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icon
搜索文档
赴港IPO后,亿纬锂能就能“卷”得动宁德时代了?
公司动态 - 亿纬锂能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计划在股东大会决议有效期内选择适当时机完成发行[2][3] - 公司正与中介机构商讨发行上市细节 目前除董事会审议通过的相关议案外其他具体细节尚未确定[4] - 募集资金将用于推进海外工厂建设、全球化产能布局及补充营运资金等用途[6] - 公司已披露的海外工厂包括匈牙利工厂和马来西亚工厂 具体细节以公告为准[7] 海外布局 - 公司正推动三大海外核心区域建设 包括匈牙利乘用车大圆柱电池项目、马来西亚锂电池生产基地及北美商用车电池产能[8] - 匈牙利项目紧邻宝马德布勒森工厂 2024年地面工程完工 预计2026年投产 聚焦动力电池领域[9] - 马来西亚工厂年产能6.8亿只小圆柱电池 设备2024年12月进场 预计2025年初量产 同时新增储能及消费类电池项目[10] - 通过CLS模式与北美商用车企业合资建厂 2024年9月美国区域总部启用 标志本地化运营新阶段[1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86.15亿元同比下降0.35% 归母净利润40.76亿元同比增长0.63%[12] - 境外收入117.9亿元占总营收24.25% 同比下滑11.35%[12] - 分产品营收:消费电池103.22亿元(占比21.23%)同比增长23.44% 动力电池191.67亿元(占比39.43%)同比下降20.08% 储能电池190.27亿元(占比39.14%)同比增长16.44%[13][16][22] - 动力电池板块营收占比从2023年49.16%降至2024年39.43%[16] 行业地位 - 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第九 市场份额2.3%[17] - 2024年1-4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第五 占比4.14% 同比下滑0.24% 被国轩高科反超[18] - 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同期国内市占率合计超67%(42.9%+24.54%)[18] - 储能电芯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位 2024年出货量50.45GWh同比增长91.90%[21] 战略方向 - 董事长刘金成表示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强格局显著 二线企业卷价格战没有前途[19] - 公司坚持多种技术路线并举 包括大圆柱电池、方形三元电池、方形磷酸铁锂电池、软包电池及固态电池等[20] - 储能板块表现抢眼但毛利率下滑2.30% 在动力电池承压背景下能否成为新增长点仍需观察[22][23]
厦大校友圈,成了“企二代”最值钱的资源?
世纪金源二代黄涛的资本版图 - 黄涛通过深圳新创源投资合伙企业以4.22亿元收购安奈儿控股权,复牌后股价下跌4.85%[3][6] - 黄涛实控的西藏景源持有皖通科技21.9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8][21] - 通过西藏景源、西藏腾云投资等平台涉足文化娱乐、农业、半导体等多元领域,关联华谊兄弟、晶正科技等企业[11] 多元化投资布局 - 2023年投资丰坦机器人(建筑机器人领域)千万级战略投资[8] - 2022年通过股权交换获得第一服务控股20.88%股份,并收购北京当代绿建代建公司[9][11] - 金融领域持股包括国联证券、农银人寿(持股超11%)及中信建投资本等[12] 厦大校友资源网络 - 皖通科技控股权争夺中,德晖资本合伙人含3名厦大校友,第二大股东福建广聚注册地与黄氏家族关联[23] - 校友圈包括福耀集团叶舒、达利集团许阳阳等福建企业二代[19] - 西藏景源入主皖通科技被指源于厦大校友关系搭桥[20] 世纪金源集团业务规模 - 集团总资产超4000亿元,控股公司超600家,员工超20000人[12] - 支柱产业涵盖地产开发、酒店文旅、商业运营及AI科技、新能源投资[12] - 2023-2024年地产销售额逆势正增长,持续拿地[36] 黄如论一代商业史 - 1991年以福州金源花园项目起家,1999年开发北京世纪城(176万平方米)确立超级大盘模式[31] - 2003年昆明世纪城项目占地3800亩,后因腾冲4800亩别墅项目涉嫌违规[31][32] - 2017年前入股北京银行、重庆农商行等金融机构,2017年后陆续减持[35] 家族财富与治理结构 - 黄如论、黄涛家族2022-2024年财富稳定在340亿-355亿元[16] - 黄涛持股世纪金源60%任总裁,兄弟黄世荧持股40%任监事[14] - 家族慈善累计17次进入胡润慈善榜TOP10,单笔捐赠最高超11亿元[37]
生物科技的“华为时刻”,美国怕了中国?
以下文章来源于动脉网 ,作者Melody 动脉网 . 动脉网(www.vbdata.cn)聚焦于技术驱动下生命健康领域产业创新和变革的报道与研究。 报告措辞强硬,明确指出:"中国在过去20年将生物技术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大规模投入资源,使其在多个生物技术核心领域实现显著赶超,并由此 构成对美国主导地位的直接挑战。" 作者 | Melody 来源 | 动脉网 导语: 在美国管控、打压、警告的三重围堵下,中国生物医药却反手主导交易议价,坐上了全球创新药的"卖方席"。 今年4月,美国国家新兴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NSCEB)发布了一份极具分量的报告。 这份题为《Charting the Future of Biotechnology》的报 告,首次从国家安全高度全面审视美国生物技术面临的全球竞争格局,将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视作最具战略挑战性的对手。 NSCEB援引多项行业数据指出,中国已经通过20年的政策倾斜、产业集群发展与资本驱动,从研发到制造构建起完整的生物科技体系。 一些数据包括: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市值增长:2016-2021年,中国生物科技企业的市值增长了100倍,达到约3000亿美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生物 ...
一项突破性技术延长寿命20%,股价暴涨787%
细胞基因治疗行业动态 - 美国生物遗传学公司Klotho Neurosciences(KLTO)宣布通过AAV9载体递送分泌型Klotho蛋白(s-KL)可使小鼠血清中s-KL浓度提升,寿命延长20% [2] - 公司股价因临床前数据利好单日暴涨787.8%,成交量突破10亿股 [3] - Klotho蛋白表达水平与哺乳动物寿命及健康状况直接相关,其基因过度表达可使小鼠寿命延长30%-40% [5][7] Klotho蛋白的科学价值 - 分泌型Klotho蛋白(s-KL)通过AAV9载体递送可同时对抗认知下降、神经炎症、肌肉减少症和骨质疏松等衰老相关疾病 [2][10] - 天然s-KL蛋白涉及细胞损伤、应激和炎症的多条通路,可能成为解决衰老多面影响的单一疗法 [10] - 1997年研究首次证实血液Klotho浓度与寿命负相关,后续研究进一步验证其对代谢、炎症和组织修复的关键作用 [7] 公司技术与管线布局 - 核心技术为专利化的s-KL基因递送载体,开发一次性或低频给药的体内基因疗法 [11] - 主要管线包括:针对ALS/MS的KLTO-202(2025 Q4提交IND)、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KLTO-101(临床前)、针对肾病的KLTO-301(临床前) [11] - 公司聚焦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如ALS、阿尔茨海默病),瞄准未满足的巨大市场需求 [11] 知识产权与商业潜力 - 已从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和ICREA获得s-KL全球独家许可,并在美、欧、中拥有覆盖神经退行性疾病及年龄相关疾病的专利 [10] - 多器官获益特性显示其应用可扩展至抗衰老治疗领域,该细分市场增长迅速 [11] - 临床前数据表明其机制针对衰老基本过程而非症状,科学复杂性突出 [11]
60天账期新政背后:汽车已经快卷崩了
车企账期调整事件 - 广汽集团于6月10日20点率先宣布将供应商账期统一至60天内[2] - 一汽、东风、赛力斯、吉利、长安、比亚迪、奇瑞等8家车企在24小时内跟进表态[4][5][7] - 长安汽车不仅母公司承诺,还要求旗下长安启源、深蓝汽车等子品牌同步执行[4] - 赛力斯宣称其原本就采用60天正常账期,此次属于行业倡议[4] 行业账期现状 - 国内车企2024年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达170天,部分超过240天[10] - 国际对比:丰田54.84天、福特56.94天、通用64.1天,德系更短(奔驰37.91天、宝马42.45天)[10][11] - 典型国内车企账期:比亚迪127-147天、上汽122-164天、小鹏274天[11] - 存在"90天账期+180天银行承兑"等组合设计,实际回款周期达8-12个月[12][13] 政策背景与影响 - 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于6月1日生效,明确60天支付上限[21][22] - 新规禁止强制接受商业汇票等非现金支付方式,设每日万分之五逾期利息[31] - 前5个月汽车销量增长10%,但行业利润率从5%-6%下滑至3%水平[15][18] - 前4个月全国经销商亏损超70%,零部件供应商生存压力加剧[18] 产业链影响分析 - 短期将增加车企现金流压力,中长期增强产业链韧性[24][25] - 对融资能力强的头部企业相对利好,加速财务薄弱企业淘汰[28] - 可能限制车企快速扩张能力,倒逼优化资金管理[26] - 解决"主机厂利用优势地位占用供应商资金"的核心问题[19] 执行挑战与疑虑 - 存在通过商票贴现、延迟验收等操作规避60天限制的可能性[29] - 行业对"按交易习惯合理约定付款期限"条款的实际执行存疑[29] - 供应商担忧政策执行力度,反映产业链信任缺失问题[29] - 需要建立"投诉-受理-处置-反馈"闭环机制确保落地[31] 行业深层问题 - 账期延长源于价格战加剧,车企将经营压力转嫁供应商[10] - "寄售制"和供应商垫款要求恶化上下游生存环境[14] - 拖欠账款形成经济循环"肠梗阻",影响整体产业健康度[20] - 国家层面首次系统性治理汽车产业链支付秩序[30][32]
打卡“工厂游”,有4600人排队等中签
工厂游现象概述 - 工厂参观成为年轻人低成本出游的热门选择,包含进厂参观、午餐茶歇、免费DIY及伴手礼等完整流程[6] - 高精尖科技工厂参观成为社交谈资,部分黄牛票价炒至3000元/场仍供不应求[5][7] - 2024年"工业旅游"社媒声量同比2023年增长125%,2025年热度回落至去年同期的1/4[8] 工厂游发展历程与现状 -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法国雪铁龙,国内六七十年代主要用于商务研学和技术交流[12][13] - 近5年至少有13家企业开放工厂游,集中在汽车制造(如特斯拉、小米)和食品饮料(如卫岗、青岛啤酒)领域[16] - 三类工厂差异化运营:汽车厂展示生产线景观(如特斯拉机械臂表演)、食品厂强化互动体验(如青岛啤酒醉酒小屋)、传统制造厂开发DIY项目(如姚明织带手工活动)[19] 核心受众群体分析 - 亲子家庭将高精尖工厂(如江南造船厂、华南飞机厂)作为科教场所,满足"眼见为实"的教育需求[24][25] - 年轻群体视现代化工厂为解压景点(如蜜雪冰城机械臂切柠檬)或网红打卡地(如深圳蛇口工厂废土风摄影)[26][27][28] - 小红书数据显示"工厂"关键词搜索量同比上涨171%,郑州瑞光创意工厂搜索量增长77%[29] 企业战略价值与商业化路径 - 直接创收:青岛啤酒博物馆2025年春节门票收入398.95万元,柳州螺霸王产业园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32] - 品牌营销:通过开放生产线建立信任(如1688超级工厂),参观者自发传播(小米工厂被称"技术宣传大使")[33][34] - 供应链展示:元气森林等企业将自动化产线转化为品牌信任背书[35] 行业挑战与发展前景 - 硬件门槛:全国仅约30家工厂符合游学条件,需具备美观厂房、40人以上会议室及展示性产线[36] - 运营难点:需平衡商业机密保护(如姚明织带专利技术)与参观体验,并设计差异化路线[36] - 市场空间:中国工业旅游占比不足5%,显著低于全球10%-15%水平,增长依赖B端供给创新[38][39][40]
专家访谈汇总:包上没有LABUBU,爱马仕就不叫爱马仕?
浙江游戏产业出海政策 - 浙江省计划以杭州为核心打造游戏产业集群 建立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数字贸易示范区等文化出口平台 [1] - 重点支持开发高质量原创3A游戏 推动与AR/VR智能硬件厂商合作共同出海 [1] - 加强与国际游戏发行平台合作 重点在亚太、欧美及"一带一路"国家推广中国原创游戏 [1] - 目标是通过产业集聚和政策支持 将浙江打造成全球数字娱乐产业重要一极 [1] 汽车行业动态 - 广汽、一汽、小米、理想等10余家主流车企集体跟进供应链政策调整 反映行业面临激烈价格战和供应链压力 [1] - 车企缩短账期以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 钢铁行业在车企降价要求下已基本无毛利 [1][2] - 政策干预可能为注重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的车企创造发展机会 [2] 中国汽车市场数据 - 2025年1-5月中国乘用车总销量1099.6万辆 同比增长12.6% 其中国产品牌销量756.2万辆同比增26.3% [2] - 新能源车销量157万辆同比增24.5% A级/B级车型表现突出 传统燃油车销量同比下降10.1% [2] - 比亚迪、吉利等国产品牌增长显著 法系/韩系外资品牌销量普遍下滑 [2] 泡泡玛特商业模式 - 2024年初至今股价涨幅超11倍 体现潮流玩具情绪消费潜力 [2] - 通过LABUBU等IP开发建立情感联结 盲盒机制创造稀缺性强化购买欲望 [2] - 业务扩展至手办/服饰/主题乐园等领域 构建完整情绪经济生态 [2] 自动驾驶对保险业影响 - 自动驾驶使责任归属复杂化 现行以驾驶员行为为基础的保险体系面临挑战 [3] - 特斯拉/Alphabet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及Progressive等保险公司可能受益 [3] - 拥抱自动驾驶技术的企业将获得长期增长潜力 [3]
靠“科技狠活”,泡泡玛特黄牛和盗版商都赚疯了
泡泡玛特市场表现 - 创始人王宁以203亿美元身家成为河南新首富 [3] - 股价2024年初至今涨超11倍 市值达3400亿港元 [4][5] - Labubu系列产品推动业绩增长 两大顶流IP收入超51亿元 [31] 黄牛抢购机制 - 黄牛利用外挂系统操控多台手机 通过自动点击工具毫秒级抢货 [11] - 补货监控群形成产业链 付费会员群月费15-18元提供精准消息 [14] - 采用"人海战术"发动路人帮抢 每单回收价100-200元 [16] 二级市场溢价现象 - Labubu普通版溢价100%以上 隐藏款溢价达30倍 [5][19] - 黄牛在闲鱼等平台加价3倍转售 如原价159元商品标价446元 [8][10] - 国际黄牛进行反向代购 马来西亚市场转售价达原价3倍 [23][26] 盗版产业链现状 - 直播间公然销售仿品"Lafufu" 单款销量超5000个 [29] - 高仿成本仅几元 部分仿品能通过正版验证系统 [31] - 义乌商贸城盗版商品遭集中下架 [33] 产品供需状况 - Labubu搪胶系列全线缺货 需线上预约线下提货 [5] - 明星效应助推海外需求 泰国/欧美市场形成溢价空间 [21][23] - 公司毛利率达66.8% IP授权支出显著高于模具成本 [31]
亏7.4亿美元卖了,喜马拉雅投资人举杯庆祝“流血逃亡”
公司发展历程 - 喜马拉雅成立于双创时期后快速发展,两年后获得首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海纳亚洲创投基金和KPCB凯鹏华盈中国 [6][7][9] - 公司提出PUGC生态战略,吸引6000位自媒体大咖入驻,孵化草根主播并推动粉丝经济,逐步成为音频领域头部项目 [9][10] - 2015-2018年资本持续加码,2018年E轮融资时估值达200亿人民币(或40亿美元),但上市传闻被公司否认 [12][13] 财务与资本困境 - 2023年首次盈利但负债高企:总资产42亿,总负债144亿,2021-2022年净资产连续为负(-155亿和-138亿) [15][17][18] - 四次IPO冲击失败,投资人退出无门,老股长期无人接盘,腾讯音乐收购成为唯一流动性出口 [19][20][21] - 十年累计融资20亿美元,此次收购价12.6亿美元,早期投资人亏损但仍庆幸获得退出机会 [3][22][25] 行业与资本环境变化 - 互联网平台模式遇冷,融资难度加剧,头部项目亦难退出,流动性成为投资人首要诉求 [3][15][22] - 重要股东戴志康2020年被捕,创始人余建军曾通过贷款承接老股后低价抛售,加剧债务压力 [23] - 腾讯音乐收购后腾讯股价上涨,交易为行业提供罕见退出案例,反映当前一级市场困境 [25] 核心数据摘要 - 估值变化:2018年峰值40亿美元(254.64亿人民币)→2023年收购价12.6亿美元 [13][22] - 股权结构:挚信资本(9.94%)、腾讯(5.33%)、泛大西洋(4.1%)等为主要股东 [20] - 运营里程碑:2023年首次盈利,但负债率达242.8%(144亿/42亿) [17][18]
专家访谈汇总:稀土已由“可选”转为“刚需”
全球跨境旅游市场2024年全面复苏 - 2024年全球跨境旅游人次恢复至14亿,市场规模超过1.6万亿美元,仅较2019年峰值低4% [2] - 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3.2万亿美元,2020-2024年年均增长8.2%,中国以12.4%的CAGR领跑新兴市场 [2] - Z世代(25-35岁)贡献46%的跨境旅游消费,其中58%偏好个性化、定制化行程 [2] - "文化+生态"类复合型高端产品复购率超过75% [2] - 全球TOP50景区中有83%完成数字化改造,文化IP如故宫、卢浮宫借助虚拟展览提升客单价27% [2] - Airbnb Experiences等平台通过整合在地文化资源实现GMV年增145% [2] 稀土新周期:军民双驱引爆永磁产业新局 - 稀土特别是重稀土(钕、镝、铽)正在从"隐形金属"转向关键战略资源 [2] - 军工系统对材料性能要求极高,形成资质壁垒+技术壁垒双护城河 [2] - 稀土永磁材料已由"可选"转为"刚需",行业迎来结构性放量与盈利能力提升并重的新周期 [2] 比亚迪进军港口 - 比亚迪设立汕尾比亚迪工业有限公司,经营范围涉及港口物流、海运与装卸业务 [3] - 小漠港距离比亚迪深汕工业园仅5分钟车程,具备"出厂即出港"的天然优势 [3] - 国内主流车企(上汽、奇瑞、长安、广汽、东风等)已在大连、广州、上海、武汉等地布局码头股权 [3] 孩子王收购2500家养发店 - 收购丝域养发后,公司正在构建以家庭为单位的多品类消费闭环 [4] - 主力业务聚焦"防脱、生发、乌发、头皮护理"全周期解决方案 [4] - 丝域养发估值约为净利润9倍,显示该项目现金流充沛、机构退出顺利 [4] WWDC25:Apple Intelligence进展乏力 - 新版Siri继续延期发布,本地基础模型框架缺乏重量级功能落地 [4] - AI尚未成为iPhone 16/未来iPhone的核心卖点,短期内难以形成AI换机潮 [4] - 苹果将重心重新转回设计与体验,利好中长期供应链协同企业(如玻璃盖板、结构件、显示面板) [4] - iPad将逐步从"影音娱乐平板"向"轻办公与内容创作设备"过渡,有望提升产品ASP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