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起亚品牌电影6月5日公映:光影为笺,镌刻“所向由心”人生之旅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14:57
品牌焕新战略 - 公司以"起亚,所向由心"全新宣言开启中国市场品牌焕新之旅,强调从汽车制造商转型为用户人生共建者的定位[1] - 品牌核心价值主张为"心之所向,车亦所往",通过情感共鸣强化品牌温度与人文情怀[1] - 品牌电影作为战略载体,由顾晓刚导演操刀,以梦想和爱为主题具象化品牌理念[3] 品牌电影内容 - 影片通过乡村教师坚守教育信念、父亲用车传递爱等平凡故事,揭示伟大源于生活点滴的叙事主线[3][6] - 采用真实细腻的视角呈现普通人的日常,聚焦"微小却真实的瞬间"以激发情感共鸣[5][6] - 创作团队选择贴近生活本真的场景,力求让观众看到自身生活影子[5] 市场洞察与用户定位 - 敏锐捕捉中国用户从追逐成功转向悦己生活的需求变化,情感取向更关注细微幸福[5] - 品牌定位从提供出行工具升级为"见证人生重要时刻的同行者"[3] - 通过支持用户坚守本真选择,强化"陪伴者"形象[6] 导演与创作背景 - 顾晓刚导演以山水美学和人文眷注著称,2023年获东京国际电影节"黑泽明奖"[3] - 其代表作《春江水暖》入选法国《电影手册》2020年度十佳影片,获金鸡奖等多项荣誉[3] - 导演"回归生活本真"的创作主张与品牌"以用户为中心"理念高度契合[5] 传播计划 - 品牌电影定于6月5日发布,作为品牌焕新起点和用户价值重定义的标志性事件[6] - 影片通过沉浸式故事体验传递"陪伴用户书写精彩生活"的品牌承诺[1][6]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大数据应用分会官宣成立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14:06
行业大会概况 - 2025汽车大数据应用产业大会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大数据应用分会成立大会于5月28-29日在北京亦庄举行,主题为"数智驱动 擎启新章" [1] - 参会人员包括政府机构、整车企业、零部件供应商、科研院所等300余名代表,共同探讨数据驱动下汽车产业变革路径 [1] 重要成果发布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大数据应用分会正式成立,孙逢春院士当选主任委员,秘书处设在北京理工大学 [3] - 分会委员会涵盖整车、零部件、能源、保险、通信等领域专家,致力于推动汽车大数据确权、标准体系建设及技术应用落地 [3] - 分会已牵头制定《典型应用场景汽车大数据分类分级指南》团体标准 [3] - 大会同步启动《汽车大数据技术发展报告》与《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25)》,前者提出5-10年技术路线,后者新增低温区域车辆表现、插混车型增长动因等研究内容 [4] - 2025中国数字汽车大赛启动,该赛事已覆盖国内外近千所高校的4万名学生 [4] 产学研协同发展 - 北京理工大学将依托分会平台深化产学研协同,强化数据标准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 [4] - 清华大学教授曲小波提出需建立统一低空交通数据标准以推动eVTOL商业化 [8] - 厦门金龙正从商用车制造商转型为智慧交通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8] 技术应用与挑战 - 孙逢春指出交通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是绿色低碳转型重要路径,但面临数据交互方式不统一、数据质量难把控等技术难点 [5] - 大数据在车辆能量管理、车路云协同管控、车网互动等场景有重要应用趋势 [5] - 比亚迪呼吁推动跨行业合作解决数据孤岛与安全难题,构建数据闭环 [8] 地方政府支持 - 北京亦庄加快建设3000平方公里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构建统一汽车数据底座 [8] - 亦庄设立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推出专项政策加速汽车大数据汇聚与应用创新 [8]
从车门把手到AEB 汽车安全国标加速推进的背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12:33
汽车安全标准体系升级 - 工信部发布《2025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水平,强化汽车安全标准底线支撑,构建重要急需标准全流程绿色通道,压缩审批周期[3] - 二季度以来连续发布多项汽车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及修订文件,涉及自动紧急制动、车门把手安全、动力电池防护等核心安全领域,多项推荐性标准将转为强制性要求[3] - 安全标准体系呈现三大特征:技术指标向国际领先水平看齐、测试场景覆盖更复杂工况、监管范围填补既有空白[6] 具体标准更新内容 - 自动紧急制动强制标准扩围:适用范围从M1类乘用车扩展至N1类轻型货车,新增行人、自行车等目标识别要求,AEB系统需在20~60km/h速度区间实现横穿场景预警及制动[4] - 车门把手首立安全规范:全球首个专项立法,明确电动式、隐藏式车门把手的布置、标志、安全功能、结构强度等要求[4] - 碰撞安全标准升级:新国标《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优化碰撞试验条件与评价体系,2026年7月1日实施[4] - 动力电池安全加严:新国标要求"不起火、不爆炸",新增底部撞击测试与快充循环后安全测试(300次快充+外部短路试验),提升挤压测试要求[5] 政策与技术驱动下的体系重构 - 《要点》中"安全"关键词出现29次,构建从三电系统到智能交互的立体化标准体系框架[7] - 新能源汽车安全标准形成"实时监测-本体防护-回收闭环"全生命周期防护体系,智能网联汽车需满足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交互安全四维标准[7] - 传统汽车安全标准同步迭代,侧面碰撞与后面碰撞新国标即将实施,转向机构防伤害等标准进入研制阶段[8] 产业影响与竞争格局 - 强制性标准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带动动力电池、智能驾驶等产业链产品迭代[6] - 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壁垒扩大优势,中小厂商面临合规成本压力,本土传感器、车规芯片供应商借势突围[11]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强调需前瞻布局新标准,如智能网联技术规范,争取国际标准话语权[9][11] 国际化与标准化战略 - 中国车企加速"出海",国际标准主导权争夺加剧,碳管理、数据安全等新型技术贸易壁垒显现[10] - 全球主要国家强化国际标准主导权竞争,中国需加强行业协调,推动标准与法规海外推广[12]
应对美国关税新政影响 跨国零部件巨头一季度加速“甩包袱”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12:33
跨国零部件巨头一季度业绩分化 - 2025年一季度跨国零部件厂商业绩呈现分化趋势,部分企业走势向好,部分仍处困境 [2] - 行业加速推进业务剥离与重组以应对汽车产业变革,重构竞争力 [2] - 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新政对全球化运营的汽车行业造成冲击,企业评估影响并启动转嫁条款谈判 [2] 美国关税新政影响及企业应对措施 - 美国对进口车和关键汽车零部件分别加征25%关税,仅墨西哥和加拿大符合豁免条件 [3] - 奥托立夫成功将一季度关税增加成本全部转嫁客户,一季度净营收25.78亿美元(同比-1.4%),净利润1.67亿美元(同比+32%) [3] - 李尔预计2025年承担关税成本2亿美元,明确要求客户100%覆盖,一季度营收55.6亿美元(同比-7%),净利润0.8亿美元(同比-26%) [4] - 博格华纳预计2亿美元关税影响完全由客户承担,一季度净营收35.15亿美元(同比-2%),净利润1.57亿美元(同比-26%) [4] - 法雷奥已要求客户预先支付全部关税费用并获多数同意,一季度营收53.13亿欧元(同比-2%) [5] - 佛瑞亚已应对50%关税影响,正解决剩余问题 [5] 企业结构调整与业务重组进展 - 法雷奥加快重组计划,目标2025年上半年行政销售成本降5%,资本支出较2024年同期降15% [6] - 李尔一季度裁员3600人,2023年以来累计裁员1.9万人,加速自动化改造和AI技术收购 [7] - 麦格纳实施成本削减措施应对关税,一季度营收100.69亿美元(同比-8%),净利润1.46亿美元(去年900万美元) [7] - 佛瑞亚冻结招聘、削减非永久员工、限制参展等控制开支,目标2026年净债务/EBITDA比率降至1.5倍以下 [8] - 安波福剥离低利润业务专注ADAS等高利润领域,一季度净营收48.25亿美元(同比-1.6%),净亏损0.11亿美元 [8] 电动化业务发展现状 - 舍弗勒电驱动业务一季度营收同比+7.8%,但息税前亏损2.67亿欧元(利润率-22.9%),预计2025年全年利润率-14%至-17% [9][10] - LG新能源一季度营业利润3750亿韩元(扭亏为盈),营收6.265万亿韩元(同比+2.2%),净利润2270亿韩元(同比+7%),但剔除美国税收抵免后实际营业亏损830亿韩元 [10] - 博格华纳获北美混合动力电机和高压加热器订单,反映车企回归混动趋势 [11] 中国市场表现与机遇 - 佛瑞亚中国车企相关业务占比近50%,一季度中国营收13亿欧元(同比+4.6%),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超额增长 [12] - 博格华纳获3家中国车企电机订单,应用于混动和纯电车型 [12] - 博世2024年中国营收1427亿元(同比+2.7%),2025年将有50个电动出行新项目量产,主要在欧洲和中国 [13] - 安森美碳化硅芯片订单受中国和欧洲电动车销量增长推动 [13]
神州端午租车预订量超预期,跨城出行订单同比增长近4倍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11:14
行业趋势 - 端午假期租车预订量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预计将刷新历史同期新高,民俗文化体验游、跨城自驾深度游成为两大主流趋势 [2] - 端午独特的文化属性与文旅创新深度融合,催生"自驾+民俗"出行新风尚,湖南汨罗龙舟竞渡、广东佛山叠滘龙船赛、福建泉州非遗市集等特色文化IP带动租车需求集中释放 [2] - 受五一假期"一车难求"现象影响,用户端午预订行为明显前置,普遍提前两周开启"错峰锁定"模式,下单预订3天左右的"自驾+文化体验"行程 [2] 区域与车型表现 - 端午期间神州租车跨城出行预订量同比激增近4倍,长三角、珠三角等成熟都市圈的上海-杭州、广州-珠海等2-3小时车程路线持续火热 [2] - 得益于充电桩完善的基建优势,比亚迪秦Plus、小鹏P7等新能源车型备受青睐 [2] - "高铁/飞机+落地租车"组合模式带动乌鲁木齐-伊犁、海口-三亚、昆明-丽江、呼和浩特-乌兰察布等跨城自驾路线需求高涨,方程豹豹8、坦克300等越野车型预订量大幅上涨 [3] 公司策略与服务 - 神州租车提前在全国范围内调配车辆,覆盖经济型、SUV、豪华车等超200款车型,并在热门旅游城市增设服务网点 [3] - 公司升级"脏必赔"服务,以三倍当单整备费赔付承诺倒逼车辆品质管控,确保用户取车时享受整洁、舒适的用车体验 [3] - 用户可通过神州租车APP预订周边网点车辆,享受24小时自助取还、异地还车优惠、信用免押等便捷服务,平台推出"端午专属礼遇",用户有机会抽取7天免租券 [3] 公司规模与覆盖 - 神州租车车型涵盖经济型、SUV、MPV、豪华车、越野车等全品类,覆盖全国超340座城市,超6600个服务网点深度渗透交通枢纽、文旅地标以及核心生活圈 [3] - 公司拥有超1.7亿注册会员数,行业领先 [3]
2025汽车经销商百强榜发布,运营能力两极分化,“剩”者为王时代已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09:47
行业现状 - 汽车流通行业面临"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困局升级为"越卖越亏"现象 [1] - 2025年百强经销商排行榜显示中升集团以1681.24亿元营收和71.15万辆销量连续四年居首 [1] - 广汇汽车因业绩暴跌未参评 永达集团升至第二 利星行汽车保持第三 [1] - 2024年"两新"政策推动乘用车市场保持5.5%增量 2025年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 [1]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创新高 预计全年有望突破55% [1] 经销商分类与盈利状况 - 传统品牌困境经销商平均新车毛利润为负 税前利润-6.9% [4] - 经营能力强的传统品牌经销商新车毛利1.5% 售后毛利4.8% 最终盈利2.1% [4] - 油电兼营经销商新车毛利达4.5% 最终利润约1.6% [4] - 2024年百强经销商营收总产值同比下降2.5%至17213亿元 资产投入减少6.7%至7876亿元 [5] - 新车销量652万辆同比下降0.2% 4S店数量6003家同比上升3.5% [5] 业务数据变化 - 百强经销商新车毛利率同比下降22.6% 总毛利率同比上升3.2%至6.7% [5] - 二手车销量139万辆同比增长19.7% 但毛利率同比降低3.6%至6.4% [5] - 售后台次5826万辆同比增长13.3% 售后毛利率同比降低3.2%至41% [5] - 员工人数下降6.8%至34.9万人 薪酬福利下调8.2%至557亿元 [6] - 单店年收入同比下降9.4%至2.9亿元 [6] 转型与创新措施 - 百强经销商基盘客户达10026万人同比增长19.3% 活跃客户3737万人增长8.6% [6]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23%同比增长31.1% 销量1502万辆增长30.9% [7] - 单人年产值上涨4.6%至493万元 服务顾问人均接车台次提升2.3%至1833辆 [7] - 2024年新建网络741家 关闭529家 呈现新能源渠道扩张等特点 [7] - 重庆百事达通过鸿蒙生态圈运营体系实现高用户增长 提升老带新转化率 [8] 未来发展方向 - 经销商破局方向总结为"新四化":业务多元化、资产轻量化、特色品牌化、管理智能化 [7] - 业务多元化包括二手车零售、新能源布局、金融保险等九大方向 [7] - 数字化应用案例显示单店毛利润可增加30万元 节省费用8.5万元 [8] - 数字化工具可提升事故车业务2个百分点 减少客户流失500人 [8] - 精细化管理可节省手续费成本3万元 杜绝跑冒滴漏5万元 [8]
“满配、降维、白菜价”,自主品牌变革新品逻辑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09:47
产品策略创新 - 自主品牌采用"基础款即高配"策略,打破传统分级认知,将智能驾驶和豪华内饰等配置作为标准 [2] - 通过"满配、降维、白菜价"逻辑重塑市场,推动技术普及并实现技术平权 [2] - 配置全面升级,如智己L6起售价20.49万元即包含800V高压平台、四轮转向系统等传统豪华品牌需额外支付20万元以上的配置 [3] 技术突破与成本控制 - 自主品牌通过全产业链布局降低高端技术研发成本50%以上,实现技术普及 [5] - 国产化技术突破如碳化硅器件使车规级碳化硅模块成本预计2025年比2022年下降47% [5] - 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等技术使动力电池成本降低30%以上 [7] 市场表现与竞争力 - 自主品牌智能配置覆盖率达到合资品牌2.3倍,如哈弗H6、博越L全系标配2级辅助驾驶 [3] - 问界M9以46.98万元起售价提供传统高端品牌百万元级配置,综合续航超1400公里 [6] - 2025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量达142万辆,同比增长7.3%,显示技术话语权转移 [7] 行业影响与未来趋势 - 自主品牌正在从"跟随者"变为"规则制定者",如奇瑞风云A9L安全标准被写入国际法规 [7] - 价格透明化策略增强竞争力,问界、理想等实行全国统一价 [7] - 行业从"配置竞赛"转向"技术普及",重新定义全球汽车工业价值标准 [8]
汽车产销量新高的隐忧与机遇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09:39
汽车产销数据 - 2024年1~4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017.5万辆和1006万辆,同比增长12.9%和10.8%,首次突破前4个月千万辆大关 [2] - 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42.9万辆和430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2%,占新车总销量的42.7% [2] -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市场份额达68.7%,同比提升8.1个百分点 [2] 政策驱动因素 - 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显著拉动消费,深圳"五一"期间以旧换新购车开票金额同比增长34%,售出新车1.2万辆 [3] - 截至5月11日,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322.5万份,累计申请量超1000万份 [3] - 政策组合(国家补贴+地方补贴+4S店补贴)最高可达3万元,叠加购置税减免形成强力刺激 [3] 市场结构变化 - 4月传统燃油车销量104.8万辆,环比下降21.2%,同比下降6.4%;1~4月累计销量446.4万辆,同比下降5.7% [4] - 新能源中大型车占比优势明显,25万元以上燃油车市场份额大幅下降 [4] - 20~40岁消费群体更关注车辆科技感和智能化,加速燃油车用户流失 [4] 行业竞争态势 - 2024年前三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降至4.6%,低于工业平均水平6.1% [5] - 单车利润从2017年2.3万元降至2024年1.6万元 [5] - 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方盒子"SUV扎堆、"大六座"跟风现象 [6] 渠道与库存压力 - 4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62.1%,超警戒线12个百分点 [6] - 全国乘用车行业库存350万辆,环比增加15万辆,同比增加12万辆 [6] - 库存支撑销售天数达57天 [6] 基础设施瓶颈 - 县域充电桩覆盖率不足20%,制约新能源车市场渗透 [7] - 三四线城市快充桩不足导致充电难问题突出 [7] 海外市场挑战 - 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50%关税(基础关税10%+反补贴税17%~35.3%) [8] -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排除中国动力电池组件补贴 [9] - 欧盟碳边境税预计增加单车成本3000~5000元 [10] 合规与知识产权 - 欧盟《新电池法》要求2027年钴锂回收率达90% [9] - 中国车企PCT专利中仅47%有效,近50%未进入目标国 [11] - 智能网联汽车面临欧盟GDPR数据本地化存储要求 [10] 行业转型举措 - 吉利汽车通过极氪品牌整合实现"一个吉利"战略协同 [12] - 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聚焦技术研发和用户体验 [13] - 企业加速布局固态电池、车路协同等前沿技术 [4]
新能源汽车维修垄断何时破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09:39
新能源维修行业现状 - 新能源车企对售后体系绝对掌控,垄断核心技术数据和原厂零部件供应,导致独立维修企业难以生存 [2] - 2025年将有超300万辆新能源车脱离原厂质保,独立售后市场对三电零部件需求将井喷,市场空间达千亿级 [3] - 2024年新能源汽车维保产值预计突破800亿元,但独立维修企业因技术、配件壁垒难以分羹 [3] 行业痛点与挑战 - 新能源车企严格限制技术资料外流,独立维修技师缺乏核心诊断系统接入权限,面对高压系统故障束手无策 [4][8] - 原厂配件采购渠道受限,独立维修店需以高价从非正规渠道获取配件,成本居高不下 [4] - 车企以"非授权维修影响质保"条款裹挟消费者,导致独立维修企业客源稀少 [4] 政策与行业应对 - 2023年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动汽车后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化配件流通、完善维修技术标准等7项措施 [5] - 已推动《动力蓄电池维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新能源汽车维修职业技能评价规范》等标准实施 [6] - 交通运输部推动新能源汽车检测维修专业能力认证,"电动工坊"等企业建立专业化售后保障体系 [8] 车企策略与市场壁垒 - 新能源车企对脱保车辆采取高价延续服务策略,通过上门服务、远程诊断等手段减少客户流失 [9] - 电池维修涉及带电操作等高风险环节,短期内车企不太可能开放维修权限 [9] - 赛力斯等品牌通过取消质保权益强制车主返厂维修,显示车企暂无开放售后体系意愿 [10] 传统燃油车经验借鉴 - 2014年政策要求燃油车企开放原厂配件流通,奔驰、神龙汽车等通过电商平台实现配件社会化供应 [11] - 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后仍保障全生命周期配件供应,证明开放模式可行性 [11] - 燃油车售后开放经验表明:需法规强制+市场保有量支撑+企业盈利平衡 [13] 未来破局路径 - 独立维修企业需构建专业团队,投入电池检测设备等硬件,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 [15] - 政府需立法强制车企开放技术资源,规范终身质保等条款真实性 [16] - 行业需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用户需提高权益保护意识避免"温柔陷阱" [16]
“机工科技·工程科技图书金齿轮奖暨2024年度科技好书颁奖典礼”在京盛大开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30 09:33
活动概述 - 机械工业出版社主办"机工科技·工程科技图书金齿轮奖暨2024年度科技好书颁奖典礼",旨在表彰优秀工程技术图书,推动科技出版事业发展 [1] - 活动包含"机工科技·工程科技图书金齿轮奖"和"机工科技·2024年度科技好书"两大奖项 [1] 奖项设置与评选 - "金齿轮奖"下设五大奖项:卓越高端学术著作奖、卓越科技应用著作奖、经典工程技术手册奖、卓越技术管理图书奖、优秀工程科普图书奖 [4] - 候选图书由顶尖技术专家推荐,评审团队从内容先进性、工程实践应用价值、编写质量等维度评选 [4] - "2024年度科技好书"从近千种科技图书中遴选94种候选,网络票选收到近十万张有效投票,56位专家参与评审 [4] 活动影响力 - 首届活动2023年举办,获得产学研各界高度关注,人民网等权威媒体跟踪报道 [5] - 2024年优化活动方案,完善评选体系,邀请56位产学研一线专家强化评审专业性 [5] - 中国编辑学会郝振省会长认为获奖图书对我国科技硬实力建设具有重大价值 [6] - 中国出版协会科技委张敬德秘书长指出高端学术著作是技术突破的"铺路石" [6] 获奖图书领域 - 涵盖机械、电工电子、汽车、建筑、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5][25][28][29] - 包括《铸造手册》《电机试验技术及设备手册》《华为数据之道》等专业著作 [17][18][22] - 涉及人工智能、半导体工艺、新能源汽车等前沿技术领域 [24][28][29] 后续活动 - 举办"人工智能时代多元人才培养路径探索"圆桌论坛,产学研嘉宾分享观点 [9] - 论坛探讨AI时代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所需多元能力,为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