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1世纪经济报道
icon
搜索文档
6名大学生在内蒙古企业参观学习中意外坠落溺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07:12
安全事故 - 东北大学6名学生在中国黄金集团内蒙古矿业有限公司乌努格吐山铜钼矿选矿厂参观学习浮选工艺过程中因格栅板脱落坠入浮选槽溺亡 [1] - 另有1名老师受伤 [1] 善后处置 - 属地党委政府、东北大学、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开展善后处置工作 [2]
特朗普:将对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50%的简单关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07:12
来源丨央视新闻 编辑丨黎雨桐 沪指3600点拉锯战,上攻动能几何? 消失的房企区域公司 存款利率再降!3个月期击穿1% SFC 21君荐读 特朗普还说,美国正在与欧盟进行认真谈判,如果他们同意向美国企业开放,美国将允许他们 支付较低的关税。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世界其他大部分国家征收15%至 50%的简单关税。 ...
中国资产大爆发!金价跳水,失守3390美元关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07:12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道指涨1.14%,纳指微涨0.61%,标普500指数涨0.78% [1] - 中概股表现强势,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一度涨近1.4%,收盘涨0.75% [2][4] - 万得中概科技龙头指数涨近2%,腾讯控股ADR涨近4%,拼多多涨近3% [6][7] 中国资产表现 - A股多个指数盘中续创年内新高,沪指一度突破3600点整数关口 [8] - 港股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均大幅收涨,逼近近4年高点 [8] - 腾讯控股(00700.HK)收涨近5%,总市值重返5万亿港元 [8] - A股融资余额持续回升,截至7月22日达1.93万亿元,创近四个月新高 [8] 外资机构观点 - 多家外资机构看好中国资产,瑞银、德意志银行、惠誉等上调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 [9] - 花旗将中国和韩国股市评级上调至增持,将印度股市评级下调至中性 [9] - 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增加对中国资产配置,中东、亚太和非洲地区主权基金对中国投资持积极态度 [9] 黄金市场动态 - 现货黄金失守3390美元/盎司关口 [11][12] - 高盛预计到2025年底金价将升至3700美元/盎司,2026年中期达4000美元/盎司 [14] - 李徽徽预计黄金中期有望突破3600美元/盎司,并向3800美元/盎司推进 [15] - 梁中华认为黄金已进入新一轮长期牛市,全球央行购金需求增加将是长期趋势 [16] 黄金市场驱动因素 - 全球货币体系信任结构重构,美元作为唯一锚的地位松动 [18] - 新兴市场央行加速去美元化,战略性购金趋势明确 [19] - 全球实际利率走低,黄金抗风险属性被重估 [19]
歌尔股份百亿收购,或成“果链”系统级供应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4 07:1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正从单一声学模组企业扩展为消费电子平台级企业,通过收购米亚精密和昌宏实业100%股权(约95亿元人民币)增强精密结构件领域竞争力 [2] - 收购旨在深化垂直整合能力,巩固与苹果等领先客户的合作,暗指向系统级供应商转型 [2][10] - 分拆歌尔微电子赴港IPO与收购同步推进,显示产业链整合意图 [2] 收购标的与业务协同 - 米亚精密和昌宏实业是苹果手表金属中框核心供应商,具备精密金属结构件技术积累(如钛合金轻量化、纳米级表面处理) [5][12] - 标的公司与行业领先客户长期合作,营收和资产规模可观,补足公司在结构件领域的技术短板 [7][12] - 收购将形成"声-光-结构"一体化能力,提升AI眼镜、可穿戴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 [12] 苹果产业链布局 - 苹果授意核心供应商通过并购模块化整合供应链,降低成本和风险 [4] - 公司通过切入Vision Pro供应链(声学部件与电池模组)为合作高端可穿戴设备铺路 [6] - 收购可能预示苹果未来推出轻量化AI智能眼镜产品,精密结构件需求提升 [6][7] 市场竞争与业务恢复 - 公司2023年营收985.74亿元(同比降6.03%),净利润10.88亿元(同比降37.80%),受苹果砍单影响显著 [11] - 2024年硬件代工业务填补缺口,营收恢复至1009.54亿元,净利润26.65亿元(同比增144.93%) [11] - 与立讯精密仍存差距,但通过收购有望成为苹果子系统集成供应商,类似立讯的生态位 [10][12] 技术趋势与行业机遇 - 苹果轻量化可穿戴设备(手表、AR眼镜)推动钛合金等精密结构件用量占比提升 [6] - AI技术驱动智能硬件对精密结构件要求提高,材料性能与精细化程度成为关键 [7] - 3C电子供应链高度集成化,系统供应商可优化产品性能与成本控制 [9][10]
沪指3600点拉锯战,上攻动能几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23
A股市场表现 - 7月23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600点创2024年10月以来新高,但收盘微涨0.01%至3582.30点,全天成交额1.86万亿元较前日缩量284亿元 [1] - 自4月7日3040.69点低点后,上证指数用70余交易日连续突破3100-3600点六个整百点位,国证2000、中证2000等指数创多年或历史新高 [3] - 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18个板块近120交易日涨幅超10%,钢铁(21.79%)、有色金属(21.65%)、医药生物(20.55%)领涨 [3] - 近10个月A股个股平均涨幅超30%,405只个股翻倍,11只ST股腰斩 [3] 资金面动态 - 沪深北市场融资余额达1.93万亿元(7月22日),接近年内高点1.95万亿元,但距2015年历史峰值仍有3700亿元差距 [4][5] - 监管层推动长期资金入市,2024年9月《指导意见》和2025年1月《实施方案》明确建立保险资金、养老金等长周期考核机制 [5] 机构观点 - 星石投资指出资金交投情绪不弱,科技板块因产业政策利好表现优于银行板块 [5] - 华泰证券认为A股哑铃型风格向大盘成长切换,中报预告验证行业景气线索 [8] - 东吴证券预计ROE企稳将支撑沪指中长期向上,修复斜率较2016-2017年更平缓但持续性更优 [8] - 华创证券分析企业利润增速或已见底,存款剪刀差持续修复降低市场下行波动 [9] 板块与个股 - 超级水电、美容护理、保险、证券板块涨幅居前,海南、军工、特高压、水泥板块跌幅居前 [1] - 超4000只个股收盘价超越2024年10月高点,占市场主要比例 [3]
存款利率再降!3个月期击穿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23
银行存款利率趋势 - 2025年6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各期限平均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 其中3个月期0 949% 6个月期1 156% 1年期1 287% 2年期1 372% 3年期1 695% 5年期1 538% [3] - 与5月相比 各期限利率均下降 3个月期降5 5BP 6个月期降5 6BP 1年期降5 2BP 2年期降5 6BP 3年期降1 6BP 5年期降3 5BP [3] - 此次下调与5月LPR下调同步 5月20日5年期LPR降至3 5% 1年期LPR降至3% 国有大行及股份行随后跟进下调存款利率 最大降幅25BP [3] 大额存单市场变化 - 2025年6月大额存单各期限平均利率同步下滑 3个月期1 179% 6个月期1 391% 1年期1 477% 2年期1 462% 3年期1 768% 5年期1 700% 仍存在3年期与5年期倒挂现象 [7] - 较5月降幅更为显著 3个月期降5 96BP 6个月期降6 74BP 1年期降8 39BP 2年期降18 67BP 3年期降30 01BP 5年期持平 呈现期限越长降幅越大特征 [7] - 大额存单与普通定存利差显著缩小 部分产品利率已无优势 银行反映客户购买意愿大幅降低 [7] 结构性存款动态 - 2025年6月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延长至103天 环比增加13天 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1 78% 环比降7BP 最高收益率2 14% 环比降11BP [11] - 城商行结构性存款期限增幅最大达56天至164天 外资银行期限缩短71天至334天但最高收益率仍达4 34% [11] - 挂钩标的差异明显 挂钩汇率产品中间收益率降24BP至1 77% 挂钩权益类产品最高收益率逆势上涨8BP至5 40% [12] 行业驱动因素 - 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 2025年一季度降至1 43% 较2024年四季度再降9BP 倒逼银行压降负债成本 [5] - LPR持续走低叠加市场资金面宽松 银行揽储压力缓解 存款利率下行成为中长期趋势 [4][8] - 银行通过降低长期存款利率规避未来高息负债锁定风险 同时应对存款定期化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 [9]
中间价收复7.15关口!人民币成储备资产“香饽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00
人民币汇率近期表现 - 在岸和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均收复7.2关口,年初至今录得升值 [1] - 7月23日人民币中间价调升至7.1414,创2024年11月5日以来最高 [1] - 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1.9%,在7.15-7.35区间双向浮动 [1] - 外汇市场预期平稳,企业主体交易理性有序,无追涨杀跌行为 [1] 美元资产配置变化 - 2025年上半年美元指数累计下跌10.8%,创1973年以来最差同期表现 [2] - 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降至57.7%,黄金、欧元、人民币成为替代避险资产 [2] - 70%受访者因美国政治环境对投资美元却步,美元在OMFIF调查中排名跌至第七 [9] 人民币汇率支撑因素 - 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4%,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 [5] - 市场预期美联储下半年降息,中美利差趋于收窄 [5] -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币资产保持吸引力,跨境资本双向有序流动 [5] - 中国银行研究院预计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将基本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 [5] 人民币国际化进展 - 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 [10] - 30%央行预计未来十年增持人民币,新兴市场尤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占比达77% [9] - 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有望从当前水平增长两倍至6% [9] 政策工具与外资流入 - 中国拥有丰富稳汇率工具,包括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率、逆周期因子等 [6] - 今年1-5月陆股通成交金额同比高出约4万亿元人民币,外资流入趋势延续 [6] - 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债券、股票市值占比约3%-4%,预计外资将继续增配 [7] 国际货币体系趋势 - 2035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预计降至52%,但仍为第一大储备货币 [9] - 欧元和人民币是央行多元化首选,16%央行计划增持欧元 [9] - 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趋势显现,但美元主导地位短期难大幅撼动 [10]
“不强制消费,不限时长”,实探星巴克免费自习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00
星巴克推出自习室服务 - 公司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部分门店推出"星子自习室"服务,提供免费入座、电源插座、温水和纸笔等设施,无需预约 [1] - 自习室采用"长桌共享"模式,旨在强化"第三空间"体验,未来计划在更多门店探索"兴趣向"场景 [1] - 目前自习室尚未带来人流量显著增长,座位空余较多 [2] 星巴克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对非咖啡产品进行价格下调,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数十款产品平均降价5元左右,多款产品从30-40元降至20元区间 [3] - 新开门店加速下沉,截至2025年3月中国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新增门店中40%位于乡镇 [3] - 2024年以来关闭近20家标志性门店,半数集中在江浙沪和广东地区,呈现"关一线、开县城"态势 [3]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展 - 公司中国业务已收到数份收购提议,竞购者包括高瓴资本、凯雷、KKR等 [3] - 瑞幸咖啡最大股东大钲资本也加入竞购队伍,成为30多名竞购者之一 [4]
消失的房企区域公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00
区域公司缩编趋势 - 多家国央企今年弱化区域公司职能,改为总部直管城市公司的"两级"管控模式,金茂将五大区域改为14个地区公司,招商蛇口取消华东等五个区域公司[2][4] - 华润置地调整管理架构,大区仅保留商业开发等职能,住宅开发相关职能收归总部[2] - 保利发展合并江苏等四大区域公司,中海地产整合沈阳和大连公司为辽宁公司[5] 头部房企调整案例 - 万科2023年经历两轮调整:合并南方区域城市公司为8个,缩减区域公司从7个至5个,集团成立开发经营本部直管上海、广佛公司[5] - 金茂2024年新增可售面积295万平方米,一线城市占比37.6%,北京上海合计占37.6%[6] - 招商蛇口2024年"核心10城"投资占比90%,一线城市投资占59%,14城销售进入当地前五[6] 业绩聚焦核心城市 - 中海地产2024年香港及北上广深销售额1640.4亿元占比过半,北京439亿元、上海704.5亿元、深圳267亿元、广州超200亿元[7][8] - 行业投资策略转向高能级城市,房企投资决策权上收总部,区域公司职能冗余[6][10] 战略转型驱动因素 - 市场规模萎缩倒逼成本管控,房企主动降本增效以适应战略转型与业务聚焦[10]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深耕",精简结构是提质增效的主动作为[11] - 头部房企销售高度依赖核心城市(如中海6成销售额来自5城),区域公司存在意义减弱[10]
福建卖茶三兄弟,冲刺港股IPO!披露与七匹狼、安踏、高力控股的姻亲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1:39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已完成赴港上市备案程序 华泰国际、农银国际、天风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2]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17.44亿元、18.18亿元、21.22亿元 归母净利分别为1.63亿元、1.66亿元、2.06亿元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16.47亿元 净利2.08亿元[2] - 截至2024年9月底线下门店3498家 其中加盟店3224家占比92%[11] - 2024年品牌价值达313.59亿元 连续9年入选"中国品牌价值500强"[13] 市场地位与业务模式 - 按2023年末茶叶连锁专卖店数量、销售收入计 公司在中国茶叶市场及高端茶叶市场均排名第一 乌龙茶和红茶市场亦排名第一[8] - 铁观音销售量连续10余年全国第一 岩茶销售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8] - 主打"茶叶中的奢侈品"概念 定位"礼节茶"[6] - 线下渠道收入占比超70% 其中加盟商销售占比约50%[12] 上市历程与资本运作 - 2013年起四次冲击资本市场:深交所中小板未果、新三板摘牌、创业板撤回、深交所主板撤回[2][9][10] - 2024年1月转战港股IPO 因六个月内未通过聆讯招股书失效 需更新后重新激活[10] - 与七匹狼、安踏、高力控股存在联姻关系 构成"泉州富豪圈"姻亲网络[3][15] 治理结构与家族控制 - 王氏家族六名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55.9% 管理层几乎全由家族成员担任[14] - 创始人王文礼兄弟三人创业 表兄弟任总经理 子女担任联席总经理等职[5][14] - 监管曾问询关联交易问题 包括46项反馈意见涉及利益冲突等[9] 行业挑战与增长瓶颈 - 国内茶叶行业集中度低 已上市茶企天福、澜沧古茶表现低迷[16][17] - 年轻消费群体更青睐新茶饮品牌 古茗、蜜雪冰城等相继上市[18] - 2024年前三季度加盟商净增仅39家 较2023年169家大幅下滑 加盟费收入从2022年740万元降至2023年50万元[19] - 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仅增0.98%至16.47亿元[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