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搜索文档
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技创新
金融时报· 2025-11-11 10:11
近年来,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锚定新质生产力培育,大力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以金融活水 精准滴灌科技创新,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创新金融服务 精准灌溉无人机领军企业 目前,星耀集团研发进程显著提速。其新一代无人直升机即将推向市场,在控制距离、载荷能力、续航 时间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巩固了企业在无人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我国高端装备 制造"走出去"再添新动能。 扶早扶小扶优 全周期陪伴企业成长壮大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 性产业。在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某科技企业深耕内存芯片设计与AI存算解决方案领域,凭借核心技术 突破,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规划布局内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 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内存芯片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为我国芯片产业突 破"卡脖子"技术贡献力量。 中国银行金华市分行与该企业的合作始于2021年,当时企业作为当地重点引进项目落地。该分行主动上 门对接,深入了解企业技术路线与发展规划,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成为企业发展路上的金融伙伴。 2024年,随着企业 ...
意向成交额创历史新高
金融时报· 2025-11-11 10:09
展会总体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圆满闭幕 意向成交额达834.9亿美元 较上届增长4.4% 创历史新高 [1][3] - 本届进博会共有67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展 格鲁吉亚、塞尔维亚、阿联酋等19国领导人或高级别官员参与活动 [1] 参展企业与品牌动态 - 欧莱雅作为进博会“全勤生” 旗下共有25个品牌参展 包括3个亚洲首发新品牌、4款全球及中国首发美妆科技和19款首发新产品 [2] - 瑞士索诺瓦听力集团首次参展 其中国市场是集团全球最重要、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 已在中国形成从产品研发、制造到服务的完整布局 [3] - 土耳其爱琴海出口商协会通过进博会将土耳其生产力与中国消费者密切对接 [1] 市场机遇与贸易成果 - 进博会促成多项务实成果 包括巴西与中国企业达成咖啡合作 洪都拉斯与中国企业签署白虾贸易协议 [2] - 进博会首设最不发达国家专区 有163家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企业参展 同比增长23.5% 展品包括冈比亚花生、埃塞俄比亚豆粕等特产 [2] - 围绕“出口中国”、“投资中国”、“购在中国” 进博会期间开展多场专题对接及活动 推动贸易、投资、消费协同 [3] - 卡赫集团表示受益于进博会溢出效应 公司在华业务获得显著增长 [3]
从“秀场”“考场”到“磁场”
金融时报· 2025-11-11 10:03
低空出行技术展示 - 杭州智元研究院展出全球首款带舵面式涵道载人飞行器,最大飞行高度1000米,续航20分钟,最高时速80公里,承载重量100公斤[1] - 该涵道飞行器采用地面站辅助控制,可实现空中悬浮和解放双手作业,与传统螺旋桨相比具有动力可靠、噪音低和悬停气动效率优势[1] - 御风未来展出M1载人飞行器,观众体验“打飞的”模式,班次多且价格与打车相近,公司旨在实现“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2] 企业创新驱动因素 - 毕森机械在进博会首发全球首创MGV技术,使离心式压缩机具备“会思考”的能力,认为中国市场是检验产品全球成功的关键[3] - 伟巴斯特推行“Local for Local聚力中国”战略,通过本地授权激励创新并加速产品落地,以满足中国市场对创新技术的强烈需求[3] - 中国完备成熟的产业链帮助创新成果加速转化落地,企业可用最快速度实现研发成果商业化[4] 进博会平台功能演变 - 进博会设置“创新孵化专区”,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展示平台和商业化高速通道[4] - 进博会从“全球大卖场”转变为“握手式创新策源地”,企业角色从技术引进转向“全球创新+本土智造”的双轮驱动模式[5] - 本届进博会首发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中国大市场成为全球创新的试验场、应用场和利润场[5] 医疗科技前沿创新 - 波士顿科学展出Orbera365内镜引导胃减容球囊系统,通过生理盐水“水球”占据胃容积减少进食量,提供科学减重新选择[4] - 公司强调将中国临床需求嵌入全球研发体系,进行前沿创新的本土化适配,推动“握手式创新”在中国落地[5]
金融护航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
金融时报· 2025-11-11 10:03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趋势 -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巩固和加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社会各界的共同期盼 [1] - 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参与者、受益者、维护者和建设者,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 - 经济全球化时代坚持开放合作才能带来共赢发展,垄断不是时代关键词 [1] 金融对产业链供应链的支持作用 -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对实现产业链供应链高效、低成本运转意义重大 [2] - 金融业强化对"走出去"企业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能力,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贡献力量 [2] - 金融可以为企业充当"稳定器",提供面对冲击的"定心丸",并发挥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导航器"或"催化剂"作用 [4] 中国金融政策与市场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与多国央行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这些是全球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便利化 [2] - 中国人民银行不断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包括熊猫债、离岸自贸债等创新产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各类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 [3] - 推动票据市场规范创新,支持供应链票据平台建设,完善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业务合规管理,让票据更好服务中小企业和产业链供应链 [3] - 着力优化货币金融环境,加大结构性支持,全力抓好货币政策落实和传导,保持货币总量稳定增长 [3]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聚焦产业链供应链上重大战略、关键领域、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碳减排支持工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政策工具 [3] 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的挑战与转型 - 国际贸易政策冲击给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持续带来影响 [4] -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从效率优先转变为安全与韧性并重的体系 [4] - 对未来局势的不确定性或恐慌情绪会间接导致部分企业成本上升,企业可能通过存钱、备货等方式抵御冲击 [4] 中国营商环境与发展格局 - 中国始终将构建一流营商环境置于重要位置,为全球企业提供有深度、有广度的平台,为技术、资本和人才集聚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撑 [2] - 中国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各国深化合作,减少壁垒,促进关键要素在国际市场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 [2]
一场绿色发展的全民奔赴
金融时报· 2025-11-11 10:03
垃圾分类设施普及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98.5%的小区已配备垃圾分类设施 [1] 可再生能源发展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20年的16.0%提升至2024年的19.8%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 [2] - 截至2025年8月底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6.9亿千瓦是2020年的3倍以上 [2] - 2020年以来约80%的新增电力装机来自可再生能源 [2] - 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从2020年的84.0%降至2024年的80.2% [2] 新能源汽车产业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10.27% [3]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往180多个国家助力全球减少碳排放超5000万吨 [3] - 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代表的"新三样"成为制造业新名片 [3] - 2024年"三新"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16.3%较2020年增加1.2个百分点 [3] 绿色金融体系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36.6万亿元投向具有碳减排效益的贷款占比接近70% [5] - 2024年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3331.49亿元绿色债券发行量为6814.32亿元是2020年的2.5倍 [5]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2021年7月启动覆盖电力钢铁水泥铝冶炼等行业覆盖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 [5] - 截至2025年9月底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约7.28亿吨累计成交额约498.3亿元 [5]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于2024年1月启动截至2025年10月底累计登记项目31个减排量达1504万吨累计成交量约323万吨成交额约2.7亿元 [5]
“流量”如何变“留量”? 银行业借势“双11”发力零售业务
金融时报· 2025-11-11 10:03
银行参与“双11”促销的核心动因 - 银行借消费季窗口期开启花式促销模式,核心动因是零售业务存量竞争加剧,希望通过场景化营销强化客户黏性、优化收入结构 [1] - 政策层面积极促消费,九部门联合印发措施支持金融机构针对服务消费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加强对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的支持 [1] - 银行业全方位推出优惠活动是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指导意见的务实举措 [6] 银行促销活动的主要载体与形式 - 借记卡和信用卡是承载“双11”优惠活动的主要载体 [2] - 信用卡端推出“满减直降”活动,用户使用指定银行信用卡支付达标最高可享数百元立减 [2] - 借记卡端推出单笔订单满额可享随机立减活动,例如平安银行信用卡推出覆盖淘宝、天猫、微信等主流平台的支付优惠活动,中国银行联合支付宝推出“11.11天天减”活动 [2] - 国有六大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等多家机构均推出了信用卡、借记卡相关促销活动,国有六大行均参与了支付宝的“银行卡天天减”活动 [2] 促销活动对银行卡业务的影响 - 银行推出满减、返现等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客户绑卡量和交易活跃度,借消费季时间窗口唤醒沉睡账户 [3] - 银行卡行业正经历从“跑马圈地”向“精耕细作”的深刻转型,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国银行卡开立总量达100.68亿张,较2024年同期增加2.09亿张 [3] - 借记卡数量从91.10亿张增至93.54亿张,而信用卡及借贷合一卡则从7.49亿张减少至7.15亿张 [3] - “双11”成为激活沉睡账户、提升用户活跃度的关键契机 [4] 零售业务的战略布局与业绩表现 - 自去年以来银行零售业务普遍进入调整期,多家银行将获客增速纳入核心考核指标,零售业务已成为银行机构布局重镇 [6] - 今年前三季度多家股份制银行的零售AUM增长强劲,例如招商银行以16.60万亿元零售AUM稳居股份行首位,较上年末增长11.19% [6] - 招商银行零售客户达2.20亿户,同比增长4.76%,其中金葵花及以上客户突破578万户,私行客户达19.14万户,增长13.20% [6] - 招商银行明确表示对零售资产市场份额提升的目标不变,将努力提升零售资产的市场份额来增厚压舱石资产 [7]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 银行面临将短期流量向长期客户转化的挑战,需从粗放撒钱转向精细化运营 [7] - 未来需构建差异化会员体系与权益梯度,优化客户体验,并通过场景嵌入深化用户黏性,实现从流量到留量的跨越 [7] - 可借助数字化运营提升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推动银行卡业务从支付工具向生态服务平台转型 [7]
金融消保宣教矩阵惠及百万民众
金融时报· 2025-11-11 10:03
核心观点 -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通过“消保慧传”品牌引领行业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将学习成果转化为“金融为民”实践,获得社会认可 [1] 工作举措与成效 - 构建“万里行、云端行、智慧行、洞察行”四大宣教矩阵以提升金融知识普及质效 [1] - 创新利用官网、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构建全方位宣传网络 [1] - 发布融合“书籍”与“盾牌”元素的“消保慧传”品牌标识,传递守护与赋能理念 [1] - 截至2025年10月,协会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突破150万,累计发布186期消保案例,总阅读量超过25万 [1] - 视频号发布77期内容,播放量已突破10万次,获得众多权威媒体关注报道 [1][2] 协同创新与具体实践 - 组织从业机构线下深入北京、上海、重庆、杭州等城市开展“万里行”活动,通过“五进”(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商圈、进企业)进行面对面宣教 [2] - 线上开展“消保慧传云端行”等主题活动,围绕黑灰产防范、金融科技安全等主题制作视频进行展播 [2] - 设计制作消保数字人“慧小宝”,通过虚拟主播开展直播公开课、知识竞赛,与青少年实时互动 [2] - 出版《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研究报告》等多部理论成果,建立常态化行业交流机制并发起“消保慧传联盟” [2] - 推动消保工作从“单点发力”向“体系化共建”发展,引导从业机构压实主体责任 [2] 未来规划 - 公司将继续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深入推进“消保慧传”品牌建设 [3] - 统筹线上线下构建全域宣教格局,以更高站位推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3] - 为助力数字金融发展和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作出贡献 [3]
新场景:消费体验不断升级
金融时报· 2025-11-11 10:03
消费趋势与热点 - 美妆护肤类商品是本届进博会的大热门 反映出消费者对日常生活品质要求日益精细化的趋势 [1] - 技术装备展区同样人头攒动 例如尼康展位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了解和试用其照相设备、显微镜及光刻机等产品 [1] - 进博会现场观众的消费热情高涨 消费场景从线上"双11"延伸至线下展会 [1] - 文创产品是进博会的大热门 [2] 金融服务与创新 - 建设银行在展区中心设立服务网点 配备零钱包自助兑换机及具备流利外语能力的员工为外籍参展人员提供金融服务 [2] - 中国银行首次在进博会现场推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 配备多语种专业服务团队覆盖英语、日语、韩语等 [2] - 交通银行发布"文旅大戏"成渝、闽宁双城记项目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文旅消费场景推出多元化优惠补贴举措 [2][3] - 金融机构积极发挥力量助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联动头部OTA平台加大资源整合投放力度 [3]
中国“双碳”行动五年记:一场绿色发展的全民奔赴
金融时报· 2025-11-11 09:26
垃圾分类与绿色转型 - 截至2024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98.5%的小区已配备垃圾分类设施 [1] - 中国构建了全球最系统完备的碳减排政策体系并建成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 - 中国贡献了全球约四分之一的新增绿化面积并成为全球能耗强度下降最快的国家之一 [1] 能源结构转型 -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16.0%增至2024年的19.8%年均提高近1个百分点 [2] - 截至2025年8月底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6.9亿千瓦达到2020年的3倍以上 [2] - 风电光伏贡献了2020年以来约80%的新增电力装机 [2] - 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由2020年的84.0%降至2024年的80.2% [2] 新能源汽车产业 - 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10.27% [3]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往180多个国家助力世界减少碳排放超5000万吨 [3] - 2024年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8% [3]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6.3%较2020年增加1.2个百分点 [3] 绿色金融与碳市场 - 截至2024年底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6.6万亿元投向具有碳减排效益的贷款占比近七成 [5] - 2024年绿色保险业务保费收入达3331.49亿元绿色债券发行量为6814.32亿元是2020年的2.5倍 [5]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全国60%以上的碳排放量截至2025年9月底累计成交量约7.28亿吨累计成交额约498.3亿元 [5]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截至2025年10月底累计登记项目31个减排量达1504万吨累计成交量约323万吨成交额约2.7亿元 [5]
各界期待把绿色承诺变成切实行动
金融时报· 2025-11-11 09:26
COP30大会背景与巴西的重视程度 - 巴西总统卢拉签署法案于11月11日至21日将首都临时迁至贝伦以配合COP30举行行政立法司法部门均可在贝伦办公所有文件和指令签发地改为贝伦[1] - 临时迁都决定彰显巴西政府对COP30大会的高度重视[1] COP30大会的核心议题与目标 - 大会焦点是将气候承诺转化为切实行动为人类自然与气候共建更繁荣安全和韧性的未来[1] - 关键议题包括推动各国设定与净零目标一致的更具雄心的减排目标并推动能源农业交通等关键部门系统性转型[4] - 具体行动方向包括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使可再生能源规模增至3倍能源效率提高一倍遏制森林砍伐并大幅削减交通排放[4] 气候融资的挑战与目标 - 发展中国家适应资金缺口每年高达1870亿美元至3590亿美元[2] - COP29同意在2035年前由发达国家主导提供至少每年3000亿美元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并努力使资金规模增长至每年至少1.3万亿美元[3] - "巴库至贝伦路线图"是COP29和COP30主席团为实现1.3万亿美元目标制定的联合计划需明确各国具体行动[3] 全球气候治理的进程与挑战 - 过去10年全球气候治理在曲折中前行例如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协定》但中国欧盟等坚持绿色转型稳住了基本盘[5] - 各国行动力不足问题突出在最新提交的国家气候承诺中仅约三分之一国家明确支持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约三分之二国家未按时提交或未提交减排承诺[4] - 化石能源削减的表述频频引发争议不同国家立场分歧严重[6] COP30大会的预期成果与领导层呼吁 - 大会主席杜拉戈呼吁各国以最高雄心水平提交新版国家自主贡献覆盖所有温室气体和经济部门[8] - 杜拉戈强调COP30必须展现兑现资金的决心提出确保到2035年提供3000亿美元并规划实现每年1.3万亿美元气候融资的长期目标[8] - 杜拉戈和法国前总理法比尤斯均强调COP30应是"实施的COP"聚焦落实包容和创新三个关键方面[9] 气候变化的紧迫信号 - 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2015年至2024年是历史上最热的十年[7] -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包括破纪录高温降水极端变化导致洪涝干旱野火肆虐热带气旋强度和频率增加[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