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锭
icon
搜索文档
万国黄金集团(03939.HK):11月5日南向资金增持11.2万股
搜狐财经· 2025-11-06 03:36
南向资金持股动态 - 11月5日南向资金增持万国黄金集团11.2万股 [1] - 近5个交易日中有1天出现减持,累计净减持2.4万股 [1] - 近20个交易日中有12天获得增持,累计净增持1148.4万股 [1] 近期持股变动详情 - 2025年11月5日持股总数为1.16亿股,增持11.20万股,变动幅度为0.10% [2] - 2025年11月4日持股总数为1.16亿股,增持27.60万股,变动幅度为0.24% [2] - 2025年11月3日持股总数为1.16亿股,增持89.00万股,变动幅度为0.77% [2] - 2025年10月31日持股总数为1.15亿股,减持164.80万股,变动幅度为-1.41% [2] - 2025年10月30日持股总数为1.17亿股,增持34.60万股,变动幅度为0.30% [2] 公司股权结构与业务概览 - 截至目前南向资金持有万国黄金集团1.16亿股,占公司已发行普通股的10.5% [1] - 公司主要从事采矿、矿石选矿及销售精矿产品和黄金产品业务 [2] - 公司通过宜丰项目分部和所罗门项目分部运营,产品包括铜精矿、铁精矿、锌精矿、金锭等 [2] - 公司在国内和国外市场开展业务 [2]
飞南资源(301500) - 2025年11月0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1-05 17:42
新项目投资与建设进展 - 赣州飞南工业废盐资源化利用项目已取得环评、能评、安评等批复,目前正在建设 [2] - 肇庆基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报废汽车拆解项目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2] - 广西飞南新能源材料项目(以高冰镍生产硫酸镍、电积镍)已取得土地证、环评批复,总建设期预计20个月,目前陆续开展建设工作 [2][5][7] 期货套期保值业务 - 公司开展期货套期保值业务不以投机为目的,主要是为了平衡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 [3][4][9] - 期货合约损益确认期间和现货实物损益确认期间可能存在不一致,导致期末期货浮亏已体现但现货未完全实现销售 [3][4][9] - 公司未对现货所有金属进行套保,而是结合各金属基本库存、采购时计价系数高低等因素确定套保规模 [3][4][9]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总收入达107.07亿元,同比增长17.15% [8] -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72%,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1.06% [8]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15亿元,较上年同期-8.12亿元有所收窄 [6] 业绩驱动因素与挑战 - 营收增长驱动因素:各基地保持平稳正常运行,前期投产项目创造增量收益,铜、锌、镍、锡、铟等金属产量较去年同期实现增长 [8] - 扣非净利润下滑原因:市场竞争、前期新建项目投产后折旧和摊销支出同比增加、公司规模扩大后人力成本相应增加等综合影响 [8][10][11] - 公司盈利主要来源于金属购销价差,业绩受金属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和成本增加等多重因素影响 [10][11] 新能源材料项目战略布局 - 广西飞南新能源材料项目是公司在多金属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将进一步延长资源化产品产业链 [4][5] - 公司目前已熟练掌握硫酸镍、电积镍的生产工艺,广西飞南金属资源化利用产线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4][5] - 新能源材料项目所需高冰镍可自产或外购,自产方式可增强业务协同效应,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 [5] 研发投入与技术升级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2.6%,主要投向"再生金属提纯技术升级" [8] - 公司注重技术研发创新和生产工艺优化,持续进行技术改造及创新,提高生产装备设备的生产效率 [8] 股价与市值管理 - 公司股价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生产经营一切正常 [3][10] - 公司高度重视以企业价值为核心的市值管理,聚焦主业经营,努力以更好的业绩回报投资者 [3][10] - 控股股东、实控人持有公司的股份合规限售中,不存在违规减持行为 [11]
万联晨会-20251105
万联证券· 2025-11-05 10:56
核心观点 - 市场回顾:2025年11月4日,A股市场缩量调整,上证指数跌0.41%至3960.19点,深证成指跌1.71%,创业板指跌1.96%,两市成交额约1.92万亿元人民币,超3400只个股下跌 [2][8] - 重要新闻:中俄两国领导人会晤,强调将深化在能源、农业、航空航天等传统领域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新业态的合作 [3][9];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表示将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深化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合作、加强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建设 [3][10] - 研报精选:纺织服饰行业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2.24%至3469.7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9.79%至195.97亿元 [11];黄金税收新政落地,首次将黄金区分为投资性用途与非投资性用途,并分类实施不同税收方案 [16][17] 市场表现 - 国内市场:主要股指普遍下跌,上证指数收于3960.19点(-0.41%),深证成指收于13175.22点(-1.71%),创业板指收于3134.09点(-1.96%) [5] - 国际市场: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跌,道指跌0.53%,标普500指数跌1.17%,纳指跌2.04%;恒生指数收跌0.79%至25952.4点 [2][5] - 行业板块:银行行业领涨,有色金属行业领跌;概念板块中海峡两岸、福建自贸区、冰雪产业概念涨幅居前 [2][8] 纺织服饰行业三季报综述 - 行业整体: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3469.77亿元(-2.24%),归母净利润195.97亿元(-9.79%),ROE为5.59%(-0.56pct),毛利率23.81%(+0.05pct),净利率5.82%(-0.46pct) [11] - 纺织制造板块:营收922.56亿元(-0.17%),归母净利润73.41亿元(-5.65%),毛利率18.77%(-0.93pct),净利率8.51%(-0.44pct) [12] - 服装家纺板块:营收1112.18亿元(-4.19%),归母净利润81.28亿元(-12.01%),毛利率45.57%(+1.75pct),净利率7.28%(-0.65pct) [14] - 饰品板块:营收1435.02亿元(-2.01%),归母净利润41.04亿元(-12.28%),毛利率10.20%(-0.09pct),净利率3.18%(-0.37pct) [14] - 投资建议:关注具备成本和规模优势的上游纺织制造企业、品牌力较强的服装家纺企业、以及品牌势能强且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突出的黄金珠宝龙头企业 [15] 黄金珠宝行业税收新政 - 政策内容:对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标准黄金免征增值税;首次区分投资性用途与非投资性用途黄金 [16][17] - 投资性用途:买入方销售或加工成投资性黄金产品需缴纳增值税,开具普通发票 [17] - 非投资性用途:会员单位购入用于非投资性用途的标准黄金免征增值税,但开具普通发票导致进项税额扣除率从13%降至6% [17] - 市场影响:提升黄金交易市场透明度,促使交易向场内集中;黄金饰品零售商税务成本增加,可能通过提价传导至消费者;提升银行积存金、黄金ETF等产品的吸引力 [18] - 投资建议:关注具有会员资格、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突出的黄金珠宝龙头企业 [19]
黄金税收新规影响几何?
河南日报· 2025-11-05 06:38
黄金市场概况与需求趋势 - 全球黄金总需求在2025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达到1313吨,创下季度需求量最高纪录 [2] - 同期全球黄金需求总金额同比飙升44%,创下146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 [2] - 金价波动频繁,市场对金市走向存在分歧 [2] 黄金税收新规核心内容 - 规定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的标准黄金,对卖出方免征增值税 [3] - 明确区分“投资性黄金”与“非投资性黄金”,金条、金锭、金币属于投资性黄金,在交易所购买可免征增值税 [3] - 金戒指、金项链、金耳环等饰品属于非投资性黄金,无论在哪里购买均需征收相应税款 [3] 新规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 提醒消费者普通黄金饰品是消费行为而非投资,价格上涨空间有限,投资应选择投资性黄金 [3] - 告诫黄金中间商不得以“投资性黄金”名义买入,加工后再以“非投资性黄金”名义卖出,此类行为将面临严厉处罚 [3] - 政策调整被视为对现有黄金市场政策的完善,有助于更好地区分黄金的商品和金融属性 [3] 新规的长期市场效应 - 政策调整预计将使黄金市场的消费及投资环境更为透明和健康 [3] - 新规旨在规范市场秩序,消除投机行为,长期有利于维护行业发展和各方利益 [4] - 尽管短期内可能引起市场波动,但长远看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4]
黄金珠宝行业快评:黄金税收新政落地,分类实施不同方案
万联证券· 2025-11-04 17:17
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黄金税收新政自2025年11月1日起实施,执行至2027年12月31日,对黄金交易进行分类管理并实施不同税收方案[1] - 新政有助于规范化黄金交易市场秩序,推动交易向场内集中,减少场外非法交易和投机行为,提升市场透明度[4] - 新政对黄金饰品产业链中下游商家造成税务成本上升,可能通过提价转嫁给消费者,影响终端销量,但将倒逼商家加强产品创新[4] - 中长期建议关注具有会员资格、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突出的黄金珠宝龙头企业[4] 税收政策主要内容 - 会员单位或客户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标准黄金,卖出方销售标准黄金时免征增值税;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2] - 新政首次将黄金区分为投资性用途与非投资性用途[3] - 投资性用途(如金条、金块、金锭、金片):买入方销售或加工成投资性黄金产品时缴纳增值税,开具普通发票(以往为缴纳增值税+开具增值税发票),旨在明确投资性黄金属性,避免其作为生产首饰原料抵扣税款[3] - 非投资性用途(工业用金、黄金饰品等):会员单位购入用于非投资性用途的标准黄金,交易所免征增值税,向买入方开具普通发票(以往为增值税即征即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新规不占用买入方资金成本,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扣除率从13%降低至6%[3] 政策影响分析 - 黄金饰品产业链中下游商家税务成本上升,进项税额扣除率从13%降低至6%,可能通过加价转嫁给终端消费者[3][4] - 由于税收带来的价格差异,非交易所实物黄金的投资吸引力下降,银行积存金、黄金ETF等产品吸引力提升[4] - 新政加速黄金交易向场内集中,行业透明度提升[4]
黄金新规出台,有商家金条都下架了,你手里的黄金会贬值吗?
搜狐财经· 2025-11-04 17:12
税收政策核心调整 - 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黄金税收新政并于11月1日正式实施 这是自2002年和2008年后最大调整 [1] - 新政首次将黄金交易按用途划分为"投资性"与"非投资性"两类 [5] - 投资性黄金指销售及加工生产含金量99.5%及以上的金条、金块、金锭、金片或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发行的法定金质货币 [5] - 非投资性黄金指用于投资性用途以外的情形 如黄金首饰加工和工业用金 [7] 市场即时反应 - 深圳水贝黄金市场在新规实施第一天一片寂静 不少金店选择暂停出货 批发商表示在等通知 [3] - 品牌金店足金首饰价格应声上涨 一夜之间涨价61元/克 达到1259元/克 [3] - 天猫和京东平台的品牌投资金条和银行投资金条几乎全面消失 [3] 行业成本与价格影响 - 黄金零售商原本能取得13%的即征即退 新政下只能取得6%的抵扣率 税务成本增加7% [7] - 增加的税务成本预计将直接转移给下游消费者 预计每克成本增加约60元 [7] - 通过交易所渠道购买的标准金条享受免税优惠 成本优势突出 [9] 行业格局与渠道变革 - 新规通过显著税收差异引导黄金交易向交易所集中 纳税人不通过交易所销售标准黄金需按现行增值税政策缴税 而通过交易所交易卖出标准黄金时免征增值税 [11] - 税负差距明显 预计将促使更多黄金交易从场外转向场内 [11] - 中期来看 行业洗牌将有利于知名珠宝首饰品牌 [11] - 市场渠道面临重构 通过交易所投资黄金延续增值税免征政策 而非交易所渠道需缴纳13%增值税 [18] 消费者与投资者行为变化 - 个人旧金饰交易基本不受影响 只有当个人频繁大规模销售被认定为"经营性销售"时才需按小规模纳税人3%的征收率缴纳增值税 [9] - 消费者购买黄金时会更关注是否通过交易所渠道交易 [9] - 短期内价格上涨可能抑制消费者对金饰的需求 [11] - 黄金饰品作为消费品 其零售价格中已包含13%增值税和5%消费税 实行价税合一支付 消费者不会明显感知税负 [16] - 未来个人手中持有的金条、金首饰 尤其是从非正规渠道购买的 变现难度可能会增加 [13]
家中黄金变现要亏?新规斩断非正规渠道,个人黄金必须"进场"了?
搜狐财经· 2025-11-04 16:10
近期,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布的黄金税收新规引发广泛关注,本文将对这份文件进行深度解读。 表面上看,这只是针对黄金供应链税率的常规调整,但若拨开表象深入分析,会发现这实则是国家布局未来二十年黄金市场格局的重要举措。 在这一布局中,银行、金店乃至普通民众手中的金条,都成为布局中的重要棋子。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规并非小修小补,其通过十三条规定,对2002年和 2008年的旧规则进行了精准修订。 那么,最关键的调整在哪里?又将对市场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新规明确,只有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这两个国家指定渠道交易的标准黄金 才能享受税收优惠。 原因很简单,个人无法提供合规的增值税发票,导致金店后续销售时无法抵扣进项税,这一损失自然转嫁到卖出价格上。新规精准剪断了非正规渠道的生存 空间,深层意图是将黄金交易引导回官方指定的渠道。 更进一步看,新规将黄金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投资性黄金,如金条、金锭;另一类是非投资性黄金,如首饰、工业用金。 若购买金条用于投资,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交易时,上游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个人或非会员单位转手卖出时,通常开具普通发票。若下家为非增值税一 般纳税人(如普通投资者),进项税抵扣需求 ...
金价闪崩真相曝光!财政部一夜取消20年税惠,中小商家已悄然离场
搜狐财经· 2025-11-04 14:08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财政部与国家税务局联合发布公告,取消长期存在的黄金增值税抵扣优惠,将黄金交易划分为投资性用途与非投资性用途两类,实行差异化管理 [1] - 新政于11月1日正式实施,导致现货黄金价格骤跌至3963美元/盎司,单日暴跌近40美元,击穿4000美元心理关口 [1] 税收政策具体划分 - 投资性用途黄金(如金条、金锭)在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但买方后续销售时仅能开具普通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 [3] - 非投资性用途黄金(如首饰、工业材料)的买方可按发票金额的6%计算进项税抵扣 [3] - 不通过交易所交易的黄金需按13%全额缴纳增值税 [6] 市场即时反应 - 政策公布后市场情绪迅速降温,港股老铺黄金盘中跌超8%,部分中小商家连夜下架投资金条产品 [3] - 黄金ETF的持仓数据显示近期持续涌入的买盘出现逆转迹象 [3] 对消费者成本的影响 - 投资性黄金的增值税无法转嫁抵扣,直接推高购金成本,购买100克标准金条可能使消费者多承担3%至5%的额外费用 [4] - 非投资性黄金(如首饰)因抵扣政策调整,企业税负可能降低,但品牌溢价与加工费仍是最终价格的决定因素 [4] 对行业结构的影响 - 政策精准打击“走票套利”的灰色操作,要求会员单位严格申报黄金用途,用途变更需在6个月内申请,违规者将面临3至6个月的开票限制 [3] - 中小商家缺乏渠道优势,难以低成本对接场内资源,利润空间被压缩,需转向高附加值产品或个性化定制服务(如古法金饰、IP联名款)以维持生存 [6] - 行业整合已现端倪,有实力的商家开始主动寻求与交易所会员单位合作,缺乏转型能力的传统金店可能被迫退出投资金条市场 [6] 投资渠道变化 - 场内外价差扩大,场外回收价可能压低,销售价则抬高,促使部分投资者转向黄金ETF、纸黄金等非实物投资渠道 [6] - 黄金ETF与纸黄金成为替代选项,这些金融产品不受实物黄金税收政策影响,交易便捷,近期黄金ETF持仓量波动加剧,部分资金从实物黄金流向证券化产品 [9] - 通过银行柜台购买的实物金条价格已含增值税,若未来转让需按“财产转让所得”缴纳20%个人所得税 [9] 政策宏观背景与意图 - 政策调整与全球黄金市场格局变化相关,2025年上半年全球央行净增持黄金达415吨创历史新高,中国通过税收杠杆将黄金交易引导至境内交易所,构建独立于美元体系的内部定价机制 [7] - 政策执行期至2027年底,与国内经济周期调整步调一致,在内需疲软背景下规范市场抑制短期投机,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 [9] - 对比美国黄金市场(投资性黄金被归类为收藏品,长期资本利得税率高达28%),中国新政税负整体低于国际主要市场 [9] 长期展望与争议 - 对于长期投资者,黄金的避险属性并未因政策调整而削弱,地缘政治冲突、全球央行购金潮等基本面因素依然存在,有分析师预测金价可能在未来一年逼近5000美元/盎司 [11] - 争议焦点在于税收新政究竟是为遏制投机,还是为集中定价权,以及普通投资者应继续拥抱实物黄金还是转向证券化产品 [11]
国金证券:黄金增值税管理变动 关注具备定价能力的头部品牌
智通财经网· 2025-11-04 11:50
风险提示 品牌新品推出不及预期,金价大幅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金销售企业,免税套利消失或推动需求向头部集中 以会员身份向上海黄金交易所采购投资金的企业,"即征即退"并开专票,后续销售环节只能向购买者开 具普通发票,无法抵扣进项税。而非场内投资性黄金需求受税率上升影响预计大幅下降,利好消费者的 投资金需求流向具有上海黄金交易所会员资格的头部企业,如菜百股份、中国黄金、老凤祥等。 非投资金饰品销售企业,短期利润承压,中长期利好具备定价能力的行业头部企业 非投资性用途的黄金税收政策从"增值税即征即退+开设增值税专票"变为"增值税免税+开设普票+6%计 算抵扣",一方面减少了资金占用压力,企业无需先纳税再退税;但另一方面,非会员的金饰品牌拥有较 大比例的原材料向具备会员资格的供应商采购,其计算抵扣的进项税额扣除率从13%变为6%,企业实 际缴纳的增值税额会相应增加,短期内或使企业利润端承压。长期来看,中小企业出清后,需求集中有 望带动头部销量提升,叠加税收成本逐渐向价格端转移消化,中长期利好具备定价能力的行业头部企 业。年用金量需求较大的首饰企业,以前进项税核算混乱,常出现"多缴税、退不了"的情况,现在按 6 ...
黄金税收新政实施 买金成本会变吗
北京商报· 2025-11-02 23:59
政策核心内容 - 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发布黄金税收新政,实施期为2025年1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 [1] - 新政聚焦于交易所场内交易的增值税优惠与实物交割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1] - 会员单位或客户通过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卖出标准黄金可享受免征增值税优惠 [3] 实物交割环节税收规则 - 实物交割环节按“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和“发生实物交割出库”进行区分管理 [3] - 未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 [3] - 发生实物交割出库的,会员单位按购入标准黄金的用途适用不同税收政策 [3] - 购入用于投资性用途的,交易所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同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 [3] - 购入用于非投资性用途的,交易所免征增值税,买入方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可按发票金额和6%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 [3] 投资与非投资性用途界定 - 投资性用途包括直接销售,以及加工生产含金量99.5%及以上的金条、金块、金锭、金片或央行批准发行的法定金质货币 [4] - 非投资性用途指投资性用途以外的情形 [4] - 新政设立用途转换机制,允许会员单位在交割后6个月内申请一次用途变更 [4] - 对未申报用途变更或违规开票的会员单位,将实施3至6个月的开票限制 [4] 市场影响分析 - 分析认为新政将强化场内交易吸引力,推动黄金交易向规范化、集中化方向发展 [1][5] - 通过税收杠杆引导黄金资源在投资与消费领域的合理配置 [1][5] - 可能促使部分场外交易转入场内,提升市场透明度和监管效能 [1][5] - 对投资性用途的黄金销售实施专用发票开具限制,以降低流通环节中的投机空间 [6] 对市场参与者的影响 - 新政涉及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会员单位及客户、机构投资者、普通消费者及黄金产业链中下游商家 [6] - 普通消费者购买投资型金条时会更关注交易所渠道交易,因其享受免税优惠,成本优势突出 [6] - 购买金饰等消费型黄金时,消费者需权衡渠道、品牌与价格的综合因素 [6] - 纸黄金、黄金ETF等账户黄金产品税收政策相对稳定,但场内黄金产品的成本优势可能分流部分资金 [6] 对中小商家的挑战与行业趋势 - 中小黄金商家面临成本压力、渠道劣势和合规压力等多重挑战 [7][9] - 部分缺乏渠道和资金优势的小商家可能退出投资金条市场,转向消费型金饰、个性化定制等差异化领域 [9] - 行业将出现整合趋势,有实力的商家会主动对接交易所资源或与大型机构合作 [9] - 传统金店需强化设计、工艺、服务等非价格竞争要素,商业模式面临转型 [9] - 消费型与投资型黄金的税负分化将产生“价格信号”效应,推动市场向“投资专业化、消费品质化”双轨发展 [9] 黄金市场背景 - 黄金价格持续走高,年内接连突破3000美元/盎司和4000美元/盎司历史纪录 [5] - 在触及4381美元/盎司的历史高点后,近期金价出现震荡回头走势 [5] - 截至10月31日收盘,伦敦现货黄金价格达4002.69美元/盎司,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黄金(Au99.99)价格达921.5元/克,年内分别上涨超52%和49%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