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九安医疗投资,「科诺美」完成数千万元级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9-02 08:10
公司融资与业务发展 - 科诺美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 由九安医疗投资 资金用于商业化加速和自主研发创新[2] - 公司成立于2019年 专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UHPLC)自主研发与产业化 研发技术人员占比近30%[2] - 截至2025年4月申请专利及软著30余项 含发明专利6项和实用新型专利14项[2] - 2025年推出升级版超高压二元泵UP26T和四元泵UP40 耐压突破20000Psi(1380Bar) 采用钛合金生物兼容材质[3] - 2022年启动苏州生产基地 含生产装配车间 GMP级试剂生产车间和质控中心等设施[3] 产品与市场表现 - 实现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全系列布局 提供全自动IVD二维液相色谱系统等全流程定制化解决方案[2] - 产品部件国产化率达到95%[3] - 自2023年商业化以来销售额年增长率持续超过50% 海外市场年均增长率突破80%[3][4] - 业务覆盖全球20余个国家地区数百家客户 涉及药物分析 生物合成 学术科研等领域[3] 行业背景与竞争优势 - 中国分析仪器市场年进口额约1000亿美元 液相色谱为第一大单品[2] - 公司通过高端装备国产化帮助客户降低采购成本提升分析效率[3] - 依托定制化解决方案降低客户对进口产品的供应链依赖[3] - 打破中国超高效液相色谱高端市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5] 投资人视角 - 九安医疗聚焦自主研发深化"Stanford模式" 激活工程师红利[5] - 紧抓科学仪器国产化浪潮与政策支持 扎根中国高效供应链推进进口替代[5]
花生上树了?AI竟然敢这么玩
36氪· 2025-09-01 21:36
AI生成内容在商业应用中的问题 - 知名零食品牌因使用AI生成错误宣传图片引发公众质疑 图片显示花生挂在树上而非土中生长 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3][4][7] - 公司已正式致歉并承认因工作疏忽错误使用AI生成图片 已对相关页面进行更新修正[11] - 央视农业出面科普花生正确生长方式 强调作为豆科植物果实应在土中生长[12] AI技术存在的根本缺陷 - AI学习本质是基于海量数据的概率统计 缺乏真正的常识理解能力 无法理解光合作用 植物分类或生长规律等基本自然规律[17][18] - 技术被描述为"超级能干却没有灵魂的缝合怪" 仅将概率最高的元素拼凑在一起 容易产生违背自然规律的错误输出[19] - 在绘画领域存在长期难以解决的"画不好手"的问题 导致公共场合出现六指模特等明显错误[21][23] 电商领域的AI应用乱象 - 电商平台大量使用AI生成虚拟模特图片 制造身材完美 气质绝佳的假象 实际商品与展示严重不符[25][27] - 平台频繁出现"6指模特" "漂浮的手提包"等违背常识的拙劣AI假图[29] - 有买家利用AI技术伪造商品损坏图 通过添加裂缝 霉斑 污渍等痕迹进行恶意退款 甚至制作AI视频但出现物理逻辑错误[49][51][53] 外卖行业的AI包装问题 - 外卖商家使用AI生成虚假门店图片 将不足10平方米的小厨房包装成灯火通明 人声鼎沸的网红餐厅[34][38][45] - 形成AI门头产业链 输入关键词几秒钟即可出图 第三方提供"包过审"服务 每次收费几十元[41] - 尽管平台表面禁止AI展示图 但审核通过后缺乏持续监管 导致线上线下呈现完全不同的"两副面孔"[44] 行业影响与监管动态 - 品牌上半年关闭门店430家 显示不当使用AI可能对品牌形象造成实质性损害[19] - 央视明确提醒利用AI伪造商品损坏图恶意退款可能触犯诈骗罪 已有监管介入[57] - AI视觉革命正在重塑"眼见为实"的传统认知 未来将面临真假难辨的证据和事实挑战[63][64]
买一个智能马桶,总共分几步?
36氪· 2025-09-01 21:36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家居行业正经历从增量市场向存量竞争转变 地产红利消退 行业步入以智能换新为核心的存量竞争时代[1] - 智能家居市场呈现高增长与低渗透并存现象 2025年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突破1.2万亿元 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8.7% 但2023年渗透率仅15%左右[4] - 行业存在价格不透明和品控问题 多层经销商制导致产品平均经历超4个销售环节 京东3000元智能马桶在建材市场卖5000-6000元[3][4] 消费者痛点 - 价格认知门槛高 消费者缺乏对建材品类的价格锚点认知[3] - 智能产品存在功能冗余问题 63%用户因功能冗余放弃使用智能设备[4] - 拆旧换新流程复杂 超过72%消费者因拆旧换新麻烦而放弃购买智能马桶[11] 京东战略与解决方案 - 推出"大单机"战略 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边际成本 恒洁陶瓷马桶S3采用底价供货模式 28小时销量超2300台[7] - 建立自营供应链优势 自营业务比例全面提升 与品牌方开展深度专项共建[8] - 实施送装一体服务 解决智能产品安装难题 部分区域实现"今天买明天用" 建材"1家1"计划商品成交额环比增长超200%[11] 产品创新案例 - 恒洁陶瓷马桶S3通过大单包销模式成为行业销冠 目标全年销售30万台[7] - 孩视宝S3护眼台灯采用"上下双光源"技术 上市2个月销量突破3000台 好评率近100%[9] - 京东MALL家居品类具备性价比优势 同等配置沙发价格仅为传统卖场一半[12] 市场表现与趋势 - 智能家电家居商品销售增速显著 京东家装节期间智能门锁搜索量同比增超600% 智能床搜索量增超700%[12] - 京东秋季家装节智能产品成为增长主角 智能扫地机器人和智能电视搜索量同比增长均超100%[12] - 公司致力于持续优化智能产品成本 提升市场普及率 实现家电家居普及[5][13]
中国人遵守了20年的文明行为,居然是错的
36氪· 2025-09-01 21:36
曾经公认的文明行为,如今反转了。 文 | 壹十七 来源| 网易数读(ID:datablog163) 封面来源 | Unsplash 以下文章来源于网易数读 ,作者网易数读 网易数读 . 网易旗下栏目,用数据说话。 早高峰的地铁站,堪称打工人的军训现场。 转乘时的快步如同操场跑圈;没座位时,只能一路"军姿"抵达公司;到自动扶梯跟前,大家井然有序地从左侧小跑通行,在右侧站立列队,整齐程度堪比 军训汇演。 "左行右立",早已成了刻在许多人骨子里的乘梯习惯。但最近,风向似乎发生了变化。比如,今年五月北京地铁在部分扶梯上印上了两双并排的黄色小脚 印,明示大家两侧站立。 坚持了这么多年"左行右立",怎么现在突然要改了? 要不要"左行右立",大家吵翻了天 早在20多年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就曾推行过乘坐扶梯时"左行右立",但当时大家还是并排站立为主 [1][2] 。后来赶上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要建设 文明城市,地铁志愿者和媒体们纷纷给"左行右立"打call,这一习惯才逐渐推广开来 [3][4] 。 时至今日,许多初到上海的外地游客,看到自动扶梯上整齐划一的"左行右立",还是会发出惊叹: 这就是大上海的电梯文化吗?!太有素 ...
「玩花活儿」救不了汽车之家
36氪· 2025-09-01 21:36
核心观点 - 汽车之家面临媒体业务收入持续下滑和竞争加剧的困境 正通过AI技术和新零售转型寻求突破 但线下高成本投入和盈利模式尚未得到验证 [4][5][2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净收入17.581亿元 同比下降6.14% [7] - 第二季度净利润4.157亿元 同比下降20.79% [8] - 净利润连续多季度大幅下滑 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降幅达28.25% [8][9] - 媒体服务收入2.794亿元 同比暴跌35.46% [10] - 媒体服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中报的28.29%降至2025年中报的16.24% [10] 业务结构变化 - 媒体业务下滑主因燃油车厂商减少广告支出 转向高转化效率的效果类广告 [11] - 新能源车企增加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预算 多元化渠道投放策略削弱传统垂媒价值 [11] - 线索业务面临隐忧 2024年华为因费用与效果不匹配暂停合作 经销商对会员费用上涨最高达93%表示不满 [12] 竞争格局 - 懂车帝(字节跳动)与易车(腾讯)持续加大资源投入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5][11] - 专业汽车自媒体和独立创作者通过实测、场景化内容吸引用户 主机厂直接经营社交平台构建用户连接 [11][12] 战略转型 - 海尔以18亿美金收购43.0%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布局智慧出行领域 [5][21] - 在全国30多个城市落地120家"空间站"和"车卖场" 提供多品牌集中展示与沉浸式体验 [14] - 引入AI智购买手、3D全息车模、VR大空间沉浸式电影等技术提升线下体验 [14][16] - 二季度营业成本5.03亿元 同比暴涨45.4% 主因下沉市场创新业务的高交易成本 [19] 转型挑战 - VR沉浸式电影等应用被部分用户认为形式大于内容 对购车决策帮助有限 [17] - 多品牌同场销售引发品牌方对调性维护和渠道管理的顾虑 [19] - 线下空间站采用保价承诺和强折扣的低价策略 但难以建立用户粘性 [19] - 新零售商业模式尚未实现规模化盈利 长期盈利能力和投资回报周期面临市场审视 [19] 历史沿革 - 2016年中国平安从澳洲电讯接手后 尝试构建"内容+工具+交易"闭环与车生态圈协同 [21] - 2021年自媒体爆发导致媒体业务收入降幅扩大至41.78% 智慧化转型未走通 [22] - 2016-2023年经历三次CEO变更 战略连贯性和业务稳定性受挑战 [22]
与影石刘靖康对谈6小时,我们提炼出最精彩的35句话
36氪· 2025-09-01 18:46
财务表现与市值 - 2025上半年营收36.71亿元,同比增长51.17% [4] - 归母净利润5.2亿元,同比微增0.25% [4] - 研发费用同比翻倍,占营收比例达15.3% [4] - 市值突破1000亿后升至近1300亿 [4] 公司战略与竞争定位 - 主动选择直接竞争以自我锤炼,目标成为"十二边形战士" [8] - 不做低价同质产品,追求高性价比差异化 [12] - 通过新产品线对冲主营产品风险,实现"晴天修屋顶" [10] - 无人机业务被视为升维挑战,用于牵引团队成长 [11] 产品方法论与创新 - 采用"先摸钉子,再造锤子"方法论,深度挖掘用户本质需求 [13] - 认为影像行业是开放世界,创新永无止境 [9][20] - 消费电子无绝对壁垒,需持续迭代建立产品优势 [15] - 产品创新依据市场洞察报告,考核标准为实际产品转化率 [23] 技术研发与行业认知 - 研发投入占比达15.3%,重点布局技术研发与市场 [4] - 消费电子是聪明人战场,需与最聪明人群竞争 [14] - 技术工程链条和人才密度是产品差异化核心因素 [14] - 认为GoPro是行业老师傅,但2024年一季度财报显示超越机会 [16] 组织管理与文化 - 公司规模达3000人,承认组织建设滞后于业务扩张 [29] - 考虑将价值观排序从"客户第一"调整为"员工发展第一" [7][32] - 建立学习型组织,强调知识开发与沉淀 [31] - 目标建立纯粹竞争规则,聚焦自身发展而非干扰对手 [7] 创始人理念与驱动力 - 创始人刘靖康以"创造第一"替代"生存第一"为核心理念 [8][18] - 家庭是核心驱动力,公司管理层普遍注重家庭 [26] - 自我定位为企业家,以基业长青为终极目标 [26] - 承认组织管理是最大挑战,逐步从做事导向转向人才发展导向 [32] 行业格局与竞争 - 尊重大疆作为对手,但拒绝成为"另一个大疆" [8] - 认为恶性竞争无法击垮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做好本职工作 [8] - 影像行业具有持续创新特性,类比游戏行业无限机会 [9][20] - 2017年实现盈利,产品"上市即上量"被视为最佳财务模型 [17]
200块的「台州凯乐石」,维持了打工人的体面
36氪· 2025-09-01 18:46
凯乐石高端化战略与市场表现 - 公司近两年朝高端化发力 热销冲锋衣价格在2800-3600元之间 登山羽绒服最高价破万 跑山鞋均价基本在1000元以上 [5] - 2024年主流电商平台产品同比增长153% MONT X系列冲锋衣年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0% FUGA系列越野跑山鞋销售额同比暴涨269% 占据超25%市场份额 [20] - 线下渠道快速扩张 2024年新开44家门店 全国共有350家直营门店 数量超越始祖鸟所在部门的227家 [20][21] 仿制品市场现状与影响 - 台州出现大量低价仿制品"台州石" 价格仅为正品1/10 主推款价格在110-630元之间 [15][16] - 仿制品使用T800等低廉面料 工艺粗糙 存在溢胶等问题 但满足日常通勤需求 [17][18] - 仿制品销售火爆 淘宝多条单链销量数千甚至破万 拼多多多条单链拼单成功超20万件 [18] 高端户外市场竞争格局 - 始祖鸟所在部门2025Q2收入增长23%至5.09亿美元 增速低于去年同期34% 增速呈现波动下行趋势 [24][25] - 2024年国内运动鞋服市场同比增长仅5.9%至4100亿元 高端运动服饰市场规模增速降至8.2% [25] - 萨洛蒙2024年首次在中国落地黄金联赛 2025年推出超百万元奖金的"灯塔计划" 618期间天猫户外鞋靴销量同比增长超400% [27][28] - HOKA加速社群建设 2025年5月在上海揭幕全球首家品牌体验中心 [29] 公司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 可能失去中国攀岩国家队赞助权益 可隆很可能将取代凯乐石成为新官方合作伙伴 [30] - 社媒平台出现员工爆料 涉及基层销售人员待遇不公 考核管理混乱 强制大小周等问题 [32] - 户外运动鞋类赛道面临萨洛蒙等强劲对手竞争 亚玛芬计划2025年为萨洛蒙再开100家新店 [27][28]
一代鞋王,彪马要卖了
36氪· 2025-09-01 18:46
核心观点 - 知名运动品牌彪马因市值大幅缩水及业绩压力 被主要股东皮诺家族评估出售战略 潜在买家包括美国同行、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及中国体育用品巨头[6][19][20] - 彪马作为百年运动品牌 曾凭借明星联名和爆款产品实现高速增长 但近年面临消费疲软、品牌竞争及管理层动荡等挑战[6][11][19] - 全球消费行业并购活动活跃 企业出售非核心资产趋势为买方提供抄底机会 安踏收购亚玛芬体育成为成功案例[23][24] 品牌历史与发展 - 彪马起源于1924年德国达斯勒兄弟创立的运动鞋公司 1948年兄弟分家后正式成立 与阿迪达斯为同源品牌[10] - 品牌通过奥运会运动员合作及嘻哈文化营销崛起 90年代后期与耐克、阿迪达斯形成三足鼎立局面[10][11] - 2007年被开云集团收购 2018年皮诺家族通过Artémis持有29%股份成为最大股东 开云集团保留9.8%股份[11][18] 产品与营销策略 - 2014年签约蕾哈娜担任女性创意总监 其设计的Creeper运动鞋击败阿迪达斯Yeezy成为爆款 部分鞋型溢价至上千元[11] - 2022年Speedcat OG系列赛车鞋因Blackpink成员朴彩英带货翻红 经典配色一度售罄[12] - 品牌聚焦运动休闲领域 将运动与时尚、音乐潮流结合 2022年营收达84.65亿欧元(约720亿元人民币)[11][12] 财务与运营状况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经汇率调整后下降2.0%至19.42亿欧元 调整后息税前亏损1320万欧元 净亏损2.47亿欧元[19] - 股价较2021年高位下跌超过80% 上周一度跌至约17欧元[19][22] - 2024年4月因战略分歧解雇CEO 三年内两次更换管理层 并计划全球裁员500人[19] 行业并购趋势 - 贝恩公司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并购交易将大幅增长 60%消费品高管预计未来三年出售资产[23][24] - 2024年5月巴西3G资本以94亿美元收购斯凯奇 VERAWANG、范思哲等消费品牌相继出售[24] - 安踏2019年以46亿欧元收购亏损的亚玛芬体育 通过运营使始祖鸟品牌出圈 亚玛芬2022年盈利并于2024年纽交所上市[24]
投资人,抢了我的公司
36氪· 2025-09-01 18:46
以下文章来源于融中财经 ,作者王涛 打官司,正在风投行业中频繁发生。 文 | 王涛 编辑 | 吾人 来源| 融中财经 (ID:thecapital) 封面来源 | Pixabay 聪明的投资人早已不再满足于投资所带来的回报。 他们想要的,不再是那几个百分点的利润分成,而是你的公司本身——它的核心技术、市场份额、团队潜力,甚至是你尚未挖掘的数据价值。 李明是一家智能家居公司创始人,曾因一款智能中控设备一炮而红。为快速扩张,他在B轮融资中接受了一家资本的投资,签署了一份严苛的对赌协议: 承诺三年内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50%,否则需向投资人无偿转让20%股权,并接受其改组董事会的安排。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和供应链问题,公司未能达成对赌目标。资本并未选择行权获得股权补偿,而是直接以"创始人隐瞒经营风险、涉嫌财务误导"为由,将 李明告上法庭,要求冻结其名下全部股份,并临时接管公司运营。 诉讼过程中,资本利用其在董事会的影响力,迅速更换了财务总监和运营负责人,并以"稳定投资人信心"为由,引入由其推荐的CEO候选人。 融中财经 . 中国领先的股权投资与产业投资媒体平台。聚焦报道中国新经济发展和创新投资全产业链。通过全媒体资讯平 ...
蔡浩宇,困在「原神」里
36氪· 2025-09-01 08:09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李晓天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讲好企业家故事,弘扬企业家精神 粉丝都在期待 那个无所不能的"蔡喵"赶紧回来。 文 | 李晓天 编辑 | 张昊 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 封面来源 | 《原神》官网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的AI游戏新作《Whispers from the Star》,毫无征兆地上架Steam平台,把所有人都"整懵"了。 一是太快了。从今年3月发布首支预告片,到7月发布试玩版Demo,蔡浩宇设在美国的创业公司Anuttacon进展速度"惊人"。尤其是官方提到团队只有一个策 划(蔡浩宇本人),一个IP文案。他似乎在用速度,去呼应其押注的AI具有多强的颠覆性。 这个神秘的团队,因去年许久未露面的蔡浩宇在领英上的一段"暴论"备受全球瞩目。他提到,AI彻底改变了游戏开发,未来只有"前0.0001%的天才"去创造 前所未有的东西,以及99%的业余爱好者"玩票","普通"游戏开发者可以考虑转行了。 二是"这是游戏吗"?众多粉丝的期待是一个比《原神》更宏大的"开放世界",以及AI带来更复杂的可玩性,但新游戏让他们"无所适从"。行业自媒体"游戏 葡萄"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