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

搜索文档
券商分析师数量已突破6000大关 创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 2025-09-22 07:1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券商分析师数量达6162人创历史新高 较年初新增超400人[1] - 近两年行业快速扩张 2018年突破3000人 2022年跨越4000人 2024年突破5000人[1] - 3家券商分析师超300人 中金公司344人排名第一 国泰海通证券303人第二 中信证券突破300人[2] - 兴业证券195人排名第四 申银万国189人排名第五[3] 人才结构特征 - 大型研究所以内生培养为主 中小机构倚重外部引进[1] - 头部券商如中信证券新增62人中59人为内部培养 仅3人来自外部[4] - 中小券商通过外部引进实现扩张 国金证券新增56人中超30人来自其他券商 包括民生证券12人团队和国投证券10人团队[4] - 东方财富证券新增34人中26人来自外部 包括中信建投前首席策略官[5] - 方正证券引入逾20名分析师 华源证券外部吸纳逾20人 财通证券吸引24名外部分析师包括天风证券6人[5][6] 行业收入变化 - 上半年分仓佣金收入44.58亿元同比下滑超30%[7] - 前十券商中中信建投收入下滑53.70% 国泰海通下滑41.94% 广发证券下滑35.34% 中信证券下滑33.52% 长江证券下滑30.16%[7] 业务转型方向 - 行业需寻求非佣金类新业务增长点 实现收入结构多元化[1] - 多家券商加大非公募客户开拓 加强产业研究 发展国际业务与金融科技[7] - 中泰证券推动"五个并重"转型 长江证券拓展境外客户 东北证券探索新服务模式[7] 人才流动趋势 - 头部券商扩招步伐放缓 中金公司今年以来减少3人 中信建投今年仅增6人远低于2024年42人增量[8] - 资深分析师流向买方机构、上市公司、教育培训行业及公务员领域[8]
光模块成“翻倍基”重要推手有基金经理“下车”后又“上车”
证券时报· 2025-09-22 07:10
行业表现与基金业绩 - 下半年以来科技板块加速上升 诞生两只"翻倍基" 多只产品涨幅超九成 [1] - 光模块龙头新易盛 中际旭创和天孚通信持续上攻 为基金净值贡献显著 [1] - 胜宏科技年内涨超6倍 英维克下半年翻倍 出现在多只绩优基金重仓名单中 [1] CPO板块个股表现 - 7月1日至今两个多月 新易盛涨幅175% 中际旭创涨幅189% 天孚通信涨幅136% [2] - 公募基金二季度重点加仓光模块/光器件板块 新易盛和中际旭创位列持仓增加前十 [2] - 长安鑫瑞科技先锋6个月定开涨幅101.49% 永赢科技智选涨幅101.13% 另有9只产品涨幅超90% [2] 行业驱动因素 - 光模块行业业绩突出 头部企业净利润同比增幅显著 [3] - 技术升级确定性与业绩兑现阶段性验证构成核心驱动力 [3] - 产能向中国转移 国内厂商依托劳动力成本优势取得国际份额突破 [3] - CPO预计2025-2026年进入验证和初步量产阶段 2027-2028年规模化量产 2029年后全面渗透 [3] 基金经理操作策略 - 部分基金经理坚守CPO板块 中航机遇领航基金年内涨幅显著 下半年涨超97% [4] - 财通基金金梓才一季度减持"易中天" 二季度重新大幅调仓买回 多只产品下半年涨幅超九成 [4][5] - 海外科技巨头AI模型研发及资本开支持续加码 算力总需求增长趋势明确 [5] - 永赢基金胡泽一季度持仓与算力股交集较少 二季度迅速转向"易中天"及胜宏科技等标的 [5] 行业估值与前景 - 翻倍基金重仓股市盈率处于历史高位 短期回调风险需关注 [6] - 行业轮动频繁 赛道调整期可能加剧业绩波动 [6] - 规模扩张后配置难度增加 重仓股调整空间受限 [6] - 龙头公司明年PE约15-16倍 对应行业增速40%-50% 估值仍有空间 [6] - 最猛烈主升浪阶段或已结束 行情可能转入横盘震荡 [6] - 未来几年行业复合增长率维持高位 头部企业业绩兑现能力强 [7] - 机构持仓逻辑从高风险偏好转向价值成长主导 [7] - AI驱动的高景气周期将持续 光模块赛道处于长跑初期 [7]
000851,锁定面值退市,股价仅剩0.48元
证券时报· 2025-09-22 06:52
公司退市风险 - 公司股票因股价连续15个交易日低于1元面临面值退市风险 若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将被终止上市且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1] - 公司同时因涉嫌欺诈发行和财务造假可能触发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2020年非公开发行构成欺诈发行且2015-2023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 [2] - 截至2025年9月19日收盘价为0.48元/股 即便后续5个交易日连续涨停也无法重返1元面值 [5] 财务造假细节 - 2015-2023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203.65亿元 其中2019年虚增56.34亿元占比当期营收49.38%为最高 [3] - 同期累计虚增利润总额9,242.39万元 其中2020年虚增2,190.52万元占比当期利润总额64.88%为最高 [3] - 2020年非公开发行募资12.50亿元时引用了2018-2020年虚假财务数据 导致欺诈发行 [4] 公司背景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为大唐电信集团发起设立的高科技企业 2003年上市 主营数智化应用、信息服务和IT销售三大业务 [8] - 2025年9月17-19日连续三个交易日股价累计跌幅超12% 触发交易异常波动情形 [4]
A股公司董事长,突然被留置
证券时报· 2025-09-22 06:32
公司重大事项 - 公司实际控制人兼董事长郁发新被黄石市监察委员会实施留置措施 暂不能履行董事职责[1][2] - 公司控制权未发生变化 董事会运作正常 由董事张兵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2] - 公司未收到相关机关调查文件 未知悉留置调查进展及结论 称事项不会对正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2] 公司股权变动 - 郁发新一致行动人晨芯投资、臻雷投资、睿磊投资通过询价转让合计减持830.52万股 占总股本3.88%[4] - 减持价格为53.52元/股 权益变动后郁发新及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32.62%下降至28.74%[4]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为芯片设计企业 主营射频收发芯片及高速高精度ADC/DAC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微系统及模组[1][5] - 产品应用于数据链、电子对抗、无线通信终端等特种领域及移动通信系统、卫星互联网等民用领域[5] - 已建成终端射频前端芯片、相控阵T/R组件及微系统设计、高密度集成封装、测试和可靠性四大平台[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5亿元 同比增长73.64%[5] - 归母净利润6231.97万元 同比增长1006.99%[5][6] - 股价年内累计涨幅接近100% 最新市值149亿元[1] 经营进展与展望 - 在手订单和项目同比大幅增长 紧抓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发展机遇[6] - 部分产品从2024年小批量阶段转入持续批量交付阶段 客户反馈良好且列入优选目录[6] - 中航证券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51亿元、6.31亿元和8.50亿元[6] - 预计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0亿元、1.82亿元及2.54亿元[6] 管理层背景 - 郁发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博士 曾任职UT斯达康高级研发工程师 2017年5月起担任公司董事[3] - 张兵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硕士 曾任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高级工程师 2019年6月起担任公司董事[3]
十大券商一周策略:下一波的线索是什么?股市不会止步于此,外资继续流入
证券时报· 2025-09-22 06:19
华泰证券:资金面正反馈仍在持续 中信证券:下一波的线索 目前整体的行业选择框架依然是围绕资源+新质生产力+出海。资源股在供给受限以及全球地缘动荡的 预期推动下,从周期属性转向偏红利属性会带来估值体系重构,博弈美联储降息的资金退潮带来的波动 可以忽略。更大的中期线索还是中国制造业龙头的全球化,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提升,带 来超越本国经济基本面的市值增长,从而逐步打破行情与基本面背离且全靠流动性驱动的错误认知。配 置结构上,保持定力,右侧趋势品种继续聚焦资源、消费电子、创新药和游戏;左侧配置关注化工和军 工;产业趋势层面,近期重点关注AI从云侧逻辑开始向端侧逻辑扩散。 国泰海通:中国股市不会止步于此 中国股市不会止步于此,理解"转型牛"首要是认识其关键动力:无风险收益的下沉,推动了"找资产"需 求井喷,这是历史转折,也远未结束;"提高投资者回报"的资本市场改革,有助于社会各界改善对中国 资产的观念认识;中国转型加快与传统"L形"企稳能见度提高,带来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确定性提升与 资产回报率预期的企稳和改善,这是市场估值得以重估的基石。从战术看,中美元首通话表明短期风险 展望稳定;弱美元与海外降息,有利于 ...
券商分析师数量创历史新高规模扩容遭遇市场“降温”冲击
证券时报· 2025-09-22 02:03
行业规模与增长 - 券商分析师总数达6162人创历史新高 较年初新增超400人 [1] - 行业近两年快速扩张 2022年突破4000人 2024年突破5000人 [1] - 3家券商分析师超300人 中金344人居首 国泰海通303人第二 中信证券突破300人 [2] 人员结构特征 - 大型研究所以内生培养为主 中小机构侧重外部引进 [1][4] - 中信证券新增62名分析师 59人为内部培养仅3人外部转会 [4] - 国金证券新增56人排名行业第四 超30人来自外部 含民生证券12人团队及国投证券10人团队 [4] 人才流动动态 - 东方财富证券新增34人 26人来自外部 含中信建投前首席策略官陈果 [5] - 方正证券引入逾20名分析师 含华福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燕翔 [5] - 财通证券引入24名外部分析师 含天风证券原固定收益首席孙彬彬 [6] 收入环境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分仓佣金收入44.58亿元 同比下滑超30% [7] - 头部券商收入显著下滑 中信建投降53.7% 国泰海通降41.94% 广发证券降35.34% 中信证券降33.52% 长江证券降30.16% [7] 业务转型方向 - 行业寻求非佣金类增长点 加强产业研究、国际业务与金融科技布局 [7] - 中泰证券推动"五个并重"转型 长江证券拓展境外客户 东北证券开发上市公司及外资企业资源 [7] 招聘策略调整 - 头部券商扩招速度放缓 中金公司今年以来分析师减少3人 中信建投今年仅增6人远低于2024年42人增量 [8] - 资深分析师流向买方机构、上市公司、教育培训及公务员领域 [8]
“专项债+专项贷款”协同发力 地方清欠提速
证券时报· 2025-09-22 01:58
秦燕玲 孙璐璐 发挥"偿还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功能的特殊新增专项债券今年累计发行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超出 市场预期。与此同时,全国性商业银行专项贷款支持清欠工作陆续浮出水面,这体现了三季度以来,财 政、金融工具合力"清欠"速度有明显加快。 当前财政部已明确释放"靠前使用化债额度"的政策信号,随着"专项债+专项贷款"协同发力模式逐渐成 熟,未来企业现金流压力将得到进一步缓解,因债务违约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也将进一步降低。 特殊新增专项债券 "超额发行" 截至9月21日,地方政府在公开市场发行未披露"一案两书"、主要用于地方化债与清欠工作的特殊新增 专项债券超过1.2万亿元,包括8000亿元"补充地方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项债券以及地方政府直接用于"解 决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专项债券(以下简称"清欠"专项债券)。 在福建武平县,当地计划发行"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项债券将用于清理暂付款;在陕西西安市,当地 安排11.55亿元"清欠"专项债券,支持解决政府机关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程类拖欠企业账款;在湖南 省,当地安排的415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项债券中有200亿元将用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根据 企业预 ...
单周新发基金规模创近3年新高 科创债ETF成绝对主力
证券时报· 2025-09-22 01:43
新基金发行规模与结构 - 上周新成立基金56只 合计发行规模767.15亿元 为近3年单周最高水平 [1] - 前10只爆款产品募资243.8亿元 其中8只为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 头部效应显著 [1] - 12只基金募集规模不足1亿元 部分产品认购期最长延至82天 [1] 债券型基金主导发行市场 - 债券型基金成立21只 发行规模486.21亿元 占总规模63% [1] - 新华中证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基金以41.57亿元发行规模领跑 [1] - 14只科创债ETF合计募资407.86亿元 占债券型新基总规模超八成 [1] 科创债ETF具体表现 - 多只科创债ETF募集规模接近30亿元 包括兴业/银华/华泰柏瑞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 [2] - 中银上证AAA科创债ETF与天弘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募集规模均达29.90亿元 [2] - 多数科创债ETF认购周期仅1日 多只产品实现一日售罄 [2] 科创债ETF市场特征 - 14只科创债ETF于9月24日集中上市 [2] - 11只产品机构投资者持有比例超过98% [2] - 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 [1] 科创债ETF投资价值分析 - 科技创新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力量 科创债提供关键融资渠道 [3] - 发行主体信用评级较高 债券安全性优势显著 [3] - 投资者可通过ETF间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并分享发展红利 [3] 行业发展趋势 - 科创债市场持续扩容 投资者对科技创新关注度提升 [3] - 基金公司可能推出专精特新/半导体/AI等细分领域科创债ETF [3] - 产品布局将进一步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3]
5万亿ETF高歌猛进 同质化背后暗藏隐忧
证券时报· 2025-09-22 01:43
近日,第二批科创债ETF发售后一日售罄,再掀发行热潮。9月17日,14只科创债ETF集体宣布成立, 合计募集407.86亿元,将ETF规模推向新高度。 随着ETF产品不断扩容以及居民资产配置需求不断增加,大量资金流向ETF市场。ETF规模在2020年、 2023年和2024年相继突破1万亿、2万亿、3万亿整数关口后,今年又接连站上4万亿、5万亿新台阶, ETF产品规模的增长呈不断加速之势。 ETF市场蓬勃发展,成为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截至最新数据,全部上市ETF规模达到 5.31万亿元,相比年初增长1.58万亿元,同比增长42.4%。ETF产品数量达到1306只,较年初增长267 只,覆盖了股票、债券、商品、货币、跨境等多种类型,为居民资产配置提供丰富多样选择。 一些基金公司抓住行业发展机遇,ETF管理规模不断攀升,成为被动投资的行业领军者。华夏基金和易 方达基金的ETF管理规模均超过8000亿元,华泰柏瑞基金ETF管理规模超过5600亿元,南方基金和嘉实 基金的ETF管理规模超过3000亿元,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国泰基金和博时基金的ETF管理规模均超过 2000亿元。 证券时报基金研究院 吴琦 ...
光模块成“翻倍基”重要推手 有基金经理“下车”后又“上车”
证券时报· 2025-09-22 01:43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硬件投资热潮推动CPO(光模块)板块成为市场主线 相关个股和基金表现突出 [1][2][3] - 光模块行业受益于技术升级 产能向中国转移及国际份额突破 业绩持续超预期 [3] - 基金经理操作策略分化 部分坚守板块 部分调整后重新加仓 产品净值显著增长 [1][4][5][6] - 板块短期存在估值高企和波动风险 但长期行业高景气度仍被看好 [7][8] 个股表现 - 新易盛下半年涨幅达175% 中际旭创涨189% 天孚通信涨136% [2] - 胜宏科技年内涨幅超6倍 英维克下半年实现翻倍 [1][3] - 多只基金重仓"易中天"组合 显著贡献净值增长 [1][2][3] 基金表现 - 长安鑫瑞科技先锋6个月定开涨幅101.49% 永赢科技智选涨幅101.13% 成为"翻倍基" [2] - 长安宏观策略 中航机遇领航 财通多策略福鑫等9只产品涨幅超90% [2] - 中航机遇领航下半年涨幅超97% 年内持续重仓光模块个股 [4] 行业动态 - 公募基金二季度重点加仓光模块板块 新易盛 中际旭创 天孚通信等获增持 [2] - 光模块产能向中国转移 国内厂商依托成本优势取得国际份额突破 [3] - CPO技术发展分阶段推进 2025-2026年为验证试产阶段 2027-2028进入规模化量产 [3] 投资策略 - 部分基金经理长期坚守光模块板块 如中航机遇领航持续重仓"易中天"组合 [4] - 财通基金金梓才一季度减持光模块 二季度重新加仓 产品涨幅超90% [4][5][6] - 永赢基金胡泽二季度转向重仓算力相关股 包括"易中天"和胜宏科技 [6] 估值与风险 - 光模块个股市盈率处于历史高位 短期回调风险需关注 [7] - 行业轮动频繁 规模扩张可能限制操作灵活性 [7] - 东吴基金认为主升浪阶段结束 行情转入横盘震荡 [7] 长期前景 - 光模块行业复合增长率预计维持高位 头部企业业绩兑现能力强 [8] - 龙头公司明年PE约15-16倍 对应行业增速40%-50% 估值仍合理 [7][8] - AI驱动高景气周期持续 光模块板块具备长期成长空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