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网

搜索文档
65%央企携手百度打造数字新动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9:46
论坛概况 - 2025智能经济论坛由人民日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百度公司联合主办 主题为"大力发展智能经济 加快建设数字中国" [2] - 论坛汇聚300多位来自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及企业的嘉宾 包括科学技术部、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交通银行等 [2] - 与会嘉宾达成共识 认为智能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效显著 需持续推进AI与各行业结合 [2] 央企AI合作进展 - 65%央企已与百度智能云开展深度AI合作 共同探索创新应用 [3] - 百度智能云发布千帆慧金金融大模型 并推出覆盖能源、交通、医疗等领域的行业智能体家族 [3] - 与国家电网合作的"智能供电方案系统"实现供电方案全流程智能化 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3] 行业应用案例 - 交通领域在京雄高速部署"公路应急智能体" 具备突发事件识别与应急响应功能 [3] - 医疗领域与武汉协和医院合作开发"智慧就医助手" 智能化改造导诊、挂号等流程 [3] - 金融领域千帆慧金大模型提供8B和70B两个版本 支持32K上下文输入 覆盖多数金融场景 [4] 技术能力突破 - 千帆慧金金融大模型在权威评测中表现优异 百亿级参数版本超越通用千亿级模型 [4] - 该模型能精准识别业务流程要素 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水平和风控能力 [4] - 百度昆仑芯P800实现大规模商用 成功点亮三代万卡及三万卡集群 [5] 基础设施布局 - 百度百舸平台实现对国产芯片高效调度 在3万卡集群中训练时长利用率超95% [5] - 与国家电网、招商银行、长安汽车等单位联合开展算力合作 [5] - 将持续投入AI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大模型产业化发展 [6]
亮剑“零碳”征程 玉柴重磅发布5款动力新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9:39
产品发布 - 公司发布5款新能源动力产品,覆盖车用、工程机械、船舶及低空经济领域,包括3款增程动力(YCK06H氢能增程动力、YCY30N天然气增程动力、YCK16LM甲醇混合动力总成)、大型船用甲醇发动机和小型低空动力发动机 [3][4] - YCK06H氢能增程动力是国内首款商业化应用的燃氢增程动力,实现"零碳"排放,专为城市公交、邮政、环卫及短途载货车辆设计,燃氢动力与120kW电机深度融合,对氢气纯度要求低于燃料电池,成本与可靠性优势显著 [3] - YCY30N燃气增程动力专为N3类中重型卡车增程及N2类轻卡直驱打造,3升排量燃气动力领先机型,问鼎同级功率巅峰,实现更低气耗,显著降低用户运营成本 [3] - YCK16LM甲醇混合动力总成专为非道路矿卡打造,采用专利防腐蚀技术,耐久性超出行业平均28%,功率达426kW,扭矩2700牛·米,燃料成本较柴油机降低45%,500小时超长保养周期使维护成本降低25% [4] 技术路线 - 公司坚持多元燃料技术路线,从传统柴油、天然气到氢气、氨、甲醇乃至生物燃料等多种燃料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探索,认为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渐进过程 [5][7] - 公司积极探索商用车领域最经济的解决方案,2021年开始在新能源领域确立3个赛道,包括纯电和发动机与其他新能源结合的零碳路径 [6] - 公司在传统发动机方面积累深厚经验,能够将电机与发动机的高效区高度耦合以达到最高发电效率,深入研究智能网联,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情况优化控制策略 [6] 研发与创新 - 公司长期保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专利质量持续提升,连续5年荣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24年首次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8] - 公司在新能源动力领域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实现国际排放法规的最终判断能力,掌握发动机与电机协同控制的核心技术,利用AI工具进行控制策略的自动寻优 [8] - 公司针对国七排放标准进行深入研究,预测可能的排放限值范围,完成不同技术路线的"摸底"与通道打通工作,分析各种技术路线对用户总拥有成本(TCO)的影响 [4][5] 市场与战略 - 公司在混合动力商用车领域已成为行业第一品牌,用户从观望转向主动寻求合作,尤其在非道路及天然气增程领域 [8] - 公司提出"动力超市"概念,以需求为引领,覆盖各种细分市场及燃料种类,确保用户能找到最适合自身需求和实际运营场景的动力解决方案 [4] - 公司积极构建产业生态圈,与中石油、中石化等上下游伙伴合作,共同推进绿色燃料的发展与应用 [7] - 公司目标明确: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攻克技术难题,加速成果转化,向"成为世界一流的独立动力系统供应商"的目标坚定迈进 [9]
为何日产与三菱在美国“抱团”不意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9:39
日产汽车经营重建计划 - 公司通过大幅举债和出售资产筹集超过1万亿日元资金以维持运营 [2] - 全球裁员2万人并关闭7家工厂 包括日本本土工厂但保留美国工厂 [2] - 原计划削减北美产能但因美国关税政策转向增产 [2][4] 日产美国市场表现 - 2024年美国工厂产能利用率57.7% 低于行业盈亏平衡点80% [3] - 2024年在美销量92.4万辆 同比增长2.8% 其中近一半依赖进口 [3] - 从日本出口15万辆 墨西哥出口33万辆至美国 本土化比例52% [3] 美国工厂产能调整 - 美国3家工厂总产能100万辆 2024年实际产量52.5万辆 [4] - 考虑将Sentra车型生产从墨西哥转移至美国以规避关税 [4] - 计划削减Rogue SUV日本产量 根据关税政策重新评估生产安排 [4] 三菱汽车北美战略 - 2025年推出基于日产聆风的纯电动车型 [7] - 探讨利用日产美国闲置产能生产 实现双赢 [7][8] - 2024年从日本出口10.9万辆至美国 销量同比增长26% [7] 日系车企合作动态 - 日产探讨与本田、三菱共享美国工厂产能 [6][7] - 丰田与马自达2018年合资建厂 2021年投产 产能30万辆 [9] - 本田将从丰田美国电池工厂采购40万辆混动车电池 [9] 行业合作驱动因素 - 联合开发分摊研发费用 共同采购提高议价能力 [10] - 应对贸易壁垒和政策变化 增强海外市场风险抵御能力 [10] - 整合技术资源加速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创新 [10]
磷酸铁锂电池:“半壁江山”到“独占鳌头”的嬗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9:39
磷酸铁锂电池行业动态 - 万润新能获宁德时代132.31万吨磷酸铁锂5年大单(2025-2030年),为行业最大单笔采购协议 [2] - 龙蟠科技与楚能新能源签订1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供应协议(2025-2029年),预估金额超50亿元 [4] - 龙蟠科技与宁德时代签订2025年70亿元正极材料采购上限协议 [4] - 丰元锂能与比亚迪签订2025-2028年磷酸铁锂合作框架协议 [5] - 宁德时代与福特汽车签订5年磷酸铁锂电池供货协议(2026-2030年) [6] - 宁德时代与本田中国签署深化合作备忘录,包括磷酸铁锂电池合作 [6] 磷酸铁锂电池市场表现 - 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量242.7万吨,同比增长48.2% [7] - 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占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74.6%(409GWh) [7] - 2025年1-4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升至81.4%(150GWh) [7] - 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中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92.5% [7] -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出口133.7GWh(+5%),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出口46.8GWh(+17.3%) [7] 技术发展 - 头部厂商推出超充型磷酸铁锂电池,充电倍率提升至10C/12C [8] - 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升,续驶里程性能追赶三元锂电池 [8] - 磷酸铁锂电池电芯成本低于三元锂电池,为经济性首选 [9] -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突破200Wh/kg,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 [12] - 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装车,全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装车验证 [12] 行业政策 - 新国标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实施,要求电池"不起火、不爆炸" [13] - 新国标对高比能三元电芯影响大于磷酸铁锂电池 [14] - 超过80%企业具备新国标技术储备,但多用于高端新能源汽车 [14] 市场前景 - 磷酸铁锂电池性价比优势显著,成为中低端电动车型主流选择 [8] - 磷酸铁锂电池在海外市场渗透率不足30%,有较大提升空间 [11] - 预计2030年国内高端三元锂电池占比将回升,磷酸铁锂电池占比下降 [11] - 固态电池发展有望带动三元材料市场份额回升 [11]
中国新能源二手车“掘金”西非市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9:39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加纳市场的发展 市场现状 - 加纳已有20多款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热销,涵盖轿车、SUV和小型货车等车型 [2] - 加纳网约车平台计划2024年将所有营运车型更换为纯电动车型,预计需求量为500辆 [3] - 加纳政府自2024年起对进口电动汽车实施8年免关税政策,以推动本地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11] 商业模式创新 - FUTURE CAR LTD与加纳网约车平台YANGO合作,首批10辆中国新能源二手车已投入运营 [3] - 公司打造"产品+服务+金融"闭环,引入融资租赁购车模式,增强差异化竞争优势 [9] - 与地上铁合作出口新能源二手物流车和客车,地上铁在国内管理车辆规模超过17万辆,互联互通充电桩超180万个 [5] 产品与服务保障 - 出口新能源二手车前,动力电池健康度需确保在85%以上,以标品形式出口 [4] - 地上铁通过数字化平台对车辆全生命周期数据评估,确保续驶里程、电池健康度等指标达标 [6] - FUTURE CAR LTD在加纳建立2000平方米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店与电池维修店,未来将扩大网点 [6] 本地化布局 - 计划在加纳采用SKD模式建厂,预计2025年6月签约,逐步提升年产能 [11] - 售后服务网点由天猫养车授权,系统、管理、标准与品牌均与天猫养车一致 [8] - 将在巴士站点建设充电站,解决新能源公交车运营中的充电问题 [8] 行业合作与竞争力 - 地上铁与FUTURE CAR LTD合作,发挥国内供应链和技术优势,提供稳定车源 [5] -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供应链和数字化运营方面具备全球引领优势 [10] - 行业面临挑战包括跨境业务人才短缺、当地法规适配等 [10] 战略目标 - 通过全链条创新树立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海外的影响力 [10] - 输出"中国方案",助力加纳及西非汽车产业高效转型 [12] - 本地化生产将降低成本,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支撑业务拓展 [11]
观车 · 论势 || 流量营销终是“虚火”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9:39
公司现状与危机 - 小米汽车正经历信任危机,涉及辅助驾驶系统安全争议和高端选装件虚假宣传质疑 [1] - SU7 Ultra碳纤维机盖在测试中表现与官方宣传不符,形成"双风道高效导流"与实测"气流未形成有效导流"的鲜明反差 [1] - 雷军微博删除了"轮毂散热"技术承诺,引发消费者质疑 [1] - 公司推出改配铝制机盖或赠送2万积分(约2000元)的补偿方案,但车主认为与4.2万元选装费不成比例 [2] 行业反思与趋势 - 事件反映出科技企业跨界造车时"互联网思维"与工业制造硬约束的冲突 [2] - 车主通过3D打印模型还原气流走向的"民间测试"兴起,倒逼车企规范宣传话术 [3] - 工信部对"自动驾驶"等表述的禁用,显示监管正在加严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新规,要求企业真实全面提供智能网联汽车信息,不得虚假宣传 [4] 公司应对与发展 - 法律界指出若虚假宣传被认定,公司可能面临"退一赔三"的巨额赔偿 [2] - 公司此前因辅助泊车漏洞采取"全额赔付"措施获得认可 [2] - 当前需要以法律为底线,通过真诚赔偿重建消费者信任 [3] - 危机可能促使公司完成从"跨界挑战者"向"成熟车企"的蜕变 [4] 行业深层影响 - 事件成为行业从"流量狂欢"走向"价值深耕"的转折点 [1] - 传统车企数十年沉淀的测试规范与企标体系是新势力需要补课的"工业常识" [1] - 危机催生行业共识,推动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4] - 事件像照妖镜般揭示流量营销的"虚火",迫使企业回归产品主义 [4]
独家|贝瑞德:“价格战”势必影响供应链,大众中国反对过度竞争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1 00:01
行业动态 - 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广汽集团、赛力斯集团4家车企承诺支付账期不超过60天[1] - 大众中国CEO支持中国政府"反对过度竞争"的表态,认为无底线价格战已对供应链产生不良影响[1] - 中国汽车市场约有130个品牌,成熟车企面临转型投资压力,初创电动车企则面临盈利困难[2] 市场现状 - 中国汽车市场价格体系承受巨大压力,价格水平难以回到过去[1] - 行业面临困局:企业要么依赖低价赢得销量,要么面临滞销风险[2] - 部分品牌退出市场导致已售车辆残值趋近于零,消费者无法获得应有售后服务[2] 企业战略 - 大众中国将优化业务运营,包括强化本土化研发,打造全新技术、平台和产品阵容[1] - 大众中国强调要持续为客户提供售后和维修保障,维护品牌信誉[2] - 企业需要平衡行业健康发展与客户责任,既要满足新功能需求,也要保证质量和可靠性[2] 消费者趋势 - 消费者看重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先进功能[2] - 长期来看消费者将更加关注车辆质量和可靠性[2] - 车辆残值对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2]
奇瑞掀起小车攻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21:56
产品战略转型 - 公司通过"千万级潮改计划"推动品牌从"技术理工男"向"潮流实力派"转型,包含官方潮改主题车型、百万奖金征集改装方案、1000+门店设立潮改专区等举措[3] - 以国风乐园×潮改文化×用户共创形式重新定义小车价值,强调"小车不止是车,而是一种个性主张"[1] - 三款新车(多米、小蚂蚁喜爱版、冰淇淋元气版)形成差异化产品矩阵,覆盖3.99-6.99万元价格带[5][9][11] 新车多米产品特性 - 定价5.99-6.99万元,定位"微型车尺寸+家用车空间",主打305km/405km续航版本,轴距2520mm达到紧凑型SUV水平[5] - 车身65%高强度钢,扭转刚度提升20%,标配双气囊+EPB电子手刹,IP68级电池防护[7] - 设计融入国潮元素(锦鲤车色/福星大灯等),提供4款潮色+2款拼色内饰,首任车主享三电+整车终身质保[7] 小蚂蚁喜爱版产品特性 - 售价5.49万元,采用全铝车身架构使刚性提升20%,可承受7.6吨车顶静压[9] - 尺寸3200×1670×1550mm,轴距2150mm,续航251km,配备抗菌环保面料[9] 冰淇淋元气版产品特性 - 售价3.99万元,新增快充功能(0.55小时充至80%),续航205km,补足前代短板[11] - 车身69%高强度钢,电池通过18项安全测试,配备坡道辅助和D档蠕行功能[11][12] - 尺寸3008×1496×1637mm,轴距1960mm,提供6种炫彩车身选择[11]
深蓝S09重庆车展交卷:一场关于六座SUV的“平权革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20:55
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 - 深蓝S09以"六大平权"理念重构六座SUV市场,核心是让每个座位都成为"头等舱",解决传统六座车第三排舒适度不足的痛点[2] - 预售一个月订单突破2.1万辆,四驱Ultra+高定版占比超70%,平均售价突破30万元,显示高端市场接受度[2][19] - 价格区间20.49万-27.49万元(综合补贴后),配合限时权益如最高108599元补贴,降低六座SUV消费门槛[17] 空间设计创新 - 第三排空间突破行业标准:1.8米身高者腿部空间870mm,座椅纵深482mm,座高360mm,颠覆"第三排=小板凳"认知[3] - 4.3㎡纯平地板+1.3米三排通道高度+200mm通道宽度,优化进出便利性,支持老人抱孩子场景[4] - "六人七箱"设计:六座满员后备箱427L(7个20寸箱),三排放倒后1392L(容纳两台洗衣机+55寸电视)[4] - 超集电驱与深蓝天衡底盘技术集成,最大化机械空间压缩,提升乘客空间利用率[6] 舒适性技术突破 - 自适应智慧底盘实现"五重舒适":烂路不颠簸/飞坡不起飞/刹车不点头/起步不抬头/过弯不侧倾[6] - 30km/h过减速带垂向加速度12.86m/s²,优于行业20%;整车俯仰梯度1.34deg/g,超越理想L9/问界M9[6] - 独创"六轴防晕车技术",平均急动度≤2.4m/s³(优于行业21%),解决家庭用户晕车痛点[7] 安全性能重构 - 车身结构含53%潜艇级热成型钢(2000MPa),81%全车高强钢+铝合金,12根车门防撞梁(8根热成型钢)[8] - 前防撞梁覆盖81%车宽(1636mm),侧柱碰撞减少侵入量100mm,优于竞品[8] - 全球首次第三排三角度100km/h碰撞测试:追尾能量达美标1.56倍,45度角碰达IIHS新版1.39倍[9] - 华为CAS 3.0系统实现23项主动安全功能,覆盖全时速/全方向/全天候场景[11] 智能座舱体验 - 多屏互联:前排双15.6英寸2.5K屏+后排21.4英寸3K屏+43英寸AR-HUD,支持分屏互动与内容流转[14] - 700mm滑动智能中岛+10L压缩机冰箱(-6℃~50℃),重构车内生活场景[15] - 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支持全语音交互,可联动200+功能自定义场景(如露营模式)[16] 行业影响与技术背书 - 公司三年累计交付48万辆,技术积累包括超级增程1862项专利、金钟罩电池零起火记录等[19] - "六大平权"理念(空间/舒适/安全/智能/冰箱/彩电)重新定义高端六座SUV标准,从配置堆砌转向家庭平等需求[19]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 “技术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8:07
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发展历程 - 2006年中国汽车工业处于快速发展初期,自主品牌在核心动力技术领域依赖进口或模仿,亟需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2] - "中国心"活动诞生于行业对技术标杆和交流平台的迫切需求,旨在提升消费者对国产汽车动力系统的信任度 [2] - 早期"中国心"十强榜单中合资品牌占绝对优势,自主品牌仅少数上榜,但活动为行业技术改进提供了方向 [3] 自主品牌技术突破与市场格局演变 - 2013年前后自主品牌发动机在"中国心"评审中占据半壁江山,这一态势延续至今 [3] - 2016年新增"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评价,反映新能源动力系统崛起趋势 [3] - 当前自主品牌新能源动力系统已引领"中国心"十佳评价,形成混动、增程、纯电三足鼎立格局 [4] - 自主品牌通过技术深耕与市场细分占据主导地位,如比亚迪、长安专注混动专用发动机及变速器,东风、奇瑞增程式系统综合续驶里程达1300公里 [4] 纯电动动力系统技术进展 - 中国纯电动动力系统形成"技术领跑、市场分层、产业链自主"格局,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90% [4] - 高电压平台、油冷扁线电机、碳化硅控制器等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如极氪007和小鹏G6展示高效长续航能力 [5] - 自主品牌在电驱系统集成化表现突出,吉利、零跑等企业技术突破提升动力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5] - 5.5C快充等充电技术逐步普及,中国企业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系统优化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5] 行业发展趋势与全球竞争力 - 2025年前4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增长48.3%、46.2%,占新车总销量42.7% [7] - 未来行业资源整合将加速,央企整合与中小车企出清将重塑产业格局,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跨越 [8] - 中国汽车产业需从技术突破、生态构建、标准制定、全球化布局四方面协同发力,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立体化竞争优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