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江商报
icon
搜索文档
寒武纪遭前副总起诉索赔42.87亿 手握超51亿现金仍拿10亿募资补流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18
劳动争议诉讼 - 公司遭原副总经理梁军起诉,要求确认2017年10月18日至2022年2月10日期间存在劳动关系并索赔股权激励损失42.87亿元[2][4] - 梁军间接持有公司股票1152.32万股,索赔单价根据2024年10月10日公司股票最高价372元确定[4] - 公司认为梁军离职处于持股权益不得处分期间,其持股权益应按约定被回购,回购涉及其在员工持股平台的出资额合计5.27万元[6] - 公司表示诉讼对本期利润无影响,对期后利润影响需待法院生效裁判结果评估[2][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2][9]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增长321.49%,实现扭亏为盈[2][9]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扣非净利润14.19亿元,同比增长264.52%[9]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报告期内收入大幅增长[9] 资金状况与募资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货币资金达51.78亿元,短期借款1亿元[3][13] - 公司完成定向增发,发行新增股份333.49万股,发行价格每股1195.02元,募集资金总额约39.85亿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约39.53亿元[11] - 公司及子公司上海寒武纪计划使用不超过10亿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3][13] 研发与经营现金流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达8.43亿元,同比增长27.89%[11] -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4亿元[10] - 公司定增募投项目为"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旨在构建覆盖大模型技术开发到应用部署的全流程开放服务能力[11][12]
华住集团客房数5年倍增全球第四 季琦称再用20年力争成行业第一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17
公司战略与愿景 - 公司创始人提出未来20年目标是成为全球酒店业第一[1][8] - 公司计划与友商共同重新定义中国酒店业[1][9] - 公司坚持长期主义与高质量发展策略,形成国际竞争力[5] 公司规模与排名 - 根据2024年度《HOTELS》排名,公司以108.82万间客房和1.11万家酒店升至全球第四,超越洲际酒店集团[1][4] - 以酒店数量计,公司拥有1.11万家酒店,超过万豪(9131家)和希尔顿(8447家),位列全球第二[4][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19个国家经营1.21万家酒店,拥有118.49万间在营客房[6] - 过去5年,公司酒店数量和在营客房数量均接近倍增,从2020年6月的6187家酒店、59.92万间客房增长至2025年6月的1.21万家酒店、118.49万间客房[5][6][7] 行业机遇与市场观点 - 中国酒店业未来最大机会在于供给侧改革,驱动因素包括大基数人口、大基建、大纵深市场和大文旅浪口[2] - 2024年中国酒店市场连锁化率约40%,相比美国(72%)和欧盟(44%)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尤其在三、四线县域市场潜力巨大[3][9] - 中国规模以上酒店(超过40间房)比例仅为25%,远低于美国的95%,表明行业结构优化空间巨大[9] - 行业动态表现为会议商旅减少,但入境游增加、休闲旅游人气旺,导致存量市场压力增大,县域旅游市场潜力很大[3] 财务与运营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酒店营业额为269亿元,同比增长15%[9] - 2025年第二季度集团收入达64亿元,同比增长4.5%[9]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润为13.5亿元,同比增长7.6%[9] - 2025年第二季度经调整EBITDA为23亿元,同比增长11.3%[9] - 面对市场供给增加压力,公司仍保持较高入住率,展现强劲运营韧性[10]
昆仑万维单季扭亏毛利率达69.9% 深化全球布局海外收入占超九成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1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0.72亿元,同比增长56.16% [1]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1.9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2.37亿元,同比增长180.13% [1][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8.05亿元,同比增长51.63% [1] - 公司整体毛利率达69.9%,保持在较高水平 [1][2] AI业务发展 - AI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是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 - 公司自2023年初确立“All in AGI与AIGC”战略,全面向人工智能公司转型 [2] - 已构建涵盖AI大模型、AI智能助手、AI音乐、AI视频、AI社交等在内的业务矩阵 [2] - 近期发布或开源多款人工智能模型,包括多模态推理模型Skywork-R1V3.0、多模态统一模型SkyworkUniPic和3D世界生成模型Matrix-3D等 [2] - “天工”大模型迭代至4.0版本,采用MoE架构,参数规模达4000亿,是全球最大的开源MoE模型之一 [4] 全球化战略与海外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海外业务收入54.1亿元,同比增长58% [1][3] - 海外收入占比达93.3%,同比提升3.6个百分点 [1][3] - 全球月活跃用户稳定在近4亿,业务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信息分发与元宇宙平台Opera是海外市场重要抓手,通过“AI Feature Drops”计划优化AI功能 [3] 研发投入与技术突破 - 2020年至2024年研发费用持续增长,分别为5.11亿元、5.96亿元、6.90亿元、9.68亿元、15.43亿元 [3] - 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达12.11亿元,同比增长5.83% [3] - 研发投入带来了技术突破,支撑了AI大模型和多元AI业务矩阵的构建 [3][4] 投资业务与其他 - 第三季度投资业务表现显著改善,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 [2] - 参投项目如小马智行、爱奇艺等持续贡献收益 [2]
大唐发电成本下降盈利增51% 债务规模缩小财务费减6.86亿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14
核心经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93.45亿元,同比下降1.82% [1][3]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67.12亿元,同比增长51.48% [1][3]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66.88亿元,同比增长52.69% [3] - 2025年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1.33亿元,同比增长61.18% [3] 营收与电量分析 - 前三季度累计完成上网电量约2062.41亿千瓦时,同比上升约2.02% [3] - 前三季度平均上网电价为430.19元/兆瓦时(含税),同比下降约4.32% [4] - 前三季度市场化交易电量约1785.95亿千瓦时,占比约为86.60% [4] - 上网电量增长但电价下降导致营业收入小幅下滑 [5] 盈利能力驱动因素 - 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燃煤成本处于相对低位 [1][5][6] - 煤炭价格低位运行,行业巨头中国神华煤炭平均售价同比下跌13.7%至487元/吨 [7] - 净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主营业务,受非经常性损益影响较小 [3] 财务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297.23亿元,同比增长34.53% [2] - 截至2025年9月末资产负债率为66.22%,较年初下降4.8个百分点 [2][10] -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为33.38亿元,同比减少近6.86亿元 [2][10] 能源结构转型 - 截至2025年6月末,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提升至40.87% [2][10] - 公司已形成“火水风光”多能互补的电力格局 [2] - 截至2025年9月末总装机容量82702.52兆瓦,其中水电9204.73兆瓦、风电10344.89兆瓦、光伏6494.36兆瓦 [10] - 2025年第三季度新增装机容量1812.839兆瓦 [10] - 近年来通过系列收购与投资积极布局新能源,如2023年上半年风电、光伏投资计划合计95.06亿元 [9]
中国人寿资负联动单季盈利首超千亿 总投资收益增41%加仓半导体等领域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12
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8.95亿元,同比增长25.9% [2]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678.04亿元,同比增长60.5%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86.6亿元,同比增长54.77%,归母净利润1268.73亿元,同比增长91.52%,单季度归母净利润首次超过千亿 [2][4] 保费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保费6696.45亿元,同比增长10.1%,总保费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2][5] - 续期保费为4516.11亿元,同比增长10.0%,新单保费为2180.34亿元,同比增长10.4% [5] - 新业务价值较2024年同期重述结果同比提升41.8% [5] 投资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投资收益3685.51亿元,同比增长41.0% [2][8]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总投资收益率为6.42%,同比提升104个基点 [2][8]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投资资产达7.28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10.2% [8] 战略举措与业务多元化 - 公司持续深化资负联动,深入推进产品和业务多元,科学管控负债成本 [3][5] - 浮动收益型业务在首年期交保费中的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超45个百分点 [5] - 公司拟出资20亿元共同投资国寿投资—远致基金股权投资计划,最终投资于半导体、数字能源、智能电动车等相关领域 [2][8][9] 资产与销售队伍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总资产达7.42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9.6%,净资产达6386.82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22.5% [8]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总销售人力65.7万人,其中个险销售人力60.7万人,队伍规模继续稳居行业首位 [7]
华峰测控业绩双增股价4个月翻倍 控股股东拟减持近三年累套现10.17亿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11
减持计划概述 - 控股股东天津芯华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减持不超过271万股股份,占总股本2% [1][3] - 实际控制人徐捷爽计划减持不超过1.14万股股份,占总股本0.01% [1][3] - 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安排需要 [1] - 以10月31日收盘价200.05元/股计算,顶格减持将分别套现约5.42亿元和228.06万元 [3] 股价表现与历史减持 - 公司股价从2025年初的104.50元/股上涨,至9月24日盘中达228.99元/股,实现翻倍 [4] - 减持计划公告后次日(11月3日),公司股价收报189.22元/股,单日下跌5.41% [4] - 控股股东芯华控股曾在2023年3月减持182万股,套现约4.75亿元 [2][4] - 近三年芯华控股累计套现额达到10.17亿元 [2]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39亿元,同比增长51.21% [5]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3.87亿元,同比增长81.57% [2][5]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为9.0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05%和32.69% [5]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2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0.18亿元增长约6倍 [6] 研发投入与财务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1.82亿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同比增长50.41% [6] - 截至2025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7.21% [6] - 期末货币资金达19.03亿元,且无债务 [6] - 公司是国内最早进入半导体测试设备行业的企业之一,深耕近三十年 [6]
中国神华累派现4805亿分红率62% 顶住煤电跌价冲击前九月赚391亿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08
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 将于11月10日派发2025年中期现金红利,A股股权登记日为11月7日 [2][4] - 以总股本198.69亿股为基数,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98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约194.71亿元(含税) [4] - 本次分红约占公司中期归母净利润246.41亿元的79%,约占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90.52亿元的49.86% [2][5] 历史分红记录与股东回报政策 - 自2007年A股上市以来,公司累计派发现金红利约4805亿元,约占累计盈利7762.77亿元的62% [2][5] - 2007年IPO募资665.82亿元后未进行股权再融资,派现融资比高达721.62% [2][7][8] - 2025-2027年股东回报规划承诺,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归母净利润的65% [6] 盈利能力与财务健康状况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31.51亿元,归母净利润390.52亿元,在煤炭价格和销售电价下降的行业背景下,日均盈利约1.4亿元 [9][13]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仅为24.36%,货币资金达1244.18亿元,为有息负债410.48亿元的约3倍 [2][14] - 公司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截至2024年底煤炭保有资源量为343.6亿吨,可采储量为150.9亿吨 [10][11] 行业周期与业绩表现 - 公司主营业务受周期性影响,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16.57%和9.98% [9] - 从季度数据看,营业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呈收窄趋势 [9][10] - 业绩变动主要原因为煤炭销售量及平均销售价格下降,以及售电量及平均售电价格下降 [12]
赣锋锂业依赖近10亿非经常性损益扭亏 前三季财务费用10.28亿同比翻倍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08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46.25亿元,同比增长5.02% [1][4]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552万元,同比增长103.99%,实现扭亏为盈 [1][4]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5.57亿元,同比增长364.02% [4][6] - 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9.42亿元,同比增亏163.43% [5][6] - 2025年第三季度扣非净利润为-0.29亿元,同比环比均大幅减亏 [6] 业绩驱动因素 - 扭亏为盈主要依靠非经常性损益,前三季度金额达9.68亿元 [1][5] - 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源:处置储能电站和联营企业LAC收益4.98亿元,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及处置收益3.71亿元,政府补助1.95亿元 [1][5] - 营业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产量增加,尽管锂价仍处低位 [5] - 季度营收逐季改善,一、二、三季度营收分别为37.72亿元、46.04亿元、62.49亿元,三季度同比增长44.10% [6]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为-4.29亿元,同比减少45.35亿元,下降110.45% [1][8] - 截至2025年9月末资产负债率为57.59%,较年初的52.80%上升4.79个百分点 [1][9] - 期末货币资金及定期存款合计约87亿元,有息负债约377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约53亿元 [9] - 2025年前三季度财务费用10.28亿元,同比接近翻倍,增加约5.01亿元 [1][9] 运营相关指标 - 截至2025年9月末应收账款48.14亿元,同比增长36.57%;存货106.23亿元,同比增长28.59% [8] - 预付款项9.05亿元,同比增长125.69%;应付账款115.63亿元,同比增长64.69% [8] - 合同负债9.50亿元,同比增长261.22%,显示新签订单快速增加 [8] 公司战略与研发 - 研发投入持续,2025年前三季度研发费用7.29亿元,同比增长6.42% [2][10] - 控股子公司赣锋锂电拟引入投资人增资不超过25亿元,以助力锂生态上下游一体化战略布局,并计划未来三年内上市 [10] 二级市场表现 - 近四个月A股股价翻倍,7月1日收盘价33.41元/股,11月3日股价为68.32元/股 [3][10]
惠及近1.5万家企业 湖北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超770亿
长江商报· 2025-11-04 08:08
政策核心内容 - 湖北省于2025年3月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旨在解决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难题 [1][2] - 贷款无需抵押物 仅凭知识价值在线申请 单笔金额最高可达1000万元 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1][2] - 湖北省市两级财政按1:1比例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 对不良贷款本金损失补偿80% 不良贷款率熔断上限设为5%和8% [2][3] - 政策将全省28.5万家符合标准的科技型企业全部纳入支持范围 实现“零门槛” [2] 政策实施成效 - 截至2025年10月底 贷款已累计发放774.27亿元 支持企业14916家 [1][3] - 除政策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外 在鄂21家银行全部开展此项业务 部分银行提供20BP利率优惠 [1][6] - 具体案例包括武汉中科锐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凭专利和人才价值获得1000万元贷款 宜昌武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个工作日内获得500万元贷款 [4] 支持平台与服务体系 - 平台已汇集省内260万家法人企业数据 其中科技型企业28.5万家 实现与13个部门数据共享及自动评级授信 [5] - 业务流程全流程线上办理 实现“信用评级+贷款发放+贷款贴息+风险补偿”一体化服务管理 [5] - 各类金融机构在平台上线信贷、担保、保险等科技金融产品共171项 [5] - 全省17个市州均已启动实施 组建了省市两级工作体系协同推进 [3]
理想汽车主动召回1.14万辆MEGA 前10月交付降16.4%位列新势力第四
长江商报· 2025-11-03 11:15
召回事件与原因 - 理想汽车主动召回生产日期在2024年2月18日至2024年12月27日期间的理想MEGA 2024款汽车,共计11,411辆 [2][3] - 召回原因为该批次车辆冷却液防腐性能不足,特定条件下会导致冷却回路中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的冷却铝板腐蚀渗漏 [3][5] - 该隐患可能导致车辆故障灯点亮、动力受限及无法上电,极端情况下会造成动力电池热失控 [3][5] - 公司将为召回车辆免费更换冷却液、动力电池和前电机控制器 [4] 公司应对与调查 - 此次召回是针对10月23日晚上海发生的一起理想MEGA车辆起火事件的响应 [2][4] - 公司创始人李想表示,主动召回是因为已发现导致事故的隐患,面对万分之一的风险不能等待 [1] - 公司向车主表达歉意,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调查,但截至公告日尚未形成最终技术结论 [4] 2025年交付业绩 - 2025年10月,公司交付新车3.18万辆,同比下降38.25% [2][7] - 2025年前10个月,公司累计交付32.89万辆,同比下降16.36% [2][7] - 同期,零跑汽车交付46.58万辆,鸿蒙智行交付41.25万辆,小鹏汽车交付35.52万辆,理想汽车在造车新势力中跌落至第四位 [2][7] 销量目标与完成情况 - 公司2025年销量目标据报从年初设定的70万辆下调至64万辆 [7][8] - 按下调后目标计算,2025年前10个月销量仅完成全年目标的51.39%,几乎已无法实现目标 [2][9] - 有报道称公司可能进一步将销量目标下调至58万至60万辆,并对全公司预算进行第二次缩减,幅度达20% [10]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561.72亿元,同比下降2%,为上市以来中期营收首次下滑 [10]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7.44亿元,同比增长3% [10]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在全国拥有542家零售中心,覆盖157个城市,以及546家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覆盖225个城市 [10] - 公司超充站数量从2024年9月30日的894座增至2025年同期的3420座,充电桩从4286个增至18897个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