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

搜索文档
爱莲说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6 23:12
品牌转型与战略调整 - 公司拥有77年历史,正经历从燃油车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全面转型,目标是2028年实现全线产品电动化[3][7] - 2018年被吉利收购后推出"Vision80"十年复兴计划,已发布纯电超跑Evija、纯电SUV Eletre和纯电轿跑Emeya三款车型[7] - 2024年广州车展宣布推出"路遥超级混电技术",标志纯电战略转向混动路线,因电动化渗透率仅10%低于预期20%[9] - 混动技术采用超900V电压平台、1100公里综合续航和动态闪充等创新点,但技术路线模糊导致品牌叙事不清[9] 产品与技术矛盾 - 燃油车时代以轻量化技术著称(如Elise仅725公斤),但电动车Emeya整备质量达2565kg,轻量化优势被削弱[5][9] - 2025款车型采取降价策略,Eletre入门级取消激光雷达等配置,降价十几万元,性能标签被稀释[9] - 旗舰车型Eletre售价降至54.8万-101.8万元,Emeya降至52.8万-100.8万元,引发老车主维权[11] - 产品定位陷入困境:50-60万元区间面临特斯拉Model X等竞争,66.8-136.8万元价格带遭遇保时捷Taycan和小米SU7 Ultra[11]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2024年两次下调销量目标:从2.6万辆降至1.2万辆,2026年目标从5-6万辆改为3万辆[13] - 2024年前三季度总收入6.53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净亏损6.67亿美元,交付量超7600辆(同比增长136%)[13] - 欧洲市场表现突出,前三季度交付量同比增长372%,海外销量占比达75%[13][18] - 高端定制服务TYPE79选装率达38%,显示品牌溢价仍存[20] 品牌重塑与人事变动 - 2025年初从"路特斯"更名回"莲花跑车",但面临年轻消费者认知断层和资深车迷情感联结弱化问题[16] - 新款Eletre命名"夏花"因谐音"下滑"引发负面联想,叠加降价被质疑背离超豪华定位[16] - 原中国区总裁毛京波调任全球首席销售官,钦培吉接任中国区总裁,强化本土化运营[16][18] - 人事调整反映战略从"本土单点突破"转向"全球体系化作战",利用成熟市场优势弥补中国增长乏力[18] 行业竞争格局 - 电动化时代传统豪华品牌性能溢价被新势力重构,如小米SU7 Ultra上市两小时订单破万[11] - 保时捷、法拉利等传统豪强加速电动化布局,加剧市场竞争[13] - 与蔚来合作换电体系建设,试图解决补能短板[20]
特斯拉软件副总裁离职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5 23:12
撰 文 / 张霖郁 设 计 / 师 超 来源 / Bloomberg,Fox,Reuters,WSJ 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斯拉软件工程副总裁大卫·刘(David Lau)已向内部员工宣布辞职。 他的团队负责特斯拉汽车软件,主要是信息娱乐、信息安全以及无线软件更新以及云服务和制造系 统。 特斯拉官方和大卫本人暂没确认辞职这一消息。 大卫离职这段时间正是特斯拉艰难时刻。 公司正努力应对消费者"反特斯拉"的强烈情绪。另外,因产品线老化、电动汽车市场低迷以及特朗 普的汽车关税,导致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下降了13%,促使分析师下调预期。 近几个月来,美国和欧洲爆发了抗议活动,抗议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DOGE)扮演的角色,该部 门一直在削减联邦政府工作人员。 截至美国当地时间4月4日下午,特斯拉股价因大盘下跌而下跌了10%。这是自2024年12月17日特朗 普胜选后创下历史新高以来的最低,截至4月3日收盘,特斯拉股价已下跌 44%。 目前,大卫离职原因尚不清楚。 大卫在2023年随马斯克一起出现在特斯拉首席执行官核心高管亮相会上。 那一年下半年,特斯拉推出了重新设计的Model 3,大卫出现在一段视频中,宣传设计 ...
外贸企业主:现在做梦都梦到特朗普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5 15:21
撰文 / 张霖郁 设计 / 师 超 "最近天天梦见特朗普",一位做中美外贸服装的负责人告诉汽车商业评论。 当地时间4月2日,特朗普(Donald J. Trump)在白宫玫瑰园召开发布会,官宣了最新的关税政策。 他演讲了近50分钟,拿着办公室已准备好的税率表,一栏是他和内阁制定的对各个国家的最新关税税率,另一栏是其他国家对美国的税率。 | Reciprocal Tariffs | Tariffs Charged | | Reciprocal Tariffs | Tariffs Charged | | | --- | --- | --- | --- | --- | --- | | Country | to the U.S.A. Including and Trade Barriers | U.S.A. Discounted Reciprocal Tariffs | Country | to the U.S.A. Cerrency Manipulation | U.S.A. Discounted Reciprocal Tariffs | | China | 67% | 34% | Peru | 10% | 10% ...
若出事的小米装了激光雷达,留给司机的接手时间可能不止两秒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3 22:56
小米SU7事故与激光雷达行业影响 - 小米SU7标准版夜间事故暴露纯视觉方案缺陷,未触发AEB导致碰撞,激光雷达因高精度三维感知能力被质疑为"安全刚需"[3] - 事故后激光雷达概念股集体上涨,速腾聚创港股涨超7%,禾赛美股涨逾17%,A股多股跟涨超6%[3] - 主流车企中80%以上选择多传感器融合路线,仅特斯拉等极少数采用纯视觉方案[3] 激光雷达企业财务表现 - 速腾聚创2024年营收16.49亿元(+47.2%),ADAS产品贡献81%营收,毛利率提升8.8个百分点至17.2%,亏损收窄8.9%[5][7][9] - 禾赛科技2024年营收20.77亿元(+10.7%),全球首家实现盈利(Non-GAAP净利1369万元),综合毛利率42.6%显著高于行业[10][11][12] - 两家企业2024年交付量均突破50万台,速腾聚创以54.42万台(+109.6%)居市占率第一,禾赛交付50.19万台(+126%)[7][10][14] 技术发展策略对比 - 速腾聚创推行"科技平权",推出低于200美元激光雷达MX,覆盖15万元以下车型,同时发布全球首款千线激光雷达EM4(探测距离600米)[16][19][21] - 禾赛科技聚焦高性能路线,AT128/FT120适配L3+高阶智驾,自研SPAD芯片降本20%-30%,同步拓展机器人市场[23][41] - 两家企业均布局多元化应用:速腾服务2800家非汽车客户,禾赛机器人单月交付超2万台,获六位数割草机器人订单[21][25][29] 合作定点与产能规划 - 速腾聚创合作28家车企/95款车型,覆盖全球310家OEM,L4领域与Pony.ai等6家签署量产协议,年产能将达200万台[27][29][35] - 禾赛科技定点22家车企/120款车型,获奔驰独家大单,麦克斯韦智造中心2025年产能将达200万台,Robotaxi市场占比90%[29][31][33][35] 降本增效实施路径 - 速腾聚创通过芯片化设计(M-Core芯片降本50%)和平台化生产,ADAS产品均价从3200元降至2600元[39] - 禾赛科技自研芯片+自建工厂实现成本降99.5%,ATX雷达成本再降20%-30%,计划2025年价格再减半[41] 行业趋势展望 - 激光雷达加速渗透至10万-20万元车型,2025年行业交付量或达120万-150万台,机器人市场成新增长点[35][43] - 技术向低成本、固态化演进,半固态方案和芯片集成成为降本核心路径[37][39][41]
央企十五五新能源汽车规划启动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3 17:32
东风公司"十五五"规划启动 - 东风公司于3月31日启动"十五五"(2026-2030年)规划编制工作,公司六位常委出席[3] - 董事长杨青强调"十五五"是建设汽车强国关键时期,公司将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迈向世界一流汽车企业[3] - 规划编制将参照央企三级体系,构建"1+N+X"体系(总体规划+8大专项规划+业务/职能规划)[8] 央企新能源汽车布局 - 东风公司牵头编制央企十五五新能源汽车规划,长安汽车高层确认该消息[5] - 国资委要求央企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方向,启动产业焕新行动方案[5] - 2024年三大汽车央企新能源汽车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占总投资超70%,自主品牌销量达175万辆(同比+80%)[5] - 国资委对央企汽车企业实施"一业一策"考核,新能源汽车业务单独考核并允许战略亏损[5] 政策环境与监管动向 - 商务部计划打通新能源汽车流通堵点,开展以旧换新和消费改革试点[5] - 发改委将整治市场乱象,加强价格监测和市场监管,查处不合格产品[5] - 工信部推进汽车生产准入改革,修订技术要求,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5] 三大央企最新业绩 - 中国一汽:1-3月总销量76.2万辆(+2.5%),自主新能源5.9万辆(+152%)[5] - 东风汽车:岚图3月销量10012辆(+64%),纳米6789辆(+248%),奕派6016辆(+438%)[5] - 长安汽车:3月新能源销量8万辆(+48.9%),深蓝24371辆(+86%),阿维塔10475辆(环比同比均翻倍)[5] 企业战略目标 - 东风计划2026-2030年实现新能源销量300万辆,总体销量重回400万辆[8] - 长安汽车2030年目标500万辆(新能源350万辆),海外占比30%,将推50款新产品[10] - 中国一汽2030年目标150万辆,新能源成主体,与零跑、大众开展战略合作[10] - 日系车企计划2030年全球销售1200万辆SDV,占全球份额30%[10] 组织架构调整 - 东风已构建"4+2"事业群(自主乘用车/商用车/零部件/金融+本田/日产合资单元)[6] - 对27家直管单位进行专业化整合,实现从单位管理向事业部管理转变[6]
小米SU7夺命2秒:全民智驾背后被美化的智能、被弱化的“辅助”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3 17:32
核心观点 - 智能驾驶技术过度宣传"高阶智驾"概念,弱化"辅助"属性,导致消费者误解和安全风险[4][24] - 小米SU7事故暴露NOA系统识别道路维修和限速标识能力不足,AEB功能未激活[15][11] - 车辆被动安全设计存在缺陷,碰撞后车门未自动解锁,影响乘员逃生[21][22] - 行业需反思智能驾驶技术标准与法规滞后问题,建议加强基础场景安全性[26][27] 事故过程分析 - 事故车辆在NOA状态下未识别维修路段锥桶和限速40标识,导致116km/h高速撞击[6][8][11] - NOA系统从风险提示到碰撞仅2秒,识别距离约65米,制动已无法避免事故[15] - 车辆采用纯视觉方案(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无激光雷达,识别能力受限[15] - AEB功能未响应锥桶等非标准障碍物,行业普遍存在此局限性[15] 技术缺陷 - 主动安全:NOA系统对非标准道路标识识别率低,响应机制不完善[15][11] - 被动安全:车门解锁逻辑依赖气囊触发,侧撞时可能失效[21][22] - 电池安全:侧撞导致电芯短路,无论宁德时代或比亚迪电池均会燃烧[19] - 系统设计:风险预警时间仅2秒,远低于欧盟L3级10秒标准[26] 行业问题 - 车企营销存在误导性话术,将L2+辅助驾驶包装为"高阶智驾"[4][24] - 现行法规对L2+级预警时间要求宽松(2.5秒),未强制MRF缓停功能[26] - 测评体系过度关注极限场景展示,忽视基础场景安全性[27] - 技术发展快于标准制定,需建立更严格的安全冗余机制[24][26] 数据细节 - 事故车速116km/h,制动踏板开度31%时每秒仅减速5米[15] - 小米SU7标准版AEB工作速度范围8-135km/h[15] - 碰撞后28分钟起火,符合国标5分钟内不起火要求[19] - 车门解锁指令传输需0.5-0.6秒,12V电断电可能阻断该过程[22]
销量超越特斯拉,中国电动汽车2月在欧洲已实现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2 12:20
欧洲汽车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2月欧洲28国新车销量同比下降2.5%至966271辆,前两个月累计销量下降2%至1962850辆 [4][5] - 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士和爱尔兰的销量下降是主要驱动因素 [4] - SUV市场份额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至54%,销量增长2%至525159辆 [5] 新能源汽车市场 - 2月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26%至164148辆,市场份额达17%(同比+3.8个百分点),创历史最佳表现 [4][5] - 插电混动车型销量增长1%至72639辆,市场份额7.5% [4][5] - 1-2月欧洲电动汽车注册量达329700辆,同比增长31% [7] - 纯电车型占比前五品牌:宝马27%、现代起亚20%、大众集团18%、奔驰16%、斯特兰蒂斯13% [17] 品牌竞争格局 - 特斯拉销量同比下降44%,市场份额从18.4%降至7.7%,Model Y和Model 3分别下降56%和14% [8][10][15] - 中国品牌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82%至40643辆,市场份额达4.2% [5][11] - 比亚迪销量增长94%,极星增长84%,小鹏销量超1000辆 [13] - 大众品牌电动车销量增长180%至19565辆,超越特斯拉 [15] - 宝马(13475辆)、奥迪(9868辆)、雷诺(9387辆)等品牌电动车销量显著增长 [17] 车型表现 - 纯电车型销量前三:特斯拉Model Y(8790辆)、Model 3(6834辆)、大众ID.4(6172辆,+150%) [18][22] - 雷诺5(5659辆)、大众ID.7(5432辆)等新车型表现亮眼 [18] - 综合销量前十中仅三款含纯电版本,达契亚Sandero以21604辆居首 [21][22][25] - 雪铁龙C3电动版占比28%,排名第二(18540辆) [25] 市场结构变化 - 中国拥有品牌(含沃尔沃)市场份额达6.9%,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 [5] - 欧洲市场中国生产车型占比提升,包括达契亚Spring、Cupra Tavascan等 [19] - 传统燃油车仍主导畅销榜,达契亚Sandero汽油/柴油比例接近1:1 [25]
最难CEO上岗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2 12:20
日产新任CEO面临的挑战 - 新任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需同时应对资金短缺、合作伙伴寻找、员工士气提振、内部机制重塑、产品线更新、北美与中国市场颓势扭转、扭亏为盈及美国25%汽车关税等多重危机 [6][8] - 公司全球销量目标从490万辆大幅下调至340万辆 [10] - 计划在2027年3月31日前削减数十亿美元成本,裁员9000人并削减20%全球产能 [10] 日产内部改革措施 - 将研发到投产周期从52个月缩短至30个月,此前18个月内曾投放12款新产品 [11] - 强调需改变销量预测随意性,高管目标与实际成果差距显著 [10] - 承认过去未能更积极推动车型开发计划 [11] 北美市场战略 - 计划投资2亿美元用于"集成客户体验"项目,2028财年起扩展客户忠诚度计划 [12] - 2025财年投放新一代聆风纯电车及奇骏插电混动版,2026财年推出第四代奇骏并提供三种动力选择 [14] - 2027财年末在密西西比工厂投产电动SUV,到2027年3月31日更新78%产品线 [14] - 与三菱联合开发1吨皮卡以丰富产品阵容 [14] 中国市场自救策略 - 东风日产发布"尽兴由NI"品牌主张,推出4款新能源概念车并启动"GLOCAL"模式整合全球与本土资源 [15] - 计划投入超100亿元研发新能源技术,扩大研发团队至4000人 [15] - 首款中高级纯电轿车N7将于2025年4月预售,搭载14合1智能电驱等核心技术 [15][17] - 目标2026年底前推出5款新能源车并重回年销100万辆阵营 [17] 资金与合作调整 - 雷诺将双方交叉持股比例从15%降至10%,终止日产对雷诺Ampere的6亿欧元投资 [19] - 雷诺收购日产在印度合资公司多数股权,确保Ampere为日产开发电动车型 [19] - 公司对与本田等合作持开放态度,但认为传统车企在智能汽车领域能力有限 [21]
阿维塔06,如何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豪华车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1 12:43
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 - 阿维塔06定位为年轻人的第一台豪华车,预售价21.59万元起,提供纯电和增程两种动力选择[7] - 预售26小时订单突破20117辆,展现出强劲的市场吸引力[9] - 公司目标是通过原创审美、运动激情、精致细节和智能科技打动年轻消费者[9] 设计理念与美学创新 - 采用0.61黄金轴长比、1.36宽高比和4倍轮轴比,实现运动与实用的双重突破[15] - 0.22Cd超低风阻设计通过多项优化措施累计降阻0.087Cd,提升续航超36公里[15][17] - 212颗LED灯珠组成F型飞翼灯组,204颗LED流光尾灯,强化视觉冲击力和空气动力学性能[17][19] - 7874颗LED颗粒组成弧形HALO交互界面,支持8大场景模式和个性化动态内容[21] 科技配置与用户体验 - 配备10层材料慢回弹记忆棉座椅,带加热、通风和8点按摩功能[23] - 纳米水离子黑科技空调系统,水粒子尺寸达十亿分之一米,杀菌除味效果比普通负离子强6倍[25] - 25扬声器英国之宝顶级音响系统,带AI智能音效和5种场景模式[27][28] - 全车83%航母级钢材,B柱采用战斗机同款CBS材料,配备9安全气囊[30] 动力系统与安全技术 - 提供纯电和增程双动力版本,解决传统增程技术痛点[30][31] - 华为智能防撞系统可识别突发障碍物,宁德时代提供潜艇级防水和航天隔热材料[30] - 8800吨压铸机一次性铸成铝合金后地板,提升车身结构强度[30] 市场策略与行业影响 - 双动力布局为消费者提供多元选择,同时推动豪华中型轿车市场竞争升级[31] - 产品迎合年轻消费者从"外在符号"转向"内在价值"的豪华认知转变[33] - 预售表现显示该产品有望成为高端智电市场的现象级爆款[33]
红旗提交智能化作业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4-01 12:43
新能源战略布局 - 2023年初公司全面宣布红旗新能源战略 推出HME纯电平台和HIS电子电气架构 4月推出HMP混动平台 完成新能源基建构建 [3] - 天工纯电平台HME和九章智能HIS汇聚八大技术领域群和115项关键技术 拥有近1万项专利及软件著作权 [3] - 2025年2月推出首款平台车型天工05 起售价15.98万元 3月底推出天工06 预售价18.48万元起 [3][7] 智能化技术突破 - 司南智驾系统分为四个版本:司南100支持10条100公里城市记忆路线 司南500标准版实现100%城市覆盖 进阶版百公里接管率<0.25 司南1000标准版支持720°安全防护 进阶版实现区域无人驾驶 [7] - 灵犀座舱融合"五觉"体验 覆盖全场景服务 已迭代至3.0无感式阶段 支持VLA大模型实现舱驾共生 [9] - 天工05搭载司南500标准版和灵犀座舱 配备行业首发惯导三目视觉系统 支持全场景智驾 [7][9] 产品矩阵与市场定位 - 天工05定位纯电轿车对标Model 3 天工06为SUV 形成同平台"双子星"组合 [7] - 智能化平台适配15万-700万元全系车型 包括燃油车 体现架构高度可拓展性 [5] - 天工08先锋版指导价21.59万元起 通过OTA升级实现全国范围城市NOA+记忆泊车 [7] 品牌营销转型 - 2023年9月整合营销体系 成立全新营销中心 深度匹配新能源战略 [11] - 采用"天工""九章""司南"等传统文化IP命名技术 提升用户沟通效率 [11] - 管理层采用新势力营销方式 通过生活方式视频传播产品力 转变传统严肃形象 [11] 技术研发成果 - 两年内完成智能化平台开发 远低于行业平均周期 [5] - 九章平台与DeepSeek深度合作 实现座舱大模型自由切换行业主流模型 [9] - 天工05展示窄道泊车/循迹倒车/高空避障等能力 被评价为"空降第一梯队"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