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

搜索文档
中芯国际股价再创历史新高,半导体板块年内涨幅超40%
凤凰网· 2025-09-22 14:12
股价表现与板块行情 - 中芯国际A股股价最高触及129.83元/股 创历史新高 [1] - 半导体板块多股涨超10% 包括中科蓝讯 聚辰股份 润欣科技 海光信息等 [1] - 申万半导体指数单日涨幅近4% 年初至今涨幅达45% [1] 行业事件与政策动态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将于9月26日上会 公司专注于全功能GPU与AI计算解决方案 [3] - 华为计划2026年Q1推出昇腾950PR芯片 Q4推出昇腾950DT 2027年Q4推出昇腾960 2028年Q4推出昇腾970 [4] - 商务部对美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并就美对华集成电路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 [5] 国产化进程与市场空间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达35% 预计2025年提升至50% [6] - 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率从2012年14%升至2022年18% 预计2027年达26.6% [6] - 2025年或2027年半导体产业整体国产化率有望提升至25%-30% [6] 行业数据与业绩表现 - 2025年7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620.7亿美元 同比增长20.6% 环比增长3.6% [7] - 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7009亿美元 同比增长11.2% 2026年预计增长8.5% [7] - DRAM价格指数近半年上涨约72% 手机NAND价格预计四季度小幅上涨 [7] - 半导体行业上半年营业收入3530.27亿元 同比增长13.34% 归母净利润247.15亿元 同比增长27.16% [8]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884.29亿元 同比增长13.87% 归母净利润147.63亿元 同比增长23.99% [10] 机构观点与投资方向 - 中信证券建议关注晶圆代工 算力芯片设计 国产设备及零部件 先进封装四大方向 [10] - 华金证券看好国产算力芯片全产业链 包括设计 制造 封测测试及上游设备材料 [11]
雷军年度演讲定档9月25日,将揭晓小米汽车与芯片背后的故事
凤凰网· 2025-09-22 14:05
公司动态 - 雷军将于9月25日晚举办第六次年度演讲 主题为《改变》[1] - 演讲内容将涉及小米玄戒芯片和小米汽车背后的故事[1] - 小米17系列可能于本月发布 新机发布会可能与雷军演讲同日举办[1]
“O链”牵动果链:千亿龙头T字板,AI硬件带来新机遇?
凤凰网· 2025-09-22 13:20
OpenAI硬件战略布局 - OpenAI正加速构建AI原生硬件生态 大规模招募苹果核心硬件人才 今年以来已从苹果招揽超过20名消费硬件领域员工[3] - 以近65亿美元收购前苹果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联合创办的人工智能设备初创公司io Products 获得55名硬件工程师及制造专家团队[3] - 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共同打造消费级设备 立讯精密已获得至少一款设备的组装合同 设备处于原型开发阶段 预计深度整合OpenAI大模型能力[3] 硬件产品规划 - 计划开发类似无显示屏智能音箱的产品 还考虑开发眼镜 数字录音笔和可穿戴胸针等产品[4] - 首批设备发布时间定在2026年末或2027年初[4] - 设备围绕"情境感知"与"无屏交互"设计 旨在打造智能手机之外的全新AI入口[4] 产业链影响 - 果链企业有望开启AI端侧创新先机 并在未来AI硬件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核心位置[5] - OpenAI可能复用苹果供应链 立讯精密 歌尔股份 蓝思科技等苹果供应链龙头公司有望参与OpenAI智能设备原型机开发[6] - 终端硬件入口重要性凸显 大模型压缩和量化技术不断提升 终端搭载模型能力值逐步增强[4] 消费电子板块表现 - 消费电子板块早盘高开 立讯精密T字板涨停 目前市值4420亿元[1] - 国光电器 歌尔股份 蓝思科技 传音控股 领益智造等跟涨[1] 苹果产业链前景 - iPhone 17系列定价维持过往水平 打破市场涨价预期 体现苹果出色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5] - 苹果将在2026-2027年开启新一轮产品创新周期 推出折叠机 AI眼镜等新品[6] - 苹果新品发布会产品进一步创新带动硬件提升 基础版和air以极具性价比的配置超市场预期[5] 机构关注标的 - 组装环节重点关注立讯精密[5][6] - 折叠屏方面关注领益智造 蓝思科技 统联精密[5] 以及宜安科技 精研科技[6] - 可穿戴及光学领域关注歌尔股份 水晶光电 高伟电子 舜宇光学科技 蓝特光学[5] 以及比亚迪电子 珠海冠宇[6]
午评:沪指窄幅震荡涨0.07%,工业富联、德明利双双续创历史新高
凤凰网· 2025-09-22 11:43
市场表现 - 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1.34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511亿元[1] - 沪指涨0.07% 深成指涨0.17% 创业板指跌0.09%[1] - 创业板指盘中一度跌逾1%[1] 板块涨跌 - 消费电子板块快速走强 立讯精密一字涨停[1] - 机器人板块延续强势 横河精密及万马股份等多股涨停[1] - 芯片产业链反复活跃 德明利2连板续创历史新高[1] - 液冷服务器概念股震荡拉升 工业富联大涨续创历史新高[1] - 存储芯片及贵金属板块涨幅居前[1] - 旅游和影视院线方向集体大跌 金逸影视跌停[1] - 影视院线及旅游板块跌幅居前 光伏设备板块同样下跌[1] 资金动向 - 市场呈现热点轮动加快特征[1] - 消费电子板块受利好消息刺激走强[1]
最高单价32万元/平米!上海黄浦区120套豪宅“日光”
凤凰网· 2025-09-22 09:58
上海豪宅市场再迎日光盘。9月21日,位于黄浦区外滩街道的嘉里金陵华庭二期首批房源迎来线下开 盘,120套房源引来227组客户争取,最终全部售罄,单日销售额高达98.43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金陵华庭二期首批共推出120套房源,户型面积约358平方米起步,最大约865平方米, 销售均价为20.5万元/平方米,套均总价约8200万元。从公布的"一房一价"表来看,其中一套865.49平方 米的复式房源单价约32.68万元/平方米,总价高达2.83亿元。这一价格成为上海新房备案单价的最高纪 录。 早在认购期,金陵华庭二期就备受关注。9月11日9时30分至9月15日12时00分的登记认购期间,该项目 共吸引228组意向客户签订购房意向书,经政府相关部门审核,227组客户符合上海住房限购政策等相关 规定,项目认购率达190%。由于个人认购金额需820万元,228组客户光缴纳的认购金就至少18亿元。 此次开盘距离金陵华庭首次开盘相隔半年。今年3月22日,项目首期推出158套房源,彼时每平方米均价 近19万元,总价格段在4000万元至1.7亿元,项目推出后迅速实现 "日光",单日实现收金92.34亿元。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 ...
美韩谈判陷僵局!李在明:若接受美国要求,韩国将陷金融危机
凤凰网· 2025-09-22 09:14
近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公开表示,当前,美韩政府正因贸易协议细节而陷入谈判僵局。 今年7月份,韩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就一项贸易协议达成口头协议。根据该协议,美国将降低对韩国商品 征收的关税,以换取韩国3500亿美元的投资及其他措施。 李在明表示:"由于在投资的处理方式上存在分歧,他们尚未将协议正式签署下来。" 具体来说,在这份投资承诺方面,韩国提议与美国建立外汇互换机制,以减轻投资对本国市场韩元汇率 的影响。然而,美方似乎对此并不同意。 李在明未提及劝说美国同意的可能性有多大,也未说明这是否足以使该协议得以推进。 然而,双方目前仍在协议细节上僵持不下。李在明直言,如果韩国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就接受美国当前 的投资要求,韩国经济可能会陷入与1997年金融危机类似的危机。 此前,韩国曾承诺对美3500亿美元投资,以换取美国降低对韩关税。 美韩贸易协议前景面临挑战 他透露:"如果我们按照美国的要求,在没有货币互换协议的情况下提取3500亿美元,并将其全部以现 金形式投资到美国,韩国将会面临与1997年金融危机时相同的局面。" 韩国无法仿效日本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最近已经表示,他认为韩国应当效仿日本与美国达成的协议。他 ...
特朗普H-1B改革“损己利人”?美国就业市场恐再遭重创
凤凰网· 2025-09-22 08:35
特朗普宣布这一消息的第二天,白宫澄清说,H-1B签证持有者可以照常进出美国,新费用仅适用于下一轮H-1B抽签申请,不适用于现有 签证持有人或续签情况。但这一更新并没有缓解签证持有人的担忧。 这也让许多大公司试图评估这对他们的招聘计划意味着什么。据了解,仅仅是Alphabet Inc.旗下的谷歌、苹果公司和Meta Platforms Inc. 就雇佣了数千名H-1B签证持有者,而从斯坦福大学到加州大学系统的大学和医院也大量招募H-1B签证持有者作为讲师和研究人员。 上周五,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五(9月19日)签署公告,将企业为H-1B签证申请人支付的费用提高至10万美元,并称此举旨在确保美国 引进的是高技能、不能被美国人替代的人才。 虽然他将此举定性为保护美国就业和国家安全的努力之一,但实际上一些专家警告称,这可能会再度重创美国就业市场——那些长期依 赖该计划引进全球人才的公司,尤其是加州这种科技型经济严重依赖训练有素的计算机程序员、数据分析师和工程师。 "其(新政策)预期效果是,让刚从大学或研究生院毕业的入门级专业人士无法获得H-1B签证,并将其限制在资金雄厚、规模庞大的雇 主旗下最资深的专业人士手中。其他人 ...
A股行业轮动速度放缓,意味什么?机构:把握基本面 享受资金面
凤凰网· 2025-09-22 06:39
今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科技主线引领的行情后,行业轮动节奏进入新的阶段。 行业轮动速度放缓是多家券商一致观点。浙商证券研究显示,7月一轮科技主线行情后轮动速度回落至近10年中位,兴业证券也指出8月以来轮动强度已降 至2023年4月新低,资金对主线板块的共识度显著提升。然而反差的是,市场涨跌分化强度却冲上年内高点。 究竟是什么在驱动当前的轮动节奏?券商普遍认为,流动性与基本面的博弈是核心逻辑。而短期内,A股处于情绪走强、流动性充沛的状态,流动性或许是 驱动本轮行情的主要因素,充裕资金面将为指数打开超调空间,题材轮动正成为短期主线。 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投资策略该如何布局?浙商证券建议均衡配置应对中等轮动速度,光大证券提示根据行情驱动逻辑切换关注TMT或先进制造,兴业 证券看好主线内外"多点开花",野村东方证券则建议"把握基本面,享受资金面"。在这场轮动博弈中,找准方向或将成为关键。 行业轮动速度放缓但分化加剧 回顾近几个月市场表现,A股行业轮动呈现出"速度放缓但分化极致"的鲜明特点。浙商证券研究显示,今年7月以来,经过一轮科技主线行情之后,行业轮 动速度有所下降,市场一致性预期逐步强化,从近10年水位来看,当前 ...
特朗普:本不希望发战争财,但事实上美国正从俄乌冲突中获利
凤凰网· 2025-09-21 16:14
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声称,美国正在从俄乌冲突中获得经济利益。这与拜登政府向乌克兰无条件提供军 事援助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 综合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1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美国并未直接为俄乌冲突花费资 金,相关军事装备采购费用是由北约支付。 特朗普称,北约为乌克兰支付导弹、坦克等费用,所有装备都经由北约运往前线。他强调,自己本不希 望通过战争赚钱,但事实上美国正在从这场战争中获利。 "你知道,我们提供的所有东西都有人买单,不像拜登。他给了他们(乌克兰)3500亿美元,这令人震 惊,"特朗普在白宫对记者表示,"我们实际上在这场战争中赚钱,因为他们在购买我们的装备。" 特朗普曾多次抨击美国前总统拜登批准向乌克兰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并称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世 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一直认为,欧洲北约成员国应承担支持乌克兰的主要责任。 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重启了与俄罗斯的直接对话。他上个月曾先后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乌克兰总统 泽连斯基以及欧洲多国领导人,并力促普京和泽连斯基举行会谈以结束冲突,但这一努力收效甚微。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扬言,自己有能力快速解决俄乌冲突。他最近承认,促成冲突结束的难度远超 ...
第二座5万亿之城来了,中国城市格局怎么变
凤凰网· 2025-09-20 22:46
北京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元 - 北京经济总量即将突破5万亿元大关,成为全国第二个跻身"5万亿俱乐部"的城市[1] - 2024年北京GDP达4984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较上年增长5.2%[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29.2亿元,同比增长5.5%[3] 经济发展质量与结构优化 - 过去五年经济增量约1.4万亿元,相当于新增一个海淀区的经济总量[3] -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碳排放等关键指标均处全国最优水平,能源利用效率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3] - 信息服务业成为第一大支柱产业,产业规模长期居全国之首[4] - 已形成3个万亿级和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去年首次突破万亿元[4]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 - 信息软件业2025年一季度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24.2%,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四成[4] -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6%以上,每天有300多家科技企业诞生[5] - 人工智能企业超2400家占全国总量近半,2024年备案上线大模型达105款居全国首位[5] - 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5] 金融业发展 - 金融业资产规模超220万亿元,约占全国一半[5] - 2024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154.2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5] - 2025年一季度金融业增长8%,占GDP比重17.9%,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5] 消费与投资 - 2024年全市举办大型活动近2000场,服务消费额年均增长超过7.5%[6] - 预计2025年市场总消费能够超过3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能够突破万亿元[6] 京津冀协同发展 - 城乡建设用地累计减量150平方公里,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8] - 超4000家北京来源企业在雄安新区落地创业,涵盖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领域[9] - "十四五"以来北京输出到津冀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308.7亿元,是"十三五"时期总额的近两倍[10] 城市经济竞争格局 - 中国内地已有27个万亿GDP城市,未来几年有望增至30个[13] - GDP前十强城市已集体站上2万亿新起点[13] - 2024年重庆以32193.15亿元GDP超越广州升至第四,其新能源汽车产量95.32万辆增长90.5%[13] - 苏州2024年以6%增速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7万亿元[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