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资管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卖房卖车,这家券商集中处置逾70项资产,发生了什么?
证券时报· 2025-09-14 16:06
西南证券资产处置背景 - 西南证券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逾70个资产转让项目 包括房产、车位和车辆 转让底价合计487.82万元[1][3][5] - 这些资产为金债资管产品项下两个违约债券在诉讼执行阶段的抵债资产 实际所有人为西南证券发行的资管产品 非公司自有产权[1] - 由于房地产市场遇冷 法院公开拍卖和违约公司自有销售均未能将该批房产变现 公司作为产品管理人为挽回客户损失接受以物抵债[1] 资产转让详情 - 68个车位位于正源橡园 每个转让底价2.1万元 仅限小区业主凭房屋产权证受让 每个产权证限购一个[3] - 2处房产分别位于安徽亳州外经钻石广场(面积122.66平方米 转让底价104.26万元)和辽宁大连城润万家(面积666.15平方米 转让底价233.15万元)[3] - 3辆奥迪牌小轿车分别挂牌于北京(2.65万元)、上海(2.36万元)和深圳(2.6万元) 挂牌时间为9月10日至17日 其余项目挂牌至9月25日[4][5] 债券违约纠纷溯源 - 资产所涉楼盘开发商控股股东均曾因债券违约被西南证券起诉 包括重庆润丰源投资有限公司和大连海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均隶属正源地产[7] - 2019年正源地产债务危机爆发 西南证券5只资管产品"踩雷"其公司债 2022年一审判决正源地产支付债券本金和利息总计约5.46亿元及相关逾期利息、违约金[8] - 西南证券对重庆润丰源、大连海汇等4家公司相关抵押物享有抵押权 可优先受偿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价款[8] 诉讼执行进展 - 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 西南证券累计收回现金约4978.51万元 通过以物抵债方式回收债权500.09万元 共回收5478.6万元[8] - 安徽亳州资产涉及安徽外经建设集团债券违约 西南证券两个资管产品"踩雷" 2020年法院判决支付回售本金2亿元、利息1160万元及违约金[9] - 安徽外经建设集团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西南证券2025年1月通过以物抵债回收债权187.52万元[9] 券商行业资产处置动态 - 多家券商采取出售、出租等方式处置存量房产以优化资产结构和提升运营效率[11] - 红塔证券拟挂牌转让6处房屋(建筑面积14197.57平方米) 预计实现处置收入2.63亿元 测算利润总额可能达1.87亿元[11] - 华西证券处置河北涿州房产并将总部办公楼B区挂牌招租 与成都富润合作租赁期限12年 租金合计3.59亿元[11]
卖房卖车!这家券商集中处置逾70项资产,发生了什么?
券商中国· 2025-09-14 15:06
西南证券资产处置背景 - 西南证券在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集中挂牌逾70个资产转让项目 包括68个车位 2处房产和3辆奥迪轿车 转让底价合计487.82万元[2][3][4] - 资产来源为金债资管产品项下两个违约债券在诉讼执行阶段的抵债资产 实际所有人为资管产品而非公司自有产权[2] - 因房地产市场遇冷导致法院拍卖和违约方自有销售均未能变现 公司作为管理人接受以物抵债以挽回客户损失[2] 资产挂牌详情 - 68个车位位于正源橡园 每个转让底价2.1万元 仅限小区业主凭产权证购买且每证限购一个[3][4] - 安徽亳州外经钻石广场122.66平方米房产转让底价104.26万元 辽宁大连城润万家666.15平方米房产转让底价233.15万元[3][4] - 3辆奥迪轿车分别挂牌2.65万元(京牌)、2.36万元(沪牌)、2.6万元(粤牌) 挂牌期5天(9月10-17日)其余资产挂牌期13天(9月12-25日)[3][4] 资产处置法律渊源 - 资产涉及楼盘开发商控股股东均曾因债券违约被西南证券起诉 包括重庆润丰源(正源橡园开发商)和大连海汇(城润万家开发商)均为正源地产子公司[5] - 2019年正源地产债务危机爆发 西南证券5只资管产品踩雷其公司债 2021年提起诉讼后2022年一审判决获支持本金利息约5.46亿元及优先受偿权[6] - 安徽亳州资产涉及安徽外经建设集团债券违约 西南证券两资管产品踩雷 2020年诉讼胜诉获判2亿元本金及1160万元利息 2025年1月通过破产重整以物抵债回收187.52万元[7] 债务追偿进展 - 截至2025年半年报 西南证券在正源地产案件执行阶段累计收回现金4978.51万元 以物抵债回收500.09万元 合计5478.6万元[7] - 安徽外经建设集团案件通过破产重整以物抵债方式回收债权187.52万元[7] 券商行业资产处置趋势 - 多家券商2025年采取出售出租等方式优化资产结构 红塔证券挂牌6处房产合计14197.57平方米 预计处置收入2.63亿元 利润总额1.87亿元[8] - 华西证券处置河北涿州房产并将总部办公楼B区招租 与成都富润签订12年租约 租金总额3.59亿元 预计带来长期稳定租金收入[8] - 方正证券2月通过子公司出售郑州裕达国际贸易中心101处房屋及会议中心[8]
违规投资债券!江苏4家农商行被开罚单
搜狐财经· 2025-09-11 14:49
作者|深水财经社 倪大九 和普通投资者一样,银行"花不出去的钱"也会进行一些理财投资,比如买债券或者一些资管产品。 但是,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保证资金安全最为重要。因此监管机构通常会根据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水平、专业人才储备等因素,设定其可以投资 的资产类别和风险等级。 例如,一些中小农商行被限制投资信用评级较低(如AA级及以下)的债券,但如果他们为了追求更高收益而违规投资了这类债券,就构成了"超资质投 资"。 一直以来,监管机构也是对这类行为的高度关注。但最近,不少银行却因超资质投资受到了处罚。 据统计,在江苏金融监管局官网行政处罚信息中,2025年已有四家农商行因超资质投资资管产品或债券而领到罚单。 近日,江苏金融监管局官网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溧水农商行因"超资质投资资管产品和债券"的违法行为,被江苏金融监管局罚款40万元。 3月19日,江苏仪征农商行因"对已核销贷款追偿不到位、超资质投资债券"的违法行为,被扬州金融监管分局罚款80万元。 4月10日,江苏太仓农商行因"理财投资与自营投资风险未完全分离、超资质投资资管产品"的违法行为,被苏州金融监管分局罚款70万元。 那么,为何"超资质投资"沦 ...
广州金控集团董事长徐秀彬:打好跨境金融“五张牌” 助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搜狐财经· 2025-09-04 09:42
跨境金融战略方向 - 广州金控集团将拓展跨境金融作为"十五五"时期创新破局方向 致力于打造支撑广州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核心骨干力量 [2] - 以"南沙金融30条"及系列配套政策出台为契机 充分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打造全球要素资源强磁场 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市场服务等各类要素到大湾区集聚 [2] 科技创投领域布局 - 依托4个股权投资平台组成的基金群累计撬动社会资本为1000多个科技创新项目提供550亿元资金 [3] - 获批QFLP/QDLP双试点资质 落地全国首单成功交割的18只9.7亿元券商私募子QDLP基金 [3] - 推动通过QFLP基金 美元与人民币平行基金以及大赛机制引入境外资本支持境内科创企业发展和优质项目到广州孵化转化 [3] 资本市场跨境联通 - 依托广金香港支持境内企业对接香港资本市场 广金招商联合3家资本招商主体创新资本招商+产业培育模式 累计招引96个项目落地广州 [4] - 积极引导境内企业和港澳科技项目到广州建立H+A上市根据地 助力广州打造跨境上市服务金字招牌 [4] 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 万联资管自2022年11月获批成立以来累计发行资管产品632只 在管资产规模超300亿元 [4] - 依托万联资管为大湾区居民提供一站式全谱系多币种的跨境理财与资管解决方案 [4] 特色金融创新实践 - 累计主承销绿色债券超65亿元 创下多项全国首单纪录 [5] - 以期货经纪和期现业务为抓手累计完成广期所工业硅碳酸锂多晶硅交易金额403亿元 [5] - 依托股权+债权工具累计为100多家绿色领域企业提供超320亿元资金支持 [5] 数字金融跨境应用 - 发起成立广州市南沙区跨境信用促进会和粤港澳跨境信用服务联盟并担任会长单位 [6] - 推动建立粤港澳三地互认的信用标识并于2024年1月被纳入湾区标准清单 [6] - 以湾区标准为基础探索更多跨境信用服务可行路径 推动信用信息和征信产品互认流通和应用 [6] 政策建议资源配置 - 建议构建省市区一盘棋合力招引海外主权基金 由国有投资平台牵头组建QFLP合作基金 [8] - 推动有基建类和产业类资源赋能能力的龙头国企上市公司等共同参与QFLP基金组建 [8] 政策建议机构建设 - 支持市属证券公司提升资本实力 做大资管子公司规模 争取公募基金牌照 [9] - 申请跨境理财通试点券商和公募基金投顾资质 布局国际化业务并融入港澳资本市场 [9] - 招引跨国证券公司私募基金财富管理机构家族办公室等到南沙发展形成集聚效应 [9] 政策建议规则衔接 - 建立大湾区数据与信用协同立法机制 促进跨境数据标准规则统一与机制衔接 [9] - 在南沙试点数据流通沙盒监管区 开展跨境信用画像探索基于隐私计算的联合建模和监管链上链等创新 [9]
“净额法”确收冲击大,4家A股期货公司半年营收减少176亿
第一财经· 2025-09-01 20:13
行业整体表现 - 四家A股期货公司上半年营收普遍缩水,行业净利润呈现"两升两降"格局,营收同比合计减收176亿元 [1][3] - 行业盈利分化明显,瑞达期货净利润同比增长66%,南华期货微增0.37%,弘业期货由盈转亏,永安期货净利润近乎腰斩 [1] - 受行业执行"净额法"确认收入、利率下行及市场波动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 [1] 永安期货业绩表现 - 营收55.565亿元同比下降54.12%,归母净利润1.7015亿元同比下降44.6% [2][4] - 连续三年营收下降,2022-2024年报告期内营收同比分别下降8%、31.5%、8.76% [4] - 营收下降主因行业统一执行《大宗商品风险管理业务管理规则》采用净额法确认收入 [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38亿元,其中经纪业务贡献2.07亿元同比上涨4.24% [5] 弘业期货业绩表现 - 营收3.2253亿元同比下降68.64%,归母净利润亏损0.0361亿元(去年同期盈利0.13亿元) [2][5] - 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0.74亿元同比下跌18.08% [5] - A股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21.15万元、1238.19万元、779.15万元,2022年同比下滑84.56%,2023年同比下滑37.07% [5] 瑞达期货业绩表现 - 营收10.4665亿元同比增长4.49%,归母净利润2.2781亿元同比增长66.5% [2][6] - 资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223.83%,主因资管产品规模扩大和投资产品收益率提高 [6] 南华期货业绩表现 - 营收11.0065亿元同比下降58.27%,净利润2.01亿元微幅增长 [2][7] - 通过177.7亿港元的境外客户权益和欧洲洲际交易所清算牌照发展国际化业务 [6] 行业转型趋势 - 行业正从传统经纪向多元盈利模式转型,资管、境外清算、产业链服务成为新胜负手 [1] - 期货公司需摒弃依赖手续费率的竞争方式,通过创新业务和国际化布局维持增长 [5][7] - 全国期货市场2025年1-6月累计成交量40.76亿手同比增长17.82%,累计成交额339.73万亿元同比增长20.68% [7]
存款搬家如何演绎
2025-08-27 23:1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研究聚焦于中国资本市场及宏观经济 涉及银行业 证券业 资管行业以及有色金属 化工 养殖 新能源 汽车 快递 石油石化等反内卷政策受益行业[1][4] * **公司**:未提及具体上市公司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市场调整性质**:当前股市调整是牛市中的健康调整 上证指数突破3700点后需确认新箱体 该点位构成强支撑 国内外环境未见显著风险 中美新一轮谈判及元首访华预期构成市场支撑[1][2] * **流动性环境与策略**:宏观和市场流动性宽松有所回摆 美联储预防式降息交易需修正 两融融资买入占比亦需回摆 投资策略应从成长风格向价值风格切换[1][3] * **存款搬家本质**:存款搬家是货币持有人结构的调整 当M2同比增速高于居民存款同比增速时发生 常见于低利率环境 资金流向股市和资管产品[1][5] * **历史案例驱动因素**:中国历史上几次存款搬家均由特定事件驱动 2007年因股改落地及人民币升值预期 2009年因财政刺激及低利率环境 2014-2015年因货币宽松及存款利率下行 2021年因资管新规落地结束刚兑及压降结构性存款 2023-2024年因一年期利率跌破1%[5][6][7] * **国际经验借鉴**:美国经验表明 股市上涨 利率下行及401K计划普及促使资金从储蓄转向资本市场 对当前中国低利率环境下的资金流向具有借鉴意义[1][7] * **资金流向路径与影响**:居民存款占金融资产比例下降时 资金流入股市速度加快 美国的三轮存款搬家均对股市流动性产生积极影响 对应时期标普500指数均上涨[3][8] * **日本案例特点**:日本因风险偏好低 居民现金及存款占金融资产比例长期保持在50%左右 存款搬家行为温和 仅与股市明显上涨行情密切相关[9] * **中国超额储蓄潜力**:中国自2018年起积累了约33.57万亿元超额储蓄 若其中5%流入金融产品 潜力接近2万亿元 资金可能先进入理财产品 再逐步流入低风险资管产品 最终进入权益类产品[10] * **本轮牛市前景**:因存在大量超额储蓄 有较大资金搬家潜力 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潜在支持 预示本轮牛市有更高更远的发展空间[11][12] 其他重要内容 * **行业关注点**:建议关注金九银十经济旺季预期及反内卷政策推动下的涨价相关行业[1][3] * **资金搬家进程**:当前理财产品增速提升表明存款搬家过程处于初期阶段[10]
今日视点:财富管理行业提质升级有三大意义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1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 过去5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增速约8%,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 [1] - 截至2024年末,涵盖保险资管、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信托机构、券商资管、私募基金等赛道的资管规模超15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支持外资机构在理财投资、资产配置、保险规划等领域加大布局,促进财富管理行业提质升级 [1] 财富管理行业提质升级的积极意义 满足居民财富需求 - 在低利率市场背景下,居民对财富保值增值需求日益迫切,行业需提升专业投研能力、风险定价能力和资产配置效率 [2] - 通过提供多元且收益率更具竞争力的资管产品,化解居民"收益率焦虑",实现财富稳健增长 [2] - 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是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抓手,能增强消费信心和能力,为扩大内需注入动力 [2] 促进资本市场发展 - 高质量、长周期的财富管理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压舱石",但当前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仍远远不够 [3] - 行业提质升级将更注重产品长期性和基于基本面研究的价值投资,有利于引入并沉淀更多长期资本 [3] - 改善投资者结构,平抑市场短期非理性波动,更契合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长周期项目的融资需求 [3] 助力经济转型升级 - 通过科学合理的产品设计,推动资金精准高效投向更具价值、更有增长潜力的领域 [4] - 在经济加速转型背景下,加快构建更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对推动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4] - 行业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释放服务实体、普惠万家的潜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动力 [4] 行业提质升级的实施路径 - 是一项系统工程,需遵循循序渐进规律,机构核心能力锤炼和整体绩效提升需时间积累 [4] - 投资者教育、适当性管理体系的完善需经历长期过程 [4] - 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与投资者三方需形成合力,久久为功 [4]
恢复征收国债、地方债、金融债增值税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 毕马威中国税务快讯
搜狐财经· 2025-08-08 10:54
2025年7月31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2025年第4号公告《财政部等部门关于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以下简称"4号文"),规定 自2025年8月8日起,对在该日期之后(含当日)新发行的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 此次税收政策调整对于金融机构的影响较大,涉及投资端以及资产管理端等多个业务条线,业内需引起重视。毕马威以下从政策核心要点、影响以及应对 建议等多个维度分享我们的专业解读和分析,以期对行业有所助益。 金融债券的范围 对于恢复征税的债券范围,4号文正列举了三大类,即国债,地方债和金融债。前两类范围明晰,对于金融债券4号文给出了明确定义,规定其指"依法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法人在全国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发行的、按约定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4号文的上述定义沿用了财税〔2016〕70 号《关于金融机构同业往来等增值税政策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70号文")对于金融债券的定义。 基于上述金融债券的定义,针对市场上不同投资品种,金融机构需一一对照评估哪些投资产品需应税,哪些投资产品仍可继续享受免税。甚至在一些情况 下,金融机构需结合某一投资品种的特 ...
债券利息收入恢复征税 对投资大户险资影响不大
搜狐财经· 2025-08-05 01:25
债券投资占比及结构 - 截至一季度末保险资金规模近35万亿元 其中债券投资余额接近17万亿元 占比达48.6% [1][2] - 国债和金融债是保险公司债券投资的重点方向 [1][2] 税收调整影响测算 - 新增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率从0升至6%(自营)或3%(资管产品) 导致票息收益下降9.6BP(10年期国债为例) [2] - 对净投资收益率拖累约2BP-3BP 对总投资收益率影响约3BP 占行业平均净投资收益率(3.64%)和总投资收益率(5.63%)比例较小 [1][2] - 华泰证券估计新增政府债和金融债收益率影响约12BP 每年净投资收益率影响约2BP [2] 盈利影响及对冲因素 - 中金测算短期对各家公司盈利负面影响不到1% 长期影响幅度仍有限 [3] - 新老券利差或扩大5BP-10BP 高票息新券可对冲大部分税收负面影响 [3] 配置策略变化 - 债券作为险资"压舱石"地位不变 因资产负债久期匹配需求 长久期债券仍是重点配置方向 [3] - 权益投资受偿付能力等因素制约 税收调整未显著改变险资配置偏好 [3] 委外投资趋势 - 资管产品(3%税率)相比自营(6%)更具税务优势 可能提升险资通过公募基金委外投资意愿 [4] - 委外选择核心仍取决于资管机构主动管理能力 需综合考量所得税和管理费率等因素 [4]
隔空掰手腕,资金信号转暖了吗?
虎嗅· 2025-08-04 22:21
关键资金数据 - 三大国内市场指数小幅回涨约0.5%,但沪深两市成交额仅勉强站上1.5万亿元,较前几日1.9万亿元峰值明显回落,且较上一交易日缩减约1000亿元 [2] - 融资融券余额出现近期首次下滑,表明个人投资者杠杆资金注入路径受阻,若次日数据继续回落则显示市场紧张情绪未结束 [2] 增量资金来源与市场博弈 - 7月底集中发行的公募基金及其他资管产品资金近期陆续建仓,形成新增量,但规模可能不及个人投资者资金流出的影响 [3] - 个人投资者在市场中的占比与活跃度更高,其交易数据及两融余额变动对当前市场走势更具主导性 [3] 市场整体态势 - 市场呈现"掰手腕"式拉锯战,增量资金与流出资金博弈,尚未出现扭转下行趋势的明确信号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