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前瞻网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靶材行业贸易分析:中国靶材出口规模已大于进口,但在高端市场上仍需提升竞争力
前瞻网· 2025-06-09 15:17
中国靶材进出口规模 - 2015-2025年4月中国靶材出口金额波动变化 2015-2018年出口金额从1 24亿美元增长至5 91亿美元 同比增速超40% 2019-2020年分别下降34 86%和39 90% 出口金额跌至2 31亿美元 2021年后逐步恢复 2024年达2 57亿美元 同比增0 59% 2025年1-4月靶材出口金额0 92亿美元 同比增12 29% [1] - 2015-2025年4月中国靶材进口金额波动明显 2015年进口金额2 20亿美元 之后波动增长 2021年达3 18亿美元 2022-2023年分别下降17 26%和20 65% 进口金额降至2 09亿美元 2024年回升至2 43亿美元 同比增16 17% 2025年1-4月进口金额0 77亿美元 同比微降4 01% [2] 中国靶材进出口来源与目的地 - 2025年1-4月中国靶材向37个国家和地区出口 中国台湾是最大出口目的地 出口金额3316 33万美元 占比36% 韩国是第二大出口目的地 出口金额1344 84万美元 新加坡 美国 日本 越南等地区也有一定规模出口 [4] - 2025年1-4月中国靶材进口主要来源于韩国 中国台湾和美国 三地进口额合计4129 17万美元 进口占比合计近90% [8] 中国靶材进出口均价对比 - 2015年1月靶材进口均价为215 70美元/千克 出口均价为147 92美元/千克 2019年下半年来进口均价总体高于出口均价 2025年4月进口均价为182 05美元/千克 出口均价为102 14美元/千克 [11]
【全网最全】2025年中国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全方位对比(附业务布局汇总、业绩对比、业务规划等)
前瞻网· 2025-06-09 14:08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汇总及基本信息 -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上游电力设备、电力设计环节和中游发电环节,代表性企业包括华能国际、大唐发电、华电国际、国电电力、中国电力、浙能电力等 [1] - 发电环节头部企业包括华能国际(600011SH)、大唐发电(601991SH)、华电国际(600027SH)、国电电力(600795SH)、长江电力(600900SH)等,关联度均为五星级 [2] - 电力设备环节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国西电(2024年营收22281亿元)、许继电气(17089亿元)、东方电缆(9093亿元)等 [3] - 电力设计环节龙头企业中国能建2024年营收达436713亿元,中国电建营收634552亿元 [3]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华能国际2024年以245551亿元营收位居行业第一,电力业务收入237554亿元,发电量479864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145125MW [10] - 国电电力2024年营收179182亿元,发电量459452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111700MW,在华东华北地区重点布局 [10] - 长江电力专注水电运营,2024年营收84492亿元,发电量295904亿千瓦时,总装机容量71795MW [10] - 区域布局方面,华能国际覆盖境内外市场,国投电力布局西南及东南亚,华能水电重点开发云南四川及东南亚项目 [9][10][11] 电力行业未来发展规划 - 华能国际计划2025年新能源资本支出超500亿元,重点建设"三北"地区和沿海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13] - 大唐发电投资5924亿元建设100MW风电场,并投资5969亿元建设2×66万千瓦超超临界煤电项目 [13] - 华电国际通过71.67亿元资产重组收购1584万千瓦火电资产,巩固华东华南市场份额 [13] - 国电电力投资192亿元开发新疆257万千瓦水电站和210万千瓦抽水蓄能项目,并投资2592亿元建设50万千瓦海上光伏 [13] - 浙能电力投资75亿元参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探索前沿能源技术 [13] 电力行业区域分布特征 - 广东省、北京市和江苏省电力行业上市企业数量最多,聚集华能国际、大唐国际、长江电力、国网南瑞等龙头企业 [6] - 华能水电重点布局云南四川及缅甸柬埔寨,皖能电力聚焦安徽新疆区域市场 [11]
2025年中国矿用机器人行业需求分析 矿用机器人满足矿山生产需求【组图】
前瞻网· 2025-06-09 13:10
中国矿用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 - 2024年4月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和工信部联合遴选66个矿山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其中煤矿场景55个占比83%,有色金属案例5个,黑色金属案例3个,其他非金属矿案例1个 [1] 中国原煤产量及煤矿机器人需求 - 2023年全国煤炭产量47.1亿吨同比增长3.4%,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46.6亿吨同比增长2.9% [3] - 2024年全国原煤产量预计47.8亿吨同比增长1.2%,"十四五"期间煤炭生产重心向中西部转移 [3] - 煤矿作为高危行业事故死亡率长期居前,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 [10] 煤矿领域机器人企业应用场景 - 掘进场景:三一重装、铁建重工等企业提供煤矿掘进自主作业、大断面智能快速掘进解决方案 [7] - 采煤场景:天地自动化、郑州恒达智控等提供综采工作面智能化作业系统 [7] - 无人驾驶场景:慧拓智能、易控智驾等企业开发井下辅助运输和露天矿无人驾驶系统 [7][9] - 支护与钻孔场景:天安科技、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等提供智能钻探和锚杆作业设备 [7][9] - 选矿与分拣场景:中信重工开诚智能、海王科技等开发智能选矸和皮带异物分拣系统 [9] 中国金属矿资源分布及机器人需求 - 全国103个能源资源基地中含黑色金属矿产15个、有色金属矿产43个 [11] - 铁矿主要分布在辽宁鞍本、四川攀西等10大基地,锰矿集中在黔东-湘西等5大区域 [11] - 铜矿分布在西藏驱龙等7大基地,铝土矿集中在晋中、晋南等6大区域 [11] - 机器人技术应用于金属矿钻孔、爆破、运输等环节,新能源和汽车制造业将推动需求增长 [13] 中国非金属矿资源现状 - 全国已发现173种矿产,其中非金属矿产95种 [14] - 2023年萤石储量增长24.4%,晶质石墨增长23.9%,钾盐增长15.3% [14] - 非金属矿机器人应用处于起步阶段,工信部提出推动采矿、选矿等装备更新改造 [15]
循环寿命翻倍至483次!宁德时代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期刊《自然》【附锂电池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6-09 12:26
宁德时代锂金属电池技术突破 - 公司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纳米技术》 标志着基础科研能力获纳米技术领域最高水平认可 [2] - 研究团队通过动态追踪技术量化电解质失效机制 首次揭示锂金属电池失效的核心消耗路径 电解液盐循环消耗量达71% [3] - 引入低分子量稀释剂优化电解液配方 实现电池循环寿命翻倍至483次 能量密度可突破500Wh/kg 支持电动航空和超千公里续航电动汽车 [3] 中国锂电池行业全球地位 - 中国液态锂电池国际市场占有率世界第一 全球70%以上锂电池在中国生产 [4] - 2023年前11个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中中国公司占6席 合计市占率63.7% 包括宁德时代 比亚迪 中创新航 国轩高科 亿纬锂能 孚能科技 [4] - 2023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245.28亿个 同比增长25.57% [4]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GGII预测中国锂电池行业市场规模2030年前将以26%左右增速扩大 [7] -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已应用至90%以上全球主流车企 2017年以来产销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 2023年全球市占率36.8% [7] - 未来动力电池重要方向是全固态电池 但液态锂电池仍将长期占主导地位 [7]
重磅!2025年中国及31省市纺织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全)“纺织行业加速推进高端化”
前瞻网· 2025-06-09 10:23
政策历程 - "十一五"期间重点提高纺织工业技术含量和自主品牌比重,发展高技术、高性能、差别化、绿色环保纤维和再生纤维 [1] - "十二五"时期强化环保和质量安全,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 [1] - "十三五"时期初步建成纺织强国,巩固生产制造和国际贸易优势地位 [1] - "十四五"时期加快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1] 国家层面政策 - 《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3%,70%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 [7][8] - 《纺织行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目标到2024年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达50%,工业云平台普及率55% [5] - 《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5家企业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7] - 《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推动再生产品在建筑、汽车等领域的应用 [7] 重点任务 - 创新驱动:加强关键技术突破,培育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成果转化水平 [9] - 高端制造:推进功能性化学纤维研发,扩大产业用纺织品应用 [9] - 智能制造:开发工业软件和生产装备,建设创新载体和服务平台 [9] - 绿色循环:推广节能减污技术装备,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 [9] - 品牌建设:培育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知名品牌 [9] 技术突破方向 - 多功能非织造布加工技术:突破闪蒸法、静电纺等关键技术,开发高品质口罩用熔喷布等制品 [11] - 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实现化纤、纺纱等全流程智能制造技术集成 [11] - 高速宽幅非织造布装备:研发宽幅高速水刺、针刺等成套装备 [11] 地方政策 - 湖南目标到2028年培育10家年营收超20亿元企业,20家超10亿元企业 [14] - 浙江目标2025年纺织产业营收超1.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产业集群 [14] - 广东推进"一群两极三区"建设,2025年全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达60%以上 [16] - 江苏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培育国际知名企业 [16]
2025年全球铝型材发展现状分析:2024年全球铝型材总产量约为3918万吨
前瞻网· 2025-06-08 13:15
全球铝型材行业发展 - 行业从工业应用逐步拓展至多领域应用 包括高科技和传统领域 [1] - 2024年全球铝型材总产量约3918万吨 中国产量占比50%-55% [7] - 轻量化需求持续增加 特别是在汽车 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 光伏等领域 [9] 铝土矿资源分布 - 全球已探明铝土矿储量约290亿吨 静态储采比约64.44年 [2] - 几内亚铝土矿储量全球第一 占比25.52% [2] - 中国是全球最大铝土矿进口国和消费国 但储量占比有限且品质总体不佳 [2] 铝土矿产量分布 - 几内亚 澳大利亚 中国产量全球占比均超20% 分别为28.99% 22.22% 20.67% [5] - 巴西和印尼产量位列全球第四 第五 [5]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 - 中国铝业 南山铝业 云铝股份 神火股份 明泰铝业 中孚实业 新疆众和 豪美新材 亚太科技 天山铝业等 [1]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航空发动机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汇总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6-07 11:10
行业投融资概况 - 2024年航空发动机行业融资金额大幅增至5.86亿元,融资数量达15件,显示资本支持需求显著提升[1] - 单笔融资金额波动明显:2024年回落至0.4亿元,2025年回升至0.9亿元,反映资本关注度与融资需求变化[3] - 融资轮次以早期为主,天使轮(17件)和A轮(21件)占比最高,战略投资比重较大,部分企业进入IPO/Pre-IPO阶段[6] 融资领域分布 - 44%投融资事件集中于发动机技术研发与生产领域,零部件制造(如活塞发动机核心部件)及配套服务(试验测试)为次要方向[7][9][10] - 代表案例包括点石航空(A+轮数千万人民币研发小型发动机)、鸿鹏航空(A轮1亿人民币布局航空航天装备)等[9][10] 兼并重组特征 - 横向整合占比超45%,典型案例包括航发动力多次收购同业(如中国航发南方工业46.15亿人民币)以扩大规模[13] - 纵向整合案例如晋航维修(6986万人民币)通过产业链协同提升效率,涉及钛合金技术与维修服务结合[13][16] 行业阶段判断 - 融资结构多元化显示行业处于早期创业向成熟转型期,技术研发类企业占比最高(44%)[6][7] - 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化竞争力,2013-2022年航发动力主导超8起整合事件,涉及金额超90亿人民币[13][16]
2025年中国AR眼镜产业供应链十大代表性企业:雷鸟创新、太若科技、灵伴科技、影目科技、歌尔股份……
前瞻网· 2025-06-07 11:09
AR眼镜行业概况 - AR眼镜行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均被重点提及[2] - 中国AR眼镜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技术研发与零部件供应)、中游(设备制造与集成)、下游(应用场景与生态服务)三大环节[2] - 中国已逐步突破光波导技术难题,该技术具有轻薄、高透光率等优势,显著提升佩戴舒适度和显示效果[2] - 2023年中国AR市场出货量达到26.1万台,其中分体式AR出货23万台,一体式AR出货3.1万台[2] 主要企业分析 雷鸟创新 - 成立于2021年12月,注册资金11,220.99万人民币,由TCL电子孵化[5] - 2024年以35.6%份额排在中国AR线上公开零售市场首位,2023年以39.1%市占率位居第一[8] - 产品线包括MicroLED光波导方案(雷鸟X系列)、MicroOLED+BirdBath方案(雷鸟Air系列)和全天候智能助手AI眼镜[7][8] 太若科技 - 成立于2017年1月,注册资金231.88万人民币,专注于AR/MR设备研发[8] - 2024年线上市场份额29.6%,2023年以31.6%份额位居中国AR眼镜市场第二[8] - 旗舰产品Nreal Light采用太阳眼镜式设计,获得CES最佳创业公司奖[8] 灵伴科技(Rokid) - 成立于2014年3月,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 - 最新产品Rokid Glasses仅重49克,采用光波导技术并搭载通义千问大模型[9] - 与雷鸟创新、Nreal、INMO并称"AR四小龙",合计市场份额超80%[9] 影目科技 - 成立于2020年12月,核心团队来自酷派集团智能穿戴事业部[11] - 2023-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AI智能眼镜市场份额达41%[13] - 产品线包括面向C端的INMO Air系列和面向B端的5G一体式AR智能眼镜INMO X[13] 歌尔股份 - 成立于2001年6月,注册资金341,713.47万人民币[13] - 独占全球70%的VR/AR设备代工份额,拿下微软HoloLens 3订单[13] - 在光波导、Micro-OLED、6DoF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具有全球唯一整合能力[13] 立讯精密 - 成立于2004年5月,注册资金717,934.0589万人民币[13] - 研发业界首款PVG光波导AR眼镜"云雀",光效提升300%,前向漏光降低80%[14] 星纪魅族 - 成立于2021年9月,2024年以41.5%市场份额登顶消费级AR眼镜2000-2999元价格段销量冠军[14] - StarV Air2连续3个月蝉联京东智能眼镜行业热销商品榜单TOP1[14] 华为 - 成立于1987年,2022年12月发布Vision Glass智能观影眼镜,采用BirdBath方案[15] 行业现状 - 2023年中国AR眼镜出货量CR5高达89.9%,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企业[16] - 光波导、Micro-LED等核心技术研发周期长且资金需求巨大,形成行业壁垒[16] - 头部品牌通过渠道商覆盖全国80%以上的线下销售渠道[16] - 用户使用场景中观影占据59%份额,其次是游戏和运动领域[18]
预见2025:《2025年中国运动服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6-07 09:09
行业概况 - 运动服定义为专用于体育运动竞赛的服装,分为田径服、球类服等9类,广义上包括日常生活穿着的运动休闲服装 [1] - 产业链上游为纺织原材料及设备供应商,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通过线上电商或线下实体店销售 [3] - 知名运动服企业如安踏自产比例较低,2024年自产鞋服占比分别为26.7%和10.5%,主要依赖代工厂生产 [5] 行业发展历程 - 改革开放前设计简单、色彩单一,改革开放后国际品牌进入带动行业升级 [6] - 21世纪科技创新推动行业变革,融入智能化元素如心率监测、体温调节 [6] - 近年来环保意识提升,使用可回收材料,国潮崛起结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 [6] - 未来行业将向智能化、个性化及文化内涵丰富的方向发展 [6] 行业政策方向 - 国家政策聚焦推动户外运动和促进体育消费,支持数字化升级转型 [10] - 重点政策包括优化离境退税、促进健康消费、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等 [12] - 政策支持体育服装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鼓励老年人体育健身消费 [12] 行业发展现状 - 2015-2019年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达3199.3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下滑至3122.9亿元 [13] - 2021年市场回暖至3549.5亿元,2024年达4089.1亿元,同比增长5.9% [13] - 儿童运动服市场份额从2019年9.8%升至2024年12.2%,成年女性品类占比从32.2%升至33.3% [14] - 线上零售占比从2019年22.4%升至2024年36.6%,百货商店渠道占比从23.7%降至14.0% [17] 行业竞争格局 - 运动服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辽宁、广东和福建,三省企业数量合计占比全国62.2% [20] - 福建省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包括安踏体育、特步国际和361度等知名企业 [20] - 安踏市场份额从2019年15.3%增长至2024年23.0%,国内品牌市场份额逐渐扩大 [21]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 - 健康生活理念普及和运动消费升级将推动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 [25] - 数字科技创新将提升产品功能和生产效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5] - 头部品牌尤其是国内运动潮牌优势凸显,需不断创新和拓展营销渠道 [25]
坚持自主研发生产!董明珠:格力任何产品没代工,贴牌压价最后一定会偷工减料【附白色家电行业市场分析】
前瞻网· 2025-06-06 18:21
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力 - 格力电器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和自主制造,拒绝代工生产模式,认为代工会导致价格战和偷工减料[2] - 公司定位为"技术创造型"企业,强调技术是制造业核心,坚持严格质量把控以保障消费者利益[2] - 通过直播渠道强化品牌形象,主张以品质而非流量获取消费者信任[2] 技术研发实力 - 截至2021年累计获得99项国家级/省部级/行业级奖励,申请专利96626项(发明专利49549项),授权发明专利13507件,为家电行业首家破万件企业[3] - 获得65项中国专利奖(含5项金奖)、17项国际发明展金奖,位列空调行业专利获奖总数第一[3] - 2021-2024年研发投入持续高位,分别为65.29亿元/64.30亿元/70.06亿元/71.40亿元[3] - 2021年智能家电专利申请量717项,是海尔智家(496项)的1.45倍[5] 行业动态与竞争格局 - 2024年上半年白电市场呈现价格分化:线上价格下跌,线下价格上涨,冰箱/干衣机品类线上线下价差分别超4000元/5000元[6] - 行业专家指出白电智能化存在技术障碍,传感器技术尚未突破,黑电领域智能化进展更快[9] - 家电行业被评价为低门槛红海市场,头部企业认为难以诞生高科技巨头[9] 行业研究资源 - 研究机构提供白电行业市场前瞻、投资战略规划等分析服务,涵盖产业链各环节研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