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商报
icon
搜索文档
珀莱雅业绩失速冲击港股IPO谋变 近四年砸154亿销售费为研发24倍
长江商报· 2025-11-03 11:09
公司港股上市计划 - 公司于2025年10月30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冲刺首个"A+H"股上市的美妆公司 [1] - 面对国内美妆市场放缓和竞争加剧 公司计划通过港股上市加速国际化进程以实现突破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营业收入从63.85亿元增长至107.8亿元 归母净利润从8.17亿元增长至15.52亿元 毛利率从69.7%提升至71.39% [2] - 2025年前三季度 公司营业收入为70.98亿元 归母净利润为10.26亿元 同比增速分别大幅放缓至1.89%和2.65% [2] - 2025年第三季度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1.63%至17.36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3.64%至2.27亿元 创近年来单季度最大跌幅纪录 [2]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 公司账面货币资金达44.82亿元 资产负债率为32.61% [7] 品牌与收入结构 - 主品牌"珀莱雅"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39.79亿元 同比下降0.08% 为五年来首次负增长 其营收占比从2022年的82.74%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74.27% [1][3] - 公司推进多品牌战略 2025年上半年彩棠品牌营收同比增长21.11% Off&Relax品牌同比激增102.52% 原色波塔品牌同比大涨80.18% 但新品牌合计营收占比不足25% [3] - 公司高度依赖线上渠道 2025年上半年线上营收占比高达95.39% 但同期天猫官方旗舰店成交客户数同比减少11.78% 唯品会平台成交客户数减少15.63% [3] 销售与研发投入 - 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 公司销售费用累计达154.43亿元 研发费用累计为6.54亿元 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23.61倍 [1][6] - 2025年前三季度 公司销售费用为35.25亿元 销售费用率进一步提升至49.66% 同期研发费用率为2% [1][6] - 2022年至2024年 公司研发费用率在1.95%至2%之间 远低于国际巨头5%至10%的水平 [6]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2025年8月 公司推出史上最高半年度分红方案 现金分红总额达3.15亿元 占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比例近40% [7] - 自2024年"创二代"侯亚孟接棒后 公司管理团队频繁变动 2025年以来包括副总经理 财务负责人 董秘 职工代表董事等职位发生变更 [7] - 新管理层引入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管 如任命具有宝洁 欧莱雅 LVMH等国际美妆巨头背景的人士担任首席科学官 首席研发创新官等要职 [7][8]
民生银行两收千万级罚单年内被罚8500万 扩表停滞贷款减少137亿
长江商报· 2025-11-03 11:01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作为首家由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民生银行(600016.SH、01988.HK)正面临合 规和业绩的双重挑战。 10月31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开出罚单,五家银行合计被罚2.15亿元,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此张罚单中,民生银行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以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多项违法 违规行为,被罚款5865万元,六名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36万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已经是民生银行年内第二次收到千万级罚单。包括本次受罚在内,2025年内, 民生银行及其分支机构累计被罚超8500万元。 不仅仅是合规方面屡现漏洞,民生银行业绩疲态延续。2025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085.09亿元,同比增长6.74%;归属于该行股东的净利润(下称"归母净利润")285.42亿元,同比减少 6.38%。其中,2024年一季度以来,民生银行连续七个季度归母净利润负增长。 截至2025年9月末,民生银行资产总额7.87万亿元,较上年末仅增长0.74%,其中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 4.44万亿元,比上年末下降137.21亿元,降幅0.31%。 而截至2025年9月末 ...
国有六大行前九月累盈1.07万亿 总资产增18万亿五家不良率下降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43
核心业绩表现 - 国有六大行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7万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2][3] - 工商银行营业收入最高,为6400.28亿元,同比增长2.17%;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最快,为2.69% [3] - 农业银行归母净利润增速表现亮眼,达3.03%;工商银行净利润增幅最小,为0.33% [3] - 农业银行股价表现强劲,从2023年初至2025年10月31日累计上涨258%,2025年内上涨56%,市值达2.786万亿元,市净率1.02倍 [4] 收入结构分析 - 非利息收入贡献度提升,多家银行实现双位数增长,其中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1654.12亿元,同比增长16.20% [4] - 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非利息收入增速显著,分别为20.65%和27.52%,是六大行中唯二增速超20%的银行 [5] - 利息净收入普遍承压,除交通银行同比增长1.46%外,其余五大行均同比下降,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降幅较大,分别为3.00%和3.04% [6] 净息差状况 - 行业净息差整体承压下行,邮储银行净息差1.68%为六大行中最高,但较2024年同期下降21个基点 [7] - 其余五大行净息差均低于1.4%,交通银行净息差最低,为1.20%,较2024年同期下降8个基点 [7] - 中国银行净息差企稳趋势明显,前三季度净息差1.26%与上半年持平 [8] 资产规模与质量 - 六大行总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达217.9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8.29万亿元 [2][8] - 资产质量整体改善,五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2024年末下降,交通银行降幅最大,下降5个基点至1.26% [8] - 邮储银行是六大行中唯一不良率上升的银行,较2024年末抬升4个基点,但不良贷款率最低,仅为0.94% [2][9]
中联重科拟发60亿可转债 全球化布局境外收入占57.4%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4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716亿元,同比增长806% [1][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92亿元,同比增长2489% [1][2]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2644亿元,同比增长2069%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2301亿元,同比增长2488%,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同比增长3580% [2] - 公司净利润率达1105%,较2024年同期提升089个百分点 [2]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866亿元,同比激增13731% [2] 境外市场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境外收入达2131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升至5736%,同比提升605个百分点 [1][3] - 第三季度境外收入占比达到6096%,全球化战略成效凸显 [3] - 海外制造基地实现全品类产品覆盖,欧洲本地化供应链体系初步成型 [3] 研发与技术投入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2045亿元,同比增长1012% [5] - 2020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累计投入17972亿元 [5]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研科研项目达1755项,其中聚焦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新技术研究项目近300项 [6] - 公司拥有国家最高等级A级、国际T3+级超算中心,现有GPU算力达59P [3] 战略布局与融资计划 - 公司提出港股可转债发行计划,拟募资不超过60亿元,转股溢价率为35% [1][6] - 募集资金净额的50%将用于支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包括机器人、新能源、智能化等前沿技术研发 [6] - 公司已形成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业机械等多元业务格局,主导产品涵盖15大类别、75个产品系列、745个型谱 [2] - 公司布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具备软硬件一体化全栈自研能力,推出多款自主研发样机 [3]
三大航司强势复苏前三季揽收3739亿 中国国航再获注200亿提升财务稳健性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38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记者 徐佳 值得关注的是,在民航强势复苏的背景下,三大航司中的中国国航再次获得大股东真金白银支持。10月30日晚 间,中国国航抛出定增预案,公司拟向控股股东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 定增募资不超过200亿元,全部用于偿还债务和补充流动资金。 由于航空业具有显著的资本密集型特征,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是航司实现长期稳健发展的重要基础。直接获得大 股东注入资金,中国国航的资金实力将得到提升。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包括本次定增在内,三年间,中航集团方面合计将向中国国航注资超333.12亿元。 燃油成本下降毛利率集体回升 在油价下行与需求改善的共同驱动下,三大航司集体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国航实现营业收入1298.26亿元,同比增长1.31%;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 37.3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以下简称"扣非净利润")16.44亿元,同比增长279.95%。 同期,南方航空实现营业收入1376.65亿元,同比增长2.23%;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3.07亿元、14.23亿元, 同比增长17.4%、345.77%。中国 ...
中际旭创出货增长前三季归母净利增9成 订单需求释放经营现金流暴增315%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26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50亿元,同比上升44.4%,归母净利润为71.3亿元,同比上升90.1%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102.2亿元,同比上升56.8%,归母净利润为31.4亿元,同比上升125.0% [3]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达230.9亿元,同比增长50.5%,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4.55亿元,同比大增314.54% [1][4] - 公司毛利率达40.74%,同比提升7.61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30.27%,同比提升7.98个百分点 [9] 产品与市场需求 - 2025年一季度起800G订单需求持续释放,出货量保持季度环比增长,硅光比例和良率不断提升 [1][3] - 2025年三季度重点客户开始部署1.6T并持续增加订单,未来几个季度1.6T出货量有望持续增长 [3] - 随着AI集群应用对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的强劲需求及云服务厂商网络升级,光模块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尤其是800G、1.6T等高速率产品需求大量增长 [8] 产能扩张与资本开支 - 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从此前的1亿元增至近10亿元,增长主要由于扩产投入,包含厂房扩建与设备部署 [2][9] - 现有在建工程或不足以匹配明年订单需求,产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紧张,后续会持续追加投入 [2][9] - 公司积极准备芯片等核心物料、扩建国内和海外产能,为2026至2027年的大规模订单交付做好准备 [1][8] 研发与技术实力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9.45亿元,同比提升27.41%,研发费用率达3.78% [9]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拥有专利数量为385件,其中发明专利201件,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14件 [10] - 在Lightcounting发布的2024年度光模块厂商排名中,公司继续排名全球第一 [10] 历史业绩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为光模块龙头,主要客户覆盖全球云计算与AI巨头,包括英伟达、谷歌、微软等北美科技企业及阿里云等国内头部云服务商 [8]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8.61亿元,同比增长122.63%,归母净利润51.71亿元,同比增长137.9% [5] - 截至10月31日公司总市值达到5229亿元,股价年内最高涨幅达到717.51% [7]
宝钢股份前九月产品跌价仍赚80亿 攻关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千余件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26
核心经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24.36亿元,同比下降4.29% [1][6] - 归母净利润79.59亿元,扣非净利润80.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2%和46.42% [1][6] - 归母净利润及扣非净利润均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结束了自2022年前三季度以来的连续三年下降趋势 [2][3][6] 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 - 综合毛利率为7.2%,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其中钢铁制造毛利率为6.2%,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 [10] - 利润逆势增长主因是原材料价格下降,且钢材价格跌幅小于原料价格跌幅,购销差价扩大 [3][7] - 主要产品平均售价(不含税)为4211元/吨,较上年同期的4573元/吨下降362元/吨 [3][7] 现金流与财务状况 - 经营现金流净额308.43亿元,同比增长97.23%,创2019年以来同期新高 [5][10][11] - 现金流改善得益于合同负债增加102.49亿元至332.67亿元,以及存货减少20.35亿元至391.24亿元 [11] - 资产负债率为40.65%,货币资金及理财产品合计约485.99亿元,可覆盖约440亿元的有息负债,财务费用同比减少3.88亿元至7.65亿元 [11] 运营效率与市场策略 - 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差异化产品“2+2+N”销量2568.9万吨,同比增长13.9% [4][8] -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出口接单516.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加10.9% [9] - 产销率保持高位,板带材、管材、其他产品的产销率分别达到100%、99.32%和97.83% [11]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25.34亿元,同比增长3.30% [14] - 发明专利申请数达1027件,国际专利申请数73件,完成22个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立项 [5][12] - 系统推动人工智能与钢铁主业深度融合,完成198个AI场景上线 [13]
赛力斯港股预募资118亿推进全球化 单季归母净利转降进军具身智能换挡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26
港股IPO里程碑 - 公司将于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成为首家"A+H"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2][3] - 本次港股IPO预计募资净额为129.2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18.38亿元),有望成为2025年港股最大的车企IPO[2][3] - 本次发行吸引了超过22家基石投资者参与,包括重庆产业母基金、林园基金、广发基金等机构[4] 财务表现与业务转折 - 公司在2024年实现历史性转折,营业收入达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归母净利润为59.46亿元,同比增长342.72%,终结了连续四年亏损的局面[6][7]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105.34亿元,同比增长3.67%,归母净利润为53.12亿元,同比增长31.56%[8]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23.71亿元,同比下降1.74%,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盈利以来首次出现季度净利润下降[12][13] 业务发展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与华为合作打造的AITO问界品牌已崛起,问界全系累计交付量突破80万辆,其中问界M9上市21个月累计交付突破25万辆[8] - 公司股价从2021年2月的约13元/股,上涨至2025年10月31日的155.19元/股,涨幅约10倍,当前A股市值为2535亿元[9][10] - 2025年1-9月,公司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30.46万辆,同比下降3.82%[12] 战略布局与募资用途 - 港股上市旨在加速推进国际化战略,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于欧洲、中东等地设立100家体验中心,并与华为共建超充网络[11][15] - 本次IPO募资净额的70%将用于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研发,20%用于海外销售网络及充电设施建设,10%用于补充营运资金[14] - 公司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实现新能源汽车销售百万辆的目标[15] 研发投入与技术发展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为50.60亿元,同比增长15.84%[17] - 公司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累计研发投入近300亿元,已形成赛力斯魔方技术平台、超级增程、智能安全等创新技术成果[17] - 随着公司在华为车圈中从"唯一"变为"之一",其正加大自身研发投入以逐步减少对华为技术的依赖[15][17] 新业务拓展 - 公司联手字节跳动进军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子公司赛力斯凤凰与火山引擎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进行技术攻关[18][19] - 新业务旨在打造公司第二个业绩增长点,实现"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19][20]
慕思股份渠道扩张扣非降超25% 有息负债增至12.49亿投30亿理财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24
2025年三季度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7.61亿元,同比下降3.01% [1][4]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67亿元,同比下降10.61% [1][4]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3.66亿元,同比下降25.29%,降幅超过归母净利润 [1][4] - 第三季度单季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37.35%,显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降低 [5] - 这是公司自2021年公开经营业绩数据以来首次出现前三季度业绩双降 [2][4] 分季度业绩与同行比较 - 2025年第一、二、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变动分别为-6.66%、-5.01%、2.79% [5] - 2025年第一、二、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分别为-16.43%、3.35%、-26.80% [5] - 公司业绩表现明显不及同行,同期A股床垫企业梦百合、喜临门营收净利均为双增 [5] 产品收入结构 - 2025年上半年核心产品床垫销售收入12.56亿元,同比增长1.25% [6] - 2025年上半年床架、沙发、床品等配套品类销售收入全部下降,降幅均超过10% [6] - 配套品类收入集体下滑,显示公司“床垫+配套”协同增长策略未达预期 [6] 渠道扩张与运营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使用权资产约1.79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375.80%,主要因门店及展厅租赁增加 [9] - 2025年前三季度长期待摊费用4697.15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46.46%,主要因门店及展厅装修增加 [9]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拥有线下专卖店5300余家,较2024年末减少100余家,较上年同期减少300余家 [8] 费用与研发投入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为10.79亿元,在营业收入下降情况下同比增加1.02亿元 [3][10]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为1.61亿元,同比增加约0.10亿元,增加金额仅为销售费用增加额的10% [10] - 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6.70倍,重营销轻研发模式依旧 [3] - 2024年销售费用中广告费与业务推广费合计7.69亿元,占销售费用的54.81% [10] 财务状况与股东回报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投入约30亿元资金进行投资理财,账面上货币资金为8.42亿元 [2][11] - 同期公司有息负债为12.49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78亿元 [2][11] - 2022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20.82亿元,占累计归母净利润的75.84% [3][11] - 2024年在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36%的情况下,分红率达89.75% [11] - 累计20.82亿元分红中,实际控制人王炳坤、林集永(合计持股76.47%)分得约15.91亿元 [3][11]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2年6月上市后巅峰61.67元/股跌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价27元/股,前复权后跌幅超过47% [12] - 当前股价已跌破38.93元/股的发行价 [12]
立讯精密三业务协同月赚12.8亿 超80亿研发打造智能制造大平台
长江商报· 2025-11-03 07:2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2209.15亿元,同比增长24.69% [5]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15.18亿元,首次在前三季度突破百亿大关,同比增长26.92%,超过业绩预告上限 [2][5] - 第三季度业绩增长加速,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达31.03%和32.49% [6][8]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归母净利润区间为165.18亿元至171.86亿元,同比增长23.59%至28.59% [2][9] 业务板块与战略布局 - 公司已形成消费电子、通信与数据中心、汽车电子三大核心业务协同发展的布局 [3][6] - 通过收购莱尼相关资产和闻泰科技ODM/OEM资产,并进行垂直整合与运营优化,改善经营面 [6] - 公司凭借全球化制造优势,在29个国家设有105个生产基地,为客户提供灵活高效的定制化服务 [7] - 公司战略投入AI端侧硬件、数据中心高速互联、智能汽车等新兴领域,构建多元化业务矩阵 [11] 研发投入与技术优势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81.70亿元,同比增长16.76% [3][12] - 公司通过“底层能力创新”与“智能制造升级”双轮驱动,推动AI技术与制造深度融合 [3][9] - 凭借声、光、电、散热等技术积累及垂直一体化优势,成为极少数能提供完整AI终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9] 客户关系与市场动态 - 公司是苹果产业链的重要供应商,并与OpenAI签署协议共同打造消费级AI设备 [4][11] - 公司深耕消费电子、通信和汽车领域,致力于打造具备完整解决方案供应能力的智能制造大平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