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报网

搜索文档
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 “技术跟随者”到“规则制定者”的蜕变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8:07
中国汽车动力技术发展历程 - 2006年中国汽车工业处于快速发展初期,自主品牌在核心动力技术领域依赖进口或模仿,亟需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2] - "中国心"活动诞生于行业对技术标杆和交流平台的迫切需求,旨在提升消费者对国产汽车动力系统的信任度 [2] - 早期"中国心"十强榜单中合资品牌占绝对优势,自主品牌仅少数上榜,但活动为行业技术改进提供了方向 [3] 自主品牌技术突破与市场格局演变 - 2013年前后自主品牌发动机在"中国心"评审中占据半壁江山,这一态势延续至今 [3] - 2016年新增"年度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评价,反映新能源动力系统崛起趋势 [3] - 当前自主品牌新能源动力系统已引领"中国心"十佳评价,形成混动、增程、纯电三足鼎立格局 [4] - 自主品牌通过技术深耕与市场细分占据主导地位,如比亚迪、长安专注混动专用发动机及变速器,东风、奇瑞增程式系统综合续驶里程达1300公里 [4] 纯电动动力系统技术进展 - 中国纯电动动力系统形成"技术领跑、市场分层、产业链自主"格局,关键部件国产化率超90% [4] - 高电压平台、油冷扁线电机、碳化硅控制器等技术取得显著进展,如极氪007和小鹏G6展示高效长续航能力 [5] - 自主品牌在电驱系统集成化表现突出,吉利、零跑等企业技术突破提升动力性能和能源利用效率 [5] - 5.5C快充等充电技术逐步普及,中国企业核心零部件研发和系统优化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5] 行业发展趋势与全球竞争力 - 2025年前4个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增长48.3%、46.2%,占新车总销量42.7% [7] - 未来行业资源整合将加速,央企整合与中小车企出清将重塑产业格局,推动中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跨越 [8] - 中国汽车产业需从技术突破、生态构建、标准制定、全球化布局四方面协同发力,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立体化竞争优势 [8]
揭开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困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7:57
Aurora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进展 - 公司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启动自动驾驶重型卡车公共道路常态化运输服务,首批运营线路从达拉斯至休斯顿,全程约320公里 [2] - 3周后公司决定在无人驾驶卡车中重新配置安全员,观察员从驾驶室后排移至驾驶座,车辆仍由自动驾驶系统主导运行但观察员可随时介入 [3] - 首席执行官表示基于近1万项要求和270万次测试确信无需观察员也能实现安全自动驾驶,但尊重合作伙伴帕卡公司的建议 [3] 技术挑战与行业现状 - 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面临车身庞大、视野盲区、制动距离长等技术挑战,对传感器灵敏度、环境识别准确率及计算平台实时处理能力要求极高 [4] - 实际道路环境千变万化,天气状况、道路条件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非常规驾驶行为可能对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构成威胁 [4] - 行业面临法规政策滞后、安全标准缺失及公众接受度等问题,商业化之路布满荆棘 [5] 行业困境与资本环境 - 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多家头部企业折戟沉沙,包括图森未来退市、Embark破产、Locomation收缩业务等,行业经历"资本寒冬" [6] - 公司面临技术研发与商业化投入未能转化、连年亏损导致资金链紧张等压力,行业整体形势加剧融资难度 [6] -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公司仍拥有技术积累和物流企业合作优势,若攻克技术难关并平衡安全与效率有望重夺领先地位 [8] 商业化路径与产业链协同 - 行业需从盲目追求技术突破转向务实战略,聚焦量产能力、成本控制与可持续商业模式构建 [9] - 自动驾驶技术横跨多个领域,需产业链协同突破技术与市场壁垒,生态协同战略是商业化落地的必由之路 [9] - 当前行业困境根源在于产业链协同机制缺失,需建立高效合作机制加速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运营 [10]
马斯克政界退场 特斯拉卷土重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7:50
马斯克脱离政治事务 -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正式脱离特朗普政府相关事务,承诺回归企业经营 [2] - 马斯克离开白宫后,特斯拉股价开启飙升模式,市场对特斯拉未来前景重燃信心 [2] - 马斯克此前频繁参与政治事务导致特斯拉品牌形象受损,投资者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担忧 [2] 特斯拉面临的挑战 - 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是自2022年以来表现最糟的季度,欧洲多国销量腰斩 [8] -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面临激烈竞争,5月中国批发销量同比下滑15%,为连续第8个月下滑 [9] - 特斯拉在北美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福特、雪佛兰等品牌不断发起冲击 [9] 欧洲市场表现 - 特斯拉在德国、荷兰、挪威等核心欧洲市场销量急剧萎缩 [8] - 2024年5月特斯拉在瑞典销量同比下跌53.7%,法国下跌67%,葡萄牙下跌68% [9] - 分析师将欧洲销量下滑归咎于马斯克的政治活动及车型阵容陈旧 [9] 技术布局与创新 - 特斯拉计划6月在美国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被视为重振市场信心的关键 [11] - 特斯拉公布最新电池技术路线图,计划通过4680圆柱电池迭代与固态电池预研提升续航 [11] - 人形机器人Optimus正在测试,预计年内试生产,马斯克认为其商业潜力可能超过汽车业务 [11] 财务表现 - 特斯拉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净利润同比暴跌71% [4] - 马斯克与特朗普矛盾公开化后,特斯拉股价单日下跌14.26%,市值蒸发约1500亿美元 [7] 供应链与成本压力 - 特朗普政府加征汽车零部件关税政策严重影响特斯拉供应链 [9] - 电池原料、芯片、驱动电机等关键组件被纳入加征范围,导致特斯拉单车生产成本飙升 [9] - 特斯拉推进电池供应链本土化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11]
2025年汽车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成果分享会成功召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6:35
会议背景与主旨 - 2025年汽车生产者责任延伸(EPR)成果分享会在北京召开,旨在总结试点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并探索EPR发展方向,助力汽车产业绿色转型 [1] - 中汽数据总经理冯屹指出,EPR制度是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机遇,未来将聚焦新能源汽车EPR领域深化政策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 [3] - 会议汇聚80余名来自汽车生产、回收拆解、材料再生等领域的专家及企业代表 [1] 试点成果与案例 - 自2021年6月试点方案发布以来,企业围绕再生材料、再制造和回收体系形成16个可复制优秀案例,收录于《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优秀案例集》 [4] - 案例涵盖再生材料循环利用(如车用再生塑料)、零部件再制造、创新回收体系建设和绿色供应链管理四大方向 [4] - 会议现场为优秀案例企业授牌 [6] 行业研究报告发布 - 发布《再塑未来:车用再生塑料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系统研究全球政策、技术研发、回收体系及市场应用,为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7][12] 新能源汽车EPR行动计划 - 启动"新能源汽车EPR能力提升行动计划",采用"自选任务、自设目标"模式,鼓励企业探索EPR实施路径与商业模式 [13] - 岚图、极氪、长城等8家车企及金发科技等材料企业参与计划启动,标志EPR工作进入行业自发协同新阶段 [13][15] 标准体系建设进展 - 推进"1+X"EPR标准体系,包括《道路车辆 整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实施指南》及配套国标 [16] - 发布《车用再生塑料使用规范》系列团体标准,由40余家企业共同编制,填补汽车领域再生塑料技术标准空白 [16] 国际经验借鉴 - 德国专家分享欧洲通过法规与市场激励构建闭环管理的经验,日本专家介绍塑料循环利用和全链条制度体系建设实践 [17] - 国际案例为我国破解绿色转型瓶颈、完善循环经济政策提供参考 [17] 行业战略意义 - EPR制度是推动汽车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会议促进产业链信息交流与经验共享,助力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保护 [17]
《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拟立项制定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6:35
行业政策动态 -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公示《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 公示期为2025年6月4日至7月4日 [1] - 标准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 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执行 主要起草单位包括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东风汽车集团 华为技术等 [1] - 该标准立项计划已于2023年12月首次公示 此次再次公示表明制定工作稳步推进 [1] 标准制定背景 - 近年来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渗透率提升 但部分车企存在夸大宣传现象 将辅助驾驶包装成"自动驾驶" [1] 标准实施意义 - 通过强制性国家标准约束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功能表现 提升产品安全性能 减少安全事故 [2] - 标准将全面覆盖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产品形态 为行业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2] - 引导生产企业产品迭代升级 提高行业试验技术水平 完善相关测试设备 [2] 技术内容特点 - 标准技术内容与国际协调一致 减少企业研发成本和设计难度 [2] - 促进我国同类产品国际化发展 消除国际贸易技术壁垒 [2] 适用范围与要求 - 标准适用于装配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M类(载客)和N类(货运)汽车 [2] - 规定通用技术要求包括运动控制能力 驾驶员状态监测 系统边界响应 系统探测能力 功能安全等 [2] - 明确典型工况试验方法及相应审核要求 [2]
618成交额同比激增8倍!京东养车赋能国货轮胎破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6:32
行业趋势 - 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与消费理性化趋势双重驱动下,国产轮胎品牌正通过线上化转型实现销量与品牌认知的双重突破 [3] - 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仅250辆,远低于欧洲(567辆)、美国(868辆)、日本(624辆),汽车增长潜力及轮胎替换市场空间巨大 [9] - 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民族自信推动其更倾向于选择国货品牌产品 [9] 公司表现 - 玲珑轮胎在京东618前一周成交额同比增长430%,全系产品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30%,开门红当天品牌成交金额同比增幅达近30倍 [3][5] - 公司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轮胎配套市场份额稳居中国轮胎品牌第一(2020-2024),全球新能源汽车配套轮胎销量位居第一位(2023-2024) [5] - 玲珑大师系列高端轮胎在政府补贴助力下,品牌曝光度与销量同比增幅分别突破270%和280% [7] 技术创新 - 植入RFID芯片的玲珑大师轮胎实现从出厂到报废全程追溯,提升质量控制和售后服务水平 [4] - 采用"水膜克星"技术缩短湿地刹车距离,对新能源车至关重要 [4] - 自修复技术能自动修复轮胎小孔,解决新能源车无备胎痛点 [5] - 应用"蒲公英橡胶草技术"打造国内首条蒲公英橡胶概念轮胎,采用"静音绵技术"降低车内噪音3分贝以上 [5] - 推出全球首条79%可持续环保轮胎 [5] 渠道转型 - 与京东养车合作后,在售商品类型从120款增至300款,实现全系产品销售突破 [6] - 京东养车2200家门店和超4万家合作门店为玲珑轮胎提供安装服务 [4] - 参与政府补贴活动后,国货轮胎销量同比增幅达200%,玲珑轮胎日均销量同比增幅达500% [7] 品牌建设 - 京东平台PLUS会员及海量车主数据为国货品牌提供精准营销基础,实现从原厂配胎到更换的消费旅程无缝衔接 [8] - 玲珑大师系列高端轮胎价格带突破1500元/条,直接对标国际一线品牌 [10] - 京东用户真实评价成为产品优化重要依据,驱动产品持续迭代升级 [8] 未来规划 - 京东养车与玲珑轮胎计划未来一年实现销售同比增长3倍 [10] - 将持续通过更好的产品与服务、更优惠的价格服务消费者 [10]
复刻胖东来,汽车业反卷密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5:51
汽车行业价格竞争现状 - 2024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下滑至4.3%,低于下游工业平均水平及2023年同期水平[3] - 2024年国内227款车型降价,新能源汽车平均降价1.8万元,同比降幅超9%[4] - 特斯拉2023年降价引发连锁反应,促销活动导致消费者观望情绪加重[3][4] 消费者行为与市场反应 - 频繁降价导致消费者持币待购,618促销未有效激发购车热情[4] - 消费者购车决策高度依赖价格对比,经销商被迫压缩售后服务投入以平衡成本[5] - 销售渠道陷入恶性价格博弈,忽略消费者其他需求[5] 胖东来经营模式分析 - 通过口碑营销替代广告投放,2025年销售额达101.76亿元[8][10] - 商品价格非最低但强调品质,服务细节包括特殊人群绿色通道、免费珠宝清洗等[7][8] - 员工高福利与"自由·爱"企业文化提升服务主动性[8][11] 汽车行业转型探索 - 部分车企尝试订阅制购车和直营模式,但产业链复杂导致改革阻力大[15][16] - 需建立"品质+服务"评价体系,从价格竞争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14][15] - 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要求重构消费场景,单纯价格策略已失效[15][16] 跨行业经验借鉴 - 汽车业考察胖东来后加强员工价值观培训,但直接复制高福利体系存在难度[11][12] - 零售业快消品属性与汽车业重资产特性存在本质差异[12] - 核心可借鉴方向包括客户中心理念、质量管控和文化建设[11][14]
降价营销需有红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5:44
价格战现状 - 5月底新一轮价格战爆发,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超20个主流品牌跟进,涉及车型最高降幅达5.5万元[3][4] - 降价车型集中在10-20万元区间,涵盖燃油车及新能源车型,多采用"一口价"形式促销[4] - 4月全国乘用车库存达350万辆,新能源车库存从36万辆升至85万辆,车企被迫降价清库存[11] 行业影响 - 2024年1-4月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1%,低于下游工业5.6%的平均水平[5] - 研发投入从5.2%降至4.1%,蔚来计划二季度研发费用环比削减15%[6] - 2024年4419家4S店退网,经销商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7] 产业链冲击 - 零部件采购价连年下降10%-15%,上游企业经营恶化[6] - 部分车企变相裁员,员工合同到期不续签现象增加[6] - 经销商面临倒闭风险,售后服务质量下降[6][7] 价格战成因 - 电池新国标实施在即引发消费者观望情绪[11] - 地方政府过度引进新能源项目导致产能过剩,全国近300家车企造成资源浪费[12] - 营销策略滞后,仍采用基于成本定价的传统模式[13] 行业应对措施 - 中汽协发布倡议反对无底线价格战,工信部将加大整治力度[14] - 专家建议加强质量监管和账期管理,打击"黑公关"行为[14][15] - 车企需转向价值竞争,注重技术创新和海外市场拓展[17][18][19] 转型建议 - 从产品驱动型营销转向用户价值驱动型营销[20] - 专注专业化赛道,避免同质化竞争[20] - 加快国际化布局和绿色产品开发[20]
直击行业痛点 乘龙翼威2开启高效运营新纪元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5:44
新能源商用车战略发布 - 东风柳汽推出乘龙翼威新能源战略平台及乘龙翼威5、乘龙翼威2两款新产品 [1] - 乘龙翼威2定位快充大电量纯电轻卡,以"超快充、大电量、大承载、高颜值、长质保"五大优势重新定义高效物流标准 [1] 绿色物流转型布局 - 公司3年投入50亿研发资金,组建超千人技术团队,掌握1930余项核心技术打造乘龙翼威品牌 [3] - 品牌通过技术架构突破、127个场景化商品布局及生态赋能体系构建全场景解决方案 [3] - 乘龙翼威2作为战略车型,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技术迭代中取得先发优势 [5] 产品技术突破 - 快充技术:搭载顶级快充电池,20%-80%电量仅需16分钟,集成液冷液热模块保障全时温控 [6] - 续航能力:140度电大容量电池实现450公里综合续航,百公里电耗低至31度,运营成本每公里不足0.4元 [6] - 承载性能:采用190直通大梁和5.5T级加强后桥,匹配170kw(232PS)超能电机应对重载挑战 [6] 用户体验优化 - 质保政策:动力电池享8年或60万公里质保,驱动桥免首保,换油周期延长至10万公里 [8] - 设计升级:外观融入"龙元素"增强辨识度,内饰集成数显与娱乐终端提升交互便捷性 [8] - 维护成本:标配终身免维护轮端降低全生命周期投入 [8] 行业战略定位 - 产品直击新能源商用车电耗高、续航短、补能不便等行业痛点 [5][6] - 公司计划推动全面新能源化、智能化及国际化,目标实现2030年"1050"发展目标 [8]
黄震:混动包括燃油车将来一定会存在!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0 15:44
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发展趋势 - 第五届车用动力系统国际论坛在上海召开,聚焦全球汽车动力系统多元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黄震发表主旨报告[1] - 全球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21%,中国电力终端消费占比28.1%,150多个国家宣布2050年前后实现碳中和目标[3] - 中国光伏和风电总装机容量2024年7月达12.1亿千瓦,提前6年达成目标,2024年底达40亿千瓦超过煤电总装机[3] 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 - 中国可再生能源价格快速下降,光伏发电上网价从2008年4元/kWh降至2020年0.35元/kWh,目前约0.19元/kWh[3] - 供给侧电力脱碳需结合CCUS技术和核电发展,需求侧通过绿电替代灰色电力、绿色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实现零碳[3] - 可再生能源在电力需求低谷时存在过剩电力,可用于制取绿色燃料并作为新型储能方式[4][6] 再电气化概念与技术路径 - 再电气化分为直接电气化(以电代煤/油/气)和间接电气化(绿电制氢/氨/醇/合成燃料)[4] - 汽车行业电气化包括电动汽车发展和混动车型普及,绿色燃料汽车将长期存在[4][5] - 绿电制氢技术成熟(PEM/AEM/SOEC电解水),但面临储存、输运、易燃易爆等挑战[5] 绿色燃料制备与应用 - 绿色甲醇主要技术路线为生物质气化制备,二氧化碳电催化合成燃料技术取得突破,国内首台SOEC-FT原理样机已搭建[5] - 中国已签约70余项绿色甲醇项目,总规模3000万吨/年,总投资近4000亿元[5] - 绿色燃料规模化应用需考虑经济性(绿电价格、碳捕集成本)、环保性、发动机适用性等六大维度[6] 中国绿色燃料发展前景 - 中国拥有丰富碳源、生物质资源和全球最大风光可再生能源规模,有望成为全球绿色燃料主要产地[6] - 绿色燃料可解决绿电消纳问题,同时为车用动力提供可持续能源[6] - 需加快建立绿色燃料标准与认证体系,推动车用发动机及整车研发以打开应用市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