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点睛

搜索文档
中金 | 目标明确,蓄势以发:全国碳市场指导性文件发布
中金点睛· 2025-09-02 07:41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目标与重点任务,强化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基本定位[2][6][7] - 文件设定了2027年和2030年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的建设目标,旨在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完善交易制度、加强碳排放核算和金融产品创新,以推动碳市场健康发展并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2][7][13] - 通过借鉴欧盟碳市场发展经验,文件强调有偿分配机制、行业扩容和配额总量收紧的重要性,以提升碳价和交易活跃度[2][8] 全国碳市场建设目标 - 到2027年目标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2][13] - 到2030年目标为建成以配额总量控制为基础、免费和有偿分配相结合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减排效果明显、规则体系健全的碳定价机制,并与国际市场接轨[2][13] - 目标设定体现了与碳排放双控体系构建的协同性,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明确"十五五"时期实施以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2][16][17] 强制与自愿碳市场发展 - 强制碳市场已覆盖发电、钢铁、水泥、电解铝四个行业,2096家重点排放单位2024年配额清缴完成率接近100%[7][18] - 生态环境部要求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民航等行业年度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及以上的企业纳入排放报告与核查范围,这些领域可能成为未来扩容重点[3][19] - 自愿碳市场于2024年1月重启,截至2025年8月发布六项CCER方法学终稿和四项征求意见稿,涵盖电力、油气、煤炭、林业、交通等领域,并新增与绿证衔接的机制以避免重复获益[3][20][21] 碳金融产品创新与交易主体扩充 - 文件鼓励开发碳债券、碳抵押、碳期货、碳基金等金融产品,支持银行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并引入非履约主体和自然人参与交易[4][22][23] - 碳金融产品分为融资工具、交易工具和支持工具,目前以地方试点为主,北京、上海、深圳、广东在碳资产回购、碳期权等领域有布局,碳期货尚在筹备阶段[4][23][24] - 广东省2025年8月出台全国首个碳排放配额质押融资司法保障文件,上海市2025年7月发布改革方案,计划扩大参与主体和建立碳资产担保品机制[24] 碳排放核算与核查加强 - 文件要求加快修订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核算与报告指南,完善排放因子体系和计量技术规范,实施关键参数月度存证[5][25][26] - 生态环境部已发布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四个行业的核算指南,但以八大重点排放行业为基准,过半行业仍需修订指南[5][26] - 碳计量方面,市场监管总局2030年底目标建设一批国家碳计量中心和完善量值传递体系,2024年发布《碳排放计量能力建设指导目录》提供技术指导[26] - 碳核查方面,已发布通用技术规范和四个行业指南,地方如北京和湖北也出台了相关技术规程[5][27]
中金:走进非洲“热土”消费市场,赴约勇敢者游戏
中金点睛· 2025-09-01 07:39
非洲整体经济与人口概况 - 非洲2024年GDP总和达到3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3.10%,人均GDP为1941美元,仅为全球平均值的13.93% [3][33] - 非洲人口约15.15亿人,占全球人口的18.56%,0-14岁人口占比达38%,年龄中位数约为21岁,人口结构年轻化特征显著 [3][36] - 东非和西非人口总数分别约5亿人和4.56亿人,合计占非洲总人口的63%,2021-2024年人口复合增速分别为2.6%和2.3% [19][37] 区域经济差异与增长潜力 - 北非和南非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领先,2024年人均GDP分别为3582美元和5499美元,但增长较慢(2021-2024年CAGR分别为2.6%和1.2%) [28][34] - 东非和西非经济增长更快,2021-2024年GDP复合增速分别为5.3%和3.9%,但人均GDP仅为北非的28%和54% [29][30][34] - 东非部分地区(如肯尼亚、坦桑尼亚)营商环境稳健且汇率波动可控,西非部分地区(如加纳)局势稳定但汇率波动大 [3][27] 消费市场核心特征 - 必选消费品规模增速快于可选品类,包装水和饮料2021-2024年CAGR分别为13.9%和15.7%,而家具/文具/美护等可选品增速不足6% [4][44] - 消费渠道以线下传统批发为主,2024年电商规模仅占零售总额的2%,撒哈拉以南市场以农贸市场和小店为核心终端 [4][9][20] - 市场处于早期卖方市场阶段,国际品牌(如联合利华、雀巢)和本土低价品牌主导供给,中国企业凭借供应链优势参与竞争 [4][20][25] 品类增长驱动因素 - 食品饮料行业增长主要由价格驱动,包装水、饮料、调味品、乳制品、休闲食品2021-2024年CAGR均超10%,但销量增速多为个位数 [4][44] - 家庭用品中女性用品增速较快,卫生巾2019-2024年CAGR达8.8%,纸尿裤同期CAGR为6.3%,受益于人口增长和渗透率提升 [44][62][63] - 可选品类如美护和家具增速较低(2019-2024年CAGR分别为5.5%和2.6%),受消费力制约且渗透率有待提升 [44][65][67] 中国企业竞争优势与布局 - 中国企业依托供应链管理和本地化创新能力切入市场,例如传音在非洲智能手机市占率超40%,2024年非洲收入达227.19亿元 [25][54] - 政策支持(如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为企业提供合作机制,安琪酵母、上海家化、森大集团等已在非洲多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络 [24][25][54] - 中国企业在传统流通渠道管控和品牌传播方面具备成熟经验,适应非洲以批发为主的早期卖方市场特征 [25]
中金:从投资者结构变化看风格
中金点睛· 2025-09-01 07:39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结构 - A股市场动能强劲 截至2025年8月25日上证指数收于3883.56点创十年新高 沪深两市主板总成交金额达27953.8亿元创年内新高[2][10] - 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指标通过傅里叶变换方法构建 将30秒切片成交数据中低频信号视为个人投资者成交信号 加权聚合至指数维度实现日频跟踪[4][11] - 个人投资者参与度与新增开户数相关性达0.5-0.7 其中沪深300相关性最高为0.7 新增投资者偏好更偏向大盘风格[4][16] 个人投资者参与特征 - 个人投资者参与度于2025年5月末见底后稳步回升 在大盘、小盘和微盘风格中参与度均提升 其中小微盘参与度增速高于大盘[4][22] - 截至2025年8月22日个人投资者参与度虽上升但仍处于健康状态 未达历史过热区间[4][22] - 个人投资者参与度增速高于机构投资者 因非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上涨时更易将信心转化为交易热情 而机构因决策周期长和对冲操作对市场敏感度较低[4][24] 微盘风格表现与拥挤度 - 微盘风格超额收益逐月递减 相对中证全指超额收益从5月7.2%降至6月5.7% 7月4.5% 8月转为-3.3%[5][30] - 截至2025年8月22日微盘风格拥挤度得分为1.5分处于偏低状态 估值与收益动量维度处于历史较高位置 机构拥挤度处于过去一年75%分位数未触发预警[5][35] - 微盘成分股超大单波动放大 但大、中、小单波动处于正常范围 五维度拥挤度模型中总分超过3分才触发预警[33][35] 成长风格参与度与热度 - 个人投资者在成长风格相对参与度2025年7月以来略微提升 机构投资者轻微下降 成长风格相对参与度中枢保持稳定[6][38] - 成长风格新闻相对热度2025年8月以来稍有回落 未处于过热状态 仍存在一定空间[7][40] - 四象限风格轮动模型连续两月判断小盘成长占优 主要因市场风险偏好逐步放松 流动性充裕环境下成长风格动量积累[42] 方法论与数据构建 - 通过傅里叶变换分解成交信号频率 高频信号占比视为机构投资者 低频信号占比视为个人投资者[11] - 拥挤度模型围绕情绪过热、交易趋同、风险加剧特征 筛选收益、交易量、交易结构、估值、市场情绪五维度指标 单指标超95%分位数发出预警[33] - 新闻情感数据通过DeepSeek建立行业与成长价值风格标签对应关系 加权统计日度情感得分构建成长相对价值新闻得分[40]
中金:关税成本到底由谁来承担?
中金点睛· 2025-09-01 07:39
关税政策对美股及通胀影响的核心观点 - 主流观点对关税影响的误判源于过度关注终点而忽视传导过程 强调关税征收成本而忽略税收使用方向 [2][3] - 关税对通胀影响低于预期主要由于传导缓慢和成本分摊 实际税率10.6%显著低于16-17%的理论税率 [7][9] - 关税收入年化3000-4000亿美元恰好覆盖"大美丽法案"每年3400亿美元新增支出 形成财政对冲 [3] 关税传导机制与时间滞后 - 政策执行存在2-3个月时滞 包括货物运输时间及45天缴税宽限期 [11] - 豁免政策多次延长 如对华关税豁免暂停日延长90天至11月10日 [11] - 应税范围从2024年底31%升至二季度43% 缓冲关税税率提升影响 [11][12] 库存与贸易结构变化 - 生产商库存同比增速从5月0.8%升至7月1.44% 库存规模提升0.5% [12] - 贸易结构显著变化 中国大陆进口份额回落5.5ppt 越南和台湾分别提升1.8ppt和2.3ppt [7] - 补库行为预计支撑至四季度 零售商库销比小幅抬升显示需求走弱 [12] 关税成本分摊结构 - 外国出口商承担40%成本 美国进口商承担50% 消费者仅承担8-10% [16][18] - 中国大陆出口商承担比例不足10% 显著低于平均水平 显示较强议价能力 [36] - 欧盟出口商承担37%成本 墨西哥和加拿大承担比例超100% [38] 区域与品类差异 - 食品饮料出口商降价幅度达2% 资本品和可选消费品反而涨价0.3% [30] - 墨西哥进口价格上升0.7% 但经汇率调整后实际降价6% [31][33] - 中国对美出口下降 对东盟出口占比抬升 转口贸易影响显著 [38] 通胀影响测算 - 核心PCE和核心CPI在4-7月分别上升0.74%和0.66% [43][49] - 进口依赖型商品价格涨幅明显 家用电器价格上升5.4% [43][44] - 零售价格截至8月8日较去年底上升3.5% 远低于关税税率升幅 [46] 资产配置含义 - 标普500目标区间上调至6200-6400 乐观情形看6700 [62] - 预防式降息环境下 10年期美债利率中枢预计4-4.2% [56][61] - 美国地产链和有色金属可能受益于降息周期 [64][66] 政策前景展望 - 四季度CPI同比或从7月2.7%升至3.2% 核心CPI从3.1%升至3.4% [54] - 美联储降息不必等待通胀回落 更关注就业和增长挑战 [56] - 转口贸易新关税政策实施后 8月数据将提供更准确参考 [53]
中金 | 中报业绩总结:业绩稳健,结构亮点突出
中金点睛· 2025-09-01 07:39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A股公司整体盈利同比增长2.8%,但非金融板块盈利仅微增1.5%,且二季度非金融盈利增长再度转负至-1.6% [1] - 新经济与老经济盈利分化显著扩大,二季度新经济盈利同比提升至+6.8%,而老经济转负至-8.3% [1] - 行业层面TMT、有色金属及部分中游制造领域表现突出,AI产业链、创新药、电池等高景气行业盈利增长强劲 [18] - 非金融企业ROE基本持平,现金流量表改善,资本开支增速回升,资产负债表维持韧性 [24][34][37] - 权重行业盈利增长状态较好,对指数形成支撑,结构机会多于整体 [19][20] 盈利增长概况 - 全A/金融/非金融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增长2.8%/4.2%/1.5%,非金融营业收入同比小幅下滑0.4% [1] - 单二季度全A/金融/非金融净利润同比+1.6%/+5.7%/-1.6%,非金融盈利增长再度转负 [1] - 主板非金融/创业板/科创板二季度盈利同比分别为-2.7%/+4.1%/+24.5% [1] - 上中下游盈利增长分别为-16.3%/+3.7%/+1.7%,上游受PPI同比跌幅走阔影响业绩偏弱 [1] - 能源原材料盈利ttm占比从2022年高点接近40%回落至2Q25的30.8% [1] 金融板块表现 - 二季度资本市场交易持续活跃,证券保险行业单季度盈利同比增长16.6%,其中证券同比高增49.2%,保险同比增长5.9% [1] - 银行盈利同比增速由负转正,同比+3.0%,规模扩张为主要推动因素之一 [1] 行业盈利特征 - 能源原材料行业盈利分化:工业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盈利同比+12.7%/+77.5%/40.5%,钢铁和建材盈利同比+58.7%/25.5%,煤炭、石油石化盈利同比-38.5%/-22.8% [18] - 中游制造领域: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盈利同比增长26.8%,电池板块同比增长24%,电网设备同比+17%,机械/国防军工盈利分别+12.5%/+2.2% [18] - 消费板块:农林牧渔盈利同比+20.4%,家电同比+2.7%,汽车盈利同比下滑10.2%,食品饮料/商贸零售/消费者服务/纺织服装盈利同比分别-2.6%/-13.7%/-17.1%/-17.5%,医药板块盈利同比转正至+1.0% [18] - TMT板块:电子盈利同比+24.7%,细分元器件/光学光电子/半导体同比增长44.5%/25.6%/20.8%,计算机及传媒同比+32.0%/32.9% [18] - AI相关板块表现突出:中证人工智能指数盈利同比+48%,创业板人工智能同比+51.6%,光模块+127%,PCB+63.8%,科创芯片同比+57% [18] 盈利能力与效率 - 2Q25A股非金融ROE(ttm)相比1Q25环比基本持平,上游行业ROE仍在回落,中下游行业ROE基本企稳 [24] - 非金融净利润率略有下降,毛利率略微下降而费用率基本持平,资产周转率下降为主要拖累因素 [24] - ROE(TTM)连续两个季度改善的行业包括传媒、电子、计算机、非银金融、机械、家电、农林牧渔、有色金属、建材、钢铁 [24] - ROE(TTM)超过10%的行业为非银金融、家电、农林牧渔和有色金属 [24] 现金流与资本开支 - 2Q25筹资现金流出占比首次出现降幅收窄,由-2.8%收窄至-2.5%,反映企业融资需求边际改善 [34] - 经营现金流/营业收入(ttm)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改善,达到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 [34] - 非金融企业自由现金流/所有者权益上升至5.2%的历史最高水平 [34] - 非金融企业资本开支2025年上半年降幅收窄至-2.7%,新经济行业资本开支转为正增长 [37] - 传统经济行业中煤炭行业二季度资本开支同比增长88%,建筑和建材转为正增长 [37] - 新经济行业汽车资本开支增长44.5%,电子、计算机和传媒资本开支增速分别达15.5%/10.2%/7.2% [37] 资产负债表状况 - 非金融企业资产增速延续反弹,自3Q24的3.2%反弹至2Q25的3.9%,剔除房地产后增速反弹至5.8% [44] - 预收账款增速连续3个季度改善,剔除房地产后同比增速反弹至2Q25的+5.3% [44] - 应收账款增速回落,剔除房地产和建筑行业后从2024年底的8.1%回落至5.9% [44] - 非金融企业库存增速维持3%左右的低增速,整体库存水平处于正常状态 [44] - 短期金融资产同比高速增长,非金融企业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上半年为207亿元 [44] 权重行业表现 - 2025年全A指数的权重行业盈利增长状态较好,IT服务上半年盈利增长超140%,证券、软件开发、半导体、通信设备盈利增长超30%,电池、工业金属增速超20% [19] - 盈利下滑超过20%的行业仅有2个,表现好于全A指数2.8%的盈利增长 [19] - 相较2023-2024年权重行业盈利累计下滑超过20%的行业接近一半,当前权重行业对指数形成支撑 [20]
中金研究 | 本周精选:宏观、策略
中金点睛· 2025-08-30 09:06
港股市场表现分析 - 港股近期跑输A股主要受流动性(Hibor走高)、基本面(盈利下修)及估值(AH溢价过低)因素影响 [5] - 若A股资金与市场共振持续强化 可能外溢至港股 但"填坑"思维多出现在行情中后期且易透支 [5] - 对港股点位维持基准24,000、乐观25,000-26,000判断 尚未形成有效突破 [5] 金融周期视角下的股市逻辑 - 金融周期调整后期股市逆转存在三方面特征:ROE改善前有再配置过程、投资人配股不配楼、更依赖财政发力 [7] - 与经济周期调整不同 金融周期调整后股市修复先于经济改善 且财政政策对提升ROE至关重要 [7] - 股市持续复苏需要财政政策支撑ROE提升 [7] 美联储政策信号解读 - 鲍威尔Jackson Hole讲话阐明政策"反应函数":就业风险大于通胀时倾向降息 但未给出降息持续性与幅度强指引 [9] - 高关税与紧缩移民政策下就业与通胀风险并存 若通胀风险超越就业 降息可能被叫停 [9] - 类滞胀压力可能使美联储进退两难 市场风险偏好或下降且波动加剧 [9] A股牛市驱动力分析 - 市场表现与资金流动互为因果 低利率、资产荒与居民储蓄高增长并非新现象 难以单独解释牛市启动时机 [11] - 需通过复盘辨析股市根本驱动力 对判断行情持续性及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11] - 上证指数突破近10年新高 多数宽基指数超过去年10月8日高点 [11] 存款搬家对A股影响 - 居民存款搬家显现为非银金融存款提升、活期存款增速回升及个人投资者活跃度提升 [13] - 由资产荒背景下A股吸引力提升及赚钱效应驱动 后市有望延续 [13] - 非银存款增速较历史高点仍有上行空间 短期交易量快速提升可能加大波动但不影响中期走势 [13]
中金 :中美流动性共振的窗口期
中金点睛· 2025-08-29 08:07
美联储政策转向与市场影响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超预期释放鸽派信号 暗示需要在控通胀与稳增长之间重新平衡货币政策 或于9月FOMC会议重启降息[2] - 期货市场对9月降息的概率预期升至86% 反映市场对宽松政策的高度期待[2] - 政策转向表明美联储更关注经济增长 降低衰退风险但增加滞胀可能性 美国通胀可能进入持续一年的上行周期[4] 历史周期中的资产表现规律 - 历史数据显示在通胀上行与增长下行并存时期降息 美元指数中位数下跌3% 黄金上涨79% 10年期美债利率下降35bp 但美股表现分化 上涨概率仅57%[6] - 美元贬值周期中非美股票、黄金及商品普遍受益 当前环境下美元流动性宽松可能推动资产价格重估[6][7] - 美股在美元贬值周期中经汇率调整后常跑输非美市场 2025年初以来上证指数涨16%优于标普500的10% 恒生科技涨30%优于纳指的11%[34] 美国财政与流动性状况分析 - 财政赤字率因关税收入改善而下降 减轻发债压力 债务上限问题已在7月初解决 财政部账户余额高于历史同期 缓解市场流动性担忧[9][11] - 银行准备金规模远高于2019年钱荒时期水平 配合SRF等流动性工具 市场流动性充足且风险可控[13][15] - 美债发行风险整体有限 市场主要矛盾仍集中于经济基本面与美联储政策路径[15] 中国流动性转化与股市表现 - 中国M1与M2增速同步上行 剪刀差收窄 宏观流动性向股市传导 7月非银存款新增2.1万亿元创历史次高[16][21] - A股日成交金额与换手率大幅提升 融资余额扩张 资金流入与股价上涨形成正反馈循环[21][23] - 低通胀环境下股债相关性转负 形成"股债跷跷板"效应 低利率削弱债券吸引力 资金倾向配置股市[24] 资产配置建议与估值分析 - 超配A股、港股与黄金 标配中美债券 低配商品 美股从低配上调至标配[29][34] - 沪深300动态市盈率14倍低于历史均值15.5倍 较历次牛市高点31-42倍仍有空间 且机构仓位处于低位[29] - 黄金处于牛市初期 长期上涨幅度与时间均未充分演绎 建议逢低配置[34] - 中国利率短期可能向基本面收敛 但长期受信用周期下行影响仍趋降 美债利率若通胀缓和或降至4%以下[42]
中金 | AI“探电”(九):SOFC—AIDC供电新解法
中金点睛· 2025-08-29 08:07
文章核心观点 - SOFC燃料电池系统凭借90天快速交付周期和与小型燃机相当的度电成本 正成为北美数据中心离网供电的新兴解决方案 替代传统核电和燃气轮机方案[2][6][18] - 美国数据中心离网电源需求激增 2025-2030年预计年均新增5GW离网电源容量 SOFC在乐观情景下年装机量或达1.25GW[20][21] - Bloom Energy作为行业龙头已获得甲骨文超500MW订单 并计划2026年将产能提升至2GW 推动SOFC商业化落地[2][6][21]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演变 - 供电模式从电网供电转向离网自建电源 主因美国电网并网资源紧缺及审批时间拉长[8] - 电源选择标准包含供电性能、经济性(LCOE度电成本)、交付周期及绿色属性四大维度[10] - 备用电源仍以1美元/W的柴油发电机为主 主电源呈现"在运核电→重燃→航改燃机→SOFC/SMR"技术路径更迭[12][14] 各电源方案对比 - 在运核电离网协议LCOE最低(80-100美元/MWh)但遭监管叫停 可签约容量受限<50GW[14][15] - 重燃机组LCOE约70美元/MWh但交期超3年 航改燃机LCOE约91美元/MWh交期2年 产能均受限[15][16] - SOFC补贴后capex为2.5-3.5美元/W LCOE约90美元/MWh与航改燃机持平 但交付仅需90天[17][18] - 氢燃料SOFC的LCOE达173美元/MWh 经济性远未达商业化要求[17][18] SOFC技术特性 - 发电效率达50%-65% 燃料适应性广(天然气/氢气/醇类等) 全陶瓷结构支持模块化部署[4][27][36] - 2022年全球出货250MW占燃料电池市场10% 主要应用于固定式发电场景[27][31] - 当前系统成本较高(Bloom Energy达7000-10000美元/kW) 需通过材料与工艺优化降本[4][18] 市场需求预测 - 美国数据中心在建/规划项目达68GW 2025-2030年年均投产预期10GW[20][21] - 假设50%项目采用离网供电 年均产生5GW离网电源需求[20] - SOFC渗透率按10%/15%/25%假设 对应年装机量0.5/0.75/1.25GW[21] 商业化挑战与目标 - 需提升系统寿命、发电效率及运行稳定性以降低LCOE[4][37] - 美国能源部目标2030年系统成本降至900美元/kW以下(当前约5000-12000美元/kW)[4][18] - 区域性应用差异显著:美国主攻工商业发电 日欧侧重家用热电联产 中国仍处示范阶段[34]
中金:股市“三步曲”
中金点睛· 2025-08-29 08:07
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调整下股市反弹的差异 - 金融周期调整后股市反弹存在由政策驱动的"再配置"效应,即政府帮助私人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推动风险资产配置需求上升,而经济周期调整后股市反弹与盈利改善同步,缺乏显著的再配置过程[2][6][12] - 金融周期调整后投资者倾向于增配股票而非房地产(配股不配楼),经济周期调整后则同步增配房地产和股票甚至以房地产为主[2][6][12] - 金融周期调整阶段财政政策效果更显著,因私人部门借贷动机弱化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而经济周期调整中货币政策作用更突出[2][7][12] 金融周期调整下股市复苏的"三步曲"机制 - 第一阶段为楼市调整导致私人资产负债表恶化,安全资产占比被动上升(如美国金融周期见顶后家庭安全资产占比持续提升至阶段性高点)[3][12][19] - 第二阶段为政策发力推动风险资产预期收益吸引力上升,投资者增配股票(如美国2009年3月高风险资产占比逆转,股市领先经济3年复苏)[3][12][17][19] - 第三阶段为经济内生动能改善带动盈利驱动(ROE回升),股市复苏可持续性增强(如美国标普500指数在ROE逆转前三个季度已率先反弹)[3][12][17] 美国金融周期调整的经验表现 - 2008年金融周期见顶后,股市复苏领先名义GDP复苏且显著领先楼市(约3年),而2001年经济周期调整中股市、楼市与经济同步复苏[15][17] - 家庭资产配置呈现"安全资产→风险资产"切换:金融周期调整中高风险资产占比2009年3月逆转(达阶段性低点后反弹),房地产占比持续下行至2013年;经济周期调整中房地产占比趋势上升[17][19][27] - 政策干预聚焦资产负债表修复:美国政府通过7000亿美元问题资产收购计划、850亿美元AIG信贷支持等措施优先修复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带动非金融企业和家庭杠杆率下行[24][25] 日本金融周期调整的差异化特征 - 股市复苏滞后于债务问题解决:1990年金融周期见顶后,股市至2003年才见底(较美国更长),核心驱动是银行坏账处理完毕(1998年启动国有化与注资)[37][41][42] - 居民资产再配置发生在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修复后:2003年前高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持平,2003年后及2013年"安倍经济学"实施后出现持续性增配[43][45] - 行业表现分化:制造业板块2006年超过1990年高点,而金融与房地产板块截至2025年未恢复至1990年水平[45] 中国当前市场环境与金融周期特征 - 居民资产配置呈现"减房增股"趋势:房地产占城镇居民资产比例从2019年60%降至2025年三季度47%,高风险资产占比从7%升至12%[47] - 债务压力集中于广义政府及关联企业:城投平台应收款规模大于应付款(扣除后资产负债率上升),建筑及制造业企业应收应付账款规模突出[53][55] - 政策需降低利率风险溢价:10年期国债利率中隐含的未来10年短端利率预期仅1.25%(较当前政策利率低15bp),期限溢价收缩成为利率下行的主因(贡献51%)[48][49] 行业结构与政策启示 - 新老经济分化显著:新经济板块(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估值表现优于老经济(房地产、钢铁等),与日本制造业板块相对走强的经验部分吻合[56][58] - 财政协同必要性上升:金融周期调整需财政政策发力缓解债务负担(如美国2009年财政赤字率连续三年超8%),中国需通过财政扩张降低利率风险溢价[30][35][48]
中金:若特朗普政府掌控美联储,潜在顺序及影响?
中金点睛· 2025-08-29 08:07
美联储人事变动与政策影响 - 8月初美联储理事Adriana Kugler辞职,特朗普提名核心幕僚Stephen Miran填补空缺[2] - 特朗普尝试解雇理事Lisa Cook,若成功则白宫将控制7名理事中的4位,可能影响地区联储主席任免[2] - 财政主导下美元流动性趋势性充裕,利好全球风险资产,债务货币化与金融抑制趋势利好黄金等抗通胀资产[2] 美联储理事会结构与权力 - 理事会由7名成员组成,任期14年,总统有权填补空缺但解雇需"正当理由"[3] - 控制理事会可间接控制地区联储主席任免,进而掌控FOMC和货币政策[3] - 理事会有权否决或解雇地区联储主席,地区主席被视为"at-will employees"[3] 历史先例与政治化趋势 - 2023年理事Bowman和Waller在对芝加哥联储主席任命投票中弃权,为历史上首次出现党派分歧[4] - 研究显示美国总统政治压力会影响美联储政策,财政主导时期美联储独立性显著削弱[5] - 政治压力较大时美联储倾向于容忍更高通胀中枢[5] 特朗普潜在控制路径 - 第一步:在2026年2月前掌控理事会多数票(7票中的4票)[6] - 第二步:替换地区联储主席,重点关注费城、克利夫兰、达拉斯、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6] - 第三步:2026年3月后形成鸽派团队,鲍威尔任期2026年5月结束[6] - 第四步:开启降息、扩表及YCC等金融抑制政策[6] 资产配置影响 - 财政主导利空美元,利好黄金,美债短端牛陡、中长端熊陡直至美联储重启扩表[7] - 美元指数趋势下行利好新兴市场股市,全球股市呈现"多点开花"局面[7] - 欧美日大工业和大金融板块持续看好,制造业、军工、电力、能源基础设施板块高景气[7] - 铜、铝等资源品价格有望提振,通胀上行趋势利好黄金[7] 地区联储主席换届数据 - 12位地区联储主席均无必须退休年龄,4位将轮值2026年FOMC票委[7] - 主席退休规则:65岁必须退休,但55岁后任命者可任职至满10年或75岁[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