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平权
搜索文档
国产车规芯片发展与现状,解析来了
36氪· 2025-05-15 18:08
国产汽车芯片产业现状 - 国内有超过200家企业开发和生产汽车芯片产品,其中约50%实现量产应用 [1] - 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类型少,超过70%企业车规级芯片种类不多于10种(多为1-5种) [6] - 国产化率呈现结构性差异:计算类芯片20-25%,存储类25-30%,功率类10-15%,通信类仅5-10% [7] 技术发展趋势 - 驾驶SoC芯片迭代加速,国产500T以上算力芯片将量产,低算力芯片价格持续下探 [2] - 2024年下半年至2026年将迎来中高算力芯片密集落地,包括MomentaBMC(272T)、小鹏图灵(384T)等 [3] - 未来三年主流芯片算力需求跃升至500-1000Tops,以支持全场景城市NOA功能 [4] 市场竞争格局 - "科技平权"推动NOA功能向10-20万元大众车型普及,2030年搭载量预计突破850万辆 [1] - 中算力平台由英伟达ORIN-X/N、高通8775、地平线J6M主导,高算力平台被英伟达双ORIN-X、华为MDC系列占据 [3] - 舱驾一体芯片将在2025年取得规模化突破,追求极致性价比 [3] 细分领域技术差距 - 控制类:高功能安全MCU国产化率仅8-10%,动力底盘域仍处空白 [7] - 计算类:国产突破500TOPS大算力芯片,但高性能异构计算架构和先进制程工艺存在短板 [7] - 功率类:中低端具备国产能力,高端芯片仍依赖进口设备和技术 [7] 应用场景演进 - 辅助驾驶从"功能尝鲜"经"场景覆盖"向"场景理解"阶段过渡 [1] - 高速NOA车型芯片算力集中在0-100Tops,城市NOA需求500-1000Tops,L3级需1000Tops以上 [4] - 安全成为用户核心价值,系统设计趋向传感器冗余和安全策略优化 [7]
靠MO3和P7+两款爆品驱动高增,小鹏(09868)还能走多远?
智通财经网· 2025-05-14 15:16
销量表现 - 公司4月交付量达3.5万辆,同比增长273%,前四个月累计交付12.9万辆,同比增长313%,跃升为新势力冠军 [1] - MO3和P7+两款爆品贡献显著,2025年月销合计份额超70%,其中MO3单月销量占比近50%,P7+月销稳定在8000辆左右 [1][5] - 交付周期缩短至1-2周,存量订单加速消化,相比小米SU7的40周排队周期热度有所消退 [5] 产品策略 - 聚焦20万元以内轿车市场,MO3定价10-13万元,P7+定价18-20万元,通过技术投入打造高品价比爆款 [3][5] - MO3配备12个超声波雷达+2个毫米波雷达,百公里电耗11.8kWh,P7+搭载800V超充平台,CLTC续航达710km [5] - 2025年计划推出3款全新车型+4款改款车型,包括B级SUV G7和C+级六座SUV G01,可能新增增程版本 [6] 财务与成本 - 2024年Q4销量增速52.5%但收入增速23.4%,因MO3占比提升拉低均价,2025年Q1销量翻倍带动收入增长超100% [6] - 2024年毛利率提升至14.3%创历史新高,股东净亏损57.9亿元同比缩窄44%,Q4单季毛利率达14.44% [6][11] - 供应链优化降低采购成本,自研XNGP智驾系统、扶摇底盘架构等技术通过销量摊薄研发成本 [8] 产能与现金流 - 现有肇庆、广州、武汉三工厂年产能合计42万辆,广州基地计划扩建二期 [8] - 截至2024年底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达327.22亿元,经营现金流净流出相对健康 [9] - 飞行汽车业务已获4000台订单,人形机器人Iron计划2026年量产,新业务短期无现金流贡献但具商业化潜力 [9] 行业格局 - 新能源车渗透率超40%,行业竞争加剧导致部分品牌退出,新势力头部格局趋于稳定 [2] - 比亚迪保持龙头地位,传统车企加速转型,行业向良性发展 [2] - 车企需平衡销量增长与成本控制,保持现金流以应对行业决赛阶段 [8][9]
此物不只应天上有!宇航级民用食品如何惠及万千消费者?
中国食品网· 2025-04-29 14:14
航天科技与食品产业融合 - 圣迪乐与中国航天事业合作,开启宇航级民用食品普惠大众的新纪元,发布《中国航天生态农产品通用技术要求》[1] - 航天科技的"零缺陷""零失误"标准应用于蛋品生产,圣迪乐采用与国际标准接轨的"SDL标准",包含1185个质量控制点和88个生产标准文件[3] - 航天科技赋能农牧食品行业,推动生物技术、数字技术、航天技术的跨界融合,重塑产业底层逻辑[3] 圣迪乐的技术创新与质量控制 - 公司自建蛋鸡研究院,引进德国罗曼祖代种鸡建立基因库,自主研发蛋鸡专用益生菌制剂,物流箱内置芯片可追溯至母鸡代次信息[3] - 铁骑力士投资5亿元打造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实现生猪、蛋鸡、肉鸭三大产业链的数字化全流程贯通,构建质量信息追踪系统[4] - 圣迪乐连续827批次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保持在100%,同时获得NSF"可生食鸡蛋认证"和"无抗生素产品认证"[4] 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 - 圣迪乐通过改良蛋鸡饲料配方,将亚麻籽等天然原料添加比例精确至0.1%,实现每枚鸡蛋Omega-3含量均大于320mg/100g[6] - 公司开展"航天夏令营"、"太空舱"造型自动售蛋机等体验式营销活动,强化品牌科技基因[7] - 圣迪乐实施"餐饮万店计划",将航天蛋品引入快餐、烘焙等高频消费场景[7]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圣迪乐推动《中国航天生态农产品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发布,让航天高标准惠及公众餐桌[6]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化与中国航天基金会的合作,以航天标准为指引深耕蛋品领域,助力国民营养水平提升[7] - 航天科技与民生食品的融合,标志着中国食品工业向高端跃迁,国民健康意识觉醒[8]
香麻了 比亚迪宋Pro DM-i限时钜惠,杀入9万级 手慢无
齐鲁晚报· 2025-04-28 15:29
文章核心观点 比亚迪宋Pro DM - i限时钜惠9.28万起,以低价格、高配置优势称霸A级SUV市场,巩固中国主流家庭首选用车地位,彰显“科技平权”产业抱负 [1][15] 分组1:活动优惠 - 比亚迪王朝网开展“置换升级 限时钜惠”活动,截至2025年5月31日,购买宋Pro DM - i享厂家加码置换补贴至高6000元,叠加地方以旧换新补贴4000元起,综合补贴后售价9.28万元 [1] 分组2:驾驶辅助 - 宋Pro DM - i搭载“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三目版,配备29个传感器,提供高快领航、全场景智能泊车、紧急制动等多项驾驶辅助功能,提升多场景安全性与便利性 [3] - “天神之眼C”驾驶辅助系统依托超400万辆L2及更高级别驾驶辅助装车数据,沉淀出更安全稳定系统,在多种场景展现老司机般决策能力,重新定义A级SUV智能标杆 [5] 分组3:油耗续航 - 宋Pro DM - i全系搭载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配合行业首创七合一动力域控,实现A级SUV最低油耗,NEDC亏电油耗仅3.79L/100km,拥有1400km综合续航 [7] 分组4:基础配置 - 宋Pro DM - i基础配置入门即满配、同级天花板,标配25项核心配置,价值超万元 [8] - 安全方面配备前排双气囊、侧气囊、贯穿式气帘等,形成“主被动安全 + 智能预警”全维防护体系,还有人性化安全配置 [8] - 智能体验上搭载智能座舱高阶版 - DiLink 100,拥有多项功能,支持比亚迪智能云服务等,打造智慧车联生态 [10] - 宋Pro DM - i有VTOL移动电站、智能上下电等丰富科技配置,让9万级车型享受20万级智能体验 [12] 分组5:市场表现 - 宋Pro DM - i去年上半年夺得A级SUV销冠,今年2月焕新上市首月登顶新能源SUV销冠,助力王朝宋家族累销突破200万辆,改写市场格局 [13]
不怕迪子卖得猛,就怕迪子还能省
36氪· 2025-04-28 10:2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04亿元,同比增长36.35%,相当于每天入账19亿元 [2][5] - 净利润92亿元,同比增长97.97%,几乎翻倍 [2][15] - 毛利341.85亿元,同比增长32.1%,毛利率20.07% [7] - 现金及等价物1174.07亿元,同比增长35.27% [14] - 经营活动现金流85.81亿元,同比下跌16.1% [14] 销量与交付 - 一季度累计交付100万辆,同比增长59.81%,相当于每分钟卖出7台车 [2][14] - 海外销量21万辆,同比增长超120%,占总销量20% [16] - 已完成全年550万辆目标的18.2% [16] 成本控制 - 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91.79亿元,占营收5.39%,同比下降24.42% [12] - 研发费用142.2亿元,同比增长34%,占营收8.35%,相当于每天投入1.6亿 [10] - 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覆盖70%零部件自主生产,降低造车成本 [22] 技术进展 - 发布超级e平台和"兆瓦闪充"技术,实现5分钟补充400公里续航 [19][20] - 自研1500V碳化硅功率芯片,充电功率提升至1兆瓦 [20] - 推出三个版本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打破高阶辅助智驾20万元级门槛 [24] 品牌与市场 - 单车均价16.9万元,高端品牌仰望、腾势、方程豹月销分别为133辆、12620辆、8051辆 [24] - 从"价格战"转向"技术战",强化电动化与智能化优势 [17][22] - 规模化生产显著降低单位成本,增强定价主动性 [22]
浑瑾李岳最新交流:关注涌现出的三大新刚需,消费老白马或许是下半年最大的预期差……
聪明投资者· 2025-04-24 11:25
核心观点 - 投资终极意义在于战胜全球货币供应量8%-10%的年增速,只有稀缺优质资产能穿越周期[3][52] - 中国消费市场出现三大新刚需:IP消费、悦己消费、国产平替[3][82] - 2024年是中国正常化投资第一年,市场将聚焦结构性机会而非宏观因素[53][72] - "东升西落"趋势正在展开,中国资产估值优势将持续存在[13][33] - AI产业链中美国硬件企业面临重大风险,中国应用端存在爆发机会[121][109] 中美市场对比 - 恒生科技与纳斯达克估值差达50%-60%,腾讯与Meta估值差约20%[34][35] - 美国擅长0-1创新(如OpenAI),中国擅长1-10扩展(如抖音)[39][40] - 美国保护资本回报(医药行业利润率30%),中国保护社会利益(带量采购压缩药价)[43][44] - 美国MAG7企业将60%-70%经营现金流投入AI硬件采购[122] - 中国DeepSeek以数亿人民币投入达到美国数百亿美元研发效果[29][30] 消费行业变革 - IP消费全球共振:泡泡玛特海外收入超60%,奥特曼母公司年利润增长25%[83][84][106] - 国产高端替代加速:小米SU7 Ultra占50万以上市场15%份额,老铺黄金单店销售额超卡地亚等三家总和[94][93] - 悦己消费公司保持20%增速,逐步成长为50亿利润级别企业[95] - 传统消费白马出现复苏信号:爱马仕中国门店销售回升,二手房交易量反弹[112] - 中国消费者储蓄率维持50%高位,安全垫支撑消费潜力[115] 制造业升级 - 汽车变速箱企业逆势拿下全球40%市场份额,股价创新高[97][98] - 航空发动机叶片企业十年投入终突破,测试周期需5-10年[102][103] - 机器人产业链与电动车高度重叠,中国具备全球优势[100] - 美的海外利润占比40%,宇通海外收入达90%[106] - 出海原则:避开美国市场、支柱产业和价值观输出领域[107] 投资策略 - 当前组合配置:股票73.78%,超50%集中在可选消费(22.79%)、信息技术、工业[7] - 中国新50指数成分股70%-80%涨幅来自盈利上调而非估值扩张[65] - 美股观察点:二季度末或纳斯达克下跌20%-25%时[50] - 保留现金应对极端机会,优化结构抵御挑战[9] - 硬件公司见顶信号:训练投入减少,普通显卡租赁率上升[124]
浑瑾李岳最新交流:关注涌现出的三大新刚需,消费老白马或许是下半年最大的预期差……
聪明投资者· 2025-04-24 11:25
核心观点 - 投资终极意义在于战胜全球货币供应量8%-10%的年增速,稀缺优质资产才能穿越周期[5][58] - 中国消费市场涌现三大新刚需:IP消费、悦己消费、国产平替[5][82] - 2024年是中国正常化投资第一年,市场底部显现但需更多证据支撑[59][62][69] - 制造业全面升级与AI应用爆发是重要投资主题[96][111] - "东升西落"趋势已展开,中美处于历史周期交汇点[18][20][34] 市场趋势分析 - 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回归正常偏低水平,AH差价触及历史低位[69] - 中国新50指数公司未来年化回报可达15%以上(15%增长+3-5%股息)[66] - 美股二季度末或纳指下跌20%-25%时是重要观察点[43][56] - 美国硬件企业面临资本开支过高(占现金流60%-70%)和供需缺口收窄风险[124][127] 消费行业洞察 - IP消费全球共振:需求端反映年轻人对现实倦怠,供给端因奈飞和玩法创新推动[85][92] - 国产高端替代加速:小米SU7 Ultra占50万以上市场15%份额,老铺黄金单店销售额超卡地亚等三家总和[94] - 悦己消费公司从10-20亿利润向50亿级别成长[95] - 消费老白马复苏信号显现:二手房交易量回升、奢侈品销售增速恢复[114] 制造业与科技 - 汽车变速箱精密齿轮企业逆势拿下中国70%/全球40%份额[97] - 航空发动机叶片企业十年投入实现技术突破,全球份额将快速提升[102][106] - 中国AI应用因成本优势可能比美国发展更快[111] - 机器人产业链与电动车高度重叠,中国或成最大赢家[100] 中美对比 - 美国擅长0-1创新(如ChatGPT),中国擅长1-10扩展(如抖音)[45][46] - 美国保护精英资本(医生药厂高收入),中国保护民众利益(带量采购压低药价)[49][51] - DeepSeek以极低成本突破AI技术,实现科技平权[35][37] - 特朗普政策加剧美债压力(利息占财政支出25%-30%),改革可持续性存疑[28][53]
公司深度|小鹏汽车:科技平权 智驾先锋【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4-17 08:47
核心观点 - 公司新一轮产品周期强势开启,2024Q3推出MONA M03、2024Q4推出P7+,2025年计划推出4款新车型,预计2025年销量达45万辆以上,同比大幅提升[2] - 公司持续推进渠道改革和降本增效措施,与大众集团深化合作,汽车毛利率有望从不足10%逐步提升至10-15%,2025Q4或实现季度净利润转正[2][3] - 公司智驾技术位于行业第一梯队,率先推行低成本纯视觉智驾方案,XNGP已实车验证2595个城市,有望在15-25万元主流市场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4][64][70] 产品与销量 - MONA M03定价11.98-15.58万元,具备越级智能座舱与智驾能力,CLTC续航620km,预计稳态月销1.5万辆,截至2025年1月已交付4.9万辆[30][32] - P7+定价18.68万元起,采用纯视觉智驾方案,车身长度5056mm,轴距3000mm,空间利用率88%,标配真皮座椅和全功能舒适配置[38][41] - 2024年公司交付新车19.1万台,同比+34.9%,预计2025-2027年销量分别为50.0/79.3/89.8万辆,收入867.3/1385.5/1593.8亿元[82][16] 技术与研发 - SEPA 2.0扶摇架构使新车型研发周期缩短20%,零部件通用化率最高达80%,标配800V高压SiC平台,充电5分钟续航200km[46][47] - 全球首颗"小鹏图灵"芯片成功流片,计算能力是现有芯片3倍,支持本地运行30B参数大模型,为AI体系提供算力支撑[67] - 端到端大模型XNet+XPlanner+XBrain已量产落地,XNGP实现2天迭代1次,累计测试756万公里,视频训练超10亿公里[67][70] 成本与效率 - 2024Q4毛利率回升至14.4%,同比+8.2pts,汽车毛利率10.0%,同比+6.0pts,服务及其他收入毛利率59.6%[20] - 公司进行直营加盟体系整合,将24个销售区域缩减为12个,推出"木星计划"以经销商模式替换直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55] - 与大众集团签署电子电气架构技术合作协议,联合采购可使产品开发周期缩短30%,实现技术创收和降本增效[58][60] 海外与新兴业务 - 2024年进入3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70多家海外销售店,G9成为挪威、丹麦、以色列等国纯电销量第一[73][75] - 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2024Q4启动预售,采用陆行体+飞行体设计,已获1.5亿美元B1轮融资[76] - 人形机器人Iron身高178cm,拥有62个主动自由度,搭载AI鹰眼视觉系统,已应用于工厂场景[78][81]
赛力斯集团2024年“闷声发大财”,已经计划赴港IPO
新浪财经· 2025-04-09 08:29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赛力斯集团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历史性突破,但今年开年销量下滑,且在华为生态中面临竞争,需平衡协同效应与独立发展 [1][3]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1451.76亿元、净利润59.4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305%和128%,扭转此前亏损颓势 [1] - 去年公司销量达42.69万辆,超越此前四年总和,毛利率提升至26.21%,超越特斯拉与比亚迪 [3] - 因高研发投入与销售费用激增,净利率仅为3.27% [3] - 今年一季度销量累计同比下滑42% [3] 业务亮点 - 飞跃式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新能源汽车业务以及华为的赋能 [3] - 问界M9以50万元以上售价实现9个月蝉联销冠,打破德系豪华品牌垄断格局 [3] - 问界新M7在30万元级市场全年交付20万辆,验证“科技平权”策略市场穿透力 [3] 发展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在香港主板市场挂牌上市,募集资金用于技术研发、海外扩张及产能升级等 [1] 面临挑战 - 鸿蒙智行“五界”逐步成形,公司在华为生态中不再“一枝独秀” [3] - 华为ADS 4.0系统被阿维塔抢先首发,上汽与华为合作车型价格将下沉到20万级市场 [3] - 华为与多家车企的“界系列”合作可能导致资源分散,平衡协同效应与独立发展是长期课题 [3]
长城汽车出口向好营收超2000亿 年赚127亿毛利率19.51%创新高
长江商报· 2025-04-01 08:45
文章核心观点 长城汽车2024年年报表现优异,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创新高,盈利能力提升,出口亮眼,产品结构优化,单车利润增加,同时注重科技研发 [1][3][4] 营收与利润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 [1][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126.92亿元,同比增长80.73%,增幅高于营业收入 [1][3] - 2024年单车收入为16.38万元,同比提升2.3万元;单车净利润1.03万元,同比提升0.46万元 [6] 毛利率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9.51%,同比增长1.36个百分点,创2017年以来新高 [6] 产品结构 - 2024年国内产品结构优化,坦克和魏牌销量增长超其他品牌产品 [4] - 坦克品牌销量23.2万辆,同比增长43%,占长城总体销量的18.8% [4] - 魏牌全年累计销量5.55万辆,同比增长56.6%,平均售价在25万元以上 [4] 销量情况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销量123.45万辆,同比增长0.37% [6] - 2024年内销78.04万辆,同比下滑14.8%,皮卡、SUV和轿车及其他三类产品均下滑 [7] - 2024年海外销售45.41万辆,同比增44.61%,海外累计销量已超180万辆 [2][8] - 2024年海外皮卡销量为5.02万辆,同比增16.07%;SUV海外销量为38.9万辆,同比增55.57% [8] 科技研发 - 公司全栈自研第三代智慧空间系统Coffee OS3,实现更自然交互和精准空间感知 [9] - 基于SEE一体化智驾大模型,开发无高精地图全场景城市NOA,提升驾驶效率和舒适度 [10] - 2020 - 2023年研发费用分别为30.67亿元、44.9亿元、64.45亿元、80.54亿元,2024年增长15.27%至92.84亿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