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可控

搜索文档
3.4万亿资金最新动向!重仓股名单揭晓!
天天基金网· 2025-04-23 20:32
市场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分化,沪指收跌,创业板指涨超1% [1][7] - 两市成交额放量至1.23万亿元,机器人板块因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催化大涨,贵金属板块受金价下跌拖累 [3] - 分析人士认为A股下行风险可控,上涨空间和配置价值提升 [3] 基金动态 - 主动基金规模一季度增长356亿元至3.46万亿元,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 [5][7] - 主动偏股基金股票仓位小幅上升,保持高仓位运行,宁德时代、贵州茅台、腾讯控股为前三大重仓股,持仓市值分别为1468亿元、1428亿元、1115亿元 [8][9] - 基金TOP20重仓股中科技股占比显著,包括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小米集团、中芯国际、美团等港股科技龙头 [9][11] 行业配置 - 科技板块获公募基金重点加仓,广发证券强调国内AI产业链及自主可控细分行业的长期机遇 [11] - 一季度基金加仓方向:汽车、有色、电子;减仓电力设备、通信 [13] - 四大配置方向: 1. 内需资产(白酒、建材、钢铁、美容护理、零售) [15] 2. 困境反转赛道(军工、医药、风电零部件) [16] 3. 出口链(摩托车、气动工具、工程机械、海风) [17] 4. 红利资产(水电、动力煤、港口等减持后或现增持机会) [18] 个股与板块 - 基金重仓股TOP20中科技股占主导,寒武纪、立讯精密等半导体及硬件企业上榜 [9] - 新能源板块分化,风电零部件获加仓,新能源车和光伏被减仓 [16] - 创新药结束减仓趋势,配置底部企稳 [16]
京北方(002987) - 2025年4月23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3 17:22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36亿元,同比增长9.29% [1][3][5] - 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12亿元 [1][3][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61亿元,同比增长99.25% [5]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收入规模在金融IT行业中处于前列 [1] - 在跨境支付领域实现客户全面覆盖,包括央行IT子公司、跨境支付清算公司及各类银行机构 [3] - 掌握跨境支付系统技术产品能力和建设经验,包括CIPS通信报文技术和货币桥区块链技术 [3] 未来增长驱动因素 - AI+金融领域投入加大,AI技术从试点向多场景规模化落地推进 [1][4] - 信创及国产化趋势持续深化,从大型银行向区域性中小金融机构延伸 [1][4] - 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商业化加速金融机构鸿蒙生态技术体系建设 [1][4] - 数智技术与金融科技应用市场需求预计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1][4] 行业前景 - 人工智能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金融机构向数智化转型 [4] - 大模型技术迭代推动AI+金融产业化应用探索 [4] - 自主可控与国产化替代战略持续推动信创纵深发展 [4]
电子周跟踪: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坚定看好国产替代、自主可控等板块
山西证券· 2025-04-23 16:2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领先大市 - A(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近期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美国关税政策不确定性持续,高科技领域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及关键电子元器件加征关税风险升温,加剧电子行情波动,但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主线更清晰,结构性机会凸显,建议关注模拟芯片、AI 芯片、光刻机、先进封装等板块[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市场整体行情 - 本周(2025.4.14 - 2025.4.18)市场大盘涨跌不一,上证指数涨 1.19%,深圳成指跌 0.54%,创业板指跌 0.64%,科创 50 跌 0.31%,申万电子指数跌 0.64%,Wind 半导体指数跌 0.79%;外围市场,费城半导体指数跌 3.97%,台湾半导体指数跌 3.36%[4][13] 细分板块行情 - 涨跌幅:周涨跌幅前三为模拟芯片设计(+3.08%)、光学光电子(+0.70%)、其他电子(+0.28%)[4] - 估值:半数板块当前 P/E 高于历史平均值,多数板块当前 P/B 低于历史平均值[22] 个股公司行情 - 涨幅前五为思瑞浦(+25.98%)、世华科技(+22.67%)、ST 宇顺(+22.37%)、硕贝德(+21.36%)和宏昌电子(+19.89%);跌幅前五为凯德石英(-17.92%)、民德电子(-10.73%)、华岭股份(-10.55%)、电连技术(-10.12%)和弘信电子(-10.00%)[4][24] 数据跟踪 - 报告展示了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额及增速、分地区半导体销售额、中国集成电路行业进出口情况、中国大陆及北美、日本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全球硅片出货面积、NAND 现货平均价、DRAM 现货均价、半导体封装材料进出口情况、晶圆厂稼动率及 ASP 等数据图表[31][35][37] 新闻公告 重大事项 - 本周多家公司有拟增持、拟减持、拟回购、拟并购、拟定增等事项,如 4 月 14 日中石科技、翰博高新、英飞特拟回购;4 月 15 日清溢光电拟增持,珠海冠宇、工业富联、领益智造拟回购,佰维存储拟定增等[59][62] 行业新闻 - 4 月 16 日阿斯麦发布 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净销售额达 16 亿欧元,毛利率 54%,净利润 24 亿欧元,新增订单 39 亿欧元,EUV 光刻机订单占 12 亿,预计 2025 年第二季度净销售额 72 亿至 77 亿欧元,毛利率 50%至 53%,全年净销售额 300 亿至 350 亿欧元,毛利率 51%至 53%[61] - 美国政府要求英伟达和 AMD 等芯片厂商向中国市场销售尖端芯片须获许可证,英伟达预计第一季度额外增加 55 亿美元相关费用计提,AMD 预计产生高达 8 亿美元费用计提[5][61] - 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将坚定不移服务中国市场,美国政府加强芯片出口管制对其业务产生重大影响[5][61] - 4 月 17 日台积电公布第一季度财报,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60%,营收 8392.5 亿新台币,同比增长 41.76%,高性能计算部门收入同比增长 7%,占总收入 59%,7 纳米及以下先进技术占晶圆总收入 73%[5][61] - 集邦咨询预估 Q2 存储器合约价涨幅将扩大,第二季 DRAM 和 Nand Flash 合约价调涨幅度较原本预期扩大[63]
【广发策略】基金一季报:科技主线外,还有哪些增持方向?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2025-04-23 14:21
主要机构持股规模 - 各类型资金持股市值势均力敌约2.5-3万亿 主动权益基金持股市值2.9万亿 股票型ETF持股市值2.8万亿 保险持股市值2.4万亿 外资持股市值2.9万亿 [3] - 市场风格不再由单一资金偏好左右 呈现动态均衡特征 [3] 港股配置情况 - 公募基金港股配置比例创历史新高达到18.9% 恒生科技配置比例显著抬升至10.5% [4] - 主要增持互联网、创新药、新消费、电子、电动车等龙头公司 [4] - 加仓幅度最大的是港股"科技十雄"与新消费公司包括阿里巴巴、腾讯、中芯国际、小米、快手、联通、泡泡玛特等 [4] - 港股重仓持股市值达3175.29亿元 恒生科技仓位从24Q4的6.7%上升3.8pct至10.5% [41] 科技板块配置变化 - 电子行业打破"增持后下季度表现不佳"的魔咒 Q1股价表现排名行业前1/3 [8] - 科技产业潜在景气变化推动TMT板块成交额占比创历史新高 [8] - 电子仓位再创历史新高接近19% 半导体配置比例刷新历史新高 [70] - 23-24年市场主线"海外映射"的AI算力明显减仓 包括光模块、PCB、服务器ODM、电源等 [14] - 转为加仓国内算力环节如IDC、柴发、先进制程、存储模组 以及应用链条如端侧、机器人、智驾等 [14] 其他加仓板块 - 汽车、有色金属、电子成为Q1加仓最多的行业 [53] - 半导体、化学制药、汽车零部件等二级行业仓位处于近10年90%分位数以上 [63] - 内需资产如白酒、建材、钢铁、美容护理、零售板块获得不同程度加仓 [16] - 军工电子、军贸订单改善带动加仓 医药结束减仓趋势 CXO和创新药获持续加仓 [18] - 风电零部件、海风等需求侧复苏确定性强的细分领域获加仓 [18] 减仓板块 - 电力设备、通信、交通运输成为Q1减仓最多的行业 [53] - 新能源车、光伏配置比例下降 逆变器减仓明显 [107] - 红利资产如水电、动力煤、港口、大行、运营商等出现不同程度减持 [136] 基金仓位变化 - 25Q1偏股混合类基金仓位上行 普通股票型仓位上升0.7pct至88.3% 偏股混合型上升0.7pct至87.2% 灵活配置型上升0.9pct至74.9% [22] - 主动偏股基金整体持股市值上升2.0% 但基金份额整体下降2.2% [23][24] - 基金减仓沪深300 5.86pct至58.69% 加仓中证500 1.79pct至20.51% [33] - 创业板配置比例下降1.62pct至16.64% 科创板配置比例上升2.12pct至15.18% [33] 个股配置 - 25Q1基金重仓股top10持股比例约20.8% 集中度较上季度略有上升 [140] - 阿里巴巴-W、腾讯控股和中芯国际成为加仓最多的个股 [146] - 宁德时代、沪电股份、中际旭创等成为减仓最多的个股 [146]
风暴后的A股,怎么看、怎么办?
天天基金网· 2025-04-22 20:17
春雷响彻,万物滋长。 以下文章来源于教你挖掘基 ,作者挖掘基 教你挖掘基 . 投资理财有方法,我们手把手教你挖掘牛基~ 当四月的暖阳本该消弭资本市场的困倦,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却裹挟着料峭寒意席卷而来。 特朗普政府突然祭出的对等关税大棒,犹如千钧巨石砸向平静的湖面,全球市场瞬间波涛汹涌。 美股大跌,港股一度重挫,颇具韧性的A股也未能完全独善其身…… 投资者仿佛已经置身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有人慌忙抛售避险,有人逆势抄底布局,市场在恐慌与贪婪的钟摆间剧烈震荡。 但时至今日,这场战争的胜负手,已不仅在于宏观政策博弈的刀光剑影,更在于每一位投资人在惊涛骇浪中锚定价值的定力。 毕竟,我们都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当旧有的秩序直面"逆全球化"的冲击,权益市场已步入全新的叙事重构期。 01 乱云飞渡仍从容 ——穿透全球市场的双重变量 过去一个月,世界经历了一场典型的多空力量拉扯。 美国引发的关税博弈、地缘冲突的反复、国内经济弱复苏的走向,叠加四月财报季的业绩验证压力,市场像一面被反复锤击的鼓,持续震荡。 (数据来源:Choice,统计截至2025/3/31,不作投资推荐) 但风险的幕布之下,投资的变量正在悄然变化。 第一个变量 ...
ETF及指数产品网格策略周报(2025/4/22)
华宝财富魔方· 2025-04-22 18:53
创新药ETF (159992.SZ) - 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带动创新药刚性需求持续增长 [2] - 多项政策组合拳助推创新药突破技术瓶颈 实现供给增速 [2] - 供需共振背景下 创新药有望实现从本土创新能力到基本面业绩释放的突破 [2] 芯片ETF (159995.SZ) - 国产芯片受益于行业高景气+国产替代+政策红利三大驱动因素 [4] - 全球半导体行业2025年有望延续复苏态势 受AI大模型、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推动 [4] - 中美贸易摩擦升级背景下 "原产地"认定标准或加速半导体国产技术突围 [4] 旅游ETF (159766.SZ) - 旅游产业是我国扩大内需、向消费驱动转型的核心抓手之一 [7] - 政策端支持旅游消费升级 需求端逐渐回暖 [7] - 五一假期临近 有望带动国内文化旅游及入境旅游消费潮 [7] A500指数ETF (159351.SZ) -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 反映全球治理体系主导权与技术制高点的竞逐 [9] - 我国以"自主可控"为战略根基 "新质生产力"为创新引擎 [9] - 该ETF跟踪A股新生代宽基指数 紧扣自主可控与新质生产力两大主题 [9]
非金属新材料行业:日本新材料发展复盘,我国新材料标的投资思路
天风证券· 2025-04-22 15: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评级),上次评级同样为强于大市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参考日本新材料上市企业发展历程与股价走势,结合我国发展阶段,提出三个选股方向,即关注平台型新材料企业、把握材料的“1 - N”进程、长期跟踪前沿材料发展进度 [3] - 我国新材料产业虽有成就但面临关键材料受制于人、创新能力待提升和产业化率偏低等问题,需借鉴日本经验,加强战略规划和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2][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日本新材料的发展历程 - 战后重建与基础工业(1945 - 1960年代):二战后日本大力发展基础工业,材料研究集中在钢铁、铝等传统领域,通过引进吸收西方技术提升材料科学和工业水平,如新日铁、三菱材料等公司成立 [12] - 高速经济增长与技术革新(1960 - 198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材料科学迎来技术革新黄金时代,政府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新材料开发应用,如高性能纤维和电子材料取得进展,政策上以资金支持为主 [13][14][15] - 高技术产业化与全球化(1980 - 2000年代):政策转向标准制定和科技立国,从注重技术引进过渡到自主研发,实施相关制度推动高技术领域研究,2000年代支持纳米材料研究 [16][17] -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驱动(2010年代至今):行业向可持续发展和创新驱动转型,政策专注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出台相关战略推动氢能等领域发展 [18][19] - 从日本科技技术基本法看政策的演变:1995年颁布《科学技术基本法》,确定科技创新立国战略,内阁每隔五年制定《科技基本计划》,至今已出台6期,每期均将材料科技发展作为重点方向 [20] 以半导体材料的发展看日本新材料的发展之路 - 技术引进:1950年代日本企业通过技术许可合作、派遣人员学习、设备和材料引进获取半导体技术,政府以“通产省模式”推动产业发展 [26][27][28] - 技术领先:1967年开始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日本政府组织集成电路技术合作研发项目,企业在动态存储器上实现对美国赶超,1985年市场占有率逆转美国 [29] - 竞争加剧,专业分工及比较优势带来的产能转移:美国推动中国台湾等地区发展芯片代工厂,韩国和中国台湾融入全球生产网络,日本在设备与材料领域保持竞争力 [32] - 半导体的重心转向亚洲:2024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6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9.8%,预计2025年将提升到71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亚洲市场需求占比使产业竞争中心来到亚洲 [33] 日本主要新材料公司市场表现情况 - 财务数据:半导体材料领域平台型企业如信越化学通过多元化布局实现利润稳健增长,专精龙头如JSR依赖技术壁垒获高弹性增长但业绩波动大;碳纤维行业中东丽工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净利润长期增长,帝人利润波动大,三菱化学曾有巨额亏损 [40] - 股价表现:平台型公司具备穿越牛熊的能力,如信越化学1983 - 2020年获接近60倍涨幅,JSR股价从80年代至2020年最高涨幅超14倍;普通半导体材料公司在“失去的30年”跑不赢日经225,碳纤维企业股价走势因中国企业突破出现差距 [44][50][53] 中国有哪些启示 - 技术创新:中国创新主体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投入不足,产业化面临障碍,需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用创新平台建设,借鉴日本人才培养和创新投入经验 [58] - 政策的支持,持续的补贴:应统筹近、中、远期重点任务,加强新材料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并给予补贴,包括研发补贴、地方政府专项补贴和税收优惠 [59][60][64] - 当自主可控越来越重要,自上而下的推动对材料发展更有利:借鉴日本经验,在新材料重点领域建立产学研用联盟,推动上下游协同,加快成果转化和规模化应用 [63] 我国新材料板块标的怎么看 - 雏形初现的平台型新材料企业:鼎龙股份是国内领先的半导体材料和打印复印通用耗材企业,在半导体材料业务多领域布局,营收和研发投入上升;华懋科技是汽车被动安全领域龙头,通过收并购拓展新材料细分行业,营收稳步增长但净利率受参股企业影响下滑 [66][75] - 潜在的新材料平台型企业:时代新材以高分子材料研究及工程化应用为核心,产品下游应用多领域,新材料业务营收增长;凯盛科技围绕显示材料和应用材料形成双主业格局,研发投入高,应用材料产品多元化 [77][85] - 把握1 - N的细分材料:我国新材料产业关键材料保障能力不足,把握率先实现1 - N的公司可获超额收益,如徐州博康、强力新材、彤程新材、容大感光等 [94] - 前沿材料需要更长周期的跟踪:前沿材料处于产业化早期,需长期跟踪技术变化和产业化落地时点,包括超材料、超导材料等 [96]
宏观扰动下,机构称重点关注恒生科技指数、AI+(含机器人)和新消费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2 10:14
港股市场表现 - 4月22日早盘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 恒生指数跌0.43%至21303.51点 恒生科指跌0.67% 国企指数跌0.40% [1] - 科网股普遍下跌 机器人概念股活跃 黄金股继续强势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震荡走低 盘中跌超1% 持仓股中仅蔚来、小米集团、理想汽车等少数上涨 同程旅行、京东集团、美团、携程集团、小鹏汽车等跌幅居前 [1] 科技产业投资策略 - 参考2018年特朗普关税落地后A股市场表现 自主可控+扩内需+稳定类(如公用事业等红利板块)+反制行业表现较好 [2] - 目前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均已大幅调整 短期情绪较低 美股波动率VIX指数攀升至历史较高位置 预计短期市场或出现阶段性反弹 [2] - 未来市场风险偏好提升需等待国内外政策变化 包括美国债券和股市流动性问题、国内出口数据变化及贸易关系变化 [2] - 重点关注恒生科技指数、AI+(含机器人)和新消费方向 [2] 恒生科技指数ETF特点 - 恒生科技指数ETF(513180)在A股同赛道ETF中规模和流动性领先 支持T+0交易 [3] - 新科技属性:恒生科技代表中国AI核心资产 成分股聚焦AI产业链上中下游 阿里、腾讯、小米、美团、中芯国际、联想等有望成为中国科技股"七巨头" [3] - 新消费属性:恒生科技超一半权重在电商零售、汽车、家电、消电、旅游等可选消费板块 包含"蔚小理"、小米、联想等硬件厂商 携程、同程等OTA平台 以及海尔、美的等家电龙头 [3]
季报观点速读 | 关税冲击之下,他们这样思考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4-21 17:31
基金经理观点总结 姜诚观点 - 一季度市场缺乏清晰基本面主线,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表现突出,组合整体仓位和结构变化不大,仅在个别标的价格显著波动时进行被动应对 [6] - 专注于为资产进行称重而非阶段性波动,不关心企业利润增速,更关注竞争格局和竞争优势的结构性变化 [6] - 对贸易战前景判断困难,但认为中国完备产业链和巨大内需提供经济韧性,政策空间仍有很大余量,后续操作以多看少动为主 [6] 田瑀观点 - 一季度市场整体平稳但行业差异大,科技领域进展和宏观经济转暖带来期待,但外部需求影响仍是主要风险 [10] - 短期国内经济复苏但外需变化带来不确定性,长期更关注贸易冲突对企业展业的影响,以谨慎假设增加确定性 [10] - 组合标的变化不大,质地优良价格低廉,与外需摩擦关联度低,模拟半导体设计中长期看是自主可控受益领域 [11] 李玉刚观点 - 一季度市场震荡上行,主题轮动明显,银行等传统高股息板块跑输科技成长主线 [11] - 坚持以合理价格分散化持有能持续创造价值的优秀公司,不判断市场风格调整组合 [11] - 组合分散配置于银行、建筑建材、消费、医药、能源、化工、电子等行业优秀公司 [12] 高兰君观点 - 一季度科技领域呈现显著结构性机会,国产AI算力突破推动成本下降逾40% [12] - 完成三大方向配置:港股互联网核心资产价值重估(动态PE15倍)、医药板块估值修复(创新药/器械主业维持双位数增速)、AI全产业链投资(算力基建端资本开支季环比增长58%) [12][13] 王路遥观点 - 一季度市场结构性行情明显,AI领域突破带动科技股热情,沪深300指数下跌2.79% [14] - 组合持仓变化不大,地产和家电板块略增,建材板块略降,主要依据股价变动带来内部收益率变化 [16] - 认为中美"脱钩"大方向难改变,需判断贸易战对持仓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影响 [16] 田宏伟观点 - 一季度配置框架稳定,保持较高黄金配置,增加可转债配置,聚焦港股红利高股息资产和A股银行类资产 [20] - 适当配置食品饮料为代表的消费资产,优化指数化组合,减持宽基指数增配行业指数基金 [20] - 认为虽然面临美国关税政策针对,但中国政策工具丰富,经济基本面韧性增强 [20] 唐军观点 - 一季度增加港股基金配置比例,保持贵金属和美债基金配置,季末增加长久期债基 [24] - 展望未来将紧密跟踪国内政策力度和对冲外贸压力效果,调整大类资产配置 [24] 债券投资观点 - 一季度灵活调整债券仓位,组合久期从2年降至1.3年再至0.9年,杠杆率最低至0% [28] - 展望未来债市波动性仍高,资金面不确定性增加,但关税政策落地后市场或转向博弈基本面 [28] - 权益资产方面控制仓位不超过8%,主要集中于价值型标的,适当波段交易港股科技股 [28]
兴业证券:当前市场“东稳西荡” 聚焦内部的确定性 三大主线防守反击
智通财经网· 2025-04-20 19:37
全球宏观环境 - 当前市场处于"东稳西荡"的全球宏观环境,需坚定信心并聚焦内部确定性 [1] - 海外持续混乱动荡,外部不确定性扰动仍在继续,美国对华关税加征至245%,欧美贸易谈判陷入僵局 [1]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特朗普贸易政策的通胀效应,并否定干预股市剧烈下跌的可能性 [1] 国内经济基本面 - 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3月修复动能增强趋势有望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 [3] - 决策层主动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国内有充足政策储备对冲,对内深挖内需,对外积极开拓 [3] - 国常会明确要求稳定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中央汇金定位"平准基金",监管层和官媒集中表态呵护市场 [3] - 多家央国企集团和上市公司公告并实施增持、回购 [3] 中长期应对策略 - 内外部环境、政策储备、出口结构优化及科技突破(如DeepSeek)强化信心,相比2018年更具应对底气 [3] - 国内因素仍是决定A股走势的核心矛盾,内需接力和科技突破成为应对外部压力的信心来源 [3] - 中国企业出口目的地分散化及部分产品全球话语权提升,出口环境已不同 [4] 投资主线 - 内需消费、自主可控作为中长期经济动能切换和短期托底政策的发力结合点,有望成为市场聚焦方向 [5][6] - 4月业绩期,低位绩优方向(消费、金融、基建地产链、TMT)具备较强确定性 [7] - 类债红利(电力、交运、运营商、银行等)基本面稳定且波动率低,适合作为应对不确定性的底仓品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