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景网
icon
搜索文档
津药药业:强化治理筑基业,持续发展启新程
全景网· 2025-05-07 10:47
公司治理优化 - 董事会2024年召开9次会议,深入审议重大决策,确保科学性和有效性[2] - 监事会召开6次会议,全面监督资本运作、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2] - 审计与风险控制委员会严格审查内控及财务报表,独立董事监督关联交易[2] - 修订《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强化制度保障[2] 信息披露管理 - 2024年披露定期报告4份、临时公告74份,信披合规率100%,获上交所B级考核[3] - 制定《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自愿披露22份药品研发公告[3] - 组织12位潜在投资者现场调研,举办3次业绩说明会,上证e互动回复78次[3] - 创新开展10余次投教宣传活动,制作微视频,建设投资者教育园地[3] 未来战略规划 - 2025年深化战略规划,围绕"甾体激素、氨基酸"双核模式创新营销渠道[5] - 强化市值管理,规范治理与信披,实现市场价值与内在价值统一[5] - 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健全中长期激励机制,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5] - 优化股东权益保护机制,通过稳定利润分配政策回报股东[5] 市场竞争力提升 - 通过优化治理结构和加强信披管理提升综合实力与市场竞争力[1] - 紧抓行业契机,寻找新利润增长点,激活发展新动能[5]
华是科技一季度营收高增241.85% 短期盈利承压,长期成长逻辑清晰
全景网· 2025-05-07 10:23
财务表现 - 一季度实现总营业收入1.37亿元,同比增长241.85% [1] - 归母净利润为-0.02亿元,同比下降65.86% [1] - 利润下滑主要受行业季节性因素及研发投入增加影响 [4] 行业背景 -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2000亿元人民币,复合增长率达12% [1] - 智慧城市支出未来几年保持两位数增长,AI、边缘计算、云计算为关键引擎 [4] - "十四五"规划及数字政府建设政策推动行业爆发式增长 [1] 技术优势 - 拥有57项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设计专利及347项软件著作权 [3] - 核心技术包括AI图像识别、三维激光扫描、智能预警与控制等 [1] - 自主研发的"基于AI的场外电力场地作业移动安全监管系统"等多项技术获省级以上荣誉 [2] 业务布局 - 聚焦港航、监所、交通等特殊场景,提供定制化、智能化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1] - "客户需求+技术研发"双轮驱动模式,技术复用能力强 [3] - 参与修订《反恐怖防范系统管理规范》等行业标准,巩固权威地位 [2] 市场前景 - 公司处于行业发展红利期,未来有望实现规模与效益双重提升 [5] - 产品结构优化与毛利率提升空间打开,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4] - 作为综合服务商,在顶层设计、系统集成、自主研发等领域具备竞争力 [4]
三博脑科24年度净利润劲增34.24%至1.05亿元 拟10派1.48元
全景网· 2025-05-07 10:22
财务表现 - 2024年1-12月营业收入14.29亿元,同比增长8.84% [1] - 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4.24%,扣非净利润0.94亿元,同比增长0.77% [1] - 核心业务板块医疗服务收入10.91亿元(+8.47%),药品收入3.23亿元(+7.97%) [1] - 2025年Q1营业收入3.93亿元(+16.78%),归母净利润3831.36万元(+14.56%),扣非净利润3860.63万元(+19.40%) [3] 业务布局 - 全国运营8家医院(5家神经专科医院+3家综合医院),覆盖北京、重庆、昆明、福建、成都、河南等核心区域 [2] - 2024年完成重庆西达供应链公司收购及大行广泽70%股权收购,提升业务协同效应 [3] - 2024年Q4完成成都三博整合,加密西南区域服务网络 [3] 战略发展 - 发展模式为"强专科、小综合",服务涵盖神经学科全疾病谱及妇科、儿科等综合科室 [2] - 未来将通过募集资金扩大医院布局,构建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神经专科网络 [3] - 重点投入信息化建设,统一管理体系以提升运营效率 [3] 股东回报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现1.48元(含税),合计派发3004.25万元现金红利 [1] 行业竞争力 - 拥有院士级专家团队,在疑难重症诊疗、科研转化领域形成独特优势 [2] - 品牌创立于2003年,由神经医学专家与医疗管理专家联合打造 [2]
肝素产品龙头调结构、强创新 常山药业全力推进创新药研发、赋能长远发展
全景网· 2025-05-07 10:22
公司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完整肝素产品产业链的企业,涵盖肝素粗品、原料药和制剂药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主要肝素类产品包括肝素钠粗品、肝素钠原料药、肝素钠注射液、四种低分子量肝素制剂(低分子量肝素钙、依诺肝素钠、那屈肝素钙、达肝素钠) [1] - 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曾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但因未进入全国带量采购导致销量持续下降 [1] 财务表现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0.31亿元,其中低分子肝素原料药营收1.45亿元(同比增长31.82%),普通肝素原料药营收2.42亿元,低分子肝素制剂营收4.54亿元 [2] - 平台肝素制剂营收同比增长8.33%至0.54亿元 [2] 创新药研发进展 - 控股子公司常山凯捷健的GLP-1长效制剂艾本那肽注射液(治疗Ⅱ型糖尿病)上市许可申请已获NMPA受理,正在推进新药上市报批 [2] - 艾本那肽若获批上市将改善公司对肝素业务的依赖,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2] - 抗肿瘤靶向原研新药CSCJC3456片于2024年1月获批临床试验,2025年2月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临床前研究显示对多种癌症有良好抗肿瘤作用 [3] - 另一抗肿瘤新药CSCJC4523片研发工作同步推进 [3] 其他业务布局 - 积极推进非猪源(牛、羊)低分子量肝素研发,羊源肝素钠和依诺肝素钠研发取得进展 [3] - 透明质酸及化妆品、枸橼酸西地那非产品当前业绩贡献较低,公司将优化销售模式并降低成本 [3] 未来战略 - 2025年公司将坚持"扩优势、补短板、拓新品、创新药、抓外延"发展思路 [3] - 重点维持低分子量肝素制剂销量,提升肝素粗品和原料药销售规模,推进艾本那肽和CSCJC3456片等新药上市与临床进程 [3]
格林美:“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双轨驱动业绩创新高,海外园区+技术创新打开增量新通道
全景网· 2025-05-07 10:04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2亿元,同比增长8.75%,创历史新高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0.20亿元,增长9.19%,扣非净利润12.91亿元,增长636.24% [1] - 2024年经营现金流量净额30.55亿元,增长41.14%,综合毛利率提升3.05%至15.29%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94.96亿元,同比增长13.67%,归母净利润5.11亿元,增长12.10% [1] 双轨运营战略 - 公司围绕"城市矿山开采+新能源材料制造"双轨运营,营收、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 [6] - 新能源核心业务产能利用率95%以上,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核心业务出货量平均增长率达65% [6] - 城市矿山开采业务受益于"两新"政策,动力电池与钨回收成为新增长极,相关回收量平均增长率达70% [6] 海外布局与产业联盟 - 在印尼建设15万吨镍资源产能,与印尼国家镍矿山联盟共建绿色镍资源园区 [7] - 与韩国产业链联盟进入欧美市场,打通印尼到武汉的海江直航 [7] - 与广汽设立动力电池回收公司,与百余名供应商结成供应联盟 [7] 技术创新成果 - 公司专利申请总数超过5000项,废物循环领域专利拥有数量全球第一 [9] - 国家能源金属资源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挂牌,新一代超高镍核壳前驱体量产出货 [9] - 实施"7+2"创新平台战略布局,包括中国-印尼新能源材料与冶金工程技术联合研究实验室等 [9] ESG与可持续发展 - 在COP29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做ESG报告,连续三年ESG全维度TOP10% [10] - 首次启动CDP(碳信息披露)项目,联合印尼培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10] 未来发展规划 - 2025-2027年计划销售收入维持20%增长率,核心产品出货维持36%高增长 [10] - 2030年目标业绩300亿美元,迈入世界500强 [10] - 资本运作计划包括国内资源业务并购、钨业务上市、香港再上市等 [10] 投资者互动 - 高管就海外市场变化、镍资源业务、人形机器人电池材料开发等问题作答 [12] - 通过全景网上路演平台在线回答投资者提问 [12]
晨光电缆营收20亿稳健增长,多维布局谋全球领跑
全景网· 2025-05-07 08:06
公司业绩与战略 - 晨光电缆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0.08亿元 同比增长5.33% 归母净利润2407.17万元 资产总额18.89亿元 股东权益8.34亿元 [1] - 公司执行"聚焦华东 拓展沿海 布局全国"战略 在华东巩固优势 向沿海地区渗透 全国设立营销中心 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合作 营业收入突破20亿元 [1] - 公司推进"一三五"精益生产战略 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 全年自制模具超100套 牵引头超1000付 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4] 行业格局与特点 -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企业达21862家 中小企业占比较大 区域集中在华东 华中和华北 TOP10企业市场份额从19%提升至20%以上 [2] - 行业技术密集 高压及特种电缆技术要求高 产业链长 上游涉及金属材料 下游应用广泛 受国家政策影响显著 新能源等领域带来机遇 [3] - 行业竞争激烈 中低压产品同质化严重 但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 头部企业技术提升带来机遇 [2][3] 研发与创新 - 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6975.77万元 占营收3.47% 推进31个自主研发项目 完成"500kV平铝套电缆"鉴定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5] - 公司拥有20余项发明专利 依托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 引进国际先进设备 专业生产500kV及以下电缆 [5] - 晨光培训学院构建完善培训体系 4人获浙江工匠称号 激发员工创新活力 [5] 竞争优势 - 公司获多项认证 跻身中国线缆行业竞争力50强 产品应用于北京奥运会 大兴机场等重大项目 [5] - 以MES系统为核心打造智能工厂 管理模式先进 产品质量与品牌优势显著 [5] - 客户资源优质 深入了解区域需求 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1][5] 未来展望 - 行业呈现集中度提升 技术创新 数字化低碳发展趋势 [6] - 2025年公司将深化营销改革 拓展新市场 强化成本管控 推进智能制造 攻关战略性技术 [6] - 计划加大新能源电缆 特种电缆研发投入 拓展"一带一路"海外市场 提升国际竞争力 [7]
宏润建设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2.93亿元,实施 “建筑+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
全景网· 2025-05-06 22:0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3.6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9028.28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负转正至1.45亿元 [1] - 202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59.23亿元,较2006年上市时增长115.38%,建筑业新承接工程41.7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83亿元,总资产达152亿元 [1] - 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元(含税),自上市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12.93亿元(含税) [1] 业务与技术优势 - 深耕市政、轨道交通、房屋建筑领域,具备城市道路、高架立交、轨道交通、地下工程、房屋建筑、生态环保等工程的综合施工技术、资质及业绩 [2] - 国内首家获"双特双甲"资质的民营企业,拥有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双特级资质及工程设计市政行业、建筑行业双甲级资质 [2][2] - 累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10项、11项鲁班奖、14项詹天佑奖、4项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等国家级荣誉 [2] 新能源业务布局 - 子公司青海宏润80兆瓦光伏电站2024年发电量达1.33亿度,宏润新能源签约安徽宣州200MW/400MWh储能电站及配套项目 [3] - 安徽恒强建设承接广东和平县150MW光伏发电EPC总承包项目,与国电电力达成战略协议聚焦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基地等领域 [3] - 公司通过"建筑+新能源+科技"多矩阵产业链优化业务结构与盈利模式 [5] 重大项目与工程进展 - 2024年中标广东珠江桥年产10万吨调味品新建项目、宣城市200MW/400MWh储能电站、浙江金七门核电站进厂道路工程等重大项目 [4] - 宁波至象山市域铁路SGXS09标段长龙岗特长隧道贯通,上海跨铜川路及真如港段H型通道矩形顶管贯通,累计盾构掘进320公里 [4] - 获"市政工程最高质量水平奖"1项、浙江省市政工程质量水平评价工程4项、省级优质工程及结构奖8项 [4] 行业背景与战略规划 - 202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4374亿元(同比+3.2%),建筑业总产值326501亿元(同比+3.9%),新能源、绿色建筑等领域投资增速显著 [3] - 未来将巩固长三角基建市场,深化与央企国企合作并探索海外业务,布局高科技产业及人形机器人领域 [5] - 以长三角为核心参与基础设施及政府重大项目,强化"轨道交通+地下管廊+市政路桥"传统优势 [5]
海昇药业2024年净资产增长129.5%,成本优化和产能释放助力提升经营质量
全景网· 2025-05-06 20:37
公司财务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归母净利润5075万元 [1] - 总资产达7.0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28.8%,归母净资产6.53亿元,增幅129.5% [1] - 2024Q3研发费用较2023年增长1.51pct,研发费用率逐年攀升 [3] 行业背景与市场前景 - 全球兽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445.9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837.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2% [2] - 国内兽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21年686.18亿元增至2027年1395.7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56% [2] - 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预计从2020年1749.6亿美元增长至2026年2458.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5.84% [2][2]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核心产品包括磺胺氯哒嗪钠、结晶磺胺及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ASC),在细分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1] - 自主掌握从基础化工原料合成磺胺类原料药的技术,形成"磺胺类+非磺胺类"双轮驱动格局 [3] - 近五年研发费用从2019年601.65万元增长至2023年903.41万元,年复合增长率10.70% [4] 研发与市场拓展 - 2024年5月全新研发中心投入使用,配备先进实验设备与高端技术平台 [4] - 产品覆盖欧洲、大洋洲、亚洲、南美洲等境外市场,主要客户包括ELANCO、AMPHRAY等 [4] - 2024H1国内业务收入占比67.27%,境外收入占比32.73% [4] 公司战略与未来规划 - 聚焦原料药和中间体行业,同步发力兽用原料药和医药原料药两个领域 [5] - 通过CDMO等业务模式加深与国内外知名兽药、宠物药或医药制剂企业合作 [6] - 目标成为国内原料药和中间体行业领先企业和全球医药产业链重要参与者 [6] 公司荣誉与管理团队 - 2016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评定为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 董事长兼总经理叶山海深耕兽药原料药行业超30年,带领团队精准把握行业趋势 [4]
光伏承压下多元业务突围,坤博精工高端装备布局谋新篇
全景网· 2025-05-06 20:3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43.68万元 [1] - 单晶硅真空生长炉体业务量萎缩导致营收大幅下滑,净利润承压 [1] - 下游光伏行业回款周期延长,引发应收账款回收逾期及存货跌价问题,计提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显著增加 [1] - 2024年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1股 [1] 光伏行业现状 - 2024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达278GW,同比增长28% [1] - 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硅料降41%、组件降31%),企业盈利普遍承压 [1] - 降本增效成为共识,高效率、智能化设备将加速落后产能出清,重塑市场格局 [1] 半导体行业发展 - 2024年中国市场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8.3%,稳居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 [2] - 部分设备(如去胶、清洗、刻蚀设备)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2] - 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正从"跟随者"向"创新者"转变,在先进制程、核心零部件等领域持续取得突破 [2] 风电行业表现 - 2024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86.99GW,同比增长9.6%,创历史新高 [2] - 陆上风电以81.37GW(占比93.5%)主导增长,"三北"地区新增装机占全国75% [2] - 海上风电以5.62GW(占比6.5%)进入平价发展新阶段,深远海项目和融合应用取得突破 [2] - 中国风电设备出口规模达5194MW,覆盖超20个国家和地区 [2] 工业机器人市场 - 2024年销量超29.4万台,同比增长3.9% [3] - 协作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新兴品类在3C、医疗、物流等领域加速渗透 [3] 公司业务布局 - 产品覆盖风电、工业自动化、海工、半导体等领域 [3] - 精密成型零部件业务成为业绩支柱,拓展产品品类,成功切入工作母机、核电检修装备领域 [3] - 半导体领域推出碳化硅长晶炉体等关键部件,风电产品实现9.5MW齿箱支撑座小批量供货 [3] - 工作母机部件获知名厂商批量订单 [3] 公司运营管理 - 推行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重视人才培育,优化梯队建设 [4] - 2024年8月募投项目新建厂房投用,配备先进设备与自动化产线 [4] - 获得数十家行业龙头的供应商认证,与运达风电、日精树脂、晶盛机电等建立长期合作 [4] -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增强客户粘性 [4] 公司技术实力 - 截至2023年末拥有40项专利(含22项发明专利),2024年上半年新增6项专利(4项发明专利) [4] - 主导制定《风力发电机组主轴轴承座》等团体标准,参与国家标准《灰铸铁全相检验》起草 [4] 公司未来战略 - 产品战略:新建智能化产线、研发新材料,拓展风电、半导体等领域高端产品 [5] - 研发战略:落地研发中心,深化自主创新与校企合作 [5] - 人才战略:完善培养体系,引进高端人才并推进股权激励 [5] - 信息化战略:升级设备、建设数字化车间,实现生产与管理的智能化融合 [5] 2025年核心任务 - 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大功率风电部件、半导体设备零部件 [6] - 推进"大功率风电机组传动耐低温铸件绿色化技改项目"等工程,预计新增产能2000吨/年 [6] - 建设数字化工厂,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 [6] -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团队活力 [6]
孚能科技:技术突围与战略重构驱动亏损收窄 固态电池开辟第二增长极
全景网· 2025-05-06 10:0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16.80亿元,同比下降28.94%,归母净利润亏损3.32亿元,同比减亏82.22% [1]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23.25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52亿元,同比减亏29.82% [1] 技术研发 - SPS大软包产品实现量产,标志着高端动力电池产品取得突破 [1] - 超级快充铁锂体系实现LFP电池超过6C快充能力,已通过国标认证并应用于部分项目 [1] - 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装车,第二代能量密度达330Wh/kg预计2025年量产,第三代达400Wh/kg正在推进认证 [2] - 全固态电池布局多条技术路线,能量密度400-500Wh/kg,已通过多项安全测试 [2] 客户合作 - 固态电池产品获得东风、广汽、三一、一汽解放等项目定点 [3] - 与美国头部eVTOL公司、国内飞行汽车客户、上海时的、沃飞长空、零重力等达成深度合作 [3] - 与人形机器人领域头部厂商积极对接,2025年有望取得重要合作进展 [3] 产能布局 - 国内赣州30GWh和广州30GWh项目部分产线已投产,预计2025年第四季度达产 [4] - 土耳其合资公司Siro的6GWh产能已爬坡完成进入稳定生产 [4] 市场前景 - 凭借固态电池技术优势积极把握eVTOL等新兴领域发展机遇 [4] - 国内外产能同步推进为持续增长提供支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