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宏观研究

搜索文档
消费回升能持续吗?——5月经济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16 17:16
经济数据概览 - 5月工业生产高位略降 工增同比降至5 8% 环比增速0 6%持平近五年中位数 [1][3] - 消费转升 社零增速升至6 4% 限额以上零售增速升至8% 服务零售额累计同比续升至5 2% [1][10] - 投资全面回落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下降0 8个百分点至2 7% 民间投资增速降幅扩大 [1][5] - 地产继续回落 投资降幅走扩至-12% 销售面积同比增速降幅走扩至-3 3% [1][14] 需求端分析 - 外需受对等关税波动影响显著 对美出口继续回落 但转口贸易和欧洲复兴支撑出口维持中高区间 [1] - 抢出口趋势或下行 规上工企出口交货同比增长仅0 6% 对等关税豁免即将到期可能加剧下行压力 [3][15] - 内需分化 投资受地产和基建拖累 消费受益于以旧换新和消费节 家电音像、通讯等行业表现强劲 [1][10] 生产端表现 - 装备制造支撑生产 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 7%、35 5%、11 5% [3] - 服务业生产高位续升 生产指数同比增速较上月上行0 2个百分点至6 2% [3] - 中观行业增速跌多涨少 汽车和油气涨幅较大 交运设备、电气机械和纺织降幅显著 [4] 投资结构 - 高技术产业投资表现突出 信息服务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1 4%、24 2% [9] - 基建投资放缓 旧口径基建增速同比下降至9 3% 新口径降至5 1% [8] - 制造业投资高位续降至7 8% 交运、通用设备和下游消费行业投资表现较好 [5] 消费细分领域 - 服务消费修复明显 旅游出行相关增长较快 餐饮收入增速上行 入境游支付交易笔数增长2 4倍 [2][10] - 商品消费改善 必选和可选消费品增速分别升至8 2%和8 5% 两年年均增速同步上行 [10] - 以旧换新补贴资金余额或不足 后续需观察政策续作时点和力度 [2] 房地产动态 - 量跌价升特征延续 新房销售面积增速降幅扩大 各线城市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1][14] - 施工面积增速大幅回升 新开工面积升至-19 3% 竣工面积增速上行至-19 5% [14] 就业与展望 - 就业基本盘稳定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 0% 与上年同期持平 [15] - 外需展望偏乐观 欧洲振兴或支撑出口 对等关税谈判可能转向有利条件 [15]
生产淡季特征明显——实体经济图谱 2025年第22期【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14 18:20
月度商品价格预测 - 黄金价格区间震荡 铜价和油价震荡上行 [1] - 中东局势恶化叠加特朗普关税政策变动推升避险需求 金价震荡上行 [14] - 夏季原油需求季节性回升叠加中东冲突持续 油价或震荡回升 [13] - 铜矿增产叠加消费淡季 铜价略有走弱 [14] 内需 - 地产需求疲软 6月新房销量增速降幅略有收窄 二手房延续价升量跌 [3] - 乘用车零售由降转升 批发有所回落 半钢胎开工率回升 [3] - 家电6月月均销售价同比增速多数下跌 本周销售均价多数回升 [3] - 节后服务消费热度减退 电影票房收入同比增速转负 酒店平均每间可售房收入续降 [4] - 商圈人流指数延续小幅下行 上海迪士尼乐园客流同比降幅走扩 [4] 外需 - 6月高频出口数量指标全线回落 运价同比增速大幅下行 出口整体放缓 [6] - 美国集装箱预订回落 中国至美国集装箱到港周同比降至低位 抢出口力度趋弱 [7] - 韩国6月前10天出口同比增速回升 半导体和船拉动明显 [8] - 美国对多种钢制家用电器加征50%关税 [8] 生产 - 钢铁行业供需两弱 高炉开工率、电炉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均继续下行 螺纹钢产量续降 [10] - 建筑钢材成交量低位下行 价格震荡偏弱运行 钢厂盈利率转为下行 [10] - 制造业蓝领用工量指数创历年同期新低 但用工价指数创同期最高水平 反映短时偏紧 [11] 物价 - 本周大宗商品价格多有回升 国内水泥、螺纹钢价格转升 玻璃、动力煤续降 [12] - 中东局势恶化推动油价自底部大幅抬升 目前已处于过去两年中枢位置 [13] 后续关注 - 经济数据 美联储议息 [16] 图表数据 - 42城新房销量同比增速 19城二手房销量同比增速 十大城市商品房库销比 [17][18] - 家电线下销售均价同比 酒店可售房平均营收 商圈人流指数 电影票房 [19][20] - 义乌小商品价格指数增速 韩国出口分品类/地区同比 中至美集装箱预定量同比 [22][23][24] - 钢材产量增速 建筑钢材成交量 钢厂盈利率 半钢胎开工率 挖掘机销量同比 [26][27][28][29] - 制造业用工量指数 六大电厂日均耗煤量 大宗商品价格及期货期权净多头 [30][31][33][34]
社融由财政支撑——2025年5月金融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13 22:47
社融情况 - 5月社融规模增量为2 29万亿元 同比多增2271亿元 主要依靠直接融资支撑 [2] - 政府债券融资规模1 46万亿元 同比多增2367亿元 但多增额缩减 [2] - 企业债券净融资1211亿元 同比多增1211亿元 [2] - 人民币贷款增加5960亿元 同比少增2237亿元 持续拖累社融 [2] - 非标融资中信托贷款同比少增51亿元 未贴现承兑汇票同比少减169亿元 委托贷款同比少增158亿元 [2] - 境内股票融资同比多增41亿元 [2] 信贷表现 -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6200亿元 同比少增3300亿元 [5] - 居民部门贷款新增540亿元 同比少增217亿元 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08亿元 中长期贷款增加746亿元 [5] - 居民短贷同比多减451亿元 中长贷同比多增232亿元 [5] - 企业部门贷款增加5300亿元 主要由中长贷和短贷贡献 票据融资较弱 [5] - 企业短贷增加1100亿元 同比多增2300亿元 中长贷增加3300亿元 同比少增1700亿元 [5] - 票据融资增加746亿元 同比少增2826亿元 [5] 货币供应 - 5月M2同比增速7 9% 较上月回落0 1个百分点 [7] - 财政性存款增加8800亿元 同比多增1167亿元 [7] - 居民存款增加4700亿元 同比多增500亿元 [7] - 企业存款减少4176亿元 同比多增3824亿元 [7] - M1增速反弹至2 3% 较上月回升0 8个百分点 [7] - M2与M1增速差收窄至5 6% [7] 经济环境 - 有效融资需求暂显不足 企业贷款受化债替代效应和关税政策影响 [1] - 居民加杠杆意愿未明显增强 财政政策有待加力提效 [1] - 财政资金拨付带动M1增速反弹 企业现金流改善 [1] - 政府债发行前置和低基数效应推动M1回升 [1] - 社融存量增速稳定在8 7% 剔除政府债券后增速回落 [7]
深度 | 美债适合逢低买入—— “特朗普经济学”系列之十七【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12 22:57
《美丽大法案》核心内容 - 法案预计未来十年减税3.8万亿美元,占财政收入5.8%,其中个税条款延期占3.9万亿美元,企业减税3000亿美元,取消小费税等专项减税7000亿美元 [1][3] - 减支计划集中在医保(8000亿美元)、学生贷款(3000亿美元)和食品券(3000亿美元),并削减1.1万亿美元清洁能源税收抵免,净赤字将增加2.4万亿美元 [1][6] - 新增第899条对外国投资者报复性征税条款,对特定国家收入加征5%-20%税收,预计十年增收1163亿美元,中国或不在适用范围内 [8][10] 立法进程与政治博弈 - 法案已提交参议院审议,最早7月初最晚9月通过,参议院和解指令允许5.8万亿美元赤字增加,比众议院草案2.4万亿更宽松 [1][12] - 11名共和党参议员公开支持财政宽松,仅2人主张紧缩,共和党最多可承受3票反对,可能争取鸽派支持通过更宽松版本 [13][15][16] - 医保支出占财政24.6%但难以削减,共和党采取间接控制手段如加强资格审查,财政整顿面临政治阻力 [18][20] 债务与流动性影响 - 法案呈现"减税前置、减支后置"特征,特朗普任内难实现赤字削减,2025Q1债务率已达120.8%超过二战峰值 [17][20] - 财政部倾向发行短债管理现金,当前ON RRP余额仅1500亿美元,补充TGA需3300亿美元可能引发流动性快速下降 [22][28][30] - 稳定币立法推进可能化解部分短债压力,当前稳定币市值2500亿美元且年增45%,其中66%配置短债可压低收益率2-2.5bp [32][33] 美债市场展望 - 债务上限打开后可能优先增发短债,中长期国债发行保持每月3100亿美元平稳节奏 [25][35] - 流动性可能在9月降至合意水平,若美联储不退出缩表或引发2026Q1"钱荒",债务大幅增加可能迫使美联储再度扩表 [37] - 实际违约风险较低,当前美债具备较高性价比,三季度靠后或是较好入场时机 [37]
通胀反弹动能不强——5月美国通胀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12 08:49
能源项同比降幅收窄,受电价推升。 5月CPI能源项同比增速录得-3.5%,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 电价方面 ,电力价格已经连续4个月环 比上行,同比增速回升至4.5%,或受到数据中心用电量增加,以及美国天然气出口量上升的影响。 汽油项 同比增速降幅较上月继续下行 至-12%。5月下旬,在OPEC+宣布进一步提高产量后,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跌至64.4美元/桶。6月以来,美国和中国在伦敦举行的贸易谈判 取得进展,布伦特原油均价回升,涨至68美元/桶。综合来看,由于全球贸易不确定导致需求预期低迷,油价或维持低位震荡,能源通胀或 维持较低水平 。 低基数下商品同比回升,关税影响局部显现。 5月核心商品同比增速上涨至0.3%,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主要受去年同期基数走低的影响。 从分项环比增速来看,新车与服装环比增速有所下行,而二手车价格环比增速不变,或受消费信心低迷影响。从二手车的领先指标来看,5月曼 海姆二手车价值指数环比增速录得-1.4%,主因消费者信心低迷,并回吐了部分4月关税政策落地后的涨价。 家具物资方面,洗衣机等大件家电 本月环比增速有所上行,这类商品对从中国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关税影响在局部体现。 ...
能源价格是主要拖累——5月物价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09 17:01
CPI表现 - 5月CPI环比由涨转降录得-0.2%,同比降幅持平上月为-0.1%,核心CPI同比增速上行0.1个百分点至0.6% [1][5] - 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2%(鲜菜-5.9%抵消鲜果+3.3%/淡水鱼+3.1%),非食品环比同步转负-0.2%,能源价格环比-1.7%贡献总降幅近七成 [8] - 服务价格同比+0.5%(交通租赁费+3.6%/旅游+0.9%),金饰品+40.1%/家用纺织品+1.9%等可选消费表现亮眼 [5][8] PPI走势 - PPI同比降幅扩大0.6个百分点至-3.3%,其中生产资料-4.0%(扩大0.9pct),生活资料-1.4%(收窄0.2pct) [11] - 油气开采-17.3%/煤炭开采-18.2%领跌,但计算机整机+0.2%/集成电路封装+3.6%等高端制造价格逆势上涨 [11] - 国际原油波动致油气开采环比-5.6%/石油加工-3.5%,叠加煤炭开采-3.0%共同拖累PPI环比-0.4% [13] 价格驱动因素 - 能源价格同比-6.1%(扩大1.3pct)直接影响CPI同比-0.47pct,国际油价波动传导至国内油气产业链 [1][3] - 基建施工放缓致钢铁/水泥等建材供应过剩,煤炭需求淡季加剧原材料价格下行压力 [3] - 高频数据显示6月鲜果鲜菜价格回升叠加原油同比降幅收窄,或推动CPI环比改善 [9]
出口表现不差——5月外贸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09 17:01
5月出口表现 - 5月出口同比增速录得4.8%,较4月回落3.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继续扩大,显示韧性犹存 [1][2] - 出口韧性主要来自对东盟等转口国的抢转口及对等关税阶段性缓和,对美直接出口仍在下行探底 [1][2] - 数量拉动作用下降,价格拖累收窄,原材料数量拉动显著回落 [4] 地区出口结构 - 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速12.1%,非洲33.5%,逆势回升;对美出口大幅回落34.4%,拉丁美洲2.3%,俄罗斯-10.7%,东盟15.2% [6] - 欧盟和非洲对出口增速拉动作用增强,美国拉动下降2个百分点 [6] - 欧洲复兴及中欧经贸关系改善支撑对欧出口 [1][6] 商品出口表现 - 集成电路同比增速33.7%显著上升,汽车13.7%,船舶44%,交运类产品持续回升 [8] - 劳动密集型产品中服装3%和玩具-0.6%表现分化,纺织-1.9%和鞋靴-5.5%降幅明显 [8] - 通用机械设备同比增速5.6%,较4月下降超10个百分点 [8] 进口表现 - 5月进口同比增速-3.4%,环比低于近5年均值,内需走弱及加工材料需求缩减是主因 [10] - 自欧盟进口增速0%相对稳定,东盟-5%,日韩-2.8%,RCEP国家-4.3% [10] - 农产品进口显著回升,大豆同比增速22.6%,增幅超60个百分点;原油-22.2%,天然气-20%降幅明显 [11] 贸易顺差与展望 - 5月贸易顺差1032.2亿美元,较4月扩大 [12] - 对等关税缓征或继续推迟,抢转口需观察拐点;欧洲复兴及美联储降息预期或支撑外需回暖 [1][12][15]
二手房销售再探底——实体经济图谱 2025年第21期【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07 20:20
核 心 内 容 月度商品价格预测: 黄金区间震荡,铜、油震荡上行。 内需: 地产后劲不足,汽车小幅回落;假期消费表现良好 。 ①新房、二手房和乘用车均降,家电月均销售价同比增速涨多跌少。6月新房销量增速降幅走扩,而二手房延续价升量跌。商品消费中,乘用车零售小幅回落、而 批发稳中有升,半钢胎开工率低于去年同期。本周家电销售均价多数下降,月均销售价同比增速涨多跌少。 ②假期消费表现良好。节前一周,酒店每间可售房均价同比增速上行。端午假期期间,全国国内出游人次和出游花费分别同比增长5.7%和5.9%;端午档票房收入录 得4.6亿元,同比增长33.3%。 外需: 出口整体放缓,韩国5月出口增速回落 。 ①6月高频出口数量指标增速多有回落,运价同比增速也有下行,指向出口整体放缓。 ②中国至美国集装箱到港周同比由升转降,而传统转口贸易地区港口停靠量周同比大幅回落,指向抢转口规模减少。 ③韩国5月出口同比增速下降,品类中钢铁制品和石油拖累明显。 生产: 淡季需求偏弱运行,迎峰度夏或提振煤电需求。 ①随着淡季来临,钢材需求走弱压力相对明显。本周高炉开工率、电炉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均有所下降,螺纹钢产量转降,库存去化速度放缓,价 ...
就业降温趋势不变——5月美国非农数据解读【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07 14:11
就业市场趋势 - 5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下降至13.9万人,3月和4月合计下修9.5万人,显示就业水平或被高估 [1][2] - 新增就业主要来源从政府转向服务业,5月服务业新增就业较上月提升1.3万人至14.5万人 [1][3] - 政府裁员持续显现,5月联邦政府就业减少2.2万人,自1月以来已减少5.9万人 [1][3] 行业就业表现 - 教育保健业、休闲酒店业和金融活动是新增就业主要行业,分别录得8.7万人、4.8万人和1.3万人 [3] - 制造业就业减少8000人,由上月新增转为下降,或因受关税政策影响 [3] - 建筑业就业减少,但未提及具体数据 [3] 劳动参与与失业率 - 5月失业率维持在4.2%,但劳动参与率下降0.2个百分点至62.4% [1][6] - 25-54岁黄金年龄群体劳动参与率下降0.3个百分点,永久退出劳动力市场人数增加 [6] - 劳动力供需趋于平衡,4月职位空缺数回升至739万人,职位空缺率上升至4.4% [7] 薪资与工时 - 5月非农就业平均时薪环比增速回升至0.4%,同比增速持平为3.9% [10] - 平均工作时长录得34.3小时,与上月持平 [10] - 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时薪同比增速最高,分别为4.9%和4.4%,批发业和商业服务业增速上升最大,各上行0.5个百分点 [12] 政策与市场预期 - 市场预期美联储全年降息2次,最早可能在9月重启降息 [15] - 关税政策推高企业定价并影响招聘决策,未来政府削减开支或减少对承包商、大学等岗位需求 [1][15] - 4月实际时薪同比增速为1.4%,较上月持平,2024年8月以来保持在1%以上 [17]
哪些行业是好雇主?——就业问策系列之二【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6-05 09:59
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与就业市场 - 近期城镇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2%,但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保持较高增长,两者差异主要源于政策调整和最低工资标准联动机制 [1][4] - 2023年发放失业保险金等各类失业保险待遇976亿元,占总支出的65.7%,其余支出与促就业保民生相关 [4] - 2023年至今所有省市调升最低工资标准,失业金发放标准相应提高,对基金支出产生影响 [1][9] - 失业保险金领取情况对就业市场反映滞后,政策设计鼓励失业人群尽快回到就业市场 [1][12] 上市公司就业情况分析 - 2024年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超过2500万人,同比增速降至0.5%,平均月薪约10800元,较2023年有所下降 [15] - 金融、汽车、建筑地产和消费电子是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其中国有大型银行员工占比最高达6.5% [17] - 乘用车行业员工数量增长最快,2024年达140.9万人,同比增长21.3%,是2019年的2.14倍 [18] - 零售和地产相关行业员工持续减少,一般零售行业员工人数不足2019年的70% [20] 行业薪资变化趋势 - 旅游零售、光伏设备和证券行业平均月薪降幅最大,分别下降16.7%、12.2%和9.6% [22][23] - 通讯服务、化学制品和汽车服务行业平均月薪增长显著,涨幅分别为14.9%、11.0%和9.6% [23][24] - 工程机械、生物制品和半导体行业在员工人数和平均月薪增长的同时,销售人员占比也明显增加 [24] - 生物制品、厨卫电器和电网设备行业技术人员占比增长较多,显示行业加速升级 [26] 就业市场结构变化 - 汽车和出口链相关行业员工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出口规模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7.1% [21] - 光伏设备行业员工减少9.3万人,降幅26.2%,但员工规模仍是2019年的1.71倍 [19] - 房地产开发行业员工持续减少,2024年员工人数为52万人,同比下降7.1%,是2019年的85.9% [17][19] 就业环境改善建议 - 建议丰富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加强对新就业形态的监测,优化统计方法和口径 [28] - 建议加快统一大市场建设,打破户籍制度壁垒,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 [30] - 建议完善失业保险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水平与扩大覆盖范围 [30]