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

搜索文档
中金基金王阳峰:当前可重点关注三类结构性机会
中证网· 2025-08-19 22:04
王阳峰表示,从去年9月24日以来,A股交易活跃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各指数也有不错表现,其背 后有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的多重支撑。从估值水平来看,目前市场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但市场情绪 较好,估值计入了对未来的一部分良好预期。接下来,随着市场基本面的持续改善,估值有望趋向合 理。 具体到细分板块机会,王阳峰认为,2025年下半年,AI算力、通信基建、创新药、设备更新等主线机 会值得关注。其中,AI与算力产业链有市场需求爆发和技术迭代加速做支撑;通信与数字新基建有政 策驱动和技术升级双重利好;创新药正处于一轮创新周期;设备更新与高端制造则有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的利好推动。 中证报中证网讯(记者王雪青)8月19日晚间,中金基金量化指数部执行负责人、基金经理王阳峰在中国 证券报"中证点金汇"直播间表示,当前可以重点关注三类结构性机会,包括在低利率时代下拥有持续收 益的优质红利类资产、景气度较高的细分产业链以及受益于经济增速恢复的核心资产。 ...
股指:百万俱乐部
对冲研投· 2025-08-19 20:56
A股突破十年高点 - 上证指数盘中最高触及3745.94点,突破2021年高点(3731.69点)并创近十年新高,A股总市值突破百万亿元 [5] - 中证2000指数年内涨幅超30%,微盘股指数涨幅近60%,体现流动性宽松下中小盘高弹性优势 [5] - 央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如2025年5月双降政策)降低资金成本,小微盘股对利率敏感度高于大盘股 [5] - 居民存款7月减少1.1万亿元(同比多减7800亿元),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显示存款向资本市场迁移 [6] - 融资余额持续高于两万亿,7月新增开户数196万户(环比大幅回暖),反映存量加杠杆和新资金入场特征 [6] 上涨驱动因素 - 政策与产业共振:中证2000指数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超23%,AI+、半导体等领域政策红利释放;国企改革与化债政策激活小盘股重组预期 [8] - 业绩弹性支撑:中证500/中证1000一季度盈利增速转正且高于沪深300,新能源、医药等中小盘股困境反转能力突出 [8] - "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如AI算力、机器人)在中证2000指数占比超50%,国产替代逻辑贡献长期盈利 [8] 水牛行情后续展望 - 短期行情延续概率高,但需警惕策略拥挤度、资金止盈引发的急跌风险 [9] - 多数宽基指数仍未突破2021年峰值,全市场未出现过热信号 [9] - 可能路径一:上证50/沪深300补涨,需增量资金、经济回暖及政策配合 [9] - 可能路径二:延续科技主导的中小盘行情,但量化与散户跟风易加剧波动,且产业资本减持压力上升 [10] 估值与市场特征 - 中小盘指数市盈率处于历史85%分位,微盘股估值进入极高区间 [13] - 流动性外溢→赚钱效应扩散形成正向反馈,推动指数突破关键点位 [5]
光模块连续逼空,中际旭创市值突破3000亿元!高“光”159363牛气冲天,续涨超2.5%爆量再创新高
新浪基金· 2025-08-19 20:11
市场表现 - 算力硬件股逆市走强 光模块龙头集体创新高 其中诚迈科技20CM涨停 兆龙互连涨超11% 新易盛 中际旭创 天孚通信均涨超5% 中际旭创市值首次突破3000亿元 [1]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价格单日上涨2.52%创上市新高 成交额达8.25亿元创历史纪录 单日获资金增持2.3亿份 近四日累计吸金超2.5亿元 [1] - 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年内累计上涨52.49% 显著超越科创AI指数(34.09%)和CS人工智指数(31.81%) [4][5] 行业驱动因素 - 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持续扩大 OpenAI计划投入数万亿美元开发AI基础设施 北美云服务商2025年第二季度资本支出持续扩张 国内互联网企业同步加码AI基建 [3] - 算力行业形成"算力基建投入→应用变现→垂类扩张→再投资"的闭环逻辑 同时"算力优势→AI应用优势→市场优势"链条推动巨头算力军备竞赛 [3] - 海内外CSP巨头资本开支明显向AI算力倾斜 带动光通信 液冷等算力基础设施需求增长 [3] 产品特征 - 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为全市场首只跟踪创业板人工智能指数的ETF 规模超24亿元 近1个月日均成交额超2.5亿元 在同类6只ETF中流动性居首 [6][7] - 该ETF约70%仓位布局算力板块 30%布局AI应用 其中光模块龙头(新易盛 中际旭创 天孚通信)合计权重超41% [1][6]
帮主郑重:中报季擒牛术!3步锁定真正翻倍的真成长股
搜狐财经· 2025-08-19 11:40
业绩增长类型分析 - 真增长表现为订单激增、产能利用率高(如骄成超声合同负债涨3倍、产能利用率达95%)[3] - 伪增长依赖非经营性收入(如华银电力扣非后实际增长仅15%)[3] - 技术突破或毛利率提升是可持续增长的标志[3] 真牛股筛选方法论 - 三阶筛选法:第一步剔除非经常性收入占比高的企业(要求扣非净利润增速超50%且快于营收增速)[4] - 第二步挖掘市场预期差(如实际增速超券商预测40个百分点或PEG低于0.8)[4] - 第三步锁定高景气赛道(AI算力赛道合同负债增长100%以上,高端制造产能利用率超90%)[4] 投资实战策略 - 黄金坑首跳战法适用于首次业绩跳空高开且成交量放大3倍的标的(如钧达股份)[5] - 季报学霸接力战法要求连续两季度超预期且跳空幅度小于5%(如渝开发)[5] - 风口埋伏战法需结合行业景气度与技术面(如和而泰在50日线缩量回调时布局)[5] 风险规避要点 - 警惕低基数效应(如上年亏损致本年虚高增长)[5] - 产能扩张伴随毛利率下滑(光伏组件毛利率从25%降至18%)[5] - 政策依赖性增长不可持续(新能源车补贴退坡风险)[5] 交易纪律 - 止盈信号包括市盈率超行业均值20%或量价背离[6] - 止损触发条件为跳空缺口回补或业绩证伪[6] - 核心投资三角模型:超预期、低估值、高景气[6]
申万宏源ETF实盘大赛双周达人奖榜单(2025.7.30-8.12)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08-19 10:23
市场回顾 - 7月下半月市场继续走强,政治局会议强调"宏观政策持续发力",新质生产力催化市场风险偏好,但7月制造业PMI回落至49.3%,经济复苏动能偏弱 [2] - 行业分化显著,AI算力及医药生物领涨,钢铁、煤炭等顺周期板块受大宗商品价格拖累回调 [2] - 资金面呈现"宽基ETF净流出、港股及科技主题ETF吸金"特征 [2] - 建议投资者采取"核心+卫星"策略,攻守兼备,进攻端关注AI算力和半导体板块 [2] - 防守端关注高股息+低波动资产 [3] 投资顾问信息 - 王雷为湖南分公司副总经理,证券投资顾问登记编号S1180614060014,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中南大学硕士,14年证券从业经验,超10年投顾咨询经验 [3] - 2024年第七届新财富最佳投资顾问评选ETF组全国榜第194名 [3] 双周达人成绩 - 双周达人冠军"我是一只鱼"双周成绩为+10.86% [3] - 亚军和季军双周成绩分别为+9.23%和+8.53% [3] - 排名4-8位的双周成绩在+7.32%至+8.24%之间 [4] - 排名9-13位的双周成绩在+6.85%至+7.22%之间 [4] - 排名15-18位的双周成绩在+6.33%至+6.53%之间 [5] 大赛信息 - 大赛持续报名中,支持开通普通A股账户或场内基金账户的投资者报名 [5] - 大赛以赛促学,玩转ETF投资 [5]
从算力到应用:港股“科技七巨头”如何接棒AI浪潮第三阶段?
搜狐财经· 2025-08-18 19:46
当前港股科技板块的估值吸引力显著,核心逻辑可从以下多维度分析: 一、 横向对比:显著低估 1. 全球估值洼地 1. 盈利改善预期 1. 资金面支撑 结论:战略性配置窗口已至 港股科技板块兼具 低估值、高成长、政策催化 三重优势,是中长期资金布局的理想选择。建议关注: 恒生科技指数动态市盈率约25.8倍(2025年8月数据),较纳斯达克100指数折让约20%,中美科技龙头估值差达10-20倍(如腾讯、阿里动态 PE不足20倍,远低于美股同类企业)。 恒生指数整体PE为10.2倍,低于标普500(22.3倍)和日经225(18.6倍),科技板块的估值优势更为突出。 1. 与A股对比 港股科技股因稀缺性(如腾讯、美团等未在A股上市)和流动性差异,估值普遍低于A股同类型企业,存在跨市场套利空间。 二、 纵向历史:处于低位区间 恒生科技指数PE当前处于近五年分位数的8%,显著低于历史中位数,尤其是互联网板块(如电商、游戏)经历2023-2024年调整后,估值泡 沫已充分消化。 部分龙头股如阿里巴巴、百度等因AI业务转型,估值中枢正从"消费股"向"科技成长股"切换,但股价尚未充分反映技术升级潜力。 三、 驱动因素:修复与 ...
指数创新高后牛市开启?A股后市如何布局?机构这样看
第一财经· 2025-08-18 17:02
市场表现与数据 - 沪指站上3700点 盘中突破3731.69点 刷新近十年新高[1] - 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突破2024年10月8日高点[1] - 北证50大涨6.79% 创历史新高[1]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2.76万亿元 创年内新高[1] - A股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1] - 两融余额自2015年以来重返2万亿元大关[2] 行情驱动因素 - 政策托底下新动能持续显现 带动市场信心活化和增量资金入市[2] - 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带动赚钱效应扩散 资金面流入成为行情重要推动力[2] - 结构性景气是市场主要推力[2] - 制度变化因素在中国市场起决定性作用 特别是"提高投资者回报"的资本市场制度改革[3] - 外部条件无显著利空 关税博弈及地缘冲突出现部分缓和[3] - 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3] 行情特征与趋势判断 - 本轮慢牛行情始于6月23日 具有四个特征:结构性景气推动、内外部不确定性限制资金快速涌入、做多方向明确但节奏稳健、上半周强于下半周[2] - 市场呈现进三退二特点 情绪指标显示局部过热但尚未达到显著全面过热[3] - 支撑市场上涨的三个核心逻辑未变化:政策底线思维、新动能亮点涌现、增量资金入市[2] - 后续行情可能演化为两种路径:回调整固延续慢牛格局或加速赶顶导致大幅回调[3] 投资布局方向 - 科技成长板块:AI算力、机器人、创新药[4] - 金融板块:券商、保险[4] - 周期行业产能出清带来的红利资产[4] - 强者恒强的高弹性成长科技:AI、算力、机器人、军工[4] - 景气硬支撑或业绩超预期领域:稀土永磁、贵金属、工程机械、摩托车、农化制品[4] - 政策提振下的服务消费和房地产估值修复机会[4] - 反内卷概念:中长期视角下供需格局改善与行业盈利修复[4][5] - 安全边际较高的资产调整后配置机会[4][5] - 政策提振下的大消费板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