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营报
搜索文档
天邦食品预重整三度延期 董事长因信披违规收监管函
中国经营报· 2025-11-09 20:45
预重整进展 - 公司预重整期间第三次获准延期至2026年5月9日 [1][2] - 公司于2024年8月9日启动预重整,属于主动申请重整 [2] - 重整投资人分阶段引入,包括5月确定的厦门建发物产有限公司联合体作为产业投资人,以及6月、7月与多家财务投资人签署协议 [4][5] 财务状况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负债总额为94.78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0%,较2023年三季度末的87%和162亿元负债有所下降,但在上市猪企中仍处较高水平 [2] - 行业分析师指出,70%的负债率下公司资金状态不安全,正常企业负债率不应高于40%,快速扩张期最好不超过60% [3] - 公司前三季度营收67.19亿元,同比下降5.98%,归母净利润2.60亿元,同比下降80.65%,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9248.51万元 [6] 经营表现与成本 - 2025年10月公司销售商品猪68.60万头,环比增长11.95%,但销售收入6.07亿元环比下滑4.25%,销售均价11.77元/公斤环比下滑13.98% [7] - 公司育肥完全成本从2024年一季度的16.72元/公斤降至2025年二季度的13.24元/公斤,但10月份已进入亏损状态 [7] - 公司养殖成本高于同行,如牧原股份9月成本约11.6元/公斤,温氏股份成本约12.2元至12.4元/公斤 [7] - 公司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约50%,导致固定成本分摊过高,饲料成本控制不占优势 [7] 行业环境 - 行业面临猪价下跌压力,中邮研报指出截至10月31日当周自繁自养生猪头均亏损89元,外购仔猪头均亏损179元 [8] - 由于2024年5月以来生猪产能增加,预计2025年四季度及2026年一季度供给继续增加,猪价压力较大,明年下半年有望迎来上行趋势 [8] - 进入10月份以来猪价下跌加速,整个行业面临阶段性亏损 [7] 管理层与公司治理 - 公司副总裁严小明于9月19日因个人家庭原因辞职,其曾是公司猪肉制品加工业务主要负责人 [9] - 公司及董事长张邦辉、董事会秘书章湘云因未及时披露重大诉讼一审判决结果等信披违规问题,被采取出具警示函及监管谈话的行政监管措施 [10][11] - 2025年4月公司因未按时归还11.6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收到深交所监管函及宁波监管局责令改正措施 [12] 食品业务与产业链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累计屠宰生猪83.85万头,同比上升7.26%,食品业务销售收入15.60亿元,生鲜产品产销量均增长近二成,但食品深加工产品销量同比下滑14.52% [9] - 公司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但肉制品深加工规模不足以抵消养殖环节波动 [9] - 行业分析认为公司在延伸产业链时对资金压力、产能利用率不足、市场竞争加剧等问题估计不足 [10]
年内首次上涨!10月PPI环比上涨0.1%
中国经营报· 2025-11-09 20:4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表现 - 10月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0.2% [1] -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涨幅连续第6个月扩大 [1]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1.5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54个百分点 [2] - 服务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和宾馆住宿价格分别上涨8.9%和2.8% [2] - 预计11月CPI同比会升至0.6%左右 [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表现 - 10月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为年内首次上涨,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3个月收窄 [1] - 预计11月PPI同比会保持在-2.1%左右,年底同比降幅保持基本稳定 [6] 行业价格驱动因素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上涨1.6%,煤炭加工价格上涨0.8%,均连续2个多月上涨 [3] - 水泥制造、计算机整机制造、锂离子电池制造、集成电路制造价格均由降转涨,分别上涨1.6%、0.5%、0.2%和0.2% [3] - 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带动国内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价格环比上涨5.3%,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2.4% [3] - 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2.3%,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0.8% [3] -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同比上涨6.8%,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价格上涨2.3% [5] - 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8.4%,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3.3%,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2.1% [5] 生活资料价格变化 - 10月生活资料PPI环比止跌持平,同比下跌1.4%,跌幅较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 [4] - 一般日用品价格环比上涨0.7%,耐用消费品价格环比跌幅从上月的-0.4%收窄至-0.3% [4] - 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跌幅收窄至-3.2%,一般日用品价格同比上涨1.0% [4]
直击进博会|“组团打擂”进博会“买买买” 多省市抢抓招商引资机遇
中国经营报· 2025-11-09 17:37
进博会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 [1] 地方政府招商与采购活动 - 上海市嘉定区投促中心组织招商团队累计派出超500人次,截至11月7日共对接企业377家,涉及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 [1] - 浙江省交易团与14个国家和地区的24家境外供应商达成24项进口采购协议,签约金额约145亿元,覆盖先进设备、能源资源、农产品等领域 [1] - 江苏省属国企苏豪控股集团与三菱重工签署中央空调产品战略合作协议,采购金额达5000万美元 [2] - 苏豪控股集团还与意大利企业签下1300万美元订单,涉及乳制品及微生态产品,并与国内企业敲定1000万美元的畜牧产品及2000万美元的乳粉采购订单 [3] - 上海市杨浦交易分团意向成交金额再创新高,专业观众人数超5000人次同比增长约10%,参展企业数量同比增长22% [3] - 江苏省与中亚企业围绕食品、金属矿砂、医药材、工程机械、现代农业等项目进行密集磋商 [5] - 宁波市在人工智能、健康养老、生物医药等领域收获了4个投资合作意向 [7] 企业合作与采购案例 - 迪安诊断与罗氏诊断签订实验室试剂耗材采购合同,并重点关注AI辅助诊断领域以降低医疗成本 [2] - 苏豪创科作为三菱重工中央空调中国总代理,合作已持续18年,设备销售金额累计近300亿元 [3] - 上海国际汽车城所在区域汽车总产出超4900亿元,集聚了1240余家产业链企业 [5] 区域经济合作与招商引资 - 哈萨克斯坦阿克莫拉州与江苏省签署协议入驻中国—中亚贸易畅通合作平台,并在农业领域达成战略合作 [5] - 上海市嘉定区在进博会举行招商推介会,揭牌1个境外招商联络点并推动14个优质项目落地 [5] - 上海国际汽车城在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新经济、半导体和新材料领域持续布局,规划建设芯片创新中心 [6] - 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与北京市昌平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商业投资运营和出海平台建设达成合作意向 [6] - 昌平区通过上海专场招商推介会拓展全球合作“朋友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7] - 浙江省宁波市举行跨国企业高管圆桌会,北仑区、鄞州区、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进行招商推介 [7]
城市养老财富储备再增13.8% “不差钱”前20城市出炉|进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11-09 08:13
在城市养老财富储备排名中,前2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南京、无锡、武 汉、成都、大连、青岛、长沙、宁波、鄂尔多斯、苏州、克拉玛依、厦门、沈阳、天津、绍兴。 《报告》对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进行了多维度评价,不仅关注财富储备,还涵盖政策、服 务、环境等领域。 据悉,《报告》从政策措施支持度、财富储备充足度、服务体系完善度、社会环境友好度、银发经济成 长度等5个维度出发,采用49个具体指标,对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养老应对能力进行了定量分 析。 银发经济进入全面发力阶段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加快发展银发经济培 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发布了《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 力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已是该机构连续第四年发布该研究成果。 《报告》显示,与2024年相比,中国城市养老财富储备增长13.8%。 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 根据《报告》,城市养老财富储备的评价参考因素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企业(职业)年金 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居民储蓄存款水平、企业 ...
三星发布AI Home方案 让智能生活“提前上演”|进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11-09 08:12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上海开幕。 在本届进博会上,三星紧扣人工智能(AI)创新主题,通过一系列可感知、可体验的落地场景,全面 展示其在显示技术、AI智能家电、移动通信及物联网领域的前沿成果,生动诠释了全球科技领先企业 的创新实力与品牌形象。 从115英寸Micro RGB电视到AI家庭解决方案AI Home,从大规模量产的裸眼3D游戏显示器到融合轻薄 设计与创新体验的折叠屏手机"心系天下三星W26",三星将前沿科技转化为可触摸、可使用的产品,让 未来生活场景在进博会现场"提前上演"。 AI Home:打造智能家庭新生态 在本届进博会上,三星系统展示了人工智能家庭解决方案——AI Home,通过 Bespoke AI、Vision AI、 Galaxy AI 三大模块协同,构建起一个覆盖日常起居、影音娱乐、移动办公与健康管理的智能生态,全 面呈现三星AI从技术创新到生活应用的落地能力。 Bespoke AI以"简化生活"为目标,专注于智能家电与全屋自动化。依托SmartThings应用程序,三星将洗 衣机、冰箱等家电设备无缝连接,用户可通过AI智控大屏轻松管理家庭日程、食材 ...
城市养老财富储备再增13.8% “不差钱”前20城市出炉 进博会
中国经营报· 2025-11-09 08:07
根据《报告》,城市养老财富储备的评价参考因素包括: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率、企业(职业)年金 参保人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覆盖率、居民储蓄存款水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差额、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财政支持社会保障力度以及城镇职工养老金 水平等。 在城市养老财富储备排名中,前2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南京、无锡、武 汉、成都、大连、青岛、长沙、宁波、鄂尔多斯、苏州、克拉玛依、厦门、沈阳、天津、绍兴。 中经记者 索寒雪 上海报道 11月6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分论坛——"加快发展银发经济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上,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发布了《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 能力指数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这已是该机构连续第四年发布该研究成果。 《报告》显示,与2024年相比,中国城市养老财富储备增长13.8%。 北京、上海、深圳位列前三 牛犁表示,《报告》显示,城市能力指数平均值稳步提升,同比增长2.4%。分领域看,财富储备指数 提升较快,银发经济、服务体系、社会环境等指数同步上升,政策措施指数基 ...
多省份提前进入流感季 专家呼吁:扩大疫苗接种范围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21:43
流感活动趋势与流行强度 - 全国流感活动水平明显上升,绝大多数省份已进入流感流行期,部分省份达中等流行水平[1] - 2025年第44周全国报告347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较前一周144起显著增加[1] - 北方地区流感发病水平反超南方,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占比达5.1%,高于南方省份的4.6%[1][2] - 当前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占比5.1%高于2022年2.5%、2023年4.4%和2024年3.5%同期水平[2] 病毒型别与流行特征 - 甲型H3N2流感病毒为当前绝对主流优势毒株,在甲型流感中占比高达98.8%[3][5] - 2025年第44周全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为15.8%,其中南方16.5%、北方15.1%[3] - 甲型流感占阳性样本97.9%,乙型流感仅占2.1%,乙型全部为Victoria系[3] - 今年流感季比2023年更早,由于距离上次H3N2流行已近两年,人群免疫屏障减弱,感染人数或将增多[5] 疫苗现状与接种策略 - 今年流感疫苗与H3N2亚型的匹配性高于前几年[13] - 我国流感疫苗覆盖率仅为2%-3%,难以形成有效群体免疫[15] - 学校接种率超过50%可使流感暴发率降低约90%,实现群体免疫效果[16] - 专家建议扩大免费接种范围至中小学教职工、养老机构和公共交通工作人员等群体[10][15] 防控措施与治疗建议 - 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就医,确诊后抗病毒治疗应在48小时内启动[5] - 常用抗病毒药物包括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以及新获批的昂拉地韦、马舒拉沙韦等[5] -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并可适当储备抗病毒药物[5] - 疫苗接种后需2-4周才能产生保护性抗体,建议流感高发季来临前完成接种[7][9]
全球首家人形机器人潮品店落户深圳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9:44
公司动态 - 全球首家人形机器人主题潮品店“众擎机器人零售旗舰店”以京东之家合作店形式正式落户深圳深业上城 [1] - 门店设计核心为“硅基生命的未来空间站”,打造集品牌展示、产品体验、场景演绎于一体的沉浸式商业空间 [1] - 门店内由搭载具身智能技术的人形机器人担任赛博店员,可主动与顾客互动,提供商品讲解、需求推荐等服务,并能进行斧头舞、打拳等动态演示 [1] - 门店通过视觉设计、艺术影像与科技装置,将“机器人+品牌”“机器人+体验”的理念具象化,旨在向市场传递机器人商业价值并为消费者提供沉浸式体验 [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有观点认为,当前一些人形机器人价格已逼近原材料成本,导致创新企业负担过重,缺乏机会拓展新应用场景 [1] - 目前人形机器人发展阶段被类比为手机发展初期的“大哥大”阶段,价格高昂,规模化生产后将出现可进入千家万户的经济型机器人 [1] - 机器人行业在核心零部件方面,虽然国产化进展迅速,但高端市场的供需缺口仍然存在,特别是在重载机器人和高精度装配机器人领域 [2] - 服务机器人在情感交互等方面有所发展,但在完全自主决策和复杂环境适应性上仍需提升 [2] - 特种机器人领域面临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耐用性和可靠性的挑战 [2]
电子产品缺“骨架” 龙头厂商赚大钱!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9:25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服务器等高端电子设备需求激增,导致印刷电路板(PCB)行业,特别是上游高端材料(如HVLP4级铜箔、高端玻纤布)出现严重供应短缺,预计短缺状况将持续至2026年,并引发成本上升和交货周期延长[1][3][4] - 全球云厂商资本支出大幅增长(预计2025年八大云厂商合计资本支出突破4200亿美元,年增幅61%),推动AI服务器对高端PCB(如高速材料、高端HDI、HLC)需求快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3] - PCB龙头厂商受益于AI浪潮,营收和利润显著增长(如沪电股份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9.92%,净利润同比增长46.25%),并加速扩产高端产能以应对需求,但未来存在产能过剩风险,行业可能出现结构性分化[6][7][9][10] PCB材料供应短缺 - 上游材料缺货,高阶载板所需的T-Glass玻璃布、石英布、LoW CTE玻纤布等缺货预期还要一年才能缓解[1] - 铜箔作为核心材料缺口突出,AI服务器所需的HVLP4级高频高速铜箔全球月产能仅700吨,而2025年需求达850吨/月,缺口率超40%;民生证券预测2026年月需求将突破3000吨,有效产能仅1300吨,缺口率扩大至42%,价格暴涨(目前HVLP4级铜箔报价达30美元—40美元/kg,较HVLP2级产品高一倍)[3] - 玻纤布材料供给矛盾严峻,2026年需求预计达1850万米,但当前产能仅1000万米,缺口超50%[3] AI需求驱动行业增长 - AI服务器对PCB性能要求高,普通服务器PCB板价格在3000美元到15000美元之间,而AI训练用服务器PCB板价格涨至20万美元以上,且需求量翻倍(如英伟达GB200架构使用的PCB板数量比传统训练服务器多出1到2倍)[3] - 国内AI服务器出货量预计2025年突破150万台,带动高端PCB需求同比增长85%[4] - 全球PCB行业进入新增长周期,2024年全球PCB总产值达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预计2029年全球PCB产值达946.61亿美元,2024—2029年CAGR约5.2%[7] 厂商业绩与扩产动态 - PCB龙头厂商沪电股份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0.19亿元,同比增长39.92%,净利润10.35亿元,同比增长46.25%;威尔高第三季度营收4.07亿元,同比增长41.33%,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175.75%[6] - 多家PCB产业链上市公司披露扩产计划,如景旺电子投入50亿元人民币对珠海金湾基地扩产;生益电子计划投资19亿元人民币,年产印制电路板70万平方米;奥士康拟发行不超过10亿元可转债,投向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7][8] 行业风险与竞争策略 - 头部企业加速扩产高端PCB(如HDI、封装基板),2025—2026年国内头部企业规划投资总额达419亿元,若AI需求增速放缓(如2026年后算力投资增速降至15%以下),可能引发产能过剩和价格竞争[9] - 中小厂商需避开与头部企业正面竞争,聚焦细分市场(如汽车电子占比35%、工业控制占比25%)、技术差异化(如开发低损耗覆铜板、导热金属基板)或供应链协同(如与国产存储芯片厂商绑定)[9][10] - 低端产能(如单双面板)因技术门槛低、同质化严重,易受价格战冲击,而高端领域结构性分化明显,中小厂商可通过绑定头部客户或国产化降本实现差异化竞争[10]
2026年债务限额提前批定了!多地启动项目储备工作
中国经营报· 2025-11-08 19:24
2025年地方债发行情况 - 2025年前10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超过9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3% [1] - 截至9月末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85457亿元,其中新增债券43615亿元、再融资债券41842亿元 [1] - 10月各地披露债券发行计划为5406亿元,新增专项债占比达68%(3678亿元) [1] - 10月28日至31日专项债拟发行规模超过当月前19天总和 [1] - 2025年全国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579874.3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80689.22亿元,专项债务限额399185.08亿元 [1] - 四季度剩余5000多亿元专项债额度将集中发行,为经济回升提供财政支撑 [1] 地方债资金投向 - 1-9月新增专项债主要投向四大领域: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27.7%)、交通基础设施(18.2%)、土地储备(14.2%)、保障性安居工程(12.0%) [2] - 10月新增专项债重点支持基建项目建设,同时多地加大对房地产领域支持力度,通过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等方式稳定市场 [2] 2026年地方债政策展望 - 财政部将继续提前下达202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3] - 提前下达限额为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支持重点项目2026年一季度建设资金需求 [3] - 提前下达限额除用于项目建设外,还支持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 [3] - 多地已启动2026年项目储备工作,项目重点聚焦新能源、新基建等前瞻性领域 [3] - 地方政府应尽早谋划明年项目,匹配即将下达的提前批2026年新增债务限额,做好跨年度衔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