实践 - FateTell打造玄学AI产品 结合魏晋玄学文化内核 通过命理咨询实现"生命策展"体验 应对现代精神危机需求 [19][20] - Zeabur验证AI赋能开发者现象 非技术人员借助AI工具实现产品开发 关键突破在于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 [22][23] - Bonjour!构建Agent人力交易平台 使工作者通过AI代理多公司"打工" 人力投入减少83%(8小时制降至决策干预) [24] 创作门槛降低效应 - AI技术使创作成本指数级下降 电影制作无需数亿美元投资 编程门槛消除 99%基础搭建工作被替代 [25] - 良渚成为创作试验田 开发者通过社区交流解决70%技术卡点 每周"疯狂星期四"活动促成产品迭代突破 [16] 社区价值核心 - 良渚保持多元共生的社区文化 5000年历史积淀与科技浪潮形成独特"文化磁极" 外来资源注入未破坏本质 [26][27] - 线下人际链接创造差异化价值 居民通过生活体验培养审美感知 形成对抗技术异化的核心壁垒 [17][25]
6位顶尖投资人的2025创投观察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20 15:42
中国创投市场现状 - 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 政策主导 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是新生态特征 [1] - 2025年被视为中国科技创新新周期起点 DeepSeek等明星项目重燃市场对科技价值重估热情 [10][11] - 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态势 AI 机器人 具身智能等领域投资热度高涨 部分赛道仍面临寒冬 [14] 投资机构布局策略 - 头部机构普遍采取双币基金运作模式 管理规模超150亿元 累计投资企业达130-600余家不等 [4][5] - 投资方向聚焦硬科技 新一代信息技术 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 早期项目占比显著 [4][5][6] - 联想创投等CVC机构通过280余家科技企业投资 构建围绕联想生态的产业布局 [4] 市场动态与投资体感 - 2025年上半年出现局部投资高潮 优质项目一个月内可获七八个TS 呈现牛市征兆 [14] - 生物医药板块因创新药出海交易创新高而回暖 对外授权金额创历史纪录 [6] - 港股市场涨幅全球领先 科技与消费企业上市表现优异 提振一级市场信心 [8] 科技投资方法论 - 强调"大方向确定性"与"细分赛道灵活性"结合 需保持十年如一日布局定力 [16] - 科研人才需兼具企业家精神 团队组合优于单打独斗 建议科学家+企业家股权结构 [18][20] - 技术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需长期跟踪学习 如VR/AR领域持续观察8-10年才等来爆发 [22] 退出机制创新 - 退出渠道多元化发展 除IPO外 并购重组案例显著增加 政策面鼓励产业整合 [24] - 机构建立专门退出流程与退委会 美元与人民币基金退出策略差异化明显 [28][29] - 探索早期VC与上市公司定增协同模式 推动资本与产业高效融合 [28] 行业趋势判断 - 200人规模科技团队展现超强战斗力 预示"精兵作战"将成为创新主流模式 [17] - 消费科技领域潜力巨大 影石科技科创板700亿市值印证产品力为王逻辑 [11] - 技术突破具备抗周期韧性 市场动荡期更应关注底层技术创新能力 [21]
流媒体Roku(ROKU.US)获美银上调目标价至100美元 牵手亚马逊(AMZN.US)改写广告规则
智通财经网· 2025-06-19 16:37
战略合作与广告技术升级 - 公司与亚马逊建立深度战略联盟 广告资源独家接入亚马逊需求方平台 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全面开放 2026年释放增量价值 [1] - 合作带来双重优势 广告覆盖面指数级扩张 可触达美国最大认证联网电视受众群体 相同预算下多覆盖40%独立观众 减少30%广告重复曝光 [1] - 推进三大技术举措 深化第三方需求方平台集成打破数据孤岛 构建跨平台互操作架构提升兼容性 拓展需求方平台合作网络 当前广告填充率低于40%有望显著提升 [1] 财务表现与估值 - 调整后EBITDA预计从2024年2.6亿美元跃升至2027年6.71亿美元 每股收益从2023年-5.02美元改善至2026年0.78美元 2027年加速至1.63美元 [2] - 自由现金流表现强劲 从2024年2.13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6.92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可观 为战略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2] - 美国银行基于2026年自由现金流预测 采用27倍市盈率得出100美元目标价 较当前股价存在21%上涨空间 [2] 行业增长驱动因素 - 核心增长动力来自联网电视广告市场扩张 流媒体视频用户规模全球增长 广告填充率提升空间 [3] - 与第三方需求方平台合作有望提升当前较低广告填充率 进一步释放变现潜力 [3] - 流媒体行业处于长期增长红利期 公司广告技术升级与货币化成效值得关注 [3]
圆桌论坛:「疯狂只是表象」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18 11:38
中国创投市场新纪元 - 当前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 政策主导、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的新生态下 需顺应趋势灵活调整以捕捉确定性机遇 [1] - 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汇聚顶级投资人、企业创始人及科技商业领袖 共同探讨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 [1] AI投资机构布局 - 高瓴创投2023年已投资20家AI公司 超半数在种子或天使轮介入 重点关注科技/AI方向早期项目 典型案例包括地平线、MiniMax、智元机器人 [4][5] - 达晨财智管理规模达660亿元 累计投资800余家公司 其中AI产业链布局50余家 涵盖智谱AI、爱诗科技等大模型与应用企业 [5] - 五源资本自2014年持续关注AI领域 投资商汤、Ponyai等 当前聚焦硬科技赛道 [5] - 阿尔法公社专注早期AI、深科技与全球化方向 近期投资光帆科技、AI随身相机Looki等硬件创新项目 [6] - 创新工场AI布局始于2011年 目前持有30-40家AI2.0企业 覆盖infra、模型、Agents及具身智能领域 [7] - 线性资本十年投资150家前沿科技公司 包括地平线(首家投资人)及群核科技 重点关注AI软硬件应用 [7] AI创业生态特征 - 2023年创业者呈现年轻化趋势 包括高校学生甚至高中生创始人 技术平权催生"一人独角兽"现象 [8][9] - AI领域技术迭代加速 如文生视频应用受Sora影响 大模型赛道因DeepSeek出现引发路径重构 [10] - 行业从"旧教"式集中化(依赖OpenAI等权威)转向"新教"式开放生态 技术门槛降低使更多创业者能自主构建模型与应用 [11] - 华人创始人全球影响力提升 DeepSeek与Manus案例增强市场对华人创业者的信心 [12] 投资方法论演变 - PMF(产品市场适配度)指标价值受争议 部分机构认为其更适合作过程指标而非终极指标 需结合供给创造需求逻辑 [14][15] - 早期项目评估中创始人特质权重提升 包括独特视角、执行力及"眼中的光"等非量化因素 [16] - 技术驱动型项目侧重团队判断力 应用型项目需重构评估体系 ARR等传统指标在C端AI产品中参考性减弱 [18][19] - 产品验证方式转向细节打磨 投资人更关注创始人现场演示产品设计逻辑而非商业计划 [20] 估值逻辑与市场判断 - 当前AI赛道估值泡沫存在 但长期价值取决于赛道成长性与团队能力 案例显示OpenAI 2021年150亿美元估值现已被证明低估 [25][28] - 估值合理性应匹配公司发展阶段 过高估值可能导致创始人决策失衡 适当估值有助于建立行业势能或打磨产品 [29] - 市场呈现双边博弈特征 多数情况下投资人认为估值偏高而创始人认为偏低 需平衡资源分配与增长需求 [30][31] 创业机会与建议 - AI基础设施发展催生多元创业方向 但竞争环境较五年前显著加剧 需平衡创新与务实 [32] - 当前AI创业阶段类比2010年移动互联网早期 尚未出现国民级应用 存在大量未开发市场 [33] - 创业切口应聚焦真实客户需求 建议"梦想要大但从小处做起" 避免过早追求规模扩张 [34] - 创始人需具备强执念与执行力 AI作为生产力核心驱动力的周期将持续5-10年 不存在入场过晚问题 [35]
我们不只是AI搬运工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18 11:35
中国创投新纪元 - 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 政策主导、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的新生态下需顺应趋势捕捉机遇 [1] - 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汇聚顶级投资人、科技企业创始人及学者 共同探讨AI革新、全球化与价值重估等前沿议题 [1] AI内容生产模式创新 - Z Potentials采用AI+飞书协作模式 5名兼职团队实现机构级日更产能 内容生产流程完全SOP化 各栏目对应特定AI处理流程 [5][9][10] - 特工宇宙探索Agent Native MCN模式 通过Prompt工程创建虚拟账号矩阵 已验证商业分析/心灵鸡汤类内容生成效果最佳 [6][17][19][20] - 传统媒体人使用AI辅助内容生产可提升50%效率 但需人工校验幻觉问题 深度内容策划仍依赖人类创造力 [14][24] AI对内容行业重构 - 媒体行业核心竞争力转向选题策略与品牌调性把控 执行层将被AI替代 选择比执行更重要 [21][22][23] - 新一代媒体机构人员配置发生根本变化 Z Potentials零全职团队实现日更 特工宇宙内容团队仅2人 [6][7] - AI生成内容已占据商业资讯翻译等细分领域 用户对内容来源的敏感度正在降低 [15][18] AI产品营销趋势 - AI行业形成标准化营销SOP:全球首发定位+Benchmark数据+KOL投放+邀请码策略 但用户已出现审美疲劳 [27][28][30] - 病毒式营销成为AI产品标配 反映技术迭代加速背景下获取用户/融资的迫切需求 [29][31] - 营销预期管理成为关键 过度炒作会导致用户反噬 需平衡短期声量与长期价值交付 [30][31][32] AI商业模式变革 - AI推动按结果付费的新型商业模式 SaaS行业可能被Agent服务体系重构 [33][38] - 创业公司商业化节点前置 Day one即需考虑token成本 现金流良好的企业可能减少融资轮次 [36] - 出现服务于AI的新用户群体 企业采购行为从"为人买产品"转向"为AI买服务" [36][38] - 情感陪伴类AI产品正在突破人类孤独宿命 toC市场出现颠覆性机会 [37]
圆桌讨论:AI应用趋势的破界对话丨WAVES新浪潮2025
36氪· 2025-06-18 10:58
中国创投新纪元 - 中国创投市场处于周期筑底转折点与结构性转型深化期 政策主导、国资与资本高度集中的新生态要求顺应趋势灵活调整 [1] - 36氪WAVES新浪潮2025大会聚焦AI技术革新、全球化浪潮与价值重估 汇聚创投领域顶级投资人及科技商业领袖 [1] AI应用趋势圆桌讨论 企业介绍 - **戴盟机器人**:聚焦机器人灵巧操作能力 通过视触觉传感器DM-Tac W、五指灵巧手DM-Hand1及数据采集系统DM-EXton实现"感知-操作-学习"全链路贯通 [4][5][6] - **Zadig**:开源云原生DevOps平台 将AI落地至奶茶、新能源车等生活场景后端系统 [6] - **葱花投研**:专注REITs领域AI投研 通过AI提升传统金融数据提取与量化分析效率 [7] - **AMD**:覆盖云边端全场景算力 联合生态伙伴推动AI处理器创新 [8] - **ChatExcel**:北大团队开发的AI表格处理工具 国内首款通过聊天交互处理Excel数据的原生智能体产品 [8] 技术趋势判断 - **硬件层**:AMD观察到AIPC从DEMO到成熟应用的快速迭代 终端侧模型参数从7B跃升至235B 芯片厂商与应用方呈现双向奔赴态势 [10] - **软件层**:企业级AI落地仍具挑战 需聚焦数据所在场景而非创造新需求 如Zadig通过DeepSeek大模型提升DevOps精准度与效率 [11][12] - **商业化验证**:ChatExcel经历C端免费到B端付费转型 用户需求明确为准确性(100%)、处理多样性及数据安全 [13] - **垂类应用**:葱花投研在REITs领域需解决传统行业数据化难题 依赖AI中间层工具快速迭代提升投研能力 [14][15] - **具身智能**:戴盟机器人强调阶段性落地价值 工业场景如药品分拣、金属打磨已实现80%-90%替代 需从结构化向通用化场景延伸 [16][18][19][20][21] 商业化路径 - **场景选择**:Zadig提出"热启动"策略 基于现有业务数据嵌入AI杠杆 非技术出身的葱花投研通过行业Know-How先行验证B端付费逻辑 [22][25][26] - **生态协同**:AMD建立应用创新联盟 整合推理引擎、算法优化等中间层伙伴 通过海外资源助力商业化拓展 [28][29] - **团队定位**:ChatExcel强调速度与战略定力 需直面大厂竞争并聚焦真实付费需求 商业化核心是"活下去"而非理想化产品 [30] 外部支持需求 - **资源类**:创业团队亟需资金、人才与增长支持(ChatExcel) 低成本的ToB试验田与快速决策合作方(Zadig) [31][34][35] - **技术类**:垂类应用需要更成熟的中间层工具支持(葱花投研) AI人才稀缺成为行业瓶颈(戴盟机器人) [32][36]
青岛银行(002948):国信集团增持释放强烈信号,驱动价值重估
长江证券· 2025-06-12 17: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丨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6月11日青岛银行公告国信集团拟增持股份,增持后持股比例预计不超19.99%,释放看好中长期价值信号,若按上限完成国信集团将成第一大股东 [2][6] - 2023年起青岛银行在新三年战略规划下进入质效提升周期,2024年以来业绩超预期,基本面推动价值重估,A股2025年预期PB估值0.73x、H股0.55x,有修复空间 [2][12] 报告各部分总结 事件描述 - 6月11日青岛银行公告董事会通过国信集团增持计划议案,国信集团拟通过子公司增持股份,增持后持股比例预计不超19.99% [6] 公司基础数据 - 2025年6月11日收盘价5.14元,总股本582,035万股,流通A股311,226万股,每股净资产6.62元,近12月最高/最低价5.28/3.01元 [10] 事件评论 - 国资股东增持释放信号推动价值重估,国信集团是青岛国资委下属公司,2024年末合计持股14.99%为第三大股东,此次增持体现认可,若按上限完成将成第一大股东 [12] - 青岛银行有卓越治理机制,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清晰,国信集团不直接干预经营管理 [12] - 国资委支持发展,青岛银行省内异地贷款高增速,分支机构覆盖全省,预计异地和本地市占率将提升 [12] - 2023年新三年战略规划开启质效提升周期,业绩超预期增长,净息差韧性优,资产质量改善,信用成本回落推动盈利释放 [12] - 投资建议为重点推荐,维持“买入”评级,预计全年业绩增速领先,估值有修复空间 [12] 财务报表及预测指标 |项目|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资产合计(千元)|689,963,033|775,352,945|864,052,120|962,898,343| |营业收入(千元)|13,497,534|14,453,432|15,532,417|16,784,164| |利息净收入(千元)|9,873,824|10,946,093|12,302,035|13,848,885| |手续费净收入(千元)|1,509,553|1,505,383|1,636,221|1,772,397| |归母净利润(千元)|4,264,120|4,902,812|5,570,545|6,290,418| |资产增速|13.48%|12.38%|11.44%|11.44%| |营业收入增速|8.22%|7.08%|7.47%|8.06%| |利息净收入增速|6.38%|10.86%|12.39%|12.57%| |归母净利润增速|20.16%|14.98%|13.62%|12.92%| |P/E(A股)|7.42|6.41|5.61|4.94| |P/E(H股)|5.60|4.84|4.23|3.73| |P/B(A股)|0.80|0.73|0.66|0.60| |P/B(H股)|0.60|0.55|0.50|0.45| [25]
价值仍被低估?港交所股价上破420港元,年内累涨45%
格隆汇· 2025-06-11 18:42
港交所股价表现 - 港交所股价盘中一度涨近2%至422 4港元,创2022年1月以来新高,最终收涨1 35%至420 4港元/股,总市值达5329 99亿港元 [1] - 自去年9月以来累计上涨82%,年内涨幅超45% [2] IPO市场复苏 - 2024年1-5月港交所IPO数量达28家,同比增长7 1倍,募资额780亿港元,同比增逾七倍 [5] - 截至6月10日,190家企业排队上市,其中近70%为内地企业,近30家为A股二次上市 [5] - 石头科技、蓝色光标、亿纬锂能等20多家A股公司已公告拟赴港上市 [5] 港股市场活跃度 - 恒指、国指、恒生科技指数均进入技术性牛市,泡泡玛特等热门股股价创新高 [7] - 南向资金年内净买入6744 77亿港元,接近2023年全年净买入额8078 79亿港元 [8] 政策与外资动向 - 香港财政司司长表示外资因DeepSeek崛起重新评估内地技术实力,资金持续回流 [10] - 地缘政治因素促使内地科技股选择香港作为国际融资平台,中央支持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10] 财务表现与机构评级 - 2025年一季度总营收68 57亿港元同比增32%,归母净利润40 77亿港元同比增37% [12] - 主要业务收入63 15亿港元同比增36%,EBITDA达52 54亿港元同比增42% [13] - 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上调至500港元,高盛上调目标价至455港元并调高未来三年每股盈利预测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